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叠合荷载计算

合集下载

荷载传递计算

荷载传递计算

(一)转换层梁、板混凝土约560m3,下部支撑体系承受的荷载是相当大的,现对在转换层以下各楼层的支撑体系作如下调整,用以卸荷:转换层的支撑体系中,立杆底部在梁板间位置须垫上木枋和模板,将大梁的荷载传递至下层的梁再由梁传递至柱。

1、转换层现浇结构施工时三层、四层的楼板必须进行支撑加固,加固钢管立杆,加固钢管上下层必须在同一支撑点上,这才能使它更好的传递荷载。

板卸荷简图如下:2、转换层梁转换层梁主要承受荷载体。

2.1、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都有梁的梁宽大于或等于600mm在梁底加两根立杆作为卸荷顶撑杆,间距为1500mm,设两道水平杆,在二层、三层、四层梁底进行加固,采用钢管支撑架加固;加固简图如图所示: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都有梁的梁宽小于600mm在梁底加一根立杆作为卸荷顶撑杆,间距为1500mm,设两道水平杆,在三层、四层梁底进行加固;采用钢管加固;加固简图如图所示:2.2、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加固层没有梁的,在相应位置板底进行加固,从二层加固至四层;采用钢管加固,加固搭设方式同转换层梁。

加固简图如图所示:梁板加固立杆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加固如图所示:(二)转换层下各层楼板分担荷载计算一)、板荷载传递计算如下:楼板厚度180,每层楼面荷载设计值为3.5 KN/m2。

1、模板及支撑系统自重0.35KN/m22、现浇混凝土自重25KN/m3×0.18=4.5KN/m23、钢筋自重 1.1×0.18=0.198KN/m2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2.5 KN/m2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P=2.0 KN/m2F4= F砼+F模+F钢筋+ F人+ F捣=4.5+0.35+0.198+2.5+2.0=9.55KN/m2F3= F4-3.5+ F模=9.55-3.5+0.35=6.4 KN/m2>3.5 KN/m2不安全,故:四层单层加固不安全,需再在下层卸荷:F2= F3-3.5+ F模=6.4-3.5+0.35=3.25KN<3.5KN/m2安全,故:三层、四层两层加固能满足板的卸荷要求。

坦桑尼亚首都最高建筑独立大厦转换层叠合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坦桑尼亚首都最高建筑独立大厦转换层叠合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坦桑尼亚首都最高建筑独立大厦转换层叠合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摘要:本文讲述在坦桑尼亚首都最高建筑独立大厦项目中转换层叠合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version cascading legitimat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Tanzanian capital’s tallest building independent Building project.Keywords: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由印度建筑师和工程师按照印度规范设计。

建筑物总高度为118米,总建筑面积为54,000平米,是目前达累斯萨拉姆最高建筑物,也是东非国家第一座高度超过100米的混凝土建筑物。

单体建筑物功能多样性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复杂性、高难度。

一层地下室至地上第2层共计3层为商业楼层;从第3层至第9层为办公楼和停车场,建筑物前面部分为7层办公楼,后面部分为停车场,由于停车场的层高比办公室低,所以停车场部分为10层;第9层为综合服务层,包含男女分开的健身中心、两个游泳池,咖啡餐饮休闲中心,屋顶花园,从第11层至第26层共计16层的电梯公寓;其中第24-26为复式空中阁楼,总共4套阁楼,每套是三层,每套内单独设置套内电梯;每套阁楼屋顶游泳池和屋顶花园;第27层为屋顶水箱和设备层;第10层为转换层(标高为+50.82m),下层为服务层,层高为5.775m,楼板厚265~150mm不等,凡上部重新设框架柱的部位均设置框架转换梁,框架转换梁高为2000、1550、1400mm及一些1000mm以下的;宽度2100mm-230mm之间不等。

吊顶转换层节点计算书模板

吊顶转换层节点计算书模板

吊顶转换层节点计算书本计算书以“1200mm*4000mm”为一个代表计算单元,1200mm*4000mm代表单元内,吊顶转换层由三个M8*80金属膨胀螺栓与结构连接。

