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技术1-绪论-几何测量

合集下载

机械测试技术1

机械测试技术1

测试技术基础专业:机械工程授课学时数:36作者:王世军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及自动化系E-mail: wsjxaut@?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摘自培养计划)教学计划•计划学时40•讲课36•实验4•每周学时:4•考试时间:5月1日前教学要求•参考书–《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郑建明班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测试技术与工程应用》•赵庆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陈花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何岭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要求记笔记–成绩评定:–考试成绩(80%~85%)+ 平时成绩(15%~20%)–平时成绩:•日常考勤,一次不到扣一分,扣完为止•课堂提问,不到或者不会,扣一分,扣完为止•课堂练习,缺一次扣一分,扣完为止讲义的网上地址:reply2004@ Password: 205405•该信箱是用于教学的个人信箱;•请勿改动信箱的任何设置,只下载附件;•不会使用Email的同学,先。

•谢谢合作!我的信箱:wsjxaut@wsjxaut@上篇测试技术基础第一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测试技术概况第二节测量的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测试技术概况一、测试技术的发展与重要性1. 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简称目的:获取被测对象基本属性与内在运行规律有用信息2.工程测量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指对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动态测量是指对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本课的主要研究对象3.信息、信号、测试和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测试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得到被测参数信息并以信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手段。

4.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现代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新原理新技术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激光多普勒效应----磁铁振动的测量激光扫描----大型结构的多点测振(2)新型传感器的出现MEMS技术进入,传感器与处理电路集成(3)计算机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的应用测试系统引入计算机技术二、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三、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1.测试仪器向高精度、高速度和多功能发展;2.传感器向新型、微型、智能型发展;3.测试范围向极端测量方向发展;4.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向自动化发展。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Measurement Technology主撰人:赵锴审核人:赵敏批准人:崔亚辉一、课程基本信息学分:3.5总学时:56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8 学时课程A/B类归属:B类课程代码:02190650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工程力学(08100190)、工程光学(0211047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0410022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04100200)、控制工程基础A(02111013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0211132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02112040)、信号分析与系统(02112150)二、课程介绍及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主要介绍机械量、几何量和流量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测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物理量检测的方法,了解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训练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为从事测试与测量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在开本课程之前应先修有关光学、机械、电子技术基础课,如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工程光学、信号分析与系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内容。

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检测的基本概念2、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3、本课程任务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联4、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第二章测试系统1、测试系统的组成2、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3、测试系统对瞬态激励的响应4、测试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第三章信号及其描述1、周期信号及其描述2、非周期信号及其描述3、离散傅立叶变换4、随机信号第五章长度及线位移测量1、长度单位和定义2、长度测量基本原则3、长度尺寸的测量4、形位误差和异形曲面的测量5、表面粗糙度误差的测量第六章角度及角位移测量1、角度单位及量值传递2、角度的圆周封闭原则3、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4、圆分度误差的测量5、角位移的测量第七章速度和转速的测量1、速度的测量2、转速的测量3、加速度的测量第八章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方法2、力的测量装置3、力值的检定和定度4、称重及称重装置第九章机械振动的测量1、机械振动的类型2、振动的激励和激振器3、测振传感器4、振动的测量第十一章流量的测量1、流量仪表的分类2、总量测量仪表3、差压流量计4、流体阻力式流量计5、测速式流量计第十二章现代测试系统1、智能仪器2、自动测试系统3、虚拟仪器五、实验环节内容实验内容(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2、角度的测量(共两个选做实验:正弦规测量角度和双球测量内孔锥度中)3、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参数的测量4、拍振实验六、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课堂教学力求不断充实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测量学_赵建三_第1章绪论

测量学_赵建三_第1章绪论

现在的位置:课程介绍 >> 理论部分 >> 电子讲稿第一章绪论1.1 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测量学定义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如:铯原子的振动周期作为时间度量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定义1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秒移动的距离,最初规定四千万分之一为 1 米,并按照这个长度用铂-铱合金铸成一根“米原器”。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使我们的世界用同样的目光看同样的物体,进而为各行各业务。

本课程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位(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以及对于这理、存储、管理的科学。

