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常见诈骗手法
校园防诈骗安全知识
校园防诈骗安全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对于校园安全而言,防止学生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掌握校园防诈骗安全知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技能。
一、了解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段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
常见的手段有虚假网购、网络兼职、钓鱼网站等。
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未经核实的信息。
2. 电话诈骗:电话诈骗是指骗子通过电话形式进行诈骗。
常见的手段有假冒公检法机关、银行、快递公司等来进行诈骗。
学生在接到可疑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核实对方身份,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3. 校园网诈骗:校园网诈骗是指骗子以在校大学生或教职工的身份,通过QQ群、校园网论坛等途径进行骗取财物。
学生在使用校园网时,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骗子的目标。
二、提高警惕,防止成为诈骗受害者1.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公开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遇到陌生人或可疑信息,要保持警惕,尽量不要轻信。
2. 谨慎对待网络交友:在社交媒体上结识的网友,尤其是邀请见面的,要多加小心。
约见时最好选择公共场所,避免去陌生人的住处。
3. 学会正确使用密码:要使用不易被猜到的密码,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他人猜到的密码。
并定期更换密码,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4. 警惕垃圾邮件和链接:不随意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尤其是涉及到个人信息或财务情况的链接。
要警惕陌生人发送的垃圾邮件,不泄露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
5. 熟悉常见诈骗手法: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和套路,如假冒公检法机关、银行等,在接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能尽快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三、与家人、老师共同防范1. 学校加强宣传与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举办针对诈骗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
2. 建立安全网络环境: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过滤恶意网站、垃圾邮件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高校常见的诈骗方式
高校常见的诈骗方式
高校常见的诈骗方式在高校中,诈骗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学生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而成为了受害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方式:1. 假借招聘:骗子会以招聘为名义,要求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学生需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招聘信息。
2. 假冒公检法:骗子会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为由要求学生转账。
学生需要注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调查,如有疑问应当及时报警。
3. 假冒客服:骗子会冒充学校或银行的客服人员,以升级账户或解冻账户为名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信息。
学生需要注意,正规机构的客服人员不会主动要求提供账户密码。
4. 假冒学长学姐:骗子会冒充学长学姐,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名要求转账。
学生需要注意,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好心,要保持警惕。
学生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
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大学生被诈骗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不少大学生也成为了诈骗案件的受害者。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特点及常见诈骗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代群体,具有技术熟练、对网络生活依赖性强、信息获取渠道广泛等特点,这也成为了他们容易成为诈骗目标的原因之一。
然而,大学生对于网络诈骗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实际经验。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仿冒身份:骗子通过冒充大学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警察等身份进行欺骗,例如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冒充学校管理员,称学生违反校规需要缴纳罚款或者冒充公安人员,表示学生涉嫌违法需要协助,以此骗取学生的信任并骗取财物。
2.虚假信息:骗子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诱导学生点击链接、下载APP、填写个人信息等,从而获取个人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
