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登太白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待漏院记》中用来为全文立说的字是( )A.慎B.勤C.待D.思2.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表现感情主调的词句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B.燕然未勒归无计C.将军白发征夫泪D.衡阳雁去无留意3.主题为“叹老嗟卑”的一首词是( )A.《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B.《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C.《踏莎行》(雾失楼台)D.《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4.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馀风的宋初文学家是( )A.王禹偁B.范仲淹C.晏殊D.欧阳修5.结句与“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相似的词作是( )A.《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B.《踏莎行》(候馆梅残)C.《桂枝香》(登临送目)D.《望海潮》(东南形胜)6.下列作品中属于送别词的是( )A.《贺新郎》(梦绕神州路)B.《念奴娇》(洞庭青草)C.《卜算子》(驿外断桥边)D.《扬州慢》(淮左名都)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写的是( )A.春日B.夏日C.秋日D.冬日8.陆游《书愤》中,概括自己抗金经历的一句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B.楼船夜雪瓜洲渡C.铁马秋风大散关D.塞上长城空自许9.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天随”是指( )1A.杜牧B.白居易C.李商隐D.陆龟蒙10.其作品被张炎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的词人是( )A.姜夔B.史达祖C.吴文英D.刘克庄11.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 )A.谢翱B.赵师秀C.周密D.王沂孙12.睢景臣套曲《高祖还乡》用来起头的曲牌是( )A.山坡羊B.醉太平C.哨遍D.红绣鞋13.无名氏《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所用修辞手法是( )A.比拟B.借喻C.夸张D.映衬14.《窦娥冤》中扮演窦娥的角色名称是( )A.正旦B.外C.净D.卜儿15.《董西厢》取材于《莺莺传》。

新高一语文必修二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一语文必修二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一语文必修二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平山堂①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②恺悌:和乐平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 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 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 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站在高堂上可以看到淮岑上的太阳对着朱栏冉冉升起,江岫上的云烟与平山堂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写出平山堂的视野开阔。

②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碧瓦动态之美,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丽。

③通过朱栏、白云、碧瓦等景物色彩的组合,描绘平山堂景象的绚丽。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理解有误。

本诗主要表达对平山堂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佩之情,并没有表达归隐之情。

故答案选D。

(2)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从诗歌的颔联中进行分析,颔联: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此联写作者登到平山堂上,见到日出、江岫、碧瓦的壮丽景观,此联主要是从眼前所俯瞰到的景观,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美。

诗句中的“日出”“江岫”都是动静,此处着笔写动静是为了突出景物的静态之美,同时也为了抒发作者对平山堂景观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D;⑵①站在高堂上可以看到淮岑上的太阳对着朱栏冉冉升起,江岫上的云烟与平山堂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写出平山堂的视野开阔。

②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碧瓦动态之美,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登太白峰【1】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2】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3】去,何时复更还?注释:【1】此诗作于李白入长安而无所成之时。

【2】泠风:清风。

【3】武功:武功山,在陕西武功县西。

1.下列关于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从正面写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B.诗歌三、四句想象丰富,与太白星侧耳倾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C.诗歌中两个“太白”分别指山峰名和星宿名。

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D.诗歌的五、六句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灵活自然,并不显斧凿痕迹。

2.诗歌内涵丰富,抒发了诗人多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顾炎武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敞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

③五羊,广州别称。

3.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用“纫兰”“餐菊”的典故,是为赞扬屈原高洁的品行,表达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B.颔联中“千山外”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留”写两人一见如故,畅饮长谈。

C.颈联描述北方的水深泥浊与南方的天高云淡,两种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尾联点题,写屈大均从函谷关远道而来,为匡复大业奔波辛苦,令人感慨。

