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材料第一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
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
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
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分析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
通过生活救助,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 足被救助者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基 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性活动。
(三)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救助制度被世界各国用以解决市场无法解 决的公平问题。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领域干 预过大,包揽过多,结果导致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 产生消极影响。
(2)现代社会救助思想
①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长模式与生活 资料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口以几何模式(如1、2、 4、8)增长,而生活资料以代数模式(如1、2、3、 4)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 范围时,就必然会导致贫困。但较强的人口生育能力 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从而使人口同生活资料最终保持 平衡。因此,他认为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也是 必要的。一个国家的幸福并非绝对取决于贫富,而是 取决于每年食物的增长与该年人口增长相接近的程度。 虽然人们不能消除社会贫富差距,但如果存在缩小贫 富差距的政治制度,我们则应该采用。另一方面,大 大缩小贫富差距必然会削弱中产阶级的活力。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 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 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比旧福利经济学更具 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因素很多, 有个人主观或客观方面的,但主要是整个社会方面 的原因。这种社会原因体现在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经 济政策以一些人有利但对另一些人不利甚至使其陷 入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社会救助帮助其摆脱贫 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②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A.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最早对社 会保障进行经济研究的学派,它形成于20世纪初 的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得到传播。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 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他也被誉为“福利 经济学之父”。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确 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三章_社会救助
地方各级 政府民政 部门根据 保障对象 人数等提 出资金需 求,经同 级财政部 门审核后 列入预算
标准要随着当地生 活必需品价格变化 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适时进行调整
(4)申领程序
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 申请;村委会受乡镇政府委托,也可受理申请
申请 审核 审批
受乡镇政府委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委会对申请 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 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镇)政府审核
(3)低保待遇பைடு நூலகம்平 ➢实行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制
(保障标准)
➢标准由所在地政府民政部门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保障标准,按照当 地维持城市居民基 本生活所必需的衣、 食、住费用,并适
民政、财政、统计、物价、审计、 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各负其责, 具体管理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低 保工作
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 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第二节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1949年12月《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1950年6月《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同年7月劳动部发布 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拨出大量粮 食和经费,对不同情况的人员给予不同的救济。
具体两类人群:一是“三无人员” ; 二是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包 括: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期满仍 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所在地低保标准的居民;在职人员 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 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 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低保 标准的居民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综述
欧共体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 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 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 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 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 方式之外。” (1989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 文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 入的因素,也包括人均寿命、卫生、 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40岁以前 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 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 食物的状况等。
二、贫困的特点
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 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
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 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
静态的、不变的,但在较大时间跨度内是动态的。 从横向看,各国(地区)贫困标准存在差异。
A为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 B为完全不均等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
积
G=A/B
联合国规定:
低于0.2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收入绝对平均 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相对合理 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差距悬殊
