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d974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png)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马家镇作为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1.1 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马家镇位于成都市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蜀王猎苑、特种植物科研与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民俗文化、历史古迹、特色建筑等,例如马家四大家庙、石家大院、古战场等。
1.2 开发利用现状在当前,马家镇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资源开发的生硬化、堆砌式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景点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资源保护不到位,一些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1.3 存在的问题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马家镇的文化旅游多以传统的文化展示为主,缺乏新颖的产品和体验项目。
2)保护不力。
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当,一些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3)配套服务不完善。
景区周边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体验。
2.1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首先要保护好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要根据资源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2 创新产品,丰富体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创新性的产品和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加强文化旅游元素的融合,提供更加深入、立体、丰富的文化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3 完善配套,提升服务要加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30068360b4c2e3f57276325.png)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随着城乡统筹进程加快,成都市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三产业联动融合,进一步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乡村旅游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收入增加、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止2008年底,成都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特色旅游镇6个,旅游特色村11个,乡村酒店7家,农家乐7000余家(证照齐全309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16家,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2008年仅农家乐接待游客达45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超1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6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50余万人,税收达5153.67万元;2008年虽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全市农家乐旅游接待人数较2007年仍增加了446万人次,接待收入增加了31835万元,税收增加了989万元。
乡村旅游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一)乡村旅游主要特色一三产业互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自然生态、农业资源、田园景观、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和各种节庆活动,以观光、休闲、度假为导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成都市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以岷江、沱江河都江堰灌区等水系资源、龙门山带、龙泉山带等山地自然环境和川西平原乡村田园风光为载体,将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相互融合发展态势。
主题旅游活动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各地注重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宣传推介本土风味特色,策划包装了一批主题鲜明、区域特色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如龙泉驿区国际桃花节、彭州国际牡丹节、蒲江光明樱桃观光、成佳茶文化体验等乡村主题旅游活动以乡村观光、休闲、体验为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
各地极富特色的休闲旅游、山地旅游、古镇旅游、美食旅游等乡村旅游活动呈现多元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引领着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成都乡村游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成都乡村游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f4dd0df524de518964b7dd1.png)
25-50人群广告策略
增设小孩娱乐设施。 体验,种植家庭树。 体育设施:网球场,羽毛球场等,满足青
壮年健康需求。 引入高档花卉植物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售,家装。 平常公司聚餐、开会等。充分开发周一至
周五客源。团体价格。
50岁以上人群特点
退休,闲暇时间多,常和退休朋友聚会。 节约。 特别注意健康。 容易感到孤独,渴望多和孩子们在一起。 夏天爱到山中常住避暑。 公交车出行或儿女接送。
因短假期限制,假期前向周边城市地区宣 传。吸引短中途游游客。
谢谢!
18-25人群广告策略
给社团组织等团体优惠价格。 环境优美。 体验,种植情侣树。 增设体育设施,网球场,羽毛球场等。符
合年轻人好动的个性。 骑马,自行车 花卉、根雕博物馆,教育孩子。
25-50人群特点
工作压力大,只有周末闲暇。 关注孩子成长。 关注健康。 消费较高,要求较高。
三。农科村现状
1。不足: 卫生状况不佳 菜品单一,菜品质量不够好 停车场面积太小 设施不完善:会议室,体育设施,住宿,
儿童游乐设施等 离城市较远
三。农科村现状
2。优势: 小假使短线游火爆 名号响亮 环境优美 文化底蕴浓厚:子云亭 骑马、租自行车等娱乐健身活动 购物:花卉、盆景、根雕等
50以上人群广告策略
宣传交通便利。 周一到周五价格优惠。 完善医疗设施。 菜品健康,合口味。
七。广告效果预测
消费额:严格统计消费人数及消费额,每 月总结分析消费额的增减及原因,积极改 进,及时调整。
二次重游率 入住率 游客意见搜集
六。广告地区
主要是在成都学习的大学生以及居住、工 作的人。
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研究获奖科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55e1e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6.png)
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我国现代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成都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形态最初形成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从单一传统的产品过渡到多元复合、特色化产品,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选择。
