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错误认识 正确把握性质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辨析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辨析易错1.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易错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易错3.世界观就是哲学。
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易错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辨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不能说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易错5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辨析: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易错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辨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易错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易错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易错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辨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并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易错10意识是大脑的特有机能。
辨析: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易错1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辨析: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错误的、歪曲的反映。
易错1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辨析: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易错13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图书质检工作中常见的逻辑性差错举隅
栏目编辑·缪立平审读加工|/沈倩倩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讲道:“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所谓逻辑,就是指思维的规律,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运用。
在图书质检工作中,常会遇到因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律、规则或不符合逻辑要求而产生的逻辑性差错。
具体来说可从概念、判断、推理三方面进行辨析。
一、概念逻辑错误概念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包括内涵(概念的内容)与外延(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两个方面。
常见的概念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指因不懂某一概念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1】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差强人意,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偏低,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
【辨析】“差强人意”常被误认为不令人满意,实际上,“差”读作“chā”,指“稍微”,“差强人意”意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句中应改为“不尽如人意”。
使用概念时,不能仅从字面上判别其含义,更不能仅从其中的某一个语素推断概念的整体含义,把握不准的应多查工具书。
(二)混淆词义指把含义不同的概念混同而造成错误。
通常读音相同或字形、词义相似的概念易被混淆。
【例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考的权力留给学生。
【辨析】句中混淆了“权力”与“权利”的概念。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通常由特定的权力主体来实施,如国家机关或拥有特定职务的人员。
而“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二者的行为主体与行为属性不同。
要避免概念混淆,就要能正确区分同音、近形、近义概念,除了理解词语的理性语义外,还要能正确把握概念的色彩语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三)概念赘余指叠用内涵或外延上意思重复的概念,使语意表达重复。
【例3】本书中的部分案例采自报刊杂志。
【辨析】“报刊”是报纸和杂志的合称,“报刊杂志”属成分赘余,应改为“报刊”或“报纸杂志”。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6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
第三十六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一课时概念与判断课标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素养:正确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概念与明确概念的方法1.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提醒]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外延关系类别图示简例相容关系全同关系A:司马迁B:《史记》的作者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A:哲学B:中国哲学或B:动物A:马交叉关系A:中学生B:球迷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A:正式代表B:非正式代表反对关系A:输B:赢[提醒]①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同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如“父亲”“爸爸”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
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3.方法(1)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①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②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③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事物发展中否定之否定辩证关系原理:第一,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最终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新的对立面同时展开。第二,事物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经第一次否定之后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就是要经过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第四,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总趋势。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不是出发点的“回复”,而是自我完善地吸收了前两个阶段优点的更高级新事物,是“扬弃”的结果。如此周期性交替,使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原理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反对形而上学观点。这一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考察一切事物和现象时,既要研究矛盾双方同一和斗争的状态和方式,又要学会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坚持联合统一中有对立斗争、对立斗争中有联合统一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两个极端思想和做法。(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性关系不是靠消极维护来实现,而是要靠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和增强社会保障水平,来保证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第二,这一原理也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理念,在开展国际关系、科学技术、经营贸易、社会管理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既要坚持开放、学习、借鉴和吸收的原则方法,又要看到合作中的障碍甚至对抗和冲突等,共赢世界未来,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个错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第二,坚持这一原理,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反对“搞一刀切”和“搞特殊化”的形而上学观点等。第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事物矛盾从来都是不平衡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既要反对“折中主义的均衡论”,又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共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第二,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性,即公有制主体和共同富裕主旨不能丢,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三,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他们分别规定着事物发展方向、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性质,不能主次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事物发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充分重视和肯定内因的作用,对外因又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观点,在事物变化中,忽视内因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重要性,或者单纯强调内因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重要作用,都是错误的观点。(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哲学依据。中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要依靠自己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内在因素,把党建设好,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并自觉接受来自民主党派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和意见。第二,这一原理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依靠中国内部整合聚集起发展的强大能量;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和环境,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经验、现代管理方法和一切优秀成果,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第三,这一原理是正确处理个人奋斗、学识才能与抓住机遇、发展人脉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依据。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能否抓住机遇,让青春闪光,人生出彩,关键在个人奋斗和学时才能的内因,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机会机遇和人脉关系外因的重要性,可是机遇总时偏爱有准备的人,是成功者的飞行器,是失败者的试金石,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临时有能力抓住它。
原理辨析题(1)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帝国主义时代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同时,他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1 -第2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5 -第3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11 -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辨析] 有人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事物处于联系之中,这是无条件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联系,这是有条件的。
