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原因、特征及对策

合集下载

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0c ,2 0 t 08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y dr ui s T a eId s n r
2 0 年 第 1 期 08 O
湘 鄂 渝黔 交 界 区域 经济 协 调 发展 研 究
何 玉斌
1 湘 鄂渝黔 边 区域经 济协 调发展 的意 义

发展湘 鄂渝黔边 区的经济 , 仅是 响应 党 的号 召 , 能 护 主 义 随 之 产 生 。 当 地 政 府 限 制 那 些 有 可 能 给 本 地 区 带 来 不 更
切 实 的为 当 地 人 民致 富 打 开 了 新 的 门路 。提 高 老 百 姓 的 生 竞 争 压 力 的 商 品 流 入 , 时 限 制 必 须 对 本 地 区 有 利 的 资 源 同 人 活 质量 , 正 进 入 小 康 富裕 的生 活 。“ 受 教育 程 度 低 致 要 素 的 流 出 , 为 的 制 造 地 区 间 的 市 场 分 割 。 由 于 地 方 保 真 因 贫 ” “ 病 返 贫 ” 中 西 部 欠 发 达 农 村 具 有 普 遍 性 。 因 贫 护主义 而引发 的地 区间经 济 摩 擦层 出不 穷 , 互 阻 隔和 报 和 因 在 相
个 利益 出发 的经济运 行模式不 利于经济协 调发展
2 1 2 从 传 统 的行 政 体 制 看 ..
转移 就业 的需要 。这既割 断了 当地人们 发 展 生产 致 富的 门
路 , 抬 高 了 人 民 出 外 就 业 增 加 收 入 的 门 槛 。发 展 商 品 经 也
在恶 劣的 自然环境 中建立现 代 化农业 的需要 , 素 质 的 低 政府都重视 本辖 域内的经 济发展 , 强调 个体 利 益 , 而缺 济 ,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该走廊将连接重庆和贵州两省,贯穿整个西南地区,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化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于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进行了构想和规划。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将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人员和资金的流动,逐步打通区域间物流通道。

建设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立体交通网,为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提供强大支撑。

二、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在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中,需要开展产业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贵州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以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化。

增强重庆市的工业实力,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改造,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布局的协同发展。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渝黔边界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在建设经济走廊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景区的品位和服务水平,构建全域旅游的体验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渝黔边界地区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地区经济格局。

五、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了推动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财政资金支持和产业扶持政策,帮助地区经济发展并推动走廊建设的顺利进行。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打破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渝黔边界地区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对策研究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对策研究
射 周 围 地 区 , 进 本 区域 的 发 展 。 促
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备 , 从而导致地区经济运行 费用 的相对
3 市场 观 念 不 强 社会 发 育 程 度 较 低 . 自我 发 展 能 力 弱 。 湘 增加。另一层含义是无形的 “ 交易成本 ” 即在 交易过程 中由于
鄂渝黔边 区总面积 1 . 万平方公里 . 口20 多万 .以土家族 、 市场机 制不发育 、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所产生的摩 8 7 人 00
7 边 界 因 素 。省 区 之 间 的边 界 影 响着 不 同 地域 的空 间联 系 和

湘鄂渝黔交界地 区边缘经济形成 的原因
湘鄂渝黔交界地 区的边缘经济 的形成原 因是复杂的 包含 自 八 门 .分 级 不 严 .包 装 不 统 一 .产 品规 范 难 。
然 地 理 、社 会 历 史 、内外 因素 的 综 合影 响 。概 括 起 来 ,主 要 有 以
应 .就是由于省 区之间的界限是一条人 为的界限 ,界限两侧往往
2 地 理 位 置 偏远 , 离 区域 发 展 中心 。湘鄂 渝 黔 交 界 地 带 , 远 与 具 有 山 同脉 、水 同源 、人 同 种 、话 同 语 等 有 利 条件 .可 以 促进 边
本省 ( 、 市 )距离最近 的大 中城市都在 3 0m 以上 。怀化距最近 界两侧的空间互动作用。因此 .在常态下 .交界地带应该是两个 0k
苗族为主的 3 0多个少数民族 人 口占5 .%。少数民族 人 口由于 擦 阻力或经济体 制运行成本。 62 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偏僻地方 .生活方式落后 .沿袭旧的观念 和习惯 . 生产经营能力弱 生产力水平低下 社会发育严重滞后 ,
区 1 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斋

