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韦庄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
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
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提纲】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
⑵(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
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
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
⑸(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译文及赏析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红袖:指代少女。
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
”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⑶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
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
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⑷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⑸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创作背景】根据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
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赏析】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
“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
“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
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刍议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刍议《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先生早年所作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叶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诗词方面颇有建树,深受学界好评。
其《唐宋词十七讲》析词几近化境,颇具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一、高屋建瓴,一以贯之。
作者在自序中说:“对此一册讲稿感到未尽满意,……都是匆促之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面对不同的听众,而且是经过不同的人整理而成的。
因此,无论在文字方面或内容方面遂都不免有一种不甚浑融的感觉。
”虽然本书仅是多场讲座的串连,作者没有刻意深思脉络结构,但仍能使我们对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和名家经典之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唐宋词跨度较大,历时数百年,词作卷帙浩繁,灿若星辰。
在数月之内,从汗牛充栋的词作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析,可谓困难至极。
但叶先生独具慧眼,仅以温庭筠、苏轼等十五人为例,就勾勒出词从唐到宋的演进发展过程。
同时,叶先生在介绍每一位作家时,特别注意其风格特色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影响与关系,如苏词对辛弃疾、辛词对史达祖的影响;周邦彦对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影响。
本书对唐朝宋词发展脉络及作家间相互关系的讲析,如金线穿珍珠,相属连缀,浑然天成。
二、理论阐释,深入浅出。
叶嘉莹先生在第二讲温庭筠(下)中谈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时说:“我现在所尝试的,是要把中国的比较抽象的概念的理论,借用一些西方的方法和名词,对它加以一种比较科学的逻辑化的解释。
”这可以说是叶先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的努力的明证。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往往偏重整体,具有多义模糊性;而西方的文艺理论注重分析、归纳的逻辑性,具有实证主义倾向,便于对事物本质和特征的探寻与把握。
叶先生在本书中就大量借鉴了西方的一些理论成果,屡次提及语言学二轴说、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并能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词作分析上去,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诗词赏析
【导语】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诗⼈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靖。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韦庄《菩萨蛮·⼈⼈尽说江南好》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菩萨蛮·⼈⼈尽说江南好 唐代:韦庄 ⼈⼈尽说江南好,游⼈只合江南⽼。
春⽔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似⽉,皓腕凝霜雪。
未⽼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 ⼈⼈都说江南好,游⼈应该在江南待到⽼去。
春天的江⽔清澈碧绿⽐天空还青,游⼈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声⼊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 游⼈只合江南⽼:这⾥指飘泊江南的⼈,即作者⾃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居易《忆江南》词⾸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碧绿,胜过天⾊。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砌成酒瓮卖酒的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酒舍沽就,⽽令⽂君当垆。