(三)贫困发生率
H=Q/N 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
暂时贫困: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 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不是长期的贫困状态。
(四)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 阶层性贫困(成因)
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 贫困。比如原始社会。
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 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 平等分配,所造成的贫困状态。
贫困的标准或贫困线
世界银行:人均每年消费支出270-370美元(按 照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讲课主要内容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第一章导论保护人民,促进就业,建设更美好的福利社会一、全球社会保障发展概况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工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分裂成三类国家: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资本和消费型国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生产型国家,以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型国家,也有人将这三类国家形象地比喻成“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
当今世界格局中,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社会福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世界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水平。
(一)欧洲地区的社会保障—欧洲地区的总人口接近10亿,其中5亿人生活在欧盟(EU)27个成员国中。
—大约16%的人口在14岁或以下。
—大约22%的人口在60岁或以上。
—欧盟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平均为GDP的27%,在非欧盟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平均为GDP的13%。
—在欧盟国家,社会保障基本上是通过社会缴费(59%)和税收收入(38%)来筹资的。
—大多数西欧国家已实现社会保障覆盖全体国民。
在该地区的其它国家,覆盖水平较低,常常是由于广大非正规工作部门带来的结果,以及正规经济部门瞒报工资的结果。
目前,面临的问题:高福利高赤字让欧洲骑虎难下欧元区国家长年采取高赤字财政,债台高筑,此时曾经引以为傲的福利政策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欧洲各国纷纷削减福利: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兰都借助当前经济危机削减教育经费;法国把退休年龄延后两年;爱尔兰被迫下调最低工资;西班牙将脱售更多国有资产和取消长期失业救济金。
与欧洲各国削减高福利的举措一直相伴相随的是,罢工潮在各国风起云涌。
(二)美洲社会保障—美洲由35个主权国家,19个海外地区和属地组成,总人口约9亿。
—虽然美国和加拿大是高收入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但几乎所有其它美洲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唯一的例外是海地,它属于全世界49个低收入国家之一。
—北美人口的近17%、加勒比和拉丁美洲人口的近10%是60岁及以上的老人。
社会救助课件
三、现代社会救助与历史的社会救济的 区别
1、救济者与被救者的地位不同 2、作用和效果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欧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历史发
展 (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救Fra bibliotek政策与实践 养恤 、赈济 、贷赈 、工赈 、安辑
五、社会救助的类型
贫困社会救助 灾害社会救助
第二节 中国城市贫困救助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社会救助 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述
一、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 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 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 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救助的特点
1、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2、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3、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5、救助程序的法定性
一、贫困和城市贫困的问题 (一)贫困的含义及其量度标准 绝对意义 相对意义
绝对意义:收入水平低于一个人生存的最低 限度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公平正义观念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农村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
政府责任与角色定位
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提 高了救助水平和效率,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案例二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措施, 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救助标准偏低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偏低,难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主 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救助 制度不完善等。
救助对象不精准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识别不精 准,存在“漏保”、“错保”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把 关不严等。
救助方式单一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方式单一,主 要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缺乏针对 性强的救助措施,主要原因在于缺乏 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等。
06 改进建议与未来 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 论基础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农村社会救助基本概念 • 农村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 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 •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效果评价 • 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
01 农村社会救助基 本概念
社会救助定义及目的