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的战略与对策

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的战略与对策
少 、 、 、 地 区 。边 区 3 个 县 ( ) 边 山 穷” 4 市 中有 2 8个县 ( ) 民族 自治地方 , 面积 8 5 平 方公 里 ,0 3 市 是 总 48 9 2 0 年末 总人 口 122 5万 , 4 . 以土 家族 、 苗族 为 主的 3 6个 少数 民 族 占边 区 总 人 口的 6 . % 。边 区 3 52 4个 县
力 。20 00年 1 , 0月 除张 家界市 外 , 他 州 、 其 区都 已被
构 建 湘鄂渝 黔边 区经 济协 作 区的 现 实条 件和 客观 要求
列 入西部 大 开发 的 范 围 , 受 国家 西 部 大 开 发 的优 享
惠政策 。
从 湘鄂渝 黔 边 区 的基 本 情 况 和 突 出特 点 来 看 , 该 边 区属于 云贵 高 原 东部 武 陵 山脉 , 典 型 的 “ 、 是 老
范作用 ; 是在 充分 利 用 本 地 资 源 基础 上 更 多 地 利 五 用 国际 国内两 大资 源 、 个 市 场 , 两 以积 极 服务 于 “ 承 东启 西” 济 发展纽 带作 用 的同 时 , 经 还能 起 到生 产要 素 的积聚 和组织 功 能 ; 是 该 边 区还 是 连接 东 部 和 六 大西 部 的绿 色 生 态屏 障 , 具有 绿 色 生 态 旅 游开 发 潜
( ) 市 中有 3 个 国家级 贫 困县 ( )2个 省 级贫 困县 1 市 , ( )是 国务 院确 定 的重点扶 持 的 1 市 , 开发 的优势 : 是地处 通 该 一
道 要位 , 是物 资 、 品 、 动力 、 息 及技术 流动 的枢 商 劳 信 纽 ; 是该边 区资源 丰富 , 二 自身 具有 培植优 势 产业 的
下探 讨 。

浅谈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近年来,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渝黔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深入剖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1.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虽然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区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导致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2.产业结构偏单一。

渝黔合作示范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3.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

渝黔合作示范区的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重庆市和贵州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4.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到位。

渝黔合作示范区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制定的政策措施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

5.人才资源短缺。

渝黔合作示范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的人才政策和引进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

二、解决措施1.深化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渝黔合作示范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优化和整合资源配置,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渝黔合作示范区的区域规划和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完善政府政策支持。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加强对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年 的 1 5万人 减 少 到 5 6 O万人 。 [ 但是 , 7 在这 些贫 困人 口中 , 了少数 绝 对 贫 困人 口外 ( 除 即低 于 国家 规 定
的贫 困线标准) 大部分刚刚处于脱贫阶段, , 都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每天 1 美元的基本标准 同时, 由于该
地 区的经 济 、 会与 自然 条件 的 限制 , 返贫 比例 较高 , 社 其 因此 从 动态 角 度 看 , 困人 口数 量仍 然 较 多 ( 贫 其
O y 4 ) 4j 2 。 xo
・ O ・ 1 6
维普资讯
数据 见下 表 ) 。四个 地 区的低 收入 人 口达 29 6万人 , 1. 占该 区域 总人 口的 1. 5 。这 部分 人 口既 不 同 6 4 于处 于 国家贫 困线下 的贫 困人 口 , 还可 以得 到政府 明确 规定 的在 政策 资 金 及 其 它方 面 的支 持 , 同时 , 他 们 又不得 不 面 临发展 无 门的 困境 。 因此 , 他们 的贫 困是属 于发展 性贫 困问题 。 [
元增 加 到 16 76元 。 长 4 6 , 增 . 倍 农村 贫 困发 生率 由 8 下 降到 3 。5全州 未解 决 温 饱 的农 村 贫 困人 4 O [ ]
口由 18 年的 1 6 95 5 万人下降到 2 0 年的 6 万人 。6 02 05 6 L2 0 年底贵州铜仁地区静态贫 困人 口也从 18 ] 95
行 提 出的人 均每 天消 费 1美元 作为 贫 困线标准 的话 , 国贫 困人 口将可 能突 破 2亿 我 渝鄂 湘 黔交 界处 的武 陵 山区属 于 民族地 区 , 年来经 过各级 政府 与组 织 的大力扶 贫 , 困人 口大 幅 近 贫 下 降 重庆 市 民族地 区绝 对 贫 困人 口 由 19 97年 的 18 6万人 , 少 到 20 3. 减 03年 的 2 . 0 5万 人 , 净解 决

