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
☆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NO.
签字人:签字日期:☆太河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敦厚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古典的美德,知晓敦厚崇礼的正确做法,学会建设和谐班级,营造敦厚之风。
第1课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经典选文中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等几种美德。
2. 学习“王述忍怒”的故事,初步了解温和宽厚的美德3.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敦厚温良的做法,在生活中做到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论语·学而》,理解温良恭俭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温良恭俭”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时父母教导我们是如何做人处事的视角分析“想一想”中的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读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3、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教师讲述王述忍怒的故事,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温良恭俭”应如何做,引导学生领会“敦厚”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动上。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通过这部分,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泰山乔岳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
2. 知道“严子陵”的故事,了解严子陵不慕权贵,追求隐逸闲适的高风亮节。
3. 能够背诵《呻吟语?修身》,并且教会学生懂得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
教学重点:背诵《呻吟语?修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按本课《呻吟语?修身》中说的那样做一个刚正坚毅,宽广包容的人。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博学笃行(山东友谊出版社))
思想解读:荀子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要求把所学的伦 理道德规范应用于道德实践,他就把道德修养的全过程作 了完整阐述:闻一见一知一行。“闻”是道德修养的基础 和前提,道德修养要付诸实践,只有通过“行”。荀子所强 调的“行”,是要求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做到“身体力 行”。只有亲身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把所认识的伦理道德 规范付诸行动,才能培养出高尚的道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了解“博学笃行”的含 义。 2.探究感悟“博学笃行”的意义。 3.结合现实,思考研讨经世致用的价 值,体会积极我行和专注学习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中国 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 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可是,究竟什么是“仁”?如何求 “仁”?《论语·子张》中,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认为:博览群书,广泛学 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 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是主张 只要能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 行动,坚持努力就可以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 界。可见,从不同视角出发会对“仁”有不一样的认识和 表达,但是“博学”“笃行”是达到高层次修为的必要途 径。今天,我们尝试从《大学》《荀子》中探求“博学笃 行”的含义和价值。
一曝、十寒,萌芽生不出来的比喻,意味着智力因为没有 通过专心致志的学习,经常被削弱、分散或抵消,就得不 到足够的培养,从而不得发展和运用,失掉学习的效果。 这不能怪他没有智,而是由于他自己不努力,心思被别的 东西牵制,智力得不到培养。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4.活动广角
(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5.成长阶梯
(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学生展示
生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教材引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1.学习理解(清)李毓秀《弟子规》的选文。
(1)、学生自读《弟子规》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
生1:尊敬仁德之人的原因。
生2: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君子的产生。
教学难点: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生3:不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害处。
(3)、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生:尊敬仁德之人是因为他们说话直接、不讨好别人;尊敬仁德之人会使缺点逐渐减少;不亲近仁德之人做事情会失败。
2.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
真正的仁者,内心糖良,处处替别人着想。他们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的 书籍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的书籍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级阶段,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开始接触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通过阅读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是几本适合三年级孩子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介绍。
1.《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以三字一句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道德和科学知识等。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阅读《三字经》,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并通过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儿童诗歌。
这些诗歌内容通俗易懂,意境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也有表达人生哲理的,非常适合三年级孩子欣赏和背诵。
阅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3.《国宝宝宝识字书系列》《国宝宝宝识字书系列》通过了解中国的国宝文物,教会孩子识字和汉字的发展历程。
这套书系包括《国宝宝宝听故事系列》、《清明上河图》、《雄图系列》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三年级阶段,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图书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并通过与字词的对应,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4.《中国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理。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收录了许多常用的成语及其故事,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向孩子们解释每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5.《中国寓言故事大全》寓言是一种通过形象化的动物和事物来讲述道德故事的文学形式。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收集了许多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多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上(电子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版
第—单元仁爱仁爱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一个人只有心怀仁爱,才能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乐观地面对人生;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当心中充满仁爱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经典驿站1 仁者不媚同是人,类不齐①,流俗众,仁者稀③。
果仁者④,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①类不齐:指不是一类人,不一样。
②流俗:随大流的俗人。
③仁者:指品德高尚、有爱心的人。
④果:果真。
⑤讳:隐瞒,忌讳。
文意:同样是人,品德高低各不同,世上的普通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少。
对于真正有仁德的人,人们大多会敬畏他们,因为他们说话直接,不讨好别人。
亲近有仁德的人,会有无限的好处,品德会越来越高尚过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很多事情也会失败。
温馨点击:真正的仁者,内心糖良,处处替别人着想。
他们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
《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
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活动广角:瞧,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成长阶梯:这段《弟子规》选文你背诵得(很熟/一般/不熟)。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仁者爱人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注释:①樊迟:孔子的学生。
文意: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孝敬。
第二个“老”为名词,长辈、老人。
②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抚养。
第二个“幼”为名词,小孩。
