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班学习了北京人的相关知识后,准备开展一场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其中可以选择的模拟场景是()A.人们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B.妇女们使用骨针缝制衣服C.人们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人们在洞口生起一堆火来驱赶野兽2.下列对话中与河姆渡居民生产力水平相符合的是A.我刚刚把收获的水稻收好B.我在半地穴房子下面养了几头猪C.我刚刚把收获的粟加工好D.我刚缝制好一件衣服3.下列反映的禅让顺序,正确的是A.舜→禹→尧B.禹→尧→舜C.尧→禹→舜D.尧→舜→禹4.下图反映了西周时开始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卿大夫D.世袭制5.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有多种造字方法。

根据以下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A.会意B.象形C.形声D.假借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商鞅变法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法家D.兵家8.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秦朝统一9.“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适用于评价秦A.商鞅变法B.统一中国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10.为了制造舆论和取得威望,他们巧设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声言“大楚兴,陈胜王”,并伺机杀死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九百人一致赞成共举大事,于是以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

材料描述的是()A.牧野之战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C.巨鹿之战D.陈胜建立张楚政权11.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A.编年体通史B.纪传体通史C.国别史D.断代史12.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北京人头像示意图,这一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是()A.人工取火B.群居生活C.烧制彩陶D.磨制石器2.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发现于中国的有:()①稻②粟③黍④玉米⑤棉花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D.②③3.《史记》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礼记》中也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A.炎黄结盟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4.《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股,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5.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这表明当时青铜器A.生产规模宏大B.制作工艺高超C.象征权力大小D.分布地域广泛6.生产力是古代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战国前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是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手工业的发展7.它是世界上流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灵渠B.都江堰C.长城D.大运河8.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9.统一六国,结束战国分崩离析的混战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封建君主是A.周武王B.秦孝公C.秦始皇D.汉武帝10.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

刘邦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揭竿而起C.草木皆兵D.四面楚歌11.“今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马,共天下”也。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去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该馆组织的“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他们能看到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房屋C.打制石器D.骨耜2.在远古时代.导致下列图片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习惯不同B.生产工具不同C.自然环境不同D.生产力水平不同3.2019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之所以公祭黄帝和确定此主题,你认为最主要原因是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C.制作衣裳、挖掘水井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4.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氏,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太史等。

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A.以排行为氏B.以所居地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5.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以下对商朝青铜器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青铜器制作方法是“泥范铸造法”B.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C.青铜器广泛用于农业和饮食方面D.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6.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贌(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这表明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C.“温故而知新”D.创办私学8.《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某地“水旱从人,不知饥僅。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水利工程是()A.岷江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9.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浙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10.“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有猿的某些特征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2.王刚同学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关键词时,他最可能找到的是()A.大汶口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3."传说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4.西周开始出现了诸侯的称呼,众多诸侯产生的制度是A.奴隶制B.选举制C.世袭制D.分封制5.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下列文物出土于“帝都”的是()A.青铜立人B.后母戊鼎C.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7.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人员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①做生意很在行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读书学习很好的人④立下战功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以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哪一项属于他的思想()A.仁政B.顺应自然C.提倡节俭D.法治9.灭六国,统一天下,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成祖10.隋朝从建立到灭亡跟哪一朝代极为相似A.秦朝B.汉朝C.三国D.东晋11.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反映的局面是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社会动荡D.文化繁荣12.“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有猿的某些特征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2.半坡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由此推断,半坡先民,已经掌握()A.打制石器技术B.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C.农耕技术D.金属冶炼技术3.2019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之所以公祭黄帝,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C.制作衣裳、挖掘水井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4.如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世袭制5.据考古研究得知,夏商周三代王室贵族,用□口口口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标识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

口口口口中填写A.城堡宫殿B.青铜礼器C.分封诸侯D.金银布帛6.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A.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B.手工业规模的扩大C.铁农具、牛耕的推广D.商业活动的活跃7.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这主要与商鞅变法法令的哪项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改革户籍制度C.奖励耕织D.废除世袭8.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礼器反映等级界限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社会急剧变化的局面9.《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秦代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行政B.军事C.刑狱D.监察10.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洞穴中保留大量灰烬遗存,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很薄或间断。

这说明北京人A.共同采集狩猎B.已会保存火种C.制作打制石器D.过着群居生活2.据媒体报道∶"黄金稻现———河姆渡文化特展"在半坡博物馆开幕,106件(组)河姆渡文明的代表性文物来到古城,与半坡文明进行了一次有意思的"互动",让古城观众很直观地感受到六七千年前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报道中的"古城"是A.西安B.余姚C.北京D.南京3.炎帝和黄帝不仅有许多创造发明,而且中华民族的主干华夏族就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形成,因此他们被后人尊称为A.龙的传人B.人文始祖C.炎黄子孙D.兵家鼻祖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出自《礼记·礼运》,其中“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了()A.世袭制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B.世袭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禅让制体现了原始社会的民主5.成语“钟鸣鼎食”的原意是,吃饭的时候,击打“钟”来奏乐,餐桌上排列很多“鼎”。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