3.网络购物诈骗:骗子通过制造低价、限时抢购等诱惑,引诱学生购买假冒的商品,或者以假充真甚至不发货的方式骗取金钱。
针对以上常见诈骗手法,大学生有以下应对措施:1.提高防范意识: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了解,关注网络安全相关公告和新闻,增强警惕。
2.保护个人信息: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密码等隐私,小心对待陌生人的请求。
3.审慎交友:在社交平台上认真甄别好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避免受到损害。
4.验真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不明来源的信息,要进行核实,不轻易相信。
5.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APP,定期修改密码等,提高自身的技术安全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不但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还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等,以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同时,大学校园和社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建立警示机制,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高校常见的诈骗方式
高校常见的诈骗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各种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下面就是常见的高校诈骗方式。
一、涉及到学生信息的诈骗1. 假借国家助学贷款平台信息诈骗有的诈骗者会制造假的助学贷款平台,让许多学生相信平台的真实性。
之后,他们会以各种借口要求学生输入个人银行卡信息,甚至是完整的身份证信息,作为所谓的“贷款条件”。
许多学生为了获得贷款而输入了自己的信息,结果却被骗得一分不剩。
2. 以“学生信息调查”为名的诈骗有些诈骗者会伪装成学校的调查员,打电话给学生们,声称是进行学生信息调查,需要知晓电话号码、银行卡信息、甚至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实际上,他们在通过电话骗取学生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诈骗。
3. 伪造高校兼职招聘平台不少学生因为想赚钱而会去关注学校的兼职招聘信息,但是一些骗子会伪造兼职招聘平台,让学生以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一定的招聘费用,然后就消失了。
二、关于课程考试等方面的诈骗1. 伪造考试成绩和毕业证书有一些骗子会利用技术手段来伪造成绩单或毕业证书,并且以一定的代价出售给学生,不少学生因为无法毕业而选择了这种方式。
这种行为不仅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也侵犯了法律。
2. 冒充老师或者学校职员的账号诈骗此类骗子会冒充老师或学校工作人员的账号,发送邮件或者短信给学生,声称要修改个人信息、缴纳学费或者交一些书本费用,引诱学生点击钓鱼网站,并输入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以此来获取个人信息或者钓取财产。
三、对于奖学金资助等方面的诈骗1. 虚假的奖学金广告一些骗子会在高校校园内贴一些虚假的奖学金资讯广告,以此诈骗学生的金钱和信任。
一些骗子甚至冒充社团发放奖学金等名义来诈骗,令人防不胜防。
2. 冒领奖学金作为竞争激烈的资助政策,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奖学金。
但是一些骗子会伪造学生的信息来冒领奖学金,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会惹恼被害学生,也会令高校的奖学金管理者举步维艰。
别再上当了!初中生必看的十大网络诈骗手法
从前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初中生,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是在网络上却总是容易上当。
有一天,他决定向网络诈骗说“不”!于是他开始了解各种网络诈骗手法,并决心分享给其他初中生们。
1.**假兼职招聘**小明看到一个兼职广告,说是只需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高薪,结果他输进去后,却发现只是一场空。
2.**虚假中奖信息**小明收到一条短信说自己中了大奖,但需要先付一笔手续费才能领奖。
然而,等待的只有失望。
3.**假公益求助**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感人求助帖,说是需要善心人士捐款帮助困难家庭,小明心怀善意地转账了一笔钱,却没有等到任何回应。
4.**虚假投资理财**一些所谓的投资理财平台声称能让投资者赚取高额回报,小明差点就相信了,幸亏及时醒悟。
5.**冒充公检法**有人假扮成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以各种借口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小明差点上了当,还好立马意识到不对劲。
6.**虚假网购**小明被页面上打折力度很大的商品吸引,却没想到收到的货物与图片严重不符,于是他学会了查看店铺的信誉。
7.**谎称恋爱诈骗**有人假扮成异性向小明表白并骗取关心和礼物,小明差点心软,后来一查发现对方竟然用了很多假资料。
8.**虚假求职信息**某网站上有招聘信息称可以迅速找到工作,小明赶紧申请,却成了忽悠的受害者。
9.**电话诈骗**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小明,说是账户出现异常需要验证身份,后来小明报了警才知道是骗局。
10.**虚假药品广告**小明被一则广告吸引,声称可以治愈所有疾病,差点就上当买了假冒伪劣产品。
看完这十种网络诈骗手法,小明决定要更加谨慎,不再轻易上当。
希望大家都能像小明一样,提高识别能力,远离网络骗局!。
大学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段、方法及防范建议
大学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段、方法及防范建议1、虚假承诺中介陷阱: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可能不太好,希望通过打工缓解家庭困难,有个别家教中心会以几十元中介费的要求承诺提供家教机会,但可能你只试教一次便被辞退了,这是常见的骗人方法。
