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计算的方法;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 回顾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知识点; 2.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如何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老师可通过两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通过视频播放教授连除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提供例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应该提供一到两个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场在全场打9.5折促销,任意一件商品都打9.5折,请计算一下打折后一件售价为57元钱的商品原价是多少?计算过程:原价 ÷ 10 × 9.5 = 57可得:原价 = 60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3 锻炼实践能力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老师可通过一些有趣又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一个乒乓球从离地面5米的地方落下,每反弹一次,高度减少原来的一半,问第6次反弹落地时,它反弹了多少次?处理过程:已知高度为h,第n次反弹的高度为h/n。
已知第6次反弹时,高度为0,因此h/6=1,解得h=6。
版本更新:此处之前的答案在计算过程上有误,现在已更正,感谢用户的反馈。
反弹次数为通过列式子计算得出,即第n次反弹时高度为h/n<=0.5,解得n=5。
这个题目虽然比较有趣,但通过使用连除计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总结学生在本节课程中应该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的教案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含义,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那么如果遇到连续除以两个或多个数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除应用题。
2.知识讲解师: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小华有36个苹果,他第一天吃了6个,剩下的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师:我们要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说小华有3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6个,剩下的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所以,我们要先算出剩下的苹果个数。
师:366=30,剩下的苹果有30个。
师:我们要将剩下的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这里我们用除法来表示,即30÷4。
师:30÷4=7余2,所以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7个苹果,还剩下2个。
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连除应用题。
我们先减去已知的数量,然后再用除法来平均分配。
3.练习巩固师:现在请大家来做几道连除应用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1)小明有48颗糖果,他先吃了8颗,剩下的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颗糖果?(2)小红的储蓄罐里有120元,她先花了20元,剩下的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元?师:同学们,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纸上,然后我们一起讨论答案。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解决连除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先进行减法,然后再用除法来平均分配。
5.拓展延伸师:我们来做一个拓展练习。
小王有72个球,他第一天给了小刚12个,剩下的球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球?师:同学们,请尝试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连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举例解释连除的含义,如将12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个。
1.3.2 演示连除的计算方法使用具体数字进行演示,如12÷3=4,表示将12分成3组,每组有4个。
1.3.3 练习连除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连除的计算。
1.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计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中连除的运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实际问题举例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农场有12头牛,要分成3个圈,每个圈有多少头牛。
2.3.2 演示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个圈有4头牛。
2.3.3 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连除计算的综合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连除计算在综合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综合问题举例一个综合问题,如一个班级有12名学生,他们要分成3组进行活动,每组有多少人,每组有多少组。
3.3.2 演示连除在综合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组有4人,共有3组。
3.3.3 练习综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综合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含义,如“12÷3=4”,并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4÷4=?”、“36÷6=?”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要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强调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他们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连除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解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接着进行练习和应用,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如“48÷8=?”、“60÷10=?”等。
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连除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如:一些书,分成若干堆,每堆再平均分给若干个同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果每堆有x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y本书,那么这些书一共有多少本?”3.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连除应用题。
(二)讲授新知1. 定义连除概念:在算式中,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除号,这样的运算就叫做连除。
2.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例如:若每堆5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2本书,问有多少堆?则算式为:总书数÷每堆书数÷每个同学得到的书数=堆数。
3. 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简单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
2. 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连除应用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连除应用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分数除法的运用技巧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分数除法的运用技巧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掌握运用连除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技巧。
3.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运用连除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培养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深刻理解。
2.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老师先提醒学生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运用连除解决除法问题,再通过一个数学题目引入本节课内容。
如:1.两个盒子里分别装了1/3和2/5的糖果,现将它们合并在一起,随机抽取一颗,请问这颗糖果是来自哪个盒子?2.若每个学生都分得1/5卷爆米花,十个学生分得多少卷爆米花?3.从某地到另一地共有160千米,已行127千米,请问还要行多少千米才能到达目的地?二、授课环节:1.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1)分数除以整数:将分子除以整数。
举例:1/4 ÷ 2 =(1÷2)÷4=1/8(2)整数除以分数:将分母乘以整数,再将整数除以乘积。
举例:2 ÷ 1/4 = 2÷1×4 = 8(3)分数除以分数:将除数的分母和被除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将除数的分子和被除数的分母乘起来作为分母。
