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消毒液监测记录
保洁 - 含氯消毒液浓度监测记录
使用科室:
日期
消毒液浓度(84液)
监测
结果
监测者
签字
备注
日期
消毒液浓度(84液)
监测
结果
监测者
签字
备注
拖布
抹布
拖布
抹布
1000mg/L
500mg/L
1000mg/L
500mg/L
05.01
05.16
02
17
03
18
04
19
05
20
06
21
07
22
08
23
09
24
10
25
11
26
500mg/L
1000mg/L
500mg/L
07.01
07.16
02
17
03
18
04
19
05
20
06
21
07
22
08
23
0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31
护士长检查签字:日期:
院感小组检查签字:日期:
含氯消毒液浓度监测记录
使用科室:
日期
消毒液浓度(84液)
监测
结果
监测者
签字
02
17
03
18
04
19
05
20
06
21
07
22
08
23
09
24
10
25
11
26
12
消毒液配制记录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500mg/L10来自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备注:1.先清洁后消毒,消毒液现用现配2.检查者为科室负责人/感控督导员.3.每日至少消毒3次.
消毒项目:处置台.治疗车.治疗盘.抢救车.物品及柜表面.病志车.移动输液架.门把手.墙面.地面.窗台等
科室:护理科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4.5-5.5)
500mg/L
10ml原液+990ml清水
喷洒/擦拭
含氯消毒液监测流程
含氯消毒液监测流程英文回答:The monitoring process for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rly test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ine in the disinfectant solution. This can be done using test strips or chemical reag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is purpose.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ine should b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o ensure that it is effective in killing harmful microorganisms.Secondly, the pH level of the disinfectant solution should be monitored. Chlorine disinfectants are most effective at a certain pH range, typically between 6.5 and 7.5. If the pH is too high or too low, the disinfectant may not work as effectively.Thirdly,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contact time of the disinfectant. The contact time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time the disinfectant needs to remain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kill microorganisms. Thi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disinfectant being used, so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In addition to these step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gularly inspect the equipment used for applying the disinfectant, such as sprayers or dispensers, to ensurethat they are functioning properly and delivering the disinfectant as intended.Overall, the monitoring process for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s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中文回答:含氯消毒液的监测流程包括几个步骤,以确保消毒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适用范围监测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和戊二醛等)的有效浓度和染菌量情况。
二、监测时机新配制(购进)的消毒液或使用中的消毒液。
三、基本方法化学指示法(消毒液的浓度)、琼脂倾注法(消毒液的染菌量)。
四、基本试剂1.PBS缓冲液(无水磷酸氢二钠2.85 g,磷酸二氢钾1.36 g,蒸馏水1 000 m1)。
2.缓冲液A(PBS缓冲液+亚硫酸钠2 g):用于醛类、碘类消毒剂。
3.缓冲液B(PBS缓冲液+硫代硫酸钠2 g):用于过氧乙酸、含氯制剂。
五、操作步骤(一)浓度的监测1.根据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浓度测试纸条。
若检测戊二醛浓度可选择戊二醛测试卡;检测含氯制剂和过氧乙酸采用G-1型消毒液浓度试纸。
2.结果按试纸条说明操作并判断结果。
(二)染菌量的监测1.用无菌移液管吸取使用中消毒液O.5 ml,加入4.5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中,充分混匀,作用约10 min.2.再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上述0.5 ml的待检样本,置于2个直径为90 mm的灭菌平皿内。
3.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6~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其中一个平板置于(25±1)℃温箱培养7日,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72 h,记数菌落数,必要时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检测。
5.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1)=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10(三)细菌种类鉴定1.从营养琼脂中挑取可疑菌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2.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或分子生物学分型。
六、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试纸条进行检测,并注意作用时间、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2.消毒液染菌量结果应≤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含氯消毒液浓度不合格整改后效果评价
含氯消毒液浓度不合格整改后效果评价
一、背景介绍
含氯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餐饮、公共场所等领域。
然而,如果浓度不合格,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含氯消毒液时,必须确保其浓度符合相关标准。
二、问题发现
在某医院实地检查中发现,该院使用的含氯消毒液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经过检测和分析,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
1. 消毒液存储不当:部分消毒液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环境不适宜;
2. 消毒液配制不规范:工作人员对配制比例掌握不够准确;
3. 消毒液使用方法错误:部分工作人员对使用方法不熟悉或操作不规范。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该医院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 对存放时间过长的消毒液进行清理和更换;
2. 对配制比例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建立档案记录;
3. 对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范培训,并制定操作规范。
