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不仅是为百姓提供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古粮食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战略作用,再到建国以来我国紧抓粮食生产,使我国粮食供应逐渐做到自给自足,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是振兴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向前的动力。

由此看来,粮食对维护社会稳定、军事战略、科技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4万km2,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7.5%,23.36万hm2的常用耕地中,旱地面积达17.14万hm2,占73.06%,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基本分布在山区、半山区[1]。

临沧市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西南隔着缅甸,与印度洋邻近,形成四季温差不大,干雨季分明,雨水较多,立体气候显著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

由于山峦重叠,海拔差异大,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

水热状况的时空分布不均,使农业生产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1临沧近10年粮食生产发展状况1.1近10年粮食生产发展情况临沧市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麦类,薯类、杂粮(豆类)等,其中:玉米、水稻、小麦是临沧市主要粮食作物,对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粮食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努力克服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等诸多自然灾害,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业,全市粮食生产呈现面积稳定增长、效益提高的大好形势,常年播种面积400多万亩,总产70万t以上,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t大关,实现“十连增”(见附表)。

1.2粮食增产措施临沧市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扎实推进夏粮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全力推进春耕生产,落实粮食增产措施,实现了连续10年稳定增产。

1.2.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提高认识,把粮食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把中央、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时节,各级各部门领导亲自挂帅,市政府组织召开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专门部署粮食产业发展工作,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和完善粮食产业发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激励机制。

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年 的 1 5万人 减 少 到 5 6 O万人 。 [ 但是 , 7 在这 些贫 困人 口中 , 了少数 绝 对 贫 困人 口外 ( 除 即低 于 国家 规 定
的贫 困线标准) 大部分刚刚处于脱贫阶段, , 都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每天 1 美元的基本标准 同时, 由于该
地 区的经 济 、 会与 自然 条件 的 限制 , 返贫 比例 较高 , 社 其 因此 从 动态 角 度 看 , 困人 口数 量仍 然 较 多 ( 贫 其
O y 4 ) 4j 2 。 xo
・ O ・ 1 6
维普资讯
数据 见下 表 ) 。四个 地 区的低 收入 人 口达 29 6万人 , 1. 占该 区域 总人 口的 1. 5 。这 部分 人 口既 不 同 6 4 于处 于 国家贫 困线下 的贫 困人 口 , 还可 以得 到政府 明确 规定 的在 政策 资 金 及 其 它方 面 的支 持 , 同时 , 他 们 又不得 不 面 临发展 无 门的 困境 。 因此 , 他们 的贫 困是属 于发展 性贫 困问题 。 [
元增 加 到 16 76元 。 长 4 6 , 增 . 倍 农村 贫 困发 生率 由 8 下 降到 3 。5全州 未解 决 温 饱 的农 村 贫 困人 4 O [ ]
口由 18 年的 1 6 95 5 万人下降到 2 0 年的 6 万人 。6 02 05 6 L2 0 年底贵州铜仁地区静态贫 困人 口也从 18 ] 95
行 提 出的人 均每 天消 费 1美元 作为 贫 困线标准 的话 , 国贫 困人 口将可 能突 破 2亿 我 渝鄂 湘 黔交 界处 的武 陵 山区属 于 民族地 区 , 年来经 过各级 政府 与组 织 的大力扶 贫 , 困人 口大 幅 近 贫 下 降 重庆 市 民族地 区绝 对 贫 困人 口 由 19 97年 的 18 6万人 , 少 到 20 3. 减 03年 的 2 . 0 5万 人 , 净解 决

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探讨

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探讨

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探讨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包括直辖建制的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000万。

这里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该地区长期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丰富的资源难以有效的开发利用,粗放、单一的农耕方式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的谋生手段。

再加上人口增长迅速,水土流失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经济贫困、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几大问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对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对打破该地区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紧迫性(一)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中低山占全区面积的70%以上。

由于气候影响,山区多暴雨,在强降水时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水土流失严重,其流失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30%。

