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永顺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

其中,糯玉米是当地农民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次引进了新品种进行试验。

一、引种目的1、提高产量。

新品种选育的目的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

通过试验,评估新品种在永顺县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情况。

2、提高耐病性。

糯玉米容易受病害影响,而新品种经过选育,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能,通过试验,验证其在永顺县的耐病性表现情况。

3、提高品质。

新品种的选育不仅考虑了产量和耐病性,还兼顾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口感优点,通过试验验证其品质表现情况。

二、试验方案1、试验地点:永顺县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试验品种:引入经过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

3、试验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全程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内完成,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4、试验指标(1)单位面积产量:以亩为单位,收获量计量单位为千克。

(2)病害情况:观测玉米叶面病害程度,选择阳光充沛的天气进行观测抗病性能。

(3)品质评估:对新品种和传统品种的口感和食用品质进行评估,包括籽粒大小、甜度、口感等。

三、试验结果1、产量表现新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传统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提高了15%,可以有效实现增产效果。

2、耐病性表现新品种的抗病性能良好,耐病能力显著优于传统品种。

在接种病菌后观测一周,新品种的病害情况轻微,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病害防控能力。

3、品质表现新品种的色泽金黄,籽粒大小均匀,甜度适中,口感优良,得到了试验人员的一致好评。

传统品种的品质表现也良好,但与新品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结论在永顺县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中,新品种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包括产量增加、病害防控能力强、品质优良等。

因此,建议在永顺县推广栽培该新品种,以提高当地的鲜食糯玉米生产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1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11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为了加快鉴定评价糯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优质性、抗逆性及其他主要品种特性,为农作物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早季莆田市接受福建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任务,对11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初步选出浙白糯702、荟甜糯2号、闽甜糯4号、雪甜糯321、苏玉糯909和闽甜糯5号等6个综合表现较为理想的组合,为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试验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有雪甜糯321(由福州金苗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福恩甜糯2号(由福建农林大学提供)、浙白糯702(由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提供)、荟甜糯2号(由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珍早甜糯56(由南平市建阳区晓富种子有限公司、福建农华圣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花甜糯1号(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京甜糯366(由福建永臻种子有限公司提供)、苏玉糯909和焦点糯517号(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闽甜糯4号和闽甜糯5号(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等共11个品种,以苏玉糯5号(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为对照(CK)[1]。

1.2田地概况试验安排在福建省旱作物试验场进行,该试验场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苏塘村,海拔9m ,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甘薯。

1.3试验设计按照福建省厅制定的玉米区域试验方案统一要求,试验小区采取对比法排列,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24m 2,每个品种种植3畦,畦带沟宽1.2m ,共种植6行,行长6.7m ,株行距32cm ×60cm ,密度52500株/hm 2,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

按照区域试验技术操作规程对各品种农艺性状和抗性进行田间调查和考种、测产。

1.4栽培管理2020年3月10日撒施复合肥(NPK 比例为18∶6∶21)525kg/hm 2作基肥后整畦,3月15日直播,双行穴播,穴播2粒,播后喷施禾耐施防治杂草,4月21日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4月17日第1次追肥条施尿素112.5kg/hm 2,第2次追肥条施尿素75.0kg/hm 2和硫酸钾150.0kg/hm 2,施于畦中间并培土。

2020年国家玉米区试方案

2020年国家玉米区试方案

2020年国家玉米区试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0年国家玉米区试方案是国家农业部门为了推动玉米产业发展、提高玉米生产效益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玉米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家决定在各个区域设立国家玉米区试,以开展科研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提升玉米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区划划分及试点选取国家玉米区试分为北方玉米区试、南方玉米区试和西北玉米区试三大区域。

北方玉米区试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玉米主产省份,南方玉米区试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安徽等玉米主产省份,西北玉米区试主要包括甘肃、陕西、宁夏等玉米主产省份。

试点选取原则是从各个玉米主产省份中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即在每个省份挑选出具有典型特点、潜力较大的区域进行国家玉米区试。

试点选取应结合当地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种植结构、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试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试点工作内容1.科研试验国家玉米区试将重点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玉米品种选育、耕作制度研究、病虫害防控、土壤肥力管理等科研试验工作。

通过集中力量对玉米产业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2.示范推广国家玉米区试将组织开展玉米种植示范,采用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收益。

借助电商平台、农技站点等手段,推广优质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民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3.技术培训国家玉米区试将定期举办玉米生产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和实地指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玉米种植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和市场信息,提高他们的生产意识和技术能力。

