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生物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4ab09852458fb770b56d2.png)
有氧呼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定义和总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定义及其特点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实验法5.讲授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雾霾的危害,以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引出课题《有氧呼吸》。
2.新课讲授(1)主要场所:线粒体引导学生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可利用多媒体课件)。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2)有氧呼吸的过程(三个阶段)通过动画分三步演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选择的动画要注意以细胞及线粒体的结构为背景来呈现每个阶段的反应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能够自己说出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反应物、产物和释放能量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描述的过程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三个阶段的反应式: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场所、过程、反应物和产物等进行列表比较。
(3)有氧呼吸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提出问题:反应式前后都有H2O,为什么没有消掉?如果用18O标记O2,则反应结束,18O会出现在何种物质上?能量的释放过程与体外燃烧有何不同?释放的大量能量全部用于生命活动吗?教师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并归纳讲解有氧呼吸的概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a8b463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c.png)
《有氧呼吸》教案章节:一、有氧呼吸的概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和产物,理解有氧呼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有氧呼吸的定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有机物经过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过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最终二氧化碳和水。
(3)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水、能量(ATP)。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示意图、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氧呼吸过程。
4.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
(2)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和产物。
(3)通过示意图、动画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加深学生理解。
(4)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有氧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有氧呼吸的酶促反应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涉及的酶促反应,理解酶的作用原理。
2. 教学内容:(1)有氧呼吸过程中涉及的酶促反应: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2)酶的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示意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酶促反应。
4. 教学活动:(1)回顾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酶的作用原理。
(2)讲解有氧呼吸过程中涉及的酶促反应。
(3)通过示意图展示酶促反应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酶的作用。
(4)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内容:(1)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示意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能量释放过程。
4. 教学活动:(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d13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4.png)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第一章:有氧呼吸概述1.1 引入话题:探讨生物体内能量供应机制1.2 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及产物1.3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1.4 实例展示:有氧呼吸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2.1 讲解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及能量计算2.2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生理功能和作用2.3 练习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能量释放第三章:有氧呼吸的阶段分解3.1 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电子传递链3.2 分析各阶段的关键酶、反应物、产物及能量释放3.3 实例展示:各阶段在细胞内的发生位置及作用第四章:有氧呼吸与生物体的适应性4.1 讲解有氧呼吸与生物体的适应性关系4.2 分析不同生物体在有氧呼吸方面的适应性特点4.3 实例展示: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有氧呼吸适应性变化第五章:有氧呼吸的调控机制5.1 讲解有氧呼吸的调控机制及生理意义5.2 分析内外因素对有氧呼吸调控的影响5.3 实例展示:有氧呼吸调控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第六章:有氧呼吸与运动生理6.1 讲解有氧呼吸在运动生理中的作用6.2 分析运动强度、时间对有氧呼吸的影响6.3 实例展示:运动中有氧呼吸的适应性变化第七章:有氧呼吸与营养物质代谢7.1 讲解不同营养物质在有氧呼吸中的代谢途径7.2 分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和转化7.3 实例展示:营养过剩、不足时对有氧呼吸的影响第八章:有氧呼吸与能量代谢疾病8.1 讲解有氧呼吸与能量代谢疾病的关系8.2 分析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有氧呼吸特征8.3 实例展示: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对有氧呼吸的影响第九章:有氧呼吸与细胞代谢9.1 讲解有氧呼吸与细胞代谢的关系9.2 分析有氧呼吸对细胞生长、分化、死亡等过程的影响9.3 实例展示:有氧呼吸在细胞代谢中的关键作用第十章:有氧呼吸与生物进化10.1 讲解有氧呼吸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10.2 分析有氧呼吸与生物体竞争力的关系10.3 实例展示:有氧呼吸在不同生物进化阶段的特点第十一章:有氧呼吸与人类健康11.1 讲解有氧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1.2 分析有氧呼吸与心血管疾病、免疫力等的关系11.3 实例展示:提高有氧呼吸效率对健康的益处第十二章:有氧呼吸与运动训练12.1 讲解有氧呼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2.2 分析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对有氧呼吸的影响12.3 实例展示:运动训练中提高有氧呼吸效率的方法第十三章:有氧呼吸与环境保护13.1 讲解有氧呼吸与环境污染的关系13.2 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有氧呼吸的影响13.3 实例展示:环境保护对有氧呼吸的意义第十四章:有氧呼吸与现代科技14.1 讲解有氧呼吸在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14.2 分析生物技术提高有氧呼吸效率的原理14.3 实例展示:有氧呼吸相关药物、生物技术产品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总结有氧呼吸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5.2 展望有氧呼吸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5.3 引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提高有氧呼吸效率,促进健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产物及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说课稿人教版
![有氧呼吸说课稿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56eb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2.png)
有氧呼吸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2.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3. 探讨有氧呼吸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 认识到有氧呼吸对生物体生存和运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基本步骤,包括糖酵解、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 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产生和存储(ATP的生成)。
2. 教学难点:- 电子传递链的工作原理及其与氧气的关系。
-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和关键概念。
- 通过实验视频或模拟软件,直观展示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
2. 教学手段:- 制作PPT课件,包含丰富的图表、流程图和关键点总结。