土地大面积被石化,石化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9%。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现象加剧,严重影响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不仅加剧了该地区的脱贫难度,也使返贫率上升。

据统计,从1905年至2000年,全区旱涝灾害出现频率为73%――92%,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粮食、木材和燃料的需求迅速增长。

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大量资源遭到较严重破坏,造成不少地方特别是矿产丰富区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区居民用水困难,农业灌溉用水短缺。

大量排放的矿坑水、洗煤水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形成局部区域的恶性水循环。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我国粮食形势
二、粮食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2.1 农业生产能力的限制
2.2 城乡发展不平衡
2.3 环境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2.4 变化的消费结构和习惯
三、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推广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利用率
3.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2 增加农产品供给
1.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果
2.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适种推广
3.支持农民增加农田面积,提高种植收益
3.3 优化粮食供需关系
1.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平粮食消费差异
2.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粮食发展规划
3.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物,减少食物浪费
3.4 关注农民收入问题
1.支持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收入
2.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
四、粮食问题的影响与挑战
4.1 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关联
4.2 粮食问题对农民群体的影响
4.3 粮食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4 全球粮食问题的联动效应
五、加强粮食问题研究与监测
六、结论
参考文献。

从抽样调查结果看少数民族山区粮食安全工作面临的危机

从抽样调查结果看少数民族山区粮食安全工作面临的危机

金 口河 区是一 个 粮食 不 能完 全 自给 的少 数 民 族 山区县 。其粮食 安全 问题 历来受 到 当地党 委 、 政 府 的高度重 视 2 0 从 0 5年开 始 , 当地政 府批准 建立 了 10 0 0吨 规模 的地 方粮 食储 备 ;0 7年 ,区财政 20 和企 业共 同投 资 3 0余 万元 建 立 的 日生 产 3 O吨粮 食 的加 工 生产线 正式 投产 :0 8年 . 20 区政 府 又批 准
金 口河 区粮 食 局 于 2 0 0 9年 底 对 全 区农 户 产 粮 、 粮 和存粮 情况进 行 了抽样调 查 。根据 调查 结 用
临 时替代 1粮 的 玉米 占了 3 . . 2 1 1 % 可作 为蔬 菜 和 V 5 I
粮兼 用 的马铃薯 占 6 %。品种 结构极 不合 理 。 . 2
人 V 53万 . 4乡 2镇 4个社 区居 委 会 ( 中彝 I. 辖 其 汉 杂居 的彝族 自治 乡 2个 ) 除汉族 外 , 。 有彝 族 、 回
族、 苗族 等 1 少数 民族 。 中彝 族 05 2个 其 .3万 余人 。 20 0 9年全 区实现农 业总 产值 1 6亿元 。粮食 产 量 . 5
人 均 1. 斤 : 46公 小麦 3 0公 斤 , 06 , 5 占 .% 人均 1 8 . 4
工业 化 、城镇化 进程 的加快 ,全 区 的粮 食生 产 、 储
备 、加工 和供应 等方 面还存 在着 不容 忽视 的隐忧 , 粮食 安全工 作 面临的危 机 日益凸现 . 需要 采取 强有
( l0 以上 的 口粮 品种 ( 三 9% 大米 } 全依 靠 市 完 场供 应 。在对农 民的用 粮情 况进 行调查 时 发现 , 农
果, 结合 金 口河 区 现有 地 方粮 食 储备 数 量 , 们认 我

对湘鄂渝黔边区肉食价格波动与“三农”问题的思考

对湘鄂渝黔边区肉食价格波动与“三农”问题的思考
县 市 4月 6 月 8月 1 O月
单位 : 斤 元/
1 2月 备 注
民 : 指 中国政府 自 2 世 纪 5 是 0 0年代 , 实行严 格
的户籍管 理制度后 , 与城市居 民形成对称 的二元 国民的弱势群 体 。 占人 国总人 口近 7 %。 0 农业 : 是 指 以土地 、 面 、 水 草场 、 山林为主要生产 资料的产

