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咨询案例
![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咨询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68ee09b52acfc789ebc9bc.png)
家人拒绝沟通) ,也因此而痛苦,但没有意识到 自
2主述和个人陈述 .
21主 述 .
己的人格缺陷,总是从他人身上找借 口。
4评估与诊 断 .
41 估 .评
求助者青少年起就因为人格的偏离正常采取
许 多极 端 的方 式 与人 相 处 自己不忠 ,对女儿
于他人 ;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 ;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 感,不能谅解别人 ,长期耿耿于怀,常 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 ,人 际关系不良。根据求助者所述排 除重性精神病 ,根据其问题
的特征 采取认 知 疗法 ,即求助 者的 负性情 绪是 由 自己的人 格 偏 差和 不合理 的认 知造成 的 。经
过多次咨询后 ,求助者能意识到 自己 人格方面的问题并保持警惕,虽未能治愈 ,但 自 控和 自 我认 知 能力有 明显提 高。
42诊 断 .
22个 人陈述 .
对该求 助者诊 断为偏 执 型人格 障碍 。
“ 我是一个直肠子 , 一根筋 ,为什么别人不能 于我真心相待? “ ” 我总怀疑妻子有外遇 ,虽然她
一
4 .诊断依据 : .1 2
(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知情 再否认 ,身别 的亲人也都说没有 ,但我就是怀 意协调 一致 ,个 性 稳 定 ,主 客观 世界 统 一 , 自知
脾气上来什么都不顾 了 ,我也知道对不起妻子 、 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
孩子和身边的人 ,但我就是不知道我的问题 出在 征。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 ,使患 哪里。 “ ” 这个社会 的人太复杂 ,一不小心就掉进 者形成 了特有的行为模式 ,对环境适应不 良,常 陷阱里,把你卖了你还得提人家数钱” 。
作者简介 :高桂新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 师。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3f27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变态心理学案例心理学中的变态心理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领域,它涉及到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从个体的行为到社会的影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变态心理学的一些特点和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个关于变态心理学的案例。
某个案例中,一个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在家庭中经常遭受家暴,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非常苛刻,经常施加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小明逐渐产生了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比如焦虑、抑郁、甚至自残。
这个案例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下,个体的心理状态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行为。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在某个案例中,一个名叫小红的女性在长期受到性侵犯后,产生了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
她对性产生了恐惧和厌恶,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法正常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这个案例表明了在受到严重创伤后,个体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产生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
最后,我们来谈谈一个关于变态心理学的案例。
在某个案例中,一个名叫小李的青少年在长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后,产生了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
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度的孤独和自闭,对他人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和敌意。
这个案例反映了在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对待后,个体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变化,产生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一些变态的心理行为。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为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doc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doc](https://img.taocdn.com/s3/m/47a0026651e79b89690226d0.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
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
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
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
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
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
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
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
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
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
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 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
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
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
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分析诊断:从刘某的自述,以及心理医生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f41d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7.png)
引言概述: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为长期持久的不合理的怀疑、猜疑和偏见,导致个体与周围人和环境产生冲突和隔阂。
本文通过对一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症状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增进对该障碍的理解和有效干预。
正文内容:一、症状表现:1.偏执性思维模式:疑心重、多疑:患者对他人的意图和动机产生不合理的猜测和负面解读;坚持己见、固执:患者对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懈,不愿接受他人的异议;敏感易怒:患者对于他人的批评或指责极度敏感,并过度反应。
2.社交障碍:疏离感:患者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亲密关系和互信;冷漠行为:患者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同情心,表现出冷漠和冷淡的态度;避免争吵:患者为避免争执和冲突,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
3.关注细节和perfectionism:强调完美:患者追求完美主义,对细节要求极高,容易陷入琐碎的事务中;过度关注细节:患者对细节过度关注,经常批评别人的不完美。
二、病因分析:1.遗传因素:偏执型人格障碍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家族病史是发展该疾病的重要因素。
2.环境因素:不良的童年经历如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暴力或女童性侵等,也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发生有关。
3.心理因素:个体内心深处的焦虑、不安、自卑等情绪可能促进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三、诊断和评估:1.临床观察:医生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其言行举止,了解其症状以及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
2.量表评估:使用偏执人格障碍相关的评估工具如PDQ4+、SCIDII等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程度。
3.家庭史和个人史的了解: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了解其个人和家庭背景,以增进对疾病起因的理解。
四、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认识到其扭曲的思维模式,并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可以减轻患者症状的严重性,改善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大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大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6fccf0fab069dc5022010e.png)
21 0 0年 1 0月
音 职甚技术净 名 阮学报
J u n l fQig a c n c l l g o r a n d o Te h ia l e o Co e
Vo . 3 NO 5 12 .