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在湘鄂渝黔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基础上,经过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要的理论分析后,从各边区政府的人为行政分割、教育体系落后、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和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等方面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解决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障碍的对策。

标签:区域经济;湘鄂渝黔边区;协调发展1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发展湘鄂渝黔边区的经济,不仅是响应党的号召,更能切实的为当地人民致富打开了新的门路。

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真正进入小康富裕的生活。

“因受教育程度低致贫”和“因病返贫”在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具有普遍性。

因贫弱而可行能力差,限制了边区部分农民发展能力的提高。

人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低水平循环,成为制约边区区域发展的直接因素。

这表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2.1 各边区政府的人为行政分割2.1.1 从地域分割角度看在边区的6个地州市中,除铜仁与贵阳稍近一点外,其他行政区与所在省(市)距离最近的大中城市都在300km以上,如黔江距离重庆320km,怀化、吉首、张家界距长沙分别为450km、400km、310km,恩施东距省府武汉640km,西距重庆530km。

目前,边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等可进和可出性都差,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

这种从各个地区的单个利益出发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2.1.2 从传统的行政体制看政府都重视本辖域内的经济发展,强调个体利益,而缺乏整体合作的追求。

中央政府除强调在全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外,还强调在大区、某些省份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从而形成了封闭的或自成体系的工业布局,而这些省内的工业又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或行政执政条件都较好的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

各省、市都很少而且也缺乏这种统筹边区山区一起发展的经济能力,因此,边远山区由于地势、地理位置的原因而长期得不到快速发展。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西部地区的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渝黔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加快渝黔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渝黔边界地区进行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渝黔边界地区的区位优势渝黔边界地区位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的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渝黔边界地区靠近内陆重要城市——重庆,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渝黔边界地区处于两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产品的物流;该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黔中-川东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渝黔边界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该地区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该地区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1. 交通枢纽的建设应完善渝黔边界地区的交通枢纽体系,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打通渝黔边界地区的交通瓶颈,促进物流快速通畅。

可以修建连接重庆和贵阳的高速铁路,提高渝黔边界地区的区域交通物流效率;可以打通渝黔边界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公路网,实现基础设施的全方位覆盖,提高通达性;还应加快机场建设,提高区域内部和外部的物流速度和效率。

2. 产业体系的构建应构建渝黔边界地区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可以建设重点产业园区,聚焦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还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和引导,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渝黔边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可以引导企业转移,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3. 资源整合的推进应推进渝黔边界地区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发展战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 精品

发展战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 精品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1(李碧宏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正琦重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经济结构特征,并从政府机构设置、经济联动机制建立、财政金融政策制定、发展基金创立和意识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对我国跨省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交界地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策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以武陵山为中心,习惯上也称武陵山民族地区。

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即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和石柱县)、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的铜仁地区。

该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万,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2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研究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跨省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特征近年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总量获得较大提升,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与全国及本省市其它地区相比,GDP增速差异较大,人均生产总值仍然偏低,地区发展存在较大的失衡。

1.1 GDP迅速提升,但低于本省市平均水平“十五”以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GDP总额迅速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据统计,渝东南地区20XX年共完成GDP138.6亿元,是2000年GDP总额的2.04倍,人均生产总值20XX年达5552元。

恩施自治州20XX年生产总值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7元,相当于2000年的1.5倍。

湘西自治州实现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69.58亿元,到20XX年达到123.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26元,比2000年人均生产总值高出2350元。

铜仁地区20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9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2.3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15元。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渝黔边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联系地区,也是贯通西南各省市的要冲之地。

在十四五规划中,渝黔边界地区将不断推进经济走廊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对接东部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背景分析渝黔边界地区位于重庆市和贵州省的交界处,是中国西南的交通纽带。