本工程结构楼板使用的是C30混凝土,经试验,M80*8金属膨胀螺栓锚固在150#(C15混凝土)混凝土上的拉力允许值为540kg,若M8*80金属膨胀螺栓锚固在C30混凝土上,则拉力允许值将远远大于540kg,本计算书以150#混凝土的540kg允许拉力为例:三个M8*80金属膨胀螺栓的拉力允许值为:3×540kg=1620kg由于吊顶转换层与结构的力学关系为单一的重力与拉力故F拉=F总重=GgF拉=Gg=1620kg×9.8N/kg=15876N=15.876KN涉及公式:F=Gg(g=9.8N/kg)代表单元内吊顶转换层总重力分析:1、L40×4 镀锌方矩管 4.68kg/m 代表单元内有6根1.7m长的镀锌方矩管,故有G L40×4镀锌方矩管=4.68kg/m×1.7m×6=47.736kg F1= G L40×4镀锌方矩管g= 467.8128N≈0.4678KN2、L50×5 镀锌角钢 3.77kg/m 代表单元内有2根4m长镀锌角钢,故有G L50×5镀锌角钢=3.77kg/m×4m×2=30.16kg F2= G L50×5镀锌角钢g= 295.568N≈0.2956KN3、1200mm*2440mm 细木工板30kg/块代表单元内,细木工板加工的灯槽面积为0.6m×1.2m=0.72m2代表单元内有两条灯槽,故有M灯072m2×2=1.44m2单块细木工板面积为1.2m×2.44m=2.928m2G细木工板=30kg 则细木工板每平米重量为30kg÷2.928m2≈10.246kg/m2则G3=10.246kg/m2×1.44m2=14.754kg F3= G3g= 144.5892N≈0.1446KN4、1200mm*3000mm 石膏板34.2kg/块代表单元内,石膏板面积为1.2m×3m=3.6m2单块石膏板重量为34.2kg 故石膏板每平米重量为G石膏板=34.2kg÷3.6m2=9.5kg/m2且两条灯槽内也封石膏板,故加灯槽内两侧石膏板面积则代表单元内石膏板面积为1.2m×4m+(0.4m×1.2m×2)=5.76m2故有G4=5.7m2×9.5kg/m2=46.56kg F4=G4g= 456.288N≈0.4563KN5、C60*27*0.6 龙骨0.5756kg/m 代表单元内共计1.2m龙骨17根则有G5=1.2m×0.5756kg/m×17=11.742kg F5=G5g= 115.0716N≈0.1151KN6、经统计,吊顶转换层各卡扣配件及刷料等总重量约为3.4kg 则有G6=3.4kg F6=G6g=33.32N≈0.0333KN经过上述计算,总向下拉力为F总= F1+F2+F3+F4+F5+F6=1.5127KN且F总=1.5127KN远远小于F拉=15.876KN 向下荷载小于总拉力允许值的一半以上故吊顶转换层承重符合安全要求。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一、前言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转换层是很关键的一步,它将主体结构与高层部分进行连接,是确保建筑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施工工法,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工法特点1.工艺灵活:该工法适用于各种高层建筑,无论是多变形、多塔式还是倒塌式结构,该工法都能满足施工需求。

2.施工周期短:相比传统的转换层施工工法,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使用预制构件,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施工质量高:该工法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质量可控,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成本低:预制构件的使用减少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浪费,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适应范围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建筑,尤其适用于那些大面积、大跨度、高承载力的结构。

该工法特别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因为其施工效率高,对周围环境干扰小。

四、工艺原理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的模块化思想。

在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设计优化:通过结构设计的优化,提高了转换层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预制构件制造:将转换层的构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准。

3.现场拼装: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拼装,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五、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地基开挖、基础浇筑等基础工作。

2.主体结构施工:按照常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

3.转换层预制构件制造:将转换层的构件在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厂中进行预制。

4.现场拼装: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进行现场拼装。

5.连接固定: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构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

6.混凝土浇筑:完成预制构件的拼装后,对转换层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某大型会所转换层模板及底板承载力计算范例

