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和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目录整理

合集下载

飞机的动力装置

飞机的动力装置

飞机的动力装置3.3.1 概述为航空器提供动力,推动航空器前进的装置,称为航空动力装置,也称航空推进系统。

它包括航空发动机以及为保证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系统和附件,如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航空推进系统是利用反作用原理为航空器提供推力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航空推进系统驱使一种工质(工作介质)沿飞行相反方向加速流动,工质就在航空器上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推动航空器前进的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推力,其大小等于工质质量与工质在推进系统内加速度的乘积。

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动力源,它的性能对飞行器性能有极重要的影响。

人们常形象地称之为飞行器的心脏。

与航空器的发展史一样,航空发动机也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1885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在技师泰勒的帮助下,设计制造了一台活塞式汽油发动机,1903年将这种发动机和螺旋桨装于莱特兄弟制造的一架双翼飞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的飞行,开创了飞行的新纪元。

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所有带动力的飞行器都毫无例外的以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为动力装置。

飞行速度乘推力即是发动机需要提供的推进功率。

如果不考虑由螺旋桨轴功率转变为推进功率过程的损失,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等于推进功率。

1943年左右,活塞式发动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单台发动机的功率可达2800kW,,耗油率近似为0.3kg/(kW.h),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比值等于1.0~1.4kW/kg,1935年,德国人汉斯 • 冯 • 奥海因 (Hans von Ohain) 博士开始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喷气发动机 HeS-3A 的设计,于1936年完成研制。

该发动机的发展型 HeS-3B 由海特尔 • 昆特 (Hertel Günter) 博士完成,推力约400daN ,装于首架喷气式飞机亨克尔He-178 上,1939年8月27日完成首飞,使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700 km/h 。

1942 年,另一位德国人海尔伯特 • 瓦格纳 (Herbert Wagner) 教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轴流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

现代飞机结构与总体设计

现代飞机结构与总体设计

布鲁恩&米勒
1.4 总体设计的特点
K. D. 伍德
1.5 现代设计技术简介
飞机设计过程的演化—来自Boeing的观点*
起步阶段(~ 1950)
需求 或机会 工程设计
要求 制图
制造
原型机 (产品)
试验

用户
订货? 否 湮没
成熟阶段(~ 1955 - 1985):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数字计算机的出现
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人员比例 1%
9% 90%
总体设计的重要性
(决定的费用) (消耗的费用)
总体设计的特点
科学性与创造性
应用航空科学技术相关的众多领域(如空气动力 学、结构力学、材料学、自动控制、动力技术、 隐身技术)的成果 总体设计没有“标准答案”
美国JSF竞争
总体设计的特点
飞机的结构
发动机的分类
五 涡轮轴发动机 涡轮轴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气通过动力涡轮输出轴 功率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 它从涡喷发动机派生而来,涡轮轴发动机是直升 机的动力装置。
飞机的结构
发动机的分类
其他类型的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 原子能航空发动机等。
涡 轮 喷 气 发 动 机
涡轮螺桨发动机
什么是飞机总体设计
各阶段的任务—详细设计
飞机结构的设计和各系统的设计,绘出能够 指导生产的图纸
• 如理论图,运动图,总装配图,构件装配面,零件图,各 系统总装配图,零构件图
详细的重量计算和强度计算报告 大量的实验
• 系统的台架试验 • 部分主要承力件的静动强度试验 • .....
准备原型机的生产
飞机的结构
发动机的分类
三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从涡喷发动机派生而来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是一种由螺旋桨提供拉力和喷气 反作用提供推力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

飞机总体设计

飞机总体设计
• 优点: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适合于直径较小的飞 机或具有多层客舱的大型飞机 • 缺点:结构设计及加工性能不如圆形剖面好,生产成 本较高
13
5.2 民机客舱设计与布置-机身剖面
典型的剖面
其他剖面 —适合于无法采用圆形或多圆剖面的情况,如机 身剖面尺寸较小时,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必须采 用其他类型的剖面
5.1 机身初始几何参数估计 5.2 民机客舱设计与布置 5.3 民机货舱布置 5.4 民机驾驶舱布置 5.5 作战飞机座舱布置 5.6 武器装载布置
2
本讲主要参考书目
顾诵芬, 解思适. 飞机总体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Raymer, D. P. Aircraft Design: A Conceptual Approach, 3rd, 1999. (89年版的中译本:《现代飞机设计》,1992) 詹金森, L. R., 辛普金, P., 罗兹 D. (著), 中国航 空研究院(译). 民用喷气飞机设计. 2001 《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 飞机设计手册第7卷: 民机构型初步设计与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2000
FAR-25对视界的要求 -A310
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推荐 的视界图(AS580B) -A320、Boeing767
32
5.4 民机驾驶舱布置 驾驶舱的尺寸与布置
33
5.4 民机驾驶舱布置
驾驶舱的尺寸与布置
A380座舱模型
34
5.5 作战飞机座舱布置
座舱视界要求
座舱视界关系着飞机的作战效能和安全 与飞机机头及两侧的外形、座舱盖形状、尺寸和 结构及翼面布置等因素有关
战斗机座舱在机身上的纵向定位主要取决于 下列几种因素
• • • • • 视界要求 座舱空间要求 气动外形要求 设备舱布置 人员及其他要求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航空器推进系统的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方面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以及设计流程。

一、引言航空推进系统是航空器飞行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为航空器提供动力和推进力,确保其在大气中保持平稳飞行。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设计航空器推进系统时,需要兼顾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性能要求1. 推力需求:航空器的推力需求需要根据其设计任务和性能要求进行精确计算和选择。

推力需求直接影响到航空器的起飞性能、巡航速度和爬升能力等。

2. 燃油效率:航空器的燃油效率影响航程、续航时间和运营成本。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燃油效率的推进系统,例如采用先进的喷气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

三、可靠性考虑1. 引擎设计: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引擎的可靠性和寿命。

这包括使用耐久材料、考虑引擎部件的磨损和腐蚀等因素,以确保推进系统在飞行过程中的可靠性。

2. 整机布置:航空器推进系统的布置需要考虑到飞行中的平衡和稳定性。

工程师需要确保推进系统结构合理,避免对飞行器的气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四、安全性要求1. 燃料系统:燃料系统设计是确保航空器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确保燃料系统具备防火、防爆能力,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系统控制:推进系统的控制系统需要对各种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调控。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设计可靠的控制系统,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有效控制推进系统并应对紧急情况。

五、设计流程1.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推进系统的整体布置、性能需求和系统集成问题。

这一阶段需要建立各系统部件和组件之间的关联,为后续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2.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进行具体参数的计算和组件尺寸的确定。

这包括确定引擎尺寸、燃油管道布置、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3. 模拟和测试:在设计完成后,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进行推进系统的模拟和测试。

中国航天系统的机构组成条目

中国航天系统的机构组成条目

广东汕头科技西路 6 号 卫星应用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将迁往深圳
山西省太谷县新建路
133 号
空间飞行器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产品
将迁往天津
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 航天器总装
104 号
小卫星研制
通信卫星领域的业务发展规划,各类通信卫星的 研发、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科技六院 ( 067 基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地)
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 固体火箭装药配方 固体发动机试验技术 情报档案所 固体发动机总装 固体发动机装药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航 战略导弹生产、火箭弹研制、火工品研
.\
院(062、 064 基 地)
天北路

下属单位
七部 研发中心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航 飞行器总体设计
天北路
7102 厂 长征机械厂
飞航导弹、海防导弹
飞航导弹总体设计 飞航导弹用冲压发动机、固体发动机、涡喷、涡扇发动机 飞航导弹控制系统 导弹雷达导引头 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设备 通信、计算机 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热防护技术、分析测试技术、特种金属 材料应用、金属材料精密成形技术
.\
8357 津航计算机通讯研究 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
7304 厂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北路
制造厂)
涡喷发动机制造
7146 所 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
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 60 号
地面火控系统、机载火控系统、发动机 控制系统
7140 站 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北路
.\
4431 厂 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龙泉驿区星光东路 68 号 半导体器件、声表器件研制
科工七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内容总结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内容总结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内容总结飞行器的推进系统是指飞行器实现推进和飞行的关键系统。

推进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速度、载荷和续航能力。

下面将对飞行器的推进系统的内容进行总结。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和相关的燃料系统、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

1.发动机:发动机是推进系统的核心组件,根据使用的动力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

常见的内燃机包括活塞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

活塞发动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来生成动力;涡轮发动机则通过燃烧气流驱动高速旋转的涡轮,并将旋转动力通过轴传递给推进系统。

2.燃料系统:燃料系统用于储存和供给燃料给发动机。

燃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管道、燃油泵、油箱加热装置等。

燃料系统需要确保燃料的稳定供给,同时又要保证燃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推进系统:推进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有效传递给飞行器,用于推动飞行器的运动。

推进系统包括传动系统、涡轮系统和推进器等。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轴传递给推进器。

涡轮系统则通过涡轮的高速旋转来提供动力传递。

推进器将涡轮系统产生的动力转化为推力,推动飞行器运动。

4.控制系统:推进系统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飞行器的推力和速度。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油滑系统和控制电路等。

控制阀用于调节燃油的流量,进而控制推力的大小。

油滑系统用于保持控制阀的灵活和可靠运动。

控制电路用于监测和控制推进系统的工作状态。

5.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冷却系统、起动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冷却系统用于通过散热器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排出,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起动系统用于将发动机启动。

排气系统则用于排出发动机燃烧产生的排气。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高效性能:推进系统需要具有高效的推进能力,以确保飞行器能够快速、稳定地起飞并保持所需的速度。

2.可靠性:推进系统需要具备高度可靠性,以保证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并能够正常工作。

3.燃料经济性:推进系统需要尽可能节约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

飞机设计手册13册

飞机设计手册13册

飞机设计手册13册
飞机设计手册通常是针对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和专业人士编写的一系列参考手册。

这些手册通常包括飞机结构设计、飞机动力系统、飞机材料、飞机气动性能、飞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册手册都会深入讨论特定领域的设计原理、技术规范、材料选型、工艺流程等内容。

第一册可能会涵盖飞机的总体设计原理,包括气动外形设计、机翼和机身的设计、重心和平衡等方面;第二册可能会涉及飞机结构设计,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等结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第三册可能会讨论飞机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选择、推进系统设计、燃油系统等方面;第四册可能会涉及飞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粘合剂等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和性能要求;第五册可能会涵盖飞机气动性能,包括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风洞试验、计算流体力学等方面;第六册可能会讨论飞机系统集成,包括航电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方面。

接下来的册数可能会涉及飞机的飞行控制、飞机性能、飞机制造工艺、飞机维护和维修等方面。

这些手册的编写旨在帮助飞机设计和制造人员全面了解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各个方面,以便他们能够
设计出安全、高效、可靠的飞机产品。

这些手册通常由业内资深专家和学者撰写,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是飞机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的设计方面。