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发展潜能,切实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创立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到四川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抓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让全域旅游旺起来”。
实践表明乡村旅游不仅是城镇居民的一种出游方式和休闲行为,更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中坚力量,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繁荣,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促进乡村传统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开发与再现,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生活行为方式以及农村农业的发展模式、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
“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成为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与分类现代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西欧,是以农村为阵地,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都市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的一种旅游方式。
往往以乡村的田园风光、生产生活、农业景观、文化传统及生态环境为吸引物,集休闲观光、体验参与、购物娱乐、科普考察、学习教育、养生康乐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具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现代社会乡村资源与文化融合的一种专业化旅游业态。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市辖11个区、5个县级市、4个县,其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的传统文化、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使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研究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9428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3.png)
2023《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目•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成都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目前其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已经从简单的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向更为高端、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转型,因此成都市的乡村旅游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进行转型升级。
研究背景理论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对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和路径,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实践意义本研究将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成都市乡村旅游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研究意义02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2 3成都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水、林、田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景观资源成都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文化资源成都市的农业资源丰富,包括农产品、农业科技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多样化的农业体验项目。
农业资源03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成都市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01乡村旅游发展规模成都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家乐、民宿、特色小镇等旅游项目数量不断增加。
02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都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多样化,包括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成都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
缺乏统一规划成都市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8250d5ac1711cc7930b7161e.png)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
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ral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rural Chengdu一、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8a3490ef12d2af90242e65b.png)
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成都农家乐,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成都的旅游品牌和亮点。
农家乐作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3 个阶段。
从农家乐发展历程来看,农家乐旅游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保护环境、倡导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它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
以农家乐为主的成都市乡村旅游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经营逐步发展为合户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逐步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经营主体由以农户为主逐步发展为由城市居民、企业、团体、机构大量投资;服务方式随着开业条件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推行由自发粗放逐渐走向规范。
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村镇建设,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的旅游型村镇,这些“城市中的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休闲观光的热点和亮点。
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花乡农居”一开始就按照国家AA 级旅游景区进行建设“, 三圣花乡”和“农科村”已分别成功打造为国家AAAA 及AAA 级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由务农到务工再到经商的就地转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运输、加工、销售、餐饮、住宿和修理、环卫等服务业发展。
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
![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65ec482b160b4e767fcf45.png)
