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者:顾宇平一、引言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
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
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我国属于农业型大国ꎬ 灌溉是支撑农业发展 的基本保障ꎬ 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ꎬ 2016 年底我国灌区数达 7807 处ꎬ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3304������ 6 万 hm2 ꎬ 已建成大型水库 721 座ꎬ 中型水 库 3890 座ꎬ 小型水库 93850 座ꎬ 但是在全国大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 434 处大型灌区 中ꎬ 仅 153 处 灌 区 开 展 了 不 同 程 度 的 信 息 化 建 设[1] ꎬ 而且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ꎬ 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不到 2220m3ꎬ 仅 为 世 界 人 均 水 平 的 1 / 4[2] ꎬ 预计 2030 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 16 亿人ꎬ 而届 时我 国 的 人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将 从 2220m3 降 至 1750m3ꎬ 成为世界上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 国家 之 一[3] ꎮ 同 时 灌 溉 水 的 利 用 率 也 较 低ꎬ 目 前ꎬ 发达国家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经达 到 0������ 7 ~ 0������ 8ꎬ 而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ꎬ 2030 年农 田灌 溉 水 有 效 利 用 系 数 才 达 到 0������ 6ꎮ 毋 庸 置 疑ꎬ 在此情况下ꎬ 依靠现代科技技 资 源 集 约 利 用 的 必 由 之 路ꎮ 截 至 2018 年 6 月ꎬ 172 项 重 大 水 利 工 程 已 开 工 建 设 129 项ꎬ 在建重 大 水 利 工 程 投 资 规 模 超 过 10011 亿元ꎬ 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ꎮ « 全国水利信息化“ 十三五” 规划» 指出ꎬ “十三五”时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期ꎬ 应充 分有效地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ꎬ 深入开发和广 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ꎬ 实现水利信息数据从采集 到传输、 存储、 管理、 分析的数字化、 智能化和 网络化ꎬ 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ꎮ
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解析
灌区管理 的信 息化建设 主要 是指 建立起 一个能够 收集 水雨情 2 . 2灌 区信息传输手段 比较单一 、 落后 。目前 , 大多数灌 区的信 信息 、 水利信息 , 并对灌 区水利灌溉 系统 的运行进行有 效控 制 , 能够 息传输手段 限于传 输模拟信号 的电话 线 , 监测 的水 情 、 墒情和作 物 合理配置和科学 调度水资源 , 能够提高灌 区水利行政管理水平 的综 长势等信息只能人工通过电话或整编后的纸媒介进行传输 , 时效性 合性信 息管理 系统 。 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 可以使与灌 区相关 的 差 , 难 以满足实时调水 的需求 。 所有信息的管理都实 现 自动化 , 如信 息的采集 、 整理 、 加工 、 存储 、 运 2 . 3灌 区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技术水平 亟需 提高 。部分灌 区 输 和反馈 等。 实施灌 区管理 的信息化建设不但 有利 于提 高灌 区科学 也尝试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建设 , 但 由于灌 区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 灌 溉的经济效益 , 还有 利于节约用水 的环保 效益 , 是新时期下 提高 平差 , 使得建成 的信息 系统使用难 、 管理 维护更难 , 无法充分发挥 已 灌 区管理水平 的必经途径 。 建系统 的作用 , 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灌 区工作人员的负担 。 1 灌 区 实 现 信 息 化 管 理 的重 要 意 义 2 . 4重硬件 、 轻软件 。在具体工作 中还有只重视硬件投入 。 不重 1 . 1 有利于促 进灌 区的现代化发展 。 在我 国, 实现农 田水利的现 视软件开发的倾向。这不但使 得硬件不 能充 分发 挥效力 , 系统的操 代化 已经是水利发展 的必然趋势。 而信息化建设则是现代化发展中 作维护 困难 ,而且资料的整理分析 等后续工作还需要手工操作 , 没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灌区水利发展 正是 在各 种各 样的水利信息基础上 有真正减轻工作量。 才得 以改善水资源管理模式 , 从 而提 高水 资源的利 用效 率的。尤其 2 . 5灌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统一 的规划 , 信息 的共享性差。由 是 目前我 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 再加 上农业灌 溉 于灌 区信息化建设长期 以来没有一个统一 的规划 和标准 , 各灌区 自 用水量较大 , 用水存在季节性特点 , 水资源供需存 在一定的矛盾 , 灌 己搞 自己的 , 各 自为政 、 各 自封闭 , 使得 灌区之间 的信息难 以共享 , 区的水利灌溉发展缓慢 。实现灌区的信息化管理 , 能够很好 的调 整 也难 以与其他相关系统实现 联网 , 共享 信息 。同时 , 各灌 区重 复开 灌 区管理方式 , 由粗放管理 转变为精细管理 , 采用精 确科学 的水 资 发 、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 造成很大的浪费。 源监 管和调度方式 , 并根据 相关 信息调整农业结 构 , 以实现水资 源 2 . 6 灌 区信 息化 系统 的综 合集 成能力差。灌区信息化 系统在设 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 进而促进灌 区的现代化发展。 计和建设时 , 雨量采集 、 灌溉需水分析 、 水资源监控 、 供水调控 、 水 费 1 . 2 有利 于灌 区实现基础水利数据 的 自动化管理 。灌 区在 日常 收缴 、 内部管理 、 决策 咨询等系统各 自独立 , 无 法满足灌区 日常管理 的运行 中往往会产生大 量的基础水利数据 , 包括水 量计量 、 水量调 工作 的要求 。其结果使得硬件资 源利 用率低 , 维 护费用增加 , 投 入 度等等 。这些数据 目前大都是采用人工 观测 的方 式而获得 , 数据 的 高。 而目 前水价较低 , 灌区管理单位经济实力弱 , 实行 自动化往往得 整理和管理也多 以人工为主。 这不但不利于相关水利数 据的及 时收 不偿失。 集, 也很难得 到较为精准科学的数据 , 更 不能实现快速的信息共 享 , 3灌 区信息化管理体 系的建设原则 严重影响了灌区的管理效 率 , 降低 了灌区 的管理质量 。而充分利用 关 于当前 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存在的 问题 , 必须要引起相关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化建设 , 则能够为基础水利数据 的获 部门的重视 。 各灌 区也应该根据 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和具体的水 利 在进行灌 区 取和管理提供 良好的 自动化信息管理平 台 , 实现水利信息数据 的 自 灌溉情况分别采取不 同的有效应对措施 。但无论怎样 , 动监测和采集 ,并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分拣 和加 工整理 , 的信息化管理体 系建设过程 中, 都要遵守一定 的建设原则 。即遵守 使信息 能够 快速共享 , 提高信息数据 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 这对 于加 “ 因地制宜 , 因需定建 , 突出重点 , 经济实用 , 高效可靠 , 兼顾长远 , 确 强灌区的行业管理能力也是很有利 的。 保效果” 的原则 , 坚持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 超前性与实用性相结 1 . 3 有利于提高灌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传统 的灌 区水利管理 合 , 在技术上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 , 配置 自动化的采集 、 系统中 , 水管所与分布在各个区域的下属单位一般都是通过 电话来 传输 、 监控、 处理设 备 , 实现水量数据的 自动采集 、 传输 、 接受 、 处理 实现沟通联 系 , 但 由于水利调度 的不确 定性 , 使 得一次通话很 难确 和存储 , 实现水量信息资源共享 , 改变传统 的水量观测手段 及输水 定最终的调度量 , 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多次电话沟通 调度方式 , 从 而实现灌 区灌溉工程和输水工程 的 自动监测和控制。 