四、整改效果评价
经过整改,该医院的含氯消毒液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标
准要求。
具体表现如下:
1. 消毒液存储环境得到改善,存放时间得到控制;
2. 消毒液配制比例更加准确,配制过程得到规范化管理;
3. 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得到提高,消毒效果得到保障。
五、结论
通过对该医院含氯消毒液浓度不合格问题的整改,可以看出,在使用
含氯消毒液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只有建
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才能确保消毒效果和人体健康安全。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水银体温计消毒记录(新)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 5%酒精擦拭
£清水冲净擦干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流动水清洗、擦干 □□75 50%0m酒g/精L含擦氯拭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清水冲净擦干
污水站消毒登记本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消毒记录
起始年份
XX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
抹布、拖把的消毒:抹布、拖把先用含有效氯浓度为500mg/L 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后再晾干备用;
二、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液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结果。
√表示合格×表示不合格不合格用↑表示浓度超标↓表示浓度不够
2、容器必须加盖,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监测卡保留两周
3、含氯消毒剂溶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调配或使用时应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由于含氯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最好应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操作。
配制时应有量杯或汤勺计算份量。
4、消毒好的物品应经需要的作用时间后再以清水冲洗及抹干,以免对表面有腐蚀。
注:1、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配比浓度:1片“84”片+1000毫升水。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根据201x年XX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制定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
1)化学监测: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2)生物监测: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如75%酒精、碘伏、84消毒液等,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一次,如2%戊二醛,应无菌生长。
2、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生物学监测
使用中无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主要物品:棉球、棉签、纱布、镊子、换药碗、持物镊等,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后的物品应每季度抽样监测,如湿化瓶、引流瓶、体温表、口服药杯等,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指示卡、3M胶带),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自含式菌管),各项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及使用。
4、紫外线消毒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保养记录(每周用70%8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签名。
2)强度监测:新灯管安装后使用前要监测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微瓦/厘米,使用中灯管每半年一次不得低于70微瓦/厘米,累计使用时间>700h后应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5、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采样,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本段没有格式错误,不需要修改。
使用消毒液时,应根据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下面介绍几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戊二醛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
其浸泡灭菌常用浓度为2%-3.4%,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小时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10小时,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
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灭菌用浸泡法和消毒浸泡法均可使用,使用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保持通风。
安尔碘消毒液和碘伏消毒液的原液浓度分别为0.2%和0.5%。
配制浓度和消毒时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消毒方法包括现配现用、冲洗、擦拭、喷雾消毒等。
使用范围包括皮肤、物体表面、诊疗器具等。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
过氧化氢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为3%(30g/L),使用方法包括喷洒、浸泡和擦拭等。
作用时间和使用范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注意通风。
紫外线灯管消毒和气溶胶喷雾器消毒可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光线和过量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消毒液,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消毒液,如75%乙醇、60%优氯净、爱尔施强氯消毒片等。
使用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注意安全。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和制品有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前应该加入0.5%的亚硝酸钠防锈剂。
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戊二醛的浓度,以保证其有效使用浓度(每周使用2%的戊二醛浓度测试卡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戊二醛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止其溅入眼睛或被吸入体内。