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杨建翠一、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概况早在1993年,成都近郊各区县的农户就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成片的林木花卉,发展了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的引导,成都近郊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上.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缺乏竞争力;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仅仅停留于吃农家饭、喝茶、聊天、打牌、打麻将、唱歌、跳舞等常规活动,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旅游经济收益也不高,旅游收入几乎只来源于餐饮服务。
这种低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但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综合收益,而且破坏了潜在的旅游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因此,必须对现有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或者是更新换代,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保证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持续的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思路1.适当减少常规农业比重近郊乡村旅游开发,应适当扩大花木种植面积,构建以花木、果蔬、特种养殖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
2.充分挖掘农业丈化和乡村民俗文化,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3.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4.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应注重提高产品的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系列性,大力开发以观光、休闲、度假、游乐为主题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5.依托邻近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6.近郊乡村旅游应依托有经济实力的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及龙头企业在稳定现有家庭个体小规模经营基础上,适当依托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或龙头旅游企业带动乡村旅游向适度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及项目设置旅游产品及项目设置是旅游区开发的核心因素,它关系到旅游区开发的成败。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5a2b5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1.png)
2020年3月下半月刊119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姜雨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再满足于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
现在,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GDP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其更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探究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探究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旅游行业中,乡村旅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潜力大,发展速度迅速。
以农民运营为主体、农村地域为特征,农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背景、农村田园风光以及农村传统民俗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赏。
乡村旅游充分拉动旅游目的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游览,而且可以带动全国旅游行业走向进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着实迅猛,收入逐年上涨,增长率甚至高达34.5%,全国共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乡村旅游地不断增多。
2017年,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相关范畴的工作者增加到900万人,乡村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数量一直攀升,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地700万户左右的农民受益,优化了农民的收入方式与收入渠道,同时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喧嚣城市中少有的一片宁静与质朴,两全其美。
在此前提下,“休闲之都”——成都,其成功孕育了三圣花乡景区的成功。
论述此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探讨,有助于本文更好地进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三圣花乡景区作为案例,阐述分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及相关对策。
二、乡村旅游界定及现状(一)乡村旅游界定目前,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关于如何定义乡村旅游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1170c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5.png)
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2017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
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
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
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
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
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
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1f810186edb6f1aff001fd1.png)
基金项 目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项 目(5 G 0 ) 0  ̄ 35 。 作者简介 马治鸾(91 ) 男, 17 一 , 四川巴中人 , 在职博士 , 讲师 , 从事旅 游 资 源 开发 与 保 护研 究 ,- a :hun a 13cm Em i zi am @ 6 .o 。 l l
成都市 乡村 旅游历经 2 余 载 的发展 已开发 各类 乡村 旅 0
发展 , 乡村 旅游地 已遍及 郊野 , 游客 接待量 逐年上升 , 游收 旅 入急剧增 加 , 乡村旅游 已经成 为一 种重要 的新 兴产 业和休 闲
游景 区( ) 4 个 , 点 近 o 年接 待 乡村 旅游 者 近 360 人 次 , 4 万 乡
M_  ̄ala ( hnd n e i f eh o g ,h nd ,i un60 5 ) A i un C eguU i r t o cnl y C egu Sc a 109 - v sy T o h