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①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容易出现的问题: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3)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选择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1、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这句话只强调了主观的追问和思考,舍本求末,表述错误。
2、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源泉,真正的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3、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辨析: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亡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辨析: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而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
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与方法论无关。
辨析: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辨析: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8、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相同的。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评方法:学生自主改错、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三、讲评重点:出现错误较多部分。
四、讲评过程1、教师对试卷进行总评:本次测试学生的得分情况,试题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与期中期末和中考题型相符,选择题1-25个,非选择题3个。
题目难度适中。
2、学生自主改错: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自行改错,可以看课本,不会的向小组内其他同学请教,仍然不会的在试卷上作出标记。
3、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难问题并交给老师。
4、教师针对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
5、以后应注意的问题:(1)关键是平时养成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审题。
以后要注意认真阅读每一个题目,选择题要看清题干,材料分析题要反复阅读,弄清题意,看清要求。
(3)学会比较问题的异同。
(4)平时多进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意书写。
以后要加强易混易错字的书写练习,注意书写工整。
五、学生针对自己的答卷进行修改、查漏补缺并进行巩固。
六、进一步从答卷中归纳出自己的失分原因及以后的注意事项。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字词正音2、文学常识的巩固能力目标:1、仿写句子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3、学会给新闻拟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4、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5、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6、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教学重点:目标1、2、3、4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如何出彩。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生对照试卷,明白此次考试个人得失。
二、教师介绍试卷结构:本次试题内容符合中考题型,包括四大版块:基础知识以及运用(23分)、文言诗文阅读(14分)、现代文阅读(23分)、作文(40分),这是对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
辨析题题型
一、辨析题题型题型一单向辨析型辨析题题型特点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
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必须分析说明其中的理由。
一般来讲,此题型在辨别正误上难度不大。
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解题对策对策一:解答观点正确的辨析题。
这类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难,既然命题正确,那么就把观点正确的理由定上去就行了。
为了迷惑考生,辨析题常常列出几个表面上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正确的观点。
为此,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书本上的观点、原理、概念以及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
解答这类辨析题,首先要指出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说明理由和分析原因。
对策二:解答观点错误的辨析题。
其特点是辨题对事实、现象进行错误的归纳和概括,最常出现的错误是“以偏概全”或“一点论”的观点。
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作全面分析,辨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解答这类辨析题,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和原因(展开分析),最后提出正确的观点。
题型二正误混杂型辨析题题型特点正误混杂型,即命题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
具体说有以下五种情形:(1)题目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因素;(2)题目内容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3)题目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4)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5)题目包含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混杂。
解题对策对策一:避免单向的思维。
在分析辨题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于用正确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题的正确和错误,又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逐一分析观点中包含的多层意思,全面理解各层意思间的关系。
因此在解答正误混杂型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
对策二: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重点是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在这类题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观点,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马基辨析题
马基辨析题马基辨析题1.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错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不是哲学,宗教虽然也是一种世界观,并且可能是系统化的,但它不采取理论形式即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因而也不是哲学。
2.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正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体的根本观点,又是方法论。
一种哲学理论一旦形成,就给人们提供了应当怎样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指导原则,这一般指导原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错误。
一元论就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哲学理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肯定世界的统一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所以,一元论又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不能说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误。
把哲学看成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尤其是某些近代哲学家由于对哲学研究对象及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错误理解所形成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哲学研究对象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规定,结束了所谓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错误观点的统治。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错误。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没有顶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必然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的道路。
6.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错误。
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概括了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又不能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高中政治辩证思维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思维知识点引言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辩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培养严密的论证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政治学习中的辩证思维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全面性认识。
辩证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1.矛盾普遍性:事物发展中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矛盾对立统一性:事物的矛盾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矛盾斗争性:矛盾的存在会引发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殊性。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原理辩证思维有着丰富的基本原理,包括:1.能动性原理: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实践。
2.一分为二原理:对于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3.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进步,而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新的飞跃。
4.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在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质的变化。
三、辩证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辩证思维不仅可以在政治学习中应用,还可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辩证思维来:1.对比和辨析不同观点或理论,找出其矛盾和联系。
2.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找出其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3.探索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4.运用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的思路和观点。
四、辩证思维的重要意义辩证思维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合理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的观点。
