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革兰氏阳性球菌PPT课件

感染产毒菌株后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 克综合征。 TSST-1可能不是引起TSS的唯一病因,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等与TSS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2)酶类
① 血浆凝固酶(Coagulase) 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游离 凝固酶,另一种为结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或凝聚因子。 凝固酶和葡萄球菌的毒力关系密切。 ② 耐热核酸酶 此酶能迅速分解核酸,利于病菌扩散。 ③其他 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Lipase)等。
3
一、葡萄球菌属的基本特征 二、分类
根据生化反应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 菌 ( Staph.aureus ) 、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Staph. epidermidis) 和 腐 生 葡 萄 球 菌 (Staph.saparophytics)。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形态染色 (二)培养特性 1.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S型菌落,产色素。 2. 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有的菌 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溶血)。 3.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形成很薄的菌环4 。
4)不同种类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上可产生不同的溶血现象。
17
3、致病性 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或酶,可致人及多种动物 的很多疾病,化脓感染、肺炎、乳房炎等。 4、免疫性 抗M蛋白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M蛋白有多种抗原型,各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 我国研制的猪、羊链球菌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18
5、微生物学诊断
12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2)中毒性疾病。
(七)微生物学诊断 1.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2)酶类
① 血浆凝固酶(Coagulase) 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游离 凝固酶,另一种为结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或凝聚因子。 凝固酶和葡萄球菌的毒力关系密切。 ② 耐热核酸酶 此酶能迅速分解核酸,利于病菌扩散。 ③其他 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Lipase)等。
3
一、葡萄球菌属的基本特征 二、分类
根据生化反应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 菌 ( Staph.aureus ) 、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Staph. epidermidis) 和 腐 生 葡 萄 球 菌 (Staph.saparophytics)。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形态染色 (二)培养特性 1.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S型菌落,产色素。 2. 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有的菌 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溶血)。 3.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形成很薄的菌环4 。
4)不同种类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上可产生不同的溶血现象。
17
3、致病性 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或酶,可致人及多种动物 的很多疾病,化脓感染、肺炎、乳房炎等。 4、免疫性 抗M蛋白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M蛋白有多种抗原型,各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 我国研制的猪、羊链球菌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18
5、微生物学诊断
12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2)中毒性疾病。
(七)微生物学诊断 1.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革兰阳性菌感染ppt课件

药物的安全性
同组药物相比,选毒副作用小的品种 同样的药物选毒副作用小的剂型 同组的药物选耐药性不易产生的品种
第一代头孢
G+ G- 耐酶 血浓度 蛋白 结合率 中 低 低 高 低 肾毒性 其他 头孢Ⅰ、噻吩 头孢Ⅱ、噻啶 头孢Ⅳ、氨苄 头孢Ⅴ、唑啉 头孢Ⅵ、拉定 ++ +++ +~++ +++ +~++ ++ +++ + +++ + 中 不耐 耐 耐 耐 中 高 低 高 高 单低 明显 低 单低 低 无钠、口服 体内代谢 入CSF
痰培养
清洁漱口后取清晨深部痰 以清洁无菌器皿收痰 涂片见炎症细胞为主,方做培养 痰经生理盐水冲洗等处理 及时作定量培养 取支气管冲洗液、洗刷液、环甲膜穿刺液作培养 重复培养其结果一致,常视为致病菌,而反复变化 的结果,多为污染菌或寄殖菌
直接涂片
痰涂片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脑脊液或瘀斑刺破液涂片 脑脊液加墨汁混合后镜检 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 免疫荧光、酶标抗体检测结合直接涂片镜检
织坏死明显恶臭
绿脓杆菌
厌氧菌
迁移性脓肿
菌 剧烈腹泻,镜检
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
产肠毒素细菌致
脓细胞、白细胞 非入侵性肠炎
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
外毒素(蛋白质、多肽) *发热、高热及其毒性表现(面红、皮肤发 烫 ,心率加快,脉洪、兴奋等) *血象:WBC增高,中性↑ *特殊性表现
外毒素的特殊表现
白喉毒素 心肌炎、循环衰竭、周围神经麻痹 破伤风毒素 肌痉挛搐、抽、角弓反张 肉毒毒素 肌肉麻痹 肠毒素(葡) 呕吐、腹泻 红疹毒素(链) 红斑 炭疽毒素 损伤内皮细胞、出血、渗出↑、 皮肤坏死、休克、DIC 金葡表皮溶解毒素 大疱型天疱疮
链球菌属-精品医学课件

二、临床意义
二、临床意义
A群 有 较 强 的 侵 袭 力 , 链球菌 是最常见引起感染的链球菌
肺炎 主要引起成人大叶性肺炎 链球菌 和小儿的支气管肺炎。
B群 主要与围产期母婴感染有关 链球菌
A群链球菌
1.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菌体成分
胞外侵袭酶类
侵袭力
外毒素
12
菌体成分
1) 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 与生物膜有高度亲和力 是该菌定植在机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
链球菌菌属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是一大类镜 下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自然界分布广泛 人及动物的肠道、泌尿生殖道、健 康人的鼻咽部 多为正常菌群
2
一、分 类
1.产生溶血与 否及其溶血现
象不同
1、 甲型 (α) 溶血性链球菌 2、 乙型 (β) 溶血性链球菌
3、 丙型 (γ) 链球菌
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致热外毒素抗
原性强,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
2) 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 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
A群链球菌可分为两种溶血素(hemolysin): 链球菌溶素O(SLO):对哺乳动物多 (抗原性强氧敏感) 种细胞有毒性作用 链球菌溶素S(SLS):对红白细胞和多种组织 (无抗原性氧稳定) 细胞有破坏作用
36
4.抗原结构
荚膜 蛋白质
细胞壁 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质
根据M蛋白不同进 一步分型
C多糖 ①分20个群,A群致 病性最强;②肺链C 多糖可被CRP沉淀。
1)C多糖抗原;为群特异性抗原,细胞壁的多糖组分。
2)蛋白质抗原:壁外层的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位于C抗原外层,具型
常见致病细菌ppt课件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2.结构
