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 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 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 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 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 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 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 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若不阙秦(缺)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 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翻译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起初拒绝又很快接受了任
务?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1《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2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3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起初拒绝又很快接受了任 务?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三 点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理 晋师撤离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由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过:过错 是:这 然:可是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亡郑利晋而阙秦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 说明他具有怎样的突出才能?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博 得秦君好感。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 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翻译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形 →名 乏困:缺少的(东西)。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1.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5.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做不不仅要有智谋,还要有仁义,正如晋文公所说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8.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9.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0.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1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2.4《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气,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
3.夫晋,何之有,通“ ”,足。
4.秦伯,与人盟,通“悦”,高。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理智。
二、古今异1.若舍以道主古: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宴客的主人。
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出门之人随身携的物件。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老婆。
三、活用1.名作状①夜而出在夜晚②朝而夕版焉在清晨,在夜晚③既封在2.名作①晋函陵/ 秦汜南扎②与人盟盟、立联盟3.作名且君晋君矣恩泽4.形容作名①越国以鄙地②共其乏困缺乏的西5.形容作① 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薄,单薄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害6、数作且于楚也附属二主7.使用法① 之武退秦使⋯⋯退缩(撤军)②若亡而有利于君 /焉用亡以陪?使⋯⋯亡③既封使⋯⋯成疆界④若不秦使⋯⋯减少⑤ 秦以利晋使⋯⋯得利8.意用法越国以鄙把⋯⋯看作邑四、重要:1.鄙① 邑,的地方。
越国以鄙/蜀之鄙有二僧。
(《学》)②俗气,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
(《曹》)2.: quē侵,减少。
若不秦3.微:若是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与?(《岳阳楼》)4.敝:害,衰。
因人之力而敝之。
5.与:交,附。
失其所与五、重要虚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②敢以事 /以乱易整(介,拿,用)③越国以鄙(,表承接)④若舍以道主(介,把)⑤ 秦以利晋 /焉用亡以陪?(,表目的,来)2.而()①今急而求子 /若亡而有利于君 /朝而夕版焉(表承接)②夜而出(表修)③因人力而敝之(表折)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气助,啊)②焉用亡以陪?(疑代,何,什么;用,介,表原由。
什么。
)③朝而夕版焉(兼,于此,在那边)④若不秦,将焉取之(疑代,哪里)4.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代国)②越国以鄙,君知其也(代,代那件事)③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代,代行李)④又欲肆其西封(代,他的)⑤失其所与,不知(代,自己的)⑥吾其也(气副,表商议或希望气,是)5.之①公从之(代,代佚之狐的建)②臣之壮也 /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来往(助,用于主之,撤消句子独立性,不)③是寡人之也 /君之所知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构助,的)④夫晋,何之有(前置的志,不)⑤若不秦,将焉取之(代,代土地)⑤ 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代件事)⑥使杞子、逢、戍之/亦去之(代,代国)⑦子犯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代,他,指秦)六、特别句式(一)判断句是寡人之也/君之所知也(用“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前置夫晋,何之有(之,前置的志)2.状后置(介构后置)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编年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3、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肆其西封疆界(2)鄙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许许君焦、瑕答应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4)阙若不阙秦侵损、削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断(5)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约约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4)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句。
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的宾语。
3、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1.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4.烛之武用假设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主动权的两句是“,”。
13.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
14.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
15.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
16.当秦军撤退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
,;,;,”。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答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1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名句默写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
高考语文考前必练之名句名篇默写第09练《烛之武退秦师》(原卷版+解析)
第08练★句子默写★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_______________。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_______________。
然郑亡,_______________!”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句子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语句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语句