还将组织农民走出去学习考察,促进玉米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对接和合作。

4.综合评价国家玉米区试将对试点工作进行定期综合评价,对玉米产业发展进展、科研试验效果、示范推广效果、技术培训效果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试点工作方向和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河南农业2021年第1期(上)(三)不同品种产量结果分析由表3可知,区组间F 值在0.05和0.01显著水平上均比处理间要高,组间变异大于组内变异,说明12个品种间的差异是由于品种因素造成的。

28 709.97 12 927.21 41 886.08区组间处理间误差总变异11.00 22.00 35.002 610.00 587.602.263.184.44ABB ABABABC AABC AB F H I Jabc c bcabc abcd acd abf h i j郑麦369伟隆169洲元9369周麦30(CK )7071637239.70 38.03 39.23 39.5236.11 38.4435.55 38.05 39.2536.8635.5834.02济麦4号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郑麦379周麦32新麦26郑麦158郑麦119郑麦369伟隆169洲元9369周麦30(CK )562.42 542.38 534.85 528.55 526.34 521.87 510.18 500.53 501.78 478.24 478.462345678910121157.5956.52 51.50 51.33 55.57 50.58 50.10 51.53 49.00 48.7846.4256.42 54.32 52.75 51.33 51.26 54.83 52.41 49.09 52.80 43.90 45.28 ab abc abc abc abc bcd cd cd cd d d54.71 51.87 56.20 55.91 51.07 51.15 50.55 49.55 48.74 50.80 51.83AB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BC BC C C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河南农业2021年第1期(上)浮剂70 mL 用药2次后7 d 防效达87.91%,用药2次后14 d 防效达92.38%,优于对照药剂。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地农田。

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食之一,人们对玉米的品质和口感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玉米新鲜、甜糯口感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全新的甜糯玉米品种。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甜糯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一、品种选择甜糯玉米的品质和口感主要受品种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从众多品种中选择出了适合生产的甜糯玉米新品种。

选择品种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甜度、糯度、抗病性和适应性。

甜度是甜糯玉米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

我们从市场上采购了多个具有一定甜度的玉米品种,通过测定其甜度指数,筛选出了甜度最高的几个品种。

之后,我们通过进一步测试和生产试验,最终选定出了具有良好甜度的品种作为试验对象。

糯度是甜糯玉米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指标。

我们在品种选择时,注重选择具有较高糯度的品种。

糯度的高低取决于玉米中淀粉组分的含量和组分比例。

通过对品种进行淀粉组分的测试,我们筛选出了几个具有较高糯度的品种进行试验。

抗病性和适应性是品种选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我们主要考虑了玉米普遍容易遭受的主要病害,如玉米常见的灰斑病、锈病和花叶病等。

通过对多个品种的抗病性测试和感病程度评估,我们最终选定出了几个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我们还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域的适应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选取了适应性较好的品种进行试验。

二、栽培技术为了提高甜糯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我们注重改进了栽培技术。

在试验期间,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栽培技术改进: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灌溉技术。

育苗技术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我们在育苗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提高了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我们还对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等进行了优化,增加了营养供应,提高了叶片的绿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效率。

施肥技术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附件1:《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一)生育期1、播种期:指播种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芽出土达2厘米时的日期。

3、散粉期:全区有50%的植株雄穗主枝开始散粉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有50%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厘米的日期。

5、鲜果穗采收期:甜玉米在吐丝后21-24天、糯玉米吐丝后23-26天采收并记载。

6、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的植株果穗苞叶由绿变黄、籽粒硬化的日期。

7、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总天数。

(二)植株性状1、株高:在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

测量从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株型: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松散等型记载。

4、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率。

5、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第二穗以达150粒以上才计)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6、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不结籽粒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7、分蘖率:抽雄后调查带分蘖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8、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者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9、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

(三)果穗性状(一般随机连续取样10穗测量)1、穗长:测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粗:将取样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的直径,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穗形:分圆筒形、长锥形、短锥形记载。

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6、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7、粒型:以多数果穗中部粒型为准,子粒排列是否整齐。

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作者:彭楷黄世欢闭献灿邱郁桂梁玉群郑红群黄开健邹成林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广西南宁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

【方法】对10个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从生育期、抗病性、田间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密甜糯2号和京科糯768产量分别为1039.5 kg/667 m2和1029.0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产40.8 %和39.3 %。