湘鄂渝黔边 肉食 品价格上涨及成 因
湘鄂 渝黔边地 处云贵高原东侧 的武 陵山脉 , 位居湘北 、 鄂 西 、渝南和黔东的民族贫 困山区,在中 国地 图上位 于中心偏 南, 是土家族和苗族 聚居 的地方 , 口接近 5 0 人 00万 , 业人 口 农 占 8 %, 0 以农 牧业为主 , 开展 多种经 营 , 自给 自足 自然经济 占 有重要地 位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那里 的民族事业和 民族 经济 的发展 , 是党和国家 实施 西部大开发 的主战场 , 扶贫攻 坚 的 是 “ 重灾 区” 0 8年 4月 以来 , 。2 0 以猪 肉为主 的肉食 品价格 一涨 再涨 ,相 比 20 0 7年 初 已跃 了一倍 ,这给 贫困地 区的 民族 居 民, 带来 了生产 生活上 的不 便 , 民族 经 济 贸易 秩序 面 临着 极
大的挑 战 。 我们 课题 组对 湘西 土家 族 苗族 自治 州八 县市 的
肉食 品价格 、 销 量 、 产基 地 情况 进行 了调查 研 究 , 供 生 搜集
的资料 ,见下表 ) 以看 出, ( 可 肉食 品价 格呈增长 趋势 , 没有 回 落迹象 。
简称 “ 三农 ” 。江泽 民同志指出 : 问题 “ 、 农业 农村和农 民问题是
持, 鸡瘟严 重 , 民养鸡 信心不 足 , 之农 民喂鸡大 多动用 的 农 加

湘西山区粮食问题探析

湘西山区粮食问题探析
k ) 从 人均 占有 粮食 的情 况 来 看 ,0 5年 湘西 州 g。 20 人 均粮 食实 际 占有量 3 1 g 低 于世 界粮 食危 机 线 6 , k
农、 基础 设施 落后 , 农业 靠 天吃饭 的局 面短期 内难 以根本改 变 。然而 , 粮食 作 为关 系 国计 民生 的重 要 战略物 资 , 于经 济发 展 和社会 稳定 具有 非 常重 大 对 的 。因此 , 卷义 如何解 决 这一 地 区人们 的吃 饭 问题
是 一项 重大战 略任务 。
的人均 占有 量 (7 g。 因此, 30k ) 湘西 山区每 年粮 食
缺 口至 少达 2 . 万 t 山区粮食 问题 十分严 峻。 1 2 ,
2 山区粮食 问题产 生的原 因分析
21 自然 、 理 因素 的制 约 . 地
l 山区粮食生产 现状
l区 山多 田少 , I I 粮食 综 合 生 产 能力 低 , 际波 年
a t o u g se twa o utbl o heprducin o h ri r p n mo ti e i n o e tr na ,c mpae o u h rs g e td i sn ts i e frt o a to ft e g an c o s i una n r go fW se Hu n o n r d t ma ng an p o u i ga e . hec n l inwa e c ie r m n nge uc sg o a hy tp g a hy ci ae hitr , t . i i r d c n r a T o cuso sd s rb d fo ma ya lss ha e g p ,o o p , l t , so y e c r r r m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粮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湖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湖南省粮食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对湖南省粮食产业的SWOT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粮食产业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市场营销机制不够完善等。

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其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本文将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产业的SWOT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产业进行SWOT分析,全面了解该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湖南省粮食产业现状,分析其发展瓶颈及存在的问题,为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产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性建议,以推动该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增长。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对学术界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湖南省粮食产业一直是湖南省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研究湖南省粮食产业的SWOT分析,有助于发掘其潜在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对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对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对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对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对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篇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

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xx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

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

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

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

20xx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

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

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一、本文概述《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鄂湘渝黔地区土家族的历史、经济以及地理发展脉络。

土家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研究土家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以及历史演变,揭示土家族文化与地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界定研究范围,明确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的地理边界和民族分布。

