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计划课程实践课程标准
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面向流通领域中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针对仓储、运输、配送、、营销和物流辅助等职业岗位群。
二、实习目标学生通过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时间安排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为30周(900学时)。
四、实习条件(一)实习企业1. 实习企业的类型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企业主要有四类:(1)运输型物流企业。
运输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以从事运输业务为主,具备一定规模。
可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自有一定数量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具备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对和运出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
(2)仓储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以从事仓储业务为主,具备一定规模;可为客户提供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自有一定规模的仓储设施设备;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货物运输工具;具备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仓储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
(3)综合型物流企业综合性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从事多种物流服务业务,可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服务,具备一定规模;可为客户制定系统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可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及相关设备;具有一定市场覆盖面的货物集散、分拨、配送网络;基本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和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监控。
(4)生产制造型、销售型企业的物流部门。
有能力自身承担物流业务并且能从中获利的大型生产制造、销售型企业常采取自由的形式,及自身物流部门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此生产制造型、销售型企业的物流部门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具备一定规模,可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可以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服务;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及相关设备;具备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监控。
《物流学》课程标准
《物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物流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观点,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理论观点和一些重要方法。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计7.5个学分。
(其中理论120学时,实操0学时)三、课程设计思路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并了解国内外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发展、新动向。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企业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物流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课程教学目标系统了解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研究的基本方法、物流各功能的主要内容,物流合理化的实施,了解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训练,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周安排6个课时,每2个课时连堂,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
(2)教材建议:建议采用《现代物流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陈百健主编;ISBN:9787502596491;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无需实训。
九、其它说明。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标准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1. 前言1.1 课程的性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调查分析汇总,以及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位列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核心能力之一。
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物流方案设计等核心技能,熟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其职业面向各类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快递企业、外贸及货代企业等行业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简单物流方案设计、设计物流投标书的能力。
本门课程定位为专业实训课程。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训练要求,完成学生制造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商业企业物流方案设计、配送中心管理与改进、物流中心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
2. 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制造企业物流方案设计。
(2)能够进行商业企业物流方案设计。
(3)能够进行配送中心管理与改善。
(4)能够物流中心规划设计。
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知识。
(2)掌握常用物流设备基本参数与功能。
(3)掌握工业物流方案设计基本知识。
(4)掌握商业物流方案设计基本知识。
(5)掌握配送中心作业合理化基本知识。
(6)了解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基本知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选用唐少麟.物流方案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0.94.2 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教学做一体化形式,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并演示关键操作,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教师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提升。
4.3 作业设计4.3.1作业目标《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简单物流方案设计的能力。
基于教学目标,在作业设计时注重作业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对接。
4.3.2作业的次数课外作业:10次。
综合性大作业:1次。
4.3.3大作业项目来源大作业来自于企业的操作案例,在学生完成相关教学项目的学习后,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完成《AA有限公司物流投标方案设计》。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标准(实验)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本课程是现代物流专业选修的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国际物流实际操作能力。
1.学习有关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3.了解海关的基本知识及进出口货物的国家管制;4.了解各种进出口税费的计算方法;5.熟悉进出口商品编码的查询方法;6.掌握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方法;7.掌握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流程等。
二、课程目标:国际物流是新兴学科,从这一特点出发,本课的课程目标就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物流理念和国际物流实际操作水平。
具体来说,学习这门课,首先要完整地了解国际物流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国际物流的实际操作流程,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地组织国际物流,熟练处理国际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有利于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最优的物流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其基本要求包括: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物流有一个整体认识。
2.牢固树立以最低成本提供客户满意服务的物流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国际物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 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模式与流程;能熟练处理国际海上、陆上、航空以及多式联运等货运业务;熟悉国际物流仓储的操作流程等。
四、教学条件1.为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析讲解相关知识时,一般要求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模拟操作。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标准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48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本课程地位是对物流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