定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 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 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庇古认为:①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即: 穷人1英镑的效用比富人1英镑的效用大,当1英镑从 富人转移给穷人时,穷人的得利大于富人的损失,则 社会福利就增加了。 ②每个人获得的效用总计构成全社会效用的总和,即 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由政府 而非市场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转移给穷人,即实现收 入均等化能增加社会福利。当所有人的收入均等从而 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社会福利就达到最大化。 ③庇古认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除了国民收入均等 化外,还包括国民收入极大化。庇古认为这两个标准 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凡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 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 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 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 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比旧福利经济学更具 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因素很多, 有个人主观或客观方面的,但主要是整个社会方面 的原因。这种社会原因体现在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经 济政策以一些人有利但对另一些人不利甚至使其陷 入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社会救助帮助其摆脱贫 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第一,力主消费支出。凯恩斯认为,高消费可以和高投资并存,节俭 虽然符合道德规范但对社会不利。政府举债支出虽然使财政出现赤字 但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因此,他鼓励政府消费,并认为政府的一切 支出都是生产性的。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 和劳务的需求,举办公共工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水 平,以及社会救助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凯恩斯认为,财富分配不合理是现实社会的根本缺陷之一,会 降低消费倾向,导致有效需求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应 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思想,可以成为各国实行社会救助的思想 基础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社会消 费,但贫富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该国社会消费的提高,因此,只有缩 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问题,才能拉动整个社会需求。为此,就必须 实行社会救助政策。这种思想与庇古的主张有一定的联系和类似性。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
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 接济和扶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 的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 低生活需要。
二、社会救助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社会救助也就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帮助所有国民都 达到最低生活基准及程度,从而抑制陷入贫穷(水准以 下)的现象。
三、穷人与资产理论
创始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谢若登教授。 1990年,他在《穷人与资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以
资产为基础的福利救助政策:凡是广泛地和普遍性地促 进公民和家庭尤其是穷人获得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以增进 他们的福利方案、规则、法律法规,都属于资产政策。 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而非收入和消费,是脱离 贫困的关键。要将以收入为基础的政策,发展为以资产 为基础的福利救助政策。
市场篮法
又称“标准预算法”,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 的办法。
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 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 种类和数量。
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 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 保障线。
救助与救济的区别救济救助财源公费国库与地方政府团体政府或民间办理单位政府为主政府与民间动机行善施舍观念社会团结socialsolidarity同情解决方式普遍及根本解决贫困生计应付一时只需性质积极消极目的消除贫穷积德行善救苦救难对方反应不依赖依赖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工作人员非专业人员人权权利人格尊严非公开非权力无人格尊严公开给付现金实物人力技术训练现金实物对象除本人外兼顾第三者包括家属等生活困难被救济者时机未发生苦难前防患遏制扩大遭遇苦难以后手续申请有共同合作之义务不需申请不需尽义务被救愿望需符合被救助者愿望不需符合被救者愿望资料来源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济 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 宗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之 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救助的 影响最大。
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
业,具有社会救助的一些特征。
(二)人权思想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人类不分种族、身份、国 籍、财产等应一律平等。 基督教所主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逐渐发展成 为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为近代人权观念的形成奠 定了精神基础。
(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是国际上衡量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 穷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穷国和 富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 不足以衡量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实际情况。
(七)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该指数由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的预期寿命和成 人识字率等组成。 将上述三个指标体系以一个合理的标准分别换算 成指数,然后取其平均数。 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卫生设施的普 及程度及人民的营养状况,这些情况本身又反映 着就业、工资、保障、福利的状况。
即恩典的赐予。
所谓恩典,指的是帝王或位高权重的统 治者自认为不计较自身一丝一毫利己的 利他心理;赐予指的是将其拥有的一部 分财物作为一项恩惠而赏赐、赐予或施 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他的 道德。
社会救助的思想——慈善或恩赐思想
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汉姆拉比国王发布的公平
法典中包括了要求人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条款。
二、贫困的特点
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
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
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
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
社会救助.PPT课件
精品课件
5
(二)各国社会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了新的《济贫法》,使社会救济第一次以立 法的形式公诸于世。它认定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公民有要求社 会救助的合法权利,社会救助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20世纪中叶以 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 时,社会救助成为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并只限于对社会保险制度未 能保障或保障不充分的人群给予最低层次的保障。70年代以后,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各国对社会救助制度也进行了 相应的变革,使之更加完善。
