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3.研究性作业: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并分析植物营养器官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等,撰写调查报告。
4.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营养器官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合理施肥、浇水?如何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激素对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捕捉植物生长的变化,并进行分析。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植物生长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植物营养器官是如何实现生长的?
-植物激素在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营养器官的变化。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可能对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原理了解不深。此外,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6.2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6.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及其功能。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掌握各营养器官的主要功能,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4. 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阐述营养器官的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植物生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营养器官的生长实例:分析具体的植物生长实例,如根的生长、茎的输导作用、叶的光合作用等。
6. 营养器官的生长观察与实验:介绍观察和实验方法,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以及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学生需要了解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
(2)营养器官的功能:学生应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分、运输养分、光合作用等。
(3)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需要认识植物生长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作业反馈:
(1)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功能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
(2)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3) 对于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4)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板书设计
1. 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 细胞分裂
- 伸长
《营养器官的生长》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2)

6.2 营养器官的生长一、教材分析重点:1、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2、理解根尖的生长变化与规律。
难点:根尖的生长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大豆等直根系的形成与小麦等须根系的形成。
3、描述根尖的结构,并说明根尖四个区的根本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根本方法。
2、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对生长变化的动态过程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科学研究作风。
三、教学策略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情景:一株由种子萌发而成的幼苗,是如何生长变化为一株成熟植物体的?〔也就是说,生活史上“营养生长〞的过程如何?〕由观察可见,幼根开展为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更深的根系,同时幼苗的地上局部变得更加枝叶繁茂。
这一切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有何规律?教师可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猜想,同时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根和茎的哪一局部生长最快〞“如果在一棵小树干上做一个与你身高一样的标记,几年后这个标记的位置可能比你更高吗〞等等。
四、教学过程复习: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新授:营养器官——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一、根的发生和生长〔第1课时〕通过观察挂图和水稻、大豆等的根,讨论:根系形成与分布特点;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点;根系的分布与水、肥的关系。
〔一〕根系〔所有根的总和〕1、直根系:有兴旺的主根,主根长侧根。
〔大豆等双子叶植物根系〕2、须根系:不定根〔胚轴基部长,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根系〕〔二〕根尖〔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的结构1、根冠:保护根尖。
2、分生区: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的生长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2. 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营养器官生长的生物学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2. 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器官的生长。
2. 知识讲解:讲解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基本原理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如豆芽的生长、枝繁叶茂的树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和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存在不足。
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营养器官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学生在一周内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程度。
4.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八、教学拓展:1. 植物的营养器官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2.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与营养器官生长相关的实物模型、标本等。
3. 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营养器官的生长知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提高教学针对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目标】1.解释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3.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4.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5.树立参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根尖的变化动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胚芽进一步发育为叶和茎,胚根发育为根,那它们是如何发生和生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板书:营养器官的生长)二、新课讲授1.植物的营养器官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板书:营养器官:根、茎、叶)讲解:根从地里面吸收水分、养料等通过茎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而叶片里面含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有茎运输到各个部位,供植物体利用。
它们都与营养物质有关--吸收、运输、制造,所以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2.根的发生和生长那这些器官是怎样由小长大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根尖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了根的生长。
(板书:根的发生和生长)我们看到:根的发生和生长始于种子的萌发。
萌发种子的胚,总是胚根最先突破种皮,迅速地向下伸长,并逐渐形成根系。
(板书:根系)(画书)我们来看大豆的根系。
(ppt出示大豆的直根系)大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一直向下伸长,长成为一条明显发达的主根。
以后,在主根周围陆续生出许多侧根,每条侧根还会发出细小的侧根。
这样,由主根及其反复分枝的侧根形成了直根系。
(板书:直根系)(画书)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萝卜等。
(2)须根系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根系,例如小麦。
小麦种子的胚根穿出种皮后,一直向下,不久主根的生长停滞下来,而在胚轴的基部又陆续地生出许多不定根。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教
《第 2 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
材
介绍了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和特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营养
分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生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
1. 教学重点
学
(1)根、茎、叶的生长过程。
重
(2)根、茎、叶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 教学难点
难
(1)理解根、茎、叶的生长与植物整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点
(2)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
1. 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教
程
长(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根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根生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根的生长过程。提问:“根是如何生 长的?根的不同部位有什么特点?”
