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的现状与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球的现状与未来

前言

现代网球运动一般包括室内网球和室外网球两种形式。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也有人认为,网球运动的起源应追溯到“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战争)以前在法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名叫海欧·德·巴乌麦的球类游戏。据说这种游戏是两个人进行的,每人各执一个球拍,球场的周围筑有围墙,球撞到墙上后被弹回去,而后过网。因此,无论从使用的场地和器具上,还是从进行游戏的方法上,它与现代网球运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网球运动的原初形态。网球的直径在6.541和6.858公分之间。起初的网球,只是两个半球填充草、树叶或头发等制成的,后来随着网球的不断发展,球的制作也越来越讲究。到了14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位诗人把这种球类游戏介绍到法国宫廷中,作为皇室贵族男女的消遣。

网球运动在1885年前后传入中国。最早是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之间开始打网球,后来一些教会学校逐渐开展起网球运动,1898年在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斯坦豪斯杯赛,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比赛。1906年,北京汇文学校、协和书院、清华学校之间,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沪江大学、以及南京、广州、香港的一些学校开始举行校际网球赛,促进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从2004到2014,中国网球走过一个相当辉煌的十年,黄金一代的中国女网以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可是,历史的年轮周而复始,循环相承,辉煌绽放过后必定暗淡凋落,随着孙晋芳卸任网管中心主任,下一个十年,已经面临严重人才断档的中国网球应该怎么走,跳脱体制的“单飞”是否仍是迈向职业化的唯一出路,依托体制的年轻一代为何保障越好出成绩越难,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好好思考的现实问题。

马伟开,先后担任彭帅与郑赛赛的教练。2005年,一直以职业化观念培养彭帅的他把当时只有18岁的弟子带到了排名No.31的高度。作为国内唯一一位深谙世界网球圈游戏规则的教练,马伟开对中国网球在这十年间所取得的成功与存在的问题都有着洞察力十足的认识,在他看来,要想在未来继续走好,我们还需要更多大智慧的引导。

主题

一座金灿灿的法网大满贯单打冠军奖杯,给李娜带来的是赶超“中国偶像”姚明刘翔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将近两亿元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她的成功让无数人满怀憧憬,

似乎中国网球的春天已在一夜间到来。WTA官网更撰文称,李娜夺冠“可以让中国增加三亿网球人口”。

但当热潮退去之后,现状并非如此乐观。仅凭借一个强势的李娜,还不足以让这项源自欧洲的主流运动在中国产生剧烈“质变”。

现状一:后继乏人缺乏自信

在29岁的李娜法网捧杯、25岁的彭帅和28岁的郑洁在温网创下个人最佳战绩时,中国网球仍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现状。

国家队的几位“小花”与以上四人相比,实力和战绩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虽然22岁的张帅已能进入大满贯正赛,但在WTA最新的世界排名上,百位之内的只有这四位中国选手。曾被寄予厚望的韩馨蕴和鲁晶晶排在150名开外,其他队员只能在200名之外徘徊。反之,俄罗斯女网“红粉军团”在世界前十中占了16席。目前的世界第一沃兹尼亚奇还是一名稚气十足的“90后”。

中国男网则长期处于亚洲二流水准,大多选手只能混迹于ITF卫星赛。

究其原因,年轻队员缺少比赛经验是关键。前网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想让中国的网球有新的发展,就一定要借鉴李娜这一批队员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要让他们“走出去,真正与国际接轨”,要让“他们的翅膀硬起来”。

由于排名不够,年轻选手们只能参加低级别的区域性比赛,没有资格参加高规格的WTA巡回赛。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队员缺少与世界顶尖选手过招的机会,无法尽快成长。但是打不出好成绩,又冲不进顶尖的职业比赛。

李娜曾说,缺少自信是年轻选手“出不来”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小花”们一碰到高手就会退缩,在困难面前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归根结底,自信只能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比赛去积累和获取。

现状二:培养模式遇金钱“瓶颈”

在中国网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近邻俄罗斯女子网球的经验令人眼前一亮。从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陆续有大批选手去往海外训练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换来的是占据女子网坛半壁江山的风光。

俄罗斯网球杂志记者安德里•罗曼柳科曾表示:“5至16岁是网球运动的黄金时期,这阶段俄罗斯的球员就前往欧洲或美国训练,教练也都是一对一的辅导。”他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也看到了网球的市场价值,选择前往高水平国家发展训练,国家对网球运动的控制也放松了。

但这个看似理想的培养模式,却远非中国的一般家庭能够承担。国家网球队女队主教练蒋伟宏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一组数据:“在中国培养一个职业网球选手的底价是上百万人民币。从1997年进入国家队到1999年成为职业网球选手,李娜用了3年,合每年30多万元。如今,她在国外有3块训练地:马拉喀什、什切青、内乌姆;还请迈克尔莫滕森当自己教练,这个费用应该也不会少于30万元。”他直言道:“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李娜不断在刷新纪录、制造奇迹、大把赚钱,但谁曾算过,李娜为成就今天,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李娜出生在湖北的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刚学网球时才6岁。当时,李娜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百元,当时汉口青少年宫租借网球场地的价格是1小时5元钱,一个月下来,光场地费的支出就是二三十元,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换言之,李娜要是出生在今天,在展露出天赋之前恐怕就会被“埋没”。

更关键的是,这还是一项“没钱打不了,但有钱也不一定能打好”的运动。在技术的反复练习和掌握上,网球也非常困难。门槛同样很高。一名选手训练十年,没有七八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投入,很难打出成绩。上海网球协会副秘书长李耀表示:“没有10万美元一年,不可能打下去……别看有些选手很风光,但职业比赛的开销吓死人,出去随便转一圈,二三十万美元就没了。”

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成才率低,这是网球选手成才难的“规律”。

体制外的国家荣耀仍然大于个人荣耀

“孙主任是100%对中国网球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无论是李娜、郑洁还是彭帅、晏紫,正是她的努力给了这一批球员非常非常大的空间和帮助,在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她做的许多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决定得了的。”

在马伟开看来,所谓体制外与体制内的千差万别,比如自组团队,自主训练参赛,经济上自负盈亏等等,其实只是外界解读的比较,从职业角度来看,两种模式的最终目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在寻找最有利的方法去帮助选手。”在美国的职业网球圈打拼30年,马伟开以自己看到、听到的体会给出见解:国家的荣耀永远大于个人的荣耀,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但这种观念不只在中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