某大型会所转换层模板及底板承载力计算范例

_ 抵 05×49000×lO l0Lc456 ·,,,>3.576KN · 巍是要求
最大挠度
. _
U < h/25( ̄ 4mm
抗剪承载力 =o.6q/ :=0:6x35.76x1(I)0=21.456kN
坠 1墨墅 堡墅 坚 .:56 l:< :125kN/m :
1 Lt 245(XXDx45 ~ ’”””’ ,
某大型会所转换层模板及底板承载力计算范例
李金 谢雨
([1】河海 大 学土木与 交通 学院 江 苏 ·南京 210098;
[2]河海 大 学大 禹学院 江 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 在 多层建筑 中往往设置转换 层以进行设备功能的转换 ,本文对某大型会 所转换层模板进行设计计算 以及验
口‘=Gl G2
25.4kN/mm
厚板结构所用混凝土强度为 C35。 结构设计说 明中给 出的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地下室顶板
(2)内楞 间距Z 混凝土均匀作用在交合面板上 。计算单元宽度 的板可视
(标高士O.000)为 7.5kN/mm ̄,二层楼面(标高为 +8.000m)为 5.5 为梁 ,内楞即为梁 的支 点,按连 续三跨梁计算,梁宽取 200mm
新浇混凝 土重力密度 :24.00 kN/mm。:
模板 自重:0.30kN/mm :
钢筋 自重:1.10kN/mm :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2.5 kN/mm :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24kkN/mm ;
l487.4trm
振捣混凝土对底模板荷载 :2.OkN/mm ;
3模板及支撑 的计算
对比取小值 ,又考虑竖楞木的宽度为 50mm,可取,,-250ram

转换层模板计算书

转换层模板计算书

转换层模板计算书转换层模板计算书转换大梁模板支撑荷载标准值,按照梁截面尺寸分为①500×(900,1200,1400),取500×1500计算;②(600~700)×(1200~2500),取700×1500、800×2000、800×2500计算;③(800~950)×(1600~2400),取950×2400计算;1500×1500截面梁1.1500×1500截面梁荷载设计值计算:1)模板及支架自重设计值:0.5×(0.5+1.5×2)×1.2=2.1KN/m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设计值:26×0.5×1.5×1.2=23.4KN/m3)钢筋自重设计值:1.5×1.5×0.5×1.2=1.35KN/m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设计值:2.5×0.5×1/1×1.4=1.75KN/m荷载设计值组合:2.1+23.4+1.35+1.75=28.6KN/m1.2次龙骨验算(1)抗弯强度验算次龙骨采用80×50mm的木方,间距50mm,跨度为550mm,但为保证钢管主楞与立杆的连接,采用每排立杆为双立杆的型势,双立杆间间距100mm,因此计算单元取550mm,双立杆间的距离可忽略。

按连续梁计算,次龙骨截面和计算简图见右图。

毛截面:惯性距:抵抗弯距:弹性模量:次龙骨上的荷载基本上为均匀荷载,取两支点跨中之间为计算单元,化为线荷载:q=28.6kN/m按无限跨梁计算弯距: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可](2)挠度验算[可]1.3主龙骨验算(1)抗弯强度验算主龙骨采用48×3.5mm的脚手架钢管,间距为550mm。

考虑到目前市场所用钢管材料壁厚普遍在3mm左右,因此按照48×3mm计算。

转换层荷载计算(最终版)

转换层荷载计算(最终版)

附件二、转换层荷载计算一、受力分析:由于转换层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非常大,且上下层部分结构梁位置不对齐,转换层大梁施工时产生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直接传递于下层梁板面上(对于上下层结构梁位置不对齐的部位,采用搭设斜撑架把大梁荷载传递到下层梁上),考虑第四、五层楼板模板不拆除,因此上部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同时由下面两层即四、五层来承载,计算时只要梁满足最大承载力要求即可。

1.取37—45/Y1轴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二、承载力计算:1.梁的计算:1.1 梁实际受弯承载力计算(第四、五层板标高为17.600m、21.900m)考虑第四、五层模板不予以拆除,以承受上部转换层传来荷载。

已知:b×h=350×800 砼C35,fy取340N/mm2(25)fcm=19 N/mm2 As1=1964mm2 As2=3928mm2ζ=Asfy/bh0fcm=5892×340/350×750×19=0.402查表得as=0.323Mu=as×b×h02×fcm=0.323×350×7502×19=1208 KN·M1.2 转换层荷载计算:1.2.1已知:b×h=800×2800 砼C45,fy取340N/mm2(25)fcm=23.5 N/mm2 L=7.2m 钢筋砼自重:26 KN/m3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0.85 KN/m3,施工荷载:1 KN/m3,振捣砼荷载:2 KN/m3;大梁砼浇筑高度为1.8m。

