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结尾艺术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的结尾艺术

在一节课中,结尾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但却能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增强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到了“课已尽,意犹存”的良好效果。

一、总结性结尾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给学生完整、系统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结课方式。正如苏格拉底在费得罗斯谈演讲结尾时说的:“对于演讲的结尾,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说总结性地将所讲过的内容再重复一遍。”课堂的结尾也需如此,有的教师能巧妙地采用归类、列表等形式,对所教内容归纳总结,有的教师则会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等等。虽然形式有别,但目的是一样的。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小结时是这样提问的:“今天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家做客,你们开心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再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寥寥几句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及关系进行高度概括,钧立提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悬念性结尾

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性,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急切地等着下一节课。这种结课方式很好地把上、下两节课联系起来,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在教学《认识整时》一课时,我拿出钟面把时针指在3和4之间,分针指除十二以外的任意地方,提问“你能说出这是几时吗?”把困惑留给学生:“请同学们先回去开动脑筋想一想,明天把你们想的结果告诉老师,好吗?”通过一个不整时钟面,让学生提出问题,又让学生自主研究,去领悟时间除了整时,还有其他时刻,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去探索解疑。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定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三、延伸性结尾

所教内容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外向课内延伸、扩展,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与本课内容密切相联,拓宽知识,扩大视野。

例如在《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的结尾,我作了这样的延伸:请同学们到超市去调查物品的价格,有条件的话可以拿自己的零用

钱买一、两样物品,并作好记录,计算出任意两件物品的价格和。这一课后实践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活性结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

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1. 提问:学会观察物体对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帮助?2. 课件欣赏“四不像——麋鹿”“狮身人面像”“庐山风景图”,感受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字的眼光观察世界,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一堂课成功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但我们不能仅拘泥于标准,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远不止这几种方式,而且往往是综合运用几种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其操作过程(导入、实施、结尾)的

探索是无止境的,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要求开始能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尾更为精彩、余味无穷,如果我们能巧妙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