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组装试管、导气管。
2、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六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实验报告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实验报告    教科版
步骤和方法
1.
师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
2.
3.
生用课前准备的简易的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4.
实验现象
污水经过沉淀和过滤不能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实验结论
1、水污染主要是造成的。
2、污水经过才能使用
实验现象
1、放大镜能把食盐、味精、白糖、矿物晶体像放大。2、用滴管把浓食盐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后玻璃片上留下晶体。
实验结论
1.
放大镜能下的食盐、味精、白糖、矿物晶体是
2.
3.
用滴管把浓食盐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后玻璃片上留下了。
4.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实验报告】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放大镜
实验器材
放大镜、柱形球形的器皿、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照片、塑料薄膜、铁丝、电视机屏幕。
步骤和方法
1.
观察放大镜的构成。2、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目不动
2.
①镜动,物不动;②物动,镜不动
放大镜的特点。(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槽的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器材
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
步骤和方法
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
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1.将一枚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但与空气隔绝。
2.将一枚铁钉放在有空气,但无水的地方。
3.将一枚铁钉放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地方。
(以上实验均为一周前自己做,然后带来学校观察交流)
实验现象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结论
1、铁生锈的快慢与 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2、把铁与 、 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最好办法。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Fra bibliotek班级组别
第 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我们来造环形山
实验器材
近距离的月球图片、注射器、胶管、沙堆、重球。
步骤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
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并记录。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沙堆上出现了 或 。
实验结论
1、环形山是 的主要特征。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为月球
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 。而月食则是月球
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 的光。
实验结论
日食和月食是 、 、 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 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污水和污水处理
实验器材
有关污水的图片和资料、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一杯。
实验现象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结论
1、放大镜由 和 构成。
2、放大镜的特点:镜片是 ,且中央 ,边缘 (凸透镜)。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 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功能不同,也是不同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校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放大镜观察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白糖晶体的形状是,碱面晶体的形状
是,味精晶体的形状是。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怎样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移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目的: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
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实验步骤:
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实验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空造就皿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更无变更无变更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更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调: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正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合的正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合;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合.
六年级科学试验陈述。

(完整word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完整word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
1、观察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侵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注意不要全部侵入,便于比较。
各组实验,然后反馈交流。
结论
结论:从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可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都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物质的变化
实验名称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材料:课前经历5课作业(铁钉、水)
实验步骤
1、将一枚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但与空气隔绝。
2、将一枚铁钉放在有空气,但无水的地方。
3、将一枚铁钉放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地方。
(以上实验均为一周前自己做,然后带来学校观察交流
结论
结论:1、铁生锈的快慢与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2、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最好办法。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宇宙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材料: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
实验步骤
要点
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
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结论
结论:1、水污染主要是造成的。
2、污水经过才能使用
结论
1、放大镜由和构成。
2、放大镜的特点:镜片是,且中央,边缘(凸透镜)。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微小世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课题:观察月相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2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3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2.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实验器材、实验用品、实验工具等。

3.实验步骤
本实验总共包含多个实验,每个实验的步骤如下:
1.实验1: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2.实验2: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3.实验3: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记录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在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并给出可能的原因。

5.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本实验的结论和相关结论解释。

6.实验总结
本实验的总结部分可以包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中的收获、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等。

7.参考文献
列出在本实验中使用到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2只(3X、5X各一)。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将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

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动物的身体构造,探究其奇特之处。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步骤: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观察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观察蝴蝶的鳞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Fra bibliotek造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实验器材:蚜虫标本1片、草蛉标本1片 、放大镜2只【3X、5X各一】
实验目的:肉眼看不清的蚜虫,身体构造也是完整的,草蛉像螳螂
步骤:
1、安装显微镜,对光,调焦
2、观察蚜虫的结构标本
将标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草蛉的结构标本、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小刀1只、镊子2把、培养皿1只、 烧杯1只、
碘酒10ml、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滴管1支
实验目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结构应该
是相同的
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
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
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
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观察到的现象:蚜虫、草蛉结构和大的昆虫基本相同,只是体形要小
结论:我认为用放大镜观察极小的昆虫,可以看清它们的外在的形体,
越用倍数大的放大镜,观察得越清楚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实验目的: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2、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相比,放大倍数增加了
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晰、结构更明确了
结论:我认为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更大、观察的更细致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
盖玻片,把气泡排出,
3、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二、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
实验目的: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不同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件、纸筒4个、剪刀2把、
胶带卷1卷
实验目的: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
步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
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
实验目的: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特点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结论:我认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
就不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高楼小学下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
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
实验目的: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
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
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
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
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