随后,文章将概述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族群的起源、迁徙、定居等方面展开,以期勾勒出土家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轮廓。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包括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产业的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等,以揭示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空间分布规律。

本文将总结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研究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家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土家族地区历史概述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中部的鄂湘渝黔交界地带,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土家族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历史紧密相连。

在远古时代,土家族地区的先民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们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通过狩猎、采集、农耕等方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随着历史的演进,土家族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地区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秦国,到汉唐时期的郡县制度,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土家族地区在政治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政治变革不仅影响了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湖北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湖北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湖北粮食安全调研报告湖北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解湖北的粮食安全状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湖北的粮食生产总体较为稳定。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全省耕地面积较大,适宜农作物种植的条件较好。

调研发现,湖北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粮食的品种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其次,湖北的粮食生产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调研发现,湖北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稻种植上,而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小。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可能会增加湖北粮食安全的风险,一旦发生天气灾害或病虫害等问题,可能会对粮食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第三,湖北的粮食仓储能力较强。

湖北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省,对粮食的仓储和储备工作非常重视。

在调研中,我发现湖北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粮食仓库和粮食储备基地,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储备能力。

这对于应对突发情况,保障粮食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湖北的粮食消费需求较大。

湖北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收入较高,因此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较大。

调研中发现,湖北的粮食消费逐年增长,特别是高品质、安全、有机的粮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因此,湖北需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

最后,湖北的粮食安全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湖北近年来出现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这些天气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投入不足,限制了粮食生产的提高。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田闲置,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粮食多样化种植的力度,提高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单一种植模式的风险。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是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益。

民族地区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民族地区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公 共选择 学 派和新 区域 主 义 学 派认 为 , 有 刚 性 约 具
其效 用覆 盖范 围是基 于 自然地 理 、 治经 济 、 政 文化传 统 等 因素 而 联 系在 一 起 的跨 越 多 重 行 政 辖 区 的地 域 。 区域 公共 物 品的供 给需要 多个 具有 一定 管辖权 的主体共 同参 与 , 相关 问题 需 要依 靠 集 体 行 动来 解 决 。除 了具有非 排他 性 和非竞 争性 这两个 与 一般 的 公共 物 品相 同的基 本 特 点外 , 区域 公 共 物 品 还有 自 身 的特点 : 第一 , 盖范 围更 大 、 覆 生产 规模 更大 、 投入 更 多 j 1。第二 , 有 明显 的地 理依 赖 性 以及 外 部效 具 应 的溢 出性 。第三 , 求 与 供 给 主体 具 有 复 杂 性 和 需 多 样性 。第 四 , 具有 动态 性 , 范 围和界 限具 有不 确 其
湖 南 省 软 科 学 项 目( 0 1 K 16 2 1Z 36 ) 湖 南 省 社 科 规 划 项 目(0 0 B 1 6 2 1Y A 9 ) 湖 南 省教 育 厅科 研 课 题 (0 12 ) 1C 1 1
作者简 介 : 辉(9 2一) 男 , 蒋 18 , 湖南宁远人, 吉首大学法学 与公共管理学 院讲 师, 管理 学博 士。研 究方 向: 公共 治理。
权 的政 治体 制 的改革 尚在进 行之 中 , 在很长 时 间 内 ,
在 国内很 多 地方 , 由政府 主导 的单 一供 给模 式 都 是 区域公 共物 品供 给 的主导模 式 。二是 市场 调控供 给 模 式 。即各 主体运 用市 场机 制对 区域 公共 物 品供给
进行调 控 。三是第 三 部 门供 给 模 式 。在 区域 内 , 除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但在粮食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对湖南省粮食产业进行剖析,找出其内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湖南省粮食产业的优势1.丰富的土地资源:湖南省地处江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是稻米、水稻等作物生长条件优越。

2.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湖南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能够向外地供应。

3.良好的交通条件:湖南省交通运输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帮助农产品快速流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

二、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劣势1.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湖南省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2.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粮食产品的加工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3.市场营销不畅:湖南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相对滞后,农产品上市期短、交易环节冗杂、价格波动较大。