从历史上看,早在唐代,渝黔便已经是十分重要的联系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渝黔边界地区一直是贵州省和重庆市地区联系最密切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渝黔边界地区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快。

为了在新时代下推动渝黔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打造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二、构想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集约发展、智能发展、开放发展”理念,重点推进以下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渝黔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需要加快建设渝黔公路大通道和高速铁路,同时加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

2.产业扶持渝黔边界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未来需要逐步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在产业扶持方面,可以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推广孵化器、加快产业升级和推动技术创新。

3.环保治理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渝黔边界地区的天然优势,推动建设绿色“健康的大通道”,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

4.人才引进作为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渝黔边界地区需要大力吸纳高端人才,搭建人才外流的创新平台,培养和吸纳“新型职业人才”,如IT、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求职者。

5.对外开放要通过渝黔边界地区建设国际贸易通道,深入推进面向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建设进出海通道、推广国际过境公路运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官方合作,开展多领域深度交流。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不断加强,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成为了西南地区发展的焦点之一。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位于中国重庆市和贵州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讨论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港口建设是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港口,可以实现货物的进出口,提高区域的经济活力。

港口建设还可以推动贸易往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该地区,促进经济发展。

港口建设还能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交通建设也是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等交通设施,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高效的交通网络将有助于加强渝黔边界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交通建设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该地区观光旅游,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是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

改善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的供给,可以为该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持。

加强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渝黔边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环境保护也应该作为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开发,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还应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港口建设、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可持续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西部地区的重视,渝黔边界地区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地理、经济、政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一、地理条件渝黔边界地区位于重庆市和贵州省交界处,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

该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在建设经济走廊时,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优化规划和布局,使地理条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经济条件渝黔边界地区地处西南腹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需要通过规划中的经济走廊建设,来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步伐。

三、政策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渝黔边界地区已经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通过发布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投资发展,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为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以上地理、经济和政策条件,以下是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渝黔边界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经济走廊的重要前提。

在交通建设方面,需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度,打通渝黔边界地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瓶颈。

在水利、电力等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产业结构渝黔边界地区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主要特色,可以重点发展矿产开采、水电等相关产业。

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三、建设生态环境示范区渝黔边界地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相对良好,但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在经济走廊的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示范区,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构想在中国西南地区,渝黔边界地区位于重庆市和贵州省之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本文旨在对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进行探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必须完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针对渝黔边界地区地质复杂、山地较多的特点,应加大对山区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

要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优化机场布局,开辟更多对外航线,提高区域空中交通能力。

水路运输也是关键,应加强对渝黔边界地区河流的整治和航运设施的建设,促进水路运输的发展。

二、产业发展规划渝黔边界地区属于西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和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方面得天独厚。

在经济走廊建设中,应注重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矿产加工、林业加工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要加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三、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在经济走廊建设中,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是关键。

一方面,要加大对渝黔边界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等方面的金融投入;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渝黔边界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中,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农业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建设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的战略措施

建设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的战略措施

建设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的战略措施
向涛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秀山县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

1983年11月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6″-
109°18′58″、北纬28°9′43″-28°53′5″之间,东与湖南省龙山、保靖、花垣县接壤,西、南依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北邻本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具有襟黔邻湘带楚的地缘优势,是渝、黔、湘、鄂一市三省边区唯一有平坝面积约758平方公里,以中低山、丘陵、平坝大体均占三分之一为地貌特点的区县。