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是航空器顺利运行的核心,其设计的合理性不仅决定了航空器的性能表现,还关系着航空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航空器发动机设计要素1. 发动机类型选择航空器发动机根据推进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

在设计航空器发动机之前,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根据航空器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发动机类型。

2. 推力需求评估推力是航空器发动机的基本性能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其起飞、爬升、巡航和着陆等操作。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根据航空器的重量、速度、起降距离和升限等因素,合理评估航空器的推力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发动机的设计参数。

3. 燃油效率优化燃油效率是航空器发动机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优化发动机的设计结构、燃料供给系统、燃烧室和涡轮机械系统等,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进而提高航空器的航程和续航能力。

4. 涡轮机械系统设计涡轮机械系统是航空器发动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了涡轮压缩机、燃烧室和涡轮喷气推力装置等。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根据航空器的设计要求和性能需求,合理设计涡轮机械系统的叶片轮型、气动效率和材料选择等。

二、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原则1. 性能和安全并重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时,必须兼顾航空器的性能要求和安全标准。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确保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扭矩满足航空器的起飞、爬升和巡航等操作,并且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抗干扰和适应环境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遭受各种干扰,如气流湍流、气候变化和外部物体碰撞等。

因此,在推进系统设计中,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确保航空器在各种复杂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

(完整word版)飞机总体课程设计-110座支线飞机

(完整word版)飞机总体课程设计-110座支线飞机

飞机总体设计报告(110座级支线客机概念设计)学院:航空宇航学院一、设计要求:1.有效载荷–全经济舱布置110人(每人重75kg ) –每人行李总重:20kg2.飞行性能指标–巡航速度:M 0.78–飞行高度:35000英尺-39000英尺–航程:2300(km ),45分钟待机,5%燃油备份–备用油规则:5%任务飞行用油+ 1,500英尺待机30分钟用油+ 200海里备降用油。

–起飞场长:小于1700(m ) –着陆场长:小于1550(m ) –进场速度:小于220 (km/h )二、飞机构型的确定1.设计要求相近的飞机资料2.飞机布局形式参考机型:庞巴迪航宇集团CRJ-900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 英国航宇公司BAe146加加林航空制造集团SSJ-100 1)尾翼(正常式“T ”型单垂尾) 避免发动机尾喷流达到平尾上。

避免机翼下洗气流的影响 “失速”警告(安全因素)飞机型号有效载荷(t ) 起飞重量(kg) 巡航速度(km/h) 航程(km)CRJ-900 10.2 36.5 860 2778 ARJ21 11.2 43.6 923 3700 BAe146 24.8 2554 SSJ-100458784590外形美观(市场因素)2)机翼(采用下单翼)便于安装起落架,且不挡住发动机进气。

可以布置中央翼,减轻机翼结构重量。

3)发动机(尾吊双发涡轮风扇发动机)飞机的驾驶比较容易,噪音小,符合易操纵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4)起落架前三点型式,主起落架安装在机翼上5)飞机草图三、机身外形的主要参数1.通道:单通道经济舱:5*22=110另外布置厨房、厕所及安全门2.机身横截面及当量直径1)经济舱座椅宽度19-21in,取21in;其中中间位置加宽为22in;过道宽度为19in。

机舱宽度为:21*4+22+19+10=135(其中为了舒适及结构需要增加10in) 2)截面采用圆截面座椅设置在最大直径处,因此当量直径为135in=3.44m3.中间段长度确定经济舱座位间距为31-34in,取34in。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工程师是负责设计和开发航空器的专业人士。

在飞行器的设计中,发动机和推进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解决方案。

I. 引言航空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设计是航空航天工程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航空器发动机不仅需要提供足够的推力来推动飞行,还需要满足航空器在不同飞行阶段的各种要求。

推进系统的设计则涉及到系统的控制、燃料供给以及排放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些方面的设计考虑。

II. 发动机设计考虑航空器发动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推力需求、燃料效率、可靠性以及重量等。

为了满足推力需求,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类型和配置。

例如,涡轮喷气发动机常被用于商用飞机,而火箭发动机则常被用于航天器。

另外,航空器发动机还需要具备高燃料效率,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并延长航程。

工程师可以通过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来达到这一目标。

此外,可靠性也是发动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航空航天工程师会使用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排除技术来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最后,航空器发动机的重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工程师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提供足够推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动机的重量。

这可以通过材料选择、设计优化以及采用高性能部件来实现。

III. 推进系统设计考虑推进系统设计包括燃料供给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排放控制系统。

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需要确保燃料能够稳定地供应到发动机,同时考虑燃料的储存和传输。

航空航天工程师会使用流体动力学模拟和实验来优化燃料的供给和传输过程。

控制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发动机的启动、控制和停止。

工程师需要设计和实现一套有效的控制策略来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此外,安全性也是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工程师会使用故障检测和安全监控系统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

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飞机结构与系统1-4设计规范、适航标准

飞机结构与系统1-4设计规范、适航标准

1.4设计规范、适航标准1.4设计规范、适航标准适航标准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覆盖适航标准的要求是飞机设计的主要法定文件飞机设计思想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静强度设计阶段静、动强度设计阶段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安全寿命设计阶段静强度、动强度、经济寿命与损伤客限设计阶段 结构可靠设计试用阶段机体设计思想的发展:静强度设计(30年代)动强度(刚度)设计(40年代)疲劳安全寿命设计(50年代)经济寿命/损伤容限设计(70年代) 可靠性设计(尚在发展、完善中)(1)设计情况(2)规定了飞机的分类(3)规定了结构设计重量的取法涉及MTW、MZFW、MTOW、MLW及重心限制等。

(4)规定了飞行包线飞行包线是以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机载荷系数为坐标,以满足规定限制条件的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升限、最大载荷系数为边界所画出的几何图形。

民用运输机典型飞行包线:9V-n机动飞行包线9V-n突风飞行包线9速度-高度包线运输类飞机突风包线(5)限制载荷、极限载荷与安全系数:飞机使用中实际遇到的最大载荷为限制载荷(也称使用载荷)。

设计的结构所能承受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载荷称为极限载荷(也称设计载荷)。

安全系数:结构设计载荷P 设计与使用时允许的最大载荷P 使用的比值,即P n P n f ==设计设计使用使用(6) 刚度指标各操纵面的有效性指标、各种翼面的许可挠度值和扭角值。

静力和动力试验耐久性、疲劳寿命和损伤容限试验地面操作试验飞行试验(8)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使用寿命、可靠性评定要求及结构完整性要求等。

1.4.2机体结构安全使用限制2.1总重与重心位置如最大起飞重量、最大着陆重量、重心包线。

2.2载荷系数n≤n使用<n设计2.3最大使用限制速度v MOv<v MO2.4结构疲劳寿命、疲劳强度与损伤容限的使用控制本节小结基本概念:飞机设计规范、适航标准使用载荷、设计载荷、安全系数疲劳寿命、疲劳强度、损伤容限主要问题:●规范规定的试验●适航航空器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我国民航有哪些适航标准●机体结构安全使用典型限制要素。

