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
摘要:近年来,崇明岛的发展越来越为世人关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崇明岛这块依托着大上海的宝地。恰好2009年8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崇明岛召开。以此为契机,我们对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对于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崇明岛的概况、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崇明岛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意义见解。
关键词: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
一、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上游夹带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与海水相遇,流速减弱,泥沙沉淀,所以江陵以东,沙洲极多,而在江海相交的地方就有了崇明岛。到唐初设镇,崇明岛才算正式形成。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如今的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形似春蚕,呈东西向横卧于长江口。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面积为1267km2,东西长80km,南北宽13-18km,人口约64万。长期以来,由于岛域自然地理的局限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崇明岛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保留着农耕特征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直被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地。
立足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空间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型城市和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支撑,所确定的崇明岛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崇明建设成为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使之成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崇明岛是上海留下的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一方净土。据检测,崇明岛的大气环境为国家标准一级,水质为国家标准二级,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可谓“水洁、土净、气清”,被人们形容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以来,崇明县政府就把崇明岛生态旅游作为本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基本形成了有一定观光景点、经营企业和接待能力的发展雏形。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线路不断推出,旅游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中北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等四大功能各异的景区布局,森林旅游、农家乐、东滩探访、大堤观光等一批主题景点逐步崛起,形成了生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两大品牌。其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林木茂盛、湖水澄碧、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为特色。1997年初,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休闲新景点之一。游人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崇明东滩3万公顷的滩涂湿地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宝库,尤其是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弋,被列为保护之列的珍禽候鸟就有130多种,过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只左右,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的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鸟类总数达二三百万。1997年至2003年,全岛共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3%;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年均营业收入8500万元,年均增长22.2%;旅游业间接收入超过20亿元。
同时,崇明岛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已出台。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已着手编制。崇明岛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引鸟工程已启动。旅游节庆活动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精心组织了崇明森林旅游节开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会,成功举办了“崇明桑果节”、“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节”、“长兴岛柑桔节”、“横沙岛秋之韵”、“第四届全国蟋蟀大赛”、“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主题活动,使崇明旅游市场亮点不断,打响了崇明旅游品牌,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逐年增加。在
2006年,接待游客已达到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2、存在问题
崇明岛生态旅游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应该看到,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更多地转化为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直接产出;知名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中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江天堑仍然是崇明对内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1)旅游营业收入增长虽快,但起点低,基础薄弱,对GDP的拉动力不强,贡献率低。以2003年为例,全县旅游营业收入为1.1亿元,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与当年全市5%的比率相差3.4%。因此,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崇明经济的发展,与支柱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生态旅游本身发展较快,但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目前,崇明岛的旅游经营还只关注门票、餐饮、住宿等传统领域,对具有新盈利空间的旅游配套产品和附加产品的延伸与挖掘不够重视,过往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构筑大旅游产业链条的格局尚未形成。
(3)游客人数虽逐年增多,但岛内的接待能力上不强。目前,每逢周末岛内大小宾馆全部爆满。岛内尚无一家四星级或五星级宾馆,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在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到崇明岛的游客必然呈“井喷”式增长。游客激增带来了一连串问题,吃饭难、如厕难、停车难、住宿难……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表示,就崇明旅游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满足以往周末或者黄金周期间每天上万客流的需求基本没有问题,但一旦客流激增到每天几万人,就可能面临很大的接待压力。
(4)旅游景区虽有所发展,但布局相对分散,集中度较低。崇明岛东西长、南北窄。目前形成的四大旅游景区之间,除中北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与中南部的文化旅游区相距较近外,东部的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区与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以及与中北部、中南部两大旅游区相距都较远,致使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
(5)崇明岛和岛外大陆的交通状况会显著影响崇明与外界的往来,从而影响崇明的整体经济发展。目前,外部交通工具主要是渡轮。现有的16艘内河客轮状况是:有8艘可载19辆5t标准车、载客400人的客轮航行于申崇航线;有2艘可载8辆小车、载客750人的快速客轮;有3艘可载客60人的快速小客轮;有2艘可载20辆车的车轮,航行于牛青航线;有1艘危险品专用渡船,航行于崇明南门港至江苏浏河港之间。内河航线有6条,每天往返航班92次。这些看似很多的渡轮却未能满足需求,落后的管理更使轮渡的工作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