4.诗歌尾联情感丰富,寄寓深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①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全新整理)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全国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全国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称宛陵先生的宋代文学家是()A.梅尧臣B.苏舜卿C.王禹偁D.欧阳修2.传说被欧阳修戏称为“穷塞主之词”的作品是()A.《踏莎行》(候馆梅残)B.《雨霖铃》(寒蝉凄切)C.《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桂枝香》(登临送目)3.使用了动词“弄”,从而描绘出“初晴”天气特征的是()A.娇云浓软弄微晴B.羌管弄晴C.纤云弄巧D.云破月来花弄影4.写作上的显著特点为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的文章是()A.《待漏院记》B.《答司马谏议书》C.《墨池记》D.《上枢密韩太尉书》5.《六国论》认为虽然“未尝赂秦”,但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终继五国迁灭”的国家是()A.齐B.燕C.赵D.楚6.秦观《踏莎行》词句中描写了凄厉之境,被王国维评为“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是()A.雾失楼台,月迷津渡B.驿寄梅花,鱼传尺素C.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D.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陆游《沈园》中凭吊唐婉亡故的诗句是()1A.沈园非复旧池台B.沈园柳老不吹绵C.梦断香消四十年D.此身行作稽山土8.下列词句中,用比兴手法警告投降派的是()A.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B.怨春不语C.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D.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9.下列词人中,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喜在词中陈述政见的是()A.张元干B.张孝祥C.陈亮D.姜夔10.下列《扬州慢》词句中,用拟人手法表现强烈主观色彩的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清角吹寒,都在空城D.算而今、重到须惊11.翁卷被列为“永嘉四灵”之一,他的别号是()A.灵舒B.灵渊C.灵晖D.灵秀12.谢翱为祭悼文天祥所哭的西台,原来纪念的人物是()A.颜真卿B.张巡C.严光D.许远1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中“白马”指()A.白马寺B.白马坡C.白马使者D.白马将军14.下列曲辞中,属于鼎足对的是()A.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B.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C.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D.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15.《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崔莺莺希望张生忠于爱情的曲辞是()A.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B.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2C.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D.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16.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题是()A.感叹秦汉兴亡B.歌咏山河壮丽C.关心百姓命运D.惊叹关隘险峻17.下列《琵琶记》曲辞中以糠喻指妻子的是()A.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B.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C.谩把糠米相比,这糠尚兀自有人吃D.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将来逼逻堪疗饥……纵然吃些何虑18.赵孟頫《岳鄂王墓》中,写到岳飞被害所导致的恶果的诗句是()A.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B.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C.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D.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19.王世贞《登太白楼》所咏的太白楼在()A.安徽宣城B.陕西西安C.四川江油D.山东济宁20.下列张岱《西湖七月半》文句中,写出真正的看月者高雅情怀的是()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B.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D.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②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A. 举进士除高安丞除授予官职B. 大旱请决滞狱狱监狱C.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责责怪D.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不久【答案】B【解析】(1)B项译为天下大旱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狱”应为“诉讼案件”【答案】A【解析】(2)“通款”是个固定词组指与敌方通和言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部曲”是指古代的军队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故选A【答案】C【解析】(3)C项“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错误解原文意思根据文本内容“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可知“数”修饰“欲害君”而不是说情应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答案】(4)①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②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解析】(4)①方正要刑施用刑罚请询问故原因②权衡行使权力的标准己个人私见与参与则却然这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 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答案】C【解析】(1)C项诗人并非以“新雁”自比且“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也于诗无据【答案】(2)同两联都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和岁月蹉跎的悲哀异本诗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书愤》颈联中“塞上长城空自许”突出了诗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与悲愤故本诗颈联悲中有壮《书愤》颈联悲中有愤【解析】(2)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一句是说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慨《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说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对赤心为国的诗人来说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两首诗虽然都表现了诗人殷切慷慨的报国之情和年华易逝的悲哀之情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直抒胸臆诗人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是因为报国之志未酬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和壮志而《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结合陆游生活的时代特点可知南宋时期诗人生活的国家遭金人践踏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与愤懑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A. 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答案】C【解析】(1)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由材料三“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可知选项曲解文意【答案】B【解析】(2)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 2014—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答案】(3)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采用低俗甚至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解析】(3)由材料一中的“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可概括出应多点责任和温度由材料一中的“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与材料三中的“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可概括出要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由材料一中的“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与材料四中的“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可概括出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材料一中的“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等可概括出应采用合适的教法4.(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请简要分析标题“补丁旧景”的丰富内涵4.