防范措施:新生入学应先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要盲目寻找各类兼职工作。
2、热情帮忙借机行窃: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防范措施: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被骗。
3、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到寝室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
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文具、手机、电脑之类。
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防范措施: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
4、诈骗电话: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
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
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防范措施: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5、冒充老乡趁机盗窃: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趁机盗走学生财物。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6、冒充老师骗钱财:新生报到后,在宿舍寝室休息,有人进来说:“你们是今年的新生吧,我是某某老师,这是某某卡请把费用交一下。
”既然“老师”来了,就赶快交钱吧,付了钱拿了卡,这个“老师”是谁,没人认识。
最后才发现被骗了。
防范措施:骗子往往就利用这个机会实施诈骗,所以要记住,在正式上课之前,你只认一个人,就是辅导员。
7、“孩子”要钱:“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到我同学的银行卡上……”由于子女到外地读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会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情况,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校园常见电信诈骗主要手段及防范对策
校园常见电信诈骗主要手段及防范对策一、校园常见诈骗手段1.中奖信息诈骗不法人员给机主发送中奖信息,告诉机主在某公司主办的手机号码或其它抽奖活动中重了大奖,中得巨额奖金,或者说某电视节目栏目组发短信告诉中奖,一旦机主拨打电话过去,犯罪分子就会以要先交中介费、交纳奖金锐、保证金和交纳违约金等手段骗机主往指定账号汇款。
2.网上兼职刷信誉诈骗不法人员在网上或QQ群发布兼职刷信誉信息,利用丰厚报酬作诱饵,加上之后让提供个人支付宝账号,随后发一商城链接告诉兼职人员需先拍下商品,之后会将本金和个人酬劳一块返还给兼职人员,当兼职人员拍下后,对方会以各种理由让兼职者重拍,以此类推,最大限度的诈骗兼职人员的钱财。
3.贩卖伪造证件、谎称资格证包过、各种考试答案等诈骗不法人员在网上或张贴广告,声称可以办理各种证件,或谎称各种资格证报过,考试答案等,以价格低廉为诱饵,骗取学生钱财。
4.伪装亲友诈骗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短信或打电话,以熟悉的亲友相称骗取机主信任之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机主向其汇款。
还会以求助短息进行发送,机主收到短信后信以为真,犯罪分子便谎称车祸、被绑架、被公安机关抓获、手机急需充值等各种借口,从而实施诈骗。
5.高薪招聘诈骗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类似“××饭店招专职员工性格不限,体健貌端,年龄在18岁至25岁,月薪过万元”的招聘短信。
若有急于找工作的人打电话咨询时,犯罪分子常以预收服装费、面试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其往某账号打入一定款项,随后“人间蒸发”。
还有人会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后,作案分子并不露面,会在电话中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培训、服装等费用。
6.网上购物、钓鱼网站诈骗不法人员在你网上购物时在旺旺消息里声称卖家客服,并称你购物支付时网页出现问题要求重新支付(比如网页卡了、没有支付到位等),或直接给你发重新支付链接,让你重新连接,让你发你的验证码等,从而窃取你网银信息骗取钱财。
预防校园诈骗手抄报内容
预防校园诈骗手抄报内容预防校园诈骗手抄报内容:标题:共同筑起校园防骗之墙,警惕校园诈骗!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诈骗日益猖獗。
为了保护同学们的权益,预防校园诈骗的发生,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预防校园诈骗的方法吧!一、了解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法1. 网络诈骗:假冒公检法机关、银行、医院等机构,通过诱导、虚构各种理由骗取同学们的个人信息或财产。
2. 电话诈骗:冒充亲戚、警察、投资商等角色,通过电话恐吓、诱导、虚构事实来骗取钱财。
3. 邮件诈骗: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虚假信息,骗取同学们的个人信息或转账。
4. 中奖诈骗:发送中奖信息,通过虚构奖品诱骗同学们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费用等。
二、掌握预防校园诈骗的方法1.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知道校园诈骗手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不明来源的信息。
2.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校园诈骗的重要目标,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学籍信息等,避免将这些信息随意给予他人或在公共场合泄露。
3. 校内外交流核实:校园诈骗中经常涉及信息交流,如果收到可疑信息,应及时核实。
可以通过与亲友、老师、辅导员进行确认,避免受骗。
4. 加强网络安全:使用网络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和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定期更改密码,确保自己的网络安全。