同时,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应该加盖,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对于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测试,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测定1.8%-2.1%的戊二醛浓度;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秒内取出;3)在瓶盖上的纸垫上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并横置于瓶盖上;4)等待5-8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一、空气、物表监测:(各科室采样)I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Ⅱ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Ⅲ类环境的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净化室的透析治疗区等监测频次:一次/季;其他Ⅲ类环境在遇感控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监测;(I类环境科室包括: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科室包括:各非洁净手术部、各类1CU、血液病房、新生儿室、无菌腔镜诊疗室、人流手术室、分娩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等)卫生标准:I类环境卫生标准:见表I和表ⅡⅡ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I类、Ⅱ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5cfu/cm²Ⅲ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10cfu/cm²注:1、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2、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可低2级。
表Ⅱ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浓度和染菌量监测(各使用科室采样)。
(一)染菌量监测:1、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频次:1次/季度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2、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频次:一次/月卫生标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3、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监测频次:1次/季度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4、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各使用科室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每日监测卫生标准:≥规定的有效浓度三、消毒后物品质量监测(消毒科室采样):监测频次:1次/季度。
(一)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物品(消毒供应中心采样)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护士站消毒记录
紫外线(空气消毒)小时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75%酒精 擦拭(√)
执行人 签字
分
时
月分
日
时
分
时
月分
日
时
分
时
月分
日
时
分
时
月分
日
时
分
注:每周用
酒精棉球对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 □ 消毒 □ 是□ 否□ 消毒 □
消毒液浓度监测分析总结
消毒液浓度监测分析总结消毒液浓度监测分析总结在2014年,我们对全院的各科室治疗室使用的消毒液浓度和各科室保洁人员抹布浸泡液浓度进行了抽查监测。
我们使用了消毒剂浓度试纸随机测试,共抽查了4次,涉及21个临床科室。
监测结果如下:1.对21个临床科室治疗室口服药杯浸泡液消毒剂浓度进行了2次监测。
其中,泌尿肛肠外科、心胸外科和血液肿瘤科3个科室的消毒剂浓度未达到标准,普外科、神经内科、骨一科和综合科4个科室的消毒剂浓度超标。
其余科室均符合要求。
因此,合格率为83.3%。
2.对21个临床科室治疗室抹布浸泡液消毒剂浓度进行了2次监测。
仅有老年病科的消毒剂浓度未达到标准,其余科室均符合要求。
因此,合格率为97.6%。
3.对21个临床科室保洁人员抹布浸泡液消毒剂浓度进行了4次监测。
在3月份进行的本年度第一次监测中,只有综合科、内分泌科、骨一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ICU和传染病房共8个科室符合要求,其余均未达到标准。
因此,合格率为38%。
我们对保洁人员进行了院感消毒隔离知识、84消毒液配置等方面的培训,并在12月份进行了第4次监测。
结果显示,只有5个科室的消毒液浓度未达到标准,其余科室均符合要求。
因此,合格率为80.9%。
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于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我们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超过10分钟。
对于经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我们使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超过30分钟。
2.保洁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保洁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了含氯消毒液的配置方法。
由于医院保洁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经常有新员工上岗,我们对新上岗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他们上岗。
常用灭菌剂 消毒剂使用浓度 方法及监测
使用消毒液使用应根据消毒液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一)、戊二醛消毒液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碱性戊二醛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1h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 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2、戊二醛使用方法: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1)测定%%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 内取出;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1)指示卡色块由白色变为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2)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不够,为不合格,需立即更换消毒液。
3)测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一般每周监测一次,特殊消毒如腔镜消毒、灭菌,每天监测一次。
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安尔碘、碘伏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四天内使用,无用完丢去(不得更改时间继续使用)。
每次用后盖旋紧、垂直放置。
对使用中的安尔碘、碘伏消毒液进行染菌量的监测,由院感科采样。
(三)、紫外线消毒监测紫外线灯:紫外线杀菌灯是一种采用石英玻璃或其他透紫玻璃的低气压汞蒸汽放电灯,放电产生以波长为为主的紫外辐射,其紫外线副射能杀灭细菌和病毒。
医院各科室消毒液使用浓度
实用文档
各科室消毒液使用浓度
1、血压计袖带
含氯消毒剂250-500mg/ (84消毒液1:200)侵泡30分钟。
2、体温计
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 (84消毒剂1:500侵泡30分钟
3、氧气失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螺纹管,氧气面罩、胃肠减压、
吸引器引流瓶含氯消毒剂500mg/ (84消毒液1:100)侵泡30分钟
4、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HIV病毒、含氯消
毒剂1000-2000mg/
(84消毒液1:25至1:50)侵泡后清洗,不能高压消毒的再用1:25至1:50
84消毒液侵泡30——60分钟
5、物体表面
①、ⅰⅱ环境(手术室、产房、计生儿病房、监护室、供应室等)
地面受病原菌时间有效氯500mg/L (84消毒1:25至1:50)
②、结核菌污染地面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L (84消毒液1:
25至50)
③、ⅲ类环境(换药室、治疗室、检查室)物表用含氯消毒剂300
——500mg/擦拭
要求:消毒钱必须检测浓度合格后访客使用并记录。
如何开展含氯消毒液配置使用情况监测督查项目?
