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
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2011.5.1)苏环规〔2011〕1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市)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单位:为加强全省污染源监管,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效能,经厅长办公会审议,现将《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效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及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由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控平台和数据传输网络组成。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是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自动监测仪器、流量(速)计、视频设备、自动采样设备等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设备,用于监控污染治理设施工况的设备,用于数据采集、传输的数据采集仪等仪器、仪表。
本办法所称监控平台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本办法所称数据传输网络是指用于将各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到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网络系统。
第四条省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制度及技术规范,确定、公布需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省控重点排污单位,负责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包括热电联产电厂)和实施脱硫、脱硝补贴电价的其他电力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监督管理工作。
定期对市、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抽查。
定期对省辖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和考核。
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一、引言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焦点,而水质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类生活品质和生态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地表水质量的监测和预警,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生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得以建立。
本文旨在介绍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以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目的和原则为了确保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健康运行,准确判断和及时预警水质问题,制定并试行以下管理办法:1. 目的: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预警机制,提升水质监测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2. 原则:a. 法制原则: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系统运行符合标准。
b. 统一原则: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各地区的监测数据一致性。
c. 公开透明原则:确保数据公开透明,方便公众了解水质状况和参与环境保护。
d. 预警优先原则: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预警,确保水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e. 责任追究原则:对系统运行管理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责任到人。
三、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1. 硬件设备建设:a. 建立监测站点:根据地理分布和水质特征,确定监测站点的位置和数量。
b. 选择设备和传感器:根据监测需要和预警指标,选择适用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传感器。
c. 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确安装和调试,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和准确采集数据。
2. 数据采集和处理:a. 实时数据采集:采集监测站点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 数据传输和存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和数据库,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和存储安全。
c.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预警信号。
3. 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a. 预警指标设定:根据相关标准和指标,设定水质预警的阈值和标准。
b. 预警信号发布:通过系统自动发布预警信号,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注意和采取应对措施。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生态环境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生态环境监测的规划、设施建设、监测活动的开展以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和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调查普查、遥感解译、分析测试、评价评估、预测预报等活动,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状况监测和污染源监测。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包括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其他有关部门设立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机构,以及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监测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支持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含有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内容。
第四条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设区的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职责分工,具体承担本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开展生态环境决策、监管执法、评估考核等工作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水质在线监测仪站房屋建设设要求和水质在线监测仪表技术要求

水质在线监测仪站房建设要求及水质在线监测仪表技术要求一、水质在线监测房规范建设要求及总排口建设要求21、基本要求22、站房建设规范23、站房内供电要求44、站房室内环境要求45、监测房配套设备56、监测站房配管、配线、铭牌标示5二、排放口规范要求6三、水质采样单元8四、保温与防冻9五、水质在线监测仪表技术要求9(1)水质CODcr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91、基本功能要求92。
主要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10(2)、氨氮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111、基本功能要求112。
主要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12(3)、总磷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131、基本功能要求132.主要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14(4)、PH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151。
基本功能要求152.主要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15(5)、明渠流量计线监测仪技术要求161。
基本功能要求16(6)、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181.基本功能要求18附件一、水质仪器检测数据通讯协议说明19附件二、前端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仪反控指令说明22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规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合格管理办法.为了给水质分析仪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按照水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的要求,需要企业专门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站房及配套设备。
一、水质在线监测房规范建设要求及总排口建设要求1、基本要求水质在线监测站房选址时严禁设置在易燃易爆场所位置,与采样点的距离不超过15米,尽量选择建在靠近样品源(排放口或渠道)的位置以减少分析延时。
2、站房建设规范在线监测站房面积应至少不小于15m2,,可根据安装仪表的台数作相应调整.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彩钢板房,彩钢板房具有建造速度快,造价低廉,外观大方,不用装饰的优点。
在有条件的地方亦可以采用砖混结构。
江苏省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第3 卷
第 3期
环 境 监 控 与 预
警
Vo . No 3 1 3, .