同时这2个参试品种在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等方面大部分指标优于对照品种。

【结论】密甜糯2号和京科糯76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南宁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Abstract:【Objective】To select fresh waxy maize varieties which a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Nanning, Guangxi. 【Method】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n 10 waxy maize varietieswith“Suyunuo 5”as the control to study their growth period, disease resistance, plant characters,ear characters and yield. 【Result】The yield of Mitiannuo 2 and Jingkenuo 768 were 1039.5 kg/667 m2 and 1029.0 kg/667 m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40.8 % and 39.3 %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most indexes of growth period, disease resistance, plant characters and ear characters of the two varieti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onclusion】Mitiannuo 2 and Jingkenuo 768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Nanning areas.Key words: Waxy maize; varieties; comparative experiment糯玉米又称蜡质玉米或黏玉米,具有糯性强,口感好,种皮薄,有特殊芳香味等特点,其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兼具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喜爱。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及 抗 病 虫 害 能 力 , 玉 米 吐 丝 后 2 ~ 6天 采 收 中间 三行 果 穗 对 在 22
鲜 穗 经 济性 状 和产 量 等 进 行 考 种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参 试 品 种 . 参 试 品种 共 9个 ( 对 照 )分 别 是 : 糯 7号 (K, 庆 市 含 , 渝 C 重 农 业 科 学 院提 供 )禾 糯 玉 1 ( 北 省 种 子 集 团 公 司 提 供 ) 花 、 号 湖 、
影响 , 部分 品种 出现 了秃 尖 。
术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提 供 )L C 0 ( 汉 永 甜 玉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责 任 、S 1 武
公司提供 )农科糯 1 ( 、 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 所提
供 )E N 5 9 湖 北 省 种 子 集 团 公 司 提 供 ) 金 9 9 ( 汉 金 科 、F 1 0 ( 、 92 武
生 物 技术 有 限公 司提 供 ) 福 彩 0 ( 汉 隆福 康 农 业 发 展 有 限公 、 8武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主 要 生 物 学 特征 特性 .
司提供) 12 试 验 地 点 .
试 验 地 安 排 在 宜 城 市 农 科 所 试 验 基 地 内 ,试 验 地块 乎整 方正 , 渠 配套 , 沟 排灌方便 , 壤 为黄粘 土 , 土
甜 糯 3号 (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提 供 ) L C ( 汉 永 甜 玉 生 物 技 荆 、S 9 武
1 气候条件 . 5
试 验 实 施 期 间 , 气 基 本 正 常 。 樊 地 区 4月 上旬 气 温 偏 低 , 天 襄
日照 少 , 量 小 , 干 旱 , 致 幼 苗 生 长 较 慢 , 田移 栽 后 缓 苗 雨 偏 导 大 时 间较 长 。6月上 旬 , 抽 雄 ~ 吐 丝 期 间雨 量偏 少 , 下 旬 灌 在 6月 浆 期 阴 雨 连 绵 , 数 品 种 出 现 了 倒 伏 , 实 灌 浆 受 到 了 一 定 的 少 结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为了提升永顺县糯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本次试验引进了一种新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
行种植试验。

经过一季的试验对比,新品种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品质方面
新品种的籽粒形态圆润,颜色纯正,煮熟后呈现出丰富的黄色,口感口感滑爽、甜脆,略带香味,比原先引种的品种口感更佳。

此外,新品种的糊化程度也更为优良,更容易形
成糯玉米制品中的特殊黏性,口感更加浓郁。

二、产量方面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的产量相比原品种有所提升。

尽管这两种品种的生长期相
差不大,但新品种拥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永顺县的气候和土壤
条件。

另外新品种也更为耐旱,降低了灌溉成本,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三、适应性方面
由于永顺县是一个环境独特、气候多样、土壤成分复杂的地区,种植糯玉米需要考虑
到其适应性问题。

这次引进的新品种在试验期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适应性,不但可以在大
田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也适合在不同地区进行种植。

综上所述,在永顺县的种植环境中,引进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确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可以提高糯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永顺县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水平。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一、引言糯玉米是一种风味独特、口感丰富的农产品,以其独特的香甜味受到了消费者们的青睐。

而在永顺县,糯玉米的种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气候和土壤的限制,目前种植的主要是传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

为了满足市场对糯玉米的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永顺县农业局决定进行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引种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试验目的1. 评估新引进的糯玉米品种在永顺县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2. 比较新品种与传统品种的差异,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选择。

三、试验内容和方法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择了永顺县的典型种植区域,包括热量、水分、土壤和气候等多个方面的考察。

2. 试验品种本次试验引进了来自其他地区的优质糯玉米种子,与当地常见的传统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3. 试验方法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新品种和传统品种两组,每组设立多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相等。