5. 建立家人朋友的讨论交流机制:同学们可以与家人、亲友、室友一起商讨如何预防校园诈骗,互相提醒,共同防范。
三、校园诈骗案例分享1. 网络诈骗:某同学收到一条冒充银行的邮件,称账户有异常情况需要验证信息,同学谨慎验证后发现被骗。
2. 电话诈骗:某同学接到陌生电话,称亲戚出事急需资金,同学提高警惕后与家人确认,发现是诈骗电话。
3. 中奖诈骗:某同学收到中奖短信,要求支付手续费才能领奖,同学不贪图便宜,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后发现是诈骗。
结语:校园诈骗手法多样,同学们要加强预防意识,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共同合作,筑起校园防骗之墙,保卫我们的权益!。
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一、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诱使他人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
电信诈骗具有隐蔽性、多样性、跨地域性等特点,让人防不胜防。
二、校园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1.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在购物网站上发布虚假商品信息,以低价、优惠等手段诱骗受害者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汇款。
2. 网络兼职诈骗:犯罪分子发布虚假兼职信息,要求受害者先支付押金、培训费等费用,然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工资。
3. 网络贷款诈骗:犯罪分子发布虚假贷款信息,以低息、快速放款为诱饵,要求受害者支付手续费、利息等费用。
4. 网络投资诈骗:犯罪分子虚构投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使受害者投资。
5. 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转账等。
6. 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发送虚假短信,诱使受害者点击链接、下载恶意软件等。
三、校园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1. 提高防范意识(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
(2)关注校园安全动态,了解新型电信诈骗手段。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 增强辨别能力(1)学会辨别真伪网站、链接、电话号码等。
(2)了解各类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提高识别能力。
(3)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1)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
(2)设置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改密码。
(3)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4.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1)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避免私下交易。
(2)核实卖家身份,查看商品评价等信息。
(3)谨慎对待低价、优惠等促销活动。
5. 及时报警(1)一旦发现电信诈骗,立即报警。
(2)保留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转账记录等。
(3)协助警方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
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在校园中,我们需要警惕各种诈骗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法,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1. 虚假兼职有些人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的兼职信息,吸引学生前来应聘。
他们通常会要求先交纳报名费或者需要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请记住,正规的兼职工作是不会向应聘者收取费用的。
2. 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公安、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声称你涉嫌犯罪或者账户出现异常,诱导你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者转账汇款。
切记,银行和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提供个人账户信息或者转账汇款。
3. 校园贷款一些不良分子会以提供高额贷款为诱饵,吸引学生借贷。
他们通常会要求高额利息或者提前收取手续费,借款后还存在威胁、恐吓等行为。
在校园中借贷时,请选择正规、可信的金融机构。
4. 社交网络诈骗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不法分子可能伪装成校内同学或者老师,向你发送链接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点击这些链接或者泄露个人信息后,你的账号和个人隐私可能会受到威胁。
请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5. 招聘诈骗一些招聘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他们会让你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费用,最后却不提供任何实际的工作机会。
在投递简历前,请仔细核实招聘信息,选择正规的企业或者招聘平台。
6. 抢劫假象有时,不法分子会选择在校园周边进行假装抢劫的行为,以吓唬学生并骗取财物。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请保持冷静,并立即向警方报警。
7. 中奖诈骗一些人可能会冒充彩票中奖者,通过各种方式引诱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者支付手续费。
