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理论汇报人:日期:•微观经济学概述•价格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目录•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市场失衡与政策干预01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决策行为及其市场表现的一门学科。
定义微观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个体经济行为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背景定义与背景微观经济学为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意义微观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问题,为企业决策、市场监管等提供指导。
实践意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理论、生产成本理论等为代表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早期发展20世纪中期,以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为代表的新兴理论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涵。
中期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当代发展微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02价格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价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市场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歧视是指对同一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或地区制定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的种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对每个消费者都收取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根据购买量或消费量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所属的不同群体来制定不同的价格。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产品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定价策略价格促销策略差别化定价策略企业通过降价、折扣、赠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企业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或地区制定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16东北师大微观经济学 第三讲 价格理论: 弹性理论解析

1)需求富有弹性时的总支出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化比例大于价格的
变化比例。因此,数量变化对消费者总支出的影响 大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总支出的影响。可以作如下 归纳:
⑴P上升,Q下降更大比例,因此,消费者的总支出
下降(企业总收益减少)。 ⑵P下降,Q增加更大的比例,因此,消费者的总支 出上升(企业总收益增加)。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我们可以判 断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⑴ | Ed | = 0:完全无弹性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无论价格如何,需求量总是相同的 (火葬、特效药)
⑵ | Ed | = ∞:完全有弹性
在既定价格上,需求量无限; 一旦高于该价格,需求量为0。 需求弹性无穷大 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 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小的变动会 引起需求量极大的变动。
需求弹性的不同形态
P P P P P
D
D D
O Q O Q O Q O
D D
Q O Q
完全无弹性
弹性无穷大
单元弹性
缺乏弹性
富有弹性
3、影响需求价格 弹性的因素 ⑴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 弹性大 ⑵ 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需求弹性 越大
Ed
Q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 Q P ed P P Q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变化 的反应程度,称为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取绝对值)。
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

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的行为及运行规律的科学。
经济社会个体的总和构成经济总体。
因此,由个体的一般规律就有可能得到经济总体的一些规律。
一、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分析了市场的需求、供给、供求均衡及供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向关系。
对应需求曲线D为负斜率。
供给定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与供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给量之间呈正向关系。
对应供给曲线S为正斜率。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会上升。
市场通过价格杠杆作用的调节趋于均衡点E,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如图1所示。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使需求或供给变动时,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改变,对应的均衡改变。
如消费者收入增加,对于正常品而言,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为D1。
均衡点为E1,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
如图2所示。
再如,生产成本下降,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为S2。
均衡点为E2,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2,均衡数量为Q2。
如图3所示。
二、微观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对宏观问题的解释从图2可以看出,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
由于经济社会大部分商品属于正常品,就经济社会整体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会不断提高,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1。
微观经济学 第2章 价格理论

(二)均衡价格形成过程
P
7 6 5
(以“收敛型蛛网模型”方式不断趋向均衡)
D
S
4 P
3 2 1 0
E
100
200
300
400 Q
500
600
700
800
Q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现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因 此,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 衡价格水平发生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需求变动) 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曲线的位 置移动而改变均衡价格。 图示说明如下:
价格决定理论小结
影 响 供 给 的 因 素
价 需 供 给 格 求
影 响 需 求 的 因 素
思考题:
1、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2、简述供求定理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 Qs=-10+5P,计算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 若需求函数Qd=60-5P,供给函数不变,计算 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若需求函数不变,供给函数Qs=-5+5P ,计 算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需求函数和需求表
(一)需求函数与需求方程 1、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在某一时点主要是商品 自身的价格。因此,商品的需求量表现为商品价格的 函数。 需求函数:Qd=f(P) dQd/dP<0 (一阶导数小于零) 2、需求的线性方程:Qd=a-bP (a,b)>0 a为自发消费,即价格接近于0时的最大需求量。 bP为引致消费,即由P的上升而引发的消费减少。(b 为需求与价格的相关性系数)。
微观经济学之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以及价格如何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媒介,它是由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是指市场上的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供给曲线呈正斜率;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呈负斜率。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会下降,因为供应商为了促销产品会降低价格。
反之,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会上升,因为供应商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竞争情况、成本、消费者偏好等。
当市场上存在充分的竞争时,价格往往会趋向成本水平,因为生产者无法在价格上过分提高,否则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
此外,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会影响价格。
如果某种产品非常受欢迎,需求量大,价格就会相应上升。
价格理论还涉及到弹性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程度。
如果产品需求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说明价格弹性高;反之,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说明价格弹性低。
价格弹性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方式。
总之,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内容,研究了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竞争状况、成本、消费者偏好和价格弹性等因素都在价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价格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原理,并从中得出对于个人和企业决策的主张。
价格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深入研究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竞争状况、成本和消费者偏好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些相关内容,以加深对价格理论的理解。
首先,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们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
微观经济学之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