Oc . 2 0 t 01
大 学 生偏 执 型 人格 障碍 的 心理 辅 导 案例 报告
来访者 , , 男 为某 高 院校 一 年级 学 生 , 常 经 要 求调换 宿舍而 被辅导 员介绍来 咨询 。该生 来 自 农村 , 排行最 小 , 有三 个 哥哥 , 爸和 三 哥 的脾 上 爸 气都 很暴躁 , 小 经 常打 骂他 。高考 落榜 后 到 某 从 地 区一所学 校复 读 , 位老 师 经 常在 课 堂上 对 他 一
达 明确 、 路 清 晰 , 有 一定 的 白知 力 , 当他倾 思 具 但 听咨询 者说话 的 时候 手 指不 停 地 动 , 似乎 还 有些 紧张 , 且所说 的 内容 也有 所保 留 , 而 最后他 更一再 要 求咨询 者对他 所说 的一切 保密 。 在和 来访者 的 接触 中 , 询 者 发现 来访 者 很 咨 热 爱学 习 , 并希 望能顺 利毕业 , 从谈 话 中感 觉他存 在最 明显 的问题 是 敏感 和 猜 疑 , 人 无 意 中说 的 别 话就 觉得是 在针对 他 , 且行 为有点奇怪 , 知道 而 如 这学期 不 能考英语 A、 B级就愤 怒地 扔 书 ; 在课 堂 上感 到难受 就群发 信息给 同学 , 而且 内容奇怪 ; 与 宿舍 同学 闹矛盾就 睡在走 廊或 电梯 口等 。 ( ) 三 对来访 者情况 的诊 断 根 据《 中国精 神 疾病 分 类 方 案与 诊 断标 准 》 , 偏 执型人 格 的特 征描 述为 : _ 1 1 广 泛猜疑 , . 常将 他人无 意 的 、 非恶意 的甚至
变态心理学五案例
![变态心理学五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04fa1dfad6195f312ba6f1.png)
DSM-IV标准下的五个案例分析案例一:来源新华网,2008年7月1日报道:7月1日上午9时许,一名外地来沪男子持刀闯入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政法大楼内,用刀连续捅向多名民警和保安,随即被民警当场擒获。
5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另有4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
经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杨某,男,28岁,北京市人。
当日上午,杨某在办公大楼便门外纵火后,捅伤一名保安,突然闯入楼内办公场所,袭击正在办公的民警,共致9名民警受伤,其中5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
据杨某交代,其对2007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公安闸北分局依法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实施行凶犯罪行为。
这是上海30年来最严重的袭警案,震惊之余,更揣测杨某的作案动机。
一次涉嫌偷自行车事件为杨某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2007 年10 月5 日,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由于治安相对混乱,警方的查证很严格,一般来说,没有车牌,警察就有权拦车询问。
当时杨某在上海旅游,骑着一辆租来的自行车,受到巡警的盘查。
杨某表现得十分抵触:“你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查看我的证件,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为什么不拦他们,就拦住我一个”。
由于杨某拿不出“没有偷车的证据”,被带回芷江西路派出所继续接受审讯。
到凌晨两点,在查清其真实身份及自行车系租用等情况后,杨某被予以放行。
当日,杨某返回北京。
杨某返回北京后,多次通过信访件、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上海市公安局和闸北公安分局督察部门投诉,提出开除相关民警公职、赔偿其精神损失费的无理要求,认为不应对他进行盘查。
对此, 公安督察部门经过认真核查,认为民警执法依法有据,无不当之处。
两次赴京对杨某进行法制宣传和疏导劝解工作,但杨均不予置理,最终酿造了这一悲剧。
分析:通过事后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杨某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部分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依据DSM-IV的标准,诊断一个人格障碍患者为偏执型,至少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A.普遍性的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或无根据怀疑会被别人利用或伤害,过分警惕与防卫;B.有一种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的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C.容易产生病理的嫉妒;D.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而将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E.记恨,对拒绝、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久久耿耿于怀;F.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的权利或利益;G.忽视或不相信反面证据,因而很难用说理或事实改变患者的想法或观念。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参考王建平主编)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参考王建平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f321da23f111f18583d05aa8.png)
自考变态心理学个案分析使用教材:《变态心理学》王建平2006版题源:【例题】;【习题】;【真题】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1. 【习题】李某,男,37岁,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病后自认是高级干部、说自己比爱因斯坦还厉害,发明了很多新技术,写了很多文章.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请根据本章有关内容判断,该病人的表现属于哪种典型的精神症状?答:根据材料所述,可以认定,病人表现为思维内容障碍的夸大妄想:夸大妄想的主要表现是: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
片段、短暂、不坚持、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第三章、神经症1. 【例题】:3P39莉莉,女,26岁,大专文化。
同胞二人,行二,姐姐比她大两岁,出生于黑龙江,母孕期正常,足月顺产。
生长发育好,适龄上学,成绩一般。
11岁时由黑龙江举家迁至石家庄,当时黑龙江小学未教应用题(数学),所以后来在课堂上不能当堂完成作业,感觉自卑,认为不如别人。
以至于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上初中时进行体育课,她是左利手,因此总感觉与人不同,老师教的动作也不会完成。
第一年高考落榜,复读一年后仍未考上,于是1995年参加工作。
l996年到对外经贸大学大专班学习,1997年即5年前(21岁)进行过一次英语讲演,病人因准备不充分,未讲演完。
当时自觉紧张,心跳、心慌,感觉眼神不对劲,越想控制紧张越不自然,感觉很丢脸。
自此以后渐渐发现男同学都疏远她,甚至女同学也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于是对人讲话时感觉紧张,不自然,不敢目光对视,认为目光中带有“我爱你”的含义,唯恐被对方发现。
