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文化生活突破选择题易错点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中,选择题是必考题型,也是考生相对更容易拿分的题型之一。
但是,在选择题中也有很多易错题,这些题一旦出错,就会对总分造成很大影响。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政治易错的选择题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与理想信念相关的选项: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人民意愿等2.与法律相关的选项:法律法规、法制建设、执法能力等3.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选项:自由平等、公正权利、法治敬业等二、经济学常识1.货币政策:流动性调控、利率调控、信贷政策等2.产权制度:产权保护、产权流转、产权纠纷等3.经济全球化:主要特点、我国的全球化进程、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利弊等三、政治学常识1.居民自治:自治权力、自治组织、自治经费等2.现代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3.政治文明:国家政治文明、党的政治文明、社会政治文明等四、历史与文化1.古代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等2.近代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等3.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人文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五、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生态文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2.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等3.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以上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易错的选择题知识点。
为了避免出现易错的情况,考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考点多加整理和总结,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同时,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作答,尽量避免出现粗心大意的失误。
总之,选择题是考生备考高考政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题型之一。
通过对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和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成绩。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小题易错知识点
文化生活小题易错考点1:文化的作用与影响(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说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5)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6)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7)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用“决定”-词。
(8)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但不意味着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熏陶。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久性和深远性,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作为人的素养的核心,这种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9)“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的判断:丰富精神世界侧重优秀文化对人的“三观”的影响,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强调的是“内化于心”。
增强精神力量侧重优秀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震撼力,强调的是“外化于行”考点2: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1)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注意这些关键词不能混用。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纠错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纠错易错点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易错快攻:(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虽然是精神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即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无条件地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易错点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易错快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地位的作用,不能混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3)文化具有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偷换概念的选项。
(4)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是唯一力量,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易错点3: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易错快攻: (1)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实力与文化实力,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软实力”。
(2)物质实力是基础,文化实力是在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文化实力的大小反映着物质实力的大小,进而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3)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没有硬实力的后盾支撑,单纯文化的作用是有限的。
易错快攻22 文化对人的影响易错点1:交往方式是具体的行为,思维方式侧重人们的思想观念易错快攻:(1)交往方式是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侧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汇总!(专题二)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汇总!(专题二)易错知识1、文化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角度来说的,从性质上还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2、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改为“部分内容”)3、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改为“民族节日”)5、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的)6、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能说“高于”)7、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单纯指当前的文化生活。
)8、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强制性地统一。
)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多样性)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文化的一部分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
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改为“口语”)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
(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文化生活)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考场陷阱(2016·江苏卷·19)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纠正: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2016·浙江卷·34)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纠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016·北京卷·25)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纠正: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2015·江苏卷·18)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纠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纠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易错提醒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并非所有文化都能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文化才能起促进作用。
③任何文化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并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⑤凡是看到“基础”“决定”“反映”“反作用”“促进”“阻碍”等词语,我们都可以首先想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⑥凡是看到“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政治素养”“文化渗透”等词语,我们都可以首先想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考场陷阱(2015·浙江卷·34)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纠正: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远离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易错提醒①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侧重影响的方式。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小编也是用心良苦了。
毕竟政治这门学科只要有认真背认真读的话高分真的不是问题,所以如果这门学科掉分的话小编也是着实为大家心痛的。
高中政治备考复习材料: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经济学: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17、消费决定生产哲学部分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归纳】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1.不能将文化的来源与人们获得文化的途径混为一谈。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的唯一来源。
一切文化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如:参加实践、接受教育、阅读书籍、与他人交流等。
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是侧重于从静态的角度讲的,强调的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不同,要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弘扬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抵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侧重于从动态、文化发展的趋势的角度讲的,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日益加深。
一方面,经济日益文化化,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文化日益经济化,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市场上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并且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3.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色彩,但是,地域不同,文化也有相似之处。
受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条件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基于实践活动具有共性、人们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也会促进文化走向融合,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化必然存在着共性。
4.文化与经济不是同步发展的,二者也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越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文化部分易错点(共158条)
高考政治文化部分易错点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3.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5.文化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但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6.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不一定不同。
7.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但是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8.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优秀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10.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2.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趋同、不会统一、不会化异。
13.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不会消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4.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5.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16.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17.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18.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19.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科学技术进步能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20.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2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3.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4.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doc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判断一、文化与生活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错。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错。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错。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注意:错。