飞机和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目录整理

飞机和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目录整理

飞机总体设计(李为吉,2005)第1章绪言第2章飞机初始总体参数与方案设计2.1 方案设计的任务和过程2.2 重量估算2.3 飞机升阻特性估算2.4 确定推重比和冀载2.5 总体布局形式的选择2.6 飞机气动布局的选择2.7 隐身性能对飞机气动布局的影响第3章飞机总体参数详细设计(部件设计)3.1 设计的任务和步骤3.2 机翼设计3.3 机身设计3.4 尾翼及其操纵面的设计3.5 推进系统的选择与设计3.6 起落架设计3.7 飞机初步设计实例第4章飞机操纵系统设计与分析4.1 操纵系统的特性4.2 现代高速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基本特点与操纵系统设计4.3 飞机主动控制技术4.4 电传操纵系统4.5 综合飞行控制系统第5章飞机费用与效能分析5.1 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5.2 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费用和生产费用分析——兰德DAPCA IV模型5.3 使用保障费用5.4 飞机作战效能分析5.5 多任务攻击机概念综合设计的基本原理第6章飞机总体参数优化6.1 飞机总体参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6.2 面向系统设计的方法飞机总体设计(林振申,1982)第1章飞机设计要求1.1 飞机设计要求的拟定及内容1.2 飞机设计要求的论证1.3 飞机设计要求的变化与发展第2章飞机的性能与分析2.1 飞机的升力、阻力与推力2.2 飞机的性能及其分析第3章飞机型式3.1 飞机型式的含义3.2 不同的飞机型式3.3 飞机型式的分折3.4 飞机型式选择的原则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定4.1 翼载荷和推重比4.2 参数与性能的关系4.3 飞机总重的确定第5章部位安排5.1 部位安排的主要内容5.2 部位安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5.3 载重装备及设备系统的安排5.4 构造受力型式的全机总体布置第6章重心定位6.1 重心定位的意义6.2 计算重心的方法6.3 重心调整飞机总体设计(西北工业大学讲义)第1章飞机设计要求1.1 飞机设计要求的拟定及内容1.2 飞机设计要求的论证1.3 飞机设计要求的变化与发展第2章飞机性能分析2.1 飞机的升阻特性2.2 飞机的推力特性2.3 飞机平飞速度2.4 飞机升限2.5 飞机的航程2.6 盘旋性能2.7 爬升与加速2.8 起飞性能2.9 着陆性能第3章飞机型式3.1 飞机型式的含义3.2 不同的飞机型式3.3 飞机型式的分析3.4 飞机型式选择的原则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定4.1 翼载荷和推重比4.2 参数与性能的关系4.3 飞机总重的确定第5章部位安排5.1 部位安排的主要内容5.2 部位安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5.3 载重装备及设备系统的安排5.4 构造受力型式的全机总体布置第6章重心定位6.1 重心定位的意义6.2 计算重心的方法6.3 重心调整飞机总体设计(顾诵芬,2001)第1章绪论1.1 飞机的高技术和复杂性1.2 研制飞机的五个阶段1.3 飞机设计的特点1.4 飞机的设计要求1.5 一个特例第2章飞机总体设计的第一次近似2.1 概述2.2 飞机主要总体参数的选择2.3 初步重量估计2.4 确定飞机的推重比和发动机的选择2.5 飞机的气动特性和翼载2.6 小结第3章飞机的气动布局3.1 翼型选择3.2 机翼外形设计3.3 翼身组合体3.4 变后掠机翼3.5 机翼的增升装置3.6 副翼及横侧操纵面3.7 减速板的气动设计3.8 保证俯仰安定性和操纵性的气动力布局3.9 保证横侧安定性和操纵性的气动力布局3.10 外挂物布局3.11 飞机气动布局形式3.12 隐身对气动布局设计的影响第4章飞机的强度设计4.1 飞机的强度设计情况4.2 飞机的载荷4.3 气动弹性设计4.4 防气动加热的设计4.5 飞机结构强度设计思想第5章飞机结构布局设计5.1 飞机结构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2 飞机结构布局设计5.3 飞机结构总体布局设计5.4 部件结构布局设计5.5 全机承力系统综合检查5.6 结构选材要点第6章机舱及装载布置6.1 驾驶舱布置6.2 客舱布置6.3 货舱布置6.4 武器装载布置第7章动力装置及燃油系统7.1 动力装置概述7.2 进排气系统设计7.3 动力装置安装7.4 燃油系统第8章起落装置及机电系统8.1 起落装置设计8.2 水上飞机船体及浮筒设计8.3 飞行操纵和控制系统设计8.4 液压系统设计8.5 飞机供电系统设计8.6 环控与救生第9章航电系统设计9.1 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设计9.2 火力控制系统9.3 飞机总体设计阶段电子战系统的设计9.4 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的综合第10章重量特性估算和控制10.1 飞机重量分类10.2 重量估算10.3 重心位置及惯矩估算10.4 重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第11章飞机的总体布置11.1 飞机内部的总体布置11.2 飞机的外形设计11.3 各系统布置中的协调11.4 飞机驾驶舱布置11.5 飞机重量和重心位置校核11.6 飞机总体布置图和三面图的绘制要求第12章飞机性能分析12.1 概述12.2 飞机的极曲线和升力特性12.3 发动机推力和耗油特性12.4 飞机推力/阻力计算系统12.5 飞机性能及飞行包线计算12.6 机动性能计算12.7 续航性能计算12.8 起飞、着陆性能计算12.9 军用飞机作战有效性分析第13章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设计13.1 概述13.2 纵向安定性和操纵性设计13.4 关于人工增稳系统13.5 小结第14章飞机总体参数的最终确定14.1 概述14.2 飞机主要总体设计参数与主要设计战术技术指标的关系14.3 飞机主要总体设计参数的优化航空发动机设计(美国.马丁利,侯志兴.译,1992)第一篇发动机循环设计第1章设计过程1.1 引言1.2 设计是各种各样的1.3 需求1.4 我们的途径1.5 道路已铺平1.6 设计过程图1.7 计量碧位1.8 标准大气条件1.9 可压缩流函数1.10 展望1.11 招标书举例1.12 仟务术语第2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约束条件分析2.1 概念2.2 设计手段2.3 约束条件分析的初步估算2.4 约束条件分析举例第3章任务分析3.1 概念3.2 设计手段3.3 飞机重量和燃油消耗数据3.4 示范性任务分析第4章发动机选择:设计点循环分析4.1 概念4.2 设计手段4.3 寻找有希望的解4.4 设计点循环设计分析举例第5章发动机选择:非设计点循环分析5.1 概念5.2 设计手段5.3 部件特性5.4 示范性发动机的选择:非设计点循环分析第6章确定发动机尺寸:安装性能6.1 概念6.2 设计手段6.3 发动机尺寸确定的举例6.4 AAF发动机性能第二篇发动机部件设计第7章发动机部件设计:总体参数及界面参数7.1 概念7.2 设计手段7.3 发动机系统的设计7.4 举例发动机的总体和界面参数第8章发动机部件设计:旋转叶轮机械8.1 概念8.2 设计手段8.3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旋转叶轮机械第9章发动机部件设计:燃烧系统9.1 概念9.2 设计手段——主燃烧室9.3设计手段——加力燃烧室9.4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燃烧系统第10章发动机部件设计:进气道和尾喷管10.1 概念10.2 进气道10.3 尾喷管10.4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进气道和尾喷管飞机推进系统技术与设计(美国G.C.Oates,陈大光译)第1章飞机推进系统设计与发展1.1 引言1.2 发动机设计目标1.3 热力学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4 推力的产生1.5 燃气涡轮推进发动机的非设计状态性能1.6 可用能量的损失1.7 气动部件间的相互关系1.8 与其它专业间的相互影响1.9 先进的流动计算1.10 典型发动机的发展过程第2章涡轮推进燃烧技术2.1 引言2.2 燃烧室系统描述和定义2.3 部件考虑2.4 设计方法2.5 未来的技术要求2.6 结论第3章发动机和机体性能匹配3.1 引言3.2 飞行任务分析3.3 发动机/飞机匹配的优化3.4 敏感性和影响系数3.5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计算机模拟第4章进气道和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4.1 引言4.2 一个成功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计划的要素4.3 亚声速进气道/发动机工作要求的确定4.4 超声速进气道/发动机工作要求的确定4.5 发动机对进气道设计的影响4.6 进气道对发动机设计的影响4.7 进气道/发功机系统的有效性第5章可调收敛—扩张尾喷管的空气动力学5.1 引言5.2 喷管5.3 性能预估5.4 起动载荷估算第6章发动机工作适用性6.1 引言6.2 定义.6.3 稳定性评定6.4 气动界面6.5 总压畸变6.6 总温畸变6.7 平面波6.8 可恢复性6.9 分析技术6.10 小结第7章气动弹性力学和非定常空气动力学7.1 引言7.2 叶轮机颤振的回顾7.3 叶轮机颤振状态的简单概述7.4 飞机机翼颤振的基本考虑7.5 叶轮机颤振和机翼颤振间的基本差异7.6 孤立翼型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7.7 叶栅叶型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沦7.8 动态失速—经验与实验7.9 叶片一盘一叶冠耦合稳定性理论飞机推进系统总体设计(陶增元,2002)第一篇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第1章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1.1 国外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1.2 我国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第2章推进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2.1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主要作战使用性能要求2.2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战术技术指标2.3 现代战斗机推进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分析第3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飞行任务和约束条件分析3.1 引言3.2 飞行任务分析3.3 约束条件分析第4章推进系统总体方案设计4.1 概述4.2 发动机设计点的循环分析4.3发动机非设计点的循环分析4.4 进气道的内外流特性4.5 喷管的内外流特性4.6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确定4.7 推进系统性能的确定第5章飞机/发动机系统性能匹配的应用5.1 空战战斗机设计任务书5.2 飞机气动性能估算模型5.3 推进系统性能估算模型5.4 约束条件分析5.5 任务分析5.6 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5.7 发动机非设计性能分析5.8 确定发动机安装损失、空气流量和尺寸5.9 检查发动机和空战战斗机的性能匹配第6章推进系统的发展前景6.1 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进展6.2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6.3 先进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综述6.4 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观点的转变6.5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方法的革命第二篇推进系统计算机辅助总体设计及方案论证第7章推进系统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1 发动机飞行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2 推进系统安装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3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估算第8章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8.1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8.2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模型8.3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计算机仿真第9章飞机性能的计算机仿真.9.1 飞机性能计算需要的基本数据9.2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及仿真9.3 飞机任务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第10章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最优化10.1 飞机改型时发动机设计方案的辅助论证10.2 飞机确定时发动机设计参数的最优化10.3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总体设计飞机/推进系统总体设计(侯洛元,1994)第一篇飞机总体设计第1章新机研制程序1.1 新机研制程序概况1.2 新机论证工作1.3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第2章作战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2.1 制定战术技术要求的主要依据2.2 作战飞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2.3 战术技术要求的内在联系2.4 战术技术要求的论证和试验第3章作战飞机效能评估3.1 概述3.2 飞机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分类3.3 参数计算法评估3.4 概率分析法评估3.5 层次分析法评估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择4.1 飞机型式的选择4.2 飞机主要设计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关系4.3 飞机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4.4 部件外形参数的选择4.5 飞机全机质量的估算第5章飞机的总体布置5.1 飞机几何外形的布局与三面草图的绘制5.2 飞机内部装载的布置5.3 飞机主要承力结构的布置5.4 飞机质量中心的计算和定位5.5 构型设计的特殊考虑第6章飞机总体设计举例6.1 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举例6.2 研制方案举例—歼××飞机设计总方案6.3 先进战术战斗机(A TF)等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特征第二篇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第7章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7.1 国外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7.2 国内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第8章推进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8.1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主要作战使用要求8.2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战术技术要求8.3 现代战斗机推进系统战术技术要求分析第9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飞行任务和约束条件分析9.1 引言9.2 飞行任务分析9.3约束条件分析第10章推进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0.1 概述10.2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10.3发动机非设计点循环分析10.4进气道的内外流特性10.5喷管的内外流特性10.6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确定10.7 推进系统性能的确定第11章飞机/发动机系统性能匹配的应用11.1 空战战斗机设计任务书11.2 飞机气动性能估算模型11.3 推进系统性能估算模型11.4 约束条件分析11.5 任务分析11.6 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11.7 发动机非设计性能分析11.8 确定发动机安装损失、空气流量和尺寸11.9 检查发动机和空战战斗机的性能匹配第12章推进系统的发展前景12.1 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进展12.2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12.3 先进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综述12.4 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观点的转变第三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设计第13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13.1 可靠性要求13.2 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13.3 维修性要求13.4 保障性要求第14章可靠性设计14.1 可靠性的预计和分配14.2 失效分析14.3 可靠性增长14.4 可靠性设计评审和验证第15章维修性设计15.1 维修性模型15.2 维修性的分配和预计15.3 维修性设计过程15.4 维修性验证和评估第16章保障性设计16.1 保障性模型16.2 保障性设计的工程实践16.3 保障性分析(LSA)16.4 F-16的保障性设计第四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与权衡分析第17章寿命周期费用(LCC)概述17.1 寿命周期费用(LCC)的提出17.2 寿命周期费用的基本概念17.3 LCC分析的基本概念17.4 采办战略与LCC17.5 LCC的预计和验证17.6 影响LCC的主要因素第18章LCC估算模型18.1 LCC估算方法评价18.2 参数模型的基本结构18.3 说明性变量的选取18.4 生产费估算模型的基本结构18.5 可靠性费用模型的结构18.6 国产飞机研制费估算的参数模型第19章权衡分析19.1 概述19.2 效费比19.3 效费综合权衡分析19.4 费用要素的权衡19.5 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权衡19.6 可靠性、维修性与可用性的权衡第五篇计算机辅助总体设计第20章飞机和发动机的几何参数及重量计算20.1 飞机几何参数的计算20.2 飞机重量估算20.3 发动机尺寸和重量的估算第21章飞机升阻特性估算21.1 飞机升力特性21.2 飞机的极曲线估算第22章推进系统性能估算22.1 发动机飞行特性的估算22.2 推进系统安装特性估算第23章飞机的飞行性能估算23.1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数学模型23.2 飞行任务性能计算数学模型23.3 计算过程的几个具体问题第24章飞机/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算24.1 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24.2 估算模型的结构及建模方法24.3 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估算模型24.4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估算模型第25章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最优设计25.1 飞行任务剖面的确定25.2 飞机、发动机最优化设计参数的选取及取值范围的确定25.3 正交LATIN方试验25.4 每个设计方案的飞行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估算25.5 飞行性能、飞机/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与设计参数的关系25.6 最优化目标函数的构造及求解25.7 最优化计算结果。