才能确定最终水 量调度方案 , 严重 降低 了调度的时效性 , 管理 效率 结束 语 较低 , 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而信 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则能够很好 总之 ,加强灌 区管理 的信息化建设 ,建 立一套集信息采集 、 监 的解决这些 问题 , 使得灌 区管 理技 术人员能够及时为下属单位进行 控 、 监视 、 信息传输 、 上层应用于一体 的量水 自动监测系统是 目前灌 调度指导 , 增大 了水利 管理单位 的职 能作 用 , 促使整 个灌 区的管理 区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 这对于改善灌 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水平都得 到提高 。 现状 , 提高灌 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来讲都是具有重大意义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一、引言灌区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灌区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灌区信息化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灌区信息化的意义1. 提升灌溉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灌区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灌溉管理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和分析灌溉用水、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可以合理调整水资源供给,避免浪费,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及时、准确的灌溉可以使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灌区信息化方案1. 灌溉监测系统:1.1. 传感器网络:在灌区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1.2. 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实时数据监测、查询和预警功能。
1.3. 移动应用程序: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灌溉数据,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2.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2.1. 数据收集与整合:整合来自灌溉监测系统、气象局、农业部门等各方的数据,构建全面、多元化的数据源。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潜在的规律和关联性,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包括灌溉计划、水源调度等。
3. 公众参与平台:3.1. 农民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应用。
3.2. 农民服务:建立农民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等服务。
3.3. 农民互动:建立农民互动平台,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种植经验和信息。
四、预期效果1.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通过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灌溉用水供给,减少用水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摘要: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新时期要因地制宜,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依托信息化载体,推动“传统水利”向“数字水利”“智慧水利”的转变。
因此,灌区要瞄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 +、信息大数据等,全面谋划,整体设计,加强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方面为防汛抢险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能优化水资源调配,合理灌溉,高效利用区域水资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引言灌区信息化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灌区建设的全过程。
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代替人工提高灌区的蓄水能力,以水量平衡等关键任务实现信息化管控、智能研究判断、数字传输,提高灌区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显著减少人力成本投入,科学计算农产品需水量,准确匹配相应水量,使农业灌溉高度智能化、系统化。
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智能农业和信息化农业日益发展,灌区也不例外。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灌区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所谓灌区现代化主要是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实时、动态化、全方位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汇总、存储灌区的土壤墒情、水雨情,以此达到灌区现代化、数字化管理的目的,促进灌溉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直观、实时的动态管理下,实现对灌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灌区节水、增效,改善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发展中灌溉是农业的生命之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当前灌区管理也因时而立,因势而为,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基于此,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要聚焦各种先进信息化手段,借助信息化的“东风”提升灌区管理水平,节约用水,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此做到防洪减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服务和稳定“三农”发展的目的。
2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越发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意义1.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信息化建设技术和设备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信息化、作物资源信息化、气象资源信息化、农业机械信息化、灌溉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方面。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速率、信息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3.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3.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设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一些关键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遥感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设备、自动灌溉控制器等。
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和前景展望4.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灌溉智能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4.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十分广阔。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一般包括:
1. 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设灌区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现对灌区水量、水质、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益。
2. 智慧灌溉系统:采用智慧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水源、灌溉设备、灌溉时间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灌溉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灌区工程、水资源、灌溉计划、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大棚、智能农田监控系统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5.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灌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6. 智能化设备:采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水泵、智能水表、智能阀门等,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7.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加强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标 准 化 ,信 息 化 建 设 专 家 组 跟 踪 监 督把 关 , 保 证 国家 投 资 和 地 方 配 套 经 费 用 到 实 处 ,产 生 最 大 的 效 益 。 非 试 点 灌 区 也 可 以 自筹 一 些 经 费或 在地 方 支 持 下 进 行 探 索 性 建 设 ,参 照试 点 灌 区 的 规 划 ,请 专 家 组 成 员 担 任 顾 问或 帮 助 设 计 ,针 对 骨 干 工 程 或 关 键 控 制 点 进 行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探 索 , 为 国 家扩 大试 点 面 打 下基 础 。
厂 _ ]
竺里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赵 飞 解 瑞
(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研 究 院 ,新 疆 乌 鲁木 齐 8 0 0 ;2甘 肃 捉 业 工 程 咨 询 设 计 所 , 甘 肃 兰 州 7 0 7 ) 1 新 50 0 . 3 0 0 摘 要 : 灌 区 信 息 化 技 术 是 计算 机 自动 控 制 技 术 、 互 联 网技 术 、 多媒 体 技 术 、 通 信 技 术 、 传 感 测 量 技 术 等 多项 先 进 科 技
与 国外 先 进 国 家 相 比, 我 国灌 区 信 息 化 建 设工 作 总 体
上 还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目前 也 有 些 灌 区 在 信 息 化 建 设 方 面 做
了不 少 工 作 ,取 得 了 初 步 成效 。 甘 肃 景 泰 J 电 力 提 灌 工 程 灌 区 通 过 实 施 “ 4 ” 项 I I 98 目 ,建 立 了灌 区 用 水 信 息 管 理 及 泵 站 计 算 机 监 控 系 统 , 加
式 、服 务方 式 以及 工 作 作 风 转 变 的 重 要 手 段 。 首 先 , 对 于 试 点 灌 区 ,试 点探 索 阶 段 的 建 设 目标 主 要
灌区信息化实施方案
灌区信息化实施方案
灌区信息化实施方案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灌区管理的全面监管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制定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系统建设:根据灌区特点和需求,建立灌溉、水位、气象、土壤、作物等监测系统,实现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传输,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
2. 数据管理:对数据采集和分析后的数据进行长期管理和保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管理体系,保证数据安全和可靠性。
3. 接口联通:整合各类系统的数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联通和相互调用。
4. 可视化展示:采用地图、表格、图表等方式对灌区的水位、水文、土壤水分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灌区情况。
5. 优化调度: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立灌溉调度模型,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等多种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优化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6. 技术培训:对灌区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确保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转。
总之,灌区信息化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灌区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全面覆盖、数据安全、量化管理和科学调度为目标,为灌区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一、引言灌区信息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管理进行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灌溉管理的精细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等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和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组成。
1. 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实时采集灌区各个节点的数据,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
采集方式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时获取数据,并通过通信设备将数据传输到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
2. 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展示等功能。
该子系统具备实时性和高可靠性,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提供实时的数据监测和预警功能。
3. 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负责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清理等操作。
同时,该子系统还负责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功能模块灌区信息化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实时监测与预警该模块实时监测灌区各个节点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灌溉的安全和高效。
2. 水资源调度与管理该模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3. 灌溉管理与控制该模块通过对灌区灌溉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4. 决策支持与优化该模块通过对灌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匡助灌区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数据管理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还具备数据备份、恢复和清理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灌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灌溉设施和管理机构组成的特定地域,用于供水灌溉农田。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及保障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灌区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灌区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服务器端和管理终端。
1. 前端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测仪器等,用于实时采集灌区的各项数据,如水位、水质、土壤湿度等。
2.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
可选择使用4G、5G等挪移通信网络,或者搭建专用的物联网网络。