测量学的分类:测量学按照研究范围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学科:1、大地测量学: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决大地区控制测量和地球重力场问题的学科。

可分为常规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研究利用摄影或遥感技术获取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影像或数字形式制地形图或获得数字化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可分为地面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水下摄影测量学和航天摄影测量学。

(军事侦察、打击评估、地军事地图等更新)3、地图制图学:利用测量的成果来绘制地图的理论和方法。

4、海洋测绘学:研究对象为海洋和陆地水体。

5、普通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小范围测绘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不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把地球局部测量学的基础。

6、工程测量学①研究内容有关城市建设、矿山工厂、水利水电、农林牧业、道路交通、地质矿产等领域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建设施营,变形监测等方面的测绘工作。

②主要工作测绘;测设;变形监测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测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国防、军事、经济建设都离不开测量学,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勘测设计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供工程的设计使用。

如修公路,为了确定一条最经济合理的路线,必须预先测绘路线附近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进行路线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生产。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误差=X-X0)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四问答题1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列举互换性应用实例。

(至少三个)。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几何量测量

几何量测量

§1 绪论 §2 几何量测量 §3 孔轴公差 §4 形位公差 §5 表面粗糙度 §6 滚动轴承合 §7 孔轴的检测 §9 圆柱螺纹 §10圆柱齿轮 §11 键和花键 §12尺寸链
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业中作用:
1、在设计方面, 缩短设计周期。 2、在制造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
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
§1 绪论 §2 几何量测量 §3 孔轴公差 §4 形位公差 §5 表面粗糙度 §6 滚动轴承合 §7 孔轴的检测 §9 圆柱螺纹 §10圆柱齿轮 §11 键和花键 §12尺寸链
规定m值为5、10、20、40和80等5种,分 别用R5、R10、R20、R40和R80表示, 其中R5为不包括倍数系列的数列。R5、 R10、R20、R40、R80等5种优先数系 的公比q5、q10、q20、q40、q80分别为:
4 .优先数系的主要特性 • 各系列之间依次相含。 • 当有特殊需要时还可采用派生系列。
• 在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中的项值,可按 十进法向两端延伸。
§1 绪论 §2 几何量测量 §3 孔轴公差 §4 形位公差 §5 表面粗糙度 §6 滚动轴承合 §7 孔轴的检测 §9 圆柱螺纹 §10圆柱齿轮 §11 键和花键 §12尺寸链
§1 绪论 §2 几何量测量 §3 孔轴公差 §4 形位公差 §5 表面粗糙度 §6 滚动轴承合 §7 孔轴的检测 §9 圆柱螺纹 §10圆柱齿轮 §11 键和花键 §12尺寸链
二、优先数系
1、定义:优先数系就是对各种技术参 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 种科学的数值标准。
2 优先数系 是一种十进几何数列,以此作为
§1 绪论 §2 几何量测量 §3 孔轴公差 §4 形位公差 §5 表面粗糙度 §6 滚动轴承合 §7 孔轴的检测 §9 圆柱螺纹 §10圆柱齿轮 §11 键和花键 §12尺寸链

工程测量01绪论

工程测量01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测绘学介绍 (一)定义
测绘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包 括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 对于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
测绘学按照研究对象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 下列学科:
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工程测量学 4、海洋测量学 5、地图制图学
1:298.3
1940年前苏联
IUGG-75 WGS-84
6378140 6378137
6356755.3 6356752
1:298.257 1:298.257223563
1979年国际大地 测量与地球物理
联合会
1984年美国
第9页/共32页
2024/7/22
9
第二节 地面上点位的确定
图1-2 大地坐标系
第16页/共32页
16
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如图1-7所示,地面点B′在球面和水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B和C,并设这两 点的高差为Δh,从图中可以看出,∠CAB=α/2,因该角很小,若以弧度表 示,则有:
放样方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坐 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等。
仪器:光学、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技术等。
第5页/共32页
2024/7/22
5
第一节 概述
(4)建筑物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目的:根据控制网点测定已有建筑物的实际位置以及部分建筑物 的几何形体,以检验施工质量,为工程的验收、决算、维护等工作 提供依据。 竣工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竣工总平面图、分类图、辅助图、断 面图以及道路曲线元素、细部点坐标、高程明细表等。