4. 试验指标主要观察了新品种和传统品种在生长周期、产量、抗逆能力、口感等方面的表现。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 生长周期:新品种和传统品种在生长周期上并无显著差异,都在适应永顺县的气候和土壤环境。

2. 产量:新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品种,平均每亩增加了20%左右。

3. 抗逆能力:在逆境条件下,新品种表现出了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抵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侵袭。

4. 口感:新品种的口感更好,粒饱满、甜度高、口感更加细腻。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新品种的引入对永顺县的糯玉米种植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 推广新品种的种植是有益的,可以带动全县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3. 在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新品种种植技术。

4. 需要继续对新品种的适应性和表现进行长期的观察,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表现。

六、展望在未来,永顺县将继续进行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寻找更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当地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

内蒙古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

内蒙古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情况通报(2020年度)一、试验目的为了加快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玉米产业发展,为品种审定和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二、参试品种与供种单位三、试验设计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4平方米,6行区,收中间4行计产。

四周设保护行。

密度一般为3500株/亩左右。

四、试验执行情况23五、各承试点气候概况包头农牧科学研究院试点:整个生育期内无异常天气情况,降水较常年偏多。

巴彦淖尔市试点:玉米生育期间水、热条件匹配较好,尤其在玉米生长旺盛期无高温热害影响,病虫害发生程度较低,灌浆期延长,均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呼市土左旗试点:五月份气温较往年略高,少雨,较往年有些干旱。

六月份气温正常,中上旬比较干旱,及时灌溉,未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

七月-八月降雨量增多,气温正常。

玉米整个生长过程正常。

利禾农业试点:播种至苗期墒情较好,出苗整齐一致,7-8月干旱少雨,玉米株高、穗位较往年偏低,10月2日初霜,整个生育期内积温较往年偏低。

赤峰农牧科学院试点:4月29日播种,播后连续高温,玉米出苗迅速整齐。

7月末8月初持续高温、无有效降水,鲜食玉米采收期集中。

9月末,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低温寡照,玉米成熟期延后,对鲜食玉米没有影响。

通辽厚德试点:5月-6月份降水量较上年多,且均为10mm以上的有效降雨,气温正常。

7月-8月雨热同期,与上年比略低,9月份雨水较多,气温偏高。

整个生育期内,总降雨略多,气温略低,病虫害较轻,未发生影响试验的灾害性天气。

六、试验结果汇总表(6试点)5七、品种综述(一)甜玉米1、黄甜309:出苗至采收85.3天。

植株整齐,株型松散,保绿度91.7%。

株高222.3cm,穗位67.3cm,双穗率0.4%,空秆率2.0%。

果穗长筒形,穗长20.8cm,穗粗5.1cm,穗行数16.6,秃尖0.9cm,行粒数37.4,籽粒黄色,白轴;苞叶长短适中,包被完整,穗形、粒型一致,籽粒饱满、柔嫩、排列整齐紧密,皮薄,籽粒深度1.1cm,鲜百粒重46.1g,出籽率65.3%。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等 ,排灌 方便 ,前 作为水 稻 。
1 2 试 验 品种 .
供试 品种为赣 花糯 一号 、美 国超 甜糯 玉 米 、美
上 1c m厚 的半 干 湿 细 泥 土 ,并 用 细 泥 土 填 满 泥 团
上杭 县种 植 的鲜 食甜 、糯 玉米 新 品种 ,为进 一 步 示 范推 广提 供依据 。现将试验 结果 报道 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 地点 . 试验 设在 上杭 县临城 镇 玉 女村 门 口段 田 ,试 验 地 面积 6 0i ,地势 平坦 ,土 质为砂 壤 土 ,肥力 中 5 n
间隙 ,然 后 覆 盖 薄膜 保 温 育 苗 。 出苗 后 加 强 管 理 ,
膜 内气温 超过 2  ̄ ,揭 开薄膜 两头 通风 降 温 ,防 8C时
徒 长 ;阴雨 低 温 天气 盖 膜 保 温 。3月 2 日移 植 大 8
田 ,每 6 71 种植 3 0 6 I T 0株 。 0
2 2
琅 艘 舛
2 年 2 0 第期 1 2
鲜食 甜 、糯 玉米 新 品种 比较试 验初 报
钟 卫 胜
( 福建省上杭 县农业技术推广 站
34 0 ) 6 2 0
摘 要 :进行 5个 鲜食 甜 、糯 玉 米试种 比较 试 验 ,结果 表 明:在 中等肥 力 土壤 条 件 下 ,供 试 品种
保 护行 。
1 4 试 验 方法 .
特种 玉米 生 产 和 开发 新 种 属类 型 ,笔 者 于 20 0 8年
春季 引进 特种玉 米新 品种 进行 比较试 验 ,筛 选 适 宜
试 验 于 20 0 8年 3月 8 日播 种 ,采 用 土 团 育 苗 法 … ,即把 含 水 量 6 % 的 湿 土 抓 成 鸡 蛋 大 小 的泥 0 团 ,密排 于 事 先 平 整 并 撒 有 少 量 4 % 进 口复 合 肥 5 ( 3 量 05k ) 的苗 床 ,待 土 团 稍 干后 用 每 0m 用 . g 拇 指轻轻 平按 一浅穴 ,然 后 每 穴放 1粒 种 子 ,再 盖