-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模拟软件,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制定小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讨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开始本节课,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来源的问题。
- 简要回顾无氧呼吸,为有氧呼吸的学习做铺垫。
2. 有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定义有氧呼吸,并解释其对氧气的依赖性。
- 详细介绍有氧呼吸的四个阶段,强调每个阶段的关键反应和发生的位置。
- 利用课件和视频,帮助学生形成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直观理解。
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氧呼吸是更有效的能量获取方式。
4. 有氧呼吸的能量产出:- 讲解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通过实例计算,展示有氧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数量。
5. 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讨论有氧呼吸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有氧呼吸在运动和健康中的作用。
有氧呼吸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039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d.png)
有氧呼吸教案教案主题:有氧呼吸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案目标:1. 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认识不同的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跳绳和游泳等。
3. 学会正确的呼吸姿势和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模拟有氧呼吸运动的图像或视频。
3. 棉花球或蓝天白云等视觉辅助材料。
4. 计时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幅描绘户外运动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能强健肌肉、提高心肺功能等。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运动时我们会更加喘气?探究活动:1. 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有氧呼吸是指通过有氧运动,让身体摄入更多氧气,同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2. 呈现不同的有氧呼吸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并介绍每种运动的特点和好处。
3. 进行模拟有氧呼吸运动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站起来,进行一分钟的慢跑、跳绳或其他适量的有氧运动。
在活动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感到呼吸急促,并引导他们体验有氧运动后的舒爽感觉。
知识总结:1. 回顾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总结不同有氧呼吸运动的特点和好处。
3. 引导学生认识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棉花球或蓝天白云等视觉辅助材料,让他们用来模仿正确的呼吸姿势。
通过观察辅助材料上的运动,学生可以通过鼻子深吸气、呼出慢悠悠的气息来模仿。
2. 让学生进行伸展运动,引导他们在运动时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
课堂作业:1. 让学生回家时告诉家长有关有氧呼吸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同家人一起参与有氧运动。
2. 学生可通过描绘自己参与有氧运动的图片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教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组织学生设计有氧呼吸的运动展示或编写小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年级的学生传授有关有氧呼吸的知识。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模拟有氧呼吸运动和呼吸方法的情况。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可视化作业,并评估他们对于有氧呼吸的理解和应用。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069a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第一章:有氧呼吸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1.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特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作用、Krebs循环、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特点PPT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产物小组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过程1.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的小短文制作有氧呼吸过程的手工模型第二章:糖解作用2.1 学习目标掌握糖解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糖解作用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糖解作用的定义和过程糖解作用中的关键酶和产物糖解作用在有氧呼吸中的角色2.3 教学活动讲解糖解作用的概念和过程PPT展示糖解作用的关键酶和产物小组实验:观察糖解作用的过程2.4 作业与评估制作糖解作用的流程图编写一篇关于糖解作用的小短文第三章:Krebs循环3.1 学习目标掌握Krebs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了解Krebs循环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Krebs循环的定义和过程Krebs循环中的关键酶和产物Krebs循环与糖解作用的关系3.3 教学活动讲解Krebs循环的概念和过程PPT展示Krebs循环的关键酶和产物小组实验:观察Krebs循环的过程3.4 作业与评估制作Krebs循环的流程图编写一篇关于Krebs循环的小短文第四章:电子传递链4.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电子传递链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电子传递链的定义和过程电子传递链中的关键酶和产物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过程PPT展示电子传递链的关键酶和产物小组实验:观察电子传递链的过程4.4 作业与评估制作电子传递链的流程图编写一篇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小短文第五章:有氧呼吸的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了解有氧呼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有氧呼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PPT展示有氧呼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探讨有氧呼吸的潜在应用领域5.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应用领域的小短文设计一个关于有氧呼吸的应用实验第六章:有氧呼吸与健康6.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掌握有氧呼吸运动的适宜方式和频率6.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有氧呼吸运动的类型和适宜性监测有氧呼吸运动的效果6.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展示不同类型的有氧呼吸运动指导学生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实践6.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个有氧呼吸运动计划完成一次有氧呼吸运动的实践并记录感受第七章:有氧呼吸与环境7.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有氧呼吸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有氧呼吸在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有氧呼吸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与环境的关系展示有氧呼吸在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介绍有氧呼吸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7.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与环境关系的短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有氧呼吸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第八章:有氧呼吸的未来发展趋势8.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有氧呼吸技术的研究进展8.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氧呼吸在未来能源生产中的应用有氧呼吸与其他生物化学过程的结合8.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展示有氧呼吸在未来能源生产中的应用讨论有氧呼吸与其他生物化学过程的结合前景8.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未来发展趋势的短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有氧呼吸技术的应用第九章:有氧呼吸的案例研究9.1 学习目标了解有氧呼吸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有氧呼吸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案例有氧呼吸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案例有氧呼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案例展示有氧呼吸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案例介绍有氧呼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9.