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合集下载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处】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原文】3.65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③,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④,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⑤。

漳水出焉⑥,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之山:发鸠山,在今山西长子县。

②柘(zhè)木:柘树。

③喙:鸟兽的嘴。

④炎帝: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

⑤堙(yīn):填塞。

⑥漳水:今河南、河北交界处的漳河。

【翻译】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有很多柘树。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似乌鸦,长着带有花纹的脑袋、白色的嘴、红色的足爪,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

精卫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慎溺入海里,再也没有返回,所以她(死后)化身为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漳水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入黄河。

【精卫填海】精卫原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天,炎帝不在家,女娃想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去看一看,于是她自己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风暴,山一样的海浪吞没了女娃的小船,女娃不幸遇难。

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一只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叫声像是在喊“精卫、精卫”,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鸟叫精卫。

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阻止大海再淹死人,她不停地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和树枝投入海中,长年累月,从不停息,决心要把东海填平。

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为精卫的精神所感动,便与她结为夫妻,生了许多小鸟,雌鸟像精卫,雄鸟像海燕。

小精卫们跟随妈妈一起衔石填海,直到今日依然如此。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又东次三经之首..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又东次三经之首..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歹羊(左右)]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

有兽焉,其状如麋而
鱼目,名曰妴胡,其鸣自詨。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四卷东山经> 东次三经>
【原文】
4.32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①,北望[歹羊(左右)]山②,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③。

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④,其鸣自詨。

【注释】
①尸胡之山:尸胡山。

一说在今河北境内;一说在今韩国境内。

②[歹羊(左右)](xiánɡ)山:山名,疑为今山东蓬莱市北面的长岛。

③棘:酸枣树。

④妴(wǎn)胡:指白唇鹿。

【翻译】
东次三经中的第一座山,名叫尸胡山。

(从这座山的)北面可以望见[歹羊(左右)]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很多酸枣树。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麋鹿相似,长着鱼一样的眼睛,这种兽名叫妴胡,它发出的叫声像是在自呼其名。

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

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盛产黄金、。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中山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鼠而文题,其名曰[嫨能-女],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

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

其上多竹。

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多豪鱼,其状如鲔,赤喙(赤)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

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

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

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

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

其中有谷曰凫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又东三十里曰牛首之山。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橘-木]水。

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

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

多砺石、文石。

少水出焉,其中多彫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

有草焉名曰荣草。

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

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

其馀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

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见则其邑大旱。

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湖水。

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垒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

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鱼。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其中多?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々,其鸣自詨。

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龙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

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无木,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

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

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

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五卷中山经> 中次三经>
【原文】
5.32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

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①,婴用吉玉②。

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③。

【注释】
①牡羊:公羊。

副(pì):剖开。

②婴:颈上的饰物。

③稌(tú):糯米。

【翻译】
总计山山系中的山,自首座山敖岸山起到和山止,共有五座山,距离为四百四十里。

祭祀这些山的山神的仪式为:(祭祀)泰逢、熏池、武罗三位山神皆用一只剖开的公羊,用彩色的玉作为挂在山神颈部的饰物。

(祭祀)其余两位山神用一只雄鸡,祭祀时将雄鸡埋入地下,用糯米作祭祀用的精米。

《山海经》原文及注释(海经篇)

《山海经》原文及注释(海经篇)

《山海经》原文及注释(海经篇)海经·海外南经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

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

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

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

在羽民东。

其为小人颊赤肩。

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一曰在毕方东。

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

生火出其口中。

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

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

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

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

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

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

在昆仑虚东。

羿持弓矢,凿齿持盾。

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

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

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

一曰汤山。

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丘鸟】久、视肉、虖交。

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段译作者:佚名第一段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

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注解: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原文和译文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原文和译文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原文和译文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译文:(西方第一列山系是华山山系,其中第一座山叫做钱来山,山上有许多松树,山下有很多洗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羊却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名叫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护理治疗干裂的皮肤。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

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译文:(从钱来山往西四十五里,有一座松果山。

濩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铜。

山中有一种禽鸟,名叫䳋渠,外形像一般的野鸡,黑色的身子和红色的爪子,可以用来治疗皮肤干皱。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往西六十里,有一座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余里,禽鸟野兽根本无法在此栖身。