钢筋砼自重:1.2×(26KN/m3×0.8m×1.8m×9.9m)=444.7KN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8m×1.8m×9.9m)=13.09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8m×9.9m)=11.1KN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8m×9.9m)=22.18KN则荷载总重:N=444.7+13.09+11.1+22.18=491.1KNq=491.1/9.9=49.6 KN/M1.2.2已知:b×h=700×2600 砼C45,fy取340N/mm2(25)fcm=23.5 N/mm2 L=7.2m大梁砼浇筑高度为1.6m。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一、转换层模板工程计算二、板下支模架计算三、转换层砼浇捣时间计算四、转换层荷载计算转换层模板工程计算一、已知条件转换层楼板为有梁楼板,板厚250,梁截面尺寸为0.8m×2.8m、0.7m×2.6m、0.6×2.3m三种,层高为4m,梁下端高为1.8m—2.3m,横杆步距L=1m。

立杆间距为a=0.5m,立杆接头形式为对接,取楼板中荷载最大的部位进行计算,有效计算面积取梁下为0.5m×0.5m(板下为1m×1m),梁板模板支架参与计算的荷载项及其取值:钢筋砼自重:26 KN/m3,模板及其支架自重:0.85 KN/m3,施工荷载:1 KN/m3,振捣砼荷载:2 KN/m3;梁板模板支架荷载分项系数取值:钢筋自重;1.2 砼自重:1.2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1.2 施工荷载:1.4 振捣砼荷载:1.4荷载折减系数取值:模板及其支架自重:0.9一)、梁下支模架计算:1、则梁下单根钢管立杆所承受的荷载为:钢筋砼自重:1.2×(26KN/m3×0.5m×0.5m×2.8m)=21.84KN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5m×0.5m×2.8m)=0.925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5m×0.5m)=0.504KN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5m×0.5m)=1.008KN则荷载总重:N=21.84+0.925+0.504+1.008=24.277KN钢管立柱允许荷载值(φ48×3.5钢管,对接)[N]=27.2KN每根立柱所承受的实际荷载:N=24.277KN<[N]2、梁下钢管立柱稳定性验算:杆件的稳定系数φ根据立杆的长细比λ=0.77×100/1.58 =48.7由表查得φ=0.857,其中N=24277N,A=489mm2,f=205N/mm2,则有:δ=N/φA≤f=24277/0.857×489=57.9N/mm2<205 N/mm2所以梁下支模架体系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转换层施工计算

转换层施工计算

位于温州市广场路与信和街交叉口的6#地块Ⅰ标段,包括1-1#、1-2#、2#、3#和4#五栋高层,总建筑面积97602m2。

地下一层,地上1-1#、2#、3#和4#楼均为31层,1-2#楼为29层,地上1~2层带有裙房,框架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

每栋楼的三层(标高9.25~13.8m)即为梁式结构转换层,层高4.55m,楼板厚度为180mm。

转换层有(以1-2#楼为例)不同截面形式的框支梁:(700、800、900、1000、1100、1400)×2000、(700、800)×1400、600×(1600、1700、1800)和900×1800共十二种,这些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及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

本工程施工前经过周密的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通钢管(φ48×3.5)、九层胶合板和松木方料(50×100),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以下将重点讲述现场施工中使用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及其验算。

一、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以最大截面1400×2000的转换层框支梁及周边楼板为例进行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方案设计(详见图1)图2 转换层框支梁(1.4m×2.0m)及楼板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图1、框支梁底模框支梁(2.0m高)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55m ,框支梁底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为200mm,上铺梁底模。

梁底木方采用普通钢管支撑,横向(平行于梁方向)间距为400mm。

梁宽0.6m 梁底中间增加1道承重立杆, 梁宽0.7m和0.8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梁宽0.9m、1.0m和1.1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梁宽1.4m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以上增加的承重立杆不包括梁两侧的立杆。