再将分数约分。
举例:1/4 ÷ 1/2 =(1×2)/(4×1)=2/4 = 1/22.运用连除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技巧。
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就是将整个除式转化成分数的模式,分别除以分母和分子。
举例:(1)3/4 ÷ 1/2= 3/4 × 2/1 (将1/2转换为2/1)= 3×2/4×1= 6/4= 3/2(2) 5/8 ÷ 3/5= 5/8 × 5/3= 25/243.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案
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案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案「篇一」一、复习目标使学生经历讨论、探索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连除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熟练的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会用代入法检验算式计算是否正确。
使学生通过讨论、探索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并总结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和交流活动,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反思计算过程,已经自觉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能正确的熟练的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和方法归纳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1、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要();找出题里的()。
2、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具体()。
3、列出(),进行解答,并()。
注意问题:列出的综合算式要()。
题型和典例精讲算一算、比一比。
420÷3÷7 450÷30÷3420÷(3×7)450÷(30×3)技巧归纳:先计算,再比较,每一组的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像这样的连除的题目,我们可以用被除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拓展提升:1、下面各题,可以怎样算?与同学交流210÷35 270÷6÷5 720÷(8×6)技巧归纳:35可以分成5×7,210÷35=210÷7÷5计算更容易;270÷6÷5=270÷(5×6)计算更容易;720÷(8×6)=720÷8÷6计算更容易;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哪种简便就运用哪种方法。
2、每个花坛里有红、黄两种郁金香,每种棵数同样多。
3个花坛里一共栽了108棵郁金香。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连除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概念及实际问题。
2. 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学生准备:1. 预习连除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连除运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连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问题1:一块巧克力有15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问题2:一根香蕉有10段,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段香蕉?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1:确定连除的除数和被除数。
步骤2:按照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3:将得到的结果继续进行连除运算,直到完成所有除法运算。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
练习1:一块蛋糕有20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蛋糕?练习2:一瓶饮料有300毫升,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毫升饮料?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的含义,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
2. 讲解连除:讲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际问题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例题讲解。
2. 第3-4课时: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看图体验并解答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2. 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1. 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2. 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⑵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4. 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三、应用提高1. 想想做做1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2)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 想想做做2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 想想做做31)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2)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连除法解决不超过两位数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连除法解决。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出示两个数字,要求求出两个数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 导入引入连除的概念,讲解连除法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详细讲解如何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讲解(1)什么是连除法?连除法,就是把一个数用比它小的数除,得到另一个数再用比它小的数继续除,直到结果为1。
例如,44÷4=11,11÷11=1,所以连除应选择4和11。
(2)连除的原理连除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数学基本定理。
任何一个比1大的整数都可以唯一地分解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
(3)如何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确定要分解的数,然后从小到大列出质数,在列出的所有质数中,先用最小的质数除,然后再用除后的商继续除,直到最后得出的商为1为止。
最后,将各个质数相乘即可。
4. 练习请同学们用连除法计算以下问题:(1)我有60个书,想把书放到10个包里,每个包放同样多的书,每个包最多放几本书?(2)姐姐煮了80个鸡蛋,要将鸡蛋分成10份,请问每份有多少个鸡蛋?(3)20个木板要均匀地分放到10个箱子里,每个箱子最多能放几块木板?5. 拓展请同学们自己编制一个实际问题,并用连除法求解。
6. 总结进一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连除法的概念、原理和运用方法,可以在板书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7. 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外习题。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入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了连除法的原理和应用,同时让学生上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案
教案: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连除的含义。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解释连除的含义,例如:8 ÷2 ÷2 = 2。
二、探究连除的意义(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除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连除的意义。
三、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水果篮子里有12个水果,如果每组有4个水果,可以分成几组?”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问题,12 ÷4 = 3,可以分成3组。
四、练习连除解决问题(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答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连除问题,如多个步骤的连除。
2. 让学生思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平均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应用连除解决比例问题(10分钟)1. 引入比例概念:解释比例的概念,如1:2、2:4等。
2. 展示例题:出示一道比例问题,如“如果一件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80元,原价是多少?”3. 引导学生解答:指导学生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比例问题。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引言连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到连除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打折、邮费计算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问题,详细介绍如何巧用连除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看中了一件衣服,原价为200元,但商家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只要购买超过300元的商品就可以打8折。