21 0 1年 6月
En io me t 1 o i rn n o e r i g v r n n a n t g a d F r wa n n M o
J n o 1 u e2 1
・
湖治理” 中之重 的太湖 , 重 又有“ 三河治理” 重点之
一
的淮河 , 北部 过 日期 :0 1 2 4 2 1 —0 —1
营养化水平l , 系重大 的南水 北调工程 东线纵 l关 3 ]
贯 江 苏 , 外 还 有 众 多 在 水 生 态 系 统 方 面具 有 特 此
林 4 7个 , 特殊 生态产 业 区 3 4个 ) 为生 态 环 境保 作 护 的重点 , 明确 各 类 重 要 生 态 功 能 保 护 区 的 相 并
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附件2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验收办法(试行)目录1 前言 (4)2 验收工作分工 (4)3 验收步骤与内容 (4)3.1 验收分预验收及最终验收 (4)3.2 预验收 (4)3.3 最终验收 (4)4 申请验收条件 (5)4.1 一般条件 (5)4.2 功能指标 (5)4.3 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5)4.4 建立水站运行管理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等 (5)4.5 完成试运行期间的工作总结及最终验收技术报告 (5)4.6 集成商提交验收材料 (5)5 自动监测仪器设备验收 (6)5.1 交货验收 (6)5.2 仪器验收标准及要求 (6)5.3 仪器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7)5.4 仪器考核办法及内容 (7)6 采水、配水系统基本功能 (9)7 数据采集、传输与控制系统基本功能 (9)8 系统有效数据累计捕捉率 (10)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0)10 文件资料归档 (10)11 附表 (10)附表1 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验收意见 (10)附表2 国家有关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一览表 (11)附表3 部分实际样品比对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11)12、验收记录表 (12)表1 自动监测仪器交接验收表 (12)表2 仪器安装、通电、预热情况记录表 (12)表3 仪器初始化设置记录表 (13)表4仪器基本功能核查表 (14)表5 仪器准确度与精密度考核表 (15)表6仪器空白值和检出限考核表 (15)表7 仪器标准曲线的测定 (16)表8 仪器零点漂移考核表 (16)表9 仪器量程漂移考核表 (17)表10 仪器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考核表 (18)表11 仪器重复性或重复性误差考核表 (18)表12 仪器故障记录表 (19)表13 取水口实际样品测试与实验室比对结果统计汇总表 (19)表14 采水、配水系统基本功能考核表 (20)表15 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系统考核表 (21)表16 仪器试运行情况记录表 (22)表17 仪器有效数据获取率统计表 (22)填表说明: (22)1 前言1.1 为保证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水站)建设的工程质量和技术质量,确保水站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附件1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目录1 基本内容 (3)2 系统构成和功能 (3)2.1 系统构成 (3)2.2 监测目的与监测断面类型 (3)2.3 监测项目和频次 (3)3 监测点位确定 (4)3.1 确定原则 (4)3.2 断面位置 (4)3.3 建站条件 (4)3.4 水质代表性 (5)4 水站站房要求 (5)5 水站系统建设 (6)5.1 水站系统构成 (6)5.2 采水系统 (6)5.3 配水/清洗系统 (7)5.4 自动监测仪器 (7)5.5 辅助系统 (7)5.6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8)5.7 数据处理/传输系统 (8)5.8 远程数据监控中心 (8)5.9 其他 (9)附表1:部分地表水自动监测仪器的测定方法 (10)附表2: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情况表 (11)附图:站房标志 (13)为规范我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水站)的建设工作,提高自动监测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1 基本内容本技术要求包括水站的构成和功能、监测点位的确定、站房建设和系统建设等方面。
2 系统构成和功能2.1 系统构成水站一般由一个远程数据监控中心和若干个子站组成。
子站设有地表水各污染因子连续监测仪器、水文仪器(如流量、水位、流速、流向等测定仪器)和辅助设备(如分瓶采样器等)等,其工作方式为无人值守,昼夜连续自动运行。
子站配备专用微处理机,采集各台仪器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设备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设有计算机及相应的各种外围设备,完成对各子站状态信息及监测数据的收集,并能根据需要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及报表和图件的输出。
子站在线监测仪器和辅助系统应能接受监控中心的控制。
2.2 监测目的与监测断面类型2.2.1 交界水质控制断面为控制省、市、县(市)等行政区域主要出、入境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设立的断面。
用于动态监测交界河流(湖泊、水库)水质变化状况,加强对交界河流(湖泊、水库)水污染预防和监管能力,进行出、入境污染物通量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框架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框架史箴;段慧;张丹;杨朋【摘要】Tnis paper reviews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rom the view point of whol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t 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such as sites selection, the unit design of water production and water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equipment, environment and safety protection for the station buildings, personnel and regulation establishment as well as the quality control index framework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such as licensed personne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alibra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ing of instruments, comparison experiment, check and audit of data quality.