所有梁底承重立杆不允许出现接头且底部垫槽钢。

梁底钢管排架在梁底处的每个节点增加保险扣件2个。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荷载计算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荷载计算
该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采 用 的 支 顶 是 扣 件
2 下层楼 面梁板 承载 能力计算
21 计算 步骤 .
( 1)先 对 转 换 层 及 以 下 各 层 支 顶
6避
> 建筑结构 实况 、各立杆底部承 受荷 载数 据进行核对 ; ( 在 转换层主梁对 应下层位 置相 同的梁 ,将 2) 支顶立 杆 的点荷载 还原 成均布 线荷 载 ,计算 受力 梁
( 3)转换层 主梁与下层 的梁互相 垂直 时,将 转 换层 主梁施 工荷 载分 段集 中成 为对应 于 下层梁 位 的
集 中荷 载 ;
M o 一 l/ 2 a(1 t)=-7 81 k ・m = q 1 一p 一O 0 .3 N
衄 受弯矩能力 : 承
跨 中 : ( o 05 h 05 ×4 1 .×2 4 1 h - . 0 . ) 5 X 9 03 + 9 × X 03×2×09 = 7 k ・ 3 36 k ・ ,安 全 。 . .2 4 6 N m> 2 .7 N m 支 座 边 :一 4 .> 7 81 ,承 载 力 不 足 ,传 下 5 2 ] 一 0 .3
有 的模板 、支顶架未 拆除 ,第3 梁底 层
的支顶架拆 了以后 ,在转换层主梁下对 应位置的梁中段重新加装立杆支顶。 计算前 ,对转换层各主梁及下层梁 板位置进行了核对分析 ,选取了下层梁 板最不利荷载部位 的梁及板进行 计算 。
地上 5 为裙 楼商 铺 ,第 6 层 层为 设备 和
K y r s hi —rs u l n e wo d : gh i e b i di g;s r c u a r n f f r o s r c i o d t u t lta s e l r r oo ;c n t u t on l a

叠合式施工技术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

叠合式施工技术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

叠合式施工技术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一叠合构件的受力特点叠合式施工技术是指混凝土构件不是一次浇灌成型,而是分成两次或多次浇灌,在叠合时,做好施工缝处理。

叠合式受力构件可分为“一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力构件”和“二阶段叠合式受力构件”两类,前者指在施工阶段在构件下有可靠支撑,能保证在施工阶段的荷载不使构件受力而直接传入支撑,这类构件称为“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式结构”。

“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力构件”是指在施工阶段简支的构件下不加支撑,而由预制构件承受施工阶段的恒载和施工荷载,待后浇的砼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预制构件已经受力的基础上(此时施工荷载已经)由二次浇筑后形成的截面继续承担后加的恒载,以及使用阶段的楼面或屋面活荷载,这种叠合式受弯构件亦可称为“施工阶段无支撑的叠合结构”。

由于转换层叠合梁的施工方法的原理与“二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弯构件”相同,所以,必须弄清是“二阶段受力叠合式的受承载力的变形能力与整浇梁有何异同”。

二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受力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叠合梁受拉钢筋应力超前,二是后浇砼的受压应变滞后,应力超前只影响钢筋提前达到流限,从实际中知道,对叠合梁的极限强度并不降低,但“应力超前”现象并不为常值,当叠合后二次加载到受拉区砼塑性弯形时,叠合梁的受拉钢筋应变挠度和曲率随荷载的增长速度反而比较慢,但钢筋达到流限后又加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变化着的“荷载预应力”起作用的缘故,“应力超前”是不利因素,必须加以控制,荷载预应力是有利因素. 后浇砼的“受压应变滞后”现象二次受力叠合梁在一次受力时,是由预应力构件的受压区砼承受压力,但在二次受力时,主要由后浇砼承受压力,这种由两种砼交替受压的情况,使得后浇砼受力应变比相应的对比梁在相同的弯矩作用下受压应变小,这种现象叫“受压砼应变滞后”“应力超前”和“应变滞后”现象是二次受力叠合梁受力性能的一对孪生现象,两者的变化规律是随着M1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1的增大而减少,它在二次受力叠合梁受力性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转换层荷载计算

转换层荷载计算

转换层荷载计算一、受力分析:由于转换层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非常大,且上下层结构梁位置不对称,转换层大梁施工时产生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直接传递于下层梁板面上,考虑第四、五层楼板模板不拆除,因此上部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同时由下面两层即四、五层来承载,计算时只要板、梁满足最大承载力要求即可。

1.63—68/W—Y1轴板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2.取37—45/W轴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二、承载力计算:1.板的计算;1.1 板设计受弯承载力计算(第四、五层板标高为17.600m、21.900m)考虑第四、五层模板不予以拆除,以承受上部转换层传来荷载。