航发新技术第3章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

航发新技术第3章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
第3章 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
目前评价发动机主要性能的参数为 发动机推重比。以及装配于飞机之后其 机动性和执行的任务性能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NUM: 1
飞机机动性和任务性能对发动机性能的 要求有时候是矛盾的,如: ①推力矢量技术
发动机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后,加入了调节尾喷口的 控制片,增加了喷口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导致发动 机重量的增加,推比下降。但是,矢量喷口的使用 可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从而可以减小飞机的操 纵面,减小飞机阻力、重力.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NUM: 2
②智能控制技术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使飞机在各种 飞行状态下得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 飞机在空中的机动性和增加飞机航程,这两 点是现代新一代飞机和发动机发展的最终目 的。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NUM: 3
③发动机循环参数
从民航发动机可以知道,涵道比与耗油成反 比,涵道比越大,耗油越低。可以大幅度提高 飞机作战半径,即提高飞机的任务性能。 但涵道比增加,飞机阻力增大,很难使飞机 实现超声速巡航,因此目前很多飞机使用小涵 道比的涡扇发动机。耗油低于涡喷,同时阻力 也小。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NUM: 6
空军要求: ①强调必须具备不加力超声速 巡航能力,在规定的机动性和 作战半径条件下,尽量使飞机 的总重最低。 ②其他:
盘旋过载4.5g,连续最大推力
爬升Ps=160m/s 最大推力 突防M=1.6/H=12192m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NUM: 7
海军要求: ①起飞总重不变的条件下,在满 足飞机战技指标的条件下,使得 飞机具有最长的留空时间,海军 不强调不加力时的超声速巡航。
《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