精品课件
17
医疗援助。医疗援助是政府出钱资助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种形式。接受医 疗援助的人不仅有老年人,还包括所有由政府赡养和需要给予护理的人。 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在美国,除失业救助和医疗援助外,还有其他一 些救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充家庭收入。补充家庭收入 是由政府举办的对65岁以上没有得到社会保险保障的穷苦老人、盲人 残疾者发给救助金的一项补充规定。二是抚养儿童家庭的补助。这是对 那些绝大多数没有父亲的单身母亲家庭进行救助的措施。补助金由联 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共同支付。三是食品券补贴。这是对低收入和贫 困家庭发给食品券,按照政府补贴价格购买食品的一种办法。四是供应 贫困学生早、中餐。
精品课件
20
残疾人救助金的发放在瑞典社会福利费用开支中比较多。具体的规定是 每个残疾者的就业工资都由政府支付其中的75%,其余由雇主负担; 政府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创办了许多新工厂;国 家对那些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提前给予养老金等。
精品课件
21
各国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制度不 断的整合与分化。社会救济内容由传统发放救济金的方式,以维持穷人 的最低生存需求,逐渐演变为实物与服务救济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救助形 式,包括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
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亦称为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或社会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人或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救助的一种制度和机制。
它是现代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和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救助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社会救助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或环境原因而陷入困境,他们无法自我解脱并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应该通过制度和机制提供帮助和救助,让他们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潜能的发挥。
其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在社会无法完全解决社会问题或弱势群体困境时的一种临时性帮助措施。
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经济救助和社会帮助两个方面。
经济救助是指通过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帮助困境中的个人或家庭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具体手段包括发放临时补助金、低保金等经济资助,并提供就业机会或职业培训等,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社会帮助则主要是通过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帮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义务服务等。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和社会公正。
在一个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机会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均,不同的个体面临的起点和机会不同,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帮助和救助,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只有当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基本满足其需求和发展,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明确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并积极投入资源和资金来落实。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加强组织和协作,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实施,包括社会组织、志愿者等。
同时,公众也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的困境,并采取行动来提供帮助。
社会救助方面的综合知识
社会救助方面的综合知识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对于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支持,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保障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社会救助的综合知识。
一、社会救助的意义和目标社会救助的意义在于关爱弱势群体,减轻他们的生活困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目标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使弱势群体能够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权益。
二、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包括贫困人口、残疾人、孤儿、失业者、老年人等。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给自足,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三、社会救助的主要方式社会救助的主要方式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援助、医疗援助和就业援助。
经济援助包括提供临时救助金、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等;教育援助包括提供资助、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医疗援助包括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费用报销等;就业援助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等。
四、社会救助的实施机构社会救助的实施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组织。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筹措资金和监督实施;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组织负责具体的救助工作,发挥慈善力量,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五、社会救助的问题和挑战社会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救助标准和范围的界定问题,如何确定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如何确定救助的标准和范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其次是救助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有些地区和群体得到的救助资源更多,而有些地区和群体得到的救助资源较少。
再次是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问题,如何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透明和有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六、社会救助的前景和建议社会救助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社会救助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建议: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和范围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救助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完善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的宣传和推广,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救助工作。