2005《精密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2005《精密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精密工程测量》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精密工程测量英文名称:Precis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开课学期:8学时/学分:20 /1 (其中实验4学时)课程类型:学科专业选修课开课专业:测绘工程选用教材:吴翼麟、孔祥元,《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测绘出版社,1992主要参考书:1、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53、黄声享、尹晖等,《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冯文灏,《工业测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执笔人:王凤艳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精密工程测量学》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选修专业课之一,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精密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理论、技术、仪器和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精密工程测量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2、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3、掌握精密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精密工程测量的定义和领域二、大型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三、国内外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现状及发展教学提示: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让同学们了解精密工程测量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发展现状。

第二章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2学时)一、精密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二、常规方法的改进、专用测量仪器的研制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排除和处理四、自动观测系统五、精密工程测量中数据处理的特点教学提示: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了解精密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常规方法的改进及研制专用仪器,在精密工程测量中,要注意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排除和处理,掌握精密工程测量中数据处理的特点。

第三章精密长度测量(2学时)精密长度测量的各种方法教学提示:要求同学们掌握精密长度测量的各种方法。

第四章精密角度测量(2学时)精密角度测量的各种方法和仪器教学提示: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精密角度测量的各种方法。

测量学-第一章 绪论

测量学-第一章 绪论
• 短轴平行于地轴
– 定位
•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最接近 • 单点定位:大地原点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相切,
法线和垂线重合。
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
地球
大地体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和基准线
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测量 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 准线
• 施工阶段:把线路和各种建筑物正确的测设到 地面上。
• 竣工测量:对建筑物进行竣工测量。(是否符 合设计的要求)
• 运营阶段:为改建、扩建而进行的各种测量。 • 变形观测:为安全运营,防止灾害进行变形测
量。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世界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绘在苇草上的金矿图
陶片上的古巴比伦
§1.3.2 空间位置表示方法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表示方法
1.二维坐标系和一维坐标系组合表示
地理坐标和高程 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
2.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
天文地理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天文地理坐 标系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地面点的坐标是它沿铅垂线在大地 水准面上投影点的经度和纬度(
) ,
正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 面的距离
N
P

子 午
O
线
赤道
大地水准面 S
图5-1 天文地理坐标系
大地地理坐标系
– 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 基准线:法线
表示地面点在地球椭球面上 的位置,用地面点沿投影到 椭球面上的投影点的大地经 度L和大地纬度B,表示。
我国目前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 系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2)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3)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4)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5)地球椭球面是把拟合地球总形体的旋转椭球面。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7)相对高程是指选定一个任意的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8)6°带,即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

(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经投影所得的影响平面中,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直线,且相互垂直,因此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即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0)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

(11)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正高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3)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2. 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内容;区别:测定是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而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设计好的坐标实地标定出来。

3. 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其含义。

来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好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

Geomatics是一个新造出来的英文名词,以前的英文词典中找不到此词,因此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译名词。

精密机械设计绪论

精密机械设计绪论

积累引起的误差

控 技 术
• 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 反映




密 • 精度鉴定法-测量
机 械
• 测量方法:

仪 器 设
• 尺子、 卡尺、螺旋测微仪、激光测微仪, 显微镜、隧道显微镜----

• 测量精度
1. 微米级:µm
测 控
2. 纳米级:nm





精 精密机械实例


械 与

械 与
• 尖端直径为5μm的微型镊子可以夹起一个红血球。

器 • 尺寸为7mm×7mm×2mm的微型泵流量可达

250μl/min能开动汽车。

• 在磁场中飞行的机器蝴蝶
测 • 集微型速度计、微型陀螺和信号处理系统为一体的微

型惯性组合(MIMU)。






密 • 德国创造了LIGA工艺,制成了悬臂梁、执行机构以及
清华纳型卫星外观图
mems
精 密
微机械陀螺仪(Microgyroscope)









微机械陀螺仪结构


基于微机械加工工艺和集成电路工艺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
器 易集成、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
可大批量生产。
微机械陀螺仪样机
精 密 目前已有大量的微型机械或微型系统被研究出来,例如:
• 研究内容——
✓ 介绍精密机械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
(如常见的机构有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构、齿轮机构、