如果小明再买一件150元的衣服,这两件衣服加起来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0 + 150)× 0.8 = x其中,200和150分别代表两件衣服的原价,0.8表示打8折后的折扣,x表示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
我们可以通过连除法来解决这个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等式两边都除以0.8。
(200 + 150)÷ 0.8 = x ÷ 0.82.将等式两边都进行计算。
(350 ÷ 0.8)= 437.5x = 437.5小明需要支付437.5元。
二、邮费计算小张买了一些物品,需要通过快递寄出。
快递公司规定,每个包裹的重量不超过1kg,超过1kg的部分从第2kg开始,每半公斤计算一次邮费,每次邮费为10元。
如果小张买了3个物品,分别为500g、800g和1200g,他需要支付多少邮费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需要先求出这三个物品的总重量,根据重量来计算邮费。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个物品的重量相加。
500g + 800g + 1200g = 2500g2.将总重量转换为kg,并求出超过1kg的部分的重量。
2500g ÷ 1000g/kg = 2.5kg3.5kg - 1kg = 1.5kg4.根据超重部分的重量,计算需要支付的邮费。
每半公斤10元,共有三个半公斤,即1.5kg。
小张需要支付3×10元=30元的邮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使用连除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使用连除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阅读理解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连除计算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1.1. 师生互动:教师要求学生们举手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2. 提问:下列两个数学问题有什么联系? A. 现在有24个苹果,3个人要平分,每人分多少个? B. 已知90÷2=45,那么180÷2=多少?2. 讲授2.1. 教师通过白板演示和板书的形式呈现如何使用连除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24÷3=8 (24个苹果平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8个苹果) 2.2. 疑难解答: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们互动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
3. 实践3.1. 练习1 (individually 或者以小组的形式) 1) 现在有48本书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几本书? 2) 如果有72根铅笔要平均分给18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根铅笔? 3.2. 练习2 (individually 或者以小组的形式) 用户小明下载的游戏大小为24MB,目前手机剩余容量为616MB,若每个游戏都为相等大小,小明还能下载多少个游戏? 3.3. 疑难解答:及时解答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困惑,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连除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拓展4.1. 归纳: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对使用连除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4.2. 拓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一些简单或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自主练习一些连除法的数学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数学工具和技巧。
其中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连除计算。
连除计算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得到答案。
本文将介绍连除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说明其使用的价值。
连除计算的原理连除计算是一种通过连续地进行除法运算来得出结果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除法运算。
通过不断地进行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逐步地求解出最终的答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简洁性和高效性,使得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
连除计算的应用连除计算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百分比计算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百分比计算。
例如,计算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百分比,计算销售额的增长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并将其除以100,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比例。
然后,我们可以将比例应用于原始数值,以得到所需的结果。
2. 比例计算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比例。
例如,计算身高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收入与生活费之间的比例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比例结果。
我们可以先计算两个数的比值,然后将其化简为最简形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比例。
3. 增长率计算在经济和统计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增长率。
例如,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计算人口增长的年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将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数值进行除法运算,并将结果转化为百分比形式。
实际问题的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除计算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1. 体重指数计算假设你想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是一种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指标,它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
假设你的体重是70千克,身高是1.75米。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概念1.1 目的: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定义和意义。
1.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连除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本质。
1.3 教学内容:1.3.1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篮子里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被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1.3.2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教师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5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可以写作5÷3。
1.3.3 解释连除概念:教师解释连除是指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或多个数的过程。
1.4 教学活动:1.4.1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例中的连除过程,并解释连除的意义。
1.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1.5 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概念。
第二章:连除的性质2.1 目的: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性质,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2.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性质,并进行实际操作。
2.3 教学内容:2.3.1 连除的性质:教师介绍连除的性质,即连除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
2.3.2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20÷4÷5,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性质。
2.3.3 实际操作:学生进行连除运算,例如20÷4÷5,并发现结果与顺序无关。
2.4 教学活动:2.4.1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连除的性质,并找出实例中的规律。
2.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5 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性质。