社会救助知识要点
课程知识要点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的含义2、人类早期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内容慈善恩赐思想含古希腊幸福观、古罗马正义观、欧洲中世纪公正观和基督教博爱观的基本思想3、福利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命题4、贝弗里奇的社会救助思想第二章社会救助概述1、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尤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和保障水平的最低性和内容2、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社会救助思想,即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应付社会成员所面临各种经济风险的责任、经济生产力水平和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条件贫困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3、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历史前身是英国济贫法及产生的标志美国1935社会保障法4、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特征5、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弊端改革的原因第三章生活救助1、生活救助制度的内涵实质是衣食救助,保障温饱生活水平,解决生存危机问题与特征2、我国生活救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3、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含“三无”人员的界定第四章医疗救助1、医疗救助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2、医疗救助的主要方式3、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对象范围、常规方式、规范程序第五章住房救助1、住房救助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方式2、我国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六章教育救助1、教育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功能2、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第七章灾害救助1、灾害救助的内涵、特征尤其临时性非经常性,主要实施方式是实物非现金,这与其他救助制度的重大区别和功能2、灾害救助的类型及救灾过程第八章失业救助1、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的内涵2、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第九章司法救助1、司法救助的客观原因即意义2、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内涵3、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异同4、实施司法救助的条件法律和经济条件5、司法救助的特殊对象第十章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1、经济学的横向公平和伦理学的纵向公平的含义2、社会福利制度中公平的主要内容与形式3、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概述1、社会福利的涵义、特征、内容和功能2、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3、我国传统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4、我国民政福利事业与福利企业性质、兴办的条件我国职业福利、社区服务、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老人福利1、老人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2、西方国家老人福利的共同特征3、我国传统社会老人福利的基本特征4、我国老人福利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及对策思路第十三章妇女儿童福利1、妇女儿童福利的内涵、特征与功能2、妇女儿童福利的内容3、我国妇女儿童福利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制度的宪政理论基础
社会救助制度的宪政理论基础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宪政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为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一、人权保障理论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
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它包括了人们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权利。
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目标就是保障贫困、弱势人群的基本生存权利,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住所、医疗等生活必需品。
从宪政的角度来看,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的人权。
当一部分公民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时,国家应当介入并提供必要的救助。
这不仅是对公民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国家履行其职责的体现。
如果国家未能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公民的生存权,那么就可能违背了其在宪政框架下的责任。
二、平等原则平等是宪政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幸福和发展。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现实中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社会救助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减少这种不平等。
它通过向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援助,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与其他社会成员在资源占有和机会获取方面的差距。
这种援助不是为了创造绝对的平等,而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使社会更加公平。
在宪政框架下,平等原则要求国家对待所有公民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些人的贫困或弱势地位而忽视他们的需求。
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正是国家落实平等原则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国家对所有公民的平等关注和尊重。
三、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强调社会的制度和安排应当公平合理,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东西。
社会救助制度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一部分人因为自身无法控制的原因陷入贫困和困境时,如果社会对此置之不理,那么就会破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帮扶,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使社会的利益分配更加公正合理。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复习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一、贫困的类型(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分类标准:从最低生理需要和相对生活需要来区分1、绝对贫困(从人维持生命角度出发,以维持人的最低生理需要为指标):指某一个时期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贫困或者生活状态。