1. “烛之武凭啥能劝退那强大的秦军呀?就像咱普通人能说服老虎不吃肉一样难吧!”比如在生活中,要让一个固执的人改变主意也不是容易的事呀。
2. “秦伯咋就那么听烛之武的话呢?这可比让老师听学生的话还神奇呢!”就像有时候我们能让长辈听我们的意见一样令人惊讶。
3. “烛之武那口才,简直绝了,难道不是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厉害吗?”想想看,要是咱有这口才,那不得把所有问题都轻松解决了。
4. “郑国当时那么危险,烛之武咋还敢去见秦伯呀,这得多大的勇气啊!”就好像我们面对巨大困难时,还敢勇往直前一样。
5. “烛之武说的那些话,咋就能句句说到秦伯心坎里呢,这不是神了吗?”好比我们跟朋友聊天,能一下说到对方最在意的地方。
6. “要是没有烛之武,郑国不就完了吗?这多吓人呀!”就如同没有了救命稻草,我们会多么无助。
7. “烛之武退秦师,这事儿谁能想到啊,不是奇迹是什么?”就跟突然中了大奖一样让人不敢相信。
8. “烛之武的智慧,那可真是高深莫测,难道不是像隐藏的宝藏一样吗?”就像我们发现了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好办法。
9. “秦军就这么退兵了,烛之武到底使了啥魔法呀?”好比魔术师能变出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样。
10. “烛之武这一壮举,那不得流传千古呀,多了不起啊!”就像那些伟大的英雄事迹一样被人们传颂。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素材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素材积累一、字词积累1.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同“矣”,句末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同“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2.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用作;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这里指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亦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一词多义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动词,从属二主)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动词,不专一,有二心)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名词,指郑国)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名词,国都,京城)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名词,地区,地域)等死,死国.可乎(名词,国事)许.之(动词,答应)杂然相许.(动词,赞同)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动词,期望)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地方)潭中鱼可百许.头(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郑既.知亡矣(副词,已经)既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副词,全、都)将军既.帝室之胄(连词,既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假如)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隐约地)微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副词,稍微,略微)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小,微小)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跟)与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如果)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动词,似乎,好像)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以.其无礼于晋(连词,表原因,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以.乱易整(介词,用)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而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指这篇文章)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②与郑人盟.(结盟,订立盟约)(3)使动用法①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③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害)⑤阙秦以利.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4)形容词作动词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5)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指郑国)②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6)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②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句)(2)倒装句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句,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标志宾语前置,应为“夫晋,有何厌”)(3)固定结构①君之所知也失其所与(“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②何厌之有(“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
烛之武退秦师名句
烛之武退秦师名句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你看,这就像是朋友之间很真诚地在说:要是做一件事对您有好处,我才敢麻烦您呀!比如你想请朋友帮忙,不也会这么说吗?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哎呀,这不就跟你想去够一个特别远的东西,明知道很难够到一样嘛!就像你非要去摘那颗高高挂在枝头的果子。
3. “焉用亡郑以陪邻?”这不是很明显嘛,干嘛要灭掉郑国来让邻国更强大呢?这就好比你有个好东西,会轻易给能威胁到你的人吗?
4. “邻之厚,君之薄也。
”这多简单的道理呀,邻居强大了,不就显得你弱小了嘛,就像比赛中对手得分高了,你的优势不就小了嘛!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这不就是说如果放过郑国,让它做个东道主,大家来来往往的,还能互相帮忙,对您也没坏处呀!好比大家一起出去玩,互相照应多好呀!
6.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这就像有人答应了你,结果转头就反悔,晋君不就是这样嘛!
7.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呀,那可真是贪得无厌啊!就像个永远吃不饱的无底洞一样。
8.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这晋国呀,东边占了郑国还不满足,还想往西扩张呢,跟那贪心的人一个样!
9.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来让晋国得利,您可得好好想想呀!就像做选择,得选对自己有利的呀!
10. “秦伯说,与郑人盟。
”哈哈,秦伯最后还是被说服了呀,跟郑国人结盟了呢!这就跟谈判成功了一样让人高兴!
我的观点结论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这些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通过这些简单易懂又生动形象的表述,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当时的情境与人物的心思。
烛之武退秦师10个名句
烛之武退秦师10个名句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9、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0、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常考句子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常考句子默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咱们得聊聊那个古老的故事,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传奇。
想象一下,场景可不简单,外面战火纷飞,秦国的大军压境,大家都心慌慌,感觉就像是在大雨里丢了伞,真是无助得很。
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烛之武大哥站了出来,真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
他那种气势,就像一股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
大家可别小看烛之武,他本来就是个商人,整天忙着做生意,谁会想到他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像个超级英雄一样,逆转乾坤呢?就想象一下他当时的表情,眉头一皱,似乎在想“这可咋整?”可他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人,脑子转得飞快,心里一咯噔,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对着大家一摆手,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又期待。
