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对联知识讲解

对联知识讲解一:实字对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 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如: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 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 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如: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如: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八:巧变对如: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外木句对:昨夜越溪容易,含悲前往上兰; 今朝逾岭极易,抱著苦笑进长安。
此即为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此种对法,又称扇对格。
《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存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例如杜少陵《大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触怒台州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东波《和郁孤台》云:“遇见吃饭车马,寻芳胡朓洲;悲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例如“去年花掉下游走饮,冷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难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就是也”。
十:互成对: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武侯祠)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杜甫:明妃村)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此种对法亦称“句中自对”,如首例句中之“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
3分钟看懂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

3分钟看懂对联的平仄、对仗、词性首发2023-12-1806:19・论诗词格律一、平仄相对1、了解平仄:平、仄是指中国诗词曲赋中字的声调。
古代韵书中有四种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平称为平声(粗分、用平或一、。
表示),其余上、去、入声调都有高低的变化,统称为仄声(用仄或X、黑点表示)。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统称平声(粗分),去声和上声统称仄声。
2、平仄一致:平仄在对联的上、下联中是要一致的,上是平、下对仄,上是仄、下对平。
3、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仄收,为仄声字。
下联最后一字必须要平收,为平声字。
上联出句禁止用三尾仄(上联最后三个字为仄声),对句禁止用三尾平(下联最后三个字为平声)。
4、平起、仄起:平起是指出句(上联)的第二个字的声调为平声,那么上联就按照平起: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绿水无弦万古琴如果出句(上联)的第二个字是仄声,那么上联就按照仄起: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对联的平仄规律,一副好的对联基本上要遵守平仄规律。
5、一般来说:上联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改动,改动后,请你在隔一个字的位置上换成相反的声调字,比如:平平仄仄,你把第一个平声字,改成了仄声,变成了仄平仄仄,那么就要隔一个字(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成为仄平平仄。
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间可拗救,不可犯孤平。
第一句是说:上联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改动。
第二句是说:上联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许动!这第三句是说你改动上联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那就把隔一个字的位置上的字平仄改过来,和你用的平或仄相反就成,这就是拗救。
第四句是说:不论你怎么改动平仄,一句中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
6、对联平仄规律(仅供参考)一字联:仄,平二字联:平仄,仄平三字联:平平仄,仄仄平四字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字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六字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词性相当1、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性,要求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
楹联术语以及相关知识

27、【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
41、【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结构稳定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要“音稳”“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其三要“义稳”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楹联术语以及相关知识
对联知识的基础知识

对联知识的基础知识: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有以下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即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对联的分类: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
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
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对联术语-对联知识

对联术语-对联知识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
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平声字者)。
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出句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多用于应对。
一般指上联,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有的则为“下联”,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声尾,应是下联)。
出对先出的半副对联。
为应对中的用语,多为上联,个别时为下联。
清·陆以《冷庐杂识·卷四·对对难》:“吾郡有师弟同赴省试,至武林关,天晚关闭,师出对曰:‘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
’弟应声曰:‘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对公即上联。
林芳胜等《古今对联荟萃》:“上联……还有人称作‘对公’……”。
参见上联条。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仄声字者)。
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对对①后对的半副对联。
为应对中常用语。
多为下联,个别时为上联。
②对成句子之意,前一“对”字为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词语。
《对类引端》:“对对者,整对出比之字与意也。
出比三字五字,则以三字五字对之,出比七字以至十余字,则以七字十余字对之,如门之一对,履之一对,袜之一对。
务使长短相齐、广狭相等,不容有铢黍之讹,故谓之对对。
”全联犹言“上下联”。
吕云彪《楹联作法》:“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达。
”半联半副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
产生半联的原因,一是历史久远,其中的半副联实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见原文记载;二是有影响的绝对,尚未征得好的结果。
近代著名半联较多,如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阴谋的“本庄满清平,打出二张一万。
”单联①即半联(上联,或下联)。
②与套联相对,称一副联为单联。
常江《中华励志谭概》:“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合为一联,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可称之‘单联’”。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一、按用途分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按字数分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
三、按技巧分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四、按位置分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五、按联语来源分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六、按艺术特点分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10副春节对联及意思

10副春节对联及意思
1、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含义:春天又来了,这个春天是一个幸福的春天,福气充盈着整个世界。
2、人勤物阜,国秦民安
含义:所有人都能辛勤劳动,物资充足,国家繁荣昌盛。
3、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
含义:春天来了,这又将是一个大好的春光,不能白白浪费。
4、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含义:阳光照耀大地,美丽的春天又来临。
5、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
含义:寒冷的冬天过去了,迎来了春天,寓意着苦尽甘来。
6、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含义:春天的小雨润着世间万物,红梅一朵朵绣在高山,装饰了这美好的世界。
7、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含义:近百年来最好的就是现在,赞美现在的祖国繁荣昌盛。
8、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含义:天越老人越长寿,春色在天地间,福气满满在家门。
9、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
含义:希望迎到四海很多福禄。
10、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含义:新年的开始,带来更多吉庆。
春联词汇精选