工程测量学复习资料

工程测量学复习资料

⼯程测量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程测量学定义:⼯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程在勘测设计、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的各种测量⼯作的学科。

⼯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地下、⽔下、空中)具体⼏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法和技术的⼀门应⽤性学科。

2.⼯程测量学包括矿⼭测量学、精密⼯程测量学、⼯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

3.变形监测是基础,变形分析是⼿段,变形预报是⽬的。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是⼯程和设备正常、安全运营的基础保障。

4.⼯程测量按服务对象分:建筑⼯程测量、⽔利⼯程测量、线路⼯程测量、桥隧⼯程测量、地下⼯程的测量、海洋⼯程测量、军事⼯程测量、三维⼯业测量以及矿⼭测量、城市测量等。

5.⼯程测量发展特点:精确、可靠、快速、简便、实时、持续、动态、遥测。

第⼆章⼯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与信息管理1. 1:5000⽐例尺地形图可⽤于⼚址选择、总体规划和⽅案⽐较等的勘测设计;1:2000地形图可⽤于初步设计;1:1000⽐例尺地形图可⽤于施⼯设计;1:500⽐例尺地形图可⽤于地形复杂、建筑物密集、精度要求较⾼的⼯业企业的施⼯设计。

2. ⼯程监理测量在⼯程施⼯阶段特别重要,测量监理起审查、检核和监督作⽤,以保障⼯程的质量和进度。

3. 变形监测包括建⽴变形检测⽹,进⾏⽔平位移、沉降、倾斜、裂缝、挠度、摆动和振动等监测。

第三章⼯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法1 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多服从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和符号有规律的误差粗差是⼤的偶然误差。

特点:⼤的误差,随机出现,⼤⼩与精度有关,能否被发现与可靠性有关2. 误差分配三个原则:等影响原则、忽略不计原则(当⼀种误差等于或⼩于另⼀种误差的三分之⼀时)和按⽐例分配原则。

3. 测量紧精度与误差是密不可分的,误差⼩则精度⾼,误差⼤则精度低。

4. ⼴义可靠性涉及内容:项⽬⽴项中的可靠性、测量⽅案的可靠性、测量仪器的可靠性、观测值的可靠性、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建议看书P24)5. ⼴义可靠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义可靠性与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关系,与基准的关系,与重复观测的关系,与多余观测的关系,与计量检测的关系。

测量学基础知识

测量学基础知识
19
水准测量:测出AB两点之间的高差,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 立两根标尺,在两点之间安置一架能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 使视线水平照准A点标尺读数,设为a,再照准B点标尺读 数,设为b,则AB两点间的高差为 :hAB =a-b 因为A点高程已知,通常称a为后视读数,而称b为前视读 数。即hAB=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制成了利用磁石的指南仪器“司 南”,它是沿用几千年的指南针与罗盘的雏型。大约是公 元前2200年,夏禹治水时,使用了“左准绳,右规矩”的 测量工具和方法。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西汉时期的 《地形图》和《驻军图》》。东汉张衡研制的天球仪与侯 风地动仪、魏晋时期刘徽的《海岛算经》、西晋裴秀的 《制图六体》、唐李吉甫的《元和群县图志》等等一系列 成就都在我国测绘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22
S3型水准仪的构造 S3型微倾式水准仪组成,它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 分。 仪器的上部有望远镜、水准管、水准管气泡观察窗、圆水准器、 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制动螺旋、微动及微倾螺旋等。
23
仪器竖轴与仪器基座相连;望远镜和水准管连成一个整 体,转动微倾螺旋可以调节水准管连同望远镜一起相对 于支架作上下微小转动,使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使望 远镜视线精确水平,由于用微倾螺旋使望远镜上、下倾 斜有一定限度,可先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粗略定平仪器。
21
2.2 DS3水准仪及其操作
水准仪是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按其所能达到的精度分为DS05、 DS1、DS3及DS10等几种等级。 “D”和“S”表示中文“大地”和“水准仪”中“大”字和“水” 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通常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 下标“05”、“l”、“3”及“10”等数字表示该类仪器的精度。 S3型和S10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水准 及普通水准测量,S05型和S1型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用于 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M106103《精密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106103《精密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recisionMeasurementTechnology课程代码:M106103总学时:54 学分:3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光电检测与控制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掌握各类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计量测试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计量测试的基本知识,能够依据被测量的技术要求拟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实施测量并分析处理测量结果,完成一个测试的全过程,何参量精从而具有初步解决工程测量中几密测试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1、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2、公差基础知识3、测量的基本概念4、测量方法的选择第二章长度尺寸的测量1、长度的基准与标准2、量块的检定3、线纹尺的检定4、光滑极限量规5、轴类零件测量6、孔类零件测量7、大尺寸测量及新技术发展8、微小尺寸测量及纳米测量技术第三章角度测量1、角度的实用基准2、角度和锥度的测量3、小角度测量技术4、新型角度传感器4学时12学时6学时6学时第四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3、微观形貌测量新技术的发展第五章形位误差测量12学时1、直线度误差测量及准直技术的新发展2、平面度误差测量3、圆度误差测量4、平行度位置误差测量5、垂直度位置误差测量6、同轴度位置误差测量7、误差分离技术8、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第六章螺纹测量6学时1、螺纹测量基础2、普通螺纹的综合检验3、螺纹的单项测量4、丝杠的测量第七章圆柱齿轮测量8学时1、概述2、齿轮单项测量3、齿轮综合测量4、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精密计量与测试发展概况,熟悉量值传递系统,掌握长度计量检定基本内容。