%本文回顾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现状,从全程序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站点选择地址、采水和配水单元设计、自动监测仪器性能、站房环境和安全保护、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以及人员持证上岗、运行维护、仪器校准和性能测试、比对实验、数据质量检查与审棱等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框架.【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指标;框架【作者】史箴;段慧;张丹;杨朋【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 610041;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610041;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 610041;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环境水质自动监测是以在线水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污染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环境安全。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目标1.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预警。
2.提高对水质污染源的监控能力,快速发现污染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构建一套全面、稳定、可靠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提高水质监测的智能化程度,自动采集、传输和存储监测数据,减少人工操作。
三、建设内容1.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根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潜在污染源的分布,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包括PH、溶解氧、浊度、总磷、总氮等多个指标的在线监测仪器。
3.建设数据传输网络: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采用先进的通信传输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访问。
4.搭建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建设一套完善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和分析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机制:建立一支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四、建设流程1.前期准备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和内容,编制建设方案,申请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
2.设计阶段:确定监测点位、选择监测设备,设计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
3.采购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并进行验收和安装调试。
4.建设阶段:进行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搭建,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
5.运维阶段:建立运维团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1.09•【字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2020年1月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监测活动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生态环境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生态环境监测的规划、设施建设、监测活动的开展以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和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调查普查、遥感解译、分析测试、评价评估、预测预报等活动,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状况监测和污染源监测。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包括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其他有关部门设立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机构,以及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监测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支持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含有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内容。
第四条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设区的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规范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确保设备满足监测要求,数据可靠准确。
设计要求
1. 测点设置
监测点应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代表性,监测参数应能充分反映水
质情况。
同时,监测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 数据传输应稳定可靠,不易受到干扰;
- 测点周围环境应对水质监测无干扰;
- 设置应合理,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 测点应能够覆盖监测区域内的水环境变化。
2. 设备选型
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 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 测量范围广,可适应不同水域的监测要求;
- 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 设备外壳材料防水,防腐蚀。
3. 数据处理和传输