文意: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已的小孩,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第一单元仁爱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进而明白仁爱的体现和重要意义,在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树立起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第1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中倡导的“仁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孟子》;然后,播放录音并范读两段课文,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最后,指导学生理解“仁爱”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故事来具体地感知孔子的仁爱。
同时也可以设置探究活动,将故事和孔子关于仁爱的言论结合起来探究,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本课设置了一此生活场景,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因为灾情,某地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面对这些生活场景,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这就将本课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
建议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谈谈自己会怎样做,并举例说明遇到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可将学生的建议进行整理,做好积累,也可以自己提出具体建议。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师生共同探究樊迟的其他事例或者孔子其他学生的事例,综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有哪些不听话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孝之举。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爱由亲始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爱”的培育是从爱父母开始的。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冬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微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三单元doc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三单元孝慈齐家一、教学目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长辈孝敬,对兄弟友好,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以“孝慈齐家”为主题,旨在通过古圣先贤孝慈齐家的故事与思想,培养学生“亲其亲,长其长”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我国的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善待兄长,推恩及人等。
第15课,许武不仅抚养两个弟弟,而且教育他们成才,可谓用心良苦。
第16课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的慈母形象,让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真切的爱,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
第17课《邢渠哺父》的故事,讲述了邢渠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迈的父亲,数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给我们树立了尽心竭力赡养父母的榜样。
第18课讲述了“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理, "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往里看,连着个人;往外看,连着国家,齐家方能治国平天。
因此,赵匡胤不但自己克勤克俭,而且教育子女要节俭惜福,并以勤俭治理国第19课讲述了于令仪宽厚待人,用爱心感化邻居的儿子,挽救了失足少年的感人故事。
整个单元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逐步深入地领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5谨而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一主题句。
牢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及其出处,阅读“古语今说”,初步理解其含义。
2、阅读《许武教弟),感受许武望弟成才的良苦用心,从而体会许武关爱兄弟。
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入理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含义。
3、真切感受许武的仁德,反省自己的言行,懂得善待兄弟姐妹,并且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做孝顺父母,友善兄弟姐妹之人。
二、重点难点通过《许武教弟》的故事,来深刻理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而亲仁”的内涵,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善待兄弟姐妹,做仁爱之人,这是本课的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一单元 仁爱篇
经典驿站
课题
1 仁者不媚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人的品格有高低。仁德之人的优点,亲近 他们或远离他们带来的好处或害处。 2.让学生从小养成亲近、尊敬、崇尚、学习仁德之人的 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1:什么是“仁”? 生 2: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 生 3:仁德怎么来的?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 1:孔子说:“行为举止要恭做有礼,处理事情要严肃认真,对待 别人要诚心实意。就算是到了落后的边远地区,也不可以丢年这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罕》、《论语・雍也》、(宋)张载《正 蒙·中正》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罕》、《论语・雍也》、(宋)张载《正蒙·中 正》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1: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怎样、 生 2:仁的最高境界。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 1: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 人不害怕。聪慧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爱的人喜欢稳重的山。聪慧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做到“克己”了吗?如果到了,就在下面为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仁爱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进而明白仁爱的体现和重要意义,在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树立起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第1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中倡导的“仁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孟子》;然后,播放录音并范读两段课文,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最后,指导学生理解“仁爱”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故事来具体地感知孔子的仁爱。
同时也可以设置探究活动,将故事和孔子关于仁爱的言论结合起来探究,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本课设置了一此生活场景,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因为灾情,某地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面对这些生活场景,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这就将本课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
建议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谈谈自己会怎样做,并举例说明遇到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建议进行整理,做好积累,也可以自己提出具体建议。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师生共同探究樊迟的其他事例或者孔子其他学生的事例,综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有哪些不听话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孝之举。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爱由亲始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爱”的培育是从爱父母开始的。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46/ 1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读书三到(课件)-2024-2025学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1)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 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 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 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 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 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 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 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读书的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 的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请教为耻。
广闻博识
第1课 读书三到
古人读书的规矩
阅读教材第3页,了解古人读书的规矩。
余力学文
第1课 读书三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南宋)朱熹《童蒙须知》
经典诵读
第1课 读书三到
读必端身,置书宜正,对字朗读,不可错认。
眼到口到,还须心到,有此三到,易熟易晓。
------周秉清《养蒙便读》
想一想
???