秀山县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秀山县有发展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的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制定了秀山县发展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的政策措施。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向涛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秀山县委;书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资源富集地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考量——兼谈构建"湘渝黔经济合作区"对于贵州发展的意义 [J], 赵普
2.吉首市建设“湘渝黔鄂”四省市边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必要性及战略构想 [J], 贺康庄
3.加快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和中等城市” [J], 向涛;张泽洲
4.把秀山建成渝湘黔交汇地区经济高地和重庆中等城市的战略思考 [J], 向涛;;
5.构建渝鄂湘黔结合部经济高地发展战略研究——以黔江区为例 [J], 冉敏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对策探析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对策探析
Ke r Hu a Hu e, l g a dGuzo Ede eo t y wods nn, b i0 饵lq n ihu; g cnmv; omainra o s B sc caa trsis C t e F r t esn ; a i h rceit ; omt ̄ o c ue rs
区经济社会 发 展较 为缓 慢 。这些 地方 大 多位 于 离政 治 、 经 济、 文化发达 的 中心 城市较 远 的老 、 、 、 少 边 穷地 区。地 理上 偏远 、 经济上贫穷 、 政策上滞后 , 在这些地方客 观上形成 了一
第三产业滞后 。总体上 , 产 、 生 经营 、 管理 十分 落后 , 然 以 仍
16 市 场建设滞后 。 织化 程度低 近几年来 , . 组 湘鄂 渝黔边 区一些县 、 、 市 乡镇虽然成立 了各种 协会等合作经 济组 织 , 但 这些组织还很不 完善 。有 很多 产品 没有专 业批 发市场 和集 散地 , 自为阵 , 品营销还处于有 市无场的落后局 面 , 各 产 造成
A n ∞ teF r t aR嘲 璐,3t' trt am a amn u ̄ fE 窖 Il h omai o 1hie nsm i Cmll msl o d eE嗍 l li i a m
l d Gu i hm n
I i h I 可 nteB
Ara fH咖 eso
, u e, h nq l biC og  ̄ t
带, 与各省 ( 距 离最近 的大 中城 市都在 30i 市) 0 n以上 。如 , n
怀化距最近 的大城市长沙在 40k 5 m左右 , 恩施距最近的武汉
粗放 经营为 主 , 益的提 高主要 是劳动 力投入增 加 的结 果 , 效 而这种提高是 十分有 限的 , 并且其边际收益是递减 的。 15 交通落 后 , 息 闭塞 , . 信 运输 成本 高 目前 , 鄂渝 黔边 湘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不断加快,渝黔边界地区也正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带之一,其建设经济走廊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就该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进行讨论。

一、渝黔边界地区的优势渝黔边界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域,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地区的优势主要包括:1. 地理位置优越。

渝黔边界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接壤重庆市和贵州省,沿海距离较近,交通运输便利,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2. 资源丰富。

该地区具有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等资源优势,是重要的资源开发地。

3. 产业基础较为完备。

该地区地产业、农业、林业等产业基础较为完备,对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4. 人口稠密,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该地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旺盛,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渝黔边界地区交通便利,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建立起多条高速公路及铁路线路,便于该地区的交通运输;修建大型港口,提升该地区的物流运输能力。

另外,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宽带网络、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智慧化的管理和发展。

2. 促进产业开发和升级建设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应依托该地区的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渝黔边界地区应重点发展农业、“三高”农产品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旅游业等,推广产业链延伸和地区间特色产业合作,使产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并进一步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为渝黔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3. 增加能源供给渝黔边界地区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其在全国能源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能源投资力度,扩大能源供给规模。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实现能源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 加强跨区域协作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加强跨区域协作。

湘黔边界发展情况汇报

湘黔边界发展情况汇报

湘黔边界发展情况汇报湘黔边界地区位于湖南省和贵州省交界处,是一个地处偏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湘黔边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以下是对湘黔边界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经济发展。

湘黔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大对农业、旅游、矿产等产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和服务业的兴起,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湘黔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改善。

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湘黔边界地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当地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民生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湘黔边界地区的民生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善举措不断加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五、对外交流合作。

湘黔边界地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六、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湘黔边界地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湘黔边界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湘黔边界地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湘黔边界地区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谈谈湘鄂川黔边区市场发展问题

谈谈湘鄂川黔边区市场发展问题

作者: 王双林[1];胡令明[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民族论坛
页码: 76-78页
主题词: 边区;经济;工商;湘西地区;湖南
摘要:湖南省的西北边界地区,分别与湖北、贵州、四川等省接壤。

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历史上就有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边区人民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已经初步形成了涉及40多个县、1800多万人口的边区市场群落。

边区市场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湘、鄂、川、黔边区市场的主要特点湘、鄂、川、黔四省边区都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亟待开发地区。

这一大片区域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落后,自给能力很低。

1986年四省边区的工业总产值不到.。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及破解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及破解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及破解摘要:经济联动是跨省交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易于开展经济联动。