主要功能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规划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掌握其在物流实践中的运用,具有解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是起到专业理念的理解。
关键词:课程地位、性质、主要功能,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描述)技术知识目标:了解物流系统规划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职业素质目标:具备运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职业设计能力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物流系统规划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注意实用性、操作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从初学者的认识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为目的。
最好能到相应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实践性、针对性、直观性教学,以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方法采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习法,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理论、实践、习题、讨论等内容。
课内教学中,各类内容所占学时比例大约是:①理论教学:60%;②实际运用能力考核:40%(包括实操能力、课堂提问和课下作业等)。
3.教材编写选用教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仲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5.教学条件①.为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分析讲解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国际物流企业经营时,一般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聘请物流企业、仓储企业具有一定物流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讲解、示范,协助教学。
②.课堂教学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设备,尽可能利用图解分析,将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物流综合实训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是一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性较强。
本课程主要学习物流管理相关软件中的主要模块功能,包括仓储管理模块、运输管理模块和货代管理模块、EOS、PO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
通过使用模拟软件,使学生认识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软件的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运作如何运用信息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计7.5个学分。
(其中理论0学时,实操120学时)三、课程设计思路学习了各理论模块,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和未来的发展。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相关仓储、运输、和货代等软件的操作,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使学生掌握企业中应用最多的相关软件与现场操作技术,从而达到与物流企业零对接。
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考证时,采用电脑上机系统考试与现场模拟实操,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60分为合格。
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建议结合货物出入库作业、进出口业务流程、连锁超市的经营进行讲授,列举实际货物的进、出口实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教材建议:《物流综合实训》作者:潘炎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ISBN:9787040365177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按照市场上用人单位的要求,安装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等软件;有条件的话,安排学生到附近的物流公司进行现场实训。
九、其它说明。
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物流信息技术1:前言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需要,并具备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与研究的能力。
2:课程目标2.1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 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3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技术;2.4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3.1 物流信息技术基础3.1.1 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1.2 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3.1.3 货物跟踪与定位技术3.1.4 无线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3.2 物流信息系统3.2.1 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2.2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3.2.3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3.2.4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3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3.3.1 物流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3.3.2 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3.3.3 物流信息技术在订单管理中的应用 3.3.4 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4:教学方法4.1 理论课程讲授4.2 实验操作与模拟实训4.3 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4.4 学生小组讨论与报告5:评价标准5.1 平时成绩5.2 课程作业5.3 实验成绩5.4 学期项目与报告5.5 期末考试【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教材及参考书目清单2:实验操作与模拟实训教材3: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指导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流:指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技术手段。
2:信息技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总称。
3:供应链管理:指在产品的生产和交付过程中,通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参与方的活动,以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的方式,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与优化。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标准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服务于供应链运营领域“物流规划工程师”这一典型工作岗位,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课程融入了供应链管理师职业能力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慈物流比赛仓储规划赛项要求,进行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实践,与公司、行指委、教指委进行合作,将教学团队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以学生为中心,以物流仿真规划软件为工具,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二)课程任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积极响应《“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XX省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未来国家、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具有数字能力的物流项目实施人才的需要,主要面向XXX地区智能仓储物流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培养可以完成智慧仓储物流中心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的初级现场规划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现场勘察,以及在项目实施阶段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布局规划、设备规划;通过运营业务分析,监控物流中心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并作出合理规划调整意见;为仓库人员投入提供依据;负责施工现场仓库设计、改造和工程筹建项目的监管及问题协调工作,提升仓库的设计利用率等现场落地实施具体工作。