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合集下载

最著名的四大国学大师简介

最著名的四大国学大师简介

最著名的四大国学大师简介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四大国学大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国学大师冯其庸四大国学大师:冯其庸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曾于1998年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轰动中外学术界。

他还在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

目前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

国学大师张其成四大国学大师:张其成著名易学家、国学管理专家、中医文化专家……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国学管理”的概念,并首创周易心智管理模式。

他通晓易理易术,以“易”融贯儒、释、道、医。

可谓将国学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应用到现实中来。

国学大师傅佩荣四大国学大师: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40岁以后傅佩荣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就研究《易经》并重新解读“孔、孟、老、庄”,在国学经典诠释方面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2009年因在《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为人所知。

国学大师饶宗颐四大国学大师:饶宗颐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1、 晚清思想家王韬【题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2、夏曾佑夏曾佑(1863~1924)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

浙江杭州人。

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

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

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历史学家也称史学家,是指以撰写历史著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仅供大家参阅。

吕思勉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

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

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对许多领域都有卓越建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

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

世界100伟人排行榜

世界100伟人排行榜

世界100伟人排行榜1.穆罕默德(1570――631)阿拉伯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伊斯兰教的先知。

他将一个散漫无纪的阿拉伯民族统一起来了,并将一个伟大的宗教带来给他们。

2. 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历史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他的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3·耶稣(―30――6)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基督宗教的创始人。

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4.释迦牟尼(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印度佛教创始人。

5. 孔子(―551――479)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

6.圣·保罗(―4――64)土耳其基督教使徒,发展新生的基督教教徒的最重要的先驱。

在所有的基督教作家和思想家中,他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千古犹存。

7.蔡伦(?――121)中国纸的发明家(105)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

8.约翰·古腾堡(1400――1468)德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9.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属于智慧超群行列中的天才,以其相对论而最为世人所知11.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12.路易·巴斯德·(1822――1895)法国;在医学史上首次倡导疾病细菌学说。

13.伽俐留·伽俐略(1564――1642)意大利,重要贡献在于他的科学发现,惯性定律,望远镜,天文观测及确立哥白尼假说的天赋。

中国历史上10位最伟大的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10位最伟大的文学家

前言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如耿耿星空,群雄闪耀;想要再从中挑选出有限的几个更伟大的大家、大师、巨匠来,实在困难。

更何况,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素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很不容易分出个谁比谁强、谁比谁高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求。

尤其是在为数有限的一批杰出文学家、艺术家中,再认定出居最前面的若干位来,那简直是一种残酷与痛苦,许多人甚至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就像古今中外各种类似的所谓“排行榜”一样。

世上万事万物,应该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合理的标准的。

如今我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拟定出中国十大文豪来,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我拟定出的中国十大文豪是:庄子、屈原、司马迁、曹操、杜甫、韩愈、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与鲁迅。

(若要评20位,那么另10位则是:贾谊、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汤显祖、罗贯中、龚自珍、郭沫若。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境内)人,家贫,曾做过宋国漆园吏。

相传楚威王召他为相,被拒绝。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道家“二圣”)。

他学问广博、性情独特,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理论,而且更加深刻、广泛,并具有朴素辩证法、自由观、平等观等思想;但也有把相对性绝对化、消极无为、宿命论等错误观点。

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的玄学、佛学、理学对它都有大量吸收。

庄子亦堪称文学天才,其散文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文学价值最高、意味最强的,与屈原诗歌并称中国先秦文学史上两大丰碑。

现存《庄子》33篇,大多为寓言故事,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说理与幻想完美结合,诗意浓郁而善于抒情,想象丰瞻、笔力酣畅,汪洋恣肆、变幻诡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恢宏瑰丽。

中国古今说理文章,能写得活泼有趣且理论深透者,无出其右。

在写作上,其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也罕有可比。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战国后期秭归(今湖北境内)人,楚国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但理想不遂,报国无门,遭谗流落在湖南沅、湘二水一带,最后于长沙附近汨罗江畔自沉。

“甲骨第五堂”饶宗颐

“甲骨第五堂”饶宗颐

潮籍贤哲“甲骨第五堂"饶宗颐林炜璇提要:甲骨学是一门在清末刚刚掀起的学科,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四大研究名家: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因每人字号中都有“堂”字,被称为“甲骨四堂”。

后者居上,饶宗颐教授研究甲骨学晚于“四堂”,其成就与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堂”,又因其号“选堂”,因而学者将之并列,称“甲骨五堂”。

本文通过梳理甲骨文的出现与“四堂”研究脉络,凸现“第五堂”饶宗颐教授在甲骨学上的贡献和成就,展示“甲骨五堂”的各自风采。

关键词:甲骨学;甲骨四堂;饶宗颐;“甲骨第五堂”饶宗颐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国际汉学界的巨擘。