三、湖南省粮食产业的机会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农业领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土地流转、农业补贴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粮食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为粮食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3.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普及,为提高粮食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机会。

四、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威胁1.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对湖南省农业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对粮食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2.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外地农产品进入湖南市场,对本地农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会对湖南省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湖南省粮食产业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湖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SWOT分析,分析湖南省粮食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一、湖南省粮食产业的优势优势是指相对于其他行业或地区拥有的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或能力。

湖南省粮食产业的优势主要包括:1. 土地资源丰富:湖南省拥有辽阔的农田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2. 气候条件优越:湖南省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适合农作物生长。

3. 技术力量雄厚:湖南省拥有一大批农业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4. 农民素质较高:湖南省农民具有勤劳、勇敢、好学的传统美德,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

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湖南省农业种植业中以水稻、玉米为主,单一作物种植结构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发展初期,依靠人工劳动的比例较高。

3. 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湖南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品质认证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4. 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湖南省粮食加工厂少,加工技术和设备水平不高,劣质农产品较多。

机会是指外部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给企业或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湖南省粮食产业的机会主要包括: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一直将农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3. 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各种有机绿色农产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4. 区域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为湖南省粮食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湖南省也不例外。

谢祺清代湘黔苗疆的粮饷供给模式及其分化原因探析

谢祺清代湘黔苗疆的粮饷供给模式及其分化原因探析

谢祺清代湘黔苗疆的粮饷供给模式及其分化原因探析摘要:清朝有严格的民苗隔离政策。

为了避免军队与苗人接触,清廷推行了限制军屯扩大并从内陆输送军粮、协饷的补给模式。

这一模式并未彻底解决军队补给问题,苗疆清军往往自行就地解决补给,向驻地和运输路线附近苗人派差役、采买物资,并常演变为清军对苗人的无度剥削和欺压,激起苗人反抗或抢劫军粮。

治安恶化后清朝就加大兵力投入,随即也加大了需要运输的粮饷物资数量,结果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接受军粮的贵州和提供军粮的湖南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财政处境,造成湖南比贵州承受更大的政治压力以及运输带来的社会经济消耗。

直至嘉庆年间,湖南走出了与贵州不同的苗疆治理路线,以节省经费为直接目的的新式复合屯田制度应运而生。

此举不仅节省了经费,更终止了前述的恶性循环,促进了湘西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清代;湘黔苗疆;粮饷补给;模式;分化引言清代在西南地区进行了远超前代的民族区域治理,不仅施行了改土归流,对于很多前代视为“化外”的无土司地区也进行了治理,形成了广大的“苗疆”区域。

正如胡兴东指出的,清朝的“苗疆”区域是变化的,存在着退出机制,最初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等省区,湘黔交界地区作为“苗疆”谱系的形成始于嘉庆朝,苗疆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法制为一体的国家领域内的行政区[1]。

在清代前期文献中所谓的“苗疆”分布广泛,而更多被近现代人所熟知的湘黔苗疆地域(更狭义的单指湘西各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嘉庆以后才产生的。

这一“苗疆”主要指的是湘西、黔东交界地区,其范围在清代有着与之相对应的苗疆体制,具体而言,主要就是“屯防”,也称“屯政”。

正如诸多前人研究所指出的,苗疆屯防是乾隆末爆发的苗民大起义被镇压后,于嘉庆前期形成的制度[2]。

屯田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清代前期在西南各省或多或少都有实施。

如在贵州,康熙六年(1722)就有御史萧震奏疏:“今黔蜀两省,地多人少,诚行屯田之制,驻一郡之兵,即耕其郡之地,驻一县之兵,即耕其县之地,驻一乡之兵,即耕其乡之地。

我省粮食生产问题调研分析

我省粮食生产问题调研分析

我省粮食生产问题调研分析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我省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4年增产。

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我省粮食生产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今年和以后我省的粮食生产。