”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
未⽼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且在江南⾏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 这⾸诗是《菩萨蛮五⾸》中的第⼆⾸,对第⼀⾸的回应。
难道主⼈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求取功名不得,⼜怎能轻⾔回去呢?“⼈⼈尽说江南好。
游⼈只合江南⽼。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碧于天。
画船听⾬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声⼊睡,⼜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句的沉郁,与后⼆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喻的艺术张⼒。
过⽚暗⽤卓⽂君之典。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篇一《稻田》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翻译】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翻译】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台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翻译】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思帝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篇二《应天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嘉莹先生,字迦陵,一生痴情于中国古典诗词。
先生出生于书香之家,家教甚严,父亲叶廷元为北大英文系的高材生,母亲曾任教于女子职业学校。
先生六岁开蒙,熟读《论语》,十一二岁即可为文作诗,小学时成绩亮眼,跳级进入初中,十七岁考取辅仁大学。
1945年从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1948年随先生赵东荪去到了台湾。
1966年离开台湾。
1969年定居温哥华。
我很爱读诗词,尤爱词。
这是从高中时候开始的,我的语文老师让我爱上了中国古典诗歌,她并不会古板地告诉我们这句词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什么主旨。
她会把重要地字词讲完,扫清我们理解地障碍。
之后就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它的内涵,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毕竟每一个人由于经历不同,对同一首词的解读也是不同的。
在书中叶先生也表达了这种想法。
她说词这种东西很奇妙的一点,就是它可以给读者丰富的多方面的联想。
读者因自己的修养品格和过去所收到的教育背景、环境、传统的不同,而能够从里边看出新鲜的意思。
叶先生的这一段话对于那个问题就解释得越发清楚了。
词最开始是配合着音乐歌唱的歌词,这种歌词本来只在民间流行。
后来读书人觉得歌曲音调很美,就开始自己填词。
词是有音律美的,以前都被忽略了。
直到遇到高中语文老师,她给我们听唱出来的词,让我们去感受音律的美,这是我对诗词的热爱,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
在本书的开头,她讲了这本书写成的缘由,1986年她因为加拿大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要与川大的教授合写一本关于词学的书,在回国后,她见到了母校辅仁大学的校友们,大家邀请她做一次讲演,她的这次讲演不仅有校友会的同学参加,很多热爱中国诗词的人都来了。
她被人们的热情所感染,便开始在国内讲学。
这本书就是由她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的,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每一个喜爱古诗词的人都能读懂。
先生从唐宋词的源流讲起,从诗言志讲起。
主要介绍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南唐二主,及至晏家父子、欧阳修、柳永,次的流传就越来越广了,而苏轼和辛弃疾两人更是将词推向高潮,不再局限于儿女私情,也可以显出胸怀,家国之情。
叶嘉莹宋词分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一蓑烟雨的叶嘉莹——唐宋词讲座《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
“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
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
”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
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
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
”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
《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
”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
《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
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
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
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
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
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第一讲:唐诗宋词的背景与发展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之音。
本讲将介绍唐诗宋词的背景与发展。
唐诗是盛世文化的产物,壮阔的盛世景象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人文思考使得唐诗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而宋词则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抒情为重,追求细腻的描写和微妙的情感表达。
第二讲:古代文人与唐宋诗词的关系古代文人在唐宋时期是文化生活的主导力量,他们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他们以诗词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观察。