春联词汇精选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于春节期间贴在门上,寓意着吉祥、祝福和新的希望。
春联的词汇往往富含诗意和象征意义,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春联词汇,它们不仅富有传统韵味,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年年有余:寓意着每年都有多余的粮食和财富,生活富足。
2. 岁岁平安:希望每年都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3. 春风得意:比喻顺利如意,事业有成。
4. 喜气洋洋:形容充满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5. 吉祥如意:表达万事如意、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6. 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寓意着这五种福气都会降临到家中。
7.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家中富贵。
8. 步步高升:比喻职位、地位或技能等不断提高。
9. 四季平安: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平平安安,无灾无害。
10. 福星高照:寓意着幸运之星常常照耀着自己,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些春联词汇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节期间,选择合适的春联词汇,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楹联常用术语

楹联常用术语【上联】楹联的前半部,也叫上比、对公。
上联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右侧。
例如:四壁诗书画——尾字“画”是仄声,则为上联(上比、对公)。
【下联】楹联的后半部,也叫下比、对母。
上联一般以平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左侧。
例如:三春桃李梅——尾字“梅”是平声,则为下联(下比、对母)【全联】整副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
例如:四壁诗书画;三春桃李梅。
【言】即指“字”,以单边计算字数时称言。
每边5字者称五言,每边7字者称七言,依次类推。
一般短联、中联以单边字数计算。
但长联不以单边字数计算,而以总字数计算,不称“言”而称“字”。
如孙髯云南昆明大观楼,不称90言联,而称180长联。
钟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称1612字长联。
例如:四壁诗书画;三春桃李梅。
——整体为五言联。
例如:蕉分新碧侵书架;茶带余香入砚池。
——整体为七言联。
(依次类推)【句脚】在多句组成的楹联中,前头每一短句的尾字叫句脚。
例如:三千里外客登楼,看钦天山色,玄武湖光,无限古今愁,残垒苍苍收旺气;五百年间谁是主?听萧寺钟声,疏林鸡唱,不胜兴废感,寒烟漠漠锁台城。
——其中蓝色字为“句脚”【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个字。
上下联尾一般分别是仄平声,即上仄下平。
例如:作消夏闲人,皎月升时,破隔岸林烟,沽来桑落;(落,仄声)是纳凉天气,好风起处,吹过江山雨,飞上荷花。
(花,平声)——蓝色字为“句尾”【出句】别人先出的半联。
所出的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均称出句。
例如:(在网络上常见的)出句:一路桃花通酒肆[对月悲歌]——表示是网名是“对月悲歌”的人写的出句。
对句:三乡春景入诗囊[草香香] ——表示是网名是“草香香”的人写的出句。
【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
别人出上联(仄收),则应以下联对之(平收);别人出下联(平收),则应以上联对之(仄收)。
【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
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
在楹联中指音、义的停顿规律。
分声律节奏(也称声调节奏或音步)和语意节奏(也称意义单位)。
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

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一、对联的定义和起源1.对联的概念:对联,是指由两句对仗工整、意义相关、字数相等的诗句组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2.对联的起源:对联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二、对联的基本要素1.上联:对联的第一句,通常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2.下联:对联的第二句,要与上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3.对仗:对联中上下联的韵律、字数、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关系。
4.左联:对联中在左边的句子,通常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5.右联:对联中在右边的句子,要与左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三、对联的分类1.韵脚对联:上下联的韵脚相同或相似,如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等。
2.对仗对联:上下联在字数、音节和意义上对应关系紧密,如形容词与名词、动宾关系等。
3.对偶对联:上下联在意义上相对而成,如正反对偶、因果对偶等。
4.反衬对联:上下联在意义上相对照应,形成鲜明对比。
四、对联的技巧和要求1.对仗技巧:要求上下联在音韵、字义上相对应,避免重复或冗余。
2.韵律要求:对联要求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不出现断句或拗口的情况。
3.意义相关:上下联要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表达相同的主题或相对照应的意思。
4.简洁明了:对联要求言简意赅,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过于冗长。
五、对联的应用领域1.节日对联: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常常用对联来装饰门框,以表达祝福和喜庆之意。
2.婚庆对联:在结婚典礼上,对联也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用来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3.商业对联:在商业场合,对联也常被用来作为广告宣传或店铺门面的装饰。
4.文化交流:对联也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联的传播,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对联的经典范例1.“春风送暖入屠苏,绿水青山醉芳草。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画栋雕甍,只见楼阁;银河倒挂,应须烟雨。
”七、对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多读经典对联:通过阅读经典对联,可以提高自己对对仗和意义相关的理解。
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分类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
比如:
生日对联:通常指用来庆祝生日的对联。
例如:
婚联: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
比如:
挽联:通常指悼念死者的对联
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
开幕对联:用来祝贺开幕的对联。
例如: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
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顶针对联:上下对联中的每一句,上一句的结尾与下一句的开头相同。
这样的对联叫做顶针对联。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分词对联:对联中的一个词可以由对联中的其他几个词组合而成。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词
同字异音
双重联想:对联中的一些词有多重含义。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无情的一对:上联和下联很整齐,但语义非常不同。
春联大全并带解释