他出生于潮州一儒商家庭,父亲饶铐为潮州著名学者。

在家学浸润中,早慧喜读,自学成才,通晓英、法、德、日、梵等多门语言。

饶宗颐教授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多个方面,其中甲骨学是一门在清末始兴的学科,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四大研究名家,因每人字号中都有“堂”字,被称为“甲骨四堂”。

然后者居上,饶宗颐教授研究甲骨学晚于“四堂”,其成就与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堂”,又因其号“选堂”,因而学者将之并列称“甲骨五 堂”。

本文通过梳理甲骨文的出现与“四堂”研究脉络,凸现“第五堂”饶宗颐教授在甲骨学上的贡献和成就,展示“甲骨五堂”各自的风采。

一、甲骨文发现与学说之确立1899年,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一次在鹤年堂买药时,无意中买到一种药材,名为“龙骨”,这种药材上面有些奇怪的刻痕。

在自家大宅中,王懿荣左手捧着若干块大小不一的“龙骨”,右手拿着放大镜,正在努力观察上面的符号。

忽然,他混浊的双目发出两道精光,这些中药材上面的符号居然很像是一种古文字!这是首次“甲骨文”的灵光乍现。

作为一个从青年时代开始,便对金石刻印、文物古籍有着浓厚兴趣和广博研究的专家级人物,王懿荣对“龙骨”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将其断为商代。

国学大师钱穆生平资料

国学大师钱穆生平资料

国学大师钱穆生平资料钱穆,中国学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成名;1950年在创办新亚书院获政府尊崇;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

下面是的大师钱穆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大师钱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著书数量众多,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认为历史是贯穿的,他的观点在当时不被人认同,但钱穆用他的坚持赢得了后人的赞同。

在学术巅峰时期,由于时局动乱他放弃了学术研究,转而办学,创办了新亚学院,给流亡到的学生一个栖息地。

虽然有人评论他为了荒废学术,导致后期再无建树,但是老先生对于国学的奉献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国学大师钱穆创办学院新亚学院,办学中秉持着不牟利原那么,坚持用中文授课,这些要求表达了他的一颗中国心,当时许多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授课,一时新亚学院的学习风气浓厚,吸引了许多学子。

钱穆先生的后半生历程从广州开始到台北结束,并没有划上一个圆圈回到起点,浓烈的爱国之情处处表达在他的中,新亚学院的创办表达了这种爱国之情,在民族存亡之际,弘扬中国,传递文化薪火。

后来与其他两所学院合并,老先生亲自命名为“中文大学”,从中文一词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于祖国的浓厚思念之情。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了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艰辛的办学环境中,以书为伴,用书籍的力量慰藉自己的病体,晚年因病双目失明的他还醉心于教学,参加了多场讲座,他的授课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送,座无虚席,钱老先生一生奉献,无私教学,令人尊敬。

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

是经典的文化著作,对其日后的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史大纲》是他于时期所著的一本通史,这本著作也被视为国史上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创作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内容简要。

高中素材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简介

高中素材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简介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简介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2、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记载我国从有传说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不仅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司马迁,而且让他到各地去游历,去认识社会,考察古迹,增加实际知识.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历史和大好河山,立志要为祖国和后世写出一部.他官至太史公时,由于受李陵案的牵连,被免官并受了残酷的腐刑.但他为了继续完成的编写,忍辱发奋,终于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用十六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伟大名著.这部二千多年前的不朽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九五六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3、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4、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5、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在元杂剧作家中,他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种.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社会剧,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第二类是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大力颂扬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的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等;第三类是采用历史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的历史剧,有《单刀会》、《西蜀梦》等.6、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可惜,他的诗画留存下来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红楼梦》的光辉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家庭社会小说有极大影响.7、塑造中国人民灵魂的巨匠——鲁讯鲁迅(1881.9.25——1936.10.19)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史树立了一面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而已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8、新中国的预言诗人——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9、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文化大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10、“文学良心”大师——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芾甘,字尧棠,四川成都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灭亡》、《新生》、《家》、《春》、《秋》、《憩园》、《寒夜》等著名作品.“文革”后又写了近五十万字的《随想录》.曾先后获意大利“但丁奖”和法国荣誉勋章.其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巴金全集》(二十六卷)、《巴金译文集》(十卷)出版.巴金是一个热情、追求和艺术精神融为一体的作家,他像勇士丹柯一样,燃烧自己的心来照亮别人,穿越了二十世纪的历史风云,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做出丰富的注解.他的真诚,他的忧郁,他的反思,无不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良知.。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历史学家也称史学家,是指以撰写历史著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仅供大家参阅。