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应用案例的短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有氧呼吸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学习目标总结学习内容,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展望有氧呼吸研究的未来方向10.2 教学内容复习有氧呼吸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有氧呼吸研究的未来方向10.3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对有氧呼吸的理解和总结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讨论有氧呼吸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0.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有氧呼吸总结的短文完成一个关于有氧呼吸研究未来方向的调查问卷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有氧呼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这一环节是整个教案的基础,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有氧呼吸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4c52ba5e9856a56126082.png)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有氧呼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够详细阐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3.能够说出几个有氧呼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2.对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细胞呼吸原理。
[情感态度] 1.通过有氧呼吸的学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实例分析,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的影响因素和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预习学案、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在其中我们重点掌握ATP 的结构以及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回顾并回答:A.在反应式中酶I和酶II分别代表什么酶?B.在ATP的水解和ATP合成过程中,能量是否一致,请说明。
总结:ATP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ADP和Pi在合成酶以及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供能时合成ATP。
提问:什么是呼吸作用?它与ATP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二.细胞呼吸细胞的能量“通货”是ATP。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
由于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也叫细胞呼吸(cell respiration)。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提问:我们生命活动95%能量来自哪个细胞器?这个细胞器是什么生理作用的主要场所?这个细胞器的结构如何?(线粒体、有氧呼吸、外膜、内膜、基质、嵴)见图:总结:如图所示,线粒体具有外膜和内膜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8070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9.png)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第一章:有氧呼吸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作用掌握有氧呼吸的生理意义和应用1.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概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有氧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作用展示有氧呼吸的生理意义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第二章: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电子传递链掌握每个阶段的关键步骤和反应物理解每个阶段对能量产生的贡献2.2 教学内容糖解过程:糖类的分解和产生丙酮酸Krebs循环:丙酮酸的进一步分解和产生CO2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和氧气的结合产生水2.3 教学活动讲解糖解过程的步骤和反应物展示Krebs循环的图解和解释解释电子传递链的过程和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三章: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理解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和ATP的掌握有氧呼吸产物的生物学意义3.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产生的主要产物:水和CO2能量释放和ATP的:氧化磷酸化有氧呼吸产物的生物学意义:代谢废物和能量供应3.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产物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展示能量释放和ATP的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四章: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应用理解有氧运动对有氧呼吸的促进作用掌握有氧呼吸在运动训练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有氧运动对有氧呼吸的促进作用:提高心肺功能和氧气利用效率有氧呼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增加运动能力和耐力有氧呼吸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代谢疾病预防和体重控制4.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运动对有氧呼吸的促进作用和机制展示有氧呼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效果解释有氧呼吸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五章:有氧呼吸与健康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与健康的关系理解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掌握有氧呼吸在健康促进中的实践应用5.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提高心脏泵血和氧气输送能力有氧呼吸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能量代谢和脂肪燃烧有氧呼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免疫力and 抗衰老作用5.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对心肺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展示有氧呼吸对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的作用解释有氧呼吸在健康促进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5.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六章:有氧呼吸与运动生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运动生理中的作用理解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与有氧呼吸的关系掌握运动强度、时长对有氧呼吸的影响6.2 教学内容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心跳、血压、呼吸频率有氧呼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强度对有氧呼吸的促进作用有氧呼吸与运动时长的关系:运动时长对有氧呼吸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讲解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的变化探讨运动时长对有氧呼吸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6.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七章:有氧呼吸与运动训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理解有氧训练对有氧呼吸能力的提升作用掌握有氧运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有氧训练的定义及目的: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有氧代谢能力有氧训练的方法及强度:持续性有氧运动、间歇性有氧运动有氧训练与有氧呼吸的关系:有氧训练对有氧呼吸能力的提升7.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训练的定义、目的及方法分析不同有氧训练强度对有氧呼吸的影响探讨有氧训练与有氧呼吸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7.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八章:有氧呼吸与健康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有氧呼吸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掌握如何在生活中提高有氧呼吸能力8.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心肺功能、预防慢性疾病有氧运动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步行、跑步、游泳、骑车等提高有氧呼吸能力的途径: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充足睡眠8.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有氧运动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探讨提高有氧呼吸能力的途径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8.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九章:有氧呼吸与慢性疾病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理解有氧呼吸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意义掌握有氧运动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代谢能力有氧运动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有氧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意事项、运动强度、时长9.