因而回避不讲话。
自觉这样紧张不行,同年自行到中日友好医院门诊,诊断不详,医生给她佳静安定治疗,要求她一日两次(0.8毫克/日),服用后病人感觉见人不紧张了,也敢目光对视了,于是认为是个好药。
以后不遵医嘱服药,只要要见人,只要有紧张感就自行服用一片佳静安定,用量渐增。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https://img.taocdn.com/s3/m/cfc03ed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7c.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一、案例介绍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18岁。
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
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
于是,该生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要伺机报复。
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
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
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案例分析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其原因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总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患病,医生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合作,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
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调节。
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家可以齐声有力批评,使其收敛。
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
使自己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
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
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9119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e.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P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持续的、广泛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人的意图,但并不表现为明显的妄想或幻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问题。
小明,30岁,是一名公司职员。
他的同事都觉得他很难相处,因为他总是对别人持怀疑态度,经常怀疑别人对他的意图。
比如,他总是认为同事故意不告诉他工作安排,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他对同事的言行举止总是过分解读,认为别人在暗中阴谋对付他。
他对同事的态度也很冷漠,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
而且,一旦有人触犯了他的底线,他就会变得极其敌对和报复心理。
在生活中,小明总是保持警惕,认为周围的人都在阴谋中。
他不相信别人,也不愿意与别人合作。
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工作中,他很难与同事合作,因为他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不愿意相信别人。
这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很低,同事们也很少与他交往,觉得和他相处很吃力。
在家庭中,小明对家人也是持怀疑态度。
他总是认为家人有意隐瞒他的信息,或者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
他对家人的态度也很冷淡,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也不愿意接受家人的帮助。
这导致他与家人的关系很紧张,家人也很难与他沟通。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很多痛苦。
因此,他急需接受心理治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和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及早发现并接受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2a59ef00ba1aa8114431d99c.png)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班级:11级应用心理姓名:学号: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案例: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
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
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
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
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
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
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
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
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
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其症状标准: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心理咨询一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心理咨询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926329ccbff121dd368347.png)
上要考试 了 , 也是对 自己专业适应的检验时刻 , 有些焦虑 。 在本次咨询 中,咨询师观察到 了来访者从内到外的一些 变 化 ,并对来访者重新进行 了 S C L . 9 0 、 S A S和 S D S的测验 , 3 种测 验的结果相较 于第 1 次测验结 果都下降到 了正常范 围。 基 于这些结果 , 咨询师决定 结束对本 案例的咨询 。来访 者也
过 分 析 结 果一 效应 的关 系 ,把 来 访 者 盼 隋感 带 入 到 一 种合 理
的 自然情境中去理解 , 这样 , 来访者的由此引发的困惑及内疚 也会减轻 。让来访 者体会到 : ①我被看到 , “ 她看到我 , 因此 我 是存在 的。 ” ; ② 我被理解 , “ 她理解 我, 我和她是有关联的 。 ” ; ③我被听到 , “ 她很 耐心 的听我说 , 因此我是值 得听的, 我有价 值。” ; ④我被 同意 , “ 她 同意我 , 所 以我是有道理的 , 我是正当 的。” ; ⑤我是某人 , 在与他人的关 系中, 我有价值和权利这样 做。如此 , 来访者 的存在感 、 依恋感 、 价值感 、 合法感都得到 了