航空标准目录

航空标准目录

航空标准目录发布时间:2011-01-11 来源: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HB 0-21-2008 板材零件下陷2 HB 7826-2008 空速表通用规范3 HB 7879-2008 直升机发动机舱灭火系统通用要求4 HB/Z 360-2008 航空电子应用软件接口应用指南5 HB 7881-2008 机载电子设备直流电源通用要求6 HB 5644-2008 飞机燃油系统供输油泵通用规范7 HB 7840-2008 航空产品专用工艺装备分类、代码与标识8 HB 462-2008 航空用不锈钢及高温合金焊条规范9 HB 7841-2008 燃气轮机增压机组试车方法10 HB/Z 5125-2008 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化学铣切工艺11 HB 6077-2008 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12 HB 0-22-2008 挤压型材下陷13 HB/Z 192-2008 软磁合金热处理14 HB 3-54-2008 碳素、合金钢丝制圆柱螺旋拉伸弹簧15 HB 3-55-2008 碳素、合金钢丝制圆柱螺旋拉伸弹簧16 HB 5983-2008 21MPa无扩口变径直通管接头17 HB 5984-2008 22MPa无扩口变径直通管接头18 HB 5985-2008 23MPa无扩口变径直通管接头19 HB 7834-2008 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编码20 HB 7877-2008 座舱高度压差表通用规范21 HB 7880-2008 动力三角翼飞行器通用规范22 HB 6636-2006 航空电气系统及设备的参照代号23 HB 6637.2-2006 航空电气图编制方法第2部分:机载设备24 HB 7774.4-2006 基于UG航空发动机建模要求第4部分:叶片25 HB 7799-2006 飞机液压系统工作液采样点设计要求26 HB 7800-2006 飞机发动机进气道及机体系统结冰探测器通用规范27 HB 7801-2006 铸件结构要素28 HB 6637.1-2006 航空电气图编制方法第1部分:飞机29 HB 7802-2006 BOM通用要求30 HB 7803-2006 飞机数字化预装配通用要求31 HB 7804-2006 数控设备综合应用效率与测评32 HB 7805-2006 工程更改控制33 HB 7806-2006 发动机数字样机通用要求34 HB 7808-2006 圆弧端齿35 HB 7809-2006 飞机螺旋桨通用技术要求36 HB 7810-2006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润滑系统滑油消耗量测量方法37 HB 7811-2006 燃气轮机成套设备进排气系统通用技术要求38 HB 7812-2006 燃气轮机机组箱装体通用技术要求39 HB 7813-2006 燃气轮机增压机组通用技术要求40 HB 7814-2006 数控编程通用要求41 HB 7815-2006 航空产品工艺文件分类与代码42 HB 7817-2006 直升机结构载荷测试与载荷谱编制要求43 HB 7774.2-2006 基于UG航空发动机建模要求第2部分:机匣44 HB 7774.3-2006 基于UG航空发动机建模要求第3部分:盘类零件45 HBJ 16-2006 航空工业复合材料车间和金属胶结车间设计规程46 HBJ 17-2006 航空工业特种焊接车间设计规程47 HB 7795-2005 CATIA 模型检查规定48 HB 7753-2005 CATIA 制图规则49 HB 7754-2005 CATIA 文字、尺寸与公差标注50 HB 7755-2005 CATIA 文件命名51 HB 7756.1-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52 HB 7756.2-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2部分:坐标系53 HB 1-608-2005 高抗剪铆钉通用规范54 HB/Z 170-2005 航空金属零件孔挤压强化工艺55 HB/Z 199-2005 钛合金锻造工艺56 HB/Z 223.22-2005 飞机装配工艺高抗剪铆钉铆接57 HB/Z 358-2005 航空钢弹簧制件热处理58 HB/Z 359-2005 荧光渗透检测典型显示图谱59 HB 963-2005 铝合金铸件规范60 HB 6438-2005 飞机线束加工通用要求61 HB 6508-2005 抗剪型MJ螺纹高锁螺母62 HB 6509-2005 光杆公差带r6抗剪型100°沉头钛合金高锁螺栓63 HB 6510-2005 光杆公差带f9抗剪型100°沉头钛合金高锁螺栓64 HB 7756.3-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3部分:飞机外形65 HB 7756.4-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4部分:机体结构件66 HB 7756.5-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5部分:机加件67 HB 7756.6-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6部分:锻铸件68 HB 7756.7-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7部分:钣金件69 HB 7756.8-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8部分:复合材料结构件70 HB 7756.9-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9部分:夹层结构件71 HB 7756.10-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0部分:地板件72 HB 7756.11-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1部分:内装饰件73 HB 7756.12-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2部分:绝缘件74 HB 7756.13-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3部分:管路75 HB 7756.14-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第14部分:线束敷设76 HB 7757-2005 飞机数字样机通用要求77 HB 7761-2005 螺纹空心铆钉通用规范78 HB 7762-2005 航空发动机用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高温合金锭规范79 HB 7763-2005 航空发动机用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锭规范80 HB 7764-2005 金属零件均质检验81 HB 7765-2005 挂架机械联锁驱动装置通用规范82 HB 7766-2005 燃气轮机成套设备安装通用技术要求83 HB 7767-2005 航空产品的装配指令与制造指令通用技术要求84 HB 7773-2005 基于UG建模通用要求85 HB 7774.1-2005 基于UG航空发动机建模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86 HB 7775-2005 复合材料制件工装建模要求87 HB 7776-2005 基于CATIA标准件建模与模型装配要求88 HB 7777-2005 航空产品数字化工艺设计通用要求89 HB 7779-2005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90 HB 7780-2005 镁合金铸件规范91 HB 7781-2005 航空发动机点火器用贵金属催化网管规范92 HB 7782-2005 定向凝固叶片中再结晶的检测与评定方法93 HB 7783-2005 航空涡轮发动机点火系统通用规范94 HB 7784-2005 飞机地面自动测试设备测试程序集通用技术要求95 HB 7785-2005 飞机保障设备型号命名方法96 HB 7786-2005 零件化学铣切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一般要求97 HB 7787-2005 插齿退刀槽尺寸98 HB 4239-2004 普通钢安装钢丝螺套用内螺纹不通孔的机、手用丝锥99 HB 4242-2004 轻合金安装钢丝螺套用内螺纹通孔的机、手用丝锥100 HB 4245-2004 轻合金安装钢丝螺套用内螺纹不通孔的机、手用丝锥101 HB 4236-2004 普通钢安装钢丝螺套用内螺纹通孔的机、手用丝锥102 HB 4276-2004 普通型钢丝螺套冲柄工具103 HB 4277-2004 普通型钢丝螺套拆卸工具104 HB 7750-2004 钛合金零件真空热处理105 HB 4275-2004 普通型钢丝螺套安装工具106 HB 6103-2004 铸件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107 HB 4264-2004 安装钢丝螺套螺纹孔用丝锥通用规范108 HB 7748-2004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相互关系及其选用要求109 HB 459-2004 航空用结构钢焊条规范110 HB 7647-2004 固定导管的环形卡箍通用规范111 HB 7648-2004 空气导管连接快卸卡箍通用规范112 HB 7745-2004 飞机电气系统特性113 HB 7739-2004 航空金属制件失效分析程序与要求114 HB 7744-2004 UG制图规则115 HB 7741-2004 复合材料件一般公差116 HB 6564-2004 钛合金十字槽100°沉头螺栓117 HB 6565-2004 钛合金光杆公差带f9 十字槽100°沉头螺栓118 HB 7758-2004 飞机系统工作分解结构及代码119 HB 7759-2004 飞机产品结构编码120 HB/Z 223.4-2004 飞机装配工艺半冠状铆钉、平锥头铆钉干涉配合铆接121 HB 7751-2004 爆炸喷涂涂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122 HB/Z 223.8-2004 飞机装配工艺抽芯铆钉铆接123 HB/Z 357-2004 航空结构钢铸件热处理124 HB 7746-2004 升降速度转弯侧滑仪通用规范125 HB 8161-2002 橡胶槽形垫片(8161)126 HB 8163-2002 橡胶槽形垫片(8163)127 HB 2-67-2002 钢绳堵头128 HB 6246、HB 6351-2002 角型外舌止动垫圈129 HB 6304~HB 6314-2002 90°沉头铆钉130 HB 6315~HB 6319-2002 120°沉头铆钉131 HB 6320~HB 6322-2002 管状铆钉132 HB 6332~HB 6337-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133 HB 6354~HB 6355-2002 角型双联止动垫圈134 HB 8035-2002、HB 8260-2002 一字槽六角头螺栓135 HB 6229-2002 半圆头铆钉(6229)136 HB 6230-2002 半圆头铆钉(6230)137 HB 6231-2002 半圆头铆钉(6231)138 HB 6232-2002 半圆头铆钉(6232)139 HB 6233-2002 半圆头铆钉(6233)140 HB 6234-2002 半圆头铆钉(6234)141 HB 6304~HB 6314-2002 90°沉头铆钉142 HB 6315~HB 6319-2002 120°沉头铆钉143 HB 6320~HB 6322-2002 管状铆钉144 HB 6332~HB 6337-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145 HB 6354~HB 6355-2002 角型双联止动垫圈146 HB 8035-2002、HB 8260-2002 一字槽六角头螺栓147 HB 6229-2002 半圆头铆钉(6229)148 HB 6230-2002 半圆头铆钉(6230)149 HB 6231-2002 半圆头铆钉(6231)150 HB 6232-2002 半圆头铆钉(6232)151 HB 6233-2002 半圆头铆钉(6233)152 HB 6234-2002 半圆头铆钉(6234)153 HB 6235-2002 半圆头铆钉(6235)154 HB 6236-2002 半圆头铆钉(6236)155 HB 6237-2002 半圆头铆钉(6237)156 HB 6294-2002 带槽圆螺母(6294)157 HB 6295-2002 带槽圆螺母(6295)158 HB 6296-2002 带槽圆螺母(6296)159 HB 6297-2002 平锥头铆钉(6297)160 HB 6298-2002 平锥头铆钉(6298)161 HB 6299-2002 平锥头铆钉(6299)162 HB 6300-2002 平锥头铆钉(6300)163 HB 6301-2002 平锥头铆钉(6301)164 HB 6302-2002 平锥头铆钉(6302)165 HB 6303-2002 平锥头铆钉(6303)166 HB 6304-2002 90°沉头铆钉(6304)167 HB 6305-2002 90°沉头铆钉(6305)168 HB 6306-2002 90°沉头铆钉(6306)169 HB 6307-2002 90°沉头铆钉(6307)170 HB 6308-2002 90°沉头铆钉(6308)171 HB 6309-2002 90°沉头铆钉(6309)172 HB 6310-2002 90°沉头铆钉(6310)173 HB 6311-2002 90°沉头铆钉(6311)174 HB 6312-2002 90°沉头铆钉(6312)175 HB 6313-2002 90°沉头铆钉(6313)176 HB 6314-2002 90°沉头铆钉(6314)177 HB 6315-2002 120°沉头铆钉(6315)178 HB 6316-2002 120°沉头铆钉(6316)179 HB 6351-2002 角形外舌止动垫圈(6351)180 HB 6317-2002 120°沉头铆钉(6317)181 HB 6318-2002 120°沉头铆钉(6318)182 HB 6319-2002 120°沉头铆钉(6319)183 HB 6320-2002 管状铆钉(6320)184 HB 6321-2002 管状铆钉(6321)185 HB 6322-2002 管状铆钉(6322)186 HB 6332-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2)187 HB 6333-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3)188 HB 6334-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4)189 HB 6335-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5)190 HB 6336-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6)191 HB 6337-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6337)192 HB 6354-2002 角形双联止动垫圈(6354)193 HB 6355-2002 角形双联止动垫圈(6355)194 HB 8021-2002 TC16钛合金过渡配合90°沉头螺栓195 HB 8041-2002 轻型六角头螺栓(8041)196 HB 8042-2002 轻型六角头螺栓(8042)197 HB 8046-2002 MJ螺纹六角开槽厚自锁螺母(8046)198 HB 8047-2002 MJ螺纹六角开槽厚自锁螺母(8047)199 HB 8048-2002 MJ螺纹六角开槽厚自锁螺母(8048)200 HB 8063-2002 MJ螺纹角型托板自锁螺母201 HB 8074-2002 带收口衬套的小型承力锁规范202 HB 8075-2002 带减轻孔的带垫夹紧卡箍(8075)203 HB 8076-2002 带减轻孔的带垫夹紧卡箍(8076)204 HB 8077-2002 带减轻孔的带垫夹紧卡箍(8077)205 HB 8078-2002 带减轻孔的带垫夹紧卡箍(8078)206 HB 8079-2002 带减轻孔单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79) 207 HB 8080-2002 带减轻孔单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0) 208 HB 8081-2002 带减轻孔单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1) 209 HB 8082-2002 带减轻孔单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2) 210 HB 8083-2002 带减轻孔双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3) 211 HB 8084-2002 带减轻孔双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4) 212 HB 8085-2002 带减轻孔双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5) 213 HB 8086-2002 带减轻孔双螺栓侧面固定夹紧卡箍(8086) 214 HB 4-31-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1)215 HB 4-32-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2)216 HB 4-33-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3)217 HB 4-35-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5)218 HB 8199-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9) 219 HB 820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200) 220 HB 8201-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变径三通管接头(8201) 221 HB 8202-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变径三通管接头(8202) 222 HB 8203-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变径三通管接头(8203) 223 HB 8087-2002 带减轻孔带垫悬挂夹紧卡箍(8087)224 HB 8088-2002 带减轻孔带垫悬挂夹紧卡箍(8088)225 HB 8089-2002 带减轻孔带垫悬挂夹紧卡箍(8089)226 HB 8090-2002 带减轻孔带垫悬挂夹紧卡箍(8090)227 HB 8097-2002 拉紧固定带228 HB 8100-2002 橡胶垫片(8100)229 HB 8101-2002 橡胶垫片(8101)230 HB 8102-2002 橡胶垫片(8102)231 HB 8103-2002 橡胶垫片(8103)232 HB 8106-2002 金属氟塑料衬套233 HB 8108-2002 金属氟塑料衬套规范234 HB 8125-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25)235 HB 8127-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27)236 HB 8129-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29)237 HB 8131-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31)238 HB 8133-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33)239 HB 8135-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35)240 HB 8137-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37)241 HB 8139-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39)242 HB 8141-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41)243 HB 8143-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43)244 HB 8145-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2尺寸系列(8144)245 HB 8148-2002 钛合金扩口式D型三通管接头246 HB 8166-2002 钎焊直通管接头(8166)247 HB 4-36-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6)248 HB 4-37-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7)249 HB 4-38-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8)250 HB 4-39-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39)251 HB 4-40-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40)252 HB 4-41-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41)253 HB 4-42-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42)254 HB 4-43-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43)255 HB 8167-2002 钎焊直通管接头(8167)256 HB 8170-2002 钎焊直角管接头(8170)257 HB 8173-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通管接头(8173) 258 HB 8174-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通管接头(8174)259 HB 8175-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通管接头(8175)260 HB 8176-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通管接头(8176)261 HB 8177-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直角管接头(8177)262 HB 817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直角管接头(8178)263 HB 8179-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直角管接头(8179)264 HB 818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直角管接头(8180)265 HB 8181-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弯管接头(8181)266 HB 8182-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弯管接头(8182)267 HB 8183-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弯管接头(8183)268 HB 8184-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弯管接头(8184)269 HB 8185-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角管接头(8185)270 HB 8186-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角管接头(8186)271 HB 8187-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角管接头(8187)272 HB 818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变径直角管接头(8188)273 HB 8189-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三通管接头(8189)274 HB 819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0)275 HB 8191-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1)276 HB 8192-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2)277 HB 8193-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3)278 HB 8194-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4)279 HB 8195-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5)280 HB 8196-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6)281 HB 8197-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7)282 HB 819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三通管接头(8198)283 HB 8204-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对称变径三通管接头(8204)284 HB 8205-2002 