荚膜: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如生物性瓣膜、导 管、人工关节等)。
磷壁酸: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纤连蛋白结合,介导葡萄球菌的黏附。 肽聚糖:具有趋化作用,引起脓肿。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共价连接。
1/6/2024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发现与描述
根据色素分类
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
-
-
分解葡萄糖
+
+
-
甘露醇发酵
+
-
-
α溶血素
+
-
-
耐热核酸酶
+
A蛋白
+
致病性
强
1/6/2024
-
-
-
-
弱
无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分类地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 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1)致病物质 黏附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2.结构
荚膜: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如生物性瓣膜、导 管、人工关节等)。
磷壁酸: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纤连蛋白结合,介导葡萄球菌的黏附。 肽聚糖:具有趋化作用,引起脓肿。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共价连接。
1/6/2024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发现与描述
根据色素分类
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
-
-
分解葡萄糖
+
+
-
甘露醇发酵
+
-
-
α溶血素
+
-
-
耐热核酸酶
+
A蛋白
+
致病性
强
1/6/2024
-
-
-
-
弱
无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二、葡萄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分类地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 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1)致病物质 黏附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四种抗革兰阳性菌药物比较ppt课件

Page 9
? 分布
药物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
药代动力学
LOGO
分布特征
组织分布取决于膜的渗透性而不是组织流量,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有助于 提高药物转运,与白蛋白的结合为55%,能渗透进入骨髓、骨组织、关节液 和腹水中,脑膜炎时能渗透进入脑脊液。
与白蛋白的结合为90~95%,组织分部迅速,尤其是皮肤和骨,随后在肾、 支气管、肺和肾上腺达高浓度,可能进入白细胞提高其抗菌活性,不进入红 细胞、脑脊液和脂肪。
?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
LOGO
不良反应: 腹泻 骨髓抑制: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ALT升高
监护措施: 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尤其是用药超过两周或用药前已有骨髓抑制,
或合并应用能导致骨髓抑制的药物,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恶化的应考虑停 用。监测肝功能。
Page 15
其他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加等,发生率低
监护措施:控制滴速、血药浓度监测,监测听力、肝肾功能,避免与其 他耳、肾、肝毒性药物联用,定期复查血常规
[3]陈佰义 , 管向东 , 何礼贤 , 等.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1 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2011, 30(8): 561-573. [4]Rybak M, Lomaestro B, Rotschafer JC, el al.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in adult patients: a consensus review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nd th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ists[J].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9, 66(1): 82-98.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三、抵抗力
本菌对腐败和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饮水中可存活5d,在污水中可存活15d,在 深埋的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在病死猪熏制的 火腿中3个月后仍可在深部分离出活菌。对热 和直射光较敏感,70℃经5~15min可完全杀死。 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不强,0.5%甲醛数十分钟 可杀死。用10%生石灰乳或0.1%过氧乙酸涂刷 墙壁和喷洒猪圈是目前较好的消毒方法。本菌 可耐0.2%的苯酚,对青霉素很敏感。
四、抗原结构与血清型
本菌最初被分为A、B、N型。现通用阿拉 伯数字为型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亚型,目 前共有25个血清型和1a、1b及2a、2b亚型。分 型是依据菌体可溶性的耐热肽聚糖的抗原性。
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 (相当于以前的A 型和B型),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la型, 从亚急性及慢性病病例分离的则多为2型。
六、微生物学
1. 肝、脾、脑组织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 检,可见G+的呈V字排列的小杆菌;
2. 病料乳剂接种在血液葡萄糖琼脂,可长出 露滴状菌落,β溶血;
3. 病料眼内接种家兔或豚鼠,1天后发生结 膜炎,不久就发生败血症死亡;妊娠2周 的动物被接种后可发生流产。
第二节 丹毒杆菌属
(Erysipelothrix)
本病为散发性,一般只有少数发病,但病死 率较高。
传染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以及皮 肤破伤。饲料和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一、形态与染色Βιβλιοθήκη 1、G+ ,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单在、呈V 字排列、或成从排列;
2、无芽胞、无荚膜, 3、20~25℃:4根周身鞭毛;
37 ℃:一般不产生鞭毛,或产生1根鞭毛。 4、R型菌多为长丝状。
2、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时可用含有0.2%(W/V)的葡萄糖或 5%~10%无菌马血清(W/V)的半固体琼脂培 养基。为提高分离率可采用含有1/100万结晶 紫、l/5万叠氮钠的10%马血清肉汤及琼脂平 板。也可在马丁肉汤中加入新霉素 (400ug/ml)或万古霉素 (70ug/ml),抑制某些 杂菌生长。
革兰阳性球菌PPT课件

17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壁表面蛋白
质,完全抗原。capsFra bibliotekle peptidoglycan teichoic acid
SPA (2)荚膜多糖: 有利于细菌粘附
(3)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
有群特异性。
18
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功能
PHAGOCYTE 体内作用:
7
凝固酶
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
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 化和形成血栓。
8
耐热核酸酶: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溶酶、葡
激酶)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H2O2
9
②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有α、β、γ、δ等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破坏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肝细胞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 该属细菌广泛分布在人体皮肤和黏膜,采
取时避免病灶周围正常菌群污染。
21
(三)标本直接检查
无菌体液如脑脊液和关节穿刺液可使用涂 片、革兰染色后直接显微镜检查,查见细菌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体液标本如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时则直接 显微镜检查结果也具有参考价值。