该成语中的“鼎”是()A.音乐器材B.饮食器具C.盛水器皿D.装饰用品6.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晋文公B.楚庄王C.秦穆公D.齐桓公7.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10.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口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B.淝水之战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11.小明上网查阅历史资料时记录了如下信息:头裹黄巾、太平道、打击东汉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二)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二)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二)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2营口期末)“你的两颗门齿,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你用过的粗糙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诗歌中的“你”距今约( A )A.170万年B.70万—20万年C.3万年D.6 000年2.(2022深圳期末)美国某学者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材料说明( D )A.农业和畜牧业分离使人类走向定居B.定居生活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距离C.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学会储存食物D.农业兴起是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3.(2022濮阳期末)农业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国家之一,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北京人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B.河姆渡原始居民以粟为主要种植作物C.半坡原始居民时南稻北粟种植局面形成D.我原始农业产生于打制石器时代4.(2022北京西城区期末)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B )A.炎帝、舜B.炎帝、黄帝C.黄帝、禹D.舜、禹5.(2021黄石)《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B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科举制6.(2022庐江期末)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B.目的是巩固统治C.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D.它标志着西周进入封建时代7.(2022沈阳期末)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一处古蜀文明遗址。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解析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在我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其中位于今天北京的古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和北京人遗址B.丁村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D.元谋人遗址和丁村人遗址2.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下列工具中,代表距今六七千年前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最高水平的是()A.B.C.D.3.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下列叙述与之有关的是()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④制作陶器、乐器,发明纺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如下图所示,这种金字塔般形状的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 )A.王位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三省六部制5.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6.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A.周王室衰微B.诸侯争霸C.社会动荡D.统一六国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佛教——耶稣——巴勒斯坦B.基督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C.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D.道教——李耳——中国8.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892万亩,有49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追溯历史,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郑国渠9.秦统一后将全国分为36郡,每郡之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该举措意在A.增强诸侯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官员流动D.结束混战局面10.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0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0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共10套)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NO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右图说明当时北京人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谋人 D.北京人3.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战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灭亡 D.西周建立5.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8.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下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小篆9.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10. 对右图解释错误....的是A.是一组青铜头盔B.是战国时期的编钟C.是一种乐器D.能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他们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他们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现代人2.下图是船型彩陶壶。

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3.历史学习中,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最适合如下图标题的是A.炎黄联盟的形成B.禅让制的形成C.华夏族的形成D.世袭制的形成4.我国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这个遗址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文明进程。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逐公盨(xǔ),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

这一记载()A.是验证大禹治水最可靠的证据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C.有利于后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6.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战乱频繁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各国君主支持变法D.百家争鸣7.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8.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齐国、燕国B.燕国、楚国C.楚国、赵国D.齐国、楚国9.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颂扬嬴政A.灭六国,统一全国B.开拓和经营边疆地区C.凿灵渠,沟通湘漓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10.李欣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那么出现在页面中的历史事件是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11.某班同学曾进行东汉名人评选,下列人物不能入选的是()A.刘秀B.华佗C.张仲景D.司马迁12.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福建省东山县海域发现了1件人类遗骨右侧肱骨残段,该化石由东山县博物馆馆长陈立群于1987年1月21日发现,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尤玉柱、张振标鉴定,命名为“东山人”。

材料说明研究远古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科学推断B.史籍记载C.化石D.DNA检测2.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A.史料记载B.化石C.考古发现D.传说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

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材料中的“他们”是()A.炎帝和黄帝 B.老子和孔子 C.秦皇和汉武 D.文帝和景帝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的发展B.原始社会的解体C.统治者的自私D.早期国家的建立5.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下列选项中,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是()A.商王室狩猎B.商朝王室占卜吉凶的结果C.盘庚迁殷D.禹传子、“家天下”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王室衰微7.下面的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A.成都平原成为沃野B.古代中国是水利强国C.中国旅游资源丰富D.古代中国人民充满智慧8.法国索邦大学教授格扎维埃·瓦尔特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包括①仁者爱人②为政以德③以法治国④无为而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9.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开拓经营边疆地区C.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D.强调以法治国10.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的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 B.陈胜、项羽 C.项羽、刘备 D.吴广、刘备11.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我们今天了解元谋人的历史状况,主要依据()A.考古出土文物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推断分析2.下图是根据我国发掘的一-处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复原的古人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防寒祛湿、冬暖夏凉的特点。

这种房屋中曾经居住的是我国古代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的是()A.尧B.鲧C.禹D.启4.夏朝设立了政权机构,修建了城堡和宫殿,制定了刑法,并且拥有了军队。

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维护统治B.建立国家C.扩大疆域D.维持治安5.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下列文物出土于“帝都”的是()A.青铜立人B.后母戊鼎C.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6.《国语・齐语》载,齐国曾主动打通东莱一带鱼盐销售通道,命令关卡对过往的鱼盐只检查而不收税。