为此我省调查总队对昌宁、陆良、开远、宾川、大关等县开展了专项调查。

一、当前云南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春旱天气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月下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无雨或无有效降水,气温偏高,大部地区旱象明显。

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达“中等干旱”标准,少数地区达“重旱”标准。

综合来看,当前全省旱情影响范围在近20年同期排第8位,与2021、2021年相当。

春旱对我省正值需水高峰期和水分敏感期的小春粮食产量形成和大春备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农田水利设施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省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来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仍然不足,一旦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开远市目前有水库21个,小坝塘160个,小水窖6367口,有效灌溉面积*****亩,水利化程度达50.71%。

虽然政府每年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的投入都在2021万元以上,但是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沟、河、渠淤塞严重,排灌不畅,基础设施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及农业综合抗灾能力逐年下降,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广南县有90%以上的山区面积,水源灌溉全靠沟河水和下雨,长期陷于“有雨就涝,无雨则旱” 的恶性循环中。

由于山区基本没有水库,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遇到旱情,农田灌溉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

从今年2月底对全省农户种植意向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农作物播种面积在连续几年增长的情况下,今年出现下降态势。

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亦随之下降。

调查的3610户农户今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人均比上年减少0.6%。

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探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探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探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吴云超;田官平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07(19)7
【摘要】从湘西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出发,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与其他产粮主区对比,从地理、地形以及气候、历史等角度阐述湘西地区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产,探讨性提出解决措施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湘鄂渝黔民族地区(正文中简称边区)应该走非粮食生产的道路以更好地解决粮食问题.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吴云超;田官平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4
【相关文献】
1.湘鄂渝黔边域定位:"中国绿心"游憩第一区——以大湘西北地区为例 [J], 童中贤;熊柏隆;陆福兴
2.渝湘鄂黔武陵文化圈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例 [J], 白俊奎
3.媒介生态失衡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及其成因探析——以湘鄂渝黔边为例 [J], 张景龙
4.立足学术前沿研究民族地区传媒生态——评张景龙《湘鄂渝黔边传媒生态探析》[J], 钟海平
5.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 [J], 蒋陈夏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三农之——粮食问题

浅谈三农之——粮食问题

浅谈三农之——粮食问题内容摘要:粮食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说粮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抓住了粮食问题,粮食安全有了保障,“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基础有利于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粮食问题重要性影响因素三农问题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国家年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年年都喊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而农民负担反而越减越重呢?近些年,国家对农民给予了种粮补贴,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实际上,在国际上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被不断的开发,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正在逐渐推广。

然而目前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

随着我国工业用地逐渐增多,都市化速度加快,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等问题的加剧,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虽然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1424亿斤,历史性地实现“八连增”,为“十二五”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也保障了全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但目前粮食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种粮效益仍然偏低、防灾减灾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土地问题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仅去年就新增机动车200多万辆。

汽车数量大增,必然要修建很多公路和停车场,这就会占用很多宝贵的耕地。

并且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许多耕地变成了住宅、工厂甚至商业街。

在耕地数量不断下降的同时,耕地的质量也不断下降,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2%,而高产稳产田有机质含量应在1.5%以上;东北及南方地区50%以上耕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标准下限;这三个地区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低于标准水平50%和25%。

耕地质量的下降最直接的影响了粮食的产量问题二.劳动力用工问题由于种田收入实在太少,以致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出打工了,这也就是这个世纪新出现的新名词“农民工”。

XXXX年对湘西州杂粮生产的几点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对湘西州杂粮生产的几点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对湘西州杂粮生产的几点思考(可编辑) 对湘西州杂粮生产的几点思考对湘西州杂粮生产的几点思考湘西州粮食局调研组XX年月中旬湘西州粮食局派出以唐怀安副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人考察团参加了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后对山西省太原晋农杂粮精深加工产品直销市场、内蒙古包头粮食批发市场、宁夏银川粮油批发市场的杂粮经营、销售情况进行了考察结合湘西州州情就如何发展杂粮生产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发展杂粮生产是优化粮食产业的必然选择杂粮主产区已基本改变以杂粮当口粮和直接用作饲料的传统而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杂粮城乡专营和兼营的集贸市场、大中小型杂粮专业和兼营批发市场竞相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杂粮经纪人、杂粮批发商、物流配送商、运销商每年开展各种展示交易会网络店家尤如雨后春笋流通日趋活跃。