数据处理和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 数据传输应具有稳定性和实时性,并具备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可以生成数据报表、图表、曲线等分析报告;
- 数据备份和存储应该做好,方便查找使用;
- 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采用加密保护,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4. 设备安装和维护
设备安装和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 设备应安装在无干扰的环境下;
- 定期巡视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 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维护日志应做好记录,方便查找使用。
总结
水质监测系统作为重要的环保设施,其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地区
和水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相关
部门提供综合数据支持。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1修正)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实施日期】2021.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二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四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节水生态环境修复第五章饮用水水源与地下水保护第六章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第七章水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与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农村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水污染防治重大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
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做好本区域内水污染防治有关工作。
【精品】苏州河道水质监测站技术要求

招标文件一、招标编号:SZRF2013-G—008二、采购要求:(本次采购中“多参数在线监测仪和COD在线分析仪”接受进口产品)。
1招标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为苏州市城区主要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包含10个固定点和一个移动监测点的水质自动监测的系统。
2采购内容和要求2。
1项目概况“建设城区主要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被列为苏州市环境整治方面的一个实事项目,是苏州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水工程”的运行调度及改善苏州城区河道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城区主要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水质监测子站、系统控制中心和相应的管理软件组成。
水质监测子站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类型,固定式子站配置分析单元、采配水单元、控制单元、供电和安防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及箱体;移动式子站配置分析单元、数采通讯控制单元、太阳能供电单元和浮标浮体等。
系统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网络与各监测子站联网,实现实时控制、监测评价、数据传输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响应单位由招标代理公司组织于2013年6月3日上午10:00前往勘察现场,将由经办人签字盖章的勘察单原件附于投标文件中。
未勘察现场的投标单位对现场的误差及错误估算负责,采购方不再为此额外支付费用。
2。
2采购内容本次采购的项目包括10个固定监测子站和1个移动监测子站的建设,固定监测子站基本情况见表1,采购清单见表2.表1固定监测子站基本情况表2系统采购清单2。
3工期要求要求合同签订后60天内完成系统所有建设内容。
投标人应制订明确的合同交货进度表。
3系统建设技术要求3.1总体要求投标人必须有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在业界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具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含浮标站)集成经验.投标人监控系统软件可无缝接入苏州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信息系统,中标后必须提供现场仪器设备数据通讯协议、传输协议以及开放系统数据库,便于用户对数据库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投标人中标后必须向本次所集成的仪器供应商开放通讯协议,以保证仪器设备更换时,仪器供应商无障碍将同类仪器接入控制系统。
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加强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加强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8.09.27•【字号】苏环监察[2008]92号•【施行日期】2008.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加强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苏环监察〔2008〕92号)各市、县(市)环保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十一五”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设施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县(市)环保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重点水污染源的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和监控设备间建设。
废水排放口要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实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自动监控设备原则上由排污单位选用经环保部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其数据传输要符合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
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方案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