全国糯(甜糯)玉米新品种简介

全国糯(甜糯)玉米新品种简介
4%;2018 年省生产试验平均
加强苗期管理,种植
(4) 审定编号
浙江省。
浙审玉 2019002。
(1) 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
2019 年春季经
鲜穗亩产 972.
9 千克,比对照减产 2.
4%。生育
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 903.
2 千克,比
天;株型半紧凑,上部叶片茂盛,株高 211.
0厘
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9 天,比对照早 1.
“十佳”糯(甜糯)玉米部分品种介绍如下,供
(1) 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
抗病性鉴定,小斑病级 5 级,大斑病级 3 级,纹
枯病株率 67.
1%。
生产者参考。
1.杭糯玉 21
粉含量 2.
3%;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 88.
5
2017 年浙江省
糯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 (1 亩=667 平方米,下
(3) 栽培技术要点
(3) 适宜种植区域
(4) 引种公告号
5.苏玉糯 10 号
浙江省。
浙引种[2020]第 001 号。
(1) 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
2017 年春季经
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 9.
2%。春播生
育期 83.
2 天(出苗至鲜穗采收),比对照长 1.
2
天。株型半紧凑,株高 203.
3 厘米,禿尖长 0.
5
厘米,穗行数 13.
9 行,行粒数 40.
5 粒;单穗鲜
重 342.1 克 , 净 穗 率 76.2% , 鲜 千 粒 重 479.0

田间积水。防治好细菌性腐烂病、西红花枯萎病
等;4 月底 5 月上旬选晴天收获种球,并及时运

2020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0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0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任务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种植、管理、调查和测产,筛选出适应我国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任务包括:
1.评估各品种玉米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特性;
2.探索适宜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3.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
1.试验材料: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若干个,同时
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作为对照;
2.试验地点:选择不同生态区的代表性试验基地进行种植;
3.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设
3次重复,小区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试验周期:一年一度,连续多年进行。

三、试验地选择与准备
1.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试验用地;
2.根据各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3.按照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进行施肥和耕作,确保田块达到
播种要求。

四、播种与管理
1.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播种质量和密度一致;
2.根据各品种生长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灌溉和排水;
3.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确保玉米生长不受病虫害影响;
4.做好田间除草和施肥工作,保持田间清洁和土壤肥力。

五、田间调查与记载
1.定期对各品种玉米进行生长状况调查,包括株高、茎粗、
叶片数等指标;
2.详细记录各品种玉米生育期的重要农艺性状,如开花期、
成熟期等;
3.观察和记录各品种玉米的抗逆性表现,如抗旱性、抗倒伏
性等;
4.对田间调查的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汇总。

16个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16个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16个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摘要:通过开展16个鲜食玉米品种示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暄糯255、晶彩甜糯3号、亚航糯2号、蜜香甜糯265、晶甜糯323等。

关键词:玉米品种试验为了促进防城港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促进粮食结构调整,推广适宜在防城港市种植、品质好、产量高、效益高、生产潜力大的优势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20年2-6月,在上思县昌菱农场十队开展了16个鲜食玉米品种对比实验。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上思县昌菱农场十队,为耕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沙壤,肥力中等,试验地前茬为甘蔗,周边为甘蔗地。

1.2参试品种试验品种共有16个:晶甜糯323、亚航糯2号、银蝶糯8号、贝丝香糯、晶彩甜糯3号、晶美甜糯1802、银甜糯808、暄糯255、金卡糯5号、桂香糯258、桂糯521、灵糯1号、蜜香甜糯265,万糯2000、桂糯528、桂甜糯525。

其中桂糯521(桂审玉2011020号)为对照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种植面积24㎡。

