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本文旨在讨论诊断学教学的大纲,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学教学。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提供基础。
2.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
4. 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医学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培养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设置1. 病史采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可能的诱因。
小点1: 学习有效的病史采集技巧,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使用。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建立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小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体征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进一步完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巧,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等,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
小点1: 学习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包括正常范围的判断和异常结果的解读。
4. 影像学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巧,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小点1: 学习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第8版实验课教学大纲目录课程简介 (3)课程总览 (4)课程各论··································5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实验二正常人胸部及肺脏检查……………………………………………………实验三心和血管的检查……………………………………………………………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实习五腹部检查……………………………………………………………………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实验七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实验八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实验九问诊及病历书写……………………………………………………………实验十正常心电图…………………………………………………………………实验十一异常心电图…………………………………………………………………实验十二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十三血液常规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十四骨髓细胞学、止凝血障碍检查……………………………………………实验十五尿常规、粪常规、及其他检查……………………………………………课程简介诊断学(diagnostics)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木、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学实验则在诊断课屮占很大比重,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牛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來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革础。
诊断学实验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全身体格检查、心电机使用及心电图讲解,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木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除课堂教学外,大虽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杲常体征及」[•: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实验考试成绩为20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主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本科专业诊断学实验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体格检查24学时等,心电图实习8学时,考核4学时。
实验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实习课时(一)基木检查法一燉检查头部颈部检査4(二)胸部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检查4(三)心脏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4(四)腹部检査4(五)胸■腹部异常体征网络多媒体模拟人检杏4(六)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4(七)技能考核4(八)心电机的使用、测量和正常心电图4(九)异常心电图(心房、心室肥人心肌缺血与ST-T改变心肌梗死及4心律失常等)注:实习内容遵着《诊断学实习指导》执行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通过观看《--般状态、头颈部检查》录像片和老师讲解示教使学牛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1•一般检查:观察发育、营养、面容、意识等;2. —般状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 头颈部检查:头部视诊、触诊;眼、耳、鼻、口检查;4.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甲状腺的视、触、听诊。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 Laboratory diagnostics )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 实验学时数18 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 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 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 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 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 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 尿液一般检查。
⑸ 粪便一般检查。
⑹ 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 脑脊液检查。
⑻ 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 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 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 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 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 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 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目的和要求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71020/12071010课程名称:诊断学实验学分:2 学分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并综合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症状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编写。
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模拟训练和临床见习相结合,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为随后进行临床实践奠定坚定的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安排使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主编陈文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正、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学习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一)生命征1.体温:体温计的辨别、读数(示教)测体温的三种方法及正常值2.呼吸、脉搏、血压在各章节中分别讲解(二)一般状态1.发育:判断方法及记录2.营养:判断方法及记录3.神志:神志障碍的分度4.体位:自动、被动、强迫体位的定义(分别举例)5.表情:6.面容:7.步态:(三)皮肤1.色泽:发绀、苍白、黄染2.弹性:检查部位及方法3.温度4.湿度5.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的区别6.出血:出血点、紫癜、瘀斑的大小区别出血点与皮疹的区别7.蜘蛛痣:①检查方法②常见部位及临床意义8.毛发分布:9.水肿:轻、中、重度分度10.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1.检查顺序、部位及手法(示教)2.检查内容: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注意要点:浅部、深部触诊手法、腋窝、滑车上淋巴结触诊方法实验二、头、颈部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Laboratory diagnostics)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实验学时数18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尿液一般检查。
⑸粪便一般检查。
⑹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脑脊液检查。
⑻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一、目的和要求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⒉熟悉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诊断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实验诊断学概论 2 2二临床血液学检测1:血液一般检测 5 2 3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细胞形态特二5 2 3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血栓与止血检测 2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1:尿5 2 3四液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脑四2 2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六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 2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及临床五、七2 2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5 2 3九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2 2总计32 20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诊断学的一部分,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
实验诊断学教材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编写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本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启发性。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部分和病例分析部分。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检体诊断28学时,完整病历书写4学时,异常体征4学时,实验诊断24学时,心电图检查12学时。