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之玉。

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译文:(再往西八十里,有一座小华山,山上的树木大多是牡荆树和枸杞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山的北面盛产磬石,山的南面盛产?琈玉。

山里有许多赤鷩鸟,饲养它就可以避免火灾。

山中还有一种叫做萆荔的草,形外形像乌韭,但生长在石头上面,也攀缘树木而生长,人如果吃了它就能治愈心痛病。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

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

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

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

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译文:(再往西八十里,有一座符禺山,山的南面盛产铜,山的北面蕴藏着铁矿。

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

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盛产黄金、。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先秦-山海经《东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东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东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东山经先秦-山海经东山之首,曰樕朱之山,北临乾昧。

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

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见则其邑大旱。

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湖水。

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垒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

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之鱼。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其中多鯈䗤,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詨。

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龙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

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毂而无木,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南山经先秦-山海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

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

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篇1原文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如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流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译文】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

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出处】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山一经>【原文】1.1南山经之首①,曰鹊山②。

其首曰招摇之山③,临于西海之上④,多桂⑤,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⑥,其名曰祝余⑦,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⑧,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⑨,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⑩,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⑪,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⑫,而西流注于海⑬,其中多育沛⑭,佩之无瘕疾⑮。

【注释】①经:指经典或某些学科的专门性著作。

一说指经历;一说是衍文。

②鹊山:上古时期山系名。

一说指南岭山脉;一说是今广西漓江上游的猫儿山。

③招摇之山:招摇山。

此山大致在今广西或广东境内。

④西海:水名,在今广西境内。

⑤桂:桂花树。

⑥华:同“花”。

⑦祝余:一说指山韭菜;一说指天门冬。

⑧榖(ɡǔ):构树。

理:纹理。

⑨迷穀:一说指穀树;一说特指雌性榖树。

⑩禺:猴类,似猕猴而较大。

⑪狌狌(xīnɡ):猩猩。

⑫丽麂(jǐ)之水:丽水。

一说指今广东的连江;一说指漓江;一说指位于广西的钦江。

⑬海:一说指西海;一说指南海。

⑭育沛:一说指琥珀;一说指一种外形像龟的爬行动物。

⑮瘕(jiǎ):腹中结块的病。

【翻译】南山经中的第一列山系,名叫鹊山。

鹊山的首座山,名叫招摇山。

它紧靠西海,山上长有许多桂树,还有许多金和玉。

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名字叫祝余,人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

山中还长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构树,树上有黑色的纹理,开的花能发光,可以照亮四周,它的名字叫迷榖,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

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猕猴,但耳朵是白色的,趴着身子走路,还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人吃了它的肉,能跑得更快。

萯山敖岸山

萯山敖岸山

萯山敖岸山
中次三经萯山①之首,曰敖岸之山②,其阳多嶀琈之玉③,其阴多赭、黄金④。

神熏池⑤居之。

是常出美玉⑥。

北望河林⑦,其状如茜如举⑧。

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⑨,名曰夫诸⑩,见则其邑大水⑪。

注释:①萯山:指伏牛山山系。

②敖岸山:读武恩山,指白水山。

今谐音称为白云山。

③嶀琈玉:白又读吐,嶀琈玉指白马夷。

今称白河乡夷。

④赭、黄金:指东坪、后岭夷。

⑤神熏池:指井池氏。

熏,即陉,指井。

⑥常出美玉:常出指旁边,美玉指木家。

旁边是木家庄。

⑦河林:指合林,原读合跟,今称岭南。

⑧如茜如举:指山顶树木成林。

茜,读xi音,指山峰、山顶;举,指林。

⑨白鹿而四角:白山的有夏氏族。

四角,读补古,指有夏部落。

⑩夫诸:指苇园氏族。

⑪大水:指游牧氏族。

译文:中山第三列山系是伏牛山,最西边的山是白云山。

山的南面住着白马夷,北面住着东坪氏族和后岭氏族。

中部住着井池氏,旁边住着木家庄氏族。

从这里北望合林,山顶树木成林。

这里有一个氏族,是白云山的有夏氏族,名叫苇园氏,是这个集镇的游牧氏族。

山海经·山经·南山经

山海经·山经·南山经

山海经·山经·南山经山经·南山经段译南山经之首曰䧿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

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它位于西海岸边,山上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草,外形很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这种草名叫祝馀,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