MRPL =
பைடு நூலகம்
d TR dL
=
d TR dQ
dQ dL
= MR MP
相关概念:边际要素成本(MFC)
边际要素成本:指因厂商增加 1 单位生产 要素的使用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因为,边际产量指新增 1 单位要素而带来 的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成本被定义为增加 1 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成本增量,故:
边际要素成本 = 边际产量 边际成本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 = 边际要素成本
亦即
MRP = MFC
MRP > MFC ,表明若继续追加对某要素 的使用量结果将是得大于失, 且所得尚未 穷尽,利润仍有扩张空间;
MRP < MFC ,表明若继续追加对某要素 的使用量结果将是失大于得, 且要素追加 得越多, 损失就越大;
=
Py MPy
= …… = MC = MR
改写上式,有: MPx MR = Px MPy MR = Py
式中,左边是由增加1单位要素而增加的产量带来
MFC = MP ·MC
证明:
MFC ( Marginal factor cost )是指在不完全 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引起的 总成本的增加量,即
MFCL =
d TC dL
=
d TC dQ
dQ dL
= MC MP
使用要素的基本原则:
与产品市场类似,厂商对要素的使用量 也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
相应的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地租。
马歇尔的生产要素“四位一体”论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理论将社会 经济资源,亦即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 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价格理论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指两种在效用上互相补充的商品。 替代商品:指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
相关商品
互补品: 互补品 P1 替代品: P1 替代品
Q1 Q1
Q2 Q2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一般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 正常商品,如牛奶。
4、消费者爱好 5、收入预期、价格预期和支出预期 6、人口数量与结构 7、政府政策 8、突发事件
•
最低工资法有利也有弊, 最低工资法有利也有弊, 最低工资法该不该实行? 利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 工资 最 政 低 府 工 规 资 定 的 护了就业者的利益,对于 护了就业者的利益, 社会稳定也是有利的, 社会稳定也是有利的,有 利于获得民众对政府的支 持。弊的方面在于破坏了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 起不到调节劳动力供求的 杠杆,特别对青年人、 杠杆,特别对青年人、非 技术性与非熟练劳动者尤 为不利。 为不利。由于加大了厂商 产品的成本, 产品的成本,厂商减少雇 佣人数, 佣人数,这会扩大失业人 数,提高失业率。
(二)需求价格 消费者对一定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叫需求价格。 消费者对一定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叫需求价格。
(三)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 需求表 2. 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曲 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
p
D
Q
(四)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的销售价格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即P Q P Q
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 生产者供给的调整时间 • 生产要素的市场可供给量 • 生产的难易程度 • 其他因素
(2)图形上的 (2)图形上的 表现不同
P
需求量的变动:沿 需求量的变动: 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