四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自编,陈琦,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血液检查(一)一教学目的在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三)掌握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测定方法(目测法),熟悉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五)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
(六)了解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三教学内容(一)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二)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结构及使用方法。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诊断学精品教学(温州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实验诊断学概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医院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医学检验(检验医学)的发展前景熟悉:实验诊断的作用与检验项目的利用;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影响因素;检验结果的报告方法与结果分析;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教学内容一般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医院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临床检验的进展与现状;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应用范围及学习要求详细讲解: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影响因素;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三)重点讲解: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何为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第二章血细胞的自动化分析及临床应用(血液一般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了解:血细胞自动化分析的历史发展;血细胞自动化分析原理熟悉:血细胞分布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参数的参考值;相关红细胞参数(MCV, MCI1, MCIIC, RDW)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上的应用掌握: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参数及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般介绍: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血细胞自动化分析的原理;细胞分布直方图详细讲解:红细胞相关参数(MCV, MCH, MCHC, RDW)的临床应用重点讲解:血常规分析的重要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三章尿液常规检验与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液一般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尿液组成及性状与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尤其是泌尿系统的关系;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原理;尿液干化学分析各测定项目的测定原理(二)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三)掌握: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与保存;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测定项目 与原理;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二) 详细讲解: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一般性状检查:尿量,外观,气味,酸碱反应,比重,尿渗量化学检查:尿蛋白(概念;蛋白尿分类与临床意义),尿糖(概念;引起尿 糖升高的原因),酮体,尿胆红素与尿胆原(胆红素代谢途径,尿二胆在黄疸判 别中的应用),亚硝酸盐,尿隐血,尿白细胞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检查方法,检查内容(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 细胞;管型: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管型种类和意义;结晶体)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脑脊液及胸腹水的形成、功能 (二)熟悉:体液标本(脑脊液及胸腹水)的采集;体液标本的检查内容(外观,化学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三)掌握:体液标本检查的临床应用;渗岀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二、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如何采集体液标本及其注意事项(二) 详细讲解:体液标本的检查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三) 重点讲解: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第五章 肝功能和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一、 目的与要求(一) 了解:肝脏病检查项目的组合及选择(二) 熟悉:主要的反映肝功能及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原理、方法及其重要 参考值(三)掌握:常用的肝功能及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二、 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肝脏的生理功能;如何合理选择肝脏病实验项目(二) 详细讲解:肝功能及肝脏病的主要项目的检查原理、方法、重要参考 值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蛋白质代谢(TP, ALB, G, A/G);血清蛋白电泳肝肿瘤标志物(AFP, CEA)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ALT, AST, ALP, y-GT)及同功酶检查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检查第六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功能实验在肾单位的定位及肾功能实验应用的注意事项(二)熟悉:反映肾功能的试验原理及方法(三)掌握:反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功能实验在肾单位的定位及肾功能实验应用的注意事项(二)详细讲解:反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试验原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 •肾小球功能试验(内生肌肝清除率,菊粉清除率,血清尿素氮测定,血清肌肝测定,血清尿酸测定)2.肾小管功能试验(浓缩与稀释试验,尿渗透压测定等)第七章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二)熟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作用;骨髓报告单的填写;常见血液疾病骨髓象特点;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三)掌握:骨穿适应症及禁忌症;骨髓穿刺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程序与内容;正常骨髓象特点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作用;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骨穿适应症及禁忌症;骨髓穿刺术;常见血液疾病骨髓象特点(二)详细讲解:骨髓报告单的填写;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重点讲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程序与内容;正常骨髓象特点第八章血栓与止血检测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主要的反映止凝血功能的检验项目的方法(二)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三)掌握:反映止凝血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方法(二)详细讲解: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三)重点讲解:反映止凝血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1.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检验:束臂试验;岀血时间测定2.血小板相关检查:PLT数量、形态、MPV、PDW; PLT粘附、聚集试验;PLT 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3•凝血功能检测:CT; APTT; PT4.抗凝功能检测:TT; AT—III测定5・纤溶功能检查:3P试验;卩DP与D—二聚体测定第九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免疫,免疫测定的概念;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二)熟悉:常用的免疫学检查原理、方法(三)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免疫,免疫测定的概念;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二)详细讲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1.细胞免疫检查:活性淋巴细胞测定(T, B, NK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检测2.免疫球蛋白、补体、轻链测定3.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甲、乙、丙、丁型4.感染免疫检测:细菌、病毒、性传播疾病及其他5.肿瘤标志物检测:蛋白质类(AFP、CEA、CA125、CA153、PSA);糖脂类(CA199);酶类(PAP、NSE、APT、AFU)自身免疫检测:RF、ANA、抗ds-DNA、ENA、TG、TM、AchRA第十章临床细菌学及细菌耐药性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细菌检验室的任务;临床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二)熟悉:常见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方法(三)掌握:医院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检查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细菌检验室的任务;临床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 常见细菌检验标本的釆集与送检方法;临床感染、医院感染、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检查(二)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监测(三)重点讲解细菌耐药性检查1.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2.药物敏感试验3.耐药菌监测试验。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实验诊断学大纲07412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 Med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4 学时(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18)学分: 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师)选修课程: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6版教科书内容编写,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强、发展最迅速、应用广泛、多学科相互联系的医学学科之一,是现代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教学大纲侧重于常用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重点讲授常用临床实验指标的评价和临床应用。