Ab ta t T e d v lp n ttso h n d ua o rs i e e t e r sr c h eeo me tsau fC eg urrltu im nrc n y asweeiv siae a d aaye Man e it gpo lmsi tenrltuim 6 r n e t td n n lzd. i xsi rbe g n n h la o r s po esw r o td o ta d Sle c t em ̄ ue r ie rc s eep i e u n Ol omtr n l rswee gv n. Ke rs y wo d Rua ors ;o rs po u tCh n d rltu m Tu im rd c; e g u i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26517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4.png)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成都则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成都乡村旅游的背景成都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而在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1.政策支持:成都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包括提供土地、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等,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民众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2.整合资源:成都市政府积极整合农村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体验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
同时,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地理环境的特色业态,如丘陵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
3.提升服务能力:成都市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模式:成都市政府将一些乡村打造成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双流县的茶乡文化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2.生态农业模式:成都市政府支持发展生态农业项目,通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农业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
例如,金堂县的蔬菜采摘园区,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农耕乐趣。
3.文化遗产模式:成都市政府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宗教寺庙等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旅游、寺庙祈福等服务。
例如,都江堰市的杜甫草堂,游客可以参观杜甫的故居,了解杜甫的诗文以及中国文化。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bf5b26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4.png)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关于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二、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主要模式近年来,成都市乡村旅游迅猛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发展特种园艺景观模式。
农科 4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
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农科村旅游接待景点有100多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多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6万多元。
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
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
锦江区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其中,花香农居以休闲餐饮文化为主;幸福梅林则充分展现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营造了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化的创作、欣赏天堂;江家菜地以特色农耕文化为主;东篱菊园则创造出具有优美意境的人文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春有红砂之百花、夏有万福之荷花、秋有东篱之菊花、冬有幸福之梅花、江家菜地体验休闲农事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新亮点。
成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成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22a963e31126edb6f1a102b.png)
成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前言国家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渝经济区、成都试验区、天府新区建设建设,以及地震灾区产业振兴,为成都乡村旅游大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然而,现代化和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作为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农家乐发源地-成都,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乡村空间逐渐退缩、乡村资源不断损耗、乡村环境不断城市化、乡村文化逐渐被侵蚀、地震造成乡村旅游格局变化等,如何在新形式下实现成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成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瓶颈分析(一)5.12地震改变了成都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作为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乡村旅游发源地,成都乡村旅游构成成都重要的旅游产品特色和品牌。
成都市乡村旅游区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山带,其次是龙泉山沿山一带。
震前空间布局为:锦江区(三圣乡)都市乡村旅游区、城东近郊(龙泉、金堂)休闲度假旅游区、城南近郊(双流、新津)古镇休闲旅游区、城西近郊(温江、郫县)花木观光休闲旅游区、城北近郊(新都、青白江)观光休闲旅游区、城西南远郊(浦江县)康乐休闲旅游区、城北远郊(彭州)生态避暑休闲旅游区、城西北远郊(都江堰)山水生态度假区、城西南远郊(邛崃)乡土风情旅游区。
震后沿龙门山麓特色旅游乡镇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消失殆尽,改变了成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格局。
不仅造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毁灭性破坏,以及乡村旅游生产能力的重创,更为严峻的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对成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现代化和城市化使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成都试验区、天府新区建设等,在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乡村空间逐渐退缩、乡村资源不断消减、乡村环境不断城市化、乡村文化逐渐舞台化等。
三圣花乡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三圣花乡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feb5a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c.png)
三圣花乡旅游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陈睿玲 杨 娟引言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向传统农业发展的成果,通过旅游和农业结合,城市与农村的相互补充,市民与农民的角色交流,形成了现代乡村旅游。
位于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街道的三圣花乡旅游景区是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目前,三圣花乡逐渐陷入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瓶颈期。