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要符合相关设备安装技术规范。
监控设备间应当统一样式,符合省环保厅制定的推荐标准。
市、县(市)环保部门要对前期已建成的自动监控设备进行重新核查,对于不符合安装规范、不能通过强制检定与比对监测、不能稳定运行的设备要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理。
《江苏省重点污染源名单》(苏环计〔2008〕26号)所列的国控(省控)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设施建设工作必须于11月底前完成,并与省、市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运行,由省辖市环保部门组织验收。
二、实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环保部《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2008〕6号),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全面实施社会化运行,以市或县(市)为单位统一组织。
社会化运行单位必须具有环境保护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自动连续监测水类或气类资质)。
水质自动站建设工程方案

水质自动站建设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水质自动站是在国家地质局水文水资源中心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关于水质监测设施的要求,为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水质监测和实时动态监控而建设的一项关键工程。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站,可以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部门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批水质自动站,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质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为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二、项目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共计划建设15座水质自动站,分布在国内不同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周边地区。
每座水质自动站的监测范围为3-5公里,可实现对水质的多参数实时监测。
2、建设内容(1)水质自动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自动站场地、建设观测亭、安装气象塔和通信设备、建设数据传输线路等。
(2)水质监测设备购置:包括购置水质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
(3)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建设水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建设远程监测系统等。
(4)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水质监测系统的操作培训,建立水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三、建设方案1、选址布局根据国家地质局水文水资源中心的要求,本项目选址布局需满足以下要求:(1)选址合理,能够确保监测范围内的主要水质状况能够得到有效监测。
(2)选址安全,需要考虑到设施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安全。
(3)选址便利,需要考虑设施建设和设备运行的便利性。
2、基础设施建设(1)自动站场地建设:选址后,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围墙建设、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观测亭建设:根据监测需求,观测亭需要建设成能够满足多种水质参数实时监测的硬件设施。
(3)气象塔和通信设备建设:气象塔需要布设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实现对气象要素的监测和数据传输。
(4)数据传输线路建设:需建设与数据中心的远程数据传输线路,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水环境监测预警及管理决策平台建设方案

水环境监测预警及管理决策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概述 (1)1.1. 建设背景 (1)1.2. 指导思想 (1)1.3. 建设目标 (2)1.4. 建设依据 (2)第2章总体设计 (5)2.1. 水环境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5)2.2. 水质自动站组成 (5)2.3. 安全体系 (6)2.4. 运维体系 (7)第3章监测能力建设 (9)3.1. 地表水常规自动站 (9)3.1.1. 分参数预处理 (9)3.1.2. 模块化设计 (10)3.1.3. 自动质控 (11)3.1.4. 多模式采样 (11)3.1.5. 水质留样 (11)3.1.6. 门禁系统 (11)3.1.7. 视频监控 (11)3.1.8. 分析仪工况检测 (11)3.1.9. 数据交互 (12)3.2. 小型箱柜式水质在线监测站 (12)3.2.1. 系统流程图 (12)3.2.2. 技术优势 (12)3.2.3. 整体机柜结构组成 (13)3.2.4. 检测模块技术特点 (13)3.2.5. 智能控制 (13)3.3. 微型水质在线监测站 (13)3.3.1. 技术参数 (15)3.3.2. 产品特点 (15)3.4. 水环境移动监测站 (15)3.4.1. 移动监测车 (16)3.4.2. 船载/浮标站 (17)第4章应用层建设 (24)4.1. 水环境监管统一门户 (24)4.2. 水环境智能监控 (24)4.2.1.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系统 (24)4.2.2.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25)4.3. 水环境智预警 (25)4.4. 水环境应急信息管理子系统 (25)4.5. 信息发布管理子系统 (26)第5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27)5.1. 项目管理体系 (27)5.2. 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措施 (28)5.3. 项目培训 (29)5.3.1. 培训目标 (29)5.3.2. 培训原则 (29)5.3.3. 培训方式 (29)5.3.4. 培训的主要内容 (29)5.4. 运维保障 (30)5.4.1. 运维管理的主要工作 (30)5.4.2. 运行管理流程 (30)5.4.3. 运维服务内容 (30)5.4.4. 运维服务与管理的系统支持 (30)第1章概述1.1.建设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是战略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每一个人性命攸关。
