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县域经济是地区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要积极的推动城乡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特色发展之路。

1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产业格局滞后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我国过去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城镇,忽视了乡村的发展。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是非农业,导致乡村的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城镇流动,阻碍乡村经济的良性发

展。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滞后,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县域的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分工不清晰,从而导致产业脱离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县级政府没有对县域产业整体进行规划,格局形式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造成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1]。例如:在某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2015年工业增加值为65.3亿元,农牧业增长过程中,发展烤烟6.1万亩、核桃1.5万亩、万寿菊1.2万亩、油菜5万亩、中蜂4.1万箱、食用菌1560万袋,肉兔出栏17.35万只,农牧业以及种植业的增加值为300万元左右。可见,当地区域的产业格局较为落后,经济发展平衡性较低,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等进行产业经济的平衡稳定处理,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以及进步。如若不能积极解决此类问题,将会导致各方面的经济发展以及进步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全方位进行分析研究。

1.2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平衡

乡村与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阻碍乡村发展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足。受体制的影响,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的方式,城镇的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足。农村居民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低于城镇居民,区域

发展不均衡,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县域之间也存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公共设施齐全,公共服务良好。经济发展欠缺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2]。

1.3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阻碍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就业的稳定性不强,工作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乡村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同时,农村居民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导致乡村收入不足。农村居民的固定资产较少,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善于投资,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县域中,收入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不平衡的收入水平,不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2.1全面深化乡村改革,合理规划县域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深化乡村改革,激活乡村市场,调动市场的活跃性,打通乡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从而实现乡村

经济的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县域经济是发展农村事业的重要抓手。要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首要的还是进一步解放农村思想。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土地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要生产资料,更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将极大地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盘活农村土地闲置资源,将农村的土地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政府也要注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确保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集体经济的顺利进行。乡村也要调整经营模式,不断增加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政府大力宣传创业,鼓励乡镇居民进行自主创业,激活乡镇经济的发展。合理规划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需要先行规划,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县域经济做好规划,才能保障县级经济的有序发展,降低发展的成本,确立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可以确立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规划,确立空间和时间两个目标,对县级经济进行宏观指导,确保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县域经济规划要相衔接,统筹土地规划、城镇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社会发展规划等,保障县域规划的顺利进行,用规划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3]。例如:某县域在乡村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合理的经济

规划模式,于2016年期间,民生支出15.8亿元,占财政支出76%。城镇新增就业22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4万人。中医馆实现镇办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已经在相关的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目的。并且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1个,开展文化惠民演出70场次。

2.2编制综合发展的计划方案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在落实环节中,应重视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编制完善计划方案,综合开展管理工作以及协调工作。首先,应重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吸引更多优秀资金到县域中合作,加大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力度,制定完善的交通事业策划方案,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且在工作中还需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探索,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政务服务进行创新,针对融资模式进行改革完善,争取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针对财政的投入方式进行创新,并预防债务风险问题,创建专业化的金融风险防范以及化解体系。建议政府部门针对社会性信用系统进行完善以及改革,在信用系统的支持下,科学进行管控协调,根据各方面工作需求以及特点,合理的完成当前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需将创新作为动力,针对工业产业进行优化处理,做好电力系统、水利系统、通信系统等配套设施的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的项目策划方案,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更好地开展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