但由于行政区划壁垒、地方利益驱使、财税金融体制约束,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经济联动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影响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并探讨相应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制度障碍;制度设计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3―0104―05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以武陵山为中心,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铜仁地区32个区县,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00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000万,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1%,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的18个贫困片区之一。

区内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民同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同一性较强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

研究影响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探索相应的破解对策,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意义跨省经济联动指地域相连的各级政府和企业,以合作、协调为基础,以相互需求、互利互惠为原则,促使“行政区经济”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区内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同建、信息资源同享、生态环境同治、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行为。

在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开展经济联动意义重大。

1.有利于整合区内有限资源,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处于同一地域,地理特征趋同,自然环境一致,自然资源同性,经济发展同质,具有实现区内资源有效整合、获得规模效益的客观条件。

但由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割,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各区县为了各自经济利益,都办起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粗加工的企业,从而使该地区出现资源分割性开发与粗放型开发并存的局面,有限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区域分工不明确,经济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冲突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分工,也应该进行分工,这是区域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因为只有实现了分工,才能形成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但目前湘鄂黔渝边区区域经济行政分割现象明显。在各省区交界地带,由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或者项目雷同,或者过度开发;更重要的是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本来有些资源、项目各省区之间互补性很好,但是由于行政界线的分割,使产业聚集与扩散受阻。尽管口头上都认识到要拆围墙、求联合,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2.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区域发展中心。湘鄂渝黔交界地带,与本省(市、)距离最近的大中城市都在300km以上。怀化距最近的大城市长沙在450km左右,恩施距最近的武汉650km;黔江距重庆市区320km等,铜仁距贵阳400km.在各行政区进行社会经济布局时大都因交界地带位置偏僻而常常很少顾及,甚至某些交界地带处于各自行政区经济发展圈以外的“真空地带”。区域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以若干个增长极为中心,逐步辐射周围地区,促进本区域的发展。
3.市场观念不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湘鄂渝黔边区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6.2%.少数民族人口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偏僻地方,生活方式落后,沿袭旧的观
念和习惯,生产经营能力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育严重滞后,市场观念淡薄,农民的主要生产活动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只有出现剩余产品或需要货币支出时,才不得不与市场发生联系。
费用的相对增加。另一层含义是无形的“交易成本”,即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发育、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或经济体制运行成本。
二、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活动基本特征
由于边缘经济现象的存在,使得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经济活动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7.边界因素。省区之间的边界影响着不同地域的空间联系和地域空间的人文差异性,由此产生了边界效应。省区交界地带的边界效应主要有两种:屏障效应与中介效应。屏障效应是指成为阻碍空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效应,由于省区交界地带的自然地理人文要素(比如行政阻隔等)障碍,使省区交界地带成为经济发展与交流的低谷地带;中介效应是指具有彼此接触和交流的空间效应,就是由于省区之间的界限是一条人为的界限,界限两侧往往具有山同脉、水同源、人同种、话同语等有利条件,可以促进边界两侧的空间互动作用。因此,在常态下,交界地带应该是两个省区之间接触和交往最频繁的地带。
3.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航道、邮电通信、信息网络、能源、金融电子化等基础设施,是商品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
息流、能源流等所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将无法流动。相反,这些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流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使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经济运行费用相对降低。因此,提高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是促进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经济综合开发与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相关地区之间应加强联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边缘经济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包含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是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群众面临的生存条件。湘鄂渝黔交界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山高沟深,耕地极少,土质极差,生活相当艰难。这些地区旱、水、雪、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
8.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此处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有形的“交易成本”,即由于在各省区的发展规划和生产力布局中,往往以中心城市及邻近周围地区为主体,交界地带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由于双方采取的不合作态度,导致交界地带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备,从而导致地区经济运行