衡量标准:绝对贫困线——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或维持最低限度生理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
2、相对贫困:指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一些人或者某些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不如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况或贫困状态。
衡量标准:相对贫困线——低于一般社会认定的某种生活水平的状况。
(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分类标准:从是否包括精神文化生活这个视角来区分1、狭义贫困: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在物质(或者经济)方面的一种困难状况,并不包括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如何。
2、广义贫困:指某一些人或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生活状态(三)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1、长期贫困: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长时间地处于贫困的一种状态。
2、暂时贫困:指某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不是长期地而是暂时地处于一种贫困状态。
暂时贫困往往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贫困。
3、当消除暂时贫困的措施不当或者由于另外一些原因发生时,暂时贫困就会变为长期贫困。
二、衡量贫困的指标(一)贫困测度1、洛伦兹曲线:世界各国通常用来测量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曲线。
它与对角线之间的区域面积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2、基尼系数:从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用以测定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
G=A/B(0<G<1);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均等化。
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均等,0.4以上为不均等。
(二)贫困指标1、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指贫困人口(Q)与全部人口(N)之比。
社会救助.PPT课件
精品课件
1
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内涵
社会救助是通过立法由政府对由于失业,疾病,灾害等原因所造成的 收入中断或者收入降低并陷入贫困的人员或者家庭实行补偿的一种社 会保障制度
精品课件
2
从上述定义出发,社会救助有以下几层具体含义: 第一,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是国家,由国家通过立法保护贫困人员, 这也意味着实施社会救助是国家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人员,虽然任何人或者任何家庭只要其 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某一贫困线,就可以享受社会救助 待遇,但实际上只是有限的人群才可以享受到社会救助待遇,这与社 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的实施 对象具有广泛性,往往是所有社会成员 第三,享受社会救助的条件不是缴费而是低于贫困线,但对是否低于 贫困线需要经济状况调查,通过核实以后才可以享受。
精品课件
12
英国社会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救助、老龄救助和失业救助等。低收 入家庭救助主要是对家长有全日工作、有子女,但收入低于官方贫困线 的家庭进行救助。救助金由制度规定的贫困标准而定。低收入家庭还可 获得一部分取暖费,有子女的可取得学校的免费牛奶和免费膳食以及免 缴国民保险费、处方费等,还可享受房租补贴等。老龄救助主要是对那 些只有少量补助金的老年人给予救助,以弥补其不足。失业救助则对那 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的继续失业者进行的一种救助。救助金额按个 人收入多少、被抚养的成年人、儿童的多少领取。
精品课件
5
(二)各国社会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了新的《济贫法》,使社会救济第一次以立 法的形式公诸于世。它认定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公民有要求社 会救助的合法权利,社会救助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20世纪中叶以 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 时,社会救助成为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并只限于对社会保险制度未 能保障或保障不充分的人群给予最低层次的保障。70年代以后,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各国对社会救助制度也进行了 相应的变革,使之更加完善。
【精选】第三章-生活社会救助PPT课件
38
(三)资金来源
1.市县两级地方政府财政 2.社会捐赠资助 3.省级财政预算列支的省级调剂金。主要用
于补贴承担属地化管理保障任务比较重而且 财政特别困难的市县。 4.1999年以后,为了保证资金的落实,中 央财政开始对各地区进行补助,到现在,除 北、上、苏、浙、粤外,中央和地方财政均 以1:1负担低保资金。
中等收入60%以下的家庭 用途:取暖和制冷费用。 形式:现金、燃料、预付账单、房屋御寒的
加固材料、票券等。 资金:联邦政府筹集。
23
5.一般救助(GA)
地位:最后的救济手段 对象:无家可归者和没有资格受助于其他救
助计划的穷人。 资金:州和地方资助 标准:各州有差异,通常较低 管理部门:州和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管理局
(二)主要内容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原则:自愿受助,无偿救助 宗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
会救助制度 机构设置:民政部门管理部门,设立救助站,公安、
卫生、交通、城管等部门相互配合。 救助措施:食物、住处、医疗服务、联系亲属、交通
1.三无人员 2.失业期间的贫困居民 3.在职、下岗或退休的贫困居民 4.天灾人祸造成的暂时贫困 5.国家政策规定的特殊保障对象
37
(二)保障标准
当地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 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 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
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消费、物价、生活习 惯和财政能力而定,具体应遵循:
试点阶段(1993.6——1995.5) 推广阶段(1995.5——1997.8) 普及阶段(1997.8——1999.10) 落实阶段(1999.10——2001.6) 提高阶段(2001.6——2003) 完善阶段(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公式: 负所得税(政府补助支出)=个人收
入基本保证额(最低收入指标)— 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 所得税
本章回顾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和类型 社会救助的有关理论
资产建设的研究和试验表明,使穷人拥有资产具有多种 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增进了人们尤其是穷人的自信 ,培养了个人、家庭和社区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能力。
具有革命性意义: 鼓励工作的积极性; 改变以往救助方式的被动性。 放弃了要使穷人的所有收入和资
产消耗殆尽才给予救助的理念。
四、负所得税理论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
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 接济和扶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 的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 低生活需要。
二、社会救助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救助与救济的区别
财源 办理单位 动机 观念 解决方式 性质 目的 对方反应 工作人员 人权 给付 对象 时机 手续 被救愿望