杂粮食品上了百姓餐桌、进了高级餐馆、打入外国餐厅、进入馈赠礼品行列。

杂粮生产越来越被广大农户所接受被各级政府所重视。

(一)种植小杂粮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山西、内蒙、宁夏是我国小麦、芸豆、绿豆、荞麦、黍子的主产区和主要出口地区。

小杂粮不仅是当地重要粮食经济作物还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除了少量杂粮自己食用外大部分都作为主要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由于小杂粮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种植小杂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寒耐贫瘠等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林间空隙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大宗作物如玉米、小麦等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内蒙古、宁夏充分利用林带之间的空闲地旱薄地种植荞麦、绿豆等小杂粮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避免了与大宗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也有利于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探析
从湘西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出发,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与其他产粮主区对比,从地理、地形以及气候、历史等角度阐述湘西地区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产,探讨性提出解决措施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湘鄂渝黔民族地区(正文中简称边区)应该走非粮食生产的道路以更好地解决粮食问题。

标签: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粮食问题;比较优势理论
1 边区粮食现状
1.1 粮食总量不足,市场供不应求
边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年际波动较大,粮食产量不稳定,需要从其他产粮区调入大批粮食。

以湘西州为例,按正常年景计算,每年收定购粮9000万斤,保护价粮6000万斤,而城乡销售20000万斤(其中城乡居民、军供粮等13000万斤,农村销售7000万斤),粮食收支缺口达5000万斤。

州内正常年景粮食生产总量为18亿斤,据有关部门预测,退耕还林全部到位后,全州粮食总产量至少减少6亿斤。

按正常年景的收购量预测,要减少收购量5000万斤,即到2006年后收购量最高为1亿斤,而退耕还林粮供应就需4.74亿斤,缺口达3.74亿斤,加上城乡、农村的销售缺口5000万斤,每年至少缺口达4.24亿斤。

1.2 粮食生产条件落后,商品率低
边区在粮食生产方式上,大部分地方仍以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为主,农民普遍采用的是家庭式耕作,生产的自给和半自给的比重比较大,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商品率比较低, 不足8%。

加之边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种植粮食作物所需的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

2 边区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制约
边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利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其不适宜粮食的大规模生产。

(1)地形、地势。

①地形:边区山丘多、良田少,单块面积小而分散,作业半径宽(普遍在4-6公里),这就决定了边区粮食生产的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例如龙山县中的18个村民小组共有稻田面积745.74亩,而丘块却有1187块,平均每个丘块仅0.63亩。

②土壤:边区内土壤贫瘠,呈石灰岩地貌,碳酸盐岩的可溶性岩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0.1%,并且近年来湘西州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

③海拔:边区全境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最高海拔为1736.5米,最低海拔97米,这也影响到霜冻期的长短。

起伏的大山
和长时间的霜冻阻碍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生长。

(2)气候。

①气温: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16.9℃,最高气温大于35℃,最低气温零下5.5℃。

气温的不恒定以及平均气温低使得粮食作物的种植缺乏规律性。

②日照和降雨量:境内年均日照1219~1406小时,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且降水年际波动大,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③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变化无常,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水资源匮乏。

境内虽有清江、沅江、酉水、澧水和武水经过,但是流经河流短小,水资源还是相对缺乏。

在广大的山区,由于人口、耕地分布不集中,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

一些县(市)大规模采矿以及对水资源保护不合理,导致污染现象严重,干旱季节农作物缺乏尤其严重。

2.2 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
(1)历史原因。

边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解放前实行的是苗王和土司管理制度,传统自然经济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