通过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研究,本文分析了三圣乡的旅游开发、管理、可改进的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提出促进三圣花乡持续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乡村旅游是以自身特有的自然美丽景观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为主要吸引物,以旅游观光为目的,以集成服务为手段,以丰富城市居民生活为目标的新型产业业态。
贺海提出三圣乡旅游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寻找特色,塑造品牌,增加文化活动表演,增加游客参与娱乐性。
陈兴认为发展“三圣花乡”乡村旅游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形象品牌化、产品差异化、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尚静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游客满意度较低的是服务人员水平、停车场所、卫生条件、民俗氛围,所以要想推动三圣花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提高这些指标,满足游客需求。
刘婷婷提出在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原乡文化记忆仍然是乡村不变的核心吸引力,是乡村旅游产品的灵魂所在。
一、国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乡村旅游在国外又称为“观光旅游”“农业旅游”等,相对于国内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历史悠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创新化、规模化的特点,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突出游客的参与性体验德国的“市民农园”让城市的居民能够亲自体验农家生活,专门提供小块土地让感兴趣的居民能够有地方学习种植花草、蔬菜、果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的注意。
在法国,游客可通过参观葡萄园和酿酒车间,学习了解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技巧,了解正确的品酒方式,参与到葡萄酒酿造的全过程中,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也带动了大量的葡萄酒销售。
(二)精心策划节庆旅游,带动旅游业发展马来西亚的花卉种植业比较发达,政府促进了花卉种植与旅游开发的紧密合作,使两者相辅相成。
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37839e3f90f76c661371ab8.png)
年份 Year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总量 Total amount 增长率 M% Increase rate
成都市乡村旅游历经 20 余载的发展已开发各类乡村旅 游景区( 点) 近 40 个, 年接待乡村旅游者近 3 640 万人次, 乡 村旅游接待收入达 14. 3 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市民近距 离观光休闲、康体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深入分析发现, 成都市乡村旅游还停留在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型发展阶段, 其 产品结构性调整与优化、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并且其可持续 发展空间巨大。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1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05RKBG305) 。 马治鸾( 1971- ) , 男, 四川巴中人, 在职博士, 讲师, 从事旅游 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E-mail: zhiluanma@ 163. com。
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人均花费偏低 据统计分析, 成都 2002 至 2007 年乡村 旅游人均每次花费 ( 除 旅游交通支出) 基本维持在 34~ 42 元/ 人#次。导致如此低廉的人均每次花费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乡村旅游消费结构太单一, 除餐饮、品茗、棋牌活动之 外, 其他消费项目十分缺乏; 二是缺乏有效管理乡村旅游经 营主体多是家庭农户为主的个体户, 他们沿袭了我国传统小 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并且无序竞争, 相互恶意杀价, 最终导致 乡村旅游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甚至是保本经营。 2. 2 产品结构单一 成都各主要乡村旅游地的主要旅游产 品大多雷同, 旅游项目不外乎赏花摘果、生态园林观光、乡村 民俗风情、宗教朝拜等, 休闲娱乐亦不过打麻将、棋牌活动、
对成都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对成都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f67110ff00bed5b9f31d32.png)
关 键 词 : 乡村 旅 游 ;S T WO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F 9 50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6 2 (0 8 0 6 2— 1 x 20 )7—0 1 0 0 8— 3
乡 村旅游 是 以乡 野农 村 风 光 和 活 动 为 吸 弓 物 , l
新旅游 、 新体验、 新风尚” 为主旋律的乡村旅 游在全 国各地 异 军 突 起 。 而成 都 作 为 全 国 有 名 的休 闲城 市 , 闲旅游 是市 民生 活极 其重 要 的一部 分 , 休 随着成 都 成为 城 乡统 筹 改 革 实验 区 , 府 更 加 大 了对农 村 政
的开发 , 尤其 是 乡 村旅 游 业 的发 展 。现 成 都周 边 的 锦 江 区三圣 乡红 砂村 “ 乡农 居 ”、 花 郫县 友 爱 镇 农科 村 、 泉驿 区 兴龙 镇 “ 亩 观 光 果 园 ” 都 江 堰 市 青 龙 万 、 城 镇 “ 城 红 阳猕 猴桃 、 城 绿茶 基 地 ” 已成 为全 青 青 均
方 , 着发 达 的交 通 。成 都 周 边 的 乡村 旅 游 地 主要 有
分布在郊区, 距离城区大多在 5 0公里左右 , 大多与
城 区 都有 公交线 路 , 条 件 成 熟 的 地 区还 有 专 门的 且 旅 游集 散 点 , 新南 门有 直达 洛带 的旅 游车 , 如 茶店 子
作者简介 : 慷( 9 3 ) 男 . 李建 18 一 , 四川广安人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 0 0 7级硕 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公共政策。
国首批 农 业旅 游示 范 点 。“ 圣 花 乡 ” 是 成 为 了 三 更 国家 4 A级旅 游景 区 。
成 都是 非 常有 名 的旅 游 胜 地 , 边 地 区有 着 丰 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
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Chengdu[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一、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
<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旅游分布的地域性。
乡村既有南北乡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乡村之分,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乡村之分。
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旅游时间的季节性。
乡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节农业旅游火爆,冬、春季节旅游冷淡。
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旅客行为的参与性。
乡村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
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5.旅游产品的文化性。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
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6.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7.旅游经营的低风险性。
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态化的过程。