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实践与学习,学生将对CrOSS—docking转运物流中心、智能物流储配中心、一体化无人电商云仓、精益流通加工物流中心等典型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仿真实践,并掌握其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具体应达到以下目标:(一)素质目标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职业精神,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劳动纪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克服意识,具有逻辑严谨性和科学精神;4.具备独立的方案策划及提案能力,具备较强的演讲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和设计团队、施工团队、销售团队等进行紧密的协调和沟通,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5.具有创新思维,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物流中心的先进技术和新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能力的目的。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顺畅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物流管理问题;2. 具备物流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操作;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和协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出新的物流管理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 物流基础理论: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物流作业流程:讲解物流作业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购、库存、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3. 物流信息系统: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4. 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风险管理等;5.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2. 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3. 独立完成作业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4.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物流作业流程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物流管理实训》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职业技能课。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进行。
1、项目名称:物流管理实训2、项目实施方式: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若干组,各组独立完成实训项目3、项目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要求:(1)具体相关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2)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风险投资的基本情况,熟悉企业运作模式以及各职能战略选择;(4)掌握市场调研各种方法手段,并能综合运用分析市场环境;(5)掌握相关的物流管理成本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项目课程子项目设计与学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和项目的需要,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供参考):表2.17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项目一物流管理实训概述【知识点】物流方案的定义、形式;物流方案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格式)、物流方案的研究方法、物流方案的评价【教学重点】物流方案的研究方法【难点】物流方案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项目二仓储设备认识与实操【知识点】区域物流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分析、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教学重点】企业物流环境分析的方法和数据的收集方法【难点】企业物流环境分析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实训项目三叉车安全操作【知识点】物流设施选址的定义和原则、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物流设施选址的相关方法(重心法、覆盖问题、线性规划法、盈亏点平衡法、分级加权评分法等)【教学重点】物流设施选址的方法【难点】物流设施选址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实训项目四中央立体仓库的控制【知识点】系统布置设计的概念、程序模式,SLP的从至表和相关图技术、各作业单位的物流分析和非物流关系分析。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名称: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类别:职业素质与能力课适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时:64学时物流综合实训是进行物流活动的物质基础,贯穿于物流系统的全过程,深入到物流系统的每个作业环节,用以实现物流各项作业的功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21世纪,物流实训操作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标准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物流设备的现代化是促进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物流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按照物流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物流设备的选配能力、物流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物流的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力三大关键能力。
在物流活动中对物流实训的合理选择与配晋,以及对相关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与管理是当今物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那些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物流人员,已成为我国目前非常紧缺的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物流综合实训》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主体,辐射其它课程的一门实训课程。
作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模块课程的核心,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通过物流实训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实践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物流岗位群职业通用能力,学以致用,活学活用(2)培养了中职学生竟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3)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为优化学生就业岗位奠定了基础三、设计思路《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典型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工作过程),凸显实践教学,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四、课程设计内容课程依据“任务驱动”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物流典型岗位的结构组成,树立现代物流自动化设备使用的理念,掌握物流各岗位工作的操作方法、操作技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等各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职业岗位较好的提升。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介绍和培养学生对物流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优化、运输与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供应链策略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2. 掌握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配送和售后服务等;3. 熟悉运输与仓储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仓库布局和管理等;4.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用,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5.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与协调等;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1. 物流管理概述- 定义物流管理及其作用-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2. 物流运作与优化-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生产与制造管理- 配送与运输管理- 售后服务与逆向物流管理3. 库存管理与仓储技术- 仓库的布局与设备选择- 仓储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 仓储安全与风险控制4.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电子商务与物流跟踪技术5. 供应链管理与策略- 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 供应链设计与协调- 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个人作业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来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个人作业(30%):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个人作业;3. 课程论文(20%):对某一物流运作环节或企业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并撰写论文;4. 期末考试(30%):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六、参考书目1. 《物流管理导论》(李宁著)2. 《供应链管理与实践》(陈海平著)3. 《现代物流管理》(冯威著)4. 《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周国栋著)以上是《物流管理》课程的标准,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物流管理的原理和实践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归属: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计划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分一、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着职业能力教育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面向工作一线、立足岗位流程、注重综合素质、突出应用、强化物流实践、培养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实践课程和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内容设计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应用能力。
