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地质年代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世(统)T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系)T
(统)T2
早(下)三叠世 (统)T1
古生代 (界)Pz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世 (统)P2
早(下)二叠世 (统)P1
裸子植物、爬行动 290
物出现
早(上)石炭世
石炭纪
(统)C2
362
晚古生代 (系)C 晚(下)石炭世
(界)Pz2
(统)C1
晚(上)泥盆世 (统)D3
泥盆纪 中(中)泥盆世
65
(系)E
古新世(统)E1
晚(上)白恶世
白恶纪
(统)K2
135
(系)K 早(下)白恶世
(统)K1
被子植物出现
中生代(界)Mz
侏罗纪 (系)J
晚(上)侏罗世 (统)J3
中(中)侏罗世 (统)J2
早(下)侏罗世 (统)J1
鸟类、哺乳动物出 208
现
晚(上)三叠世 (统)T3
三叠纪 中(中)三叠世
250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显
生 宙 (宇)
PH
代(界)
纪(系) 世(统)
第四纪 全新世(统)Qh (系)Q 更新世(统)Qp
距今年龄 (Ma)
1.64
生物演化 人类出现
新生代(界)Kz
新近纪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系)N 中新世(统)N1
渐新世(统)E3
古近纪
始新世(统)E2
中(中)奥陶世 (统)O2
早(下)奥陶世 (统)O1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中元古代(界)Pt2 古元古代(界)Pt1
439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I
紫松阶(期)P;
295
逍遥阶(期)C;
石
上(晚)石炭统(世)C2
达拉阶(期)C;
炭
滑石板阶(期)C:
系
罗苏阶(期)C;
320
(纪)
德坞阶(期)C:
C
下(早)石炭统(世)G
大塘阶(期)C;
岩关阶(期)C;
354
泥盆系
上(晚)泥盆统(世)
D3
邵东阶(期)D;
372
待建
锡矿山阶(期)D;
余田桥阶(期)D;
Pt2
蓟县系(纪)Jx
上(晚)蓟县统(世)JX2
下(早)蓟县统(世)JX]
长城系(纪)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下(早)长城统(世)C%
古元古界(代)
Pt1
海沱系(纪)H1
太古宇(宙)AR
新太古界(代)Ar3
中太古界(代)Ar2
古太古界(代)
An
始太古界(代)Aro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Ma
第四系
全新统(世)Qh
新
(纪)Q
更新统(世)Qp
().01
2.60
S3
生
新近系
上新统(世)N2
界
(纪)N
中新统(世)Nι
233
(代)
古近系(纪)E
渐新统(世)E3
32
Cz
始新统(世)E2
古新统(世)E∣
56.5
白垩系
上(晚)白垩统(世)K2
宇
殷坑阶(期)T;
(由)
长兴阶
煤山亚阶(亚期)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2020年7月整理).pdf
晚(上)白恶世
白恶纪
(统)K2
135
(系)K 早(下)白恶世
被子植物出现
(统)K1
晚(上)侏罗世
(统)J3
中生代(界)Mz
侏罗纪 (系)J
中(中)侏罗世 (统)J2
早(下)侏罗世
鸟类、哺乳动物出 208
现
显
生 宙 (宇)
PH
(统)J1 晚(上)三叠世
(统)T3
三叠纪 中(中)三叠世
250
(系)T
(统)T2
早(下)奥陶世 (统)O1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中元古代(界)Pt2 古元古代(界)Pt1
439
裸蕨植物出现
510
无颌类出现
570
硬壳动物出现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1800 2500
3850
真核细胞出现
晚期出现生命,叠 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2
现
早(下)泥盆世
(统)D1
1Hale Waihona Puke 元 古 宙(宇) PT 太古宙(宇) AR
早古生代 (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志留纪 (系)S
奥陶纪 (系)O
寒武纪 (系)
震旦纪 (系)Z
晚(上)志留世 (统)S3
中(中)志留世 (统)S2
早(下)志留世 (统)S1
晚(上)奥陶世 (统)O3
中(中)奥陶世 (统)O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第四纪 全新世(统)Qh 1.64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岀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志留纪
(系)S
晚(上)志留世
(统)S3
中仲)志留世
(统)S2
早(下)志留世
(统)S1
439
裸蕨植物岀现
奥陶纪
(系)0
晚(上)奥陶世
(统)03
中(中)奥陶世
(统)02
早(下)奥陶世
(统)01
510
无颌类岀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寒武纪
(系)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元古宙(宇)PT
晚古生代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世
(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
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
(统)P1
石炭纪
(系)C
早(上)石炭世