扩口式带紧螺母不对称D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05) 285 HB 8206-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D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06) 286 HB 8207-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D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07) 287 HB 820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D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08) 288 HB 8209-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E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09) 289 HB 821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E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0) 290 HB 8211-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E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1) 291 HB 8212-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E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2) 292 HB 8213-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F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3) 293 HB 8214-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F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4) 294 HB 8215-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F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5) 295 HB 8216-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F型变径三通管接头(8216) 296 HB 8217-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四通管接头(8217)297 HB 821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四通管接头(8218)298 HB 8221-2002 扩口式收紧螺母第2尺寸系列(8221)299 HB 8222-2002 扩口式收紧螺母第2尺寸系列(8222)300 HB 8223-2002 MJ螺纹小六角螺母(8223)301 HB 8232-2002 MJ螺纹六角厚自锁螺母(8232)302 HB 8235-2002 MJ螺纹六角薄自锁螺母(8235)303 HB 8236-2002 MJ螺纹六角薄自锁螺母(8236)304 HB 8237-2002 MJ螺纹游动托板自锁螺母305 HB 8238-2002 MJ螺纹盲孔小六角螺母306 HB 8241-2002 MJ螺纹小六角螺母(8241)307 HB 8242-2002 MJ螺纹小六角螺母(8242)308 HB 8243-2002 MJ螺纹小六角较薄螺母(8243)309 HB 8244-2002 MJ螺纹小六角较薄螺母(8244)310 HB 8245-2002 MJ螺纹小六角较薄螺母(8245)311 HB 8246-2002 MJ螺纹小六角较薄螺母(8246)312 HB 8247-2002 MJ螺纹小六角薄螺母(8247)313 HB 8248-2002 MJ螺纹小六角薄螺母(8248)314 HB 8249-2002 MJ螺纹小六角薄螺母(8249)315 HB 8250-2002 MJ螺纹小六角薄螺母(8250)316 HB 8251-2002 MJ螺纹小六角薄螺母(8251)317 HB 8253-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螺母(8253)318 HB 8254-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螺母(8254)319 HB 8255-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螺母(8255)320 HB 8256-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薄螺母(8256)321 HB 8257-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薄螺母(8257)322 HB 8258-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薄螺母(8258)323 HB 8259-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薄螺母(8259)324 HB 8260-2002 一字槽六角头螺栓(8260)325 HB 8269-2002 MJ螺纹六角厚自锁螺母(8269)326 HB 8270-2002 钛合金光杆公差带f9短螺纹100°沉头螺栓327 HB 8271-2002 带垫悬挂卡箍(8271)328 HB 8272-2002 带垫悬挂卡箍(8272)329 HB 8274-2002 带滚花的螺纹衬套(8274)330 HB 8275-2002 带滚花的螺纹衬套(8275)331 HB 8276-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76)332 HB 8277-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77)333 HB 8278-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78)334 HB 8279-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79)335 HB 8280-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80)336 HB 8281-2002 仪器用金属光滑衬套(8281)337 HB 8287-2002 螺纹衬套(8287)338 HB 8288-2002 螺纹衬套(8288)339 HB 8289-2002 螺纹衬套(8289)340 HB 8290-2002 螺纹衬套(8290)341 HB 8301-2002 带防松胶拧入硬金属的螺桩342 HB 9100-2003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43 HB 8162-2002 钛合金扩口式四通管接头344 HB 8164-2002 导管钎焊连接件通用规范345 HB 8165-2002 钎焊光滑直通管接头346 HB 8166~8167-2002 钎焊直通管接头347 HB 8130-2002 钛合金扩口式拧入式直通管接头348 HB 8132-2002 钛合金扩口式直角管接头349 HB 8134-2002 钛合金扩口式B型直角管接头350 HB 8136-2002 钛合金扩口式A型变径直角管接头351 HB 8138-2002 钛合金扩口式拧入式直角管接头352 HB 8300-2002 带防松胶拧入软金属的螺桩353 HB 8160-2002 钛合金扩口式拧入式三通管接头354 HB 8169-2002 钎焊直角管接头355 HB 8168-2002 钎焊连接管356 HB/Z 223.3-2003 飞机装配工艺第3部分:普通铆接357 HB 8156-2002 钛合金扩口式B型三通管接头358 HB 8158-2002 钛合金扩口式不对称B型三通管接头359 HB 8019-2002 TC16钛合金干涉配合.90°小沉头螺栓360 HB 8120-2002 搭接线规范361 HB 8031-2002 尼龙六角自锁螺母362 HB 8033-2002 MJ螺纹六角头阶梯螺栓363 HB 8065-2002 90°沉头半冠状铆钉364 HB 6304~6314-2002 90°沉头铆钉365 HB 6294~6296-2002 带槽圆螺母366 HB 6297~6303-2002 平锥头铆钉367 HB 8066-2002 90°小沉头半冠状铆钉368 HB 8001-2002 不锈钢平圆头抽芯铆钉369 HB 8002-2002 不锈钢120°沉头抽芯铆钉370 HB 8286-2002 圆形弹簧卡圈371 HB 8107-2002 带凸肩的金属氟塑料衬套372 HB 8109-2002 带滚花的螺纹衬套373 HB 8110-2002 仪器用非金属光滑衬套374 HB 8029-2002 尼龙半圆头螺钉375 HB 8026-2002 TC16钛合金六角厚自锁螺母376 HB 6320~6322-2002 管状铆钉377 HB 8147-2002 钛合金压紧垫圈378 HB 8152-2002 钛合金扩口式不对称.G型变径三通管接头379 HB 8295~8297-2002 直径公差带z7和u8圆柱销380 HB 8098-2002 不锈钢焊接卡箍381 HB 8231-2002 双摇臂锁382 HB 8240-2002 MJ螺纹小六角螺母383 HB 8252-2002 MJ螺纹小六角槽型厚螺母384 HB 8268-2002 航空产品用无损检测图形符号385 HB 8273-2002 金属衬套规范386 HB 8282-2002 带凸边的仪器用非金属衬套387 HB 8284-2002 弹簧按钮388 HB 6-61-2002 固定导线的弓形夹和卡箍389 HB 6-66-2003 航空仪表涂层代号及选用390 HB 6-67-2003 航空仪表产品商标391 HB 8027-2002 TC16钛合金六角薄自锁螺母392 HB 8113-2002 横向片状接头搭接线393 HB 8114-2002 接头394 HB 8115-2002 片状接头T形搭接线395 HB 8116-2002 管状接头T形搭接线396 HB 6-68-2003 航空仪表产品标牌397 HB 8005-2002 铝合金120°沉头抽芯铆钉398 HB 8008-2002 TC16钛合金平圆头环槽铆钉399 HB 8009-2002 TC16钛合金90°沉头环槽铆钉400 HB 8010-2002 TC16钛合金平圆头.干涉配合环槽铆钉401 HB 8016-2002 TC16钛合金.光杆公差带f9的90°沉头螺栓402 HB 8017-2002 TC16钛合金.光杆公差带h9的120°半沉头螺栓403 HB/Z 223.7-2003 飞机装配工艺第7部分:环槽铆钉铆接404 HB/Z 223.11-2003 飞机装配工艺第11部分:螺纹空心铆钉铆接405 HB/Z 223.21-2003 飞机装配工艺第21部分:复合材料的铆接406 HB 6332~6337-2002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407 HB 6354~6355-2002 角形双联止动垫圈408 HB 8007-2002 LY9铝合金90°沉头环槽铆钉409 HB 8099-2002 带垫悬挂卡箍410 HB 8028-2002 尼龙90°沉头螺钉411 HB/Z 223.2-2003 飞机装配工艺第2部分:螺栓安装412 HB 8020-2002 TC16钛合金.过渡配合小六角头螺栓413 HB 8004-2002 铝合金90°沉头抽芯铆钉414 HB 7729-2003 航空产品CAD文件管理规定415 HB 8111-2002 管状接头搭接线416 HB 1-205-2002 90°沉头螺钉417 HB 1-206-2002 十字槽90°沉头螺钉418 HB 1-211-2002 十字槽120°半沉头螺钉419 HB 1-213-2002 头部带保险孔的不脱出圆柱头螺钉420 HB 1-214-2002 90°沉头不脱出螺钉421 HB 1-127-2002 头部带保险孔的圆柱头螺栓422 HB 4-3-2002 扩口式管接头的螺纹部分423 HB 8205~8208-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不对称D型变径三通管接头424 HB 8217~822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四通管接头425 HB 8224-2002 锁紧垫片锁紧的操纵拉杆零件规范426 HB 8225-2002 锁紧垫片锁紧的操纵拉杆.管子427 HB 8035-2002;HB 8260-2002 一字槽六角头螺栓428 HB 8036-2002 光杆公差带p6六角头螺栓429 HB 8037-2002 光杆公差带p6.短螺纹小六角头螺栓430 HB 8034-2002 MJ螺纹一字槽90°沉头阶梯螺栓431 HB 8154-2002 钛合金扩口式不对称.H型变径三通管接头432 HB 8094-2002 空气系统高温高压导管与附件连接卡箍433 HB 6246-2002;HB 6351-2002 角形外舌止动垫圈434 HB 8144-2002 钛合金扩口式拧入式弯管接头435 HB 8146-2002 钛合金扩口式三通管接头436 HB 8091-2002 空气系统导管与导管连接卡箍437 HB 8093-2002 空气系统高温高压导管与导管连接卡箍438 HB 8112-2002 片状接头搭接线439 HB 8150-2002 钛合金扩口式E型三通管接头440 HB 8172-2002 大管路柔性连接件441 HBC 21-2003 干式电力变压器442 HB 10204-2002 布线规则手册443 HB 10206-2002 布线规则:指南注释2:隔离和转换444 HB 10215-2002 CDM 规则.程序手册445 HB 10210-2002 高电压工程和试验446 HB 10191-2002 IMS:实施和操作447 HB 10209-2002 布线规则:指南注释6:过电流保护448 HB 10205-2002 布线规则:指南注释1:设备的选择和装配449 HB 10207-2002 布线规则:指南注释4:防火450 HB 10208-2002 布线规则:指南注释5:防电击451 HB 8219-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四通管接头(8219)452 HB 8220-2002 扩口式带收紧螺母四通管接头(8220)453 HB 1-129-2002 90°沉头螺栓454 HB 7712-2002 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空气起动机控制活门通用规范455 HB 6444-2002 铆钉通用规范456 HB 5965-2002 枞树形榫头、榫槽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457 HB/Z 223.17-2002 飞机装配工艺.螺纹连接防松458 HB/Z 223.18-2002 飞机装配工艺.压窝与锪窝459 HB/Z 223.19-2002 飞机装配工艺.起落架的装配与试验460 HB/Z 223.20-2002 飞机装配工艺.导管安装461 HB 7722-2002 机械锁紧鼓包型100°沉头铝抽芯铆钉462 HB 7723-2002 机械锁紧鼓包型平圆头钢抽芯铆钉463 HB 7724-2002 机械锁紧鼓包型100°沉头钢抽芯铆钉464 HB 7714-2002 飞机结构疲劳试验通用要求465 HB 7715-2002 桶形自锁螺母466 HB 7709-2002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机械连接设计要求467 HB/Z 346-2002 熔模铸造钢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468 HB 7708-2002 飞机滑油系统安装和试验要求469 HB 7710-2002 飞机座舱盖加温加载疲劳试验要求470 HB 7711-2002 航空轮胎与相邻飞机结构的间隙设计要求471 HB/Z 345-2002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472 HB 7713-2002 飞机结构静强度试验通用要求473 HB 6502-2002 飞机结构刚度试验通用要求474 HB/Z 352-2002 航空精密仪器仪表金属制件的尺寸稳定化处理475 HB/Z 223.15-2002 飞机装配工艺.实心铆钉铆接后的检查及验收476 HB/Z 223.16-2002 飞机装配工艺.电缆敷设477 HB 7719-2002 航空发动机减速器通用规范478 HB/Z 353-2002 航空发动机材料选用原则、程序与要求479 HB 7720-2002 机械锁紧鼓包型抽芯铆钉通用规范480 HB 7721-2002 机械锁紧鼓包型平圆头铝抽芯铆钉481 HB 7725-2002 航空用铜合金金属型铸件规范482 HB 7726-2002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叶片精锻件规范483 HB/Z 354-2002 航空发动机材料研制原则、程序与要求484 HB/Z 355-2002 航空发动机材料采购原则、程序与要求485 HB/Z 356-2002 航空机电产品绝缘处理486 HB 7727-2002 涡轴发动机用FGH95粉末高温合金盘形件规范487 HB 7728-2002 航空用高温合金.涡轮工作叶片精铸件规范488 HB 5964-2002 燕尾形榫头、榫槽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489 HBC 11-2002 无烟盘式蚊香490 HB 6238-2002 半圆头铆钉491 HB 6239-2002 半圆头铆钉492 HB 4-34-2002 扩口式组合导管第1尺寸系列493 HB 8053-2002 MJ螺纹角形托板自锁螺母494 HB 8234-2002 MJ螺纹六角厚自锁螺母495 HB 6197-2001 尼龙系带496 HB 6198-2001 小尼龙系带497 HB 6199-2001 尼龙系带规范498 HB 0-84-2001 热固性塑料模塑件通用规范499 HB/Z 349-2001 耐热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工艺500 HB/Z 350-2001 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压注)成型工艺501 HB 7688-2001 密封结构用100°沉头铆钉502 HB 7689-2001 飞机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进气接头503 HB 7690-2001 航向陀螺通用规范504 HB 7705-2001 金属材料疲劳小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505 HB 7696-2001 机械气压式高度表通用规范506 HB 7697-2001 机械气压式升降速度表通用规范507 HB 7698-2001 航向位置指示器通用规范508 HB 7706-2001 机载飞行数据采集器通用规范509 HB 7707-2001 固定飞机护罩旋钮510 HB 7695-2001 军用飞机复合材料电搭接技术要求511 HB 6434-2001 机载电子设备接口设计基本要求512 HB 962-2001 铸造铝合金513 HB/Z 159-2001 航空用钢渗碳、碳氮共渗工艺514 HB/Z 343-2001 可控氮基保护气氛热处理515 HB/Z 348-2001 钛及钛合金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516 HB/Z 351-2001 飞机整机脱膝工艺517 HBC 8-2001 低污染型轻型汽车518 HB 7693-2001 飞机牵引杆通用设计要求519 HB 7699-2001 飞机维护工作梯通用规范520 HB 7702-2001 飞机空调车通风接头通用规范521 HB 7703-2001 飞机空调车通风软管通用规范522 HBC 9-2001 飞碟靶523 HB 7674-2000 加工钛合金用铝高速钢削平型直柄数控立铣刀524 HB 7675-2000 加工钛合金用铝高速钢莫氏锥柄数控立铣刀525 HB 7676-2000 加工钛合金用铝高速钢数控立铣刀规范526 HB 7673-2000 加工钛合金用铝高速钢普通直柄数控立铣刀527 HB 3-46-2000 轻型卡箍528 HB/Z 5134-2000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工艺529 HB 3-28-2000 搭铁垫片530 HB 3-29-2000 夹紧卡箍用橡胶垫片531 HB 3-35-2000 氧气导管固定卡箍532 HB 3-15-2000 卡箍533 HB 3-16-2000 悬挂卡箍534 HB 3-20-2000 带垫卡箍535 HB 3-22-2000 焊接卡箍536 HB 3-44-2000 油箱固定带537 HB 3-41-2000 琴形卡箍538 HB 3-42-2000 弹簧卡箍539 HB 3-43-2000 锁钉540 HB 3-50-2000 弹性卡箍541 HB 3-57-2000 小卡箍542 HB 0-9-2000 六角形零件的保险孔543 HB 7666-2000 飞机起落架系统性能试验验证要求544 HB 7679-2000 进口标准件管理一般要求545 HB 7678-2000 焊接无扩口组合导管546 HB 7672-2000 飞机试飞改装通用要求547 HB 7677-2000 防水快卸口盖548 HB 7680-2000 金属材料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549 HB 7682-2000 低膨胀GH907合金环坯和环形件550 HB 7683-2000 航空用粉末冶金不锈钢过滤材料551 HB 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像质计552 HB 7667-2000 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性能试验553 HB 7668-2000 机载视频跟踪器通用规范554 HB 7669-2000 航空液压过滤器单次通过试验方法555 HB 7670-2000 空空导弹气动舵机通用规范556 HB 7671-2000 飞机结构防腐蚀设计要求557 HB/Z 102-2000 机载设备“三防”涂层涂漆工艺558 HB/Z 136-2000 航空结构钢热处理工艺559 HB/Z 340-2000 轴尖合金热处理工艺560 HB/Z 342-2000 航空用热塑性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工艺561 HB 3-32-2000 电缆固定卡箍562 HB 1855-2000 橡胶垫563 HB 947-2000 梅花手柄564 HB 1801-2000 耳环565 HB 1847-2000 棘轮扳手566 HB 1848-2000 带套筒扳手567 HB 2991-2000 单门门闩568 HB 3161-2000 脚踏板569 HB 935-2000 缓冲器570 HB 901-2000 液压控制阀571 HB 903-2000 液压高压控制阀572 HB 904-2000 液压低压控制阀573 HB 908-2000 液压单向阀门574 HB 909-2000 液压单向限流阀门575 HB 914-2000 液压调压阀576 HB 929-2000 液压单向手泵阀577 HB 933-2000 冷气增压器578 HB 946-2000 十字手柄579 HB 953-2000 U形密封圈580 HB 954-2000 支承环581 HB 955-2000 垫圈582 HB 956-2000 密封圈583 HB 957-2000 封油圈584 HB 958-2000 垫圈585 HB 960-2000 挡盖586 HB 1811-2000 导向轮叉587 HB 1815-2000 回转轮叉588 HB 1816-2000 直轮叉589 HB 1818-2000 固定立轴座590 HB 1821-2000 支脚轮591 HB 1849-2000 手轮592 HB 1852-2000 支脚593 HB 1854-2000 止动器594 HB 1856-2000 平梯脚595 HB 2977-2000 液压增压器596 HB 2978-2000 散热器597 HB 2979-2000 滤网598 HB 2980-2000 垫圈599 HB 2983-2000 直式台架(凸门) 600 HB 2985-2000 斜式台架(凸门) 601 HB 2989-2000 试验轮(凸门) 602 HB 2992-2000 双门门闩603 HB 2996-2000 手柄604 HB 2997-2000 手柄605 HB 2999-2000 支脚606 HB 3144-2000 耳子607 HB 3145-2000 轴头608 HB 3146-2000 球头609 HB 3159-2000 标旗610 HB 3160-2000 标牌612 HB 3464-2000 随机地面设备箱613 HB 905-2000 煤油低压控制阀614 HB 907-2000 冷气高压控制阀615 HB 911-2000 冷气高压单向阀门616 HB 913-2000 冷气低压安全阀门617 HB 924-2000 油泵动力装置618 HB 925-2000 油泵动力装置619 HB 926-2000 油泵动力装置620 HB 927-2000 油泵动力装置621 HB 928-2000 油泵动力装置622 HB 941-2000 卡箍623 HB 942-2000 控制阀卡箍624 HB 945-2000 联轴器625 HB 948-2000 盖626 HB 949-2000 螺母627 HB 950-2000 外套螺母628 HB 951-2000 直通管接头629 HB 952-2000 球面接头630 HB 959-2000 油泵卡箍631 HB 1802-2000 梯形吊环632 HB 1803-2000 三角形吊环633 HB 1804-2000 圆形吊环634 HB 1805-2000 连接件635 HB 1806-2000 安全吊钩636 HB 1817-2000 立轴637 HB 1819-2000 立轴座638 HB 1822-2000 纵向作放轮639 HB 1831-2000 包胶小轮640 HB 1832-2000 铸铁小轮641 HB 1850-2000 套筒642 HB 1851-2000 T形键643 HB 1857-2000 尖梯脚644 HB 1859-2000 操纵轮叉645 HB 1860-2000 操纵机构646 HB 1861-2000 连杆647 HB 2974-2000 冷气低压安全阀门648 HB 2975-2000 低压安全阀门649 HB 2981-2000 接头650 HB 2994-2000 铰链651 HB 2995-2000 铰链652 HB 3113-2000 矩形吊环653 HB 3114-2000 可卸三角形吊环654 HB 3115-2000 可卸圆形吊环。