根据企业对专业的要求,本课程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表单员、信息员、仓管员、理货员、配送员、运管员、调度员、报关员、报检员、客户服务员、结算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岗位。
本课程的主要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后续课程有企业经营与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校企合作开发共同培养。
(一)以就业为导向顺利就业是大学生求学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反映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着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及内容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物流信息管理》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以应用为目标本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地区和企业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物流企业基层作业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流程和相关策略,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3.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核心功能;4. 学会运用物流策略和技术工具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5.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
2. 物流体系与基本原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以及库存管理、供应链协调等原理。
3. 物流管理流程订单管理、运输计划、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及其关键环节。
4. 物流策略与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跨国物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5. 物流绩效评价与优化物流成本、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的评价与优化方法。
6. 物流风险管理天灾人祸、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7.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实际物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典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研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物流企业,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定期的知识测试。
3. 项目报告:学生可根据实际案例或企业调研,撰写物流管理相关的项目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综合性考核。
六、参考教材1. 张力,卢旺达编著. 《物流管理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物流案例与实践》课程标准
《物流案例与实践》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实践性强、综合性强、能力培养突出、案例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把握包括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在内的物流活动的全貌;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一特定环境中,分析某一经济活动,从而体味到现代物流的真谛。
为将来在物流领域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是依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
我国传统的商务、物流活动在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处理手段及作业方式等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商务、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思维方式、组织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物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用典型的案例讲解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和领会,为此很有必要设置这门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把握物流活动的全貌,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一特定环境中,分析某一经济活动,既有物流操作的技能,又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解决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物流问题树立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经济学、物流学、市场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商品学、财务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中,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物流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际运作与发展方向。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考虑到物流活动的复杂性,从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中选取了61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物流活动的典型案例,分编为7篇,内容包括: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以及竞争与挑战,基本上反映了物流活动的全貌。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标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已经凸现,许多院校为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纷纷开设该专业,已经为社会和相关需求企业培养了大批这类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但社会的进步节奏加快,原来的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满足行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物流管理应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需求预测的方法技术、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方法技术、物流节点选址模型与方法,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备选方案环境条件及物流服务水平评价、运用Excel 等软件进行物流系统模拟分析以及仿真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的前续课程有《物流学概论》、《仓储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在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一定程度上需要带领学生回顾上述课程知识,尤其是《运筹学》课程的一些计算方法与技术。
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实践》课程标准
适用班级:物流管理 < 本)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践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案环节,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案计划的 要求,学生在
学习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运筹学等平台课后,应学习《物流系统规划设 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教案环节,初步建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 和方法,了解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物 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从此基础上,进 一步掌握物流系统分析、优化和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与 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技术,了解物流系统方案决策实施的办法以及控制流程,培养学生从 整体上构建物流系统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次实训时间周。
具体时间分配见下表: 序号 内
容
学时
1