如何开展含氯消毒液配置使⽤情况监测督查项⽬?作者:西安⼤兴医院 赵 芸编辑:董宏亮导 读含氯消毒液配置⽬前含氯消毒剂是各⼤医院使⽤频率最多的消毒溶剂,其适⽤于物品、物表、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加上泡腾⽚的⼴泛应⽤,使得含氯消毒液的配置更加的便捷,但是在更加⽅便的现在,往往存在着⼀些随意性的问题,如随⼿就将配置桶放到窗台上、配置后的消毒液不注明配置时间等问题。
含氯消毒剂的使⽤⽅法和注意事项⼀、常见物品的使⽤浓度、消毒时间、使⽤⽅法使⽤。
使⽤范围允许使⽤浓度(以有效氯含量计,mg/L )作⽤时间(min )使⽤⽅法⼀般物体表⾯100~25010~30对各类清洁物体表⾯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400~70010~30对各类⾮清洁物体表⾯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喷洒量以喷湿为度。
织物250~40020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活饮⽤⽔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液、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5000~10000≥60对各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物体表⾯覆盖、浸泡消毒。
排泄物10000~20000≥120按照1份消毒液、2份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主要的消毒⽅法有: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min ,对经⾎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有效氯2000mg/L—5000mg/L 的消毒液浸泡>30min 。
2.擦拭法⼤件物品或者其他不能⽤浸泡消毒的物品⽤擦拭消毒,消毒所⽤的浓度和时间同浸泡法。
3.喷洒法对⼀般污染的物品表⾯,⽤含有效氯400mg/L—7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10min—30min;对经⾎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等污染物品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时间>60min。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味,⼈员应当离开现场。
4.⼲粉消毒法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含氯消毒剂⼲粉加⼊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2h;对医院污⽔的消毒,⽤⼲粉按有效氯50mg/L⽤量加⼊污⽔中,并搅拌均匀,作⽤2h后排放。
我院含氯消毒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
我院含氯消毒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含氯消毒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方法采用现场检查、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全院各科室含氯消毒剂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测分析结果我院在含氯消毒剂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能规范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发挥其最大消毒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问题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40-02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古老而非常优良的消毒剂,以其广谱、高效、速效的杀菌性能以及低毒、价廉、使用方便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的消毒,使用极其广泛,是现今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化学消毒剂,给医院消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保证了物品的消毒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含氯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胞均有较强的杀灭能力,且对人类HIV、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亦有较强的灭活作用,但它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差,容易分解、在储存中易发生氯化还原反应而失效,需要现用现配,其消毒效果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常导致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合理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尤为重要。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全院所有临床使用科室1.2方法采用现场检查的方法,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院感科每月到科室对操作人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配制好的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记录。
2. 存在的问题2.1 含氯消毒剂相关知识缺乏我院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含氯消毒剂相关使用知识,对含氯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杀菌作用、杀菌机理不了解,盲目被动使用,造成许多使用不当之处,使用前没有根据物品的污染程度、被消毒物品的性质来选择合理的消毒剂、合适的浓度,导致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不规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没有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诊所消毒记录表
发热检测点 观察室
医疗废弃物
执行人
100mg/L含氯消毒液地地面 清洁,密闭30分钟,通风
30分钟。
2000mg/L含氯消 毒液喷洒,静至30 分钟,取出医疗垃
圾袋扎紧封口。
执行人填写执 行时间,并在 执行人确认栏 签字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注:1.以上物表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天2次。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 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室内每天应打开门窗对流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3
、发热监测点及观察室消毒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剂,其余物品及场所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
诊所消毒记录表
消毒物品
消毒场所
发热观察区
日期
消毒时间 上午
门窗 桌面 电话 候诊椅 执行人 大厅走廊 办公室 卫生间
执行人
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执行人填写执 行时间,并在 执行人确认栏 签字
500mg/L含氯消毒液 地面清洁,每日两次 。
100mg/L含氯 消毒液清洁
地面。
执行人填写 执行时间, 并在执行人 确认栏签字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
河源市人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科室普儿科年度2016目录1、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1)2 23 34 556 67 78 8、9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一、监测频率:普通科室为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监测,重点科室每月监测。
二、培养基配送时间: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请各科室配合做好签收工作)。
三、标本的采样与送检及接收时间12、采样后4h内送检,若样本保存于0~4时间为每天8:30~11:30时和14:30~17:00四、采样的注意事项12、物表取341。
七、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见附表2。
八、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见附表3。
九、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见附表4。
十、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见附表5。
附表1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计划安排表备注:1、空气培养计划具体到室(间),如换药室或1号手术间。
2、物体表面计划具体到何地何种物表,如换药室治疗台台面或护士站电脑键盘。
3、医务人员手具体到数目,如1位护士的手。
4、其它应具体到名称及数目。
附表2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附表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附表4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表备注:1、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要求制定。
2、空气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附表5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表备注:根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制定。
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登记表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改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