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2年第19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指坚贞的爱情。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作者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布匹”和“匹偶”之“匹”语义双关《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

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想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周雨/供稿】。

古典诗词中双关词的解析

古典诗词中双关词的解析

古典诗词中双关词的解析古典诗词中双关词的解析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以下是古典诗词双关词例题解析,请考生掌握记忆。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例析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许多富有双关意义的连词。

这些连词运用巧妙的表达方式,给作品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美感。

本文将介绍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并进行例析。

1. 情意双关古典诗词中常使用一些连词来表达多重情感和含义。

比如“不禁”,在诗中既可表示不自觉地做出某种反应,也可以表示情感的抑制。

另一个例子是“难道”,它既可以用来表达疑问,也可以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子:- 不禁:春风吹过,不禁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 难道:月亮那么美,难道你眼中看不出来吗?2. 空间双关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连词能够在空间上创造双重意义。

比如“千山万水”,它既可以指代真实的山水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感情的距离和遥远。

类似地,“朝朝暮暮”可以表示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也可以表达时间的长久和思念之情。

例子:- 千山万水:离别之际,千山万水难隔绝。

- 朝朝暮暮:他对她的思念如朝朝暮暮般长久。

3. 语言双关在古典诗词中,一些连词也能够运用语言上的双关,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一点红”既可以指代一朵红花,也可以表示微小的痕迹和迹象。

类似地,“水调歌头”既可以指一种曲调,也可以表示开头的部分。

例子:- 一点红:白雪皑皑的世界上,唯有那一点红更加显眼。

- 水调歌头:他在漆黑的夜里吟唱着那首水调歌头。

总结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连词运用巧妙,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通过情意双关,空间双关和语言双关等手法,诗人们创造了更深刻的意象和情感体验。

这些连词令古典诗词更具诗意和韵味。

注: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实际文本中可能存在其他双关连词,因此无法一一列举。

另外,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本中引述的内容无法确认真实性。

【最新文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优秀word范文 (4页)

【最新文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形容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形容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形容词例析
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使用“双关”形容词来丰富表达,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双关”形容词例析:
1. 明亮明亮
- 景物:明亮的光芒、明亮的月光,既形容光线充足,也可引申为意义明确清楚。

- 情感:明亮的笑容,既形容笑容光彩照人,也可引申为情绪愉悦。

2. 轻盈轻盈
- 音乐:轻盈的音符、轻盈的旋律,既形容音乐轻巧飘逸,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字流畅、轻灵。

- 姿态:轻盈的舞姿、轻盈的步伐,既形容身体轻盈灵活,也可引申为心境轻松愉悦。

3. 寂静寂静
- 自然:寂静的夜晚、寂静的湖面,既形容环境安静宁谧,也可引申为心境平静,没有烦扰。

- 感受:寂静的思绪、寂静的情感,既形容内心安详宁静,也
可引申为没有外界干扰,专注于某种感受。

4. 深邃深邃
- 景物:深邃的湖水、深邃的眼神,既形容景物深渊迷人,也
可引申为思想深沉、见解独到。

- 内涵:深邃的诗意、深邃的哲理,既形容文学作品意境深远,也可引申为思想内涵丰富。

这些例子展示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形容词的用法,它们
既具有字面意义,又在深层表达上有丰富的含义,给读者带来更丰
富的阅读体验。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引言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其中,使用双关副词的例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增添作品的诗意和趣味。

本文将介绍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子,并对其意义和效果进行分析。

富有双关意味的副词例子1. 青山:- 意义一:形容山色葱茏、青翠欲滴。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青山隐隐水迢迢”。

- 意义二:指年轻人。

例如《临江仙·满尚贤》中的“赤帜先飞青山下”。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使句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2. 朱唇:- 意义一:形容嘴唇红艳如朱。

例如《蝶恋花·春景》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臀珠发,朱唇开”。

- 意义二:指女子的嘴唇。

例如《长恨歌》中的“有女长舌从此闻”。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同时表达了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赋予了诗句更多的浪漫与想象力。

3. 暮色:- 意义一:黄昏时的色彩。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意义二:指老年。

例如《绝句·赠与卫八处士》中的“对长亭晚,酒醒只在网阴时”。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生阶段的变化,使诗词具有感伤和哲理的氛围。

4. 明月:- 意义一:指明亮的月亮。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意义二:指心中的美好愿望或事物。

例如《庐山谣》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概括了客观和主观的含义,使诗句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表达。

结论古典诗词中的双关副词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和内涵。

通过对副词的多重意义进行运用,诗人们创造出了充满诗意的句子和意境。

这些例子中的双关副词,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和趣味,深受读者的喜爱。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介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介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介词例析
介词在古典诗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起到连接词句的作用,还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双关或隐喻的效果。

本文将分析几个常见的“双关”介词,并以例子加以说明。

一、以“在”为例
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介词“在”,它一方面表示所在的位置,另一方面也表示时间上的延续。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烟波江上使人愁,在青楼日暮时。


此处,“在”表示所在的位置,即烟波江上,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这里,“在”不仅表示所在的位置,即龙城,还意味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二、以“为”为例
介词“为”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示一种承担或代替的含义。

下面
是一些例子:
1.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在这句诗中,“为”表示清溪承担着洞的作用。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里,“为”表示“是”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三、以“自”为例
介词“自”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示主动或自发的意思。

下面是一
些例子:
1.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句中,“自”表示作者主动放弃相识的机会。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自”在这里表示事物自发的行为,春天来临,鸟儿的鸣叫是自然而然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介词,它们在表达位置、时间、承担、代替、主动等方面起到多重含义的作用。

诗词通过这种双关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富韵味,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完整word)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完整word)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2011年01月08日21:56 授课老师:卢廷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中常见双关语例析