2、理解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对拟定测试方案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掌握工程测量中各种几何量参数的测量原理、数据分析及误差分析,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技术指标。

(完整版)测量学(第五版)第1章绪论

(完整版)测量学(第五版)第1章绪论

•110
•12
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作用
测绘和采集表示各种地物和 地貌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空 间几何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提供工程设计所必要的地形信 息(地形图和地形数据)。
把设计的建筑物、大型设 备等按设计的形状、大小和位 置准确地在实地标定出来,才 能进行施工(称为测设或施工放 样,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110
•18
世界屋脊 - 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测定
•110
•19
用经纬仪作三角高程测量
•110
•20
用水准仪作精密水准测量
•110
•21
上述: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都属 于几何大地测量,几何大地测量中还包 括三角测量和天文测量等。
天文测量研究测定恒星的坐标,以及 利用观测恒星确定地面点的大地位置(经 度、纬度、方位角)和十分精确的时间
•110
•2
第一章 绪论
§1-1 测量学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一、测量学的产生
生产、生活的需要 城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
交通运输的需要 物流运输、航空、航海、旅行等
军事的需要
•110
•3
二、测量学的作用
(一) 测量学在生活上的作用
城 市 交 通 图
•110
•4
上海市水系专题图
•110
•5
同济校园图(四平路校本部)
用高科技测量手段标定国界,常在国 家间的领土争执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常以 对方出版的地图上对国境线的表示,作为 有利于己方的证据。
•110
•8
(四) 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有 地形图。在修建工厂和居民点时,须要先 平整地基和设计房屋的放样。在建设城市 道路网(包括高架道路、地下铁道和桥梁), 都需要用测量方法精确地定向,定位和定高 程。

精密测量

精密测量

一.研究精密计量与测试技术的意义
1.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该学科主要研究几何量计量技术。几何量计量为十大计量之一,发 展最早、占有的比重最大,相对来说技术最成熟。许多其他物理量的测 量都可转为长度量的测量。核心技术无法采用技术引进获得。
(几何量、力学、热工、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电离辐射)
和大型工件的直线度、同轴度等形状和位置误差的 测量问题。 光学式量仪的出现使微米级的测量成为极其容 易,近年来的纳米测量也基本都是光学原理为主。
(3)气动量仪
它的测量效率高,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宜在车间使 用,近年来由于压力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其在在线检测技术 中得到了较好发展,在制造业中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所谓精密测量,通常是指微米量级的测量。相对 而言技术较成熟。 所谓超精密测量,通常是指亚微米(为俗称,而 非法定计量单位)至纳米量级的测量。虽范围较 宽,但为重点发展方向。
1.1 绪 言
本节主要内容 :
一、精密计量与测试的意义
二.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精密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 四.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1)自标定、自校准
2)现场直接标定
3)纳米溯源
(7)围绕微型机械设计理论开展的测试、理论分析 工作 (8)零废品生产中的测量控制
加工中心机内检测的应用实例
磨削过程中的主动测量
参考书