实验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体认知 6
实验二: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预测
实验三: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的发展趋势预测
2
实验四:企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需求趋势预测
8
实验五: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成功率预测
实验六:产品市场占有情况预测
实验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3
实验八: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
6
实验九: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设计
4
实验十:配送中心系统布局优化
12
实验十一:配送中心配送业务流程设计
实验十二:单一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5
实验十三:多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10
实验十四:起讫点重合的运输线路规划
实验十五:运输流量规划
6
实验十六:系统备选方案环境条件评价
6 实验十七:系统备选方案满意度的实现与保证分析
总计
48
三、实验内容与目的
实验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体认知
实验目的:
、八、
1)加深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一般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
2)熟练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流程;
3)熟练掌握规划设计常用的方法;
4)加深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进行系统分析、优化整合思想的理解;实验内容:
A.海尔高效的物流系统模式
B.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成功之路
C.雅芳全球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
D.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思路与实施效果赏析
实验二: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预测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预测方法及模型;
2)熟练掌握市场潜力预测的步骤;
3)熟练掌握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
4)采用合适的模型对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预测。
实验内容:
确定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方法及模型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分析。
实验三: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的发展趋势预测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预测方法及模型;
2)熟练掌握社会购买力发展趋势预测的步骤;
3)熟练掌握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的影响因素;
4)采用合适的模型对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进行准确预测。
实验内容:
确定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方法及数量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分析。
实验四:企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需求趋势预测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及模型;
2)熟练掌握企业生产和经营产品趋势预测的流程;
3)熟练掌握企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需求影响因素;
4)采用恰当的模型进行准确预测。
实验内容:
确定企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需求影响的主要因素;选择恰当方法及数量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分析。
实验五: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成功率预测
实验目的:
1)掌握新产品的基本性能及其替代品的详细情况;
2)熟练掌握新产品投入市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3)采用恰当的模型对此成功率进行准确预测。
实验内容:确定企业新产品投入市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选择恰当方法及数量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分析。
实验六:产品市场占有情况预测
实验目的:
1)掌握企业产品市场占有详细情况;
2)熟练掌握产品要扩大市场占有的主要因素;
3)采用恰当的模型对此进行准确预测。
实验内容:
确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扩大的影响因素;
选择恰当方法及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分析。
实验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实验目的:
1)掌握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时主要比较工程;
2)熟练掌握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3)采用恰当的方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选择。
实验内容: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选择。
实验八: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
实验目的:
1)掌握物流服务供应商评价时主要比较工程;
2)熟练掌握物流服务供应商评价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3)熟练构建物流服务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采用恰当的方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评价。
实验内容:运用模糊评价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评价。
实验九:配送中心选址规划设计
实验目的:
1)对配送中心选址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
2)掌握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根据提供数据资料、选定区域配送中心设立的地理位置,并与直送方式比较其成本;对选址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实验十:配送中心系统布局优化
实验目的:
1)对配送中心系统布局优化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
2)掌握配送中心系统布局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根据商品特征及销售业务特点完成配送中心的初步设施布局规划。
实验十一:配送中心配送业务流程设计
实验目的:
1)对配送中心配送业务流程设计有一个较好的感性认识;
2)掌握配送中心业务流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根据资料提供的背景材料,针对各类商品设计其配送业务流程及采用的分拣配货方法;
根据设计的配送业务流程图,设计其相应作业环节的业务单证及管理表格。
实验十二:单一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一起讫点的交通运输网络图;
2)熟练掌握网络规划中的Dijkstra 算法;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的能力。
实验内容:
在单一起讫点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寻找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
实验十三:多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实验目的:
1)熟悉多起讫点的交通运输网络图;
2)熟练掌握运筹学中已学习的运输问题的模型及求解方法;
3)熟练掌握图上作业法进行调运方案的安排。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的能力。
实验内容:
寻找各个多个起讫点之间的最佳调运方案。
实验十四:起讫点重合的运输线路规划
实验目的:
1)熟悉起讫点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图;
2)熟练掌握扫描法的基本原理与运行方式;
实验内容:寻找起讫点重合的交通网络图中的最佳线路。
实验十五:运输流量规划
实验目的:
1)熟悉运输网络中现有运输能力及瓶颈;2)熟练掌握网络最大流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实验内容:分析既有系统的最大通过能力,若不能满足物流系统的要求,寻找问题的瓶颈,提出运输系统的改进方案。
实验十六:系统备选方案环境评价
实验目的:
1)掌握备选方案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熟悉备选方案设计的环境因素;
3)熟练掌握备选方案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验内容:针对备选方案涉及的行业竞争力、地区市场差异、技术、能源、渠道结构等环境方面进行评价。
实验十七:系统备选方案服务评价
实验目的:
1)掌握服务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熟练掌握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验内容:针对服务的可得性、物流完成周期的稳定性、对用户的查询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进行
综合评价。
四、实训要求
<一)在实习中应加强学生的思相政治工作,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认真操作,完成规定的程序。
<三)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
五、综合成绩评定
实训成绩由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两个部分组成。
<一)实习表现40 分以指导教师的鉴定为准,根据指导教师的评语确定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折成相应的分数来确定。
<二)实习报告60 分能按基本要求写出实习报告;按照供应链管理软件进行正确的操作,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教师确定优、良、及格和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