供给数量
需求数量 Q
33
过剩及最低限价带来的问题
P S
过剩
最低限价
均衡价格 0 需求数量
E D
供给数量
目的是扶植某 些产业的发展, 比如: 农产品,政府 会收购市场上 过剩的农产 品。
Q
34
三、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的均衡点高,将越偏越 远
P P($) QD(吨) QS(吨) 对价格的压力
两个假定: (1)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 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光滑连 续的曲线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考 察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 线性函数—直线 非线性函数—曲线
Qs
16
二、供给曲线的特征
斜率为正,从左下到右上倾斜。
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P 下,商品价格越高,对它的供给量 就越多,反之亦然。
区分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x的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 x产品的价格由10元增加至15元 (5)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6)政府给予x产品生产商,每单位10元的现金
补贴。
QD = 39 – 9P = 39 – 9×0.5 = 34.5 Qs = 24 + 6P = 24 + 6×0.5 = 27 QD – Qs = 34.5 – 27 = 7.5 (供不应求,短缺)
(3)若此时政府认为市场价格过低,设定价格下限 为$1.5,问市场供求之间的差额为多少?
QD = 39 – 9P = 39 – 9×1.5 = 25.5 Qs = 24 + 6P = 24 + 6×1.5 = 33 Qs – QD= 33 – 25.5 = 7.5 (供过于求过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因 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是 生产成本以及对未来的预期。
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
1.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生产要素价格 3.商品自身的价格 4.其他商品的价格 5.预期价格 6.考查时间的长短
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短缺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有支付能力
的需要),通常表现为排队、持币待购、配给和凭票供应。
二、需求的表示方式
Qd
P
需
12
0
求
10
1
表
8
2
6
3
4
4
2
5
0
6
P
需求函数
7
6 Gdd
需5
F
求 曲 线
4 3
E D
2
Qd=12-2P
C
1
B
A
0
246
8 10 12 14 Qd
需求函数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可 能的购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含义
1.需求[Demand]与欲望[Want] 需求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
统一。
2.需求与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 需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
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 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需求(demand); 稀缺与短缺(shortage)
影响商品需 求量的其他
因素
不变
变
价格
商品的 需求量
变
变
不变
变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含义
1.供给[Supply]与欲望
供给是生产者的出售欲望和出售能力的统一。
2.供给与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 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
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 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Qd F (T ,Y , P, Pa,Pb , Pc ,, PE )
式中, Qd代表某种商品的需求量,T代表消费 者的偏好,Y 代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P代表该商品 的价格, Pa、P b 、P c代表相关商品的价格,PE代表 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可简化为仅以价格 P为自变量的函数 :
Qd f (P)
需求量的变动
P
P2
B
P1
A
0 Qd2 Qd1
Qd
2.需求的变动
• 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 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
• 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P d1 d2
需求的变动
P1
A1 A2
0
Qd1 Qd2
Qd
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的 区别
需求量 的变化
需求 的变化
思考 . 讨论
• 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 社会发展是领袖人物决定的吗?分散的决
策如何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 怎样减少香烟的需求量? • 二环东路沿线房价为何急剧上升?
价格理论
教材第2章
教材第3章
一般商品
教材第4、5章
需求
的价格
供给
消 费 理 论
消 费 者 行 为
支出
收入
交换
收入
支出
生 产பைடு நூலகம்者 行 为
• 西湖8号公馆效果图 • 西湖8号公馆效果图
贡院9号
四、影响需求的因素
严格地说: 影响需求的因素就是影响需
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因素。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
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是影响需 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与替代商品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生 产 理 论
供给
需求
市场理论:教材 第6、7、8章
生产要素 分配理论的价格 教材第9章
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P
P0
价格理论
[Price Theory]
S
D
Q0
Q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和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弹 性理论及均衡价格理论;
• 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 • 能运用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理论说明现
✓需要是一种主观欲望,它只受当时的技术可能性条件限
制。技术等因素既定时,一个社会的需要通常取决于它的 人口规模和人的欲望的大小程度。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同时具 备时,才能形成现实的需求。判断一个国家市场容量大小, 只能依据于需求而不是需要。
✓稀缺通常是指资源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不同资源的稀 缺程度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资源的稀缺性则始终不变。
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本章的地位与作用
只要能教会鹦鹉学说供给与需求, 就能把它培养成一个经济学家。
——卡莱尔 (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
• 均衡价格理论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理论 • 均衡价格理论是解释经济、社会问题的基础
内容与结构
• 需求的一般原理 • 供给的一般原理 • 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 蛛网理论 • 弹性理论
二、供给的表示方式
Qs
P
供 给 表
0 2 4 6
0 1 2 3
8
4
10
5
12
6
P
7
6
供5 给4 曲3 线2
B 1A
0
2
供给函数
Qs=2P
F E D C
46
8 10
ss
G
12 14 Qs
一般的供给曲线
P
S
Q
供给曲线的特例
P
S
P
Q
P
S Q
S Q
三、供给规律 [Law of Supply]
规律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 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表现 供给函数一阶导数大于0;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向左下方倾 斜。 例 外 劳动的供给等。
价格预期与收入预期
替代品与互补品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能够相互替代, 满足人们的同一需求,那么,这两 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 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补充 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那么,这两 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两种 商品互为互补品。
替代关系:
Q肉↑
P肉
Q蛋↓
P蛋↑二者同方向变动
式中,Qd是需求量,P是决定需求量的价格 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可采用线性需求函数,即:
Qd a-bP
三、需求规律
[Law of Demand]
规律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需求量与价格之
间成反方向变动。 P
D
表现
需求函数一阶导数小于0;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 Q
例 外 “吉芬商品”等。
房地产是吉芬商品吗?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供给量 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互补关系:
Q车↓ Q油↓
P车 P油↑二者反方向变化
2007年-2008年3月猪肉价格及变化趋势
2007年-2008年3月牛肉价格及变化趋势
2007年-2008年3月鸡蛋价格及变化趋势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需求量 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