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数字TV标准
最新-数字电视标准综述 精品
数字电视标准综述
数字电视标准综述近年来,电视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过渡全面展开,电视会议、数字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等新技术正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
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数字广播电视的双向化和数字化,并与计算机网和电信网的融合,预示着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本文就数字电视三种标准、数字编码标准、电视设备的数字格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
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目前全球数字电视广播领域已有三种相对成熟的数字电视标准。
美国的标准是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欧洲的标准是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标准是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一标准美国在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地面广播网进行传播,并在1996年由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提出了以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为基础的标准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
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级组成最高层是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和帧频;第二层是图像压缩层,采用-2图像压缩标准;第三层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一层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
二.标准1993年,欧洲成立了国际数字视频广播组织组织。
组织决定新的技术必须是建立在-2压缩算法上的数字技术,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数字技术。
的宗旨是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数字电视系统,在此系统内的各种传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有最简单的方式,尽可能的增加通用性。
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不同媒介的数字电视系统规范。
数字广播传输系统利用了包括卫星、有线、地面、、在内的所有通用电视广播传输媒体。
它们分别对应的标准-、-、-、-、-和-。
数字电视标准
ATSC 的格栅编码器
干扰抑制滤波器 预编码器
格栅编码器
X2
Y2
D
X1
Y1
D
D
8电平符号映射器
Z2 Z2 Z1 Z0 R
0 0 0 -7
0 0 1 -5 0 1 0 -3 R
0 1 1 -1
Z1 1 0 0 +1 1 0 1 +3
TCM编码后只是使一定幅度的调制载波的幅度分级 数目加倍,级差减半,并不影响已调波携载的信息 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由于信号具有的TCM编码特性,又有加强的纠错能 力,接收端的TCM解码总效果是解码差错降低。
增加了编解码电路的复杂性。
在TCM编码后的8电平残留边带载波调幅 (8VSB)中,6 MHz已调制载波带宽内可传 送的MEPG-2的恒定码率为
像素数
宽高比 扫描参数
(水平×垂直)
1920×1080 16:9
60I, 30P,24P
1280×720 16:9
60P,30P,24P
704×480 16:9/4:3 60I, 60P,30P,24P
640×480 4:3
60I, 60P,30P,24P
HDTV:一帧图像207.36万像素、92.16万像素 SDTV:一帧33.792万像素 、 第四行:计算机VGA格式,一帧30.72万像素,
Z0
1 1 0 +5 1 1 1 +7
D=12符号延时
格栅编码器的输入X2、X1是数据交织器串行数据流 输出,经串/并变换后的两路并行数据流,每对X2、 X1代表一个符号(2bit),有四种状态。 X2经过由梳状滤波器组成的一个预编码器实施梳状 滤波,延时器D使数据延时12个符号时间,输出为 Y2。相应的X1改标记为Y1。这个数字滤波器减弱 与NTSC信号之间的同频道干扰。 在格栅编码器中,Y2直通后记为Z2, Y2在后面的符 号映射器中,由其1、0值决定了输出8电平的正、 负值。
第5章 数字电视标准
因此•
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主要集中在地面数字广播系统。 • 无论哪一种标准,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
5
第5章数字电视标准
我国对数字电视的发展十分重视,从“八五”和“九五” 期间就设立了专项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 1998年9月8日我国第一代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在中央 电视台试用成功。 1999年又研制成功了第二代高清晰度电视样机,10月1 日在HDTV试播中成功地完成了国庆50周年庆典的实况 转播。2000年成立了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决定自主 制定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并于2000年1月3日发布了《信 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 标准(GB/T17975.1-2000),之后陆续在 2000年7月14日发布了《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 息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标准(GB/T17975.22000);
移动电视传输标准: 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移动电视 的传输标准——StiMi,2008年移动多媒体完成了为奥运会服 务的任务。
•
总之,制式的概念范围很大,可以是不同的系统,如模拟电 视的三大兼容制式——NTSC制、PAL制和SECAM制; 数字 电视的三大标准——ATSC制、DVB制和ISDB制等。制式有 时也称为标准,在没有管理权的情况下,有时标准又称为建 议,如ITU的各种标准均称为建议。
• 卫星电视传输标准; • 有线电视传输标准; • 无线地面传输标准。
4
第5章数字电视标准
信源部分的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组织MPEG(活动图像专 家组)提出的MPEG—1、MPEG—2、MPEG—4 等视 音频标准,以及ITU H.264/MPEG AVC、 Microsoft/SMPTE VC1标准。 信道部分的标准是最为核心的标准,每一种制式,根据传 输媒介的不同又分为卫星、有线和地面三种不同的标准。 比如,DVB传输标准包括卫星标准DVB—S、DVB—S2 ,有线传输标准DVB—C,地面传输标准DVB—T。 DVB—S和DVB—C标准是最成熟的标准,目前已成为全 球化的卫星和有线传输标准,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包括 中国)。
世界数字广播电视标准一览表
DVB/ETSI
IP, MPEGAAC 4,H.264, AVC MPEG-2, H.264, AVC MPEG-2, H.264, AVC AAC
<15Mbits/s
调制器
SBTVD-T
BST-COFDM ARIB/JCTE 地面/卫星混 (64QAM, 15QAM, A 合移动电视 QPAK, DQPSK) BST-COFDM ARERT/SE 地面/卫星混 (64QAM, 16QAM, 合移动电视 T QPAK, DQPSK)
MPEG-2 MPEG-2 MPEG-2 IP in MPEG-2 MPEG-2
H.264 H.264 MPEG-2 H.264(S2)
AAC AAC AAC
1152 kb/s 1152 kb/s 26Mbits/s 时间切片卫星 /地面混合 多段级联
韩国, 德国 韩国