(4)本文以“补丁”为线索构建行文结构请简要分析A. 文中的补丁虽然称为一景但是它不是用来让人观赏的物件而是浓缩了“我”旧日清贫又快乐的乡村生活的印记B. “我”对自己穿补丁衣服并不自卑但母亲缝补的针线活不灵巧却让“我”在伙伴面前自卑流露出“我”质朴的生活感受C. 文章写老师讲作文课提到不要堆砌过多素材时举到补丁衣服的例子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D. 铁书包的梦体现了童年的“我”的顽皮淘气和天真懵懂也表现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答案】C【解析】(1)C项“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于文无据【答案】B【解析】(2)B项“都有效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情趣”错误“生活起的茧”主语是大人们的补丁不是孩子这一比喻主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勤劳【答案】(3)①小时候因贫穷而打满补丁的衣物、书包等各种旧物②儿时虽然清贫但却快乐自由地生活③体现了勤劳质朴的乡土气息④表达了真挚热忱的淳朴人情【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开头以电视剧中女人公衣服上明显露出道具痕迹的补丁引出作者对幼时与补丁相关的回忆——因活泼爱闹而打满补丁的衣物、帆布书包等以“补丁旧景”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时生活虽是清贫但“我”与小伙伴总是有各种各样玩乐的方法——在田间玩游戏、用书包做“战争的武器”等体现了“我”儿时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在外地工作的三叔同“我”玩笑“说下次一定给我带回一个铁书包” 等三叔下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待一屋子的人回过神来笑声差点儿把小草屋给掀翻了” 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真挚质朴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4)文章从现在电视道具补丁的虚假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自然补丁然后具体写到衣服、鞋、书包补丁的来由并借此联系到童年的清贫、有趣的生活最后以上大学时母亲给“我”做新衣服标志补丁生活的结束并表达了对补丁的怀念【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由现在电视上那些假假的道具补丁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朴素的泥土气息”自然补丁开篇并由此在下文中展开回忆那时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穿过补丁衣服大人因着长年累月重担压肩补丁大多在两肩小孩衣服的补丁就显得没那么规律——鞋、衣服、书包等因各种游戏均变得“伤痕累累” 通过写这些各处补丁的由来联想到儿时那快乐而自由的生活直到“我”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亲特地从集镇上扯回几尺布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 标志着“我”补丁生活的结束也进一步表达了“我”对补丁及“那种朴素的泥土气息和清贫中的快乐”的怀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B. 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C. 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D. 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答案】C【解析】(1)A项张冠李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项“传奇”错误根据文本可知“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D项“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表述错误原文为“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故选C【答案】A【解析】(2)A项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答案】B【解析】(3)B项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合通俗小说的创作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饯行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请你推出他们两人各自的职业甲乙【答案】甲教师、警察乙书法家、作家【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根据题中给出的事实进行推断由①可知乙是“书法家” 由②可知甲是“教师” 由③可知乙还是“作家” 那么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现有推论可知甲还是“警察”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7.(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7.(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初衷雪中送炭获取趁火打劫B. 目的急人之困获取落井下石C. 初衷雪中送炭攫取趁火打劫D. 目的急人之困攫取落井下石【答案】C【解析】(1)“初衷”强调最初的愿望和心意“目的”没有这层意思结合第二段“政策初衷就会落空”可知此处应选“初衷”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急人之困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语境说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处于非常时期应选“雪中送炭”攫取掠夺夺取该词早期词性为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偏向中性获取取得猎取语境中“羊毛党”的行为是“侵占”行为因此应选“攫取”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在语境中不存在“陷害”的意思语境中更侧重“谋取私利” 因此应选“趁火打劫”故选C【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存在语病有一是“从……来看”与“……显示”句式杂糅二是“不仅”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三是“完成……作用”搭配不当据此修改全都正确的是D项故选D【答案】B【解析】(3)A项两个分句语序倒错导致逻辑错误C项“以实现拉动经济回暖以刺激消费”不合逻辑“刺激消费”是“拉动经济回暖”的手段D项暗换主语导致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不统一破坏语言连贯性故选B。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5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5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总分:98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双调]夜行船》(秋思)的体裁是()(1分)A:杂剧B:传奇C:散曲套曲D:散曲小令2、李贽《又与焦弱侯》所涉及人物中,因“质实有耻,不肯讲学”而受到作者肯定的是()(1分) A:郑子玄B:丘长孺C:黄生D:林汝宁3、“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两句出自()(1分)A: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B:黄庭坚《登快阁》C:谢翱《登西台恸哭记》D:王世贞《登太白楼》4、刘克庄《贺新郎》词中“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所用典故出自()(1分)A:《魏书·彭城王勰传》B:《旧唐书·郭子仪传》C:《晋书·祖逖传》D:《世说新语·言语》5、《项脊轩志》有一段问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说这番话的是作者的()(1分)A:祖父B:祖母C:父亲D:母亲6、李孝光《大龙湫记》写旱季瀑布的景象是()(1分)A: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B: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C: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D: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7、散曲集《小山乐府》的作者是()(1分)A:睢景臣B:张养浩C:张可久D:贯云石8、《明妃曲》的史事,主要见之于()(1分)A:《后汉书》B:《汉书》C:《新五代史》D:《新唐书》9、钟惺《浣花溪记》表示敬仰的历史人物是()(1分)A:司马相如B:诸葛亮C:李白D:杜甫10、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A:拟人B:比喻C:借代D:对比11、曲词“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出自()(1分)A:张养浩《[中吕]朱履曲》(警世)B: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C: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楚怀王)D: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1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1分)A:《喻世明言》B:《醒世恒言》C:《警世通言》D:《拍案惊奇》13、《明湖边美人绝调》选自()(1分)A:《老残游记》B:《官场现形记》C:《儒林外史》D:《警世通言》14、被称为“可作中兴露布(公告)读”的词作是()(1分)A: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B: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C: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D: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5、晏幾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袭用翁宏的诗句,翁宏是()(1分) A:唐代诗人B:汉代诗人C:五代诗人D:魏晋诗人16、《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分派太史慈的任务是()(1分)A:监酒B:敬酒C:奏乐D:护卫17、下列作者中,晚年自称文木老人的是()(1分)A:方苞B:吴敬梓C:蒲松龄D:洪昇18、辛弃疾《摸鱼儿》词中“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写的是()(1分)A:送春B:怨春C:留春D:惜春19、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王世贞诗文