3. 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前端设备的数据。
服务器端可以采用云服务器,也可以搭建本地服务器。
数据存储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
4. 管理终端:提供给灌区管理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者手机。
通过管理终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灌区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三、功能模块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远程监控与控制、报警与预警等。
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前端设备对灌区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
数据采集可以包括水位、水质、土壤湿度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2. 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来自前端设备的数据。
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实用的信息,为灌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
4. 远程监控与控制:通过管理终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灌区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例如,可以实时监测水位,根据需要远程开启或者关闭水泵。
全国大型灌区简介
全国大型灌区简介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灌溉工程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灌区是指建有大型灌溉设施的农业用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全国大型灌区的概况、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全国大型灌区概况全国大型灌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其中,黄河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份,长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珠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省份。
据统计,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达到了1.5亿亩,其中耕地面积占到了1.2亿亩。
大型灌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全国大型灌区建设情况1. 黄河流域大型灌区黄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黄河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份,其中以山西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山西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吕梁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运城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500万亩,是山西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2. 长江流域大型灌区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二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其中以湖南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湖南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其中,岳阳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200万亩,是湖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3. 珠江流域大型灌区珠江流域是我国第三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珠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省份,其中以广东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广东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惠州、梅州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其中,肇庆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150万亩,是广东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1. 引言1.1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意义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型灌区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调度平台,实现对灌区内灌溉设备和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了人为误操作和管道漏损,提高了水利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田设施的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情况等关键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灌区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背景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大型灌区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过程,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实现灌溉水平衡、节水高效灌溉和农业生产智能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大型灌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数据孤岛问题突出等,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
因此,加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我国也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国内外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国内外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国都开始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其中灌区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信息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国内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我国在推动灌区管理信息化方面积极进取,从现有业务的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着手,旨在全面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以下为国内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1. 现有业务体系建设在现有业务体系建设方面,我国通过推广现代灌溉技术和灌溉工程建设来提高灌区的现代化水平,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主体、灌区组织、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2. 信息管理在信息管理方面,我国建设了广泛的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灌区水资源监测系统、缺水预警系统、灌溉排水控制系统、联网平台等。
这些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灌区管理员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帮助,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信息化应用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我国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了水量计量、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流程控制等多种功能,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防止水资源的浪费、节约能源和规范灌溉管理。