的爸 爸 比较 忠 厚 , 父母 关 系不 好 。
2 . 2 个人状 况 : 来 访者 1 1 岁开始对 女生有好感 , 因为 自卑, 不敢 和女孩来往 。 高中时 , 来访 者就对学 习没兴趣 , 不想上学 , 觉得 上学 的 日子就是苦行僧的生活。而来访者感觉 自己像是
部 戏 。这 样 的 状
师问及 。 既 然不 合 适 读 书 , 为 什 么 又 要 上 研 究 生 的 时候 , 来访
了一个残酷的超我 , 并加重 了迫害焦虑。 由于来访 者早期缺 陷 的问题使得解释无效 , 所 以, 咨询 中, 应该建 立一个安全 的亲 附关系 , 帮助来访 者对当下的情绪进行标定 、 识别 和探 索 , 让 其 自体有真实 的存在感 , 提升他的反射功能, 帮助他完成一个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4d6811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c.png)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 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 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 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 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 应)的异常偏离;
.
例二 : 一个机关的处长
•自结婚起常无缘无故地为一丁点儿小事打妻 子。最后,吓得妻子不敢脱衣服睡觉,不敢 在他之前睡觉。而此人在单位却是年年的优 秀,大家公认的好干部。这种家庭暴力往往 有人格方面的原因。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家和
.
第一节 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及其演化历史 (一)概念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指人格特
.
人格障碍不同于人格改变
①出现时间:人格障碍是对正常人格的偏离, 因此,它和正常的人格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起来 的。童年起开始显露,青年期显著,成年后固 定。精神病学界公认,18岁以前不诊断人格障 碍。而人格改变是在成年后出现的人格上的病 态。
②发病原因: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结构的 内在不协调,原因不一。而人格改变是由于创 伤或精神疾病导致。(如精神分裂症、癫痫、 脑炎、老年性痴呆等精神疾病都会引起人格改 变。大脑的创伤引起的人格改变等。)
.
分裂样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关系
①二者均有“亲密关系缺乏”的症状,即具有社会隔绝 和情感疏远的主要特征。但是,分裂型人格障碍还具 有古怪行为和多疑的特征。
②分裂样人格障碍多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人格, 而分裂型人格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中。
③分裂样人格障碍在儿童期起病,病程长,但不一定延 续终生。有关分裂型人格障碍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较少, 但一般认为病程为持久性。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86a82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7.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他人持怀疑态度、对自己
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30岁,是一名企业职员。
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出色,但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和睦。
小明总是怀疑同事们对他的评价,认为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经常检查同事们的行为举止,试图找出他们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即使同事们对他表示友好,他也会觉得他们是在虚伪地对待自己。
由于这种偏执的态度,小明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持怀疑态度,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自负;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进行过度解读,容易将中立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难以宽容和原谅他人,对待他人往往过于苛刻。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甚至会导致社交和情绪问题。
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
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态度,并学会如何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减少对他人的怀疑和敌意。
药物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稳定性。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
利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改善自己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了解,促进相关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c33d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7.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意和偏执的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小明,一名32岁的男性,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员工。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偏执情绪,经常怀疑同事们对他的意图和行为。
他认为同事们故意排挤他,阻挠他的工作,甚至在背后捣鬼。
他经常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待遇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有人比他得到更多的认可或奖励,他就会陷入沮丧和愤怒之中。
他对领导和同事的言行举止都进行过度的解读和猜测,导致他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除了工作上的偏执情绪,小明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他对家人和朋友的言行举止也持怀疑态度,经常认为他们对自己有意图,或者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对他人的信任度极低,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害怕被他人利用或伤害。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他的同事对他的猜疑和敌意感到厌烦,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他的猜疑和不信任感到无奈,逐渐疏远了与他的交往。
