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刘颖历史学院041301018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因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水无出路,侵占苏北的排涝河道入海。洪泽湖以下的淮河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水位抬高,面积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在淮河水系内还有两条人工运河,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之间的水运。一是鸿沟,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凿,从郑州东引黄河水,为沟通古代黄河和颍水的著名水道,向东可通济水、泗水、汶水、交通之利达于江淮,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古人工运河。二是邗沟,公元前486

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在今江苏扬州市蜀岗邗城,开凿长江与淮河之间运河,称为邗沟。当时的邗沟路线,南自长江茱萸湾引水,经樊梁、武广、博芝、射阳、白马诸湖至淮安末口入淮河与泗、汴相通。邗沟又称为运河。原运河、清江浦河间通航,需由淮安末口转口。明代后期,运河在城西掉头,向北直通清江浦河,形成南起扬州、北至淮阴(今淮阴县码头镇)连通江淮的顺直运河。清代,为有别于中运河,淮阴、扬州间运河改称里运河。

黄河水系中,徐州至淮阴段,兼作运河,是南北大运河中“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的一段,明嘉靖以后何患多集中在本段。隆庆时,河工重点已经“不在山东、河南、丰、沛,而在徐、邳”。万历6、7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河时,主要致力于本段的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清后继续推行潘季驯的治河方针,于是河床不断被抬高。淮阴至河口段。今江苏淮安市西是当时黄淮交汇口,又称清口。由于“黄强淮弱”,汛期到来时,黄河水往往倒灌由清口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水抬高后,就易决破高家堰,泻入里下河地区。同时由于全河夺淮后长期待的堆积,致使入清以后,决溢地点逐渐下移。康熙十六年勒辅出任河道总督之初,即将治河的重点放在清口以下的河口段。1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河道已淤废不堪,防御不慎,就会发生决口。

清江浦河的前身为故沙河。古淮河自清江浦向东南转一个山阳湾至淮安城北,水流湍急,时有沉溺之患。明永乐中,陈瑄督漕。是时,海陆运俱废,南粮岁漕四百余万石,全部由运河北运,漕舟益多,转运益艰。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循故沙河线路凿清江浦河,沿城西管家湖筑堤,导水由管家湖至鸭陈口达淮,成为东南起末口、西北至鸭陈口连结黄、淮(当时清口以下淮河已为黄河所夺)的纽带。鸭陈口即磨盘口,亦称鹳口,在今淮阴县码头镇北。为了调节水位,清江浦河沿线建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移风闸在淮安城西北20里,清江闸即今清江大闸前身;福兴闸在清江闸西约5里;新庄闸在福兴闸西约20里,后改为天妃闸、通济闸。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永乐十四年,陈瑄奏建板闸,距淮安城10里,合前四闸为五闸。

射阳湖(楚州史置射阳县),历史上是江淮间著名的大湖。古时,古射阳湖西起今宝应县射阳镇、西安丰镇、太仓一线,北至楚州境内的泾口、左乡一线,东至阜宁喻口入海,南连大纵湖,地势低洼,湖荡连片,古为江苏五湖(即太湖、射阳、青草、丹阳、官亭)之一。

白马湖在古代就是一片有许多小湖荡低洼地区。古邗沟即是在这些小湖之间开挖水道,连通而成。黄河夺淮以后,淮水被顶托倒灌,东有里运河堤,西有洪泽湖大堤,每遇淮河洪水,由洪泽湖大堤向东分洪,使原有的小湖荡逐渐连成白马湖。

苏北的洪泽湖在宋代以前只存在一些零星小湖。金元以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下游河口段河床不断抬高,上游各支流汇集于此,下泄不畅,零星小湖和洼地连成一片,形成洪泽湖。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在洪泽湖修筑高家堰,一则为防止洪泽湖水决入里下河地区,二则为抬高洪泽湖水位,以达到“蓄清刷黄”的目的,以后高家堰不断抬高,湖水只能向西,北两方向发展。1855年黄河改东北流经山东入海,来水减少,洪泽湖北面逐渐淤出陆地,水线内缩30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