同时,国内企业也积极研发符合国内灌区管理的信息化产品,推动了我国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二、国外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国外对于灌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给予极大重视,以提高海外灌区管理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美国美国采用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科技创新来增加灌溉面积和管理效率,利用先进的GPS、远程遥感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灌溉活动进行全流程监控和管理。
并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信息系统和降雨信息系统,并逐步普及使用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推动其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进步。
2. 欧盟欧盟于2013年出台了《水做好管理框架指令》,将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欧洲水资源管理指南》和《欧洲水利管理实践标准》等政策。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一、背景介绍灌区是农业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灌区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制定一套灌区信息化方案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方案的目标1. 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实现智能化的灌区管理。
3.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灌溉时间安排。
4. 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加强决策依据。
三、信息化方案的主要内容1. 传感器网络布设通过在灌区内部布设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建立灌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和分析报告,以供灌区管理人员参考。
3. 智能化调度系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智能化调度系统,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湿度情况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自动调控灌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灌溉决策。
4. 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使灌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等设备实时监测灌区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灌溉调度和管理。
5. 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灌区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四、预期效果1. 灌溉效率提高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精确控制灌溉的时机和水量,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2. 农业生产优化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灌溉决策,合理调控灌溉设备,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
3. 节约人力成本通过自动化的灌溉调度和移动终端应用,减少了人工巡查和监测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成本。
4. 提高水管理水平依靠数据支撑和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实现对灌区内部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五、推进措施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
2.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技能和应用水平。
3. 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
4. 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解决方案,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简称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国大型灌区提供综合管理和决策支持的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灌区相关数据,实现了灌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为灌区规划、决策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灌区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模块:1.数据采集和存储模块: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时采集和监测灌区的水文、气象、土壤、作物等各类数据,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分层、分级和分类管理。
2.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在采集和存储数据的基础上,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分析灌区的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效益、水质安全风险等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决策支持模块:系统根据灌区的规模和管理需要,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和模型,如水资源配置、灌溉调度、水权交易、灌区规划等,帮助灌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4.监测预警与管理模块:系统实时监测灌区的水文、气象等指标,利用模型和算法进行预测和预警,对灌区的管理进行智能化和精细化,帮助管理者及时响应和调整灌溉方案,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风险。
5.信息共享和协同模块: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等方式,实现灌区内部和灌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促进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6.可视化展示与综合查询模块: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灌区的各类数据和指标以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和查询功能,帮助管理者了解灌区的整体情况和运行状态。
7.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模块:系统设置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通过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绿色增长。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要实现信息的存储、管理和维护首先要把信息 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 管理和维护,一般借助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如Oracle、 SQL Server等。
应用包括信息查询、统计、报表输出、闸门/ 水泵的控制,以及为灌区建设管理中各项业务工作 (如水资源调配)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等。
1、《“十一五” 期间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指导意见》 编制;
2、《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出版; 3、《大型灌区 “十一五” 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4