已知:b×h=1000×130 砼C35,fy取340N/mm2(25)fcm=19 N/mm2 As=402mm28@125)×340/1000×100×19=0.072KN·Mζ=Asfy/bh查表得as=0.072Mu=as×b×h02×fcm=0.072×1000×1002×19=12.73 KN·M1.2 转换层荷载计算:已知:b×h=700×2600 L=7.2m大梁砼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3m。

钢筋砼自重:1.2×(26KN/m3×0.7m×1.3m×7.2m)=204.4KN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7m×1.3m×7.2m)=6.0KN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7m×7.2m)=7.056KN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7m×7.2m)=14.112KN则荷载总重:N=204.4+6+7.056+14.112=231.568KNq=231.568/7.2=32.16 KN/MM=qL2/24=32.16×7.22/24=69.47 KN·M则上部荷载M﹥2Mu=2×12.73=25.46 KN·M,即施工时四、五层楼板同时承载也不能满足要求。

转换层施工计算

转换层施工计算

位于温州市广场路与信和街交叉口的6#地块Ⅰ标段,包括1-1#、1-2#、2#、3#和4#五栋高层,总建筑面积97602m2。

地下一层,地上1-1#、2#、3#和4#楼均为31层,1-2#楼为29层,地上1~2层带有裙房,框架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

每栋楼的三层(标高9.25~13.8m)即为梁式结构转换层,层高,楼板厚度为180mm。

转换层有(以1-2#楼为例)不同截面形式的框支梁:(700、800、900、1000、1100、1400)×2000、(700、800)×1400、600×(1600、1700、1800)和900×1800共十二种,这些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及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

本工程施工前经过周密的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通钢管(φ48×3.5)、九层胶合板和松木方料(50×100),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以下将重点讲述现场施工中使用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及其验算。

一、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以最大截面1400×2000的转换层框支梁及周边楼板为例进行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方案设计(详见图1)图2 转换层框支梁(×)及楼板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图1、框支梁底模框支梁(高)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框支梁底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为200mm,上铺梁底模。

梁底木方采用普通钢管支撑,横向(平行于梁方向)间距为400mm。

梁宽梁底中间增加1道承重立杆, 梁宽和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梁宽、和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梁宽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以上增加的承重立杆不包括梁两侧的立杆。

所有梁底承重立杆不允许出现接头且底部垫槽钢。

梁底钢管排架在梁底处的每个节点增加保险扣件2个。

纵横扫地杆距楼面200mm,第二道纵横水平杆距扫地杆,第三道纵横水平杆在梁底。

每步纵横水平杆必须拉通,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严禁采用对接方式。

富通城三期转换层1-3#转换层支模方案计算书

富通城三期转换层1-3#转换层支模方案计算书

转换层梁板支模计算书第一节工程概况碧海富通城三期位于宝安区西乡大道与兴业路交汇处西南侧。

建设单位为深圳市富通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深圳市城建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广东省五华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本工程为碧海富通城三期的1~3栋商住楼,宗地号A104-0003,用地面积约为35639m2,建筑面积为84383m2,建筑物最高处高度为99.7m,均为32层框支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转换层设在三层,楼板板厚为180mm,转换梁主要截面尺寸有2100×2200、1400×2400、1300×2200、1600×1800、1500×1600等,层高为6.5m。

第二节编制依据1、相关建筑、结构施工图2、《施工组织设计》3、《建筑工程施工手册》4、《建筑结构计算手册》5、《建筑工程荷载规范》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8、《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三节模板体系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工期、质量、安全,模板选用18mm厚涂膜胶合板,梁模楞木选用100×100mm木枋、[16a槽钢,板模楞木选用50×100mm木枋,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mm钢管加可调顶托、防滑扣件搭设钢管满堂脚手架,梁侧模板采用Φ12对拉螺杆及Φ48×3.5mm钢管、“3”型卡作固定。

第四节具体搭设方法一、梁模板及支撑系统:梁底模采用18mm厚胶合板,在胶合板下沿梁纵向采用100mm×100mm木枋密排,横楞采用双[16a槽钢间距@500mm布设,双[16a槽钢组合截面为“][”。

横楞下采用Ф48×3.5mm钢管加可调上托支撑,间距@500mm×500mm布置满堂架形式,在梁端加腋(1500×500)处立杆设为双钢管。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

