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
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他又说“ “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失其所与”
”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烛之武如果不是心系国家的利益,怎么会在危机的关头,只 身入虎穴呢?如果不是勇气过人,怎么会在秦国霸主面前不卑 不亢呢?如果不是智慧过人,又怎么会抵上兵车千乘、郑师十 万呢?
• “用舌”,即是“用心”。各位同学,让我们在人生的根本上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点评:三寸之舌屈百万雄兵,这就是舌头的力量。是 什么使舌头有如此威力?正如文中所说“不在于你 有伶牙俐齿”“不在于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辞藻 ”“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音”,而“在于你的德行 ,你的勇气,你的智慧”。什么才是人最高尚的德 行?那就是爱国。爱国才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文中 的晏婴、蔺相如、唐雎、邓芝个个心系国家,个个 大智大勇,个个能言善辩,因而他们被世人称颂, 他们的事迹世代流传。同学们,“舌头”听从“心 ”的呼唤,让“舌”为“心”役,用心用舌,让爱 国之心永驻心间。
• 春秋后期齐国的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战国时期赵国 的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战国时期唐雎代表安陵弱国 ,不畏强暴,不辱使命;三国时期蜀国的邓芝从容镇定,与 吴联盟;汉代的张骞不畏艰险,开拓了丝绸之路;汉代的苏 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名垂青史。历数这些历史上 出色的外交官,他们无一不是善于辞令的。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舌头的力量

——有感于《烛之武退秦师》
• 人的身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呢?不是拳头,也不是牙齿。 我说是舌头,舌头的力量大无边,烛之武的故事就可以充分 地证明这一点。
•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我国古代有很 多外交使节以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最 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7.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8.若亡郑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
益”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作动,驻扎。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 后置句。言于:对…说
4.(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5.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6.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 烛之武的游说之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你秦国消灭了我们 对你们秦国没有任何好处。二是你不消灭我们对你们秦国有 很多的好处。三是你和晋国联盟,晋国说话不算数,忘恩负 义,吃亏的还是你们秦国。这番说辞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 ,最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成功瓦解了他们的联盟。于 是连老练的政治家秦穆公也顺理成章的心悦诚服,一改初衷 。
L/O/G/O
烛之武退秦师
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 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
• 口乃心之门户,要想练就好的舌头,助你人生收获成功,就 要“修心”。推根究底,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伶牙俐齿, 有铜齿钢牙也不行;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 辞藻,有诗词歌赋也不够;舌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 音,莺歌燕语也无济于事。舌头的力量源泉,在于你的德行, 你的勇气,你的智慧。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把....作为边邑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③行李之往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 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 秋》,《左传》 《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战国策》 《三国志》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 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 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 史论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 纂的《史记》。
通假字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
无能为也已
智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作战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至此 我们看到了春秋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领略了烛之武的游说艺 术。
• 古人常说“祸从口出”,其实“福也从口出”,舌头的力量 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为国为民,摇唇鼓舌 就强于百万之师;造谣诬陷,搬弄是非就会众口铄金毁谤销骨 。
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写作素材
• 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就让我们看看春秋末期的郑国的烛 之武是怎样颠覆这个观点的。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 危在旦夕,守城守不住,杀出去无疑是自杀式进攻,此时此 刻,拯救郑国,惟有外交。
• 在这个紧急的关头,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计较个人恩怨,只身入虎穴。见到秦伯之后,不卑不亢, 只给对方讲道理。各位同学,如果烛之武动之以情,哀求秦 伯,请求成为秦的附属国,可以吗?不可以,虽然也可以保 全国家,但失去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烛之武这时采用的方 法是先表示谦卑,说郑国要灭亡,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了。这 样会满足秦伯的骄傲自满的心理。紧接着烛之武对秦伯晓之 以理,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庸俗,鄙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看不起,轻视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许君焦、瑕 答应,听从 ③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约数 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表处所
虚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⑺与郑人盟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 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延伸 ⒂君亦无所害 动词作名词,害处 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