调制器/中继器
DVB-SH ISDB-T (1seg)
香港
VHL III, L波 1.5MHz 段 波段III和L波 1.5MHz 段 波段III和L波 1.5MHz 段 S C Ku Ku VHF, UHF, S 频段 (3G以 下) VHF, UHF, SHF VHF, UHF, SHF 1.5MHz <26Mhz 1.7MHz, 5,6,7,8MHz 5, 6MHz
AVS
20Mbits/频道
时间切片卫星 /地面混合 中国 中国
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 国;丹麦;法兰西;德意志;印度尼西 亚;爱尔兰岛;意大利;马耳他;挪 威;罗马尼亚;新加坡;西班牙//加 泰罗尼亚;瑞典;瑞士;联合王国
中国
DTMB T-MMB
中国标委 新岸线
UHF
AVS
各国数字TV标准
6.2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有三种广播传播方式。
(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由电视台在地面VHF/UHF广播信道上开路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是最普及的电视广播方式。
由于地面广播信道情况复杂、干扰严重,面临多径传播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因此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是要重点介绍的无线通信内容。
(2)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一种电视广播通信手段。
在第5章已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本章第3节还将专门介绍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的内容。
.(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是利用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电视系统,由于信道条件好,因此质量高,节目频道多,便于开展按节目收费(PPV)、节目点播(VOD)及其他双向业务。
严格地讲,有线电视数字广播属于有线通信,已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所以不准备进一步展开。
6.2.1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正如模拟电视有PAL、NTSC、SECAM等制式一样,数字电视也要制定本身的标准。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三种: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其中前两种标准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逐渐成为世界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1)ATSC标准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是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简称,于1995年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美国的高级电视(ATV)国家标准。
ATSC标准规定了一个在6 MHz带宽内传输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的系统,在地面广播信道中能可靠地传输约19 Mb/s的数字信息,在有线电视频道中能可靠传输38 Mb/s的数字信息,该系统能提供的分辨率达常规电视的5倍之多。
ATSC被加拿大、韩国、阿根廷、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墨西哥采用,亚洲及中北美洲的许多国家也正在考虑使用。
(2)DVB标准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是欧洲广播联盟组织的一个项目。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传输和接收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关乎着数字电视的画质、声音、互动功能等方面的表现和体验。
目前,国际上常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和中国的DTMB等。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化机构ETSI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包括了DVB-T(地面数字电视)、DVB-S(卫星数字电视)和DVB-C(有线数字电视)等多种传输方式。
DVB标准采用了MPEG-2、MPEG-4等编码格式,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和CD音质的音频。
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地,DVB标准已经成为了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8VSB(8-level Vestigial Sideband)调制方式,能够提供优质的高清晰度视频和立体声音频。
ATSC标准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北美地区数字电视的主要标准。
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是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式,能够在有线和无线传输环境下提供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信号。
DTMB标准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中国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数字电视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如日本的ISDB、巴西的SBTVD等。
这些标准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数字电视观看体验。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涉及政策、产业和市场等多个方面。
各国制定数字电视标准时需要考虑国情、地域、资源等因素,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节目的技术,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多的频道选择和更好的音频效果。
数字电视标准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保证了数字电视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和中国的DTMB。
本文将对这些数字电视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欧洲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包括了DVB-T、DVB-S和DVB-C等多种传输方式。
DVB-T是利用地面传播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COFDM调制技术,能够在多径衰落和多径干扰环境下获得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DVB-S是利用卫星传输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QPSK调制技术,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大范围覆盖。
DVB-C是利用有线传输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QAM调制技术,能够在有线网络中实现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传输。