他们的诗词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三讲:叶嘉莹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与贡献叶嘉莹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与贡献不可忽视。
他以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眼光,阐释了许多经典之作,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的魅力。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藏书,也让广大读者受益良多。
第四讲:十七篇精选的古诗词欣赏本讲将选取十七首唐诗宋词进行欣赏。
这些作品涵盖了唐宋时期不同诗派和流派的代表作品,既有唐诗辉煌时期的佳作,也有宋词绚丽多彩的经典之作。
我们将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词,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感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第五讲:叶嘉莹对古诗文化的教育意义古代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叶嘉莹先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注重对古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培养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六讲:叶嘉莹唐诗宋词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叶嘉莹先生对唐诗宋词的研究见解独到,但在研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讲将探讨叶嘉莹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旨在促进唐诗宋词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学者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讲: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韵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的对象。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8韦庄(三)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8韦庄(三)可是到了第三首,你看他自己开始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了。
刚才我们说江南好,是别人说,游子自己没有说江南好。
可是,等到我漂泊到更远,我从我原来的那个红楼,是长安,或者洛阳,来到了江南。
现在我又离开江南,去到一个更远的地方。
这更远的地方是哪里,等一下我们再找这个答案,现在没有说。
贾岛有一首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渡桑干》他说的是我作客并州有十年之久,想要回去,我日夜怀念着咸阳。
但现在我从并州走的更远了,而今更渡了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我在并州时怀念咸阳,等我离开了并州以后,回头来一看,觉得并州我毕竟住了那么久,“却望并州是故乡”了。
所以当我从红楼来到江南,我怀念着红楼,我在江南的时候,没有以为江南是好的。
“人人尽说江南好”,但我并没有说江南好,因为我所怀念的一直是那个红楼。
可是,等到我连江南都不得不离开了,“如今却忆江南乐”。
我现在回想才觉得我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毕竟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
“当时年少春衫薄”。
人,你要知道,最难得的就是你自己生命之中那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的日子-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他说我那一段比较年轻的日子是在江南度过的,所以“如今却忆江南乐”,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的时候穿上美丽的春装。
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
“春衫”和“年少”结合起来,是表现一个有才华有风采的男子那一段美好的日子。
如李商隐《春游》诗所说的:“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当庾郎年少的时候,连阶下的青草都忌妒他春袍的那种绿色的美丽。
那春袍和年少结合在一起.是多少美好的光阴和日子。
他说我“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还不只我自己当年是美好的华年,还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有多少美女是对我钟情的。
当我骑着一匹马倚立在一个斜桥上的时候,那楼上多少歌舞漂亮的女子,都展开她们的红袖向我招手。
这一段美好的日子,一方面可能是真的,当时果然有一些美丽的女子。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今天我们要开始讲南唐的两位词人了,就是南唐的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我想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两位词人。
尤其是李璟,我们称他李后主。
但是,在我们讲李璟和李煜的词以前,我现在要再回来谈到一点理论上的问题。
我们讲座开始讲温庭筠词以前,我曾谈了一些如何来欣赏词的理论,然后我们就讲了作品。
后来欣赏韦庄、冯正中两个人,我都集中地讲了他们的作品。
作品讲的多,理论的谈话就比较少。
可是,现在我们是应该停下来作一个回顾的时候了。
我们回顾到第一天我们讲的,引用了西方的阐释学hermeneutics的说法。
阐释学本来要追寻作者的原意。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阐释古人的作品的时候,都带了我们自己的时代和个人的色彩。
因此,阐释学家们就说,我们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的时候常常增加了我们解说人自己的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
像我们讲温庭筠词时所说的,张惠言说温词有屈子《离骚》的意思,说“照花前后镜”那几句诗,有《离骚》“初服”之义。
这是衍生义,这是张惠言说词的时候加上的衍生义。
我们今天要开始讲南唐中主的词了。
南唐中主词,我们选了一首。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簌簌泪珠多少恨,倚栏干。