转换层各工程量计算一、转换层模板工程计算二、板下支模架计算三、转换层砼浇捣时间计算四、转换层荷载计算转换层模板工程计算一、已知条件转换层楼板为有梁楼板,板厚250,梁截面尺寸为0.8m×2.8m、0.7m×2.6m、0.6×2.3m三种,层高为4m,梁下端高为1.8m—2.3m,横杆步距L=1m。

立杆间距为a=0.5m,立杆接头形式为对接,取楼板中荷载最大的部位进行计算,有效计算面积取梁下为0.5m×0.5m(板下为1m×1m),梁板模板支架参与计算的荷载项及其取值:钢筋砼自重:26 KN/m3,模板及其支架自重:0.85 KN/m3,施工荷载:1 KN/m3,振捣砼荷载:2 KN/m3;梁板模板支架荷载分项系数取值:钢筋自重;1.2 砼自重:1.2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1.2 施工荷载:1.4 振捣砼荷载:1.4荷载折减系数取值:模板及其支架自重:0.9一)、梁下支模架计算:1、则梁下单根钢管立杆所承受的荷载为:钢筋砼自重:1.2×(26KN/m3×0.5m×0.5m×2.8m)=21.84KN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5m×0.5m×2.8m)=0.925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5m×0.5m)=0.504KN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5m×0.5m)=1.008KN则荷载总重:N=21.84+0.925+0.504+1.008=24.277KN钢管立柱允许荷载值(φ48×3.5钢管,对接)[N]=27.2KN每根立柱所承受的实际荷载:N=24.277KN<[N]2、梁下钢管立柱稳定性验算:杆件的稳定系数φ根据立杆的长细比λ=0.77×100/1.58 =48.7由表查得φ=0.857,其中N=24277N,A=489mm2,f=205N/mm2,则有:δ=N/φA≤f=24277/0.857×489=57.9N/mm2<205 N/mm2所以梁下支模架体系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吊顶转换层吊顶计算

吊顶转换层吊顶计算

吊顶承载力计算:
沿吊顶纵向取每延米进行计算
吊顶荷载:N=1.35×0.4×1.2×1.0=0.65KN ,其中,吊顶自重取0.4KN/m 2。

1、Φ10吊筋受拉承载力:
270×78.5/1000=21.2KN
> N=0.65KN ,
故,吊筋强度满足要求。

2、5#角钢(型号为50×50×4)下端角焊缝强度计算:
该处为正面角焊缝,根据钢结构规范:
[]23/8.22)4250()47.0(/1065.0/mm N l h N w e f =⨯⨯-⨯⨯⨯==σ
2/2.19516022.1mm N f w
t f =⨯=<β,
故,角钢下端焊缝强度满足要求。

3、5#角钢(型号为50x50x4)上端与预埋件间焊缝强度计算:
该处为侧面角焊缝,根据钢结构规范: []23/8.22)4250()47.0(/1065.0/mm N l h N w e f =⨯⨯-⨯⨯⨯==τ
2/160mm N f w t =<,
故,角钢上端与预埋件间焊缝强度亦满足要求。

结论,由以上计算得知,该转换层吊顶框架能够满足吊顶荷载承载力要求。

注意问题:
1、图中只标注为5#角钢,并没有给出角钢具体型号,上述取型号50×50×4进行计算。

2、图中没有给出角焊缝焊脚尺寸值,计算依据相关规范,并较保守取值为4mm 。

3、图中没有给出预埋件具体形状及尺寸,计算取为5#型钢(型号为50x50x4)。

荷载传递计算

荷载传递计算

(一)转换层梁、板混凝土约560m3,下部支撑体系承受的荷载是相当大的,现对在转换层以下各楼层的支撑体系作如下调整,用以卸荷:转换层的支撑体系中,立杆底部在梁板间位置须垫上木枋和模板,将大梁的荷载传递至下层的梁再由梁传递至柱。

1、转换层现浇结构施工时三层、四层的楼板必须进行支撑加固,加固钢管立杆,加固钢管上下层必须在同一支撑点上,这才能使它更好的传递荷载。

板卸荷简图如下:2、转换层梁转换层梁主要承受荷载体。

2.1、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都有梁的梁宽大于或等于600mm在梁底加两根立杆作为卸荷顶撑杆,间距为1500mm,设两道水平杆,在二层、三层、四层梁底进行加固,采用钢管支撑架加固;加固简图如图所示: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都有梁的梁宽小于600mm在梁底加一根立杆作为卸荷顶撑杆,间距为1500mm,设两道水平杆,在三层、四层梁底进行加固;采用钢管加固;加固简图如图所示:2.2、在转换层和加固层相同轴线位置加固层没有梁的,在相应位置板底进行加固,从二层加固至四层;采用钢管加固,加固搭设方式同转换层梁。