飞机推进系统概论

飞机推进系统概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能
动能或轴功
➢ 涡扇发动机的不同
风扇外涵道分开排 源自涡扇内涵道核心机➢ 涡扇发动机的不同
风扇
外涵道
加力燃烧室
混合排 气涡扇
内涵道
核心机
➢ 涡轴发动机的不同
功率输出轴
核心机
功率输出涡轮
80年代后
太行 秦岭 昆仑 ……
第2讲 发动机的推力、效率和性能评定
➢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优势
燃气涡轮发动机产生的功率是 同等尺寸内燃机的20倍
重量优势、尺寸优势
举例1: 某型飞机起飞重量22.19吨、起飞速度273km/h,单
台涡扇发动机的功率约9320KW,若换成汽车发动机: 3.0排量(170KW) 约55台 2.0排量(110KW) 约85台 1.6排量(80KW) 约116台
✓ 新型大型客机要求更可靠的高性 能涡轮风扇发动机
✓ 新型战斗机要求发展更高性能的 军用涡扇发动机(90年代开始, 四代机要求推重比10一级、推力 矢量、不加力超音速巡航等)
涡轮风扇发动机!
➢ 为什么是涡轮风扇发动机? ➢ 有什么技术优势和性能优势? ➢ 如何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应用? ➢ 民用和军用各有何特点? ➢ 未来如何发展? ➢ 其它的发动机呢? ➢ ……
进气系统 发动机(核心) 排气系统
进气系统 发动机(核心) 排气系统
➢ 航空发动机“家谱”
火箭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