(2)粮食生产技术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低。

农民普遍是凭经验、农谚,采用手工化耕作,很少或没有科学技术的指导及机械生产的运作,粮食生产产业化程度低。

而且资本投入有限,用于研究农业技术的经费和人才短缺。

(3)人口的大幅增长与区域内粮食的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人口的激增导致粮食的供给不足。

而边区农民的文化程度比全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要低3年。

因此,农业科技推广难,产量的提高十分有限。

2.3 退耕还林等政策因素的制约
边区除张家界市外均进入了西部大开发范围,必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多,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加重了边区粮食短缺的矛盾。

2001年,仅湘西州八县市就要实行退耕还林54万亩,其中退耕地30万亩。

2.4 粮食生产成本因素的制约
农民在单纯依靠市场的条件下,依靠增加粮食产量是难以提高收入水平的。

以湘西州平均亩产量和投入成本计算,一亩地需要投入生产成本近380元,劳动力1200元。

一亩地平均可以产出900斤稻谷,按七折计算,仅为756元。

扣除投入的380元生产成本和农民自己本身的劳动力工资后,收益为负。

所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大量农民荒废田土而外出打工。

3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边区粮食生产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他从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角度来论证自由贸易和专业分工的必要性: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这一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3.1 边区发展经济作物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比较优势
(1)边区绿色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全边区拥有山地面积8600多万亩,现有森林覆盖率达61%,是重要的林区。

境内气候复杂多样,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经济作物的种植。

(2)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对生产经济作物在政策上的扶植,使得边区发展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政策条件。

3.2 定量分析边区发展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
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边区发展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我们以湘西州的经济作物(柑橘)和洞庭湖区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为例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1)产品的机会成本衡量。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水稻)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柑橘)的数量。

湘西州:水稻的机会成本=减少的柑橘产量/
增加的水稻量=1200/630=1.90
柑橘的机会成本=0.53
洞庭湖区:水稻的机会成本=0.86
柑橘的机会成本=1.17
显然,湘西州生产柑橘的机会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洞庭湖区生产水稻的机会成本低,具有生产水稻的比较优势。

(2)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是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

用公式表示: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可见,湘西地区柑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洞庭湖区,湘西具有生产柑橘的比较优势;两个地区水稻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正好相反,洞庭湖具有生产水稻的比较优势。

(3)相对成本衡量。

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产品A的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 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

如果一个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其他地区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成本,则该地区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通过计算和比较得知(见表4),湘西州柑橘的相对成本低于洞庭湖,所以在柑橘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洞庭湖在水稻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区域分工和产品贸易收益衡量。

4 解决边区粮食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边区应该集中精力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交换比较劣势的粮食作物,从而解决边区的粮食问题。

(1)优化农业结构,加强技术推广,发展比较优势产品。

边区应该改变思路,把精力用在所投入劳动成本相对粮食生产要小,劳动强度相对要低,而获得的收益却要大的经济作物上。

还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经济作物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2)运用“三带”理论,挖掘边区特色经济的潜力。

“三带”理论是指吉首大学化工研究所经过10多年的科研实践,发现的边区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三大特色地带。

①北纬28°±1°的范围内适合有益真菌生长的微生物发酵带,该地带的水质均属碳酸盐或硅酸盐型水,口感清洌,加上温和潮湿的气候、微酸性土壤,能促进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酿酒过程的“糖化”和“发酵”。

凭此优势,可以生产出优质白酒和酱油、醋以及酸菜、腌制品、腊制品等独特风味食品。

②湘西和鄂西的富硒带,可以种植和开发猕猴桃等天然富硒食品。

③边区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

亚麻酸作为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一种保健食品添加剂已风靡世界。

目前已开发出市场畅销的国产保健食品——果王素软胶囊,还从边区大面积的名贵中药材——杜仲资源中提取了优质亚麻酸,前景非常广阔。

(3)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互动模式,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还必须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经济作物生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政策内容,以减少农民在生产过程所遭受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笑然.当前粮食政策综述及供求形势与特点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05,(9).
[2]谢海军.比较优势理论和两个趋向论断与民族地区增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1).
[3]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