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让学生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如何选拔人才。
2. 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课件。
3.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场图片,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2. 新课内容:1)介绍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介绍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设有进士、明经、举人等科目。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词科、经科等。
元朝时期,科举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明朝时期,科举制重新得到重视。
3.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1)选拔优秀人才:科举制为我国历史上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2)促进社会公平:科举制让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3)推动文化发展: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士人们纷纷努力求学,以求金榜题名。
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5. 课后作业:2. 请学生谈谈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今天的高考制度,让学生了解两者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是什么?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八、案例分析:1. 以历史上著名的科举状元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科举制度下的成就。
2. 分析科举制对古代文人的影响,如勤奋好学、诗词创作等。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2.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3. 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4.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5. 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度在不期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课件:制作与科举制度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
3. 影像资料:播放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指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1. 介绍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如九品中正制等。
2. 分析这些制度存在的问题,如门第限制、人才浪费等。
二、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1. 讲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的原因和背景。
2. 解释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
三、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1. 介绍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
2. 分析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四、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1. 讲述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过程。
2. 解释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的具体内容。
五、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1. 分析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如士人阶层的崛起。
2. 讲述科举制度对文化繁荣的推动作用,如文学、艺术的发展。
3. 解释科举制度对政治稳定的意义,如选拔人才的公正性。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
(3)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了解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科举制。
(2)提问:你们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科举制的哪些内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其他选拔制度相比,科举制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对比分析:(1)出示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评价历史:(1)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分享评价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提问: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 布置作业:(1)编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短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科举制的创立》篇1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物,培养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及其运作机制。
3.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科举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科举制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吗?大家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设置问题:“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科举制的运作机制和历史背景。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举制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其他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等。
2. 探讨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如高考制度与科举制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科举制度的创立的初一历史教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初探一、引言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历时数千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科举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积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科举制度的起源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
隋文帝杨坚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于大业初年建立了成文考试制度。
此后,唐朝在建立后将其发扬光大,并将其作为一种常规考试和选拔人才的方式。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开始进入到了高峰期。
宋朝实行了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乡试为各地公开录取士人的首要科目,会试则对乡试秀才进行二次选拔,殿试则为皇帝进行选拔的高级考试。
自此以后,科举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并持续发扬光大。
三、科举制度的意义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意义也不可忽略。
1. 促进人才的选拔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封建社会中的优秀人才获得了选择的权利。
通过科举的考试,名列前茅的人才可以获得较高的官职和待遇,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同时,科举制度也有助于保证官员的素质和公正性,减少了背景、权贵等因素的干扰,相对公平地选拔官员。
2. 促进文化知识的普及科举制度的实行,也促进了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是高度与时俱进的,各朝代在选拔人才和制定考试标准时都会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带动了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普及。
3.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科举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举制度将中国的儒家思想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层面,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使得文化的价值得以传递和弘扬。
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讲授科举制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科举制度的历史,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通过阅读、讲解相关史书和历史文化资料来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听取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科举制度的的整个流程和历史背景。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制度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科举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讲解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分为进士、明经、举人、解元四个等级。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殿试和糊名制度。
明朝时期,科举制达到顶峰,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皇帝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说明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6. 总结拓展总结科举制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在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不足在于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能力。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并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详细描述科举制中的主要考试科目及其内容,掌握科举制的选拔流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图表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制度、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
(3)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拔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认识科举制的局限性。
(3)引导学生从科举制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人才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科举制的核心制度、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
(3)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科举制的局限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4. 对比分析:(1)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认识其局限性。
5. 史料分析:(1)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认识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2. 请学生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优缺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3. 请学生搜集有关科举制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作用。
难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公平性与局限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实物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讲解:1) 科举制的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设立学校,选拔人才。
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科举制的发展: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宋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衰落。
3) 科举制的作用:选拔人才:科举制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
公平性: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拔制度,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
局限性:科举制只选拔有文化的人,忽视了其他才能的人才;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压抑了创造力。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提问回答:学生回答关于科举制的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总结: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作用,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的废除及其影响。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延伸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选拔制度。
2. 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优缺点。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的组织和考试科目;3.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难点: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授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问答法: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法:总结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科举制的创立》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科举制的创立(10分钟)讲解科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科举制是怎样形成的。
3. 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0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授和讨论,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包括举人、进士和状元等考试级别,以及诗、礼、经、史等科目。
4. 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0分钟)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士人阶层的形成、科举考试制度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对文化教育的推动等。
5. 总结(10分钟)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参与讨论和提问问题等;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业等,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表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
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进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
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
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
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
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
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了解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历史资料,解读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3)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科举制吗?请大家谈谈对科举制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2)教师提问:科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历史资料解读:(1)教师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引导学生解读。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思考: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汇编8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汇编8篇《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难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废除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的实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述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科举制的起源,以及科举制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情况。
3. 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史料阅读,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探讨科举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5. 总结科举制的废除及其原因:讲解科举制在清朝的废除过程,以及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思考题:你认为科举制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借鉴意义?为什么?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举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能力,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关注学生对科举制在现代社会借鉴意义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
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图片或ppt,展示科举制的相关内容;2. 课件或教案,用于整理教学内容;3. 材料查询和整理,用于教学中的例证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 导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科举制”是什么吗?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Step 2:呈现1. 展示图片或ppt,简要介绍科举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给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创立背景是什么?它是怎么样实施的?Step 3:探究1.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澄清学生对科举制的理解和认识;3. 教师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原因。
Step 4:归纳1. 教师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2. 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过程。
Step 5:拓展1. 讲解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科举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Step 6:实践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举制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Step 7: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和影响;2. 教师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8: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创立的文章,包括创立背景、过程和影响;2. 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Step 9:结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思考;2. 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_
科举制的创立第4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三、学法指导1.组织讨论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时,应指导学生考虑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一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
旧的选官制度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2.引导学生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3.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
4.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开阔知识面,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或课后,查阅《辞海》等书籍,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飞、司马光等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是否中过进士。
四、知识链接1.科举制:中国古代国家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587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成为制度。
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武则天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19xx年)。
2. 世界上最早的选官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科举制度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初中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
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时间】
【地点】七年级(3)班
【课题】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
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
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具】小黑板(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
世”,P13
2、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P10
导入新课:
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请看P1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
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
(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善
(老师简介)1、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进士科主要考核内容的变化:时事策论/隋炀帝、加试经史/唐
太宗、加试杂文/唐高宗、诗赋/唐玄宗思考下列古文的含义: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思考P16“动脑筋”:
(有,填空题。
)
思考P18“活动与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观点,
(不妥,熟悉朝廷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但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
二、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