总的来说,DVB标准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完善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其次,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8VSB调制技术,能够在地面传播和固定卫星传输中实现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
ATSC标准在美国和北美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北美地区主流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与DVB标准相比,ATSC标准在技术细节和传输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上并无明显差异。
最后,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是中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GB20600-2006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播技术标准。
DTMB标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地区主流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世界数字电视标准
9.1.1 欧洲标准DVB 9.1.2 美国标准ATSC 9.1.3 日本标准ISDB 9.1.4 各国数字电视标准 比较
电 视 技 术
第九章
上页 下页 返回
9.1.1 欧洲标准DVB
1. 概述 欧洲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欧洲的 ) 以是欧洲广播联盟为主,世界上有 以是欧洲广播联盟为主,世界上有200多个组织 多个组织 参加开发的项目。 DVB 以发展标准电视 SDTV 参加开发的项目。 为主,后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为主,后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采用为 ) 数字电视标准,世界上现在约 个国家 个国家、 数字电视标准,世界上现在约30个国家、200多 多 家电视台开始了DVB各种广播业务,100多个厂 各种广播业务, 家电视台开始了 各种广播业务 多个厂 家在生产符合DVB标准的设备。 标准的设备。 家在生产符合 标准的设备
电 视 技 术
第九章
上页
下页
返回
9.1.3 日本标准ISDB
1. 概述
ISDB-T是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的英文缩写。1998成为 是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的英文缩写。 是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的英文缩写 成为 最终的标准。 最终的标准。 I S DB 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 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 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 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 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它具有柔软 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 。 扩展性、
电 视 技 术
第九章
上页
下页
返回
9.1.2 美国标准ATSC
1. 概述 ATSC是美国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 是美国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 缩写。 系统能够较好的支持固定接收, 缩写。ATSC系统能够较好的支持固定接收, 系统能够较好的支持固定接收 发射机数字化改造和接收机成本较低。 发射机数字化改造和接收机成本较低。 美国ATSC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 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 美国 级组成,分别是图像层,图像压缩层, 级组成,分别是图像层,图像压缩层,系统复 用层, 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用层,传输层 。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全球数字电视标准制式
全球数字电视标准制式全球数字电视标准制式是指在数字电视领域中,各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数字电视传输和接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的差异,也成为影响数字电视设备兼容性和国际间数字电视节目交换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包括欧洲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美国的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这三种标准制式在技术规范、频率分配、编码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数字电视设备和接收装置在跨国使用时需要进行兼容性的检测和调整。
DVB作为欧洲主导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其技术规范和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DVB标准制式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包括传输方式、编码方式、频率分配等,以保证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质量。
而ATSC则是美国主导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其在传输技术和频谱分配方面与DVB存在较大差异。
而日本的ISDB标准制式则在技术规范和频谱利用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的差异,数字电视设备的生产商和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方需要考虑到不同标准制式的兼容性和适配性。
同时,数字电视的标准制式也影响着数字电视节目的国际交换和传播。
为了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跨国传播,数字电视标准制式的统一和兼容性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标准制式的统一和兼容性也成为了国际间数字电视合作和交流的重要议题。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电视标准制式的差异,需要在国际间进行技术协商和标准统一,以促进数字电视设备的国际化和数字电视节目的跨国传播。
世界三大数字电视标准简介
目前,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从世界范围看,除了美国外,还有加拿大、阿根廷、韩国等国家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而欧洲所有国家和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则选用了欧洲联盟的DVB-T标准。
DMB-TH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我国正积极开展数字电视标准的研究,已于8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简称地标)的强制实施。从保护国内产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领先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将对我国电视、通信、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有利于发达国家向我国开放技术,亦可因数字技术本身的特性,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普及,2015年将全面取代现有的模拟电视系统。因此,对产业界来说,数字电视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世界三大数字电视标准简介