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注意:错。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错。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注意:错。
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错。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考易错知识点弄清政治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政治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政治常见易错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常见易错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我推荐: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技巧常见高考政治知识点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政治必考知识点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
村(居)民会议是决定基层民主重大事项的机构监督权的内容有:批评和建议权、控告权、申诉权、检举权(失职)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在于:是否遵守法律、规则、程序参与决策、选举、监督和管理;是否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是否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高考政治必考易错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政治、文化、生活是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无处不在。
在高考中,政治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题目难度参差不齐,部分考生容易出现错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考中考生容易错的政治文化生活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政治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学中的概念,指国家的权力机关、组织机构以及国家的宪法、法律等制度安排。
政治体制是良好社会治理的基础。
考生容易犯下的错误是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不够深刻,往往只是知道它是权力和制度的组合。
解决办法:政治体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考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如国家权力机关的建立、职责、权力之间的制衡和平衡、公共参与的规范等。
通过解答往年真题和参加模拟考试,考生可以增加对政治体制的掌握。
2.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是现代中国政治的指导思想。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考生往往出现连篇累牍记忆,不借助历史和现实反思往年真题的情况,导致学习表面化,实现不了真正的学习。
解决办法:除了阅读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的细节和传统解释外,考生应加深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关注,通过日常生活中感知和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这样的学习形式是有机会应用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高考中更好地应用。
3. 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指一国或地区政治的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等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环境。
考生在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时,往往只记得事实和细节,很少注意考察的关键问题,展现对政府工作的质疑和建议能力等。
解决办法:考生应该了解与政治生态问题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道德、法律、经济、教育等。
考生应从政治生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的原则出发,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背景,真正做到对国家发展和政治生态的问题评价、反思、提供出谋划策。
二、文化1. 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建设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是进行文化建设和预防文化污染的有力手段。
考生往往仅关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缺乏对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和洞察,难以提出高质量的解答。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2021年整理)
(完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
202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
2022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全四册易错易混知识回顾(精品)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5.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6.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7.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8.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是汇率。
)10.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商品出口,引进外资。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进口、出国旅游、到国外投资、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11.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1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增加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互补商品是反相关关系,互为替代品是正相关关系)1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
(正确)14.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收入是主要因素)15.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16.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是可持续消费)17.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正确)1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考政治考前复习 文化生活 突破选择题易错点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错点一、基础(基本)◇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根本◇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集中◇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四、决定◇一定的文化由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五、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六、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政治考试是很多学生最头疼的科目之一,因为其中的文化生活易错题难度较大,且考点众多,一不小心就会失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高考政治中的文化生活易错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一、易错题目类型1. 文化生活范畴近年来,文化生活范畴的题目在高考政治中越来越多,而且难度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这类题目中,会出现许多生僻的文化名词,如“文化创意产业”、“咖啡文化”等。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关注文化生活方面的新闻,建立起较为广泛、深入的知识储备。
2. 德育、美育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等这类题目针对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兴趣,需要我们对德育和美育的概念进行深入的追求,特别是在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3. 文化消费文化消费题目通常会询问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生活中的文化消费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对消费市场、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个人消费方式和习惯。
二、易错题目解析1. 题目类型一:文化生活范畴例.1 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以此产业为核心的不少文艺界、文化企业等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些都是文化:()A. 产业的推动B. 创新力的体现C. 产业与文化的结合D. 知识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特定的范畴,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因为它主要是艺术家、设计师等文化人才进行的创意和研发。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的结合是最合适的答案。
2. 题目类型二:德育、美育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等例.2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文艺评论,得出一个应当达成的共识就是:文学和美术:()A. 在这个世界已不能降低B. 在人的文化和知识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C. 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最具价值的D. 在娱乐和文化消费中是最盛行的答案:B解析:文学和美术是人类文化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B选项是最合适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0、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23高中政治文化易错点解析
2023届政治高考《文化生活》易错点解析<(▰˘◡˘▰)1.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点拨】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人的精神力量源自客观的社会实践。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点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①真正的文化(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文化(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点拨】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会对经济起积极的反作用(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经济起消极的反作用(阻碍社会发展)。
5.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点拨】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点拨】①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在员工中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归根结底是第二性的东西,不能将文化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组织的发展亦或社会的进步。
7.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点拨】①综合国力由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实力共同构成;②在综合国力诸因素中,经济处于基础地位,起决定作用。
相应地,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归根结底也是以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和核心,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错点一、基础(基本)◇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根本◇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集中◇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四、决定◇一定的文化由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五、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六、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七、特点(特征)◇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八、表现◇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九、途径◇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途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十、核心(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十一、独特◇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十二、特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十三、功能◇大众传媒的功能:传递、沟通、共享。
◇教育的特定功能: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十四、动力◇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十五、主体◇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十六、实质(本质)◇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主要(重要)◇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十八、正确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十九、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二十、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十一、形式◇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二十二、包括◇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十三、内涵◇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先进文化的内涵: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突出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核心: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信意识。
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十四、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