其他诸侯因此得到实利,得到诸侯们称颂。

齐国地理位置,在图中的()A.①B.②C.③D.⑤7.《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某地“水旱从人,不知饥僅。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水利工程是()A.岷江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9.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不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C.秦朝设郡管理地方D.秦朝以楷书作为统一的文字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11.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社会局面比较安定12.《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以下能作为这一历史事实最有力的证据的是A.粗糙的石器工具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大量用火的遗迹D.大量的炭屑和烧骨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我们能了解到河姆渡人()①会制作陶器②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③会饲养家畜④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近期河北石家庄等地疫情告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河北,他们打出如图标语,河北之所以被称为“燕赵”之地,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这表明当时青铜器A.生产规模宏大B.制作工艺高超C.象征权力大小D.分布地域广泛6.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实行变法改革B.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7.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三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A.铁器和牛耕开始使用B.封建制度瓦解C.各国战争不断D.民族交融出现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A.以“德”教化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史实与该考古发现的“北京人”相符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转变,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顺序正确的是()A.定居生活—群体生活—集体生活B.群体生活—定居生活—集体生活C.集体生活—定居生活—群体生活D.群体生活—集体生活—定居生活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材料中“今大道既隐”开始于A.西周B.商朝C.东周D.夏朝4.《孟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东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微5.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下列有关甲骨文发现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使用反映了严格的等级界限B.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夏朝C.研究表明其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D.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6.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分封制遭到破坏7.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小华: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B.小丽: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土地8.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9.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史》称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之一,资料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直立人的典型标本”。

“它”指()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2.长江流域一带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B.大米C.小米D.玉米3.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几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

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其子继承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新王朝的开创者B.统治残暴,失去民心C.王朝鼎盛的建立者D.爱民如子,重用人才夏王桀是夏朝最后一王,残暴统治导致夏灭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王,统治残暴导致商朝灭亡;周厉王统治残暴,导致“国人暴动”。

三人共同特点是统治残暴,失去民心,B项正确;三人都不是新王朝的开创者,排除A项;三人也不是王朝鼎盛的建立者,排除C 项;三人都不是“爱民如子,重用人才”,排除D项。

故选B项。

5.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高超的青铜工艺B.古老的汉字艺术C.灿烂的商朝文明D.动荡的社会生活6.战国时期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A.商鞅变法B.齐桓公称霸 C.长平之战D.三家分晋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逐渐趋于统一D.适者生存8.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以德治国B.实行“仁政"C.尊重民意D.实行“礼治”9.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优质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优质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优质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B.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2.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这是因为他们A.使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B.发明最早的文字和医学C.治理黄河水患成效显著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4.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这体现了他A.重视农业B.减轻刑罚C.提倡节俭D.以德化民5.某同学出一期板报,其关键词有“夏朝建立”“盘庚迁殷”“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由此可知,其板报主题最有可能是A.远古时期的传说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6.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王莽C.张角D.刘邦、项羽7.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东汉B.西汉→东汉→三国C.东汉→三国→西晋D.三国→西晋→东晋8.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A.“文景之治”B.孝文帝改革C.“光武中兴”D.刘备在成都称帝9.小明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如图这样的知识线索,他学习的内容是A.西汉的建立B.东汉的兴亡C.三国鼎立D.西晋的短暂统一10.“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2)一、选择题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作品的赞誉A.祖冲之B.王羲之C.顾恺之D.华佗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3.赤壁之战的主要影响是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B.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4.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5.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格局,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

”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①民族融合的作用②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③江南经济的发展④对外交往的加强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6.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下列有关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夸D.政治精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7.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车轨C.统一度量衡D.加强思想统治8.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9.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10.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侧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1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1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3.与“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秦始皇、汉武帝D.王莽、刘秀14.《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商鞅变法C.战国兼并D.楚汉之争15.“王(王导)与马(司马睿),共天下”出现的朝代是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6.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几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A.牧野之战B.八王之乱C.五胡内迁D.淝水之战17.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200年曹丕称帝B.公元221年刘备称帝C.公元229年孙权称帝D.公元226年司马炎称帝18.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19.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20.根据如图判断,与其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2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③社会安定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A.《春秋》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23.下表是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的。

表中现象最可能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有关A.实行“推恩令”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盐铁专卖24.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25.读了下面两位同学的历史剧台词,我们可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事件是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

”A.甘英到达安息B.晋楚争霸C.张骞出使西域D.班超出使西域二、材料综合题26.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而且人们总把秦始皇和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材料一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作为规范文字。

(2)材料二中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27.材料解析题: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魏主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

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以上三则材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三次政治改革?(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变法内容?改革措施的实施,对秦国有何意义?(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指谁?反映了那些改革内容?(4)概括第二、第三则材料,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8.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变法的措施。

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材料二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城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开创性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3)材料三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为“使其整体的汉化”他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B符合题意;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选项C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解析: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分立,民族融合不断加强,C符合题意;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A不符合题意;三国时期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B不符合题意;早期国家是夏商西周时期,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3.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长平之战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与赤壁之战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4.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①④搭配错误,含有①④的ABD排除;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故C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对外交往的加强与社会统一无必然关系,故含有④的C不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时期,虽然北方战乱频繁,但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社会的安定;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也存在民族融合、统一、发展等积极因素,故D符合题意;AB包括不全面,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