(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
(统)C1
泥盆纪
(系)D
晚(上)泥盆世
(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岀
地质代表代地层表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白恶纪(系)K晚(上)白恶世(统Fra bibliotekK2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宙(宇) 代(界)纪(系)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全新世(统)Qh第四纪(系)Q 更新世(统)Qp 1.64人类出现上新世(统)N2新近纪(系)N中新世(统)N123.3近代哺乳动物出现渐新世(统)E3始新世(统)E2新生代(界)Kz古近纪(系)E古新世(统)E165晚(上)白恶世(统)K2 白恶纪(系)K早(下)白恶世(统)K1 135被子植物出现晚(上)侏罗世(统)J3中(中)侏罗世(统)J2 侏罗纪(系)J早(下)侏罗世(统)J1 208鸟类、哺乳动物出现晚(上)三叠世(统)T3中(中)三叠世(统)T2 中生代(界)Mz三叠纪(系)T早(下)三叠世(统)T1250 晚(上)二叠世(统)P2 二叠纪(系)P早(下)二叠世(统)P1 290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早(上)石炭世(统)C2 石炭纪(系)C晚(下)石炭世(统)C1 362 晚(上)泥盆世(统)D3中(中)泥盆世(统)D2 显 生 宙 (宇)PH古生代(界)Pz晚古生代(界)Pz2泥盆纪(系)D早(下)泥盆世(统)D1409节蕨植物、鱼类出现晚(上)志留世(统)S3中(中)志留世(统)S2 志留纪(系)S早(下)志留世(统)S1 439裸蕨植物出现晚(上)奥陶世(统)O3中(中)奥陶世(统)O2 奥陶纪(系)O早(下)奥陶世(统)O1 510无颌类出现晚(上)寒武世(统)中(中)寒武世(统) 早古生代(界)Pz1寒武纪(系)早(下)寒武世(统)570硬壳动物出现震旦纪(系)Z800 裸露动物出现新元古代(界)Pt3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元 古 宙(宇) PT古元古代(界)Pt12500太古宙(宇) AR3850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冥古宙(宇) HD。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地层,又称岩石层,是地质历史中地壳演化的实物记录。
它是地壳变形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地质结构的反映,是地裂缝的迹象,也是深入地壳内部的窗口。
通过检验、研究和考察地层,可以发现地质运动和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
下面介绍的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
一、元古宙(45亿年至541万年)1.太古宙(45亿年至2500万年)包括全部之前的时代,晚太古宙分为上生代、中生代和下生代三部分。
2.始宙(2500万年至541万年)原始宙包括大陆地层、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其中陆相地层比海相地层更为突出。
二、中生宙(541万年至252万年)1.寒武纪(541万年至445万年)前寒武纪地层是晚太古宙下生代地层的延续,以原生火成岩和花岗岩为主。
2.寒武纪(445万年至399万年)后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加复杂丰富。
3.近系(399万年至252万年)古近系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包括沉积岩和节理构造,其中发育的岩性更加多样。
三、白垩纪(252万年至6600万年)1.炭纪(252万年至201万年)石炭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沉积岩最具特色,沉积环境非常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白垩纪(201万年至145万年)早白垩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属于疏松岩的火成岩较多,也有一些与花岗岩相关的火成岩。
3. 中晚白垩纪(145万年至6600万年)中晚白垩纪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晚白垩纪的沉积岩在欧洲还有大量存在,沉积环境更加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四、第三纪(6600万年至2亿年)1.第三纪(6600万年至3800万年)早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但以沉积岩为最多,沉积环境十分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 中第三纪(3800万年至2500万年)中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沉积环境也更加复杂。
3.第三纪(2500万年至2亿年)晚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但沉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沉积类型也更加多样。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135被子源自物出现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ຫໍສະໝຸດ 1泥盆纪(系)D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