数字电视相对模拟电视的巨大优势使之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视系统,而要将数字电视变成现实,业界需要完成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标准的作用在于定义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主要内容涵盖数字节目的前期制作、数字节目的显示格式、数字节目的传输几个方面。在所有这些标准确定之后,整套数字电视系统才可以组合并运转起来,整个数字电视产业也才可能真正启动。
美国ATSC标准
美国于1996年12月24日决定采用以HDTV为基础的ATSC作为美国国数字电视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用9年时间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历史性过渡。
ATSC标准具备噪声门限低(接近于14.9dB的理论值)、传输容量大(6MHz带宽传输19.3Mbps)、传输远、覆盖范围广和接收方案易实现等主要技术优势。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对付强多径和快速变化的动态多径,造成某些环境中固定接收不稳定以及不支持移动接收。
各国数字TV标准
6.2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有三种广播传播方式。
(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由电视台在地面VHF/UHF广播信道上开路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是最普及的电视广播方式。
由于地面广播信道情况复杂、干扰严重,面临多径传播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因此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是要重点介绍的无线通信内容。
(2)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一种电视广播通信手段。
在第5章已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本章第3节还将专门介绍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的内容。
.(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是利用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电视系统,由于信道条件好,因此质量高,节目频道多,便于开展按节目收费(PPV)、节目点播(VOD)及其他双向业务。
严格地讲,有线电视数字广播属于有线通信,已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所以不准备进一步展开。
6.2.1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正如模拟电视有PAL、NTSC、SECAM等制式一样,数字电视也要制定本身的标准。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三种: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其中前两种标准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逐渐成为世界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1)ATSC标准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是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简称,于1995年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美国的高级电视(ATV)国家标准。
ATSC标准规定了一个在6 MHz带宽内传输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的系统,在地面广播信道中能可靠地传输约19 Mb/s的数字信息,在有线电视频道中能可靠传输38 Mb/s的数字信息,该系统能提供的分辨率达常规电视的5倍之多。
ATSC被加拿大、韩国、阿根廷、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墨西哥采用,亚洲及中北美洲的许多国家也正在考虑使用。
(2)DVB标准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是欧洲广播联盟组织的一个项目。
世界三大数字电视标准.pptx
第11章 数字电视原理
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数据结构以“帧”为基本单元,包括帧 头(确知信息)、加强保护的系统信息、经高效编码保护的 数据信息。
●高效信道编码方案与低阶星座映射的结合 高效信道编码方案与低阶星座映射的结合既保证了频谱 效率又提升了抗信道衰落的性能,可以实现5.197Mbps到 25.989Mbps的码率传输,采用ADTB-T的高效信道编码与低阶 星座映射结合的技术有利于接收芯片复杂度的降低。
(3)AVS产业化的主要产品形态包括: ●芯片:高(标准)清晰度AVS编解码芯片,国内需求量
在未来十多面的时间内年均将达到4000多万片。
第11章 数字电视原理
●整机:AVS机顶盒、AVS硬盘播出服务器、AVS编码器、 AVS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机、AVS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顶盒和 接收机、AVS手机、AVS便携式数码产品等。 4.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MB-T/H
第11章 数字电视原理
本节内容简介:
➢世界三大数字电视标准 ➢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 ➢数字电视显示技术
第11章 数字电视原理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三大数字电视标准; 2、理解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3、理解数字电视条件接收;
教学重点: 1、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2、数字电视条件接收。
序 标准编号 号
标准名称
SJ/T 11336-2006 数字电视接收机条件接收接口规范
实施 日期
推荐、指导 或强制
发布之日 推荐
第11章 数字电视原理
(5)分类: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器标准
序
标准编号
号
标准名称
实施 日期
推荐、指导 或强制
世界各国电视标准
世界各國電視標準NTSC/525 Advantages∙Higher Frame Rate - Use of 30 frames per second (really 29.97) reduces visible flicker.∙Atomic Colour Edits - With NTSC it is possible to edit at any 4 field boundary point without disturbing the colour signal.∙Less inherent picture noise - Almost all pieces of video equipment achieve better signal to noi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NTSC/525 form than in theirP AL/625.NTSC/525 Disadvantages∙Lower Number of Scan Lines - Reduced clarity on large screen TVs, line structure more visible.∙Smaller Luminance Signal Bandwidth - Due to the placing of the colour sub-carrier at 3.58MHz, picture defects such as moire, cross-colour, and dot interference become more pronounced. This is because of the greaterlikelihood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monochrome picture signal at the lowersub-carrier frequency.