对于这样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治疗环境,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表达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其次,需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情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他人的阴谋和陷害。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变其对他人的过度解读和猜测,建立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重建信任和安全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7afc40dd88d0d232d46a63.png)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一个长期处于病休离职状态的46岁公务员,经测验和会谈后确诊为因偏执性人格障碍导致的轻度抑郁。
经过四次咨询,并通过家人和本人的配合,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疗法。
逐步建立起求助者的自信心,增强了其社会适应能力,能感到生活的快乐,并开始积极面对困难,充满希望地开始生活。
标签:心理咨询;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报告一、资料整理一般资料:求助者:曲某,男46岁,公务员身份长期病休,妻子做家政服务。
女儿即将研究生毕业。
求助者主诉:心情不好,内心烦躁、苦闷,爱发脾气,睡不好觉,老有做什么事都后悔的感觉。
最近2个月来,经常睡到半夜就醒来,唉声叹气觉得生活太累,怎么也不能开心。
回想做过的事都是一无所获。
妻子为了家用现在做家政服务,感到自己很没用。
白天我到处走,晚上睡不着觉。
有时有轻生的念头,觉得别人都不帮自己,内心很痛苦,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妻子主诉: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结婚后生有一女,女儿刚出生丈夫决定上大学,并考上某大学。
但一年半后接到学校紧急电报,说丈夫本人用刀自杀,但后经抢救并无大碍。
从此,家里没人敢提这件事刺激他的神经。
毕业后回到某局工作,开始因他是大学生很受重视,很快被提拔为科长,但是由于丈夫上班时间打麻将被人告,领导抓个现行,被处分后分到农村一个小所工作。
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决定办理病休,在家经商。
先后在家乡开书店、古玩店,但都以失败告终。
后为了陪女儿上大学,偕妻子来到女儿的大学附近,租房。
承包过一段学生食堂,因太辛苦又不赚钱就不干了。
找一个地方打更,又因晚上睡不好觉,糖尿病的身体又受不了不干了,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大连贷款买了个房子,看房价上涨有利可图决定卖掉。
房价继续上涨,无能力再购房,现在又后悔了。
折腾这么多年,身心疲惫,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他都觉得是讽刺,是看不起他的表现。
丈夫最近连苦中作乐的幽默都没有了,每天都像有心事似的,白天不知到哪去了,晚上不睡或半夜就醒了。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a9c3f0a58da0116c1749b5.png)
王某 男 41岁 职工 高中文化 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 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一 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 约朋友谈心。睡眠减少,外出不归。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 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经碳酸锂、 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出院诊断“情感性 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 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 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 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 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 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因旧病复发,第 2次入院。
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
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
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
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
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
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上述症状均符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王某,男,19岁,汉族,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待业。 王某生身父母均系农民,体健。王某出生后即由养父领养,7
岁前由祖母抚养,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自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 顽皮、喜欢恶作剧。上学后,开始成绩在90分以上,但以后不断 打架闹事,欺侮小同学、辱骂老师、在课桌上剖剐老鼠、麻雀等。 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回家的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掏出来露在外 面。以后成绩逐年下降,到小学毕业时要补考才能升学。初中一 年级时(13岁)因3门功课不及格留级。此后表现更差,终被勒 令退学。以后发展到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至与父母对打。 1981年11月被送去工读学校就度,但经常借故离校,一二个月不 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1982年7月由家长领回。半年中, 多次与人盗窃公私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 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984年17岁时,进工厂学铣工,同年12 月开始旷工,招引一些朋友在家中吃喝玩乐,多次聚赌,结交一 些不三不四的女青年。虽然多年受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却经常 打骂祖母。