-《山花子》这是一首小词。
而这首小词,王国维有评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人间词话》这就牵涉到另外一种衍生义的解释了。
我们刚才说张惠言把温庭筠的词说成有风骚比兴之意,这是衍生的意思。
王国维说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同样是一种衍生义。
南唐中主李璟这两句词的时候,也许只是写眼前所看见的“菡萏香销翠叶残”的景物,他不见得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以下为《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的内容概要:第一讲:从古代诗歌到唐诗的演变本讲主要介绍了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以及唐诗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包括诗歌运动、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同时,讲述了唐诗的四大家族,即王之涣、杜甫、白居易和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
第二讲:古诗三百首和中唐诗歌本讲主要介绍了《古诗三百首》和中唐时期的诗歌,论述了这些诗歌的特点和影响。
其中,叶嘉莹着重阐述了唐代女诗人的贡献和特色,包括关汉卿、柳永、王昌龄等人。
第三讲:唐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本讲主要从音韵方面来剖析唐诗的特色,包括平仄和韵律等。
同时,通过例证和分析,讲述了唐诗中的一些典型句型、结构和韵律,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
第四讲:李白与唐诗风貌变革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诗歌及其对唐诗风貌变革的贡献。
同时,讲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例如壮丽奔放、豪放不羁、浪漫幻想等。
第五讲:王维与唐诗山水意境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诗歌及其对唐诗山水意境的贡献。
同时,讲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例如婉约清新、富于抒情、盛情邀请等。
第六讲:唐诗的爱情主题与女性情感书写本讲主要介绍了唐诗中的爱情主题和女性情感书写,包括男女相恋、相思之苦、闺情、离别、婚姻等方面。
同时,讲述了唐代女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和影响。
第七讲:唐代诗歌的政治意蕴和社会背景本讲主要介绍了唐代诗歌的政治意蕴和社会背景,包括诗歌对政治事件的反应、对社会变迁的写照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等方面。
同时,也论述了唐代诗歌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关系。
第八讲:唐宋诗文的接轨和变革本讲主要介绍了唐宋时期诗歌的接轨和变革,包括诗歌体制、诗歌理论、诗歌风格等方面。
同时,较为详细地讲述了诗文学家苏轼和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和影响。
第九讲:宋词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本讲主要介绍了宋词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宋词的创作方法和诗歌风格等方面。
同时,讲述了宋词中的主题和意境,例如山水田园、宫廷生活、悲欢离合等。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6韦庄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6韦庄(一)下面咱们要讲韦庄的词了。
咱们在讲温庭筠的词的时候,你能够发觉,温庭筠的词比较是客观的,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说那个女子“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那个女子是悲伤,是欢喜?是相思,是怀念?他说了吗?没有说呀!确实是咱们讲的第一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所呈现给咱们的也只是一幅图画,没有强烈的鲜明的主观的情感的表达和说明。
这正是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确实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漂亮的女子去歌唱的歌词,诗人在写词的时候没有像作诗的时候有一个言志的意思,说我要表达某一种情感和心意。
“言志”,确实是说我自已的志意。
歌词的作者没有这一种意识存在。
他客观地写一个漂亮的女子,不表达自己主观的情感。
可是作品的美感却给咱们一种感受,它的语言符号,它的语码给咱们一种联想,把它的意义加深了,这是词第一步的进展。
可是,它还保留了没有主观思想和情感的特质,它只是写漂亮女子香艳的歌词。
到了韦庄的时候,词的进展就有了一点的进步。
韦庄的词有了什么呢?有了主观的抒情。
温庭筠他在语码里所透露的,有无他在生活上仕宦方面、政治方而被迫害或不得意的托喻?咱们上一次介绍温庭筠的生平,他的词或许有这种托喻的可能、可是他没有直接表现,这确实是什么缘故很多人不相信张惠言话的缘故。
因为作者自己没有主观的情感的表现,而屈原是有的,咱们相信屈原有托意,因为屈原曾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他把他关于国家的忠爱,做了主观的表现和说明。
他不是只用美女的形象,可是温庭筠只有美女的形象,没有表现主观的情感。
因此,咱们不能够确信说温庭筠那些个词里边果然是有一种喻托。
这确实是大伙儿不完全相信张惠言讲解的缘故。
韦庄的词是表达了主观情感的。
只是他尽管表现了主观的抒情,可仍然维持了词的本色。
确实是所写的情,只以爱情为主,跟他所写的诗有一种士医生念书人的理想和志意是不相同的。
读唐诗:唐代诗人韦庄简介及其唐诗赏析
读唐诗:唐代诗人韦庄简介及其唐诗赏析你知道现存的唐诗中,哪一首最长吗?它就是晚唐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这首诗长期失传,20世纪初,在敦煌重新发现。
全诗长达一千六百六十六字,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据说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
年轻时家贫,力学不倦,才华过人。
但科场一直不甚得意。
广明元年(880),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又到长安赶考,却遇上黄巢义军攻入长安。
韦庄一直到中和二年(882),才离开长安去洛阳。
中和三年春(883)写下了著名的《秦妇吟》。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
通过她的述说,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一段历史。