1、李
岩,华国梁,精密测量技术,中国
计量出版社,

2、武晋燮,几何量精密测量技术,哈尔滨工 业大学出版社 3、李宗扬主编,计量技术基础,原子能出版 社
(6)现代测量技术
已经发展成为精密机械、光、电 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 技术

1-- 绪论;第一篇—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10物理)

1-- 绪论;第一篇—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10物理)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在均匀介 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 传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 惯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总是和法线处在同一平 面(入射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 光线分居于入射点界面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反射光线 法线
i
i i
3.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和法线同处在一个平面 上,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 于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 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取决于两介 质光学性质及光的波长的常量.
• 原子光谱结构的规律性的研究 引导到 • 黑体辐射能量的光谱分布研究 能量量子化概念的产生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设
Max Planck 1858----1947
1900年
• 光电效应的研究 ↓ 1905年 光的量子理论—光子的概念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879----1955 Albert Einstein
2. 20世纪前的学科发展简史 ——经典光学阶段 1.1 光的微粒说
观点:光是发光体发射出的微 小粒子,所以光是沿着 直线行进的。
1642----1772 Sir Isaac Newton
它可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做一定的解释,但得出光的 V水>V空的结论。
对光的本性的认真探讨,应该说是从17 世纪开始。
1.2 光的机械波动说
观点:光是一种在“以 太”的弹性介质中 传播的机械波。
1629----1695
十七世纪晚期Huygens提出了 波动(纵波)理论,认为光是一 种特殊的波而不是粒子集合。
19世纪初Thomas Young和菲 涅耳等人的理论和实验工作,把光 的波动理论大大向前推进。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第1章 绪论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第1章 绪论
26
第一章 绪 论
二、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发展的若干趋势
二、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发展的若干趋势
2.1 测量精度亚纳米量级,测量尺度纳米量级
机械加工精度发展
0.7nm-0.8nm
28
二、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发展的若干趋势
大口径光学元件形面的高精度测量
45nm光刻机使用的浸没透镜
➢口径:300mm ➢波长:193nm ➢数值孔径:大于1 ➢镜片数量:40-60片
专业知识
各种测量技术、测控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集成 化设计,现代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等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课程目标
➢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 ➢ 各种测量方法,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其静动态特性; ➢ 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相关的数据处
理方法。 ➢ 掌握各种被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测量方法、各种方
第一章 绪 论
一、计量学基础知识
测量、计量的国内外术语定义对比
➢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 测量(measurement): 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
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中国特色,
习惯上唯有计量部门从事的测量才被称作“计量”)
ZEISS Starlith 1700i 浸没物镜
单片透镜(最大口径达 到300mm)的面形精度要 求达到1nm
数十片透镜的装配精度 在纳米量级
29
二、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发展的若干趋势
最小粒子探测的发展
基本粒子的尺度
第一张原子分辨STM 图像(1983,Binnig & Rohrer)Si(111)表 面的7×7重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密测量技术主讲人:蒋永刚jiangyg@现代制造的内涵微/纳机械系统E0512 机构学与机器人E0501 E0502传动机械学机械测试 理论与技术 E0511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10 E0503机械动力学零件加工制造E0509 E0504机械结构强度学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E0505E0508 零件成形制造 E0507 E0506机械仿生学机械设计学可观测性是制造的前提!测量的概念测量技术的发展•精密测量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生产发展的历史来看,精密加工精度的提高总是与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关的。

–由于有了千分尺类量具,使加工精度达到了0.01mm;–有了测微比较仪,使加工精度达到了1μm左右;–有了圆度仪等;测量仪器、使加工精度达到了0.1μm;–有了激光干涉仪,使加工精度达到了0.01μm。

•目前国际上机床的加工水平已能稳定地达到1μm的精度,正在向着稳定精度为纳米级的加工水平发展,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则向亚纳米级的水平发展。