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慢性疾病的有氧运动应用及效果探讨有氧运动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9.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第十章:有氧呼吸的综合应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理解有氧呼吸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有氧呼吸的综合应用方法10.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耐力有氧呼吸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治疗慢性疾病、促进康复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肺功能10.3 教学活动讲解有氧呼吸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有氧呼吸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价值探讨有氧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10.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重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涵盖了有氧呼吸的基本概念、生理过程、能量释放、健康关系、运动生理、运动训练、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治疗以及综合应用等十个方面。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89fb3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4.png)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学生能够解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意识到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难点: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显微镜、细胞模型、试剂等。
教学材料:PPT、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网络资源:有关有氧呼吸的科普视频、学术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有氧呼吸。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有氧呼吸的好奇心。
2. 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模型,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3. 讲解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教师通过PPT和教材,详细讲解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4.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5. 课堂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生物学意义和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有氧呼吸在人类运动生理学中的应用,例如运动训练对有氧呼吸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有氧呼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例如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有氧呼吸的原理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有氧呼吸的原理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7028af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e.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有氧呼吸的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有初步认识细胞呼吸,但对细胞呼吸的本质以及具体的过程并不清楚。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的知识,但对于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认识还不够深刻。
2.认知能力: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科常识的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资料探究分析,得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生命观念:用概念模型描述有氧呼吸的过程,得出有氧呼吸的定义。
3.科学思维:理解线粒体的功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如果较长时间不呼吸(憋气)会感觉身体非常不舒服,这说明我们人体细胞呼吸是离不开氧气的。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衔接】有氧呼吸的场所除了线粒体还有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资料探究这个问题。
将酵母菌细胞破碎后进行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三根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氧气、葡萄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1号试管:只含线粒体。
2号试管:只含细胞质基质。
3号试管: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请同学们思考: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上节课所学,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以在ATP激活后发出荧光,在本实验中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ATP产生以及通过荧光强弱判断其产生的量。
【衔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的变化情况如下。
1号试管:葡萄糖的量不变,没有荧光出现。
2号试管:葡萄糖的量减少,有丙酮酸(C3H4O3)生成,微弱荧光出现。
3号试管:葡萄糖的量减少,有CO2生成以及较强的荧光出现。
分析实验结果,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哪个位置?能量又有怎样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推论?【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根据1号试管:只含有线粒体,葡萄糖的量不变,没有荧光出现。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e44432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c.png)
《有氧呼吸》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过程。
3. 理解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
4. 能够运用有氧呼吸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过程。
3. 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过程。
2. 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2. 引出本节课主题:有氧呼吸。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过程。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上的示意图,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案例: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为什么需要补充氧气?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有氧呼吸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出本节课主题: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
2. 介绍有氧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上的实例,分析有氧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动手实验:测定食物的氧气消耗量。
2. 教师指导实验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有氧呼吸与能量产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有氧呼吸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75b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d.png)
有氧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正确的有氧呼吸方法。
3.能够正确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项目。
教学内容:一、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1.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有氧呼吸的了解和认识。
2.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包括有氧呼吸对健康的重要性、有氧呼吸的原理和如何判断是否进行有氧呼吸等。
二、正确的有氧呼吸方法(30分钟)1.理论讲解:详细介绍正确的有氧呼吸方法,包括鼻腔呼吸、慢而深的呼吸、腹式呼吸和吐气的方式等。
2.示范练习:老师进行有氧呼吸的示范,并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实际操作:学生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际操作,由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三、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项目(30分钟)1.讲解评估标准:介绍评估有氧运动项目的标准和方法,包括个人体力水平、心肺功能、年龄性别等因素。
2.讨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根据不同案例情况,讨论如何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项目。
3.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