请务必记住,真正的中奖者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如果你没有购买彩票,就不可能中奖。
以上是一些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请大家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
大学生校园常见的骗局有哪些
大学生校园常见的骗局有哪些如今,大学生在校园里面被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这让校方和家长都心慌慌。
那么,大学生在校园里面,常见的骗局都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大学生校园常见的骗局1、冒充大学辅导员专骗新生嫌疑人均利用大一新生对学校情况不熟悉,冒充大学辅导员,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迅速拉近双方距离。
接着,便以购买物品,销售上网卡、校园手机卡、饭卡充值、代为收缴学杂费,帮助办理助学贷款等名义实施诈骗。
提醒:大学新生和家长要提高自防意识,新生如果遇到学校辅导员来电或见到辅导员本人,要留个心眼,应向班主任或学校核实情况,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要发生任何经济上的往来2、冒充知名中介,收取中介费。
在一些小广告上面,有许多提供工作的机会,大多以高薪兼职为标题,但是有的是需要交一些中介费的,或者会员费的,正规的咱不说,有的人打着这些正规中介公司或者某大学学生会的旗号,进行宣传,让后套取中介费,消失无影。
提醒:想通过兼职勤工俭学是好的想法,但是要注意是否是正规的工作,而且第一次去的时候注意和同学结伴而行,以免陷入传销陷阱。
3、捡钱分钱实施诈骗假装跟你一起捡到巨额财物,要求你先取一部分钱给他,然后把捡的钱包给你,其实早被调包或者是不值钱的东西。
利用人爱贪便宜的的弱点,骗取钱财。
提醒:大学生若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要慌张,要及时离开事发现场;如果有人纠缠,立马报警,必要时可大声呼救。
4、借银行卡套取密码取款提醒:此类诈骗特点就是,利用学生涉世未深、易感情用事的特点,自称落难博取受害人同情,再实施诈骗。
同情遇到困难者没有错,但是也要提防假装可怜的骗子,不要把身份证、手机、银行卡和电脑借给陌生人。
大学生防骗小技巧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大学生常见的诈骗手段
大学生常见的诈骗手段由于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因此往往成为骗子的目标。
那么,你知道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吗?要具备哪些防骗知识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1,、假冒身份进行骗钱这是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伎俩,作案人常假冒学生或者学生的亲友等,以落难求援或帮助他人的名义行骗。
2、拾物平分方式进行诈骗这种诈骗手法比较老土,陈旧,但作案分子利用受害者的贪小便宜、财迷心窍的心理和特点实施行骗。
3、以假手机掉包真手机的方式进行诈骗这是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骗术,该手段也渗透进了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深受其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和贪图便宜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
4、假称学生发生车祸或疾病入院治疗需要费用的方式进行诈骗近年来,针对外地学生家长进行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以招聘为名设置骗局方式进行诈骗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进行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6、以次充好的方式进行诈骗诈骗作案分子利用学生对鉴别商品质量能力差,“识货”经验少又图便宜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行骗。
7、以骗取信任方式寻机作案诈骗作案分子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出大方慷慨而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了解情况,寻机作案。
他们利用青年学生疏于防范,感情用事的心理特点进行作案。
8、以消灾解难的迷信方式进行诈骗诈骗是一种高智商的犯罪,作案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施骗对象的心理需要,他们常抓住受害人急功近利、焦虑等心理需求,以帮助消灾解难等为诱饵,设计骗局,达到其行骗目的大学生防诈骗措施大学生防诈骗措施。
9、利用网络信息设局方式进行诈骗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真假难以识别,犯罪分子利用这个特点,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
大学生诈骗主要有哪些
大学生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奖学金诈骗:骗子冒充学校工作人员,通知学生获得奖学金,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手续费。
建议学生在收到奖学金通知时,先与学校相关部门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2. 求职诈骗:骗子以高薪工作为诱饵,要求求职者支付押金、培训费等费用。
建议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如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等,避免向陌生人支付费用。
3. 网络购物诈骗:骗子通过虚假网店或社交媒体平台,以低价诱惑消费者购买商品,但实际上并不发货或发货的商品质量差。
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注意查看商品评价和退换货政策。
4. 借贷诈骗:骗子以低利率、快速审批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借款,但实际上是高利贷或非法借贷。