王世贞诗文
神相接的自我意识 鉴赏:此诗写登太白楼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
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 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 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 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 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 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 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钦皮行
赏析:为了加强讽刺效果,诗人采用欲擒故纵 的手法。先写一只自称凤凰的五色鸟从远方而 来,受到礼遇。然而,虽有丰饶的梧桐与竹实, 这只五色鸟却并不满意,让人难以琢磨。至此 笔锋陡转,揭示出假凤凰的真实嘴脸。鲜明的 对比,蕴涵强烈的讽刺意味。诗以众鸟尚不明 真相,为假凤凰的反常举动而感惊异作结,含 义深刻,耐人寻味,揭露了当时奸相严嵩大奸 若忠的丑恶面目。
之神,为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妙手笔。
五扬之后,继以二抑。严氏既败,此画 辗转流落,终于在不识货的中贵与识货的 权贵的争斗中化为灰烬。此一抑。作者既 闻此噩耗,又叹息妙迹之永绝。此二抑。 以上五扬二抑,合而为一大抑,曰:名画 妙则妙矣,毁亦毁矣!此一大抑,为真迹 《海天落照图》而抑,由抑而引起为临本 之扬。
王世贞诗文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 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 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 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 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 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 《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题海天落照图后
作品简析: 这是王世贞的晚岁之作。此时的弇州山人,
已自称“老人”,非复写《艺苑卮言》时的翩 翩才子;观此文,叙事平铺,并无起伏,自首 至尾,亦无奇语惊人,似也可属老人的随手散 漫之笔。然而,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这篇不 事绘饰之作,却也自有其可观的老到之处,那 就是:语虽絮絮琐琐,却无由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备战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文将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花开不败》三首诗歌的综合题进行分析,详细解答备战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

