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
北宋寇准《踏莎行》原文翻译赏析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出自] 北宋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阑:消失。
红英:红花。
屏山:屏风。
杳杳:深远无边际。
菱花:镜子。
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译文1: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
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
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译文2:百花盛开的春天即将过去,黄莺的啼叫声也渐渐涩老。
争奇斗艳的红花已经落尽,梅树上结出的青梅果还小。
华丽的堂舍内沉寂、宁静,舍外细雨蒙蒙,画着山水的屏风半开半掩,香炉里的余香如轻烟袅袅。
昔日里密约山誓海盟,离别后却未赴约音信杳杳。
菱花镜上落满了灰尘,是因为自己懒于梳妆。
独自地倚着妆楼默默无语,极度地悲伤愁苦神魂欲销。
万里长空黯淡无光,不尽的情思连着绵绵芳草。
赏析:这首词应该更象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画面描绘非常到位,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不但画面清晰,声音描摹形象,而且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好一幅仕女倚楼相思图!在暮春时节的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女主人百无聊赖,满腹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独自倚楼伤怀。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中,雨好像都是伤情的诱因,点点雨滴就如人的眼泪,一颗颗从天而落,总会让感伤的人更痛心。
【诗歌鉴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磨灭![出自]北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割断并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痛。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解]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江河的支流进水口。
③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
④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痛:指莲心存有苦味。
以上两句说道,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去,它只好在秋光中独自疲惫。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⑥依依:形容荷花随风左右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⑦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
”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
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译文1: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
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光顾,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耀减至浦口的水波,迎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晦暗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飞舞,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倾诉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磨灭!译文2:杨柳遍及坎坷的池塘边,鸳鸯玩耍在水流交汇处。
水面布满了绿浮萍。
切断莲舟往来路。
绝没蜂蝶恋爱清香,荷花丁年莲心痛。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
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耻与春芳争娇妍,谁料遭际风妒。
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寇准《踏莎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寇准《踏莎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寇准的《踏莎行》,选自宋词三百首。
该词上片写景,景中生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忠愍思凄惋,盖富于情者。
”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寇准诗作的评价,用来评论寇准的词。
踏莎行寇准全诗踏莎行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卷馀香袅。
密约沈沈,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踏莎行寇准翻译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
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
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踏莎行寇准赏析上片写暮春季节,微雨蒙蒙,自然界的春天呈现一派寂寥无人的景象。
下片写离情。
两人别后无有音讯,引起思念之情。
“莺声”、“红英”、“青梅”,仅仅三项事物,由于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
“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炼字工巧,耐人寻味。
“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动感强烈,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足以惊心动魄。
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无可奈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旦有此感触,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了。
“半掩”、“濛濛”、“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中,“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
晏殊《踏莎行》翻译赏析
晏殊《踏莎行》翻译赏析晏殊《踏莎行》翻译赏析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踏莎行》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出自]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红稀:花儿稀少。
红,指花。
芳郊:清香弥漫的郊外。
阴阴见:暗暗显露。
蒙蒙:形容柳絮飘飞,令人满眼迷蒙。
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因其多在空中飘荡,故称。
此处用来形容香烟飘飞。
炉香静逐游丝转:香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旋转着向上飘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
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却:正。
翻译: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
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
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
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
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
贺铸《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贺铸《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6]宋贺铸杨柳回塘 [7] ,鸳鸯别浦 [8] 。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9] 。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10] ,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6]此词贺铸《东山词》中以有“红衣脱尽芳心苦”之语,亦名《芳心苦》。
[7]回塘:迂回曲折的池塘。
[8]别浦:小水流入大水的汊口叫别浦。
[9]红衣:红莲的花瓣。
[10]不肯嫁春风:指荷花不在春天开花。
张先《一丛花令》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这里反用其意译文: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