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中常见双关语例析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双关语例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疑问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疑问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疑问词例析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双关的疑问词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义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典诗词中使用的“双关”疑问词的例析。

1.何例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___《春晓》例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___《春晓》例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___《春晓》例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___《春晓》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了“花落知多少”的表达方式,借用了疑问词“何”,使诗句中的“花落”既指春天的景色,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2.为何/何故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___《离思五首之一》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___《离思五首之一》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___《离思五首之一》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___《离思五首之一》这首诗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恰似”来暗示“为何/何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离愁别绪。

3.安得/焉得/何如/奈何例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例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例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例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富裕安逸的生活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现实。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动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动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动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常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其中动词也是常见的
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动词例子的分析:
1. 倚 - 在古典诗词中,倚可以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倚靠、依赖
的意思,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另一种是倚仗、依托的意思,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换- 换也是常见的双关动词之一。

一方面,它可以指代交换、交替的意思,如《摸鱼儿·过七里濑》中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
花开淡墨痕”。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表示改变、变换的意思,如
《虞美人·听雨》中的“楼上夜雨听笛声,卧看牵牛织女星”。

3. 看 - 看是一个多义词,也常常被运用于双关的修辞手法中。

一方面,看可以表示观察、注视的意思,如《黄鹂·春晓》中的“报
得三春晖,草木知春早”。

另一方面,看还可以表示理解、领会的
意思,如《幽梦影·灯影摇红官舍夜》中的“依稀梦里飞花字,认得
文字向光看”。

4. 望 - 望也是一个多义词,经常被用来构造双关的表达。

一方面,望可以表示眺望、期待的意思,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

另一方面,望还可以表示祝福、企盼的意思,如《南乡子·北静玄都观不到》中的“只望长门头,忽见青楼绝欲尽”。

总的来说,古典诗词中的双关动词给了作品更多的表达层次和
诗意,丰富了诗词的内涵。

这些动词的双关含义让诗词更加具有趣
味性和想象力,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解读的空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量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量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量词例析
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使用“双关”手法,运用了一些具有双重意义的量词来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意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双关”量词例析:
1. 心痕:在诗词中,心痕一词既可以指"心灵上的伤痛",也可以指"内心的痕迹"。

通过这个量词,诗人把内心的伤感与外在的痕迹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生活的思考与描绘。

2. 目屎:目屎在日常生活中是指眼屎,但在古典诗词中,它常常被用来表达眼泪或流泪的意思。

通过这个意象,诗人创造出了一种情感的反差,以强烈的情感和艺术性的形象来表达悲痛、哀伤等情感。

3. 衣带:衣带既可以指衣物上的带子,也可以指男女之间的情感纽带。

通过这个量词,诗人巧妙地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与人际关系相结合,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与描绘。

4. 春蚕:春蚕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指蚕的产卵过程,也可以指丝
绸的产生。

通过这个意象,诗人将生命的繁衍和丝绸的制作相互联系,展示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5. 桃李:桃李在古代常常用来指学生,也可指花果。

通过这个
量词,诗人将桃李与学生的成长相比,表达了对教育的赞美与祝福。

通过运用这些具有双重意义的量词,古代诗人们创造出了丰富
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使诗词充满了韵味和内涵。

这些例子展示
了古代诗人们独特的创造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让读者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诗句双关的典型例子

诗句双关的典型例子

诗句双关的典型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诗句双关的典型例子: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可不是在说天气奇怪哦!就像有时候你对别人的感觉,好像很冷漠但又透着关心,哎呀呀,是不是有点像这种模模糊糊的情感表达呀?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的“丝”可不仅仅是春蚕吐的丝呀,还象征着思念呢!这不就好比我们对一个人执着的想念,怎么也停不下来嘛!
3.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俩“惶恐”和“零丁”用得多妙呀!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在困难的地方会更觉得无助和孤单,多形象啊,你说呢?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的“南山”既是实实在在的山,又好像代表着一种悠然自在的心境呀!这不就像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那份宁静和惬意嘛!
5.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声音传得远可不是全靠秋风帮忙哟,就像人的才华和能力,最终还是靠自己呀!这不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吗?
6.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可不只是红色的门呢,它更是象征着权贵的奢华呀!跟路边冻死的人对比多强烈啊!这不就像生活中贫富的差距一样明显嘛!
7.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亮怎么可能真的会喝酒呢,但这么说就是很有意境呀!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会幻想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不也很有意思嘛!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诗句双关的例子真的太绝妙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诗词的博大精深呀!。

语文古典诗词常见双关词语分析

语文古典诗词常见双关词语分析

语文古典诗词常见双关词语分析如下: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发布时间:2010年7月14日点击:0 网络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
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
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

如:
1、《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

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

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
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对于学好古汉语,理解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精妙的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

在古汉语、古诗词特别是古民歌之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谐音双关来隐晦而又贴切地表达反抗压迫、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的朴素思想,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简单的一个丝(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又如,《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怜子”,即爱
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

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艺术的需要,古汉语通过谐音双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

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韩信将起兵造反。

如果不知道这个“背”字是双关语,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表达爱情时,往往不明说,而是通过双关语的手
法隐晦地表达。

如李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就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蜡炬燃烧,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三)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古汉语特别是古诗词,利用谐音双关能达到丰富艺术表现效果的作用。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通过自然界的天气之“晴”,寓意人间男欢女爱之“情”,联想丰富,意境超然,言简意远,妙不可言。

(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正确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含义,既能使学生在阅读古汉语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亦能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大大提高中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在表达一个人才疏学浅时,就可以这样描述:“他读书不多,墨水太少。

”“墨水”这个词就是双关语,暗指学历或知识水平低,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二)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
”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

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南朝民歌《作蚕丝》:“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匹”同样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