第一题:鉴赏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问题及答案:问题1:请解释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该诗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拟人”。

将明月光拟人化,使其具有“坐上床前”的形象。

问题2:请分析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意境。

答案:这两个诗句描绘了作者寂寞的夜晚,在举头仰望明月时,不禁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美景,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深思和思乡之情。

问题3:请简要谈谈《静夜思》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以及作者的思故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和对人生离散的思考。

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抒发了人生离散后的孤独之感,表达了人在异乡寂寞无助、思乡之情无法抑制的悲凉心境。

第二题:鉴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之一,以热情讴歌北国江山而著名。

下面是问题及答案:问题1:请解释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意境。

答案:这两个诗句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北国的壮丽和广阔。

白日倚靠在山脚下消失,黄河将水流入大海中,展现出壮丽自然景观和浩渺沧桑感。

问题2:请简要谈谈《登鹳雀楼》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答案:《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北国壮丽的山川河流,歌咏北国江山的壮丽景色和灿烂文明,抒发了作者对北国山河壮丽景色的热爱之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北国江山的自豪感,以及对江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

第三题:鉴赏顾城的《花开不败》《花开不败》是当代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之一,抒发了对生命的疑问和对生命的珍视。

下面是问题及答案:问题1:诗歌《花开不败》的整体意境是什么?答案:整首诗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珍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 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 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D. 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答案】A【解析】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原文为“知府朱孝纯子颍” 即“朱孝纯字子颍”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乐天”是白居易的字“赠”是指刘禹锡赠给白居易的诗即尾联的“歌一曲”B.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C.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所蕴含的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D.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遭贬之后所作面对“左迁”的事实作者没有忏悔没有屈服而是将满怀的幽怨诉诸笔端【答案】A【解析】A项“赠”是指白居易赠给刘禹锡的诗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魅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1)根据“侧面描写箫声魅力”可推知答案注意“嫠”的书写【答案】(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2)根据“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可推知答案注意“苟”的书写【答案】(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解析】(3)根据“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可推知答案注意“祗”的书写4.(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滕王阁序》中作者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特有的清寒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1)由“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可推知答案注意“鬓”“潦”的书写【答案】(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解析】(2)由“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可推知答案注意“誉”“沮”的书写【答案】(3)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3)由“作者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特有的清寒之景”可推知答案注意“潦”的书写5.(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5.(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5.(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1)根据“杜牧以……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书写【答案】(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2)根据“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可分别推知答案注意“矗”的书写【答案】(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3)根据“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愁”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underset\cdot相\underset\cdot同的一项是( )6.(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3处)余文低徊凄感此又为一篇之主宰而太史公操笔谋篇时所为激昂不平者也6.(4)把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2)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6.(5)选文(一)中叙述了李广哪些“数奇不遇时”的情况?6.(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恰\underset\cdot当的一项是()A. 东道少undersetcdot回远回迂回B.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undersetcdot曲undersetcdot折曲折不顺当C. undersetcdot当死赎为庶人当判决D. 李氏undersetcdot凌undersetcdot迟衰微矣凌迟衰颓【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余文低徊凄感/此又一篇之主宰/而太史公操笔谋篇时/所为激昂不平者也【解析】【答案】(4)(1)李广不向大将军辞别就起兵出发心里非常愤怒地回到部队(2)百姓听说这件事无论了解的或不了解的无论年老或年壮的都为他流泪【解析】【答案】(5)李广多次请求随大军击匈奴天子认为他年老不答应卫青暗中接受皇上告诫不用李广正面对抗单于卫青欲使公孙敖立功复封侯故徙李广出东道李广率军出东道却失去向导落在大军之后【解析】【答案】D【解析】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作者写故都却写到了“都市闲人”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他们朴实得像故都一样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悲凉”的味道B. 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特点更能体现作者的故都情思C. 他们更容易亲近更能表现作者的“平民意识”D. 在言语中流露出作者对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答案】A【解析】作者借文章抒发对故都“清”“静” “悲凉” 的况味“闲人” 并非“悲凉”的对象,而是借之以抒情感怀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面语段中词语的书写和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8.(2)上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源远流长奇诡瑰丽 juéB. 闳中肆外恢弘踔厉 chuòC. 动辙得咎戛戛独创 jiáD. 伏首帖耳佶屈聱牙 jié【答案】B【解析】(1)A项“诡”应为“guǐ”C项“动辙得咎”应为“动辄得咎”D项“伏首帖耳”应为“俯首帖耳” “佶”应为“jí”故选B【答案】D【解析】(2)A项呈现显出露出符合语境B项陈词滥调形容语言陈腐、空泛符合语境C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符合语境D项“传诵”侧重于朗诵、诵读一般指便于口头传播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传颂”侧重于歌颂、颂扬一般指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品格、先进事迹根据语境是赞扬韩愈是语言巨匠所以“传诵”使用错误应用“传颂”故选D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②分)A.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B. 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C.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D.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答案】B【解析】略。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0805)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0805)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小题。

太白岭王安石①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适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注】①巃嵷( l óng s 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翠绿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化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荡起伏的心情。

C.诗人以为太白岭这样风景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理想地方。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怀,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光景描绘别具特点,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1) B(2)①动静联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欢乐的心情。

② 视听联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述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 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安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幽静,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 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给予鸟和鱼,详细可感,表达诗人欢乐的心情。

【分析】【剖析】( 1) B 项“表达了诗人跌荡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适宜”的意思是烟云不论厚仍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沉静舒坦的感情。

应选 B 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朗的春季已到来,鸟儿快乐地说着话,溪水也不肯流动,鱼儿也迷恋这美好行动变缓慢了。

从光景描绘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① 动静联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欢乐的心情。

② 视听联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述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①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②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