“哎呀,大家别慌!我们不如来个见招拆招。
”烛之武这么一说,大家心里松了一口气。
可是他话音未落,心里早就开始盘算起了应对之策。
他抓住了秦国的一个软肋,那就是他们缺乏信任感。
他用那种淡定从容的态度,开始了一番口才了得的表演,简直就像是在给大家上课。
话语间,他把敌人的想法一一分析得透彻,真的是应对自如。
你想想,当时的场景,烛之武就像个说书人,讲得绘声绘色,把大家都吸引住了。
那秦国的大军可没想到,眼前的烛之武,竟然能把他们的意图看得透透的。
他的逻辑就像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家纷纷点头,心里也在琢磨“这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
”不过,烛之武可不是空口说白话,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策略。
他果然让秦军心生疑虑,纷纷开始退却。
哎,这下可好了,大家都欢呼起来,简直像过年一样,心里那个乐呀,别提多痛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智慧真比力量更重要。
烛之武用他那颗灵活的脑袋,把一场可能的悲剧变成了胜利的喜剧。
想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赞叹,真是个“能屈能伸”的英雄,绝对值得我们学习。
就像咱们平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也得学会灵活应对,不能死磕在一个地方。
再说说那时候的士兵们,他们面对敌军来势汹汹,心里可不是滋味。
可烛之武一出场,气氛就瞬间变了。
有人甚至说他简直就像是那种会变魔术的巫师,把原本无解的难题轻松化解。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PPT共24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28、知之者不如来自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作动,驻扎。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 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 秋》,《左传》 《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战国策》 《三国志》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 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 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 史论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 纂的《史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把....作为边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
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他又说“ “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失其所与”
”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通假字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
无能为也已
智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 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就让我们看看春秋末期的郑国的烛 之武是怎样颠覆这个观点的。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 危在旦夕,守城守不住,杀出去无疑是自杀式进攻,此时此 刻,拯救郑国,惟有外交。
• 在这个紧急的关头,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计较个人恩怨,只身入虎穴。见到秦伯之后,不卑不亢, 只给对方讲道理。各位同学,如果烛之武动之以情,哀求秦 伯,请求成为秦的附属国,可以吗?不可以,虽然也可以保 全国家,但失去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烛之武这时采用的方 法是先表示谦卑,说郑国要灭亡,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了。这 样会满足秦伯的骄傲自满的心理。紧接着烛之武对秦伯晓之 以理,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作战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至此 我们看到了春秋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领略了烛之武的游说艺 术。
• 古人常说“祸从口出”,其实“福也从口出”,舌头的力量 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为国为民,摇唇鼓舌 就强于百万之师;造谣诬陷,搬弄是非就会众口铄金毁谤销骨 。
• 口乃心之门户,要想练就好的舌头,助你人生收获成功,就 要“修心”。推根究底,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伶牙俐齿, 有铜齿钢牙也不行;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 辞藻,有诗词歌赋也不够;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 音,莺歌燕语也无济于事。舌头的力量源泉,在于你的德行, 你的勇气,你的智慧。
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③行李之往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烛之武如果不是心系国家的利益,怎么会在危机的关头,只 身入虎穴呢?如果不是勇气过人,怎么会在秦国霸主面前不卑 不亢呢?如果不是智慧过人,又怎么会抵上兵车千乘、郑师十 万呢?
• “用舌”,即是“用心”。各位同学,让我们在人生的根本上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点评:三寸之舌屈百万雄兵,这就是舌头的力量。是 什么使舌头有如此威力?正如文中所说“不在于你 有伶牙俐齿”“不在于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辞藻 ”“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音”,而“在于你的德行 ,你的勇气,你的智慧”。什么才是人最高尚的德 行?那就是爱国。爱国才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文中 的晏婴、蔺相如、唐雎、邓芝个个心系国家,个个 大智大勇,个个能言善辩,因而他们被世人称颂, 他们的事迹世代流传。同学们,“舌头”听从“心 ”的呼唤,让“舌”为“心”役,用心用舌,让爱 国之心永驻心间。
• 春秋后期齐国的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战国时期赵国 的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战国时期唐雎代表安陵弱国 ,不畏强暴,不辱使命;三国时期蜀国的邓芝从容镇定,与 吴联盟;汉代的张骞不畏艰险,开拓了丝绸之路;汉代的苏 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名垂青史。历数这些历史上 出色的外交官,他们无一不是善于辞令的。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
舌头的力量
•
——有感于《烛之武退秦师》
• 人的身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呢?不是拳头,也不是牙齿。 我说是舌头,舌头的力量大无边,烛之武的故事就可以充分 地证明这一点。
•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我国古代有很 多外交使节以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最 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庸俗,鄙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看不起,轻视
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许君焦、瑕 答应,听从 ③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约数 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表处所
虚词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 后置句。言于:对…说
4.(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5.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6.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 烛之武的游说之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你秦国消灭了我们 对你们秦国没有任何好处。二是你不消灭我们对你们秦国有 很多的好处。三是你和晋国联盟,晋国说话不算数,忘恩负 义,吃亏的还是你们秦国。这番说辞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 ,最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成功瓦解了他们的联盟。于 是连老练的政治家秦穆公也顺理成章的心悦诚服,一改初衷 。
L/O/G/O
烛之武退秦师
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 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上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⑺与郑人盟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 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延伸 ⒂君亦无所害 动词作名词,害处 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