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四十六
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 影响 政治 秦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主持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推广隶书“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军事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移民戍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陈胜、吴广起义一一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1、原因一一秦的暴政:A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B 残酷的刑法;C 秦二世的暴政。
2、概况:始于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001 精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 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主探究,知识要点】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含义: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时间:任务(目的):结果:意义: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目的:任务:结果:意义: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2)二、丝绸之路(一)陆上丝绸之路(1)时间:(2)为何称“丝绸之路”?(3)路线:(4)作用:(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三、对西域的管理时间:机构名称:职责:意义:四、班超经营西域背景:目的:结果:〖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1、《史记•匈奴传》记叙: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A 、汉高祖时期B 、汉景帝时期C 、汉武帝时期D 、汉元帝时期2、《汉书》中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3、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A、董仲舒B、张骞C、玄奘D、鉴真4、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出土的中原丝织品。
他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高祖统治时期C、汉武帝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期二、材料题图片一张骞图片二。
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1.王莽建新: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概况: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危害: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经过: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3.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陶院落(模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
栏目索引
5.班超经营西域
背景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
概况 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后来长期留守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在他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通奠定了基础,故选A。
答案 A
栏目索引
知识点二 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路线、交流的内容及意义 (1)条件:①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②匈奴威胁的解 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③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的繁荣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④秦汉文化对外有吸引力。 (2)路线
栏目索引
1.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 提示:西汉时,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 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 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因此毫 无意义。(✕) 提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 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的 愿望。
——摘自人民日报 (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 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栏目索引
解析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栏目索引
1.(2017山东青岛中考)“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 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 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 起点是 (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 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故选B。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知识点练习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图中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②小麦③石榴④葡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力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化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开启,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关注。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相关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史实: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结论: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B、史实:丝绸之路通到安息;结论: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两河流域C、史实: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汉朝,同时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结论: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D、史实: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结论: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内容:请完成下列各题:(1)请用图片中的人物充实各篇章。
(2)选一代表,简介其贡献。
(3)世人感叹于他们的杰作,世界感谢他们的贡献,任何时代都需要像他们一样的人物的支撑,一个国家应如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概况导游词
丝绸之路概况导游词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充满梦幻色彩的丝绸之路吧!(主要包括:名称的由来、路线、沿途迷人的风景、古迹等)学生1: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寻访丝绸之路的梦幻之旅。
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绍丝绸之路这个美丽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亚和欧洲。
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学生2: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随着悠悠的驼铃声,古代的商人和使节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这里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通道。
北路出玉门关,经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设立,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在西汉中央政府统治之下),经疏勒,越葱岭,经过大宛、康居(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然后到达俄罗斯南部,甚至更远的东欧地区。
南路出阳关,经于阗,越葱岭,过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到达大秦(罗马)。
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学生3: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古丝绸之路上美丽的风光和名胜古迹。
(1)这是天下雄关——嘉裕关,万里长城西起点,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
(2)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这是莫高窟的九重楼。
(3)这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玉门关遗址。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使它名扬天下。
(4)这是敦煌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
(5)这是古丝路上的枢纽城市——楼兰古城遗址。
(6)这是楼兰古城著名的“三间房”。
(7)这是楼兰古城的古胡杨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楼兰古国兴衰的历史。
学生4: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重走丝绸之路,祝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的出发地是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西汉时称为长安,别号西京。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和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3、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后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刑法残酷3、秦二世(即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史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3)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之始祖)。
刘邦的历史贡献:(1)从政治上,他开创了真正的统一时代;(2)从民族关系上,刘邦是汉族族名的开创者;(3)从文化上讲,刘邦是汉文化的保护者;(4)从对后人的影响上讲,结束了“血统贵贱论”.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重点课。
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
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
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而初一学生的地理知识比较贫乏,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张骞两通西域的目的、背景、作用及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意义;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掌握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掌握分析史料并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的抱负、执着、冒险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
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我们来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新授:师:本节课我们将从丝路由来、丝路物语、重走丝路三个方面来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大一统”第13课 反击匈奴 开辟丝路
K12配套课件
5
3.通过观察“西汉骑兵俑”文物照片,使学生 了解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并学会从中提取有价值 的历史信息,即西汉前期修养生息政策使得西汉国 力增强,在与匈奴长期作战的影响下,西汉骑兵的 数量和战斗力也都有很大提高。
2.呼韩邪单于主 张与汉修好
K12配套课件
19
王昭君,名嫱,字昭 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 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 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 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 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 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 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 出塞和亲。
K12配套课件
20
三、丝绸之路的开辟
1.汉初的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前后一共经历了12年;我们
应该学习张骞锲而不舍K和12配执套课著件 追求的精神。
27
想一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情况怎样? 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 也派使节回访长安。这次出使,建立了汉朝和 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双方的交往日趋频繁。
现在请你帮汉武帝草拟一份诏书:招募人员 自愿赴大月氏。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两次出使西域有何不同?