诗中有对所谓起义军“暴行”的揭露,也描写了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
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艺术性很高。
出于一些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致此诗长期失传。
韦庄的晚年是比较风光的。
他于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时登进士第,后来在四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王建称帝后,任命他为前蜀宰相。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应该算是从晚唐到五代过渡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词比诗名气更大。
韦庄是五代时“花间派”的重要词作家。
他的词虽然不离“花间派”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藩篱,但内涵较其他作家深刻,艺术形象也更生动,语言更精美。
如著名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诗,写宦游羁旅、赠答送别、咏史怀古、对景抒怀,与词的风格大不相同,也有一些写得很好并千古传诵的,比如《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后人对韦庄的诗词评价都很高。
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
唐宋词十七讲_(作者: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作者:叶嘉莹)温庭筠篇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
讲到唐宋词我就想起来,我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很古老的旧传统的家庭。
我小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那样上什么托儿所啦、幼儿园啦、小学啦,对这些我都没有机会。
我是在家里受的旧式的教育。
我小的时候是念的“四书”“五经”一类,像《论语》、《孟子》等古书。
我伯父、我父亲都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诗,就像唱歌一样地背一些诗。
我十一二岁以后,他们就教我学习作诗。
我说作诗,没有说作词,因为中国旧传统有一个观念,认为诗里边所讲的是“诗言志”,诗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可以宣扬教化,是正当的,是应该教小孩子去学的。
可是词这种东西,里边写的是什么哪?里边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是伤春怨别,是这样的内容。
所以我想我的家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只教我读诗、作诗,没有教过我读词和填词。
但是有些个美好的文学,它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被它吸引了,就被它感动了。
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给同学写的纪念册上,就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词句。
我觉得这话说得很美,我们分别以后,相隔千里之远,但是我们共同对着天上的明月,借着月光我们就有一份感情交流,彼此怀念的这一种相联系的感觉。
所以我小时候喜欢读词,但是没有人教过我读词和填词。
后来我上了辅仁大学以后,开始读词了,那个时候我曾经跟随孙人和,即孙蜀丞老师学过词,也跟随顾羡季老师学过词。
两位老师他们不但是教词,他们也创作、也填词。
而我上大学的年代1941一1945年,那是北平(北京当时叫北平)沦陷的时期。
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写作的词里边,常常流露有一份爱国的情思。
所以前几年我回国来,见到我同班的老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
”我说我记得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正是乱离的战争的时候,北平沦陷的年代,所以说“读书曾值乱离年”。
“学写新词比兴先”,我们学写新词,而新词里边表面虽然写的是爱情,可是它们也寄托了爱国的感情在其中,有比兴的思想在里边。
韦庄《三堂东湖作》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三堂东湖作韦庄(唐代)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铺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
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
泓澄,水深而清。
菱花:菱的花。
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蝃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鵁鶄(jiāo qīng):水鸟名,即池鹭。
又作“交精'。
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蟾蜍。
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
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岳:山岳,山峰。
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
烟雨:细雨。
创作背景据夏承焘先生《韦庄年谱(修订)》,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四十二岁的韦庄从长安附近的鄠杜移居虢州(今河南灵宝),《浣花集》中的《虢州涧东村居作》、《三堂早春》、《渔塘十六韵》以及这首《三堂东湖作》,皆作于居住虢州时。
赏析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
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
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叶嘉莹在《唐宋词名家论稿》写韦词则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
叶嘉莹在《唐宋词名家论稿》写韦词则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叶嘉莹在《唐宋词名家论稿》写韦词则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正如,韦庄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词,大部分是直接抒发自身情感,就如同这一首是一样的!我并不想做过多的翻译,大家多读几遍就会感觉的到!初识谢娘时,约定好时间,各自离去,从此消失音讯,如今已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读了这首诗,让我想到《雨霖铃》柳永所写!惆怅晓莺残月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两首诗都有残月作为意象!将情感表达的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花笺沁香:柳暗花明的街角、烟雨蒙蒙的江南、莺啼蝶舞的春日,总是会发生美丽的故事。