2. 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讲解根的结构,包括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 区)和根的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 3.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根,找出根尖的不同部位,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然后,小组讨论根的生长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二)茎的生长(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茎 的生长过程和结构功能。) 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植物的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茎的形态特点。提问:“茎有哪些 主要类型?茎的生长方式是怎样的?” 2. 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讲解茎的结构,包括节、节间、芽等。介绍茎的主要功能(支持 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 3. 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茎,找出节、节间和芽,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和特点。小组 讨论茎的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三)叶的生长(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叶的生长 过程和结构功能。)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叶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叶的生长过程。提问:“叶是如何生长的? 叶的不同部位有什么功能?” 2. 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讲解叶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介绍叶的主要功能(进 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3. 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叶,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结构特点。小组讨论叶 的生长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三、探究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 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情况。将学生分 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植物幼苗,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照充足与阴暗、水 分充足与不足、土壤肥沃与贫瘠等),观察并记录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变化。 2. 学生活动:各小组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并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 汇报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四、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 的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 “根的主要结构有哪些?根的功能是什么?”“茎的生长方式有哪 些?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叶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叶的功能是什么?” 等。让学生独立 完成练习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2.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教师提出一些与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相关的 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抢答。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五、课堂总结(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过程、结构 特点和主要功能。强调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与植物整体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以及不同环境 条件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六、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情况,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特殊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特点,如仙人掌的茎、捕蝇草的叶 等,并制作一份手抄报介绍这些特殊植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6章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植物生长的过程。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Hale Waihona Puke 4.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建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一颗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作业,提交观察记录,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3.在下一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通过作业小结,巩固学生对营养器官生长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以及虚拟的植物生长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植物生长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植物生长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释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2、能力目标: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参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系分布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观察根尖的结构,解释根尖的发育。
难点:1. 观察根尖的结构,解释根尖的发育;2.概念图的使用和制作。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概念图为核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概念图为导游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通过探究根的分布规律,观察根尖显微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利用概念图教学,使知识内化,形成网络结构;学生探究活动,掌握知识。
观察实物或图片,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Ⅰ.导入课题: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那么植物营养物质有哪些?如何获得?(学生思考,进而导出营养器官及功能。
)Ⅱ.新课展示根的概念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每一站。
(一)根的发生和生长1.回忆种子萌发过程什么部位先突破种皮,形成什么结构?它有什么作用?2.观察小麦和大豆的根,它们有何不同?正常根的种类有哪些?讨论:根据主根和侧根的分布,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外,还有什么作用?现在泥石流现象大家常常听说,它与植物减少有何关系?你该怎么做? (进行环保教育)展示部分概念图:大豆的直根系小麦的须根系3.探究演示学生课外实验: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物若干分成四组,分别用大小相同破烧杯种植。
第一组正常种植,浇水、施肥均匀;第二组植物水平倒放,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第三组植物一侧保持水的供应,另一侧保持相对干燥,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第四组一侧施肥,其它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
一段时间后,供上课使用。
学生观察四组装置的植物根,比较有何不同,并讨论分析原因。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_7

展示挂 图
区别比较
学生自学
展示 挂图
结合实验 活动学习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见过,
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 指导即可。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根尖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结构
芽轴、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
难点
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关键
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教法
讨论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种子内的营养成分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导入新课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根的发生和生长:
直根系
胚根 向地下 根系
生长 须根系
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为:
茎的生长、长长、长粗
叶的生长:一般有限,有的较长。
小结:
展示挂图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与根对比学习
可适当拓展些有关知识。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六章 第一节营养器官的生长(三)
课 型
新授课序号Βιβλιοθήκη 43教育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1、解释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能力方面
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
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重点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营养器官的生长,了解了植物的根、茎、叶是如何生长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起来。
2.当堂检测:
(1)判断题: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对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需求、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直观地获取知识。
(2)小组讨论
“实验结束后,请大家回到座位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了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这些因素,合理照顾植物,让它们健康生长。同时,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奥秘。”
5.布置作业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对生长机制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过程。
(3)引入更多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逻辑关系
1.重点知识点:
(2)填空题:植物的根、茎、叶属于植物的______器官。
(3)简答题:请简述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过程。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_2

6.2 营养器官的生长课题第六章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课型新授课26 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发育中的变化3.说出根生长发育的过程,解释根的结构是如何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4、解释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5、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6、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能力方面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思想教育树立.渗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重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难点理解根尖的变化动态关键显微镜的观察教法探究活动法教具显微镜,根尖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导入实验;活动:观察根尖的结构目的要求:1.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理解其发育中的变化.3.说出根生长发育的过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活动.观察根尖结构:讨论:1.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问题这一活动难度不大,学生能观察到根毛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3.根毛是由哪部分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可能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活动:解剖观察芽的结构讨论: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根的发生和生长:直根系胚根向地下根系生长须根系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水、肥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为:佷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尖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胚芽发育而成叶芽的结构芽轴、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茎的生长、长长、长粗叶的生长:一般有限,有的较长。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营养器官的生长》是初一生物上册的教学章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原理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针对此章节,本教学案例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奥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器官生长的规律,提高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后续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其他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的营养器官是如何生长的?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植物营养器官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讲解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基本原理,如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等,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器官生长的内在机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其生长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茎、叶的切片,并能正确描述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特点,了解环境因素对器官生长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学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2. 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 实验: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 难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营养器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的观察实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探讨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的仔细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植物营养器官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原理。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营养器官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植物营养器官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6.2营养器官的生长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如下: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变化。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营养器官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例如:“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是如何生长的吗?”,“植物的叶子是如何生长的?”等。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
3.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3.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器官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
2.通过展示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营养器官的生长变化。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营养器官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为什么植物的根需要不断生长?”、“植物的叶子是如何生长的?”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拓展:
-结合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农田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植物生长的魅力。
5.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器材观察植物切片,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植物营养器官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创设情境教学,如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植物生长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4.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规律。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2 营养器官的生长教案 北师大版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
活动: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讨论:
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根的发生和生长:
直根系
胚根 向地下 根系
营养器官的生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课题
第六章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授 课 人
主备人
教学内容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发育中的变化;
3。说出根生长发育的过程,解释根的结构是如何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
理解根尖的变化动态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
活动:观察根尖的结构
目的要求:
1.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理解其发育中的变化.