双行单株种植。

每个品种种植3畦,整地起畦,畦长20m,畦宽1.2m,其中畦面宽0.9m,沟宽0.3m。

种植规格:行距0.4m,株距0.35m。

1.4田间管理1.4.1播种试验于3月2日播种,手工点播。

1.4.2肥水管理2月26日-27日整地,起垄时,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kg作为基肥;3月31日-4月1日施用苗肥,每667m2施48%芬兰复合肥(16-16-16)50kg,尿素12.5kg,氯化钾5kg,并进行除草大培土;在大喇叭期前,于4月16日每667m2施硝酸铵钙5kg,并抽水喷灌。

1.4.3病虫害防治病虫防治。

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

全期进行虫害防治5次。

3月21日,用10%吡虫啉20g/666.7m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ml/666.7m2,防治玉米螟。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引言:糯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因其具有许多优良性质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易于储藏等。

针对我国永顺县糯玉米品种老化、单一的情况,我们决定引进一些新品种,来提升永顺糯玉米的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试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报告。

材料与方法:该试验所选用的糯玉米新品种是如下两个:品种1:七彩龙品种2:紫麦角为了控制变量,我们在选择试验地点时遵循以下原则:1. 地理位置相近2. 面积相同3. 地形相似试验地点为永顺县南岳街道办南河村,共选取面积为5亩的土地,为了保证土地品质,试验前采取秸秆还田、施肥等措施。

试验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品种选取2. 栽培管理3. 病虫害防治4. 测量数据收集根据市场需求,我们主要考察糯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采用以下措施:1. 保持土湿度,不断浇水。

2. 定期施肥,按照生长周期进行施肥。

4. 保证采摘时间在成熟期,避免过早或者过晚采摘。

结果:试验的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品种名产量/亩平均果重(g)七彩龙 852.4 kg 101紫麦角 786.9 kg 109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七彩龙具有较高的产量但平均果重较小,紫麦角虽然产量较低但平均果重较大。

总体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七彩龙的表现更优良,且该品种果粒颜色鲜艳,市场销售较好。

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状况、天气等,希望在今后的试验中继续寻找更加适合永顺县的糯玉米品种。

本次试验选择了两个新品种的糯玉米,即七彩龙和紫麦角,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措施进行管理,并成功获得了结果。

综合来看,七彩龙表现更胜一筹,但我们还需要权衡其他因素,为永顺县糯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种质资源。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永顺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引言永顺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糯玉米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现有品种产量低,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弱,需要引入新品种进行试验和推广。

本报告旨在总结永顺县引种新品种的试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材料与方法1. 试验地点:永顺县A农场、B农场2. 使用品种:新引进糯玉米品种和当地常见品种3. 设计:将新品种和常见品种随机分配到不同地块,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

4. 种植:按照当地惯例进行耕种和管理,确保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小化。

5. 评估指标:收获期间测定每个地块的产量、籽粒大小和品质,并统计病虫害发生情况。

结果与讨论1. 产量:新品种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常见品种(图1)。

新品种的平均产量为4759 kg/公顷,而常见品种为3908 kg/公顷。

这可能是由于新品种在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方面具有优势。

2. 籽粒大小:新品种的籽粒大小比常见品种更大,平均重量为4.2克/粒,而常见品种为3.6克/粒(图2)。

这表明新品种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积累能力更强。

3. 品质:新品种的食用品质好于常见品种。

经过烹饪后,新品种的糯性更高,口感更好,受到农民和市场的青睐。

4. 抗病虫害性:新品种对常见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

试验期间,新品种地块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植株健康程度较好。

这可能是由于新品种具备一定的抗性基因。

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新引进的糯玉米品种在永顺县具有很大的潜力。

它具有高产性、大籽粒和优质的食用品质,同时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为了推广新品种,我们建议以下几点:1. 扩大试验规模,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向农民宣传新品种的优势,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

3. 积极探索市场渠道,提高新品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新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

希望本报告对永顺县糯玉米种植的推广和提高产量有所帮助。

图1:新品种和常见品种的产量比较图2:新品种和常见品种的籽粒大小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为加快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品种审定和布局提供可靠依据,带动玉米产业的发展,特安排本试验。

二、试验组别、主持单位及主持人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设置 8 个区组,各试验区组、主持单位及主持人如下: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北方(东华北)鲜食糯玉米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赵仁贵;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北方(黄淮海)鲜食糯玉米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田志国;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南方(西南)鲜食糯玉米组: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刘玉恒。

三、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本年度共安排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 10 组,参试品种149 个次(含对照),试验点次 139 个。