旖旎风光已足够让人沉醉,如若再有两心相许的爱情,这或许是上天最慷慨的馈赠了。
韦庄就是这般幸运,在景致迷人眼、醉人心时,与他中意的女子不期而遇。
说起“邂逅”二字,总叫人红了双颊。
那一日,夜色浓如墨,静谧深澈,像是一个猜不透的谜语。
花香携着丝丝缕缕的暧昧,在风中轻轻荡着秋千,让人一闻即醉。
他辗转无眠,索性披上衣衫,独自来到水堂西侧享受夜的静默之美。
恰恰一位女子映入眼帘,她只是寻常梳妆,略施粉黛,但容颜之姣好,姿态之清丽,已堪与百花媲美。
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像是磁石的两端,瞬间便被吸引。
百花媲美。
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像是磁石的两端,瞬间便被吸引。
水波粼粼,画帘低垂,他与谢娘携手倾诉衷情,相期永好。
意气相投,像是琴与瑟、藤和树、光共影、星伴月、水绕山。
你的心意我最在意,才最珍贵。
然而旧时光愈是欢愉,别后便愈是伤怀。
残月将尽,耳畔传来清晨的莺语,携手相约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离别却不容分说地将两人横亘开来,让他们天各一方,彼此杳无音信。
而今以后山水都能相拥,日月都能遥望,他和她却永不相逢。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7韦庄(二)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07韦庄(二)然而,还有几首好词。
因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地说明,但是我们一定要看的。
因为那是韦庄更有名的作品,那就是五首一组的《菩萨蛮》,我先念一遍,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其实,温庭筠所写的《菩萨蛮》的调子,一共有十五首之多。
除去最后的第十五首是专门写女子哭泣流泪这件事情以外,其他那十四首《菩萨蛮)的风格,都是与刚才我们讲过的“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颇黎枕”相近似的。
有人传说,这十几首《菩萨蛮》,温庭筠当年作的时候,是替人作的歌词,那里边不见得有他主观的感情。
而且这十四首之间,没有明显章法结构的关系。
张惠言以为有,但其他词论家以为没有。
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总之,那十四首《菩萨蛮》没有明显的相关的迹象。
在中国的诗歌作品之中,有不少这种所谓成组的作品。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都是一组一组的诗。
这种成组的诗,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有的一组诗,每一首都可以是独立的,像杜甫的《咏怀古迹》,每首诗咏一个古迹,可以分开,可以不相干。
你选的时候,可以随便从五首里挑一首出来。
可是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不可以的。
他这八首诗整体是一个结构。
他每一首诗不但不能够单独挑选出来,而且次序也不可以颇倒。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每首的次序都是固定的,你不可以颠倒。
词里边也有组词,像欧阳修的一组词,我们选的《采桑子》十首,这十首歌词,除了最后一首(“平生为爱西湖好”)以外,其他的那几首都是写西湖的景物-欧阳修所写的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是颍州的西湖-总而言之,是写一个美丽地方的山水景色。
你把它们不全选,只选一首也可以,把它次序颠倒也没有很大的关系。
可是韦庄这五首《菩萨蛮》词,一首跟一首之间的结合是有一定次序的,五首是一个整体。
里边所写的是什么呢?表而上是一段爱情故事,但却结合了他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也流露了对子故国的一种哀悼怀念的比兴寄托。
韦庄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分析
摘要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从流传至今的320余首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韦庄对一些色调清冷灰暗的意象群有强烈的偏好,并将自己的内心情怀通过这些意象群得以渲染,情景互相交融,于衰残破败中体现出一种美的存在。
韦庄在不同的意象上面寄寓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羁旅行役、家国之思、身世之叹、惜古伤今、人生迟暮、生命短暂、功业无成、迁逝之悲等情感。
虽然他所选取的意象依然是一些传统的意象,但他却赋予了这些意象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象征意义,体现他自己的独特性。
不仅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而且也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韦庄诗中色调灰暗意象群的选取和运用是与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文学传统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韦庄,韦庄诗歌,意象,象征性意象,浣花集ABSTRACTWeizhuang Late Tang Dynasty poetry is on a major poet, in the arts has been made on high achievement. Has spread from the first of more than320 poems, we can find, Weizhuang Qingleng gloomy tone of some of theimages have a strong preference, and their inner feelings through theseimages to exaggerate, scenes of mutual exchanges, lost in bad dilapidatedReflects a U.S. presence. Weizhuang in different image above Jiyu a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 and expression to care for the fate of the poet,Jilv line service, home country, thinking, background of a sigh, Xi thisancient wounds, Chimu life, short life, no Gongye Evanescent, such