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9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超级全能生”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甲卷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

这反映出A. 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B. 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C. 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D. 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2.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A. “有教无类”“法不阿贵”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D.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3.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A. 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________B. 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C. 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________D. 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4.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

由此可知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C. 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5. 《大清律例》中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拆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

”这反映了A.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遭受严重挑战________B. 分拆家产会有效缓解土地兼并C. 财产继承方面嫡庶之别已趋淡化________D. 商周以来宗法观念有一定松动6.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p7. ly:宋体; font-size:10.5pt">年代进口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A.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________B.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C. 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________D.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8. 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________B. 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C. 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________D. 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9. 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

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

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

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谥法”的重新恢复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C.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3.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

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5.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

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

这种说法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6.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

完整word版,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浙江省绍兴市2018届高三9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18届高三9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说苑·政理》中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与这一说法相一致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 D.韩非2.《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以上史籍记载的两大水利工程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都足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C.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D.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3. 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前,不得仕。

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

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

这一规定反映唐初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 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小得为官的制度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4.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上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5.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年高考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2018年全国卷3(历史)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3(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D】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B】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B】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D】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 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 响。(13分)
(2)变化: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 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 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 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 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 确立。(8分)
示例3:科技论题+史实+原因 论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哥白尼的“太阳中 心说”。(2分) 阐述:《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 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它是对传统科 技总结。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 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 学的根本变革。 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 是不同的社会状况决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和封建专制统治;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 生和初步发展。(10分)
材料 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赋 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 拖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 三尺。”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 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天下 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建中元年(780年)唐 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一 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 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俗 有不便者正之。”两税法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征税标准, 实现了“以人丁为本”到“以资产为本”的转变,“天下 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 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 廷”。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 世有深远的影响。 ——据《旧唐书· 杨炎传》等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示例1:经济论题+史实+评价 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2分) 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 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 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 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之国和平交 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以后,西 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时中 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努力以和平的 方式处理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用暴力和战 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 (10分)
45.(15分) (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 庸调制遭到破坏,国家财政困难; 农民大量逃亡,社会矛盾激化; 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 行两税法。(6分)
(2)实现了以人丁为标准征税到以土地资产 为标准征税的转变,是我国税制史上的重大 改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 集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 的社会矛盾。(9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 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 了现代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5分)
分值
赋分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中外关联的具体史实,支持论 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构合理; 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中外关联的具体史实,支持论 题;史实分析较为准确,论证较充分,结构 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 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和论证,表述通顺。
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 2018届高三9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ABCCC
CBDCA
CB
材料一 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510年, 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 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 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 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 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 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 儒医和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 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 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 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 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 黄医道》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
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 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 “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 病人是医疗的主体; 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8分)
原因:君主专制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 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 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 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 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 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 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 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 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 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 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 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 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 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 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
示例2:科技论题+史实+影响 论题:14——17世纪,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呈现出 不同特点。(16世纪,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 段,同一时期,西方近代科技产生。)(李时珍 的《本草纲目》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2分) 阐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动物按低 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进行分类。它是对16世 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 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巨大。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 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 文学的根本变革(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