高耸如云,终年积雪。

②太白:指大白星。

③泠(líng)风:和风,清风。

(1)诗歌的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太白蜂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一、二句写诗人直到夕阳西下才登上峰顶,侧面写出太白峰之高,(1分)拟人,三、四句写太白星与作者悄语交流,为他打开天关,侧面写出了太白峰之高。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①侧面描写、拟人山势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个“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②想象,诗人满怀豪情逸致,向着明月飞升,幻想脱离尘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③问句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感情。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简析
此诗描写作者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

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

登太白峰阅读答案登太白峰,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

在我心目中,太白峰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高耸在天际,仿佛一座无法触及的梦幻之山。

而登顶太白峰,则是一件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事情。

然而,前往太白峰的道路并不容易。

首先,要经过漫长的行程,越过崇山峻岭,穿过密林草地。

其次,要经过严格的体能和技能考核,才能获得攀登太白峰的资格。

而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太白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欣赏太白峰的美景和神秘之处。

关于太白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

首先,太白峰是我国的著名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据记载,早在汉代,太白峰就已经成为了道教的圣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其次,太白峰还是著名的文学题材,多次被诗人歌颂和赞美。

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云:“太白峰高三万丈,不及登崤函之北。

”可见太白峰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此外,太白峰还是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点之一,有着重要的天文历史价值。

对于登顶太白峰的爱好者来说,了解太白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是一种对这座山的敬畏之情,更是对登顶太白峰的一次预热和准备。

只有经过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认识太白峰的神秘之处,欣赏太白峰的美景和气势。

此外,登太白峰也是需要阅读答案的一个过程。

在攀登太白峰的路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只有在阅读山体构造、天气预报、经验分享等方面的答案后,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做好攀登太白峰的准备。

当然,阅读答案不是不切实际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充分发挥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登太白峰,是一次寻求挑战、成就和突破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心理和体能上的准备,也需要了解太白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合理阅读攀登答案。

只有经过这些准备,才能更好地欣赏太白峰的神秘和美丽,更好地完成攀登太白峰的梦想。

登黄鹤楼王世贞颔联赏析

登黄鹤楼王世贞颔联赏析

登黄鹤楼王世贞颔联赏析明·王世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李供奉〕因李白曾“有诏供奉翰林”,故后人称李白为李供奉。

〔济水〕源于河南,在山东入海。

此为水名。

释“济”作“渡”,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五言律诗。

太白楼,有的书上注释在“安徽当涂县西北”“采石矶”(浙江人民出版社《宋元明诗三百首》)。

这是对诗中“天门”、“济水”理解有误所致。

《嘉庆一统志》:“李白酒楼在济宁州南城上,唐李白客任城县,县令贺知章觞之于此。

”任城县,即今济宁市,李白曾居家于此。

楼以人名,故太白楼当在今之济宁。

后人怀念李白,每至此楼,多有题咏,诗作如林,故咏太白楼诗颇不易作。

但王世贞毕竟是明代文坛领袖,在后七子中“神明意气,皆足以绝世。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登太白楼,并未对前人诗作望而生畏,而是高屋建瓴地另辟蹊径,写出了李白的气质和胸襟,从而超越了前人。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对此诗评价极高:“天空海阔,有此眼界笔力,才许作《登太白楼》诗。

”首联,王世贞一反怀古诗先写景后抒情的常规,撇开太白楼周围景色不写,从空中落笔,开门见山直写李白。

他抓住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豪迈洒脱的性格特征,高度概括地用“长啸”二字来予以体现;同时,又抓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襟怀气质,用一个“独”字来加以表现。

五个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李白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但王世贞毕竟后于李白八百年,李白“长啸独登楼”之情态,王已绝无可能见到,因此他不得不在这里用“昔闻”二字来轻轻地加以虚化,说明作者系根据所见之资料,所闻之传说想象出来的,这种虚境实写的手法更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量。

颔联紧紧扣住了题目。

从表面上看是写李白“垂顾”此楼,才使此楼名传“百代”。

但楼既因李白而得名,写楼实际上就在写李白其人。

王世贞诗词

王世贞诗词

王世贞诗词《登太白楼》明代·王世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忆江南·歌起处》明代·王世贞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代·王世贞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游南高峰》明代·王世贞从游指点南高胜,蹑郤攀萝兴不赊。

画里余杭人卖酒,镜中湖曲棹穿花。

千岩半出分秋雨,一径微明逗晚霞。

最是夜归幽绝处,疏林灯火傍渔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14-15小题。

登太白楼
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注:潺湲:水缓缓流动貌。

14.对于作品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

B.颔联崇仰高士,思楼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

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

15.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4. D
15. 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

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