asrelocation of the sad feelings. Although he selected the image is still sometraditional imagery, but he has given these image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poet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expression to his own unique. Not only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mage, but also increased the depth andbreadth of poetry. Weizhuang gloomy tone poem images is the selectionand use of that era and the cultural.KEY WORDS: Weizhuang, Weizhuang poetry, imagery,symbolic imagery,Huanhua Set目录前言 (1)第一章韦庄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 (1)第一节意象与象征性意象 (1)第二节韦庄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群 (3)第二章象征性意象的分析 (3)第一节衰残意象 (3)第二节漂泊意象 (8)第三节隐逸意象 (12)第四节朦胧意象 (13)第五节感伤意象 (13)第三章韦庄多采用色调灰暗象征性意象群的原因 (15)第一节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16)第二节残破为美的文学传统的影响 (16)第三节儒家思想的影响 (17)结语 (18)注释 (19)参考文献 (20)诚信申明 (21)致谢 (22)前言意象一词的运用最早源自于中国的诗歌理论,是在中国诗歌理论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文学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韦庄
韦庄的词是表达了主观感情的,不过他虽然表现了主观的抒情,可仍然保持了词的本色。
他所写的爱情不再是一个没有个性的,随便给一个歌女唱的没有主人公的爱情歌曲了。
他往往用男子的口吻:我,写我所爱的女子。
我写的就是我自己,是男子对女子的感情,主观的感情。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他说跟一个女子离别了,还怀念她,梦见她了。
“昨夜夜半”,我“枕上分明梦见.”。
我跟这女子什么时候分别的呢?前一首《女冠子》说: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有月,有日,有年,我悲哀,我怀念,这是韦庄。
梦见什么?梦见我所爱的那个女子回来跟我说话。
“语多时”,谈了很长的时候,这个女子像从前一样美丽,“依旧桃花面”。
而且说话时的表情比较羞怯,时常垂下眼,低下头来,“频低柳叶眉”。
说“半羞还半喜”,她一方面见到所爱的人很欢喜,但一方面又很羞怯。
“欲去又依依”,我梦中梦到我们再见面,也梦到分离,梦到你要走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肯分别的样子,然后一梦醒来,“觉来知是梦”,那桃花面柳叶眉都是梦,所以我有说不尽的悲哀。
这是多么直接,多么真率的一种感情。
还有: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
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他还是用主观的男子怀念所爱的女子的口吻写的。
他说我记得在一棵花树下,一个深沈安静的夜晚。
在什么地点?是“水堂西面画帘垂”。
我第一次跟谢娘见面(中国古代常常把欢爱的女子用“谢娘”当一个代称)“携手暗相期”,我们订了海誓山盟,可是,我们分别了,“惆怅晓莺残月”,在破晓的莺啼,而天上的落月西斜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相别了。
“从此隔音尘”,连信都收不到了,踪迹形影更看不到了。
“如今俱是异乡人”,我们现在都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相见更无因”,再想见面,一个机会也没有了。
因为我无从寻找你,你也无从寻找我了。
你看韦庄所写的歌词,完全是主观的,直抒胸臆。
这已经是把歌筵酒席之间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了,是不是?而且韦庄这个人的个性,他用情的态度,那种真率,那种直接,他也站在女子的地位来写女子的爱情。
下面的一首词,我们就可以作证明: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妄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爱情的歌词。
这首词是写一女子,春天出去郊游,她要看一看有没有一个漂亮的年轻人是值得她许身的。
怎样写呢?本来都是写一个女子的爱情,但每一个诗人他用情和用笔的态度是不同的。
所以。
我们不能够只说仁义道德,就不能写男女的感情了。
男女的感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应该承认它,不能否定它。
只是男女的感情,也有感情品格和境界。
如果你把男女感情的境界提高了,你做人的品格境界才能提高。
所以,写爱情的,我们应该看他写的是什么样的品格,是什么样的境界。
“春日游”,正是一个背景,一种气氛的培养。
“春日”,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万物经过了寒冬的闭塞,感情有一种萌生。
这是整个大背景的总写。
而且说到游,是一种向外的,是一种寻觅。
这三个字已隐约地推向了他全首词的一个指向。
现象学说,当你的主体意识跟客观现象接触的时候,产生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带着一种指向的。
“杏花吹满头”是把整个的春天的萌发,使它引进到更接近自身了。
满树繁花,可是一阵风吹过,那花片飞舞下来,那杏花就吹满头了。
这两句饱满的笔力,这两句的生发,表现了人赏花游春的内心感情的蓬勃萌发。
所以,这女子就说了,“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我当春心萌发的时候,我愿找一个理想的对象。
当我在游春的路上走的时候,我就想看一看那陌上有哪一家的年轻人“足风流”,真是多情的,真是有才学的。
如果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诗歌是诉之于人的感觉的。
所以,它不但是形象,它整个的声音都结合了他所要传达的这种感情。
“妾”、“将”、“嫁”,都是舌头跟牙齿的声音,是很有力量发出来的,给人很有决心的感觉。
它的声音代表了一种坚决的意念。
中国词的奇妙,使张惠言从韦庄的词里看到了比兴寄托。
韦庄引起我们联想的是他感情的本质。
杜甫说的“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屈原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个女子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许身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