纳米技术正在形成新的技术热点。

•材料、精密加工、精密测量与控制是现代精密机械工程的三大支柱。

•目前在基础工业的某些领域,例如研究切削速度与进刀量对加工误差的影响、摩擦磨损等,精密测量已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X射线干涉仪的工作台能在10 nm的分辨力下连续移动,而且在50 mm的位移行程上的角偏量为千分之几的秒级。

•在高纯度单晶硅的晶格参数测量中,以及对生物细胞、空气污染微粒、纳米材料等基础研究中,无不需要精密测量技术。

•激光直写 DWL2000•计量技术发展的趋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物基准到自然基准•米的定义的沿革:“米”作为长度计量单位起源于1790年,当时法国国民议会采纳了达特兰提出的“以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自北极至赤道这段弧长的一千万分之一为一米”的建议。

• 1799年,巴黎科学院完成了从法国的敦科尔克经过巴黎到西班牙的巴尔雪隆纳这一段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并按照测量结果所得的1米的长度制作了一把米尺,作为长度计量基准。

这就是•档案米尺经过近一百年的时间,由于损坏严重,于1880年国际计量局又制作了30多根(34) 铂铱合金的高精度米尺:经过比对,以第6号尺取代档案米尺,作为国际长度计量基准,由国际计量局保存,并命名为“国际米原器”。

其余的米尺则在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分发给缔约国,作为各国的长度基准器。

•当时米的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在冰点温度下,米原器两端刻线间的距离。

•国际米原器•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86定义,以氦的同位素86K( )的波长作为长度r计量的自然基准,即原子在真空中的能2p -5d10 5级跃迁时辐射光波的波长0.60578021m,一米为波长的1650763.73倍。

这一自然标准是米的复现精度提高到。

•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以光速常数为媒介的激光辐射的稳定波长作为长度基准,使长度基准的复现精度从10-9提高到10-11。

•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长度。

• 2、从静态到动态目前多数计量基准和标准是在静态条件下传递量值的。

由于生产发展的要求,许多精密测量和校准工作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计量技术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是必然趋势。

例如,激光干涉自动量块检测仪可以实现对实物基准的动态检测。

近年来,激光、光栅和感应同步器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机、光、电相结合的自动检测仪器。

特别是近年来微处理器的应用,为计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展示了广阔的背景。

• 3、从中间向两端扩展激光技术和量子学在测量中的应用,使测量从常规的中等长度向两端扩展。

•现在已能测量几百米的特大尺寸,其测量误差不超过几十微米。

•单晶金刚石刀具的圆弧半径、原子力显微镜的前端曲率半径测量现在也不成问题。

• 4、从手动向自动化扩展•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不仅实现了自动显示和自动数据处理,而且实现了程序控制测量,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摇、目测和笔算的落后局面。

精密测量的分类• 1、按照测量过程中是否接触分为:• (1)接触式:测量过程中容易对被测对象产生干扰;• (2)非接触式:测量过程中不对被测对象产生干扰,但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例:雷达测速车载电子警察•⑴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头与零件被测表面接触后有机械作用力的测量。

如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等。

为了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测量力是必要的,但它可能使测量器具及被测件发生变形而产生测量误差,还可能造成对零件被测表面质量的损坏。

•⑵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感应元件与被测零件表面不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机械作用的测量力。

属于非接触测量的仪器主要是利用光、气、电、磁等作为感应元件与被测件表面联系。

如干涉显微镜、磁力测厚仪、气动量仪等。

• 2、按被测工件在测量时所处状态分类•⑴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静止状态。

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用齿距仪测量齿轮齿距等。

•⑵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态,它能反映生产过程中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

例如用激光比长仪测量精密线纹尺,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等。

静态测量动态测量地震测量振动波形• 3、按测量方法分类•测量的基本概念是把一个未知的被测量和一个已知的标准量相比较,按照比较的方法可分为两类,即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即(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直接测量电子卡尺间接测量•例如用“弦高法”测量大尺寸圆柱体的直径,由弦长S 与弦高H 的测量结果,可求得直径D 的 实际值,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S 2 DH 4H •对上式微分后,得到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为S S2 4HdD 2H dS 1 dH2 •式中dS ——弦长S 的测量误差• dH ——弦高H 的测量误差。