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
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
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评析:这首咏荷之作,托物比兴,是以荷花自况,通过描绘花的幽独高洁的形象,表现出词人的孤高襟抱。
“当年”两句,流露出怀才不遇、自伤老大的苦恨。
清虚骚雅,深得屈子以美人、香草陶写怀抱的遗意。
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宋太祖后贺氏族孙,本以武职供奉朝班。
元祐间,苏轼等荐改文职,为承事郎。
历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以承议郎致仕。
退居吴中,筑企鸿居,藏书万卷,手自校雠。
卒于常州僧舍。
有《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也能出清刚于秾艳,寓韶秀于雄豪,自成一家。
秦观《踏莎行》鉴赏
秦观《踏莎行》鉴赏秦观《踏莎行》鉴赏《踏莎行》是著名诗人秦观所作的思乡诗,表达了秦观的思念家乡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踏莎行》的诗歌赏析和注释。
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原文: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白话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贺铸《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踏砂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此词又名《芳心苦》 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 译文1: 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
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光顾,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减浦口的水波,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 译文2: 杨柳遍布曲折的池塘边,鸳鸯嬉戏在水流交汇处。
水面长满了绿浮萍。
阻断莲舟往来路。
绝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落尽莲心苦。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
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耻与春芳争娇妍,谁料遭际风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当是红莲花。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之君子者也”。
可是这首词中的莲花只因生长于回塘别浦,没有人发现她,更没有人欣赏她,只能寂寞的开,寂寞的落,在不为人知的境遇中度过自己孤寂的一生。
词中幽洁孤傲的莲花正是一生怀才不遇的作者贺铸的化身。
起三句景物描写渲染环境。
“回塘”是曲折的池沼,“别浦”是小水流入大水的之处,都是指红莲生长的地方。
红莲生长于绿波之上,有亭亭如盖的绿叶为衬托,有丝丝弄碧的杨柳为背景,又有活波绚丽的鸳鸯为伴,则红莲的清丽芳华可想而知。
然而,如此美艳的莲花,只因她所处地方偏僻,少有人到,又因水动迟缓,绿色浮萍又厚又密,以至于阻断了采莲舟的来路,再也没有可能被少女的双手来采摘。
“断无”两句继续渲染红莲花处境的可悲,就连那些蜂蝶也不知“幽香”之可慕,断然不来,“断无”二字加重语气,突出红莲花因幽洁而绝无知音。
秦观《踏莎行》鉴赏
秦观《踏莎行》鉴赏《踏莎行》是著名诗人所作的,表达了秦观的思念家乡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踏莎行》的赏析和注释。
踏莎行作者:秦观原文: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白话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诗歌鉴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 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出自] 北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③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
④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⑥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⑦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
”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
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译文1: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
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光顾,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减浦口的水波,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译文2:杨柳遍布曲折的池塘边,鸳鸯嬉戏在水流交汇处。
水面长满了绿浮萍。
阻断莲舟往来路。
绝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落尽莲心苦。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
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耻与春芳争娇妍,谁料遭际风妒。
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
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
贺铸《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贺铸《踏莎行》的翻译赏析导读: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译文]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
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
《踏砂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此词又名《芳心苦》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译文1: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
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光顾,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减浦口的水波,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译文2:杨柳遍布曲折的池塘边,鸳鸯嬉戏在水流交汇处。
水面长满了绿浮萍。
阻断莲舟往来路。
绝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落尽莲心苦。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
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耻与春芳争娇妍,谁料遭际风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当是红莲花。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之君子者也”。
可是这首词中的莲花只因生长于回塘别浦,没有人发现她,更没有人欣赏她,只能寂寞的开,寂寞的落,在不为人知的境遇中度过自己孤寂的一生。
词中幽洁孤傲的莲花正是一生怀才不遇的作者贺铸的化身。
起三句景物描写渲染环境。
“回塘”是曲折的池沼,“别浦”是小水流入大水的之处,都是指红莲生长的地方。
红莲生长于绿波之上,有亭亭如盖的绿叶为衬托,有丝丝弄碧的杨柳为背景,又有活波绚丽的鸳鸯为伴,则红莲的清丽芳华可想而知。
然而,如此美艳的莲花,只因她所处地方偏僻,少有人到,又因水动迟缓,绿色浮萍又厚又密,以至于阻断了采莲舟的来路,再也没有可能被少女的双手来采摘。
吕碧城《踏莎行》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踏莎行吕碧城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
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
离离衰草。
欲黄重绿情难了。
韶华有限恨无穷。
人生暗向愁中老。
【注释】:吕碧城(1883―1943),字圣因,一字兰因,安徽旌德人。
著有《信芳集》和《晓珠词》传世(叶恭绰《全清诗钞》)。
她生于官宦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自幼博学洽闻,广搜观览。
姐妹四人中三人并以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
后来,由于家道中落、世运多故,她又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并畅游世界各地,置身于各样的文化景观之中,自觉接受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新知。