【关键词】湘鄂渝黔 边缘经济 形成原因 基本特征 对策
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离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较远的老、少、边、穷地区。地理上偏远、经济上贫穷、政策上滞后,在这些地方客观上形成了一种贫穷落后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边缘经济。我们认真分析这一地区边缘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经,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化解湘鄂黔渝交界地区边缘经济问题的对策
1.制定湘鄂黔渝交界地区发展规划,加强区域总体发展的宏观管理。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重大建设
项目,使区域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形成统一的、协调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区域集团经济,为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的共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对于跨区域的交通、能源开发、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重要领域,完全有必要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协商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共同通过后将按规划要求实施。当前,我们要认识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比如,由于行政划分的缘故,长江三峡的“头”在重庆,“尾”在湖北,长期以来,山水相邻的鄂渝两地在旅游资源上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甚至出现了相互封锁的局面。连同样名称的“三峡国际旅游节”,也是重庆办重庆的,宜昌办宜昌的,导致长江三峡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割裂,同时也损害了其作为我国主要国际旅游品牌的形象。2002年,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等部委,协同湖北、重庆、贵州、四川、湖南五省市一起,共同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并联合下发了《规划纲要》。2004年9月6日,在原规划的基础上,鄂渝两省市共同签署了四个协议:湖北省人民政府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湖北省旅游局与重庆市旅游局签署了《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湖北省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与重庆市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签署了《关于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质监与执法合作协议》;湖北省旅行社协会和重庆市旅行社协会签署了《关于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协议》。鄂渝两省市在开发旅游产业中的实践说明,以地域分工和区域利益均衡为基础,统筹规划,淡化行政界限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加强区域总体发展的宏观管理,将是省区交界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经济的欠发达性。由于湘鄂黔渝交界的交界地区大都远离本省(市、区)经济核心地区,每个行政区的主管政府都客观地选择了加强区域内部生产一体化和综合化的发展策略,那么在各省的发展规划和生产力布局中,往往以中心城市及邻近周围地区为主体,交界地带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使省区交界地带接受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小,从而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1999年湘鄂黔渝边区人均GDP仅为2083元,比全国人均数低4650元,比西部地区人均数也要低1771元。2000年边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湘西自治州为127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253元低近1000元,比西部地区低330元,比湖南省低近1倍。目前湘鄂渝黔边区还有81.39%的贫困县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6.市场建设滞后,组织化程度低。近几年来,湘鄂黔渝边区一些县、市、乡镇虽然成立了各种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但这些组织还很不完善。有很多产品没有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各自为阵,产品营销还处于有市无场的落后局面,造成外地客商要收购到同一规格的产品,往往要走上多户农户;在产品处理上五花八门,分级不严,包装不统一,产品规范难。
3.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由于生产、经营、管理的粗放,湘鄂渝黔交界很大一部分地区生态功能退化,危及该地区未来发展的诸多问题已显露出来,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经济活动的欠发达性、冲突性和不可持续性,就使这些区域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淡化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现象。
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边缘经济形成原因、特征及对策
2009-4-10 16:17 勾靖宇
【摘 要】由于受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刚性约束和受地理环境、信息、交通等“边缘效应”的影响,在贫困地区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具有滞后性和边缘性的区域经济现象,称为边缘经济。边缘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市场观念、技术落后等原因,同时还呈现出欠发达性、分工不明确性、不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边缘化的经济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促进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大力推动企业跨地区整合。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中,企业按照自主、自愿原则开展的合作,不应仅仅是一般的项目合作,各地政府应大力推动企业间以产权为纽带的兼并、收购和联合。通过企业兼并、收购和联合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把生产、流通、科研、金融联结起来,把大量中小企业以产权或协作方式联合在周围。如果众多的企业不是隶属于大企业集团而分散于区域内不同地区的行政部门时,往往因为行政利益的影响而无法尽快重组,但当众多的企业成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后,集团就能够对所隶属的众多企业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这既可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和稳定性,也有利于突破因省区交界地域受行政区划影响而形成的条块分割,及其给资金、资源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统一市场中的流动所造成的行政性壁垒。
4.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滞后。总体上,生产、经营、管理十分落后,仍然以粗放经营为主,效益的提高主要是劳动力投入增加的结果,而这种提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其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5.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运输成本高。目前,湘鄂黔渝边区交通较落后,如湘西州无空港,过境铁路运输能力低,高速公路尚未建成,等级公路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铜仁地区与外界连接通道基本上是三级以下公路,境内四级、等外级公路占80%以上。一些乡镇甚至还没有通村公路,即使有,也是路面窄、路况差、崎岖不平。由于与外界的交流不是很广泛,信息闭塞,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加上部分群众市场观念不强,导致增加产品成本,降低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