11
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对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耐热100℃30min ,
能够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根据抗原性和等电点的不同可分为A、B 、C1、C2、 C3、D、E、G和H等9个血清型,以A、D 型多见
—作用机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 症状的食物中毒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壁表面蛋白
质,完全抗原。capsFra bibliotekle peptidoglycan teichoic acid
SPA (2)荚膜多糖: 有利于细菌粘附
(3)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
有群特异性。
18
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功能
PHAGOCYTE 体内作用:
7
凝固酶
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
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 化和形成血栓。
8
耐热核酸酶: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溶酶、葡
激酶)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H2O2
9
②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有α、β、γ、δ等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破坏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肝细胞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 该属细菌广泛分布在人体皮肤和黏膜,采
取时避免病灶周围正常菌群污染。
21
(三)标本直接检查
无菌体液如脑脊液和关节穿刺液可使用涂 片、革兰染色后直接显微镜检查,查见细菌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体液标本如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时则直接 显微镜检查结果也具有参考价值。
11
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对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耐热100℃30min ,
能够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根据抗原性和等电点的不同可分为A、B 、C1、C2、 C3、D、E、G和H等9个血清型,以A、D 型多见
—作用机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 症状的食物中毒
革兰氏阳性菌PPT幻灯片课件

20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21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网格状结构
2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占40%。G+ 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 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 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 由D-Ala和还原糖组 成的侧链。
肽聚糖:
32
3、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生长迅速的细菌在核分裂之后细胞往
往来不及分裂,所以细胞中常有2~4个
核,而生长缓慢的细菌细胞中一般只
有1~2个核。
拟核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鞭毛的观察: 电镜 特殊鞭毛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半固体穿刺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 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平整,可能有鞭毛。 菌落十分圆滑,边缘平整且相对较厚,可能没有鞭毛。
46
3 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 动功能,但与菌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11
细菌的染色
12
13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 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沙黄复染1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43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21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网格状结构
2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占40%。G+ 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 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 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 由D-Ala和还原糖组 成的侧链。
肽聚糖:
32
3、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生长迅速的细菌在核分裂之后细胞往
往来不及分裂,所以细胞中常有2~4个
核,而生长缓慢的细菌细胞中一般只
有1~2个核。
拟核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鞭毛的观察: 电镜 特殊鞭毛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半固体穿刺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 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平整,可能有鞭毛。 菌落十分圆滑,边缘平整且相对较厚,可能没有鞭毛。
46
3 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 动功能,但与菌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11
细菌的染色
12
13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 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沙黄复染1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43
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许多g细菌对高等生物有致病性是由lps的成分决定的它的毒性组分常称为内毒素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产生菌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少数革兰氏阳性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存在部位多数活菌分泌出少数菌裂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半小时被破坏16024小时被破坏毒性作用强较弱毒性反应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各菌的毒性效应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免疫原性强刺激宿主产生抗毒素弱甲醛液处理脱毒成类毒素不形成类毒素27实验原理
ppt课件 11
2.5固定的目的 ① 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 构; ② 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 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 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ppt课件
12
2.6实验现象:
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 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 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 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 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 革兰阴性菌。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 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ppt课件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ppt课件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 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胞生长中 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 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 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 极少蛋白质。