建议大学生在需要借款时,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了解相关合同和利率,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5. 恋爱诈骗:骗子通过网络交友平台或社交媒体,与大学生建立感情关系,然后以各种理由骗取财物或个人信息。
建
议大学生在交友时要谨慎,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避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针对以上诈骗类型,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警惕:保持对各类诈骗的警惕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
2.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避免成为诈骗的目标。
3. 确认身份: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要尽量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背景,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核实。
4. 谨慎交易:在进行网购、借贷等交易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了解相关合同和条款,避免上当受骗。
5.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诈骗嫌疑,及时向学校、警方或相关机构求助,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校园诈骗
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校园诈骗近年来,校园诈骗事件时有发生,给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预防校园诈骗,保护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参与,并为中学生提供全面的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诈骗类型、预防措施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校园诈骗的重要性。
一、诈骗类型1. 虚假兼职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职为诱饵,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引诱中学生前往,并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等,最终骗取中学生的钱财。
2. 网络购物诈骗中学生对网络购物的需求较为常见,而一些不法商家以低价、包邮等诱惑手段吸引中学生购买商品,但是却以各种理由不发货或者发货商品质量差劲,骗取中学生的钱财。
3. 校园贷款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在校园里组织校园贷款,以高息诱惑中学生进行借贷。
这些贷款通常没有合法资质和监管,且收取高额利息,给中学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预防措施1. 提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提醒中学生注意识别诈骗,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教会他们谨慎对待陌生人的接触和网上信息的虚实。
2. 畅通举报渠道学校和家长要建立有效的举报渠道,鼓励中学生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举报。
同时,学校应该对举报者进行保护,确保他们不会受到报复,以便更好地维护校园的安全。
3. 加强与警方的合作学校应该与当地警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宣讲,邀请警方专家讲解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法和预防措施,提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4. 家长的关注和引导家长要积极关注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教育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购物、招聘兼职等事物。
另外,家长要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自己沟通并寻求帮助。
三、教育方式1. 多媒体教学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诈骗手法,提高中学生的辨别能力。
2. 校园宣讲活动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园开展安全宣讲活动,讲解校园诈骗的常见方式和防范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中学生对诈骗有更为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一、冒充京东客服诈骗。
此类诈骗第一步:骗子利用“192”开头手机号、“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座机号码”的固定电话等冒充京东客服,并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骗取信任;第二步:告知受害人不注销京东白条、金条业务会影响个人征信;第三步: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下载聊天软件APP,屏幕共享后远程指导并观看,引导受害人到借贷平台进行贷款;第四步、骗子以“降低利率或注销白条”为由,让受害人把钱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二、投资理财诈骗。
此类诈骗第一步骗子进行引流,布局: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添加受害人好友,或者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发帖、投广告,称有投资门路吸引受害人关注。
随后拉人进群,组织“水军”在群里扮演投资者,晒出收益情况误导受害人;第二步洗脑,诱导:犯罪分子在群聊中通过直播教程、导师指导等方法对受害人进行洗脑,通过高收益投资项目、稳赚不赔等幌子让受害人产生兴趣,向受害人发送链接或二维码下载虚假投资平台APP,等受害人成功上钩下载APP后,再通过“导师诱导”进行投资;第三步甜头,收割:犯罪分子通常会以小额返利让受害人初尝甜头,以为投资真能获利,然后骗子不断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额度,看着投资账户上的钱却无法提现,骗子就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解释为何提现失败,紧接着会利用受害人急切提现、盲从的心理,收取所谓的“保证金”“解冻金”“刷银行流水”等再次诱导受害人转钱。