我们读书时要怎么做?
我们应身端、书正、眼到、口到、心到
晓事明理
第1课 读书三到
囫囵吞枣
听故事并回答:囫囵吞枣的故事对我们的读书
学习有什么启发?
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会不辨 滋味,也难以消化。读书时,如果不加“咀 嚼”,不动脑思考,不用心体会,就不会有更 多的收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年级)
第一单元 善学 1 读书三到学习新课第 Nhomakorabea课 读书三到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经典诵读部分, 了解读书“三到”。 2.能了解古人读书要求“心”“眼”“口”三到,其中“心到” 最重要。 3.理解借鉴古人读书的方法,反思自己读书时是否做到了“三 到”,,争取能熟练运用“三到”读书法。
小学三年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
三教小学( 地方 )学科助学案
学习内容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课时
主预设人签名
王金凤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温习功课的习惯。
辅助课件名称及时长
20分
助 学 部 分
环 节
具 体 内 容
教 师 点 拨
温习旧知
复习前面学过的名句。
预习新课
1.诵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预习新课
1.诵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感悟名句,背熟名句。
3.学:《圯桥授书》文章,明道喻理。
4.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尊敬老师。
课堂(练习)
反馈补救
诵读名句,背熟名句。
诵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拓展延伸
拓展诵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板书设计(以重点知识架构为主)
教 师 点 拨
温习旧知
复习古人名句
预习新课
1.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2.感悟名句,背熟名句。
3.学:《后羿射日》文章,明道喻理。
4.知行合一,认识自然规律。
课堂(练习)
反馈补救
诵读名句,背熟名句。
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4.文房四宝
课堂(练习)
反馈补救
欣赏名画,书法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以重点知识架构为主)
书画
三教小学( 地方)学科助学案
学习内容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17课时
主预设人签名
王金凤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一、教科书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走廊”部分主要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并借鉴他们处理人和事的方式。
本章主要介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孔子”、“孟子”、“晏子”和“孔融”。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带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章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歌》。
二、教学目标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
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诚实、坚韧、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修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正直,所谓“学者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财不可性,贫不可动,权不可屈”;讲究礼义,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诚实和羞耻,有所作为,无所作为;强调奉献,即所谓“先忧后忧的天下,后乐后乐的天下”;强调良心就是要始终意识到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伤害自然。
这些对今天的素质教育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该教材形式多样、生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层次性,注重结果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善学1 读书三到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读书“三到”。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要求“心”“眼”“口”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3.学习借鉴古人读书的方法,反思自己读书时是否做到了“三到”,,争取能熟练运用“三到”读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例文范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边读边反思:我的读书姿势正确吗?平时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再让学生自由读、互读、接句式诵读,直至背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学生熟读成诵后,教师可以结合导入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个同学做得最好,然后引入课文学习,对课文做出简单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眼到口到,还须心到,有此三到,易熟晓”。
通过对比诗文,让学生认真反省自己,制订改正措施,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大意,也可以先给学生讲故事或播放成语故事音像资料,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时同样不能生吞活剥,缺乏思考;含糊笼统地读书,是学不好的。
学习重在实践运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读书姿势、读书方法有了深入认识,要让学生比比看谁的读书写字姿势最端正,谁读书能很好地做到“三到”。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学生回家要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监督执行。
2、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古代私塾内读书的要求,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今后读书时的做法,了解一要意诚,二要身正,五、课后反思2 循序渐进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读背诵《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做学问是如何循序渐进的,明白读书要有始有终。
3.学习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总结反思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体回忆《弟子规》的“余力学文”部分,指导学生熟读诵。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勿慕彼”“滞塞通”“随札记”等文句。
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方读此,又慕彼,此未终,彼又起”的情形,对比诗文认真反省自己,制订改正措施,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引导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学生在全班交流,并加以补充,补充时要对古代的竹简以及用竹简做成的书加以解释;也可以由教师先给学生讲故事或播放成语故事音像资料,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必须刻苦读书,严谨治学。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书,教师要帮助学生选一本既是自己喜欢的,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之作,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去读这本书。
2、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大致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孔子的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讲课时展示。
教师可以先范读选文,然后把这篇选文的意思直接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将之与正文相印证,进一步强调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提倡学习古人踏实的治学作风。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同读一本书”活动: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本书来共同阅读。
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摘抄记录,撰写读书方法心得。
一段时间后,在班级开展读书摘抄。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或名言名句,以便上课时交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
可以把大家选择的格言制成小报,贴在教室后面,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将孔子的故事或格言表达出来。
五、课后反思3 学思并重教学目标1.通过范读、齐读,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知道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收获。