∙Susceptablity to Hue Fluctuation - Variations in the colour subcarrier phase cause shifts in the displayed colour, requiring that the TV receivers be equiped with a Hue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Lower Gamma Ratio - The gamma value for NTSC/525 is set at 2.2 as opposed to the slightly higher 2.8 defined for P AL/625. This means thatP AL/625 can produce pictures of greater contrast.∙Undesirable Automatic Features - Many NTSC TV receivers feature an Auto-Tint circuit to make hue fluctuations less visible to uncritical viewers.This circuit changes all colours approximating to flesh tone into a "standard"fleshtone, thus hiding the effects of hue fluctuation. This does mean however that a certain range of colour shades cannot be displayed correctly by these sets. Up-market models often have this (mis)feature switchable, cheaper sets do not.PAL/625 Advantages∙Greater Number of Scan Lines - more picture detail.∙Wider Luminance Signal Bandwidth - The placing of the colour Sub-Carrier at 4.43MHz allows a larger bandwidth of monochromeinformation to be reproduced than with NTSC/525.∙Stable Hues - Due to reversal of sub-carrier phase on alternate lines, any phase error will be corrected by an equal and oposite error on the next line, correcting the original error. In early P AL implementations it was left to the low resolution of the human eye's colour abilities to provide the averaging effect; it is now done with a delay line.∙Higher Gamma Ratio - The gamma value for P AL/625 is set at 2.8 as opposed to the lower 2.2 figure of NTSC/525. This permits a higher level of contrast than on NTSC/525 signals. This is particularly noticable when usingmulti-standard equipment as the contrast and brightness settings need to be changed to give a similar look to signals of the two formats.PAL/625 Disadvantages∙More Flicker - Due to the lower frame rate, flicker is more noticable on P AL/625 transmissions; particularly so for people used to viewing NTSC/525 signals.∙Lower Signal to Noise Ratio - The higher bandwidth requirements cause P AL/625 equipment to have slightly worse signal to noise performance than it's equivalent NTSC/525 version.∙Loss of Colour Editing Accuracy - Due to the alternation of the phase of the colour signal, the phase and the colour signal only reach a common pointonce every 8 fields/4 frames. This means that edits can only be performed to an accuracy of +/- 4 frames (8 fields).∙Variable Colour Saturation - Since P AL achieves accurate colour through cancelling out pha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gnals, the act of cancelling out errors can reduce the colour saturation while holding the hue stable.Fortunately, the human eye is far less sensitive to saturation variations than to hue variations, so this is very much the lesser of two evils.SECAM/625 Advantages∙Stable Hues and Constant Saturation - SECAM shares with P AL the ability to render images with the correct hue, and goes a step further in ensuringconsistant saturation of colour as well.∙Higher Number of Scan Lines - SECAM shares with P AL/625, the higher number of scan lines than NTSC/525.SECAM/625 Disadvantages∙Greater Flicker - (See P AL/625)∙Mixing of two synchronous SECAM colour signals is not possible - Most TV studios in SECAM countries originate in P AL and transcode prior tobroadcasting. More advanced home systems such as SuperVHS, Hi-8, andLaserDisc work internally in P AL and transcode on replay in SECAM market models.∙Patterning Effects - The FM subcarrier causes patterning effects even on non-coloured objects.∙Lower monochrome Bandwidth - Due to one of the two colour sub-carriersbeing at 4.25MHz (in the French Version), a lower bandwith of monochrome signal can be carried.Incompati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versions of SECAM - SECAM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politically inspired, has a wide range of variants, many ofwhich are in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For example between French SECAM with uses FM subcarrier, and MESECAM which uses an AM subcarrier.。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准
