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德育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德育课件

课程简介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道德教育备受关注。

,德育原理主要介绍有关德育学的基本的、较成熟的理论的知识,介绍当代国际教育界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前沿、讨论的热点、难点问题。

学习方法

《德育原理》课程不是一门纯知识性的学科,所以,对它的学习应该带着一种继承与批判、感性与理性、识记与反思的方式来学习。具体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听

该门课程既要介绍一些“关于道德”的知识,又要介绍“道德”本身的知识。因此,认真听课必不可少。是否会听课,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一方面。那么,上课该听什么,如何去听,

,1.听知识点

, 例如:德育的概念的界定;德育具体内容;德育的方法以及当代西方的一些德育模式等。这些知识点我们必须把握。

,2.带着问题听

, 知识的介绍只是提供一种信息,学生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即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信息。这些知识的可接受度有多大,古今中外有何差异,教师的讲解有无漏洞,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又联想到了哪些问题等等,学生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不断追问,可以进行深入思考,不仅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而且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读

德育原理属于伦理学范畴,学习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伦理学知识和哲学基础,所以,学习者这应该广泛涉猎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学好该课程奠定基础。而且,该课程不仅仅在传递一种如何教人做人的理论,而且本身就在对学习者施加如何做人的影响。因此,单靠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一个学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做人以及学做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个体自己的不断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读书就成为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讨论与交流

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每个人获得更多的思想。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与争执都会有所启发。对德育原理这门课尤其需要这种学习方法。例如,对“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对德育方法的讨论;对中西价值观的讨论等等。都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明晰,这比单纯的听更有效。

,四、思考

无论哪一种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可以使我们知道该听什么、如何听;思考可以使我们从读书中获得更多;思考可以使我们讨论与交流的更有效。

参考书目

,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袁桂林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第二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李萍,林滨主编:《比较德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习目标

,? 了解德育概念外延的历史演变;

,? 理解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礼仪训练、心理辅导或咨询之间的联系;

,? 知道如何把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礼仪训练、心理辅导或咨询相对区别开来。

一、“德育”的名与实

,(一)德育的三种形态

二)“德育”一词的由来

• 18世纪70-80年代,康德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 同时期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一词

• 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从此,“德育”一词风靡全球

, 王国维1904年发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介绍叔本华的“德育”与

“知育”、“美育”思想;

, 1906年又发表《论教育之宗旨》,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心育”,

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身心和谐的教育宗旨。

体育

教育德育

心育美育

智育

, 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 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德育”一词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三)“德育”的名实关系

,1(实先名后

,原始社会:习俗性德育(檀P9)古代社会:德育思想(檀13)

,2(名同实异

,西方:德育=道德教育

,中国:德育=“大德育”

,3(实同名异

,港台:“训育”和“训导”

,大陆:德育

,古今德育,名同实异

,中外德育,名同实异

,同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实同名异

,德育应该名副其实,所以应分析概念、区别语义。

二、古代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古代不存在独立形态的“德育”。所谓“古代德育”,实际上是范围十分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包括今天所说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礼仪训练”等。

三、近代以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四、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一)我国现代德育外延的演变

“德育即政治教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

“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

“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二)“大德育”的合理性

,1.在教育实践当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密不可分。

,2.我国一向有实施??大德育??的习惯和传统,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自然而然地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全面实施社会意识教育的经验。

,3.??大德育??与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趋势相一致。 (三)“大德育”的难题,首先,从字义上说,德育之??德??顾名思义指的道德品质或品德,所谓??德育??自然指的是道德教育。??大德育??既有悖现代汉语习惯,也有悖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分化的趋势。

第二,无论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政策上,都不容许用??道德??去代替??政治??、??法律??、??世界观人生观??,也不容许把??政治??、??法律??、??世界观人生观??看成是??道德??的附加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