春联大全并带解释:
1.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解释:这副春联以
生肖“大圣”和“雄鸡”为元素,寓意新年辞旧岁,瑞气盈门,雄鸡报晓,新的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朝阳的光辉之中,寓意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2.上联: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下联: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
解释:这副春联以
“彩凤”和“金鸡”为元素,表达了中华民族永远充满春天的活力和希望,盛世之中,人们快乐无穷,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3.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解释:这副春联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一年四季都能行好运,八方财宝都能进家门,同时强调了家庭和睦是万事兴旺的基础。
4.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解释:这副春联以
“迎喜”、“迎春”和“接财”、“接福”为元素,表达了人们在新年之际,迎接喜庆、富贵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5.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解释:这副春联以
“壮丽山河”和“文明国度”为元素,赞美了祖国的山河壮丽,文明昌盛,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楹联中的术语名词解释

楹联中的术语名词解释对联术语名词解释:1、粘韵:粘,粘连的意思。
在诗词联律中,上句与下句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应该声律相反,假如对句的声律与出句的声律相同,即是粘韵,粘韵是联律的大忌。
例如:大海===峻岭、大海===昊宇大海(仄仄)===峻岭(仄仄)、昊宇(仄仄),虽然对句的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然而,字句的声律没有辨别清楚,本应“平仄相对”,可是由于不慎,以平对平、以仄对仄了,这就叫“粘韵”。
“粘韵”是不允许的。
尤其是在“偶数”位置上的字,联律之大忌,必须要杜绝。
如何避免粘韵:避免粘韵的最好的办法:不要犯懒!自己一时半会儿还掌握不了这么多的平仄声律,尤其是“入声字”更不容易记住,怎么办?不要忘记了使用“声律查询表”。
对句、写诗或是填词的时候,对于一些是属于平声还是属于仄声的字拿捏不准的时候,可以使用检测工具。
这个检测工具叫做《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
《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网址:/pz/pz.asp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①、打开《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网址;②、将自己所拟写的诗句或是对联复制在《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空白栏内”,点击“提交”;③、所拟写的诗、词、对联的每个字均会被标注正确的平仄声律;④、按照诗词声律的平仄标准对照标注正确的平仄声律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平仄声律》的个别字进行更换即可。
⑤、在《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查询结果时,会有个别字的标注显示为:“通”;那么这个字的声律就是可平可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
莲翁写上几句口诀,便于大家记忆:七绝《平仄声律》诗词韵律不能差,记忆模糊网上查。
平仄失调当换字,几经炼字定无瑕。
2、失对:在联律中,上句与下句对应位置上的字,应该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还有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规定的允许“从宽”相对的范围。
(参见:《联律通则》第三章的内容)。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对联及意思

满招损,谦受益.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虚的美德,杜绝骄傲。
出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古今贤文·真理篇》“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
《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亦作:“满招损,谦受益。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满招损,谦受益。
”用于劝别人不要骄傲自大求大同,存小异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
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示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近义词:求同存异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有过之无不及拼音:yǒu guò zhī,wú bù jí解释过:超过;及:赶上。
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例子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格言·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前怕狼,后怕虎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
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
最经典的5副对联及解释