质量应与观看原景象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相同。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 我国SDTV和HDTV系统的图像分辨力分别为720×576 和1920×1080,相应级别显示器显示的图像须至少能达到下 表列出的图像清晰度。
•对SDTV和HDTV图像清晰度的要求
电视线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为高清晰度电视下的 定义是:“当观看距离为屏幕高度三倍时,高清晰度电视机 的垂直清晰度和水平清晰度应是现行电视的两倍以上,画面 的宽高比16∶9, 配有多声道优质伴音。”
•
根据ITU的定义, 一个具有正常视觉的观众在距离
高清晰度电视机大约是显示屏高度3倍的地方所看到的图像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数字电视系统纵向划分:
•物理层传输协议 •中间件标准 •信息表示 •信息使用 •内容保护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信源编码是对原始图像或声音 信息的编码表示进行比特率压缩的过程。 在数字电视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方面,国际上统一 采用了MPEG-2标难。 在音频编码方面,欧洲、日本采用了MPEG-2标准;美 国采纳了杜比公司的AC-3方案, MPEG-2为备用方案。
它只允许付费的授权用户使用某一业务,未经授权的用户不
能使用。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5.1.2 数字电视的标准体系
数字电视标准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是信道编码(传输)和信 源编码(音视频压缩编码)。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数字电视标准传输体系
电视原理复习数字电视的国际国内标 准
•5.1.3 数字电视的结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有三种广播传播方式。
(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由电视台在地面VHF/UHF广播信道上开路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是最普及的电视广播方式。
由于地面广播信道情况复杂、干扰严重,面临多径传播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因此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是要重点介绍的无线通信内容。
(2)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一种电视广播通信手段。
在第5章已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本章第3节还将专门介绍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的内容。
.
(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是利用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电视系统,由于信道条件好,因此质量高,节目频道多,便于开展按节目收费(PPV)、节目点播(VOD)及其他双向业务。
严格地讲,有线电视数字广播属于有线通信,已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所以不准备进一步展开。
6.2.1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正如模拟电视有PAL、NTSC、SECAM等制式一样,数字电视也要制定本身的标准。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三种: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其中前两种标准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逐渐成为世界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1)ATSC标准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是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简称,于1995年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美国的高级电视(ATV)国家标准。
ATSC标准规定了一个在6 MHz带宽内传输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的系统,在地面广播信道中能可靠地传输约19 Mb/s的数字信息,在有线电视频道中能可靠传输38 Mb/s的数字信息,该系统能提供的分辨率达常规电视的5倍之多。
ATSC被加拿大、韩国、阿根廷、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墨西哥采用,亚洲及中北美洲的许多国家也正在考虑使用。
(2)DVB标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是欧洲广播联盟组织的一个项目。
目前已有220多个组织参加。
DVB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某一种对所有传输媒体都适用的数字电视技术和系统。
因此,它的设计原则是使系统能够灵活地传送MPEG一2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信息,使用统一的MPEG一2传送比特流,使用统一的服务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加扰系统(可有不同的加密方式),使用统一的Rs前向纠错系统,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电视系统。
不同传输媒体可选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和通道编码方式,其中,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 s)采用QPSK,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VB—C)采用QAM,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采用COFDM。
所有的DVB系列标准完全兼容MPEG一2标准,同时
制定了解码器公共接口标准、支持条件接收和提供数据广播等特性。
目前,DVB 已经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已有30个国家、200多家电视台开始了DVB各种广播业务,100多个厂家生产符合DVB标准的设备。
(3)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ISDB(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Broadca8ting)标准于1993年9月制定。
它的特点是:既传输数字电视节目,又传输其他数据的综合业务服务系统;视频编码、音频编码、系统复用均遵循MPEG一2标准;传输信道以卫星为主。
原来打算2005年才开始数字电视广播,后追于欧洲和美国的发展形势+将计划提前到2000年开始,并提出了适用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ISDB —T制式。
上述三个标准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ATSC和DVB标准在信道的传输方式、数字音频压缩标准和节目信息表上都有所差别。
美国ATSC标准关注的是UHF和VHF频道的数字地面高清晰度电视(HDTV),在6 MHz信道内只提供l9.3 Mb/s的固定码率,而欧洲DVB以单一系统方式针对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可用于所有广播媒体。
在设计上码率可变,在8 MH2内可选择4.9~31.7 Mb/s不同的传输码率。
在支持条件接收方面,ATSC还没有进行相同的工作。
在传输方面,美国首先考虑的是地面广播信道,而欧洲和日本主要考虑卫星信道。
在图像规格方面,美国考虑地面广播HDTV,欧洲强调图像可分级性.日本强调多种数字业务集成,不只传一种HDTV信号。
在数字调制方式方面,美国地面广播采用8一VSB或16一VSB,欧洲和日本地面广播侧采用COFDM.