《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3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职责分工 (2)第三章资产管理 (2)第四章站点变动 (3)第五章运行维护 (3)第六章数据管理与周报上报 (3)第七章质量管理 (4)第八章设备维修 (4)第九章责任追究 (5)第十章附则 (5)附件1 管理职责分工规定 (5)附件2 周报上报制度 (7)附件3 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13)附件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15)附件5 水站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 (18)附件6 运行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21)附件7 资产管理 (23)附件8 省控自动站大修经费使用和管理规定 (25)附件9 运行考核与奖惩办法 (2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苏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水站)的管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地发布水质自动监测周报,更好地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工作服务,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水站的职责分工、资产管理、站点变动、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责任追究、运行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省控水站和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站的运行管理。
国控水站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如有与国家有关管理办法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办法为准。
地方建设水站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水站的业务管理工作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地方监测站(以下简称托管站)负责,故障维修和风险保障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负责。
各有关省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县级站负责协助省中心对辖区内的水站进行管理。
第三章资产管理第五条水站资产管理:水站建设完成后,仪器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归地方局所有,由地方局负责管理。
仪器设备按统一要求建档,省中心备案。
第六条水站的运行维护采取自愿托管的原则,由省中心委托,按年度签署委托协议,水站原则上委托省辖市级站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江苏省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试行)为加强我省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统一治理,更好为水环境爱护服务,实现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特制定本规范。
规范分为水质自动站房建设规范、水质自动站仪器配置规范和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联网及数据交换协议规范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站房建设规范本部分适用于江苏省域内省建地表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的建设及其治理。
1、站房总体要求:采纳砖混结构,为永久性建筑。
站房建为1~2层建筑物,一层楼内面积布局按站房各功能区面积要求设计。
站房采纳高雅的格调,红瓦粉墙,围栏采纳铸铁栅栏,墙边种常青植物,标志、标牌、取水口警示牌醒目。
与室外高压电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标志:站房廊檐醒目位置设立0.5~1.0米高度绿色横幅,标示中国环保标志(底衬白色,标志绿色),标志后中文、英文同时标示“江苏省环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横幅大小可依照建筑物调整。
具体参考附图。
3、标牌:站房统一使用铜制标牌,标牌上用黑色字体分不标注:江苏省环境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站编号:××监控河流:××来水区域:××监测项目:××、××、××……经纬度:××、××治理单位:××市(县、区)××××(单位)4、取水口警示牌:白底红字,书写“环境监测设施取水口”,标牌为60cm×40cm。
5、征地面积:600~6000 平方米,不包括出入通道。
6、建筑面积:许多于150平方米。
除能安装全部监测仪器外,还应留有存放辅助设备、质控室和工作人员活动、休息的空间。
建议将站房分为实验区和办公区,按功能区相对集中布设房间。
各间使用面积范围如下:◆仪器间:30~36 m2◆采配水间:10~12 m2◆监控间:10~12 m2◆质控间:10~15 m2◆值班间:12~15 m2◆维修间:10~12 m2◆休息间:12~15 m27、仪器间:至少保留8米长的完整墙面(建议为一面),墙内不能埋电线、水管,同时能够承受仪器重量。
为提高仪器间的整体性、可观性,在不阻碍日常操作和维护工作的前提下,建议将分析仪器集中呈一字型排放靠于一侧墙面,如条件有限,也可呈L型排放。
仪器间在布设分析仪器时,必须预留日后增配仪器设备的空间。
8、实验台:站房内应设计一个工作实验台,同时配套安装一个实验水池,建议尺寸:1.5×0.9×0.8m,要求在实验台上能同时开展多个监测项目的质控实验。
9、窗户: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安全、采光和防尘等因素。
10、供电:应有三相供电,室内安装电表和配电箱。
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爱护装置。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安装一个专用变压器,容量应大于总用电量的2倍。
11、供水:提供井水/自来水。
12、排水:设置排水系统,总排水口设在取水口下游10米以外。
应设置废液集中收集装置,有一周废液量的收集容器,定期清运。
13、温度和湿度:室内应配有空调设备(能来电自启)、除湿设备。
温度操纵在10℃~30℃,相对湿度操纵在80%以下,同时幸免阳光直射仪器。
14、避雷(直击雷):站房应安装避雷设施装置,通过具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机构测试,获得测试合格证明文件。
15、接地:站房应安装良好的接地装置,仪器操纵设备需要单独的接地线,接地电阻<4欧姆。
16、消防:站房内应配备消防设备,应有针对电器的自动灭火装备。
17、站房防护措施:应具备防雨、防虫、防尘、防渗漏和防电磁波干扰的相应措施,周围应有疏通雨水渠道。
18、通讯:自动程控电话1~2门,保证一门通讯专用。
19、有出入通道:保障运行维护车辆顺利出入子站。
20、视情况清淤和修护坡:要清除岸边的杂物、水草及河底淤泥,修一小段护坡,幸免漂移物堵塞取水口。
第二部分仪器配置规范本部分适用于江苏省境内省建地表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的建设及其治理。
仪器配置分为仪器配置参数和仪器配置参数测定方法两部分。