1 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5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编制规划、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获批后再进行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
如何取舍,要根据需求,以符合灌区实际。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3
2.3.2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除了通信链路建设外,为了实 现联网,还要建设广域连接和局域连接的计 算机网络。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4
局域网络一般是在灌区管理局/管理处建设信息中 心,在信息中心配置若干台服务器和交换机、路由器等 设备,把局/处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构成数据和软件 共享的硬件环境。同时通过路由与需要互联的外部机构 (上级机构或异地的下属机构)和分布于各处的信息点 (监测点、监视点和控制点等)互联以构成广域网络。
信息存储、管理和表达除了要满足业务管理的功能化需求外, 还必须特别注重数据安全保护等非功能化需求。例如,泄漏保护、 病毒防范、入侵阻挡等等。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30
2.3.5 应用软件
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其他建设内容都看得见、 摸得着,就是计算机软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 软件又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发挥作用,取得效益的关 键内容。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摘要:智慧水利是在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慧型社会建设中产生的相关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创新应用。
文章以实现智慧水利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落脚点,探讨采取系列举措,从而提高对灌区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能力,完善灌区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进程。
关键词:现代化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体系;实现路径前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水利部在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中,提出了智慧灌区的理念,即以科技赋能管理,积极创设新型灌区运行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全面满足水资源开发需求。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灌区的核心内容与主要途径,灌区信息化就是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灌区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最大程度的利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相对应的能够提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
1.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分析为稳步推动灌区现代化水平,实现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化,日常管理的便捷化与整体调控的智能化,推动现有灌区管理生态提档升级,有必要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托上级顶层设计,着眼区域实际,梳理灌区建设要求,细化建设目标,廓清灌区建设基本思路。
灌区作为半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引水、输水以及配水等设施,实现对水资源区域性调配,以满足生产生活使用需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逐步进行灌区建设,形成覆盖面积广、数量较大的灌区建设格局。
根据水利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大型灌区402处、中心灌区5200多处,小型灌区1000多万处。
灌区开发建设固然能够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确保水资源空间配置能力,但是多数灌区投入使用年限较早,老化程度较高,处于超期服役或者带病服役的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既影响水资源利用效能,降低灌溉效益,又极易引发安全事件,增加灌区管理风险不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者:顾宇平一、引言1.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
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
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管理目标更加具体明确,部门之间协调得力,最大程度完善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
灌区信息化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网络技术的集信息采集、目标控制和信息传输为一体的集成化信息系统;软件则是能使硬件发挥最大效用的,将信息整理、计算、分析,以实现辅助决策、科学调度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总称。
二、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大型灌区的重要地位大型灌区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人所共知,402个大型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2.4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13%,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大型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2%,商品粮率达80%,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近1/3,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提供了占全国总量约1/7的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受益人口2亿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灌区良好的人工生态体系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作用,部分大型灌区还承担其区域水资源调配的任务,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托。
2.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是实现部党组新的制水思路的要求。
信息化是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解决新世纪水利面临的三大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治水思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的现代化。
灌区信息化是提高灌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的重要措施,是灌区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2)是提高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的关键措施很多灌区本身就具有防汛任务,尤其山丘区灌区,傍山渠道多,集雨面积大,容易形成坡面径流,威胁渠道或建筑物安全。
通过信息化建设,对水雨情实时监测,及时分析对比,提出防汛预案,最大程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重要途径从灌区本身需求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相对滞后的问题,灌区管理和行业管理大量资料信息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灌区及行业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灌区管理目标无法量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加有效的管理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用水户对灌区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信息化建设可提高灌区为用水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用水户适时、适量、安全供水。