这些不同寻常的人生境遇特别是其由此而体现的满腔爱国热情,为她的诗词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气。
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忱。
此词作于1902年,词人时年20岁。
【翻译】:水环绕着孤村,夕阳残照着树木,荒凉古道上早早吹起了秋风。
今天晚上在哪休息呢?执鞭遥指远处的青山。
漠漠苍茫的长空下衰草离离。
衰草想要变黄又泛出绿意,鹅黄深绿近深秋。
韶华易逝遗憾无穷,在人生尽头年老时更是愁苦。
【赏析】:置身夕阳残照的孤村中,苍凉怀古万古愁。
今晚何处安身,只有小山村,望望蓝天,漠漠长空;看身边,衰草连天鹅黄深绿近深秋,徒自愁伤。
年轻有限,光阴无限,人生在愁苦中悄悄老去。
情景融情;设问强化;叠韵愁长;拟人怜惜;对比反衬人生易老天难老。
短暂行程,凄凉孤独寂寞,类李清照人生顿悟千古慨叹,人生苦短,情难切情切切。
【阅读训练】 1:“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这是一首人生应时感怀之作,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怎样来表现“愁恨”之重的?(4分)【参考答案】: 1:①不畏路途艰险,②意气风发,或英姿飒爽,或踌躇满志。
《踏莎行》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作品原文:踏莎行⑴·郴州旅舍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
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
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
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作品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踏莎行·小径红稀》原文、翻译及赏析
《踏莎行·小径红稀》原文、翻译及赏析《踏莎行·小径红稀》此词写暮春闲愁。
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踏莎行·小径红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踏莎行·小径红稀宋代: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蒙通: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小径红稀》译文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
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踏莎行·小径红稀》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
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红稀:花儿稀少、凋谢。
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
红:指花。
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
阴阴见:暗暗显露。
阴阴:隐隐约约。
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细雨。
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
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踏莎行·小径红稀》赏析此词写暮春闲愁。
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经典诗句】“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经典诗句】“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踏莎行》翻译赏析没有蜜蜂和蝴蝶欣赏它的芬芳,红色的衣服可以洗去心中的苦涩。
[译文]绝对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脱尽红色的花瓣,只留下苦涩的莲子。
【摘自】北宋贺铸的《踏沙》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回来迎接潮水,云带雨,仿佛在跟骚人说话:他们拒绝迎娶春风,却无缘无故被秋风误会。
注释:此词又名《芳心苦》① 回流池:环曲的一个池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 红色连衣裙:指的是红色莲花的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 倒影:日落的倒影。
⑥骚人:诗人。
⑦ “那么”一句:韩?《送恨》诗:“荷花不嫁春风。
”译文1:池塘四周是绿柳树和鸳鸯,池塘里长满了绿浮萍,甚至采莲船之间的道路都被堵住了。
莲花船路不仅断了,没人去采摘,连蜜蜂和蝴蝶都不光顾。
荷花只能在寂寞中渐渐褪去红色的花瓣,留下寂寞的荷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减浦口的水波,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翻译2:杨柳遍布曲折的池塘边,鸳鸯嬉戏在水流交汇处。
水面长满了绿浮萍。
阻断莲舟往来路。
绝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落尽莲心苦。
夕阳照耀,潮水汹涌,浮云细雨绵绵。
只有诗人知道悲伤和苦涩,并低声啜泣:羞耻与春芳争夺美,但谁料会遭受风的嫉妒。
赏析:这首诗吟唱着荷花,暗地里把自己比作荷花。
诗人吟咏着事物,很少停下来描述事物的状态,而且大多数诗人都有寄托。
因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情感可以相互联系,人们可以用联想来表达文本之外的意义。
因此,自《诗经》和楚辞以来,就有了一种比兴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不例外。
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
“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
“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欧阳修《踏莎行》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赏析欧阳修《踏莎行》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踏莎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原文: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字词解释: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踏莎行背景:无踏莎行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
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
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
欧阳珣《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珣《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踏莎行
宋欧阳珣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
无端又作长安梦 [1] 。
青衫小帽这回来 [2] ,安仁两鬓秋霜重 [3] 。
孤馆残灯,小楼钟动。
马蹄踏破前村冻。
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注释:
[1]长安:此指北宋京都汴梁。
[2]“青衫”句:永嘉五年(311)匈奴汉王刘聪攻陷洛阳,掳走怀帝。
十一岁的司马邺立为太子后继位,降汉,被穿上贱役的青衣,为匈奴人斟酒。
后被杀害。
[3]安仁:潘岳字安仁,发早白,如秋霜。
评析:
此词为欧阳珣奉使至金谈割地议和事时,写寄妻子之作,字里行间充满悲愤之情。
上片言:南飞的大雁与悲壮的角声,送我去与金人谈割地议和之事。
这是青衫行酒的丧权辱国的事情,我像潘岳一样顿然愁白了双鬓。
驿馆残灯,城楼钟鼓,催我踏冻前行。
平生为浮名所累,即使得了万古清名,又有什么意义呢?忧国深心、人生感慨一并写出,令人为之浩叹。
作者简介:
欧阳珣(?—1126),字全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
以荐为京官,拜为观文殿大学士。
值金兵逼汴梁,奉使割琛州。
珣至城下恸哭,谓:“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
”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
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 郴江水啊本是绕着郴山而流,为它要离开郴山流往潇湘去呢?[出自]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释:津渡:渡口。
可堪:那堪。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为什么。
【译文】层层浓雾遮住了楼台,朦胧月色认不清渡口,天涯望断也难寻桃源在何处?谁能忍受寂寞客舍的料峭春寒,杜鹃声声一天又到黄昏晚暮。
驿站转寄来的梅花,还有远方捎来的家书,在我心中堆砌成无穷愁苦。
郴江本就围绕着郴山,如今是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2:夜雾茫茫遮掩了楼台,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理想的桃源仙境啊,望断了天涯也无处可寻。
怎能忍受,在春寒料峭中独自幽闭在孤寂的旅舍,听杜鹃鸟在日暮斜阳里一声声悲鸣着“不如归去”。