ppt课件 11
2.5固定的目的 ① 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 构; ② 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 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 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ppt课件
12
2.6实验现象:
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 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 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 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 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 革兰阴性菌。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 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ppt课件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ppt课件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 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胞生长中 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 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 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 极少蛋白质。
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鉴定 ppt课件

2. 根据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 A、B、C、D、E、F等 20群
3. 根据生化反应----需氧、兼性厌氧、厌氧等
20
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21
医学常见链球 菌
22
一、A群链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23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G(+),无芽胞,无鞭毛, 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
7
5. 葡萄球菌属的分类
8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新生霉素敏感的金葡菌
新生霉素敏感的表皮葡菌
新生霉素不敏感的腐生葡菌
9
血浆凝固酶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
-
10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①酶 ② 毒素 ③ 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11
1. 致病物质
凝固酶:使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
27
(2) M蛋白
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 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与某些超敏反应 疾病有关。
(3) 肽聚糖
A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 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8
(4) 致热外毒素
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致热外毒素抗原 性强,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
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鉴定
1
球菌
coccus
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G(+),分布广泛。 大部分为腐物寄生菌,不致病 。 对 人 类 致 病 的 主 要 是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引起化脓性感染,亦可引起败血症。
细菌学ppt课件

3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3.1 营养物质:
水:70-90% 无机盐: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 如:维生素、嘌呤、嘧啶、氨基酸。 流感嗜血杆菌: X因子(高铁血红素);V因子(辅酶Ⅰ或Ⅱ)
3.2 酸碱度(pH):
3.3 温度:
3.4 气体环境:氧气、二氧化碳
需氧菌(aerobe):
2.1.1.3 外膜 G-细菌在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三层结构
脂蛋白: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外膜 脂质双层
类脂A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无特异性 脂多糖 核心多糖 有属或组的特异性
寡糖重复单位 由3-5个单糖组成, 有种或型的特异性
脂质双层 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 重的80%,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脂质双层, 又称外膜。
2.2.4.芽孢(endospore or spore): 定义 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 内形成的多层膜状结构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 内芽孢。简称芽孢,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形成的孢 子。 形成条件 缺乏营养物质(尤其是C,N,P元素不足),有 害代谢产物堆积。例外:苏云金杆菌形成芽孢则要 求适宜的生长条件。 性质 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
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 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耐药性质粒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 致育性质粒 Vi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毒力质粒
2.1.4 核质(nuclear material)
2.2.2 鞭毛(flagellum) 定义:为附着在某些菌体上的细长而 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种类:单毛菌:如霍乱弧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ppt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至胥各庄铁 开平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2)成果:1909年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修筑权 。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部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办电报的开端。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当用结晶紫初染 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 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 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 ,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 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 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 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 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 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 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 ,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 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生物学特性 • 1.1 病原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葡 萄状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 • 1. 2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 长pH7.4。耐高盐,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直径 2~3mm的不透明圆形凸起菌落,可产生色素附在 菌落上。血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 透明溶血环。 • 1.3 触酶阳性,多数都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 果糖,产酸不产气。