三、游戏类诈骗。
此类诈骗受害人以学生群体居多。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或者在游戏里添加好友,第二步然后以买卖装备,或免费赠送皮肤、装备为由,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第三步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
或威吓受害人,会有警察找上门等理由,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引导受害人使用家长的手机(学生自己手机里没有绑定银行卡),通过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支付软件进行支付。
校园安全防范网络诈骗新套路
校园安全防范网络诈骗新套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作为校园中最脆弱的群体,学生们常常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因此,了解和识别最新的网络诈骗手法非常重要,以确保校园师生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假冒学校官方身份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诈骗者通过冒充学校管理人员或老师的身份,向学生发送各种涉及学费、奖学金、评奖等虚假信息,诱骗学生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受害学生往往会因为信任学校的名义而上当受骗。
仿冒同学好友身份诈骗者会通过盗取同学的社交账号,伪装成受害者的好友或亲属,在网上向其他同学发送紧急求助信息,谎称遇到困难需要借款等。
这种诈骗手法利用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情谊,让受害者更容易相信并汇款。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会针对急需资金的学生设置假冒的网络贷款平台,诱导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然后以各种理由向学生收取费用,却不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贷款服务。
这种诈骗手法往往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直播带货诈骗近年来,直播电商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诈骗手段。
有些不法商家会在直播平台上以低价优惠的名义销售商品,诱导学生下单支付,但实际上并不会发货,或者发来的商品与描述严重不符。
谨慎防范,提高警惕面对这些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手法,学校和学生都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
学校应该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醒学生远离可疑信息和网站,并建立健全的学生信息保护机制。
学生自身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谨慎核查信息来源,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请求,保护好个人信息。
只有学校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网络诈骗行为,维护校园安全。
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给校园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网络犯罪的蔓延,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犯罪分子诈骗学生的手段
犯罪分子诈骗学生的手段1.伪造身份逃跑作案:诈骗分子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交往,有的甚至用找到的身份证在银行开户,提取诈骗的钱财。
为了在不暴露蛛丝马迹的情况下骗取财物,骗子通常会采取游击的方式作案,然后拿到货后会立即逃离。
有些人利用金钱、名片、身份证、名誉等。
他们以欺骗为资本,然后欺骗他人,反复犯罪。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了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近年来,欺诈使用合同或无效合同的案件有所增加。
一些骗子利用大学生经验不足,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
他们经常让学生以公司的名义为他们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承诺和奖励,让学生上当受骗。
对于类似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耗时较长,花费了大量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
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常见诈骗手法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潜入校园诈骗钱财,造成学生财产损失。
保卫处收集整理了部份案例及有关防诈骗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并引以为戒,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
一、假冒身份行骗。
2012 年2 月的一天,一个自称刘某的学生摸样的人,来到学校某教室,指着一个空座位(空位置上有笔记本电脑)问其他同学“她人呢”,其他同学以为刘某为同校同学,就说她出去了。
刘某就做到了座位上,拿出一支笔写字。
一会,刘某拿着自己的手机,以手机没电为由向其他同学借手机打电话。
刘某打完电话后把手机归还给其他同学,然后继续坐到空座位上写字。
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和行动,刘某博取了其他同学的信任。
十几分钟后,刘某趁人不注意,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走了。