加固简图如图所示:梁板加固立杆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加固如图所示:(二)转换层下各层楼板分担荷载计算一)、板荷载传递计算如下:楼板厚度180,每层楼面荷载设计值为3.5 KN/m2。

1、模板及支撑系统自重0.35KN/m22、现浇混凝土自重25KN/m3×0.18=4.5KN/m23、钢筋自重 1.1×0.18=0.198KN/m2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2.5 KN/m2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P=2.0 KN/m2F4= F砼+F模+F钢筋+ F人+ F捣=4.5+0.35+0.198+2.5+2.0=9.55KN/m2F3= F4-3.5+ F模=9.55-3.5+0.35=6.4 KN/m2>3.5 KN/m2不安全,故:四层单层加固不安全,需再在下层卸荷:F2= F3-3.5+ F模=6.4-3.5+0.35=3.25KN<3.5KN/m2安全,故:三层、四层两层加固能满足板的卸荷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三、转换层大梁荷载计算
一、受力分析:
1.取58—63/Y1轴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
二、承载力计算:
2.梁的计算:
2.1 梁分二次浇注,以0.8m*2.8m为例进行计算。

第一次浇注1.8米,第二次浇注1.0米。

(第四、五层板标高为17.600m、21.900m)
考虑第四、五层模板不予以拆除,以承受上部转换层传来荷载。

已知:b×h=350×700 砼C35,fy取340N/mm2(25),按75%考虑fcm=19*0.75=14.25 N/mm2As=2279.64mm2
ζ=Asfy/bh0fcm=2279.64×340/350×630×14.25=0.247
查表得as=0.216
Mu=as×b×h02×fcm=0.216×350×6302×14.25=427.6 KN·M
所能承受的均布荷载:
q1=427.6×8/7.52=60.8KN
2.2 转换层传来的荷载计算:
2.2.1已知:b×h=800×2800 砼C45,fy取340N/mm2(25)fcm=2
3.5 N/mm2 L=7.2m
大梁砼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8m。

钢筋砼自重:1.2×(26KN/m3×0.8m×1.8m)=44.93KN/m
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8m×1.8m)=0.95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8m)=1.12KN/m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8m)=2.24KN/m
则荷载总重:N=44.93+0.95+1.12+2.24=49.02KN/m
q1=60.8KN/m> N=490.2KN满足要求。

2.2.2第一次浇注1.8米高的梁隔4天后第二次浇注,则第一次浇注混凝土强度按达到75%计算。

已知:
混凝土C45 L=7.5m b×h=800mm×1800mm 2528
f cm=23.5n×0.75=17.63/mm2 f y=340n/mm2 A S=15386mm2实际
取h=1800mm h0=1800-250=1550mm
ξ=f y×A S/(b×h×f cm)=340×15386/(800×1550×17.63)=0.239<ξ
b=0.528
查表得a s=0.210
M U=0.210× 15502× 800× 23.5=7115.8KN.M
大梁砼分二次浇筑,第二次浇筑高度为1.0m。

第一次浇注的梁承受整个梁的自重以及施工何载
钢筋砼自重:1.2×(26KN/m3×0.8m×2.8m)= 69.89KN/m
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8m×2.8m)= 2.06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8m)=1.12KN/m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8m)=2.24KN/m
则荷载总重:N=69.89+2.06+1.12+2.24=75.3KN/m
三根次梁自重传的何载均按P=177.5KN计算。

大梁的自重及次梁传来的何载按最不利何载组合算得
M max=425.78KN.M<<M=7115.8KN.M
满足施工要求。

2.3 梁抗剪计算
a.根据受力分析,梁承受最大剪力为
7.5R=7.5× 75.3× 7.5/2+177.5× 1.2+177.5× 4.5+177.5 6.3
R=566.37KN
b.验算是否需配箍筋
0.07Fcbho=0.07×17×800×1550=1475.6KN>566.3KN
故原设计能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