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三基三严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枸橼酸钠、草酸盐及肝素的抗凝机制。

(1)枸橼酸纳: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草酸盐:可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3)肝素: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可以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因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的作用。

2、什么抗凝剂最适用于血常规检查?简述其原理。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最适合。原理是EDTA盐与血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盐通常有二钠盐、二钾盐或三钾盐。

3、简述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①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及疗效观察,如白血病诊断及化疗后的观察。②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戈谢病等。③诊断原发性或转移性癌肿,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骨癌的骨转移等。④诊断某些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等。⑤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如用骨髓进行细菌培养、干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培养等。

(2)禁忌症:对血友病患者禁止做骨穿,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及妊娠妇女。

4、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低。②后天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

(2)PT缩短:先天性FV增多、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中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5、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1)优点: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存,能测定除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并易于建立质量控制。

(2)缺点:血红蛋白转化液中,KCN为剧毒试剂,故严禁口吸转化液,使用时应严加防范,比色废液应妥善处理。其次是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标本可致浑浊,对HbCO反应慢,不能测定SHb。

/

6、血涂片上可见那些异形红细胞?

可见大红细胞、小细胞、巨细胞、棘形红细胞、刺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锯齿状红细胞、面包圈形或新月形红细胞、角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裂片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不整、细胞大小不均等。这些异常红细胞有的有临床意义,有的是因为制片和染色过程造成的,应注意区别。病理性改变的异形红细胞一般数量较多,均匀分布于全片,且可多次发现。

7、为什么有时已知血红蛋白量,还要进行红细胞计数?

如只需了解有无贫血和贫血恢复程度,可以只测血红蛋白,但在某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两者减少程度可不一致,因此必须同时测定,以鉴别贫血类型。

8、3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有什么临床意义?

3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

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V可将红细胞按平均体积分为正红细胞、大红细胞和小红细胞性贫血;MCH常用于贫血分类;MCHC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浓度,但在许多造血系统疾病中,MCHC仍处于正常状态。

贫血形态学MCV MCH MCHC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9、何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意义如何?

(1)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幼稚细胞(包括原始细胞),成为核左移。核左移的粒细胞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质的改变,常见于各种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白血病,也可见于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多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如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称为退行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释放能力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见于再障、粒细胞缺乏症、伤寒等。核左移按杆状核多少分为轻度(>5%)、中度(>10%)和重度(>25%)3级,其与感染严重程度和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

(2)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三叶核增多,且五叶核以上超过3%,则成为核右移。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为预后不良之兆,但在炎症恢复期亦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10、异形淋巴细胞是如何产生的?按形态特征分为哪几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过敏性疾病、病毒性感染、过