并根据当今实验医学的进展,适时介绍该领域中的国内外动态,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检验技术的相关信息应用到临床和基础科研中,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解实验诊断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基本要求实验诊断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以此与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协助临床对疾病作出一个完整正确的诊断,同时对观察病情变化,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进入实验室,使检验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一门新兴独立科学,并实现了检验工作的快速化、微量化、自动化、和质控化。
实验诊断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本门课程的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基本的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讲授的各项检验的适应症,熟悉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重点掌握各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并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及分析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Diagnostics)第8版实验课教学大纲目录课程简介 (3)课程总览 (4)课程各论··································5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实验二正常人胸部及肺脏检查……………………………………………………实验三心和血管的检查……………………………………………………………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实习五腹部检查……………………………………………………………………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实验七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实验八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实验九问诊及病历书写……………………………………………………………实验十正常心电图…………………………………………………………………实验十一异常心电图…………………………………………………………………实验十二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十三血液常规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十四骨髓细胞学、止凝血障碍检查……………………………………………实验十五尿常规、粪常规、及其他检查……………………………………………课程简介诊断学(diagnostics)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诊断学也随之发展,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原来使用的诊断学教材已经更新,因此需要重新编写诊断学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诊断学》第8版内容,对原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重点编写症状学和问诊、体格检查、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常用器械检查和病历书写等。
本教学大纲的特点是突出重点,倡导精讲多练,留有学生自学练习余地。
教师使用本大纲时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教学使用。
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是属于技能课,在老师示教下,学生必须反复练习,尤其是全面、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方法,要求学生相互间在自己身上反复操练,手法熟练后,再去接触病人。
实验诊断以大课讲授理论为主,实验诊断的操作课以老师示教为主。
诊断学教研室2013年12月课程总览实验一体格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血压测量和淋巴结的触诊方法。
(三)掌握对光反射、角膜反射,气管及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四)熟悉一般、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
(五)了解上述内容的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
(一)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1、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重点是叩诊方法(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查(1)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3)发育、营养状态的评价,体型的分型。
(4)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和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及检查与评价方法。
2、皮肤:皮肤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淋巴结淋巴结分组,检查方法与检查顺序。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头部:头颅、头发眼:结膜、巩膜的检查方法,翻上眼睑;眼球运动、震颤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角膜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耳:外耳道的检查方法和内容,乳突压痛的检查。
鼻:外形,鼻腔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方法。
口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颈部:颈部:外形与活动。
血管:颈动脉的视诊与触诊,颈静脉的视诊。
甲状腺:视诊、触诊与听诊。
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体温表、血压计、体重秤、软尺、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棉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体温表损坏、血压计水银泄露后参照“有害物、毒物处理办法”。
实验二正常人胸廓及肺脏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胸廓及肺脏的检查方法、顺序及内容(二)掌握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肺界叩诊的检查方法、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
(三)熟悉胸廓的体表标志(四)了解各种胸肺部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实验内容:(一)胸部的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人工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肺和胸膜的界限。
(二)胸壁、胸廓和乳房。
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
(三)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胸廓外形、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胸部异常叩诊音。
4、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听诊特点及分布。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直尺、标记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三心脏及血管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的基本方法、顺序及内容。
(二)掌握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方法及记录,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鉴别。
(三)熟悉心尖搏动、震颤的检查方法,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四)了解心脏和血管检查的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一)心脏检查1、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异常搏动的观察及意义。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叩诊:叩诊方法,心浊音界各部分组成及心浊音界的叩诊、扩大的临床意义。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第一、二、三、四心音的形成原因及听诊要点。
(二)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脉波强弱、紧张度及常见脉波类型。
2、血压测量方法及变动的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血压计、直尺、标记笔。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典型听诊音。
(二)掌握肺部常见异常听诊音。
(三)了解心肺少见疾病的特殊听诊音。
三、实验内容:(一)肺脏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及分布、异常呼吸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罗音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机制及其类型和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心脏听诊:正常心音;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及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听诊。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实验五腹部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腹部检查的内容、顺序和方法。
(二)掌握肝胆脾触诊方法、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方法(三)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了解腹部分区与腹部脏器的对应关系。
三、实验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体表标志2、九区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二)腹部检查:1、视诊(1)注意事项:(2)内容:腹部外形:膨隆(气、水、包块)、凹陷。
全腹还是局部异常及其意义。
呼吸运动:消失的临床意义。
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的辨别及意义。
胃肠型和蠕动波:胃型及肠型的临床意义。
皮疹、色素、疤痕、疝、搏动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2、触诊:(1)注意事项和检查手法。
(2)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方法,常见腹部疾病压痛点。
触诊内容:肝脏、脾脏、胆囊、肾、膀胱(重点为肝脾触诊及Murphy征的触诊方法)。
腹部包块:触诊内容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脏器。
液波震颤:方法及意义。
振水音:方法及意义。
3、叩诊正常腹部叩诊音。
肝区叩击痛、肝浊音界:异常的意义。
移动性浊音:方法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方法。
脾脏、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方法及意义。
肾区叩击痛。
4、听诊肠鸣音:亢进、消失的意义。
血管杂音摩擦音的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直尺、软尺、标记笔。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几种不同的腹部触诊法及其应用范围。
(二)掌握肝肿大、脾肿大、胆囊炎、压痛及反跳痛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一)肝脏触诊:掌握肝脏触诊的手法及注意事项,熟悉肝脏触诊内容。
(二)胆囊触诊:掌握Murphy’s征、胆囊触痛检查方法。
(三)脾触诊:掌握脾触诊手法及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四)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肝、脾、胆囊综合体征检查示教和压痛、反跳痛检查方法示教。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实验七脊柱、四肢和神经反射的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