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1.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的利用乡村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村的产业链,增加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时农村与城市更好的互动和交流。
把城市的经济建设,文化信息等传入乡村;把乡村的生态环保和休闲之风传到城市。
不仅提高了乡村农民的素质,也接受了许多现代化生活知识。
3.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推动乡村村容的改变,比如设施设备的完善,整洁的卫生条件和合理规划的布局。
形成乡村的独特面貌。
体现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发展乡村旅游,使得农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国家队农村的扶持,使农民自食其力的在自家家乡发展经营旅游业,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宽裕的目标。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地区以成都为例,成都是全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主要以农户为经营。
早期的成都乡村旅游主要是以赏花采果、棋牌、喝茶聊天等。
花费便宜,一般是<20元/人~~40元/人)一天。
成都乡村旅游的人们更多的是与亲友一起打发周末时光,这种旅游,是深受市民喜欢的旅游方式。
1987年~~1991年是乡村旅游的萌芽阶段,1987年全国第一家“农家乐”诞生于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的徐家大院,后来逐渐被推广,四川各地便开展了游览休闲的乡村旅游。
例如:龙泉驿区兴农镇万亩观光果园和锦江区三圣花乡。
1991年~~2002年,成都乡村旅游开始了发展阶段,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城郊还是其他地区都有农家乐的出现。
龙泉驿区、锦江区和都江堰等区域结合了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纷纷出现了大量的农家乐点。
2003年起进入了迅速的发展阶段,成都市政府根据近郊地区的乡村旅游提出了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
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建设目标,各自走向了专业化和规模化。
其中也有不少的乡村旅游做出了品牌效益,比较典型的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已经成为4A级农家乐并且不断壮大。
成都的农家乐仅在2006年就吸收了直接从业人员3.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8万人,年收入超过10亿元。
包括了农家园林、观光果园、花园客栈、养殖科普、农事体验等类型。
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乡村,探寻童年趣味的心理需求。
乡村旅游也对成都农民致富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三、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的优越成都市是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位于成都平原中部地区,农业发达,气候宜人,水系丰沛。
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各种地貌俱佳,特别是山区,是避暑的好去处。
加之名胜古迹较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
2.发展潜力较大作为城市带动农村的成都,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协调发展,关键和重点就是在农村。
2007年成都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4849元,恩格尔系数为39.1%;农民纯收入5642元,恩格尔系数为46.7%。
该市城镇人口有753万人,农村人口505万人。
据此计算,2007年成都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833亿元。
成都本地区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旅游消费要漏损到到周边地区,说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3.乡村旅游的历史沉淀传统成都游赏之习是有着历史跟据的,“成都行乐之行,相沿成风”是宋人田况的话。
成都游玩游赏的种类繁多。
比如“岁时游乐”几乎每年每月每季都有全民性的游乐活动。
二是唐宋时期成都独有的“遨头”、“遨床”游。
所谓“遨头”是指带头游遨的成都太守,“遨床”是旅游用的小板凳,老百姓带着凳子游乐;三是土俗土风游乐。
除了其他城市共有的一些土俗土风旅游外,成都还有3种特殊的土俗旅游:礼拜杜鹃鸟<杜鹃是蜀王杜宇梯血象征,蜀人见杜鹃鸟即认为是望帝之魂而要跪拜祭祀)、拜川主<即拜大禹、李冰和二郎神)和拜马头娘<养蚕之主,即嫘祖)。
<二)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尽管成都乡村旅游在全国的发展独树一帜,也起到了影响其他省市,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乡村旅游基地示范作用。
但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是在发展过程中有制约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的单一性,产品形式重复成都乡村旅游的形式大多雷同,呈现的是单纯的休闲观光型的旅游方式。
旅游工程几乎都是赏花、采果、喝茶、棋牌为主。
内容重复,差异性不突出。
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起初的话,游客不会产生腻味的感觉,但是单一性的旅游产品营销方式关系到长期的经营发展。
2.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员质量有待提高成都农家乐的星级评定不一,设施设备的不完善,比如:解说系统、路标告示、金融体系、急救服务。
这些不够规范化、系统化的设施只会给当地的旅游进展扣分。
农户在经营农家乐时,往往是自家人提供服务,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服务的意识不够高。
卫生条件、餐饮品种单一,接待服务质量低会影响为游客提供服务。
3.经营管理不当,营销渠道狭窄经营的水平低,大多农户经营都是在一个档次上的,为了利益的需求,忽视了长期的发展。
硬件设施上缺乏安装配置,也缺乏接待质量的提升,无法形成完整的经济链体系,往往急功近利,就造成了竞争的激烈性出现。
4.旅游的客流时间分布不均成都乡村旅游的旺季一般分布在春夏两季和黄金周。
春季山花烂漫,正是赏花踏青的最佳时期,气候温暖,适宜游客在闲暇之余进行:夏季炎热,水果丰盛,也适宜游客避暑游玩。
所以在避开黄金周和春夏两季,农家乐的接待就变少,客流的分布不均,对农户长期经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附近,许多的农家乐已经闭门歇户,毕竟一年只开一次的桃花,接待的游客也只是在春季。
四、市场需求的分析游客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一定会出现满足不了他们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
如果一直都体验的是千篇一律的乡村游,那么就会使游客产生了疲劳之感。
游客的需求就是乡村经营的目标,为了乡村旅游长期的发展考虑,必定会对市场做一个调查。
显然,市场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家乐的规模应该根据经营力度成正比每家农家乐的规模是大小不一的,有的是小本经营,有的则是接待大型的婚宴活动等。
根据农家乐的性质决定经营的投入。
不能表里不一,好比接待大型的宴席,那么场地就应该是比较大的,有合理的停车位置和规范化的服务质量。
市民是需要的是在此能够体验和规模成正比的服务。
2.餐饮推陈出新,消费价格合理广大市民最大的需求就是消费价格合理,且能够吃到喝到生态绿色无害的食物,来了农家乐正好避开了城市的繁杂,体验乡村的生态环境,希望的也是品尝乡村美食。
所以餐饮方面要多出新意,不能墨守成规。
价格也需合理制定,才有更多的回头客。
3.服务质量要提高游客来乡村旅游,大多是来自城市的居民,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享受却是比较差的服务的话,那么不仅仅影响消费者的休闲心情,还影响到了经营的发展。
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合理的规划措施,建立产业链,扩展发展规模1.制定良好的发展方案,利用好“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这样的小假,做出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优惠和特别的活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