4、按照测量过程是否在生产现场分为:(1)离线测量(2)在线测量离线测量在线测量在流水线上,边加工,边检验,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加工精度。

• 5、按测量结果的读数值不同分类•⑴绝对测量从测量器具上直接得到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的测量。

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轴径值。

•⑵相对测量将被测量和与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别的同一种已知量(一般为测量标准量)相比较,得到被测量与已知量的相对偏差。

例如比较仪用量块调零后,测量轴的直径,比较仪的示值就是量块与轴径的量值之差。

教学内容• 0绪论(2学时)• 1、几何测量:(2学时):• 2、位移测量:(3学时):• 3、速度、转速、加速度(3学时)• 4、力学测量:(2学时):力、扭矩、应力、• 5、压力测量:(2学时):• 6、流体测量:(2学时):• 7、温度测量:(2学时):• 8、磁场测量:(2学时):• 9、时间、频率测量:(2学时)• 10、湿度与化学测量(2学时):• 11、材料测量(4学时)• 12、生物测量技术(2学时):细胞、蛋白质等。

考核方式:大报告(80%)+平时20%参考书:•《Measurement Systems Application and Design》Ernest O. Doebelin 著(测量系统应用与设计) •《精密测量技术》蒋建强、曹志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0绪论(2学时)• 1、几何测量:(2学时):• 2、位移测量:(3学时):• 3、速度、转速、加速度(3学时)• 4、力学测量:(2学时):力、扭矩、应力、• 5、压力测量:(2学时):• 6、流体测量:(2学时):• 7、温度测量:(2学时):• 8、磁场测量:(2学时):• 9、时间、频率测量:(2学时)• 10、湿度与化学测量(2学时):• 11、材料测量(4学时)• 12、生物测量技术(2学时):细胞、蛋白质等。

第一章几何测量1.几何精密测量的基础理论2.形位误差的评定3.直线度的测量;4.平面度的测量;5.圆度的测量;加工精度的预测Taniguchi 1983(狭义)精密测量技术几何精密测量的发展趋势①高精度:精度由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同时提高分辨率要求。

②大尺寸:测量几米至几百米范围内物体的空间坐标(位置)、尺寸、形状、运动。

③高速度高效率:Renishow ML10激光干涉仪测量范围80m,测量速度1m/s、分辨率0.001μm;点测量向面测量过渡。

④利用微制造技术、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等新技术,研究智能化、集成化、标准化、小型化仪器。

——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虚拟仪器、傻瓜型⑤实现各种溯源的要求。

如自标定、自校准,特别是纳米溯源问题。

———测量的可靠性•高斯分布NN( X X)2X i is i1实际上:i1误差与精度的关系•精密度(Repeatability)与准确度(Accuracy) Low Accuracy Low Accuracy High Accuracy Low repeatability High repeatability High repeatability测量原则:•两个重要的测量原则•在几何量测量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即长度测量中的阿贝原则和圆周分度测量的封闭原则。

•(1)阿贝测长原则•在长度测量中,测量过程就是将被测工件的尺寸与作为标准量的线纹尺、量块等的尺寸进行比较的过程:由于在测量时,测量装置需要移动,而移动方向的正确性通常由导轨来保证:由于导轨制造和安装等误差,使测量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方向偏差。

为了减小这种方向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1890年德国人艾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提出了以下指导性的原则:•被测尺寸与作为标准的尺寸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按串联的形式排列。

并联的形式stan s串联的形式l(1cos)0.5l•(2)圆周封闭原则在圆周分度器件(如刻度盘、圆柱齿轮等)的测量中,利用在同一圆周上所有分度夹角之和等于360°,亦即所有夹角误差之和等于零的这一自然封闭特性,在没有更高精度的圆分度基准器件的情况下,采用“自检法”也能达到高精度测量的目的。

热传导快,测量值偏低1.几何精密测量的基础理论2.表面粗糙度测量3.直线度的测量4.平面度的测量5.圆度的测量二、表面粗糙度测量表面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