3.说出根生长发育的过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活动.观察根尖结构:
讨论:
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4、解释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
5、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6、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能力方面:
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思想教育:
树立。渗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次备课
第6章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生物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在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深入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面,对于生物学原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品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6章第2节的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原理,掌握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2.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植物生长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掌握生物学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解释营养器官的概念,并说明根、茎、叶的一般功能;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解释环境中水、肥等因素影响根系分布的规律。
4.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5.树立参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根尖的变化动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胚芽进一步发育为叶和茎,胚根发育为根,那它们是如何发生和生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板书:营养器官的生长)
二、新课讲授
1.植物的营养器官
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板书:营养器官:根、茎、叶)
讲解:根从地里面吸收水分、养料等通过茎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而叶片里面含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有茎运输到各个部位,供植物体利用。
它们都与营养物质有关--吸收、运输、制造,所以称它们为营养器官。
2.根的发生和生长
那这些器官是怎样由小长大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根尖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了根的生长。
(板书:根的发生和生长)
我们看到:根的发生和生长始于种子的萌发。
萌发种子的胚,总是胚根最先突破种皮,迅速地向下伸长,并逐渐形成根系。
(板书:根系)(画书)
我们来看大豆的根系。
(ppt出示大豆的直根系)大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一直向下伸长,长成为一条明显发达的主根。
以后,在主根周围陆续生出许多侧根,每条侧根还会发出细小的侧根。
这样,由主根及其反复分枝的侧根形成了直根系。
(板书:直根系)(画书)
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萝卜等。
(2)须根系
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根系,例如小麦。
小麦种子的胚根穿出种皮后,一直向下,不久主根的生长停滞下来,而在胚轴的基部又陆续地生出许多不定根。
这样的根系像一把胡须,称之为须根系。
(板书:须根系)(画书)
须根系的植物有草、甘蔗、禾苗、小麦、玉米等。
(3)根系分布规律
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形态不同,在土壤中分布的方式也不相同。
除此之外,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们课堂上没有条件,不能出去考察,所以在这里我告诉你们根系的分布规律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板书: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举例进一步讲解、细化,然后出相关练习题)同学们叶可以在回家的时候多观察观察路边、田边的植物根系。
(4)根尖的结构
阅读本课“活动--观察根尖的结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
(板书:根尖的结构)我们看到根尖纵切面结构图,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部分的这一段。
根尖从下到上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根冠的作用是保护分生区。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部分新细胞体积增大并向下伸长,成为伸长区的细胞。
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画书)显著延长的伸长区细胞开始分化,其中的某些细胞形成输导组织,表皮细胞向外侧延伸成纤细的根毛,从而发育为成熟区。
成熟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部位。
(画书)
3.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随着胚根的生长,胚芽叶从土壤中伸出来,很快地展开它的第一片和第二片真叶,胚芽顶端叶随即伸长而成为主茎。
此后,在主茎生长的同时,又会陆续生出新叶和侧枝。
(板书: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叶和茎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芽的结构。
(板书:芽的结构)
同学们看活动--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第一段话:枝条上着生叶的部分是茎。
(画书、圈字)
观察叶芽的纵切面结构图可知芽的中央为芽轴,其顶端有生长点,周围有许多叶原基和芽原基。
叶原基发育为幼叶,这些幼叶层层包裹着芽轴,保护生长点。
芽原基将发育为侧芽。
(举例讲解各结构)(画书)
(2)芽的种类
芽的种类可以有两种分法,(板书:芽的种类)
第一种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
第二种按照发生来分,可分为花芽、叶芽和混合芽。
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为花芽,发育成枝叶的芽为叶芽,发育成枝叶和花的芽为混合芽。
(3)茎的生长
茎的生长方向与根相反,一般都是向上生长的,但也有水平生长的。
无论垂直生长还是水平生长,都是顶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
玉米、小麦和水稻等植物的拔节,是茎基部几个节的部分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
此外,杨和松等植物还能够加粗生长。
(茎的生长:长长,长粗)
(4)叶的生长
叶原基形成幼叶时,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伸长成柱形,然后边缘生长而形成叶的雏形。
大多数的幼叶,叶片的生长是全面扩展,但各部分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一致,因而叶片的形状和叶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叶的生长期有限,在短期内叶片长到一定大小时,生长就会停止。
有些植物的叶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叶片的生长期较长,如韭菜割去叶片上部,叶仍继续生长。
(板书:一般有限,有的较长)
三、结课
这节课我们讲了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
同学们要重点掌握的是根的结构和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