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例题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互相轩邈舍其文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C.其间千二百里其真不知马也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7.解释加点词。
(3分)①夏水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③千转不穷转:8.翻译句子。
(5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其用处有何异同?(3分)阅读答案: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 (3分)B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8.(5分)①(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②(3分)横斜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3分,每点1分)同:两文都以“猿鸣”反衬山林寂静;异:甲文侧重烘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凄清;乙文则侧重表现富春江的生机勃勃。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附答案)(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
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
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初三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第一周(打印2份)诗文默写《关雎》《蒹葭》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统领全诗的诗句是:,。
3.描写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
4. 《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上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4.《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宛在,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诗句是,。
《论语》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与《颜回好学》【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②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③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蹴踖⑥。
(选自《小时了了》)【注释】①诣(yì):到。
②仆:谦称。
③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⑤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⑥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 B.公大笑乐.不亦乐.乎C.时.李元礼有盛名年与时.驰 D.人以其语语之学而时习之.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为“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C.【甲】文中“俄而雪骤”的“骤’是急的意思;【乙】文“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的两个“语”字意思相同。
D.【甲】的“白雪纷纷何所似”和【乙】文的“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简练,只用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便写出了谢家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说明孔文举(即孔融)担忧李元礼不给面子,不得不把上一代的关系说出来。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②氅:chǎng。
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
(2分)答案: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一)(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一)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凝之弟献之①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②,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③解围。
”乃施青绫步鄣④自蔽,申⑤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②词理将屈:理屈词穷。
③小郎: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因此谢道韫称他为小郎。
④步鄣:用以遮挡视线的屏障。
⑤申:申述。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甲文段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C.甲文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划分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乙文段讲的是谢道韫躲在丝绸屏障后面替小叔子王献之解围的故事。
3.请将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4.把下雪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请说明理由。
5.“咏絮之才"作为成语是谢道韫的个人标签,请根据甲乙两文段说说“咏絮之才”在谢道韫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A 2.C 3.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4.示例:“柳絮因风起”把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七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25 组)(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见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②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③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太傅在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
②吟啸:吹出曲调。
③承响:应声。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太傅神情方.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B.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C.足以.镇安朝野俭以.养德D.公欣然.曰其人舍然.大喜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甲)文收入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某位同学是这样理解编者的意图的: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兄子兄女咏雪的比喻很满意,特别是兄女“柳絮”精彩的比喻,表现出她才思敏捷的风度。
而且文末特别交代谢道橸的身份,也暗含了对她才华的肯定。
(乙)文收入于《世说新语》“雅量”篇,结合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一句,请给画线句中的□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A.即B.徐C.笑D.怒我选,理由:【答案】1.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B3.划船的老翁因为谢安的脸色气定神闲的缘故,仍旧继续向前划船。
4.选B。
理由:“徐”是慢的意思,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处变不惊的名世风度,与众人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
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进一步赞美了谢太傅为人的雅量。
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暮而果大亡其财;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通“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1.下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相同的一项是 A .俄而.雪骤 B .黄琬幼而.慧 C .学而.不思则罔 D .而.深奇爱之 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B.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C.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D.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3.翻译;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 .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B .乙文中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C .甲文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她是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才先知其人的写作技巧;D .乙文是说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5.甲文中“公大笑乐”属于侧面描写,暗示谢道韫的回答更精彩,乙文中也有侧面描写的文字,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三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 ”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待 三年归休.. 回家休息B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田子为相..当宰相C 太丘舍.去 舍弃 即舍.田子罪 赦免D 去后乃.至 才 退请就狱..接受处分 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B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C.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D.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3.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B.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C.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D.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正午时分;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到……去;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着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记住;⑧志:记住;⑨更相:互相;易:修整;夺:失误、遗漏;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俱委.而窃听B、去后乃.至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C、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人注目D、仿佛志.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饭落釜中; 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饭落釜中; 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饭/落釜中; 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饭落釜中; 3.翻译下列句子;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②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传神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同时,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语言自然平实,简约流畅;B.陈太丘与友人“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言而无信,不守信用;C. 乙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叙了元方,季方为了偷听两个大人的谈话而蒸饭成粥;D. 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5、甲、乙两文在人物表现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汲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汲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汲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汲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汲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汲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汲jí始至行部〕郭汲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A.太丘舍去.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3.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汲辞谢之;B.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汲/辞谢之;C.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汲辞谢之;D.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汲/辞谢之;3.翻译下列句子;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先行离去,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缺乏修养的人; B.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的失礼,对长辈的不尊重;C. 郭汲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D. 郭汲在汉代以贤良着称,讲信用,喜爱儿童,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被传为美谈;5.简析甲乙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六陈太丘与友期与王子敬游名园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 指麾好恶③,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④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②顾辟疆:人名;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麾,通“挥”;④伧cāng:粗野,鄙陋;⑤箸:通“着”,这里相当于“之于”;1.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来B.友人惭,下车引.之牵,拉C.而王游历既毕.完,结束D.以.贵骄人,非道也认为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B.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C.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D.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指麾好恶,旁若无人;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文元方反驳之语,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用词讲究分寸,义正辞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B.