参试品种和承试单位详见Ⅱ(表Ⅱ-1表Ⅱ-13)。

四、试验设计(一)品种试验甜、糯玉米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 24 平方米,6 行区,实收中间 4 行计产,密度3500 株/亩,试验周边应设置与小区行数相同的保护行。

为防止花粉直感影响籽粒品质,每品种应套袋自交 20 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以备品尝。

甜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1-24 天,糯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 23-26 天,各试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指定品尝鉴定单位将所有参试品种至少分三期播种,绝大多数品种开花时进行统一授粉,以供进行统一的品质品尝鉴定。

参试单位同时提供发芽率和最佳种植密度。

东南区鲜食玉米试验,可以实行一年春、秋两个生产周期完成试验程序,国家统一试验暂不实施,联合体试验和绿色通道试验可以参照本方案规定的有关要求申请批复和备案后自行开展。

(二)对照品种1.北方(东华北、黄淮海)甜玉米组对照品种为中农大甜 413。

2.北方(东华北)糯玉米组对照品种为京科糯 569。

3.北方(黄淮海)糯玉米组对照品种为苏玉糯 2 号。

4.南方(东南、西南)甜玉米组对照品种为粤甜 16号。

5.南方(西南)糯玉米组对照品种为渝糯 7 号。

6.南方(东南)糯玉米组对照品种为苏玉糯 5 号。

对照品种(CK)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

为确保各渠道试验对照品种的一致性,自行开展的生产试验、联合体试验和绿色通道试验相应区组的对照种供种单位应当与国家区试方案的对照种供种单位(详见参试品种表)一致。

五、试验供种(一)供种时间供种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用送货上门的快递公司,将参试品种种子(含对照品种)保质保量寄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

具体日期要求:北方(东华北、黄淮海)鲜食甜、糯玉米组应在 3 月 20 日前,南方(东南、西南)鲜食甜、糯玉米组应在 2 月 28 日前。

(二)供种数量参加北方(东华北、黄淮海)两个组试验的参试品种,甜玉米 21 公斤、糯玉米 25 公斤;只参加北方(东华北)或北方(黄淮海)一个组试验的参试品种,甜玉米 15 公斤、糯玉米 17 公斤。

参加南方(东南、西南)两个组试验的参试品种,甜玉米 27 公斤、糯玉米 32 公斤;参加南方(东南)组试验的参试品种,甜玉米 23 公斤、糯玉米 27 公斤;参加南方(西南)组试验的参试品种,甜玉米 14 公斤、糯玉米 16 公斤。

对照品种种子由主持单位负责联系提供,中农大甜 413需提供 25 公斤,由中国农业大学供种;京科糯 569 需提供 20公斤,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供种;苏玉糯 2 号需提供 32 公斤,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供种。

粤甜 16 号需提供 50 公斤,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供种;渝糯 7 号需提供 30公斤,由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供种;苏玉糯 5 号需提供 50 公斤,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供种。

(三)种子接收单位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子统一寄到安徽省农科院玉米中心,地址:合肥市农科南路 40 号,联系人:左晓龙,邮编:230031 ,电话(略),电子信箱:zwsyms@。

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子统一收齐后,由种子接收单位将相应数量种子提供给各承试单位、抗病鉴定单位(0.7 公斤/品种);提供给 DNA 指纹检测单位及区试样品保存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第一年区域区试验品种 2.0 公斤,其中 1.0 公斤/品种用于 DNA 指纹检测和区试样品保存,1.0 公斤/品种转交转基因检测单位进行转基因成份检测;进入第二年区域试验的品种 3.5 公斤/品种,其中 1.0 公斤/品种用于DNA 指纹检测和区试样品保存,1.0 公斤/品种转交转基因检测单位进行转基因成份检测,1.5 公斤/品种为标准样品)。

联合体试验第一年区域试验品种,由联合体试验牵头单位将每品种 1.0 公斤样品及品种清单,按后述 DNA 指纹检测样品提交时间统一提交至委托承担 DNA 指纹检测的单位,其中0.5 公斤样品用于 DNA 指纹检测,另外 0.5 公斤样品及品种清单按规定时间统一转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作为区试样品进行保存。

联合体试验进入第二年区域试验的品种,由联合体试验牵头单位将每品种 2.5 公斤样品及品种清单统一提交至委托承担 DNA 指纹检测单位,其中 0.5 公斤样品用于 DNA 指纹检测,另外 2.0 公斤样品及品种清单按规定时间统一转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 0.5 公斤作为区试样品保存,1.5 公斤作为标准样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收齐年度试验所有品种(含联合体试验品种)标准样品进行临时保存,并于审定公告后 1个月内将通过审定的品种每品种标准样品(含联合体试验品种)1.5 公斤及《审定品种标准样品提交清单》统一转交国家标准样品库。