第三章:连除的实际应用3.1 目的:让学生能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内容:3.3.1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家餐厅有24个汉堡,如果每个汉堡分给3个顾客,每个顾客能分到几个汉堡?3.3.2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教师引导学生用连除来解决这个问题,即24÷3。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单位换算中的除法运算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单位换算中的除法运算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小学生如何通过连除来解决单位换算中的除法运算问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复习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让学生重新审视和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连除法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如果需要进行复习的话,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小题,让学生用连除的方法来计算出答案。
2、引入我们要引入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即单位换算中的除法运算。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关系。
例如,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千米 = 1000米,1米 = 0.001千米;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0.001升等等。
了解这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关系是本次课程的重点。
3、教学过程在引入部分之后,我们将进入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让学生加深对本次课程的理解。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水壶,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水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我们可以用体积公式来计算出容量。
但这个公式中需要将单位统一换算成为立方米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可以让学生手动操作来进行这个过程,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单位换算,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4、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班上完成,讲解其中的每一步操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1、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
2、通过讲解实际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解决逆运算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解决逆运算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经常会学到各种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等。
而在应用这些运算方法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逆运算的问题,需要寻找逆运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时,运用连除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本文将会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场景,希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步骤1.确定原式的值,以及要求解的逆运算。
确定原式的值,就是确定已知的数学式子,比如求2×3×4÷6的结果,原式的值就是2×3×4÷6=4,要求解的逆运算就是逆推运算,即从结果往回推算回原式。
在这个例子中,逆运算就是找到一组乘积相乘可以得到4的式子。
2.将原式的值暂时记下。
在这个例子中,要求逆运算的结果是4,我们先将4记下来,作为运算的中间结果。
3.从要逆推求的结果开始,不断进行除法。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已知要求逆运算的结果是4,我们将4不断地除以数。
而这些数,就是原式中被乘的数。
具体做法如下:4÷4=1;1÷3=0.33;0.33÷2=0.17。
的结果0.17就是原式中被除的数的积了。
也就是说,逆推运算的结果就是2×3×4÷6=0.17。
4.检验结果。
完成上述运算后,我们需要检验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0.17×6,结果为1.02,这个值和我们所要求的4有一定误差。
这时,我们需要将误差除以4,发现它的值在0.01以下,可以认为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二、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应用场景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适用于含有多个乘法和除法的数学式子,需要求出其中某个量的值时会非常有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计算金属材料的密度。
金属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出:密度=质量÷体积。
如果我们已知密度和质量,但不知道体积,就可以应用连除运算来求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 连除应用题教案1 苏教版 教案
1. 教师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2. 提醒课题:实际生活中的连除问题。
【板块二】
1. 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与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2.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3. 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
【板块三】
1.〔1〕教师出示小黑板。
3. 师生分析原因,与时订正。
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难点: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
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比拟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已积累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数量关系。另外,学生已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内除法的计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有力的支撑。
〔2〕说说每种方法是怎么想的?根据〔 〕和〔 〕可以先求出〔 〕,再根据〔 〕和〔 〕可以求出〔 〕。
教学过程
导 学 策 略
一、提醒课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
1.出示例题情景图和条件。
2.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3分〕
1.交流预习作业1
〔1〕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
方法一: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2〕再算出每层放多少本?
112÷4=28〔本〕
方法二:〔1〕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4×2=8〔层〕
〔2〕再求出每层放多少本?
224÷8=28〔本〕
(3)学生比拟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拟适合你,说说你的理由。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8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看图体验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 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 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 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 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 想想做做1
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
思考方法。
2)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 想想做做2
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
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 想想做做3
1)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2)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3)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 竞赛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5. 合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6
四、思维训练:
讨论完成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预习自学时那些方面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1. 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
每包有多少条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