4)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灌区传统配水方法无法实现实时适量调配,且难以有效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影响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水的利用率偏低。
信息化建设最大优势就是大大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行手工无法完成的大量信息后处理,制定出科学的灌溉、排洪调度方案,从而提高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5)是促进农村水利行业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手段过去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发动群众,管理主要靠经验,靠拍脑门,数据不完整,而且时效性差,管理十分粗放。
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管理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适时性,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促进行业管理现代化。
3.灌区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为解决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等问题,国家自98年开始进行“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投入专项国债资金,为灌区更新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不断解决灌区骨干工程问题的同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也逐步提上日程。
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发展1.灌区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大型灌区信息化”是在综合多年来灌区管理和技术手段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整合、提炼的全新概念。
首先,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灌区就开始进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发应用。
如:以湖南韶山、河南人民胜利渠等为代表的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80年代后期以甘肃景电等为代表的泵站自动调度系统等。
其次,很多灌区也都在探索自动测报、自动计量等方面的工作。
如:在建筑物量水的基础上安装自记式水位计、明渠流量计、遥测水位计等。
此外,大多灌区都曾建有自己的通讯系统。
如:早期很多灌区都建过的专线电话、陕西泾惠渠的无线对讲集群,以及后来宁夏青铜峡的数字微波等。
以上研发应用工作在当时称作“灌区自动化技术”或“灌区通讯调度技术”,实际上就是早期灌区信息化的雏形,这些技术的应用均在当时对灌区的管理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系统直到现在还应用于生产管理中。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原本就标准偏低的所谓“灌区自动化”等技术也一直停留在研发试验阶段,而随着此类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已建系统也逐步被淘汰或报废。
就目前来看,灌区管理手段仍然较为粗放,因此而产生的水量供需矛盾并未缓解,弃水损失也日趋严重。
2.大型灌区信息化的正式提出2001年4月,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视察甘肃景电灌区时,对景泰灌区泵站自动调度系统给予高度评价,并批示:“景泰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
同年5月,为落实部长批示,农水司与灌排中心联合在湖南韶山召开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正式提出“大型灌区信息化”的理念。
农水司李仰斌副司长代表冯广志司长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同年7月,翟浩辉副部长在农水司上报的会议材料上批示:“大型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部党组新的制水思路的要求,是提高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程度的关键措施,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根本手段”。
“将灌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着力推进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
2002年7月,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下发《关于开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水灌[2002]09号)文件,正式启动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3.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开展2002年8月,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灌区按照农水司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及3年实施方案,同年11月通过了由灌排中心组织的专家评估。
2002年11月,农水司根据评估意见以(农水灌[2002]15号)文件确定了河北石津等30个大型灌区为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在当年年度计划中开始安排实施信息化建设。
2003年8月,鉴于信息化是全新概念,无论是试点单位还是行业管理单位都无经验可循的实际情况,经过近一年试点建设工作的摸索后,在黑龙江召开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汇报座谈会”。
组织试点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等共同探讨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问题。
农水司李代鑫司长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2006年3月,试点单位对3年以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看到了成效,也找到了问题,为下一步工作调整和部署提供了基础。
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包括灌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大型灌区行业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内容。
1.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灌区信息化概括起来就是测、控、传、软四个方面。
实践中人们通常把信息系统形象的比喻成人的工作过程,“测控点”就象人的五官和手脚,将信息收集,并转化为系统能够接受的方式(即数字化),上传给信息中心,亦或接受上级指令,转化为物理控制方式来控制目标;“数据传输”就相当于神经网络,上传下达各种数据、指令;“软件系统”就好比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执行“思考”的功能,收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通过各类软件分析处理,产生决策结果,如:管理调配目标或用水计划等。
1)监测系统建设内容监测系统内容主要包括雨情、水情、闸位、工情、墒情、水质、气象和视频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域又有很大不同。
雨情监测。
在水库灌区和南方山区布点相对密集,而对于北方则可较疏,西北干旱地区则必要性不大。
目前主要采取的技术包括翻斗式、容栅式雨量计等。
水情监测。
水情包括水位和流量,是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基础数据之一。
一般情况下根据灌区管理单位的管理细致程度布点,主要是闸前、闸后,各级交接断面,重要配水点,以及在田间与收费相关的计量等。
目前水位测量采取的主要技术包括压力、浮子、超声波、声波、电容、磁滞伸缩等,流量监测除泵站管道输水部分有采用电磁流量计以外,基本都采用建筑物量水配合自动水位采集装置计算流量和用水量。
闸位监测。
闸位监测一般情况是结合闸门控制统一考虑,但不排除一部分目前由于投资或技术等原因,无法实现控制而仅仅监测闸位的信息点。
布点针对主要的分水、节制和泄洪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