3.提高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加深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理解。
4.培养辩证思维的基本素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政治辨析题答题方法
一、单向辨析题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
它可分为:(一)观点完全正确型例如: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
这就是一个观点完全正确的辨析题。
这类解题方法:①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②说明理由③作出结论。
(二)观点完全错误型解题方法:①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②说明理由和原因③提出正确的观点例: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
“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
”(辨)第二步:说明理由和原因。
“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
”(析)第三步:紧扣题目分析,提出正确的观点。
“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
”(总结)二、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这种类型的辨析题有三种形式:①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
②命题内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
例如: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
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
这类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辨证的思维方法。
解题方法: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
第三步:总结。
例: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人能够改造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无所不能。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在尊重自然客观性的前提下,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造福。
青藏铁路的建成与通车,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具体表现。
(正确部分)(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高中政治 专题三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新人教选修4
之间的关系。
③特点。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整体。辩证思维是
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的科
学思维。
精选2021版课件
2
(2)动态性特征 ①内涵。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动态性思维就 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还要想到事物的未来,把认 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的思维。 ②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 展过程。 ③特点。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 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 和历史,还要想到事物的未来,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 的开放系统。
精选2021版课件
5
思维拓展 1.辨析:相对主义、诡辩论的主张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观点
(1)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 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整 体性与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特征。辩证思维会使我们充满智慧。 (2)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东西,决 不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经 不起实践检验的诡辩,不是真正的辩论思维。可见,题中说法是 错误的。 (3)辩证思维与相对主义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按事物的本质和 真实面貌揭示其间的联系和转化。相对主义无视事物相对性中的 绝对性,否定客观的是非标准,片面地夸大了认识的相对性和主 观性。可见,题中说法是错误的。 (4)由此可见,相对主义、诡辩论都是用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 的观点看问题,根本不具有辩证思维的思想。
区 别
特 征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 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 点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 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毛概1-7章辨析题
辨析题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答:正确。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邓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中国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2010年插本试题)答: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6、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应该照搬别人的经验。
答:错误。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2.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3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答:正确。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错误。
1.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高考政治必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必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资料【模块核心线索解读】1.本模块的核心是:逻辑与思维。
2.贯穿本模块的线索有四个:(I)科学思维:思维的含义、特征、源泉、作用、形态,逻辑、逻辑学、推理、论证与论辩、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意义。
(2)逻辑思维:概念的含义、特征、明确概念的方法,判断的含义、特征、类型,推理的含义、构成、类型,形式逻辑研究推理的特点。
(3)辩证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方法、作用,分析与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特征、表现、要求,联想思维的含义、依据、途径、实质、特点、水平、方法、作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超前思维。
【考情统计及备考策略研究】【模块必备知识结构化】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程标准要求】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
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4.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1.思维(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2)思维的源泉: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①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合平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2)矛盾律: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A与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错误认识正确把握性质
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较多,有些概念和性质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大家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和性质.现就易混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归纳如下.
1.圆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均为圆的直径.
分析: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是正确的.但圆的直径并不是它的对称轴,因为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2.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弦所对的弧也相等.
分析:我们知道圆的每一条弦都对着两条弧,除直径外的弦所对的两条弧中,一条是优弧,另一条劣弧,显然,在同一个圆中优弧和劣弧是不相等的.所以相等的弦所对的弧不一定相等.
3.如果一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则它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分析:由于直径也是弦,而任意两条直径都互相平分的,但不一定平分直径所对的弧.所以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线不一定平分弦所对的弧.
4.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周角.
分析:圆周角具备两个条件:(1)顶点在圆上;(2)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只满足条件(1)的角不是圆周角.正确的说法是: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5.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分析:不正确,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才相等.
6.长度相等的两条弧叫等弧.
分析:等弧必须是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的弧,因为只有这样的两条弧才有可能互相重合.所以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不一定是等弧.
7.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分析:不正确.只有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才成立.
8.平面内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分析:平面内的三点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圆.所以此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9.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圆心在三角形的内部,而一个圆也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圆心也在三角形内部.
分析: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是正确的,但圆心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一个圆有无数多个三角形,圆心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1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内切圆,一个圆也只有一个外切三角形.
分析: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在正确的,后半部分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圆有无数多个外切三角形.
1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分析:此说法是错误的.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经过半径的外端,(2)垂直于这条半径.两者缺一不可.
12.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外离.
分析:此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两个圆没有公共点有两种情况:一是外离;二是内含.当两个圆没有公共点,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可能外离也可能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