1985年6月5日,王向张某寻衅闹事,纠集另外两个人 用棍棒、皮带毒打张,致使张多处组织挫伤。同年7月6日中午, 王骑自行车撞了蒋某,反说“你挡我路,我打死你”,随即对蒋 拳打脚踢,致使其脑震荡、胸部软组织挫伤,住院20多天。10月 24日晚,某矿务局司机张某因行车与他人发生纠纷,王不问原由 便对张谩骂、毒打,同日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4107f30242a8956bece472.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B 某,男,30 岁,11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生活由母亲支撑,家境清贫;B 懂事较早,常替母分忧,颇具独立性,任何生活琐事均能自己料理,不愿给母亲添麻烦;性情较固执,虽有错误,却不易接受批评,不愿透露心事,与人交往,总怕受人藐视,对有财有势者退避三舍,不与往来;18 岁考上大学,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尚过得去,无一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审查,组织上向 B 了解情况,B 对此心情紧张,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国防工厂任技术员,因工厂均有士兵守卫,会客制度严格,B 渐渐显得心情紧张,联系到大学时曾被调查的历史,自认受牵连,觉得分到此厂工作,也是有意将他置于监视之下:平时谨小慎微,很少与同事接触,下班回家后从不外出:一次工作赶任务,休息不足,偏执观念严重,觉得上下班时有人跟踪,经常将帽沿拉得低低的,以躲开',跟踪;遇到穿军服的人便认为是跟踪者;对亲友来信或寄出的信总要查看一下邮戳,问一下对方是何时收信的,如收信迟,则认为来往信件被拆检过:工作中总认为别人会搞鬼或故意贬低他的成绩,常加以防范,对别人请教他的问题亦认为是有意考察他而不愿讲:在家中显得很固执,要按自己的意见办,曾把跟踪,'事告诉家人,对家人的安慰和开导极不高兴,甚至骂人,家人认为其精神异常,欲带B去精神科就诊,遭其拒绝;B 虽有上述症状,但工作完成得较好,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了工作,在新单位觉得工作顺心,得到重用,偏执观念明显减少,与他人关系尚好,但仍是处处小心谨慎,防范别人摘鬼;经20 年追踪观察,未见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幻觉和妄想等根据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a64805f78a6529647d536e.png)
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基本情况:来访者为某师范院校外语系三年级学生。
因与同寝室五名同学关系紧张,要求休学,家长和老师都不同意,致使近两个月以来,夜不能寐、经常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认为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作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好。
来访者生活背景分析:来访者因自己身材矮小,相貌平常,内心具有自卑感,希望自己成为英俊的大个子。
但他不允许他人因身材看不起自己,要为矮个子正名。
因此,他收集过世界上矮小身材的伟人事迹,说明矮子聪明。
例如,拿破仑身高只有168cm,鲁迅只有158cm,并声称大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恃聪明,固执已见,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原来很崇拜父亲,热爱母亲,相信母亲。
一次老师来家访,反映他在学校打坏玻璃,要求赔偿之事,其母将此事告诉其父,他为此受到父亲惩罚。
于是对母亲产生报复心理。
一次他告诉父亲,自己亲眼看见母亲与一位乡政府干部的不轨行为,由此导致父母离婚,家庭父母离婚给家庭带来悲哀,他由不信任母亲、父亲,到不信任老师和同学,认为世界上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相信自己。
例如,他悔恨自己听了老师的话,入了师范院校而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
他嫉妒同寝室其他五人经常在一起说笑及相互帮助,又怀疑他们专门孤立自己。
一天,天气很冷,他回寝室吃药、喝水。
药已入口,却发现自己暖壶中没有水,一看其他五个壶,都装着满满的开水。
他认为他们组成了小集团,为了报复他们,他将五个暖壶的斑疙瘩都打掉了。
对于写了求爱信后被拒,他扬言长得漂亮的人是绣花枕头,外表好看,内是草包,犹如说大个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样。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
案例报告
班级:11级应用心理
姓名:
学号:
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
案例:
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
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
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
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
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
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
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
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
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
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
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
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
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
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
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1)其症状标准:
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
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
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
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
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病程:始于青少年期,已持续数十年。
(3)严重程度: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其家属等较亲近的人感到痛苦,社会适应不良。
(4)排除法
①并非躯体疾病的表现或后果,排除器质性病变;
②根据郭念峰三原则:
其对自身的人格障碍缺乏认识,不能从过去吸取教训,自知力部分受损,但有自知力;适应不良,为此感到痛苦;无幻觉、妄想。
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问题。
③该心理冲突偏离常态,属于变形;
④存在部分泛化。
结合症状标准,上述案例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