(四)供种要求供种单位按照各组要求的质量、数量、时间及时供种,不得进行药剂处理,不得进行分装。

发芽率不低于 85%。

种子袋内外均要有标识,注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等。

六、抗病鉴定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抗病鉴定(抗病鉴定承担单位和安排详见表Ⅱ-11)。

种子接收单位于 3 月 1 日前将每品种 0.35 公斤种子分别寄到每组指定的 2 个抗病鉴定单位。

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在东南区极少发生,瘤黑粉病在西南区极少发生,为避免接种鉴定可能引进有害生物给当地玉米生产造成风险,南方(东南)组不开展瘤黑粉病、丝黑穗病鉴定,南方(西南)组不开展瘤黑粉病鉴定。

抗病鉴定由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石洁牵头组织协调。

各病害鉴定单位于 11 月 1 日前,将病害鉴定报告(包括联合体试验的鉴定报告)提供给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石洁,由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统一汇总形成正式总结报告,并于 11 月 10 日前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

七、品质品尝和检测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品质品尝和品质检测。

品尝鉴定单位(详见表Ⅱ-11)在最佳采收期组织 5 名以上专家进行品尝,同时在品尝后一周内向主持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由各专家签字的品尝评价总结报告。

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由本区主持单位按甜玉米( NY/T523 - 2002 )、糯玉米(NY/T524-2002)行业标准进行鉴定和评价。

在甜、糯玉米最佳采收期采摘中间 4 行考查鲜果穗性状,并测产。

对各组的参试品种分区指定有关单位进行品质检测。

种子接收单位于 3 月 2 日前将每品种 0.75 公斤种子寄到品质检测单位。

甜玉米检测含糖量,糯玉米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等,取样地点由指定检测单位确定。

品质检测单位于 10 月 25 日前将品质检测报告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

八、DNA 指纹检测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 DNA 指纹检测(DNA 指纹检测承担单位和安排详见表Ⅱ-11),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王凤格牵头组织协调,并负责所有组别参试品种的样品保存。

种子接收单位于 3 月 2 日前,将每品种 1.0 公斤种子提供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由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 DNA 指纹检测,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进行区试样品保存。

各检测单位于 10 月 1 日前,将 DNA 指纹检测结果(包括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的检测结果)报送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王凤格,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统一汇总形成正式总结报告,并于 10 月 20 日前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

检测出同名有问题的品种和疑似品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将 DNA 指纹检测结果通知单和确认回执单于 11 月 1 日前发送给相关单位。

相关单位如有异议应于 7 个工作日内向品种区试处提交说明材料,由区试年会确定品种处理意见。

九、转基因成分检测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由资质单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每品种 1.0 公斤检测样品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于 6 月 1 日前转交至检测单位。

联合体试验牵头单位负责组织本联合体试验参试品种的转基因检测,并确保检测样品与参试样品的一致性。

10 月 1日前,牵头单位将转基因检测结果报送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王凤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汇总转基因检测结果,并于 10 月 20 日前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

十、试验要求(一)田间管理承试单位要严格按方案指定的品种开展试验,不得随意增减品种;播种以当地适宜播期为准;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中上等肥力地块作试验地,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田间管理应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每项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

(二)观察记载田间记载项目、标准和品种抗性评价,按照《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玉米》的相关要求执行。

所有区组全面应用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与运行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上报和数据汇总统计,请相关区组主持人、试验承担人员和省级区试组织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并支持,平台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负责。

(三)特殊情况报告因灾申请报废的试验,承试单位应于灾害发生后 3 天内及时告知所在省区试组织管理部门、主持单位和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并在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与运行管理平台上传保留图片等数据资料。

承试单位对试验过程中抗病性现一票否决或出现极值情况,如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糯玉米组的品种高感瘤黑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糯玉米组的品种高感瘤黑病、丝黑穗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糯玉米组的品种高感瘤黑病、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糯玉米组的品种高感瘤黑病、丝黑穗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倒折倒伏之和〉50%等,应 3 天内告知本区主持单位、抗性鉴定牵头单位,以便核实、确认,并在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与运行管理平台上传保留相关图文等数据资料;产量增产幅度大于 20%以上,各试点应在总结报告中说明原因,否则本点试验结果报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