直接反作用
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进
涡轮喷气发动机
吸 气 式

活塞式发动机


间接反作用
涡轮轴发动机


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总体设计(李为吉,2005)第1章绪言第2章飞机初始总体参数与方案设计2.1 方案设计的任务和过程2.2 重量估算2.3 飞机升阻特性估算2.4 确定推重比和冀载2.5 总体布局形式的选择2.6 飞机气动布局的选择2.7 隐身性能对飞机气动布局的影响第3章飞机总体参数详细设计(部件设计)3.1 设计的任务和步骤3.2 机翼设计3.3 机身设计3.4 尾翼及其操纵面的设计3.5 推进系统的选择与设计3.6 起落架设计3.7 飞机初步设计实例第4章飞机操纵系统设计与分析4.1 操纵系统的特性4.2 现代高速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基本特点与操纵系统设计4.3 飞机主动控制技术4.4 电传操纵系统4.5 综合飞行控制系统第5章飞机费用与效能分析5.1 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5.2 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费用和生产费用分析——兰德DAPCA IV模型5.3 使用保障费用5.4 飞机作战效能分析5.5 多任务攻击机概念综合设计的基本原理第6章飞机总体参数优化6.1 飞机总体参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6.2 面向系统设计的方法飞机总体设计(林振申,1982)第1章飞机设计要求1.1 飞机设计要求的拟定及内容1.2 飞机设计要求的论证1.3 飞机设计要求的变化与发展第2章飞机的性能与分析2.1 飞机的升力、阻力与推力2.2 飞机的性能及其分析第3章飞机型式3.1 飞机型式的含义3.2 不同的飞机型式3.3 飞机型式的分折3.4 飞机型式选择的原则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定4.1 翼载荷和推重比4.2 参数与性能的关系4.3 飞机总重的确定第5章部位安排5.1 部位安排的主要内容5.2 部位安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5.3 载重装备及设备系统的安排5.4 构造受力型式的全机总体布置第6章重心定位6.1 重心定位的意义6.2 计算重心的方法6.3 重心调整飞机总体设计(西北工业大学讲义)第1章飞机设计要求1.1 飞机设计要求的拟定及内容1.2 飞机设计要求的论证1.3 飞机设计要求的变化与发展第2章飞机性能分析2.1 飞机的升阻特性2.2 飞机的推力特性2.3 飞机平飞速度2.4 飞机升限2.5 飞机的航程2.6 盘旋性能2.7 爬升与加速2.8 起飞性能2.9 着陆性能第3章飞机型式3.1 飞机型式的含义3.2 不同的飞机型式3.3 飞机型式的分析3.4 飞机型式选择的原则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定4.1 翼载荷和推重比4.2 参数与性能的关系4.3 飞机总重的确定第5章部位安排5.1 部位安排的主要内容5.2 部位安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5.3 载重装备及设备系统的安排5.4 构造受力型式的全机总体布置第6章重心定位6.1 重心定位的意义6.2 计算重心的方法6.3 重心调整飞机总体设计(顾诵芬,2001)第1章绪论1.1 飞机的高技术和复杂性1.2 研制飞机的五个阶段1.3 飞机设计的特点1.4 飞机的设计要求1.5 一个特例第2章飞机总体设计的第一次近似2.1 概述2.2 飞机主要总体参数的选择2.3 初步重量估计2.4 确定飞机的推重比和发动机的选择2.5 飞机的气动特性和翼载2.6 小结第3章飞机的气动布局3.1 翼型选择3.2 机翼外形设计3.3 翼身组合体3.4 变后掠机翼3.5 机翼的增升装置3.6 副翼及横侧操纵面3.7 减速板的气动设计3.8 保证俯仰安定性和操纵性的气动力布局3.9 保证横侧安定性和操纵性的气动力布局3.10 外挂物布局3.11 飞机气动布局形式3.12 隐身对气动布局设计的影响第4章飞机的强度设计4.1 飞机的强度设计情况4.2 飞机的载荷4.3 气动弹性设计4.4 防气动加热的设计4.5 飞机结构强度设计思想第5章飞机结构布局设计5.1 飞机结构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2 飞机结构布局设计5.3 飞机结构总体布局设计5.4 部件结构布局设计5.5 全机承力系统综合检查5.6 结构选材要点第6章机舱及装载布置6.1 驾驶舱布置6.2 客舱布置6.3 货舱布置6.4 武器装载布置第7章动力装置及燃油系统7.1 动力装置概述7.2 进排气系统设计7.3 动力装置安装7.4 燃油系统第8章起落装置及机电系统8.1 起落装置设计8.2 水上飞机船体及浮筒设计8.3 飞行操纵和控制系统设计8.4 液压系统设计8.5 飞机供电系统设计8.6 环控与救生第9章航电系统设计9.1 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设计9.2 火力控制系统9.3 飞机总体设计阶段电子战系统的设计9.4 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的综合第10章重量特性估算和控制10.1 飞机重量分类10.2 重量估算10.3 重心位置及惯矩估算10.4 重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第11章飞机的总体布置11.1 飞机内部的总体布置11.2 飞机的外形设计11.3 各系统布置中的协调11.4 飞机驾驶舱布置11.5 飞机重量和重心位置校核11.6 飞机总体布置图和三面图的绘制要求第12章飞机性能分析12.1 概述12.2 飞机的极曲线和升力特性12.3 发动机推力和耗油特性12.4 飞机推力/阻力计算系统12.5 飞机性能及飞行包线计算12.6 机动性能计算12.7 续航性能计算12.8 起飞、着陆性能计算12.9 军用飞机作战有效性分析第13章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设计13.1 概述13.2 纵向安定性和操纵性设计13.4 关于人工增稳系统13.5 小结第14章飞机总体参数的最终确定14.1 概述14.2 飞机主要总体设计参数与主要设计战术技术指标的关系14.3 飞机主要总体设计参数的优化航空发动机设计(美国.马丁利,侯志兴.译,1992)第一篇发动机循环设计第1章设计过程1.1 引言1.2 设计是各种各样的1.3 需求1.4 我们的途径1.5 道路已铺平1.6 设计过程图1.7 计量碧位1.8 标准大气条件1.9 可压缩流函数1.10 展望1.11 招标书举例1.12 仟务术语第2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约束条件分析2.1 概念2.2 设计手段2.3 约束条件分析的初步估算2.4 约束条件分析举例第3章任务分析3.1 概念3.2 设计手段3.3 飞机重量和燃油消耗数据3.4 示范性任务分析第4章发动机选择:设计点循环分析4.1 概念4.2 设计手段4.3 寻找有希望的解4.4 设计点循环设计分析举例第5章发动机选择:非设计点循环分析5.1 概念5.2 设计手段5.3 部件特性5.4 示范性发动机的选择:非设计点循环分析第6章确定发动机尺寸:安装性能6.1 概念6.2 设计手段6.3 发动机尺寸确定的举例6.4 AAF发动机性能第二篇发动机部件设计第7章发动机部件设计:总体参数及界面参数7.1 概念7.2 设计手段7.3 发动机系统的设计7.4 举例发动机的总体和界面参数第8章发动机部件设计:旋转叶轮机械8.1 概念8.2 设计手段8.3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旋转叶轮机械第9章发动机部件设计:燃烧系统9.1 概念9.2 设计手段——主燃烧室9.3设计手段——加力燃烧室9.4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燃烧系统第10章发动机部件设计:进气道和尾喷管10.1 概念10.2 进气道10.3 尾喷管10.4 发动机部件设计举例:进气道和尾喷管飞机推进系统技术与设计(美国G.C.Oates,陈大光译)第1章飞机推进系统设计与发展1.1 引言1.2 发动机设计目标1.3 热力学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4 推力的产生1.5 燃气涡轮推进发动机的非设计状态性能1.6 可用能量的损失1.7 气动部件间的相互关系1.8 与其它专业间的相互影响1.9 先进的流动计算1.10 典型发动机的发展过程第2章涡轮推进燃烧技术2.1 引言2.2 燃烧室系统描述和定义2.3 部件考虑2.4 设计方法2.5 未来的技术要求2.6 结论第3章发动机和机体性能匹配3.1 引言3.2 飞行任务分析3.3 发动机/飞机匹配的优化3.4 敏感性和影响系数3.5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计算机模拟第4章进气道和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4.1 引言4.2 一个成功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计划的要素4.3 亚声速进气道/发动机工作要求的确定4.4 超声速进气道/发动机工作要求的确定4.5 发动机对进气道设计的影响4.6 进气道对发动机设计的影响4.7 进气道/发功机系统的有效性第5章可调收敛—扩张尾喷管的空气动力学5.1 引言5.2 喷管5.3 性能预估5.4 起动载荷估算第6章发动机工作适用性6.1 引言6.2 定义.6.3 稳定性评定6.4 气动界面6.5 总压畸变6.6 总温畸变6.7 平面波6.8 可恢复性6.9 分析技术6.10 小结第7章气动弹性力学和非定常空气动力学7.1 引言7.2 叶轮机颤振的回顾7.3 叶轮机颤振状态的简单概述7.4 飞机机翼颤振的基本考虑7.5 叶轮机颤振和机翼颤振间的基本差异7.6 孤立翼型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7.7 叶栅叶型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沦7.8 动态失速—经验与实验7.9 叶片一盘一叶冠耦合稳定性理论飞机推进系统总体设计(陶增元,2002)第一篇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第1章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1.1 国外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1.2 我国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第2章推进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2.1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主要作战使用性能要求2.2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战术技术指标2.3 现代战斗机推进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分析第3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飞行任务和约束条件分析3.1 引言3.2 飞行任务分析3.3 约束条件分析第4章推进系统总体方案设计4.1 概述4.2 发动机设计点的循环分析4.3发动机非设计点的循环分析4.4 进气道的内外流特性4.5 喷管的内外流特性4.6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确定4.7 推进系统性能的确定第5章飞机/发动机系统性能匹配的应用5.1 空战战斗机设计任务书5.2 飞机气动性能估算模型5.3 推进系统性能估算模型5.4 约束条件分析5.5 任务分析5.6 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5.7 发动机非设计性能分析5.8 确定发动机安装损失、空气流量和尺寸5.9 检查发动机和空战战斗机的性能匹配第6章推进系统的发展前景6.1 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进展6.2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6.3 先进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综述6.4 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观点的转变6.5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方法的革命第二篇推进系统计算机辅助总体设计及方案论证第7章推进系统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1 发动机飞行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2 推进系统安装特性的计算机仿真7.3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估算第8章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8.1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8.2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模型8.3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计算机仿真第9章飞机性能的计算机仿真.9.1 飞机性能计算需要的基本数据9.2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及仿真9.3 飞机任务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第10章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最优化10.1 飞机改型时发动机设计方案的辅助论证10.2 飞机确定时发动机设计参数的最优化10.3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总体设计飞机/推进系统总体设计(侯洛元,1994)第一篇飞机总体设计第1章新机研制程序1.1 新机研制程序概况1.2 新机论证工作1.3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第2章作战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2.1 制定战术技术要求的主要依据2.2 作战飞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2.3 战术技术要求的内在联系2.4 战术技术要求的论证和试验第3章作战飞机效能评估3.1 概述3.2 飞机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分类3.3 参数计算法评估3.4 概率分析法评估3.5 层次分析法评估第4章飞机主要参数的选择4.1 飞机型式的选择4.2 飞机主要设计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关系4.3 飞机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4.4 部件外形参数的选择4.5 飞机全机质量的估算第5章飞机的总体布置5.1 飞机几何外形的布局与三面草图的绘制5.2 飞机内部装载的布置5.3 飞机主要承力结构的布置5.4 飞机质量中心的计算和定位5.5 构型设计的特殊考虑第6章飞机总体设计举例6.1 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举例6.2 研制方案举例—歼××飞机设计总方案6.3 先进战术战斗机(A TF)等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特征第二篇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第7章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7.1 国外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7.2 国内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第8章推进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8.1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主要作战使用要求8.2 涡喷、涡扇发动机的战术技术要求8.3 现代战斗机推进系统战术技术要求分析第9章飞机/发动机系统的飞行任务和约束条件分析9.1 引言9.2 飞行任务分析9.3约束条件分析第10章推进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0.1 概述10.2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10.3发动机非设计点循环分析10.4进气道的内外流特性10.5喷管的内外流特性10.6 发动机尺寸、重量的确定10.7 推进系统性能的确定第11章飞机/发动机系统性能匹配的应用11.1 空战战斗机设计任务书11.2 飞机气动性能估算模型11.3 推进系统性能估算模型11.4 约束条件分析11.5 任务分析11.6 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分析11.7 发动机非设计性能分析11.8 确定发动机安装损失、空气流量和尺寸11.9 检查发动机和空战战斗机的性能匹配第12章推进系统的发展前景12.1 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进展12.2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12.3 先进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综述12.4 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观点的转变第三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设计第13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13.1 可靠性要求13.2 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13.3 维修性要求13.4 保障性要求第14章可靠性设计14.1 可靠性的预计和分配14.2 失效分析14.3 可靠性增长14.4 可靠性设计评审和验证第15章维修性设计15.1 维修性模型15.2 维修性的分配和预计15.3 维修性设计过程15.4 维修性验证和评估第16章保障性设计16.1 保障性模型16.2 保障性设计的工程实践16.3 保障性分析(LSA)16.4 F-16的保障性设计第四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与权衡分析第17章寿命周期费用(LCC)概述17.1 寿命周期费用(LCC)的提出17.2 寿命周期费用的基本概念17.3 LCC分析的基本概念17.4 采办战略与LCC17.5 LCC的预计和验证17.6 影响LCC的主要因素第18章LCC估算模型18.1 LCC估算方法评价18.2 参数模型的基本结构18.3 说明性变量的选取18.4 生产费估算模型的基本结构18.5 可靠性费用模型的结构18.6 国产飞机研制费估算的参数模型第19章权衡分析19.1 概述19.2 效费比19.3 效费综合权衡分析19.4 费用要素的权衡19.5 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权衡19.6 可靠性、维修性与可用性的权衡第五篇计算机辅助总体设计第20章飞机和发动机的几何参数及重量计算20.1 飞机几何参数的计算20.2 飞机重量估算20.3 发动机尺寸和重量的估算第21章飞机升阻特性估算21.1 飞机升力特性21.2 飞机的极曲线估算第22章推进系统性能估算22.1 发动机飞行特性的估算22.2 推进系统安装特性估算第23章飞机的飞行性能估算23.1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数学模型23.2 飞行任务性能计算数学模型23.3 计算过程的几个具体问题第24章飞机/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估算24.1 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24.2 估算模型的结构及建模方法24.3 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估算模型24.4 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估算模型第25章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最优设计25.1 飞行任务剖面的确定25.2 飞机、发动机最优化设计参数的选取及取值范围的确定25.3 正交LATIN方试验25.4 每个设计方案的飞行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估算25.5 飞行性能、飞机/发动机寿命周期费用与设计参数的关系25.6 最优化目标函数的构造及求解25.7 最优化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