吕思勉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

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

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 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 非我等,字舍予。上学后,自己改名为舒 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 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 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马》《茶馆》《龙须沟》《四世同 堂》。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 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 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 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 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曹禺
(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 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 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 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里。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 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 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 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戏 剧专科学校任教。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 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 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其代表作品 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按成名时间排序)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 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 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 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 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 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 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 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 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 最大领土的作家”。

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中国近现代十大作家

整理课件
20
评价
沈从文:“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 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的还是态度, ‘宠辱不惊’!”
赛珍珠:“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写得骄 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 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 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鲁迅:“中国当代最好的杂文家。”
自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整理课件
7
茅盾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 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 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
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
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
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
代服饰研究》。于1987年和1988年先后两度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88年病逝于整北理课京件 。
李敖:“文学巨匠,一代宗师。”
整理课件
5பைடு நூலகம்
林语堂
(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 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 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幽默文学大师,发明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 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 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于1940年和 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几位?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几位?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几位?中国十大历史学家及理由1、左丘明2、司马迁3、班固4、陈寿5、范晔6、刘知几7、杜佑8、司马光9、章学诚10、梁启超1、理由一,左丘明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奠基人、先秦史官文化时代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史学家、相传他所著《左传》与早前的《尚书》相比,应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史、堪称中国史学形成的标志;理由二,《左传》与五经中的《春秋》有明显的互文性联系,其记人叙事不但更清晰完整,而且史料更丰富,范围远超出一国一地,对社会重大发展变革更加敏锐,典籍专家孔颖达特别指出“传实经虚”以示区别;理由三,《左传》作为纪传史学的最早范本,具有很高史学文学价值,尤擅战争描写,许多场面已成为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和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人物性格鲜明,夹叙夹议手法简洁,述评公允,对人事的预言精准。

2、理由一,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汉史传文学泰斗,他的史学地位在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大师;理由二,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的《史记》对汉族与周边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一视同仁,首开记录社会经济的范例,不但有耿直犯颜的公义勇气、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拨乱反正的调查研究,而且,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叙事的整体构思、对史实因果关系的精辟分析、层次分明而五种类型相融的体例编制所具的原创性,都堪称千古典范;理由三,《史记》既是史家之绝唱,又是无韵之离骚,表现出发愤著书的顽强毅力,其人物之鲜明丰满、叙事之简洁老练、语言之丰富多彩都代表了中国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

3、理由一,班固是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中国断代史学第一人,传世名著《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经班氏家族门生四人之手历数十年呕心沥血而成;理由二,班固治史意在追述西汉帝业,“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体例仿效《史记》而有所增删,内容因事命篇,述及五朝70余年大事,开创了以群雄夺权为始,以篡权贼臣被诛告终的断代记述新格局;理由三,班固叙事规模宏大,内容广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内外征战与国际关系、物质生产与文化交流,以五行灾变说来取代司马迁的兴衰规律论,观念有蜕化而体例有改进,对后世官方正统史学影响深远。

中国史伟大人物素材

中国史伟大人物素材

中国史伟大人物素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史上的伟大人物素材: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的重要观点。

2.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皇帝,统一了中国各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

3. 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提出了许多关于革命、建设和治理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钱学森(1911年-2009年),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小部分伟大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

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

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其著作合编在《饮冰室合集》历史著作主要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

汉族,江苏常州人。

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生于江苏常州。

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

16岁自学古史典籍。

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

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

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

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

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 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

主要著作《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先秦诸子系年》个人认为如果真的喜欢中国古代史《国史大纲》必读不可,而且也对”我们为什么学历史?”这个问题有所思考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近代著名史学家资料汇集

近代著名史学家资料汇集

近现代及当代重要学者资料汇集1、钱穆(1895——1990)国学大师,自学成才,曾为小学教师,后历任北大、清华、西南联大老师,1949年后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代表作有《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师友杂艺》、《中国知识分子》、《论语文解》、《论语要略》、《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文化史导论》、《孟子研究》、《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中国社会演变》、《阳明学述要》、《秦汉史》、《中国史学名著》、《中国史学发微》等。

代表性弟子有余英时,曾受顾颉刚推荐,但与胡适、傅斯年观点不合。

2、周一良﹙1913——2001﹚曾祖父周馥(曾国藩的幕僚),祖父周学海,叔祖周学熙,父亲周叔弢﹙著名民族资本家﹚。

周一良从小受师塾教育,后先后到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学习,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

曾留学哈佛,任教北大、清华。

主要致力于魏晋南北朝研究,代表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魏收之史学》、此外,周一良精通日语和梵文,著有《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外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中国的梵文研究》、《敦煌写本书仪考》等。