支原体
衣原体
真菌
原虫
细菌(bacterium)
• 定义:属于原核生物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 无核膜和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 组成: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部分构成 ,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 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 0.5~5μm之间。
首选 苯唑西林
金葡
甲氧西林耐药
万古霉素
次选 注射用一代头孢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克林 霉素 替考拉宁、利奈唑胺
表葡
耐甲氧西林 万古霉素±利福平 耐甲氧西林 、 利奈唑胺 糖肽类
利福平+氟喹诺酮类
腐生葡
口服头孢菌素或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
氟喹诺酮类
链球菌属
•是一群触酶试验阴性、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 性球菌。该菌属种类繁多。根据血清学方法 分为A、B、C、D、F、G群等;也可根据溶 血现象分类为β溶血、α溶血或草绿色溶血、γ 溶血或不溶血。
化脓性链球菌(S.pyogenes)
• 是临床上最重要的链球菌,属A群β溶血的 链球菌。临床上可引起痈、蜂窝织炎、急性
咽炎、丹毒、脓疱疮、猩红热、医源性伤口
感染和产后感染等,也可引起急、慢性风湿
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严重变态反应性并发
症。
• 致病物质 • 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M蛋白、肽聚糖、 细胞壁受体和F蛋白 • 外毒素类 致热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 SLO/SLS) • 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酒精脱色 复红复染
G +菌
G-菌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
扫盲贴
1
2
3
微生物
细菌
细菌分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
病毒
细菌
放线菌 螺旋体 立克次体
•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 2.致病物质 • 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产生多种酶与毒素
• • • • • • 血浆凝固酶(Coagulase) 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olysin) 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肠毒素(Enterotoxin) 表皮溶解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 毒性休克综合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SST1)
革兰阳性球菌
1
葡萄球菌属 肺炎萄球菌属
•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革兰氏阳 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得名。葡萄 球菌属目前有35个种,17个亚种。若根据 生化反应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金黄色 葡萄球菌(Staph.aureus)、表皮葡萄球菌 (Staph. epidermidis)和腐生葡萄球菌 (Staph.saparophytics)三种。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 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 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均为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的代表。
• 4.凝固酶阴性葡萄菌所致疾病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 菌群之一,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人工瓣膜性心内 膜炎、静脉导管感染、腹膜透析性腹膜炎、 血管相关感染和人工关节感染等。 • 腐生葡萄球菌则是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病 原菌。
治疗药物
细菌 金葡
甲氧西林敏感
• 其他葡萄球菌尚可产生葡激酶 (Staphylokinase)
• 3.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 (1)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有疖、痈、毛囊炎、脓 痤疮、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 等。 • (2)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 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 (3)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 (4)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 起。 • (5)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溶解毒素引起。 • (6)毒性休克综合征由TSST1(毒性休克综合 征毒素-1)引起。
革兰阳性菌
• 革兰 (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9月13 日 - 1938年11月14号) 是丹麦细菌学家,病理 学家。 • 1884年在柏林,革兰开 发了两种细菌的主要类 别区分的方法。这种技 术,就是革兰氏染色, 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 性菌(G+)和革兰阴性 菌(G-)两大类。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在化脓性球菌中,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仅 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常寄居于正常人 的鼻咽腔中。
• 1.特性 • ⒈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8。 营养要求高,需要添加血清、葡萄糖和血液。在 血平板上,肺炎链球菌的菌落直径0.5~1.5mm, 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些菌株可表现为 粘液状)扁平,周围环绕着草绿色溶血环。培养 或放置24h以上的培养物还会由于肺炎链球菌的 自溶作用而致菌落中央塌陷而边缘隆起,而呈脐 窝状。 • ⒉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产酸 不产气,菊糖发酵阳性,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染色结果取决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即革兰氏染色原 理为: • G﹢菌:细胞壁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糖和磷 壁酸组成,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 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 细胞膜上。呈紫色。 •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 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 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细菌分类
• 根据形状可分为三大类,即:球菌、杆菌 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 • 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两类,即革兰阳性菌 和革兰阴性菌。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 (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