乙文中顾辟疆之所以驱赶王子敬,是因为他“非礼”“非道”;C.甲文也从正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D.甲乙两都可见,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5.元方指出了陈太丘的友人的几个错误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分别用文中句子回答七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恩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论语十二则乙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学射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1.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列子学.射 B.传不习.乎退而习.之三年C.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弗知.也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B.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C.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D.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文都是谈学习的;甲文谈了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道理,乙文则通过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B.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从列子的答话中可看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只知道射箭,却不去思考为什么射中,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这就是甲文中说的“学而不思”;D.关尹子认为探究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方法,才算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5.从甲乙两文中你明白了关于学习的哪些道理3分八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二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请说.之解说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C.吾日三.省吾身三次再拜..又拜了一次D.传.不习乎传授不可谓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B.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C.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D.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3.翻译下列句子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B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C. 墨子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D. 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5.甲文体现了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九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1.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汝辈/ 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B. 汝辈稚小家贫/ 每役柴水之劳/ 何时可免C. 汝辈稚小/ 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 可免D. 汝辈稚小/ 家贫每役柴水之/ 劳何时可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心情.B.甲文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这是作者写给侄子的家书.C.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D.乙文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述说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期望儿子们也能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的准则生活下去;5.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十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蒲松龄狼乙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日:“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匆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日:“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东方朔救乳母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固执任性;③愍:哀怜;1.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投以.骨我当设奇以.激之 B.屠乃.奔倚其下乃.凄然愍之C.顾.野有麦场但屡顾.帝 D.身已.半入帝已.壮矣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B. 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C.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D.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岂念汝乳哺时恩邪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两文都是关于人在生死存亡关头机智地自救或救人的故事; B.甲文中“目似瞑,意暇甚”说明屠夫之所以能在贪婪狡诈的狼面前保住性命,源于狼睡着;C.乙文中东方朔之所以能顺利救下乳母,源于他对武帝性格的透彻把握;D.两文都语言简洁,情节分明,甲文分别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乙文分别为乳母犯事、乳母求救、东方朔设奇、武帝赦免;5.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3分十一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乙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无驴1.下列句中中加线词的意义与其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一犬坐于前B.以为且噬己也,甚怒C.屠大窘D.虎大骇2.选出断句正确项A.因跳踉/ 大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B.因跳踉大/ 断其喉/ 尽其肉/ 乃去C.因跳踉大/ 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D.因跳踉/ 大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⑵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及时丢掉幻想,早下抵抗决心,勇敢机智.B.乙文得知: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过早暴露自己.C.甲文蒲松龄是明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着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D.5. 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十二〖甲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乙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常以俭约训人, 戒诸子曰: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 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世, 吾所最恨者, 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 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 “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 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 当火于庭。
”(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 ①范文正公仲淹: 即范仲淹, “文正”是他的谥号。
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
③躬: 亲自。
④甘旨: 美味的食物⑤充: 请人代劳。
⑥恨: 遗憾。
⑦若曹: 你们。
⑧罗绮: 罗和绮, 多借指丝绸衣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分)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2023·广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期.返而食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C.君与.家君期日中方与.之食D.宜其能服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欤三军2.下面是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如下:【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4分)⑴即书诗四句⑵稍稍宾客其父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同舍生皆被绮绣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自笔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此次整理共计文言文对比阅读10篇,分别是《岳阳楼记》《三峡》《孟子》《曹刿论战》《河中石兽》《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一)《岳阳楼记》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
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
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
《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1《公输》——《墨子》人物:墨子、公输盘、楚王对战双方:宋国(弱)——楚国(强)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对方的不义,使他们从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对方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墨子的行为:1)奔走十日十夜到达楚国。
2)与公输盘“模拟攻守”比较双方实力,使公输盘服。
墨子的语言:1)以“智”、“仁”、“忠”、“强”、“知类”的君子标准,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式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窃疾”作类比,使楚王理屈词穷。
1)起因:“公输盘为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经过和结果:A墨子从鲁国经过十日十夜的行程到达楚国,见公输盘;B墨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式使公输盘理屈词穷;C墨子用类比的方式使楚王理屈词穷;D墨子用“模拟攻守”的方式使楚国放弃攻打宋国。
墨子的特点:1)不畏艰辛、主张“非攻”;2)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3)不怕牺牲,有勇有谋。
楚王的特点: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武器上,表明缺乏主见和谋略。
篇目人物(言、行、特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小结2《唐睢不辱使命》——《战国策》人物:唐睢、秦王对战双方:安陵国(弱)——秦国(强)小结:唐睢怎样使秦王理屈词穷的?唐睢的语言和行为:1)唐睢回绝秦王“易地”的要求:“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以“布衣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
3)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1)起因:秦王要求安陵国的君王用安陵国来交换秦国的五百里之地,安陵君不愿意,派唐睢出使秦国。
2)经过和结果:使秦王理屈词穷,使安陵国以五十里之地幸存下来。
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色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睢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唐睢的特点:1)爱国忠君;2)不畏强暴、宁死不屈;3)机智勇敢。
秦王的特点:1)盛气凌人、以强凌弱;2)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3、《曹刿论战》——《左传》人物:曹刿、鲁庄公对战双方:鲁国(弱)——齐国(强)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A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B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C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D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曹刿的语言和行为:1)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求见鲁庄公。
2)询问鲁庄公“何以战”,并两次反驳鲁庄公的理由,最终同意了鲁庄公的第三个理由;3)阻止鲁庄公击鼓和追击敌军;4)战后跟鲁庄公解释取胜的原因。
1)起因: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迎战,曹刿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请求面见鲁庄公。
2)经过和结果:A询问鲁庄公“何以战”的理由;B与鲁庄公并肩指挥作战;C战后告知鲁庄公取胜的原因。
曹刿的特点:敢于直言、深谋远虑、沉着果断、爱国爱民。
鲁庄公的特点:1)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身边的臣子、神灵上,而不是百姓,可见他政治上无能;2)在战争过程中未详察敌情,贸然进军;3)取胜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可见他军事上无知。
但他也有一点优点:敢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可见与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
《〈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学习时很值得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
《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
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
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
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
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
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
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如:(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
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
(3 )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篇的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
《大道之行也》通过介绍大同社会的特点,来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会应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