远方的朋友寄来慰问的礼物,牵挂我的亲人捎来安慰的书信,这样的关怀更引起我无限的愁苦,新愁旧恨重重堆积,难以计数。
郴江水啊本是绕着郴山而流,为什么它要离开郴山流往潇湘去呢?译文3: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
我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
斜阳下,杜鹃声声,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
译文4: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月色朦胧,渡口消失不见,我拼命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我哪堪在孤独的房屋中躲避春天的寒冷,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在夕阳下响起。
受到了远方的问候,接到了朋友的问候,但越是受到来自朋友的慰籍,越是增添重重愁绪。
郴江本来应该围绕着郴山流的,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评点】本篇为词人被贬谪郴州途中抒写羁旅愁情之作。
词人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与打击,导致一再变动和颠簸,这彻底毁灭了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词人。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咀嚼无滓,回味无穷
• 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 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
• 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 的发展趋势。
• • • • •
用典 寓情于景 独特的白描手法 虚实相间,互为生发。 凝炼、娴熟的语言技巧
全诗
秦观简介
•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 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 •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高二(1)班 李睿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 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 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 下潇湘去。
suo
• 背景:这是一首寄托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词。宋哲 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佑党人”的牵连,先贬 为杭州通判,继之,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 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政治 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再的变动和颠簸, 这就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 前途渺茫,心情因之也极度低沉。 此词题为“郴州旅舍”, 可写的真的是一般的羁 •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 旅之情吗?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 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到下阕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 巧用“迷”与“失”两字,构成互文 “迷失”,
• 此句空濛自然景色的描述,既准确地 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 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回到上阕
桃源望断无寻处
• 一个 “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 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 然而,“桃源”找不到,又住在远离京师 的郴州旅舍里,本来 就容易产生客舍似家 家似寄的思乡之情,更何况这是一个偏远 的贬所 。
拓展Leabharlann 浮云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 柳即留 思乡
浮云游子意,落日 故人情。
表达思念
折柳 月
书问 雁足、雁帛、雁书、
“问”有音信 问候 等含义 关于苏武的故事
书信的别称
雅笺、素书、华翰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 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 称八行书。
回到下阕
砌成此恨无重数
• 有了“梅花”和“尺素”这样的礼物和音信 , 作者为何还“恨”?
• 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 于是。” • 一方面得友寄赠,更添离恨 • 一方面又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 渐地被淹没,便无限怨恨 • 一个 “砌成”,言恨之层层叠叠,犹如恨山怨墙般厚 重难量。
回到下阕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 埋怨江水无情地抛开自己而流去 (孤清 寂寥) • “反躬自问”,慨叹身世 (政治斗争漩 涡) • 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之名句
•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 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 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 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 (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 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 朽为神奇”的名句。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 田。”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
•
•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 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
•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 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回到上阕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闭”字准确生动、含有多层意思。
• • • •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孤馆”、“春寒”、 痛心境心情融入景物, “杜鹃”、“斜阳” 创造“有我之境”。
秦观词风
•
有的誉其“俊逸精妙”;有的称其 “淡雅清丽”;还有的赞其词“清丽婉约,辞情 相称”。
• 秦词风格特点主要在于寄慨深沉,即把自己的身 世经历,宦途失意,迁谪流离,以及怀才不遇的 苦衷,融化于闺思艳情的抒写之中,自始至终充 满了深沉的身世之慨 (此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 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被贬郴州时的孤独 处境和屡遭贬谪而产生 的迷茫不满之情。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
互文见义,不仅 对句工整,也不 只是状写景物, 而是情景交融的 佳句。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津渡:渡口
即桃花源,此处 用陶渊明之典故, 指代避世仙境, 言理想的境界无 处寻觅
怎 能 忍 受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独特的白描手法 和凝炼、娴熟的语言技巧
回到上阕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
用典 为何还“恨”?
名 句
chen
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虚实相间,互为生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 前者见《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 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 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所有,聊赠一枝春。” • 后者是说鱼能传递书信,典出《玉台新咏》 题名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的“客从 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 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