救济 公费(国库与地方政府团体) 政府为主 救困助危 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 普遍及根本解决贫困生计 积极 消除贫穷 不依赖 专业社会工作人员 权利、人格尊严、非公开 现金、实物、人力、技术训练 除本人外兼顾第三者包括家属等 未发生苦难前、防患、遏制扩大 申请,有共同合作之义务 需符合被救助者愿望
恩格尔系数法
恩格尔系数是判定人们生活水平高 低或贫富差距的指标。恩格尔系数 是人们(一般指家庭)全年的食品 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即恩格 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 消费性支出。 E>0.60为贫困; 0.50<E≤0.60为温饱; 0.40<E≤0.50为小康; 0.20<E≤0.40为富裕; E≤0.20为最富有。
救助 政府或民间 政府与民间 行善施舍 同情 应付一时只需 消极 积德行善、救苦救难 依赖 非专业人员 非权力、无人格尊严、公开 现金、实物 生活困难被救济者 遭遇苦难以后 不需申请,不需尽义务 不需符合被救者愿望
资料来源:江亮演.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务[M]. 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00:4
社会救助也就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帮助所有国民都 达到最低生活基准及程度,从而抑制陷入贫穷(水准以 下)的现象。
三、穷人与资产理论
创始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谢若登教授。 1990年,他在《穷人与资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以
资产为基础的福利救助政策:凡是广泛地和普遍性地促 进公民和家庭尤其是穷人获得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以增进 他们的福利方案、规则、法律法规,都属于资产政策。 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而非收入和消费,是脱离 贫困的关键。要将以收入为基础的政策,发展为以资产 为基础的福利救助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社会救助与社 会保险
社会救助是保障贫困人 员的起码生活水平;
社会保险主要是缴纳保 险费并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者。
(三)社会救助与社会 福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所有 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基本 生活水平的困难群体;
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 备国家规定的一定资格 的任何公民。
三、社会救助体系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和贫困理论
理论原则:人口过度增加,食量不够 ,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致贫穷人口增 加,因此,贫穷问题就会产生。
马尔萨斯把贫穷的原因归结于人口或 粮食的绝对量等自然因素,贫穷是由 个人的命运、懒惰、生活不规律或无 节制造成的,而提高贫民的地位是违 反自然的愚策。
不要让饥饿的贫民生活在安乐与懒惰 中,要让他们有自助的精神,逐渐为 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工作。
1.生活救助; 2.灾害救助; 3.失业救助; 4.住房补助; 5.医疗救助; 6.教育救助; 7.法律援助; 8.扶贫开发。
1.现金救助; 2.实物救助; 3.服务救助; 4.以工代赈。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有关理论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和贫困理论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 三、穷人与资产理论 四、负所得税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 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年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
推行最低生活保障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生活救助。贫困线 的界定往往采用多种方法,如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 法、生活形态法等。
在确定了最低生活标准后,还要通过家庭财产调查遴选 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在财产调查项目内所关联的 最低生活费(minimum cost of living),并不是指最低而 是指最低限度(minimum)的生活费。
社会救助体系是指支撑社会救助制度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以满足救助对象需求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观念主张和
资源、制度、组织、人员、程序、技术安排。
社会救助体系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关键环节组合而成的一
个整体系统:
(1)一个社会对于贫穷观念的理解;
(2)对于贫困的监测和贫困需求的评估;
(3)建立有效的资源筹措机制;(4)制度设计;
(一)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
社会救助是包括救济在内的多种扶危助困措施,而社会 救济则是单一的救贫济困。
社会救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在人们生活遇到困难时 ,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救助,要求救助是基本人权。 社会救济的特点是随意、慈善、施舍、临时性。
社会救助既是刚性的,又是弹性的,表现在:只要符合 救助的条件就必须对其实施一定的救助,社会救助的对 象和范围是动态的。
生活形态法
生活形态法是指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 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
然后选择若干剥夺指标,即在某种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生 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 际生活状况,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
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和消费以及收入,从而计算出贫 困线。
第三章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功 能、特征和类型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有 关理论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社会救助的概念 及其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掌握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 、方式和种类;
了解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二、社会救助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三、社会救助体系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最低保障; 2.按需分配; 3.权利义务单向性; 4.全民性。
三、社会救助的类型
(一)按救助方式分类 (利弊分析)
1.院内救助;
2.院外救助。
(二)按救助的时 间分类
1.定期救助; 2.临时救助; 3.急难救助。
(二)按救助内容分类 (三)按救助手段分类
市场篮法
又称“标准预算法”,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 的办法。
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 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 种类和数量。
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 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 保障线。
(5)管理协调机制设计; (6)组织设计;
(7)人员配置;
(8)工作程序;
(9)技术采用;
(10)救助效果评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和类型
一、社会救助的功能 二、社会救助的特征 三、社会救助的类型
一、社会救助的功能
1.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 2.社会救助可以缩减贫富差距; 3.社会救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4.社会救助有利于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