二、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
某高校一同学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息:恭喜你的手机号中奖,奖品为一台价值二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请你于某年某月某日之前来我公司领取或电话联系。
该学生信以为真,就按照短信息上内容办理,结果钱“物”两空,被对方骗走8000 元现金。
三、以高回报为诱饵行骗。
不法份子常常以假冒伪劣的洗发水、文具、化妆品、运动鞋、笔记本电脑等向学生推销、销售骗取学生财物。
2011年11 月14 日,一名自称是某笔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刘某进入某高校学生公寓楼推销学生用笔记本和笔,并宣称其公司招聘校园代理,利润丰厚。
以与市场较大的差价(并赠送一批笔记本)与学生达成销售协议。
学生交付订货金额3000 元,在宿舍打开包装箱查看时,发现所有的笔均没有笔芯,才发现上当受骗,作案人已早无踪影。
四、伪造事实诈骗。
2012年8月27 日,某高校学生陈某接到一个电话,称她的手机与别人的手机串号了,需关机 3 小时,陈随即关机,当天上午10:40,陈某开机后便接到母亲的电话,告诉其一自称系主任的人给家里来电话称陈某因车祸住院抢救急需9 万元,陈某的母亲当时给孩子打电话不通,即按其提供的银行帐号汇出9 万元。
得知被骗后,陈某的母亲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但为时已晚,嫌疑人已将所汇9 万元从银行提走。
五、银行卡诈骗。
以外地某某大学的学生身份为幌子,慌称银行卡磁条出了问题取不出钱,欲借同学银行卡让“家人”汇钱过来,并借同学手机(通常是让同学把其手机卡取出,诈骗份子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手机卡)向“家人”或“朋友”通电话,请被骗同学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念给诈骗者“家人”或“朋友”以骗取卡号,然后让被骗同学查询卡上余额时记住银行卡密码,或通过交谈了解到被骗同学的生日和可能作为密码的信息,然后用其他卡将被骗同学的银行卡调换,取走同学卡上的钱。
六、网上购物行骗。
2011年10 月,某高校一同学在网上看到一公司的网站中拍卖的手机明显低于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他便与该公司联系,并立即按公司联系人王某提供的账号汇出1500 元钱。
第二天,对方给他打来电话说,不小心把手机的价格记错了要他再汇350 元钱,该同学信以为真又汇去了350 元钱。
对方承诺说,他们已经发了快件,三天后就能汇到。
谁知,该同学等到现在也没见到手机的影子,直到对方的手机再也无法接通,这时他才意识到受骗了。
七、网上交友被骗。
某校一名女生在网上结识一名男士,几次见面后就熟悉了。
有一天
男子称是他的生日,便请女生到他的住地(租房)与他的二位朋友一起过生日。
他们各自去菜
市买鸡鸭鱼肉,回到住地自己动手做生日餐。
其中有个青年买了些酒和饮料。
吃饭时,三个男子喝白酒和啤酒,女生喝可乐。
这位女生刚喝几口,就觉得头不对劲,一会就迷糊了。
三个男子把她扶到床上休息,待女生醒来天已黑,三个男子不见踪影,自己身上一丝不挂,在惊恐中发现自己已被侵害,一时不知所措。
后来在同学的陪同下报了警,经警方和学校一个星期的侦破,才将这伙专门利用网络作案的犯罪分子抓获。
八、兼职受骗。
2011 年11 月,某高校大四同学陈某,在某大学生兼职网上看到一家“XX 网
营销公司”招聘兼职信息员,便按网上的地址到该公司面试,顺利地成为了该公司推销人员,推销品种为林木校园”e卡通,金卡、银卡、钻石卡,价格100元一200元一张,称:持卡成为公司会员后便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同一首歌和各种活动”。
很快,该同学就在院大一新同学中销售出30 余张会员卡, 3 个月过后,办卡的同学发现自己被骗便到保卫部报案,并协助保卫部找到卖卡的同学陈某。
通过调查,陈某称:钱我全交到公司,现在公司负责人一直联系不上,自己一直没有拿到工资,自己也受骗了。
九、传销行骗。
近年来,传销势力在全国多个地区猖獗和蔓延,并将黑手伸向校园。
由于许多大学生因面临毕业,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部份学生求职心切,对毕业后的工作或人生道路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正确的人生发展观念,为找工作被传销组织以“高薪,好工作” 等美丽的幌子所欺骗,结果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有的即使逃离出来,但也造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被传销组织控制人身自由后逃离不成,还要遭受对人身的伤害,严重的可能致伤、致残或身亡。
朋友为自己找“好工作”的诱惑是大中专学生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
很多学生只是听说传销,而没有真正的接触传销,被传销组织骗取的人都是对人生报着太大的幻想、不切实际,想一夜暴富的人,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导致一些在校学生迷失于传销漩涡中难以自拔,还有一些参加传销的学生对传销组织者洗脑后对宣称的“一夜暴富”理念产生兴趣,或被传销头目提出的“平等”关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
因此,和众人一起睡地铺、一起拣菜叶、一起分享“成功”的感受,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深陷其中,容易被传销所骗的人一般为农民、社会待业青年和大中专院校学生。
十、其它行骗。
2009 年4 月,有不法份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到某高校以调查学生银行卡持有和使用为由,打探学生经济情况,在得知学生有长时间未使用的银行卡后,便建议学
生对未使用的银行卡注销,同时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开
户行、密码等)。
表填好后,谎称为给学生提供方便,主动要求代学生办理注销, 1 张卡可
退10 元开户费。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一点怀疑,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对方换得10 元现金。
不法分子将学生银行卡拿到手后,冒充学生辅导员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学生在学校得急病或出车祸在医院抢救,急需用钱,要求家长及时将钱存进孩子的银行卡,以此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