提示: 第一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
被扣留了一年多。 第二次,完全达到了目的,建立了
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K12配套课件
24
想一想: 张骞第一次出 使西域有什么 历史意义?
提示:获知了 西域的情况,了解 到了西域人民想和 汉朝交往的愿望。
4.通过对汉武帝之前与之后汉匈和亲政策变化 的探讨,使学生学会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结合具 体的历史条件来考察历史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新人教版
3. 随堂测试:设计一份关于东汉历史的随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基础知识记忆、问题分析、史料辨析等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如历史小论文、研究报告等,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汉的兴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东汉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东汉的兴衰之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东汉兴衰的过程中,我可能过于强调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而忽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东汉历史的理解不够全面。此外,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东汉历史缺乏足够的兴趣。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上对东汉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概括东汉的兴衰过程,分析政治制度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在技能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对东汉历史产生了兴趣,对国家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教学PPT、历史教材、参考书籍。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复习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复习特训第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在2018央视春晚上,特别设计了国宝回归节目,明代《丝路山水地图》国宝回归,很好地宣示了传承中华文化“永远在路上”的永恒主题。
《丝路山水地图》,是中国人绘制的最早的丝绸之路全图!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列哪位人物功不可没?(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D
B、A
C、C
D、B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与下图直接相关的是( )
①张骞通西域②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③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④东汉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
从史实来看(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答案】:
【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学习目标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
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欧直接交流开始的时间。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二、预习准备(一)张骞通西域。
1、汉朝时,甘肃和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2、为了借用西域的力量,夹击,年,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结果未能如愿,但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为了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年,汉武帝再次派出使西域,联络,进攻匈奴。
3、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二)对西域的管理1、年,西汉政府设置,都护府设在。
管理西域的政治经济,保护往来商旅。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其管辖范围今地区)。
2、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东汉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出使西域,使西域与汉朝重建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死后其儿子,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3、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出使,它到达后受阻,但开辟来了通往的路线。
(三)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1、陆地丝绸之路路线:以为起点,穿过,经过运往和。
在转运到更远的。
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和等物品,所以叫“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路线:(1)从出发经过海,可以到达、。
(向东)(2)从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穿过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和,。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到达地区。
2、影响: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互动学习(一)学习张骞通西域一目1、阅读教材68页内容,结合下面“西域形式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葛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依据材料一回答,西域都护的设置与张骞出使西域,二者之间有何关系?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统辖至今(2016年)已经多少年了(要确切数字,不要大约数字)?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四十六
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铸铁技术传到西域
B、朝鲜的音乐传入汉朝
C、汉朝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汉朝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答案】:
【解析】: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36国,这标志着西藏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答案】:
【解析】:
近年来,新疆暴力恐怖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今年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案、5月22日乌鲁木齐早市爆炸案令人震惊,维护新疆稳定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国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两则材料体现了当时我国都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并归纳出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什么共同作用?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等进行贸易。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哪一朝代开辟?
指出唐朝与A地区发展关系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意义。
【答案】:
【解析】:
C、作者在新疆品尝鲜美的葡萄和哈密瓜
D、作者在莫斯科观看二战纪念馆
【答案】:
【解析】: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实物的发现证实了( )
A、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
B、班超曾最远到达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清朝平定以上两大叛乱,避免了哪一地区从国家分裂出去?
依据材料三,归纳葛尔丹、大小和卓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新疆的分裂或者恐怖势力?
【答案】:
【解析】: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ト,大蒜等农作物,马的丝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答案】:
【解析】:
“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答案】:
【解析】:
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基础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一例中国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答案】:
【解析】: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解析】: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
为丝绸之路这条存在两千多年的商道开辟作出最大贡献的探险家是谁?请写出这条千年商道的完整路线。
这条贯穿亚欧大陆的古老商道开辟之初,从汉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什么?这一要道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为什么能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条千年古道是中国古代繁荣的见证,请你为保护和复兴该通道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匈奴的统治
B、恢复东汉政府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C、建立同大秦的直接联系
D、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北匈奴
【答案】:
【解析】:
下图是介绍丝绸之路的一部著作,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A、作者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品尝西安火锅
B、作者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浏览敦煌莫高窟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它是什么?
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答案】:
【解析】:
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