四、总结和小结(20分钟)1.总结有氧呼吸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有氧呼吸方法。
2.小结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项目的方法。
3.讲解练习计划:制定适当的练习计划,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有氧呼吸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和认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有氧呼吸方法。
3.讨论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项目的方法。
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有氧呼吸方法。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3.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际操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巧。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32fc5524de518964b7d65.png)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篇一: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几幅北京等城市雾霾时的景象,同时提出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指出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大家培养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beca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b.png)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和产物。
2. 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3. 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2. 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实验:观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实验法:观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有氧呼吸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有氧呼吸的兴趣。
2. 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基本概念的理解。
3. 作业: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有氧呼吸的相关概念、过程和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皿、显微镜等。
3. 参考书籍:提供深入学习有氧呼吸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拓展:1. 介绍有氧呼吸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呼吸(如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探讨有氧呼吸在运动生理学中的应用,如耐力训练对有氧呼吸能力的提高。
3. 讨论有氧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如氧气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多篇)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44e98048d7c1c709a14503.png)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多篇)篇:有氧呼吸的设计有氧呼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与现实生活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二、学情分析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有氧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17df5f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6.png)
《有氧呼吸》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和产物。
2. 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培养学生对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供应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氧呼吸的概念2. 有氧呼吸的过程3. 有氧呼吸的产物4. 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5. 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供应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2. 难点: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能量供应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供应中的重要性。
4. 举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有氧呼吸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基本含义。
3. 分步骤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展示相关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氧呼吸的过程。
4. 讲解有氧呼吸的产物,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
5. 讲解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式中的各个物质及其变化。
6.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有氧呼吸在人体能量供应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有氧呼吸的生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选择一个生活实例,分析其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有氧呼吸与其他类型细胞呼吸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介绍有氧呼吸在不同的生物体中的差异,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有氧呼吸的研究意义,如在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00649f90f76c661371ada.png)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篇一: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几幅北京等城市雾霾时的景象,同时提出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指出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大家培养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052e17a5e9856a5612606f.png)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方式,原理和实质,简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通过高中的学习,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的知识。
但对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具体过程并不清楚,对其条件也不清楚。
教学目标:1.概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2.通过对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认同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及能量变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a5b77aad02de80d5d8401c.png)
生物教案设计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组高一年级 20XX年12月20日《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标要求:(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方式,原理和实质,简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4)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教材分析:本章的教材包括章首页,4节课文,2个实验,3个资料分析,3个探究,3个思考与讨论,1个“科学技术社会”以及“本章小结”和本章“自我检测”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及酶的三个特性。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主要介绍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
它们的原理和大致过程,以及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在学生学习的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创设拉瓦锡等科学家研究人的呼吸作用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的异同点等问题进入本章学习。
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有关绿色植物和人体的呼吸作用以及对真菌细菌与食品制作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材一开始给出了概括性很强的细胞呼吸的定义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原理和实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有关资料的分析,思考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