山上又有一种树木,外形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它的花会发光,光华照耀四方,这种树的名字叫迷榖,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猿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路飞快。

丽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植物,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再往东三百里,有一座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有许多白色猿猴,还蕴藏着丰富的水晶石及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有一座猨翼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野兽,水中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鱼,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白玉,有很多蝮虫、奇怪的蛇、奇怪的树木,因此人是不能随便上去的。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一座杻阳山,山的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

山中有一种野兽,头部是白色的,长得像马,身上的斑纹像老虎,尾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好像人在唱歌,名叫鹿蜀,人如果把它的毛穿在身上,就可以多子多孙。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

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
鱼。

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87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①。

绳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③。

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④。

【注释】
①碣(jié)石之山:碣石山。

一说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②绳水:水名。

一说指今河北省昌黎县蒲河。

③蒲夷之鱼:蒲夷鱼。

④青碧:青色的玉石。

【翻译】
再向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碣石山。

绳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蒲夷鱼。

山上有玉,山下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

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有兽焉,其状如[虫犬(左右)]鼠而文题,其名曰[堇能(左右)],食之已瘿。

【出处】本句出自主页> 第五卷中山经> 中山一经>【原文】5.1中山经薄山之首①,曰甘枣之山②。

共水出焉③,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④。

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⑤,黄华而荚实⑥,名曰箨⑦,可以已瞢⑧。

有兽焉,其状如[虫犬(左右)]鼠而文题⑨,其名曰[堇能(左右)]⑩,食之已瘿⑪。

【注释】①薄山:山系名。

一说指蒲山,位于今山西南部的中条山脉中。

②甘枣之山:甘枣山。

一说指今山西芮城县;一说在今山西永济市南。

③共水:水名。

一说指今山西芮城县东北的朱石河。

④杻(niǔ):檍树。

⑤本:草木的根干。

⑥荚:豆科植物的长形果实,亦指狭长无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实。

⑦箨(tuò):草名。

⑧已:治愈。

瞢(ménɡ):目不明。

⑨[虫犬(左右)](huī)鼠:大型的灰色鼠。

题:额头。

⑩[堇能(左右)](nài):兽名,指马来熊,也叫狗熊、太阳熊。

⑪瘿:长在颈上的瘤子。

【翻译】中山经薄山山系的首座山,名叫甘枣山。

共水发源于甘枣山,向西流入黄河。

山上生长着很多杻树,山下长着一种草,这种草的茎干与葵的相似,叶子如杏叶,开黄色的花,结荚果,这种草名叫箨,它能治疗眼睛昏花的病。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虫犬(左右)]鼠相似,额头上有花纹,这种兽名叫[堇能(左右)],吃了它的肉能治疗颈部长大瘤子的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

神熏池居之。

是常出美玉。

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

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五卷中山经> 中次三经>
【原文】
5.27中次三经萯山之首①,曰敖岸之山②,其阳多㻬琈之玉③,其阴多赭④、黄金。

神熏池居之⑤。

是常出美玉。

北望河林⑥,其状如茜如举⑦。

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①萯(bèi)山:山系名。

一说今河南新安县西北的东首阳山。

②敖岸之山:敖岸山,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北。

③㻬(tū)琈(fú):美玉名。

④赭(zhě):红土。

⑤熏池:传说中的神名。

⑥河林:黄河边的树林。

⑦茜(qiàn):茜草。

举:榉树。

【翻译】
中次三经中萯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名叫敖岸山,山的阳面有很多㻬琈玉,山的阴面有许多红土、黄金。

有一位名叫熏池的神就住在这座山里。

山中常常出产美玉。

(从山的)北面可以望
见黄河岸边的树林,远远望去,像是茜草或榉树。

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白鹿,头上长有四只角,名叫夫诸。

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生水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