2.学习“晓事明理”中李渔读书时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进一步体会“学思并重”的读书方法。
3.在读书学习中,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为政》《论语·子张》以及孔子和他的几个著名弟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他们在治学方面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停顿等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点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并背诵课文。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简单理解这两句名言,知道“学思并重”的重要性。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然后让学生按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加以补充,共同体味李渔读书时用心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结合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李渔及李渔的作品和成就,尤其是《笠翁对韵》,引导学生课后找来品读。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像蜜蜂酿蜜似的读书”开展课堂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人在全班集体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搜集“孔门十哲”的资料,了解子夏治学时敢于质疑的态度,搜集子夏的小故事,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那些收获?4 学而时习教学目标1.通过范读、齐读,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知道学过的内容要经常温习。
2.学习“晓事明理”中司马光读书努力勤奋的精神,进一步体会“学而时习”的重要性。
3.养成经常温习功课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先简要介绍《论语·学而》。
在帮助学生学习了生字、难字的基础上范读选文,学生随着教师的范读或者录音齐读、小组读、自由读,读正确,读流畅,直至能背诵。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懂得学过的功课要经常温习、复习。
教师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分析“想一想”中的问题。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可以由教师先给学生讲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来自己阅读故事,然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分组汇报,教师加以补充。
要让学生反复揣摩故事最后司马光的话,尤其是“只有反复诵读,经常思索其中的道理,才能把书读好”,与课题“学而时习”相呼应。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经常复习?”“你有按时复习的习惯吗?”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师可简单提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从记忆规律出发去了解复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经常复习的好习惯。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把各个时期“习”字的写法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隐藏的精深文化,培养对中国文字的热爱。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后给学生加以简单解释,可与“温故而知新”联系起来理解。
五、课后反思第二单元节俭5 粒粒辛苦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知道粮食和衣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件衣物。
2.通过阅读“美味的饺子皮”小故事,加深对节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李绅的《悯农》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让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点睛”,懂得课文的意思,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件衣物。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可以由教师先给学生讲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阅读故事,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加以补充;对比财主儿子的奢侈浪费与饭馆老板的俭朴,明白是俭朴的美德帮助财主的儿子渡过了难关,让财主的儿子浪子回头。
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剩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摆阔气,不铺张浪费。
衣服穿在身上时不要弄脏、弄破;衣服脱下来后叠平、放好,不乱扔;衣服洗干净后晾干、压平、收好。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本课合作调查“一粒米”的来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尊重农民的付出;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珍惜食。
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把一粒米从春耕开始到收粮入库再到做成入口的食物要经过的几十道工序研究明白,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一粒米”的来历:大家可以选择一种共同认识的、具有家乡特色的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了解作物从种到收再到将粮食入库要经过多长时间、多少道工序。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6 饮食有节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学习,结合老师的讲解,了解课文中古人关于吃饭、饮酒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3.在生活中努力践行,学习古人节俭的美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调查学生是否挑食或从让学生观察导入图来导入。
然后引导学生集体回忆《弟子规》“谨”的部分,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帮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食适可,勿过则”。
要启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情景,对比诗文认真反省自己的不当行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制订改正措施。
一、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吃饭方面的不当行为和不良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郑浣为什么认为这个亲戚不能重用”来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生活细节对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的重要影响。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落实“光盘行动”。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光盘行动”不是应付学校检查的活动,而是伴随一生的好习惯。
文中引用了《黄帝内经》的观点,教师可对观点稍加解释,让学生有初步印象。
教师要重点强调暴饮暴食的危害,提倡节制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这段格言,再在小组内交流。
如果有多余时间,可以给学生补充相关故事。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情景剧表演:结合教材导入图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两个孩子和家长。
让学生谈谈哪个孩子做得对,并说出理由。
围绕挑食、偏食等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发表见解。
2、确定调查对象:在校就餐学生。
准备调查表:了解学校食堂一周内每一个学生吃饭的数量、剩饭的数量。
交流:总结学生中存在的偏食现象、浪费现象,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
7 俭而不吝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了解“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生活态度。
2.学习“晓事明理”中晏子虽身居高位,却做到了既个人生活俭朴又不吝啬于接济穷人的精神。
3.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颜氏家训》。
教师可先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难“吝”“恤”“奢”等写在黑板上,借助注释使学生了解词语大意后,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点睛尝试翻译课文。
依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教师对课文进行简单讲解。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俭是俭省,不浪费财物;吝是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的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
票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