文革时期曾受到痛批,还要加入过为“四人帮”效力的“梁效”。

见《毕竟是书生》。

与陈寅恪、吴于廑、杨连升等关系密切。

3、陈寅恪﹙1890——1969﹚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著名诗人)。

曾就读师塾,贯通中国传统文化,后游学日本、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师,一生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尤以巴利文和梵文最精。

后受梁启超推荐,任教清华,抗日战胜期间转向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一直任教于中山大学。

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热爱传统文化,其思想被认为处于“”之间。

主要从事隋唐史研究,提出小说的史料价值应该重视以及“以诗证史”,代表作有《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国学”,其实可以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各种学术,包含着先秦经典、诸子学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各种学问,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大师”,又极富内涵,在某种领域内或是学问或是艺术达到了至高境界的人,就可以被冠之以这个称号了。

下面是上世纪被公认为国学大师的九位学者,一位堪称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梁启超出身于士绅家庭,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传统教育,他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早年中过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从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百日维新时期,梁启超是主要领袖之一,积极宣传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到日本,他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国内,被袁世凯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他是积极反对的,张勋复辟他也不以为然。

梁启超晚年时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1929年,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梁启超不仅是改良维新思想的领路人,也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在目录学、图书馆学、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颇有成就,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章太炎(1869-1936)章太炎,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章太炎出身于富裕家庭,早年从师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学习八年后走出书斋,于1896年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编务。

因支持维新变法为清政府通缉,1899年流亡到日本。

1903年,回到国内的章太炎曾一度被捕入狱。

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再次来到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并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11年,章太炎回到上海,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1913年,他又因讨袁而被监禁,直到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才被释放。

中国历史学家:陈高华人物简介

中国历史学家:陈高华人物简介

陈高华对公共历史教育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 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共历史教育家”的称号
• 他的学术观点对公共历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高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贡献
陈高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关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 他的研究成果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陈高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 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专家”的称号
• 他的学术观点对历史文化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他的学术观点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高华的学术精神对历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勤奋治学,严谨治学,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 他关注社会现实,将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陈高华对历史教育的影响
陈高华对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陈高华对历史教育的贡献 Nhomakorabea到了广泛认可
• 他的著作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教材,影响了无数历史学者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陈高华人物简介:中国历史学家的贡献与
影响
DOCS
01
陈高华的学术背景及成就
陈高华的求学经历与学术起步

陈高华出生于北京,从小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
• 在小学时期,他就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书
• 中学时期,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 大学时期,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
• 他的社会活动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将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6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6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一.生平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其父哈里‧汤因比(Harry Toynbee)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其母莎拉‧马歇尔(Sarah Marshall)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

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他这位早逝的叔父而起的。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这些都为他在历史学上取得丰硕成果,并成为一代历史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二.哲学思想在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中,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

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蒙文通:原名尔达,字文通,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蒙文通:原名尔达,字文通,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蒙文通:原名尔达,字文通,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本文导读:基本信息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

蒙文通先生佛学造诣也很高,据云是朱德老师能海上师的继承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等人生经历蒙文通的教育是在国学大师的精心指教下进行的,他早年受业于清末国学大师廖平与刘师培,从研究传统的经学开始了他漫长的学术生涯,后来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问佛学与古代学术思想。

一九二七年,蒙文通先生撰成成名之作《古史甄微》,提出了中国上古民族可以江汉、海岱、河洛分为三系,其部落、姓氏、居处地域皆各不同,其经济文化各具特徵的学说。

其后又以《经学抉原》一书,进一步从学术文化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此说。

“三系学说”和当时《古史辨》学派的观点迥异其趣,但就其对学术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言,实可以与之媲美。

强行将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日伪政府多次强“邀”其撰写政治学术文章,并以重金相诱。

蒙文通虽一家七口,经济拮据,加之抗日战争爆发,家计日益困顿,仍对来者严辞相拒。

后来举家迁往四川,执教于川大。

而他对胡适的态度则近乎有几分“牛”气。

在北大期间他竟一次也没有前往胡适家拜访,钱穆先生亦称“此亦稀有之事也”。

这事弄得胡适十分难堪,胡适以至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与徐锡予及其他人交往依然如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历史学家也称史学家,是指以撰写历史著作为职业或对历史学的创立、发展与应用付出努力的知识分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成就最大的历史学家,仅供大家参阅。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

汉族,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

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

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

陈寅恪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
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

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

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
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吴晗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顾颉刚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

汉人,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范文澜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

历史学家。

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

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吕振羽
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

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侯外庐
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

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

青少年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

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

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

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

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第一卷。

抗日战争
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

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人。

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

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

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