【1】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释义:“若不撇开终是苦”,这里的“撇”字呼应了“撇”这个笔画,意指在生活中若不能舍弃不必要的东西,结果往往是苦闷和不快乐。
就像一个人在烦恼中徘徊,不知道如何做出决策,最终只能背负沉重的包袱。
“各自捺住即成名”,与“捺”这个笔画呼应,意指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若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稳重和坚持,就有可能达到成功,迈向辉煌的成就。
感悟:生活是一场需要抉择和坚持的旅程。
勇于“撇开”那些让我们停滞不前的负累,才能轻装上阵。
然后,学会“捺住”自己,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对目标的不懈追求,终能在风雨过后见彩虹。
成功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懂得该放下什么、坚持什么。
每一次舍弃与坚持都是化茧成蝶的过程,成就的意义在于勇敢地选择和坚信走过的每一步。
愿我们都能善于放下,勇于坚持,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
【2】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释义:心怀崇高的理想,同时与周围的人保持适度的关系,享受简单的生活和小福。
选择更高的起点以拓展视野,在平稳的地方安居以获得安宁,走宽广的道路以追求更加包容的人生。
感悟:心向往高处,应怀有伟大理想,这驱动我们不断进步;而结交可以信赖而不复杂的关系则能让生活充实且安稳;知足于简单的生活幸福,是心灵宁静的源泉。
立足高处拓展视野,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但在具体生活上追求平和的环境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行动和选择上,走宽广而包容的道路,方能容纳更多的变化和机会。
珍惜当下的简单与平和,不要为一时得失迷惑,保持向上的力量,同时时刻铭记生活的本真之美。
愿我们在广阔天地中自信前行,心有灯塔,步履坚定。
【3】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释义:世上没有绝对容易或困难的境遇,困难与否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存在快乐与忧愁,关键在于如何去看待和体验。
感悟:生活本无容易与困难,困难与否常由心生。
心若阴郁,再平坦的路也困难重重;心若阳光,再曲折的险途也能坦然前行。
关于春节的对联和意思

关于春节的对联和意思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对联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写对联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对联和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盛景争春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意思:‘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2.吉星高照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意思: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前程似锦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意思: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新春大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5.心想事成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4及5意思:4、5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6.万事如意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7.福星高照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6及7意思:6、7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8.团圆暖春冷冷暖暖方是年味分分合合尽显年意意思:这幅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
意思相反,诠释到位。
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
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
甚有年意。
而横批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十分有意思。
希望你们多多看看,品味品味9.新春大吉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意思: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
对联术语解析

对联术语解析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
这里的行话就是行业术语。
行业术语是相对日常用语而言的,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统一的业内称谓,一般指的某一行业的专有名称,大多数情况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所熟知。
对联作为国粹、文苑里的一枝奇葩,流传千年,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话”,为了便于理解和与人沟通,现将常见的对联术语做以下解释。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等,一副对联由两段相对称的文字构成,其中第一段文字就叫上联。
如清代楹联名家彭元瑞自题京邸春联云:门心皆水;物我同春。
这“门心皆水”就叫上联。
从形式上来看,横写,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一行可写完的对联写在纸的正中;一行写不完的,格式是:上联从右至左,下联从左至右,使上下联字的排列对称。
出句,也叫出边,指说出或写出来令人应对的句子,一般指上联,但须根据收尾字平仄声来判断,有时也以“下联”为出句。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等,对联的后半部分。
古人称后为下,故对联中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
下联的位置,应在读者所面对方向的左侧。
凡须要对偶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词、曲、骈文中的一个完整的对偶句叫作一联或全联,包括上联、下联两段相对称的文字。
全联也叫“上下联”,吕云彪《楹联作法》:“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达。
”半联,半副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
之所以会出现半联留存于世,一是由于年代久远,另半副湮灭无闻;二是本身不容易对得上对句,从而形成所谓的“绝对”。
横批亦称横额、横幅、横疋、横头等,除挽联一般不用以外,其他对联常用。
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
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或景色是用名字称作横批的,如“镇海楼”“断桥残雪”等。
单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半联(上联,或下联);二是指与套联相对,称一副联为单联。
常江《中国对联谭概》:“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合为一联,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可称之‘单联’。
”套联是指由两副以上对联组成的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同时用于同地的一组对联。
对联的名词解释

对联的名词解释对联,又称为“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
它以一对相对对应的短句组成,内容通常蕴含哲理、启迪智慧或寓意深长。
对联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表达方式,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智慧和创作力,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
最早,对联源自于“上下句”的训诂方法。
古代经典文献中的文章,常常将上下两个句子合为一体,表达出很深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方法逐渐被用于配对短句,形成了对联的形式。
对联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仗对偶,也可以是对仗反复。
对仗对偶是指两个短句在结构和意义上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例如:“惊鸿一照雅人衡,指点千秋伟士心。
”这里的“惊鸿一照”和“指点千秋”互为短句主题,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仗反复则是通过对联内部的反复对比和强调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上梢月缺还溪照,下梢花开照溪还。
”这里的短句通过反复强调溪水和月亮的存在,传达出一种寓意深长的美感。
对联通常以四字或八字为主,因为这种长度最适合表达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然而,也有些对联会采用六字或十字的形式,以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
对联的字数不仅受到内容要求的制约,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语言审美和韵律考量。
对联的字数要求准确、简练、有力,并避免过度拖沓或精炼不到位的情况。
对联的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方面,创作对联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理解语言中的内涵和底蕴,才能准确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创作者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个角度去塑造对联的内涵。
如今,创作对联已经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创作者对文化、艺术和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对对联赋予了自己的特殊意义和解读方式。
在中国,对联被广泛应用在春节、婚礼、喜庆等场合,寄托了人们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
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
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
对联中一
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
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
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
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
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