一、仪器参数配置1、必配参数: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mn、氨氮、TP、TN、流量(太湖湖体水站还应配置:叶绿素a、藻类密度)2、选配参数:TOC、总酚、VOC、氟化物、重金属、叶绿素a、藻类密度、生物综合毒性二、配置参数测定方法1、必配参数测定方法,原则上和国标方法一致。
2、选配参数测定方法,假如用于区域环境生态补偿和法定目的监控,原则上与国标方法一致;假如用于环境预警,方法由用户确定,原则上能反映监控污染物的变化趋势。
配置参数测定方法具体见下表。
地表水自动监测参数测定方法参照表备注: *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2002年)第三部分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联网及数据交换协议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前端子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相互数据传输与交换,不限制系统扩展其他的信息内容。
本规范明确了江苏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供应厂商在开发前端数据采集、操纵系统,与省环境监控中心(数据中心)治理和应用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遵循的数据交换格式、接口连接方式、数据传递交互格式、通用代码等方面的标准。
本规范的作用域为各水质自动站数采仪与监控中心端之间。
依照信息技术的进展,本标准将适时修订。
本规范由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3术语和定义3.1数据传输VPN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虚拟专用网的简称,通过专门加密的通讯协议将连接在Internet上的省环境监测中心、各地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水质自动站之间建立一条专有的通讯线路,构成一个江苏省环境自动监测数据传输专网,称为数据传输VPN网。
3.2VPN网关VPN网关是实现省环境监测中心局域网(LAN)到前端系统网络连接的设备,部署在省环境监测中心、市县环境监测站、前端系统Internet网络中的安全设备,通过此设备,在Internet 网组建数据传输VPN网。
3.3ADSL、光纤接入网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作为一种传输层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带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
光纤接入网采纳光纤做为要紧的传输媒体来取代传统的双绞线,由于光纤上传送的是光信号,因而需要在交换局将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后再在光纤上进行传输。
在用户端则要利用光网路单元(ONU)再进行光电转换恢复成电信号后送至用户设备。
3.4数采仪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通讯传输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可编程自动操纵器(PAC)或可编程操纵器等。
3.5前端监测子站(前端系统)由水质自动站的现场仪器、数采仪、VPN网关等构成前端监测子站(前端系统)。
前端监测子站是分布在各地区的监测子站,每个监测子站有一套或多套监控仪器、仪表,监控仪器、仪表通过模拟或数字输出接口连接到数据采集仪,数据经数据采集仪整合、封装,通过数据传输VPN网传送至上位机。
3.6XML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为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的简写。
3.7Web ServiceWeb Service是一种通过HTTP协议,以Web应用服务器为依托,利用XML平台做交互的方式,实现跨平台的功能。
3.8FTPFTP为(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用于TCP/IP网络的协议之一。
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用于将文件从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同一网络上的另一台计算机。
3.9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技术是分布式应用间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
消息队列可驻留在内存或磁盘上,队列存储消息直到它们被应用程序读走。
通过消息队列,应用程序可独立地执行。
它们不需要明白彼此的位置、或在接着执行前不需要等待接收程序接收此消息。
3.10多址传送为满足“一份数据,同传多个地址”的要求,假如对现场端的数据发送采纳多址传送的模式,则是同时将一份现场数据发送到省级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11监控中心提供对各个前端系统的集中的监控、数据处理、信息公布的功能,监控中心由VPN网关、数据库服务器、通讯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网络设备、信息公布服务器等汇合而成。
4自动监控数据交换总体要求4.1总体架构依照环境自动监控的需求,在各河流、口门、水源地部署前端监测子站,由水质在线监测仪器通过RJ45,RS-232,RS-485连接数采仪,收集数据并传送到数采仪中;数采仪连接VPN设备,通过光纤专线、ADSL或其它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传送至省环境监测中心,实现对水环境质量监控、分析及监测预警。
具体网络部署如下图示:数据库省环境监测中心内网网闸省环境监测中心外网数据库省环境监测中心内网网闸数据库监控摄像头各监测因子省环境监控中心(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摆渡SAN 存储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中心端VPN 设备监控摄像头各监测因子监控摄像头各监测因子图4-1 网络拓扑图所有前端监测子站、省环境监测中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水环境监控数据传输VPN 网,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数据的快速交换通道。
前端监测子站采纳以光纤、ADSL 为主的方式接入VPN 网络。
各前端监测子站、省环境监测中心、各省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均配VPN 网关设备。
省环境监测中心对有线网络进行接入,满足与各前端监测子站的连接。
各VPN 设备均配有公网静/动态IP ,具体见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的VPN 组网方案。
自动监测数据采纳“省级集中,向下分发”的模式,所有前端监测子站将数据上报到省环境监测中心,由省环境监测中心将数据分发到省辖市级数据分中心。
采纳多址传送的方式同时向国家发送数据和省级同步发送数据。
4.2系统数据流数据流包括两个方面:前端监测子站向监控中心上报监测的数据,即上行数据。
前端监测子站通过传输网络以HTTP、FTP或MQ等传送方式向监控中心上传数据。
监控中心向前端监测子站传送操作指令(如设备操作指令、数据补发指令等),即下行数据。
系统数据流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