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期中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期中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659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8.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a9a4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2d0fc16ddccda38366baf6f.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一)(2018·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箒: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C.不终日而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6542f1581b6bd97e19ea8d.png)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欲()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548cd3d15abe23482f4dda.png)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590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1.png)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27bf375727a5e9856a6176.png)
PS :
未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3.先则恐逮于臣(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 )
2.术未尽也(
)
4.夫诱道争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 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 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 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 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https://img.taocdn.com/s3/m/f2e4bb2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f.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筶";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诵习达早.,不寐.()()(3)未冠..,能挽弓三百斤()(3)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茶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抉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过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桂与兰花/是也B.具/松柏之骨C.惜乎予园/仅同芥子D.善善/而不能用2.解译文中加点的词。
(1)尽()(2)犹()(3)况()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2)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4.本文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山茶?试举例说明。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荀灌传(节选)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
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8c6d77cc22bcd127ff0c5b.png)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a8d3063551810a6f4248609.png)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8475b3c4b9d528ea81c7797b.png)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秉烛夜读》,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②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注:①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②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①恐已暮.矣②臣闻.之③壮.而好学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1)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结合《孙权劝学》回答问题: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本文和《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二、阅读《邴原泣学》,回答问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 邴原少孤.. (2) 欲书.可耳(3) 过.书舍而泣 (4) 二则羡其.得学2.翻译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孙权劝学》侧重:《邴原泣学》侧重:三、阅读《治国不私故人》,回答问题。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fb06e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7.png)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入门。
1. 为啥要学文言文呢?嘿呀,文言文就像是古代人留给咱们的神秘宝藏地图。
那时候的人可没咱们现在这么直白地说话,他们的话就像加密了一样,藏着好多智慧、故事和文化。
学会文言文,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古代宝藏的钥匙,可以跟古人来一场超酷的对话呢!2. 文言文阅读的小烦恼。
刚开始看文言文的时候,就像看外星文似的,那些字认识又好像不认识。
比如说“之”这个字,在文言文里就像个百变精灵,有时候是“的”的意思,有时候又能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搞得人头昏脑胀。
不过别怕,只要咱们多练,就能摸清这些小妖精的脾气啦。
二、实词和虚词的小秘密。
1. 实词——文言文里的实在家伙。
实词就像是文言文里的硬通货,实实在在有意义。
像“日”这个字,在文言文里就是“太阳”或者“每天”的意思,比较固定。
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日”就是“每天”,很直白地告诉我们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
我们可以把实词想象成一个个小砖头,是构建文言文句子大厦的重要材料。
2. 虚词——文言文里的魔法小精灵。
虚词可就不一样啦,它们就像魔法小精灵,虽然自己没什么实际的大意义,但是能把实词组合得特别神奇。
就说“而”这个虚词,有时候表示顺承,像“温故而知新”,先温习旧知识然后就知道新的知识了;有时候又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自己不生气呢。
这就像小精灵在实词之间跳来跳去,改变着整个句子的味道。
三、文言文阅读实战训练。
1. 断句的小诀窍。
断句就像是给文言文这个长长的面条切段,方便咱们一口一口吃。
首先呢,要找一些明显的标志词,像“者”“也”“乎”“矣”这些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好地方。
比如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不染”后面就可以断开,因为“而”在这里是个虚词,而且“不染”和后面的“濯清涟而不妖”是不同的部分。
还有啊,如果看到主谓结构,也可以在主谓之间断开,就像“吾/日三省吾身”。
2.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秘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aaae6577f1922791788e845.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4ff93a6294dd88d1d26b68.png)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2837d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3.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563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e.png)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86ea1d5bbfd0a79567374.png)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82b081ed9ad51f01df2b8.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人买履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9、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四、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11、解释划横的字:1、是非君子之道()()2、以待来年然后已()12、翻译下面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2)是非君子之道。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五、睹雁烹燔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3、解释划横线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1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译文: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译文:以前有个人看见雕雁在天上飞,想挽弓将它们射下来,说:“(要是)射下来了就煮来吃。
”这人的弟弟争辩道:“停在地面时猎取的雁适合煮来吃,飞翔时射下来的雁适合烤来吃。
”两个人就这样争吵不休,便去请社伯评理,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于是他们再去找雁,但是雁已经凌空飞走很远了。
参考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4.(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5.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8.①边境。
②到。
③反而。
④所以。
9.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0.对比,立志。
11(这)(做法)2、(停止)12:(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13、牵引应当烧寻找14、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15、三个人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文言短文《人买履》,完成4-7题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6、《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至9题(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至12题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食:欲以去热也去:仕于南方仕:席上啖菱啖:我非不知此知: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人自护其短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至16题楚人有卖其珠与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①椟(dú):木匣②桂:肉桂,椒:花椒③辑:连缀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⑤鬻(yù):卖13、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2分)14、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15、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案一【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二【译文】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