同时还要有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生物教案设计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组高一年级2010 年12 月20 日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标要求:(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方式,原理和实质,简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4)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教材分析:本章的教材包括章首页,4 节课文,2个实验,3个资料分析,3个探究,3 个思考与讨论,1个“科学技术社会”以及“本章小结”和本章“自我检测”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及酶的三个特性。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ATP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主要介绍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
它们的原理和大致过程,以及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生学习的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创设拉瓦锡等科学家研究人的呼吸作用的“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的异同点等问题进入本章学习。
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有关绿色植物和人体的呼吸作用以及对真菌细菌与食品制作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材一开始给出了概括性很强的细胞呼吸的定义给学生。
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原理和实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2. 能力目标:通过有关资料的分析,思考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
同时还要有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ATP.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高等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以无氧呼吸方式暂时供能弥补能量不足,树立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提问、启发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安排“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运用讲解,提问,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节课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师生互动](一)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
1. 主要场所:线粒体。
引导学生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2.. 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的知识,在讨论中板书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即CO+HO+能量CHO+O2621262 呼吸作用的过程学生现阅读课本P~P相关内容,自己总结。
然后教师讲解。
9493 有氧呼吸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关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教学,可根据多媒体显示讲解,在讲解中讲清以下几点:①首先应指出,下面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过程。
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②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过程:在酶催化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b.名师精编优秀教案c. 产物:丙酮酸、少量[H] 和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的基质内。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
c. 产物:二氧化碳、[H] 、少量ATP。
第三阶段:[H] 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内膜上。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释放的[H] 和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c. 产物:水和ATP。
(此处一定要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产过程和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2)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6CO+6H+6OO+能量O即CH2266122配平过程中,提问,呼吸作用产生的H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学生回答出:来自2O),接着提出,消耗6 分子的O 应该产生12 个分子的H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O,2222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HO,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最后指出,呼吸作用6126 还消耗水。
因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改为:O6CO+12H O+能量才能反映其本质。
OCH+6O+6H26212622 (解决了这一环节,其他物质的来龙去脉就可迅速解释清楚。
)③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P小字计算:1 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 870 94kJ 的能量,其中1 161 kJ 左右的能量被ADP捕获,储存在ATP中(约38 mol 的ATP)。
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40%储存在ATP 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
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
教师: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机物的消耗。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 归纳有氧呼吸概念学生根据有氧呼吸过程总结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人体的细胞会不会进行无氧呼吸?学生先思考讨论。
(二)无氧呼吸1. 无氧呼吸过程学生阅读课本P~P相关内容,自己先总结。
9594教师讲解:通常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中。
b. 过程:与有氧呼吸相同。
c. 产物:丙酮酸、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继续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b. 过程:在不同酶的催化下, 丙酮酸继续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c. 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少量能量。
教师:请学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吸作用,有何共同点? 教师: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微生物的呼吸是无氧呼吸。
随着大气中出现了 氧气, 细胞内出现了有氧呼吸的酶类, 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出有氧呼吸。
由于有氧呼吸比无 氧呼吸优越, 有氧呼吸逐渐成为绝大多数生物的主要呼吸形式, 但还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 使生 物体或部分器官组织在缺氧条件下,作为有氧呼吸的补充,是生物的适应性的表现(举例) 。
有些微生物,至今仍只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对其有很多利用 (举例)。
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无氧呼吸全过程。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 归纳无氧呼吸概念 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指导学生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概括无氧呼吸的定义。
3. 发酵无氧呼吸如果不用于高等动植物和人体, 而用于微生物则叫做发酵。
需要指出的是, 工业上所说 的发酵,并非完全是无氧的,如醋酸发酵就是需要氧的。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P 1、 2、 3、 4 题 练习96•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细胞的呼吸和呼吸原理的应用 (一)有氧呼吸1. 有氧呼吸的过程(1)第一阶段 CHO2 丙酮酸+ 4 [H] +少量能量 (2ATP )(细胞质的基质)61266CO +20 [H]+少量能量( 2ATP )(线粒体基质) ( 2)第二阶段 2 丙酮酸+ 6HO22((线粒体内膜)34ATP O+大量能量( 12H ) 3 )第三阶段 6O + 24[H] 22总反应式: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CH O+ 6O+ 6HO6CO + 12H O+能量222126622. 有氧呼吸概念 (二)无氧呼吸 1. 无氧呼吸过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952CHOO (乳酸)+少量能量 HC36 661232CHOH O CH (酒精)+ 2CO +少量能量2612265提问:两种呼对照课本 P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应用的呼吸原理。
程(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
2 总反应式:2CHOO(乳酸)+少量能量HC3666123 2CHOHHOC(酒精)+2CO+少量能量2612625 2. 无氧呼吸概念3. 发酵(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对于两种呼吸方式的过程能过清楚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有氧呼吸的三阶段要求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整体过程掌握较好,但对于有氧呼吸三阶段的具体过程理解不够透彻,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有氧呼吸三阶段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巩固复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