数字电视相对模拟电视的巨大优势使之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视系统,而要将数字电视变成现实,业界需要完成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
标准的作用在于定义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主要内容涵盖数字节目的前期制作、数字节目的显示格式、数字节目的传输几个方面。
在所有这些标准确定之后,整套数字电视系统才可以组合并运转起来,整个数字
电视产业也才可能真正启动。
数字电视按传输方式分为地面、卫星和有线三种。
1995年,欧洲150个组织成立了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联盟,这个联盟现在已经拥有近200个成员。
1997年,DVB联盟发表了它的数据广播技术规范,包括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VB-S、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标准DVB-C 和地面传输标准DVB-T,为卫星、有线和地面电视频道传送高速数据铺平了道路。
其中,DVB-S规定了卫星数字广播调制标准,使原来传送一套PAL制节目的频道可以传播四套数字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卫星的效率。
DVB-C规定了在有线电视网中传播数字电视的调制标准,使原来传送一套PAL制节目的频道可以传播四至六套数字电视节目。
DVB-S和DVB-C这两个全球化的卫星和有线传输方式标准,目前已作为世界统一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包括中国)。
而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经国际电讯联盟(ITU)批准的共有三个,分别为:欧盟的DVB-T标准、美国的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因此,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主要集中在地面数字广播系统。
数字电视三种标准的比较
欧洲DVB-T标准
DVB-T标准采用的大量导频信号插入和保护间隔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多径反射适应能力,在密集的楼群中也能良好接收,除能够移动接收外,还可建立单频网,适合于信号有屏蔽的山区。
另外,欧洲系统还对载波数目、保护间隔长度和调制星座数目等参数进行组合,形成了多种传输模式供使用者选择。
但欧洲标准也存在缺陷:①频带损失严重;②即使防止了大量导频信号,对信道估计仍是不足;③在交织深度、抗脉冲噪声干扰及信道编码等方面的性能存在明显不足;④覆盖面较小。
美国ATSC标准
美国于1996年12月24日决定采用以HDTV为基础的ATSC作为美国国家数字电视标准。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用9年时间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历史性过渡。
ATSC标准具备噪声门限低(接近于14.9dB的理论值)、传输容量大(6MHz带宽传输19.3Mbps)、传输远、覆盖范围广和接收方案易实现等主要技术优势。
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对付强多径和快速变化的动态多径,造成某些环境中固定接收不稳定以及不支持移动接收。
日本ISDB-T标准
日本于1996年开始启动自主的数字电视标准研发项目,在欧洲COFDM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ISDB-T地面数字广播传输标准,于1995年7月在日本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上通过。
2001年,该标准正式被ITU接受为世界第3个数字电视传输国际标准。
频谱分段传输与强化移动接收是日本ISDB-T标准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对地面数字电视体系众多参数及相关性能进行客观分析优化组合的结果,但是此标准是日本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及产业发展战略进行权衡取舍的。
在实现系统特定功能的同时也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如频谱分段传输对系统频率分集性能与净载荷率的影响,采取以频谱分段为基础实现不同误码保护率分层传输对系统复杂度的影响,在系统内层采用延时长达数百毫秒交织环节对系统及业务同步响应的影响等。
目前,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从世界范围看,除了美国外,还有加拿大、阿根廷、韩国等国家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
而欧洲所有国家和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则选用了欧洲联盟的DVB-T标准。
我国正积极开展数字电视标准的研究,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从保护国内产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领先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将对我国电视、通信、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有利于发达国家向我国开放技术,亦可因数字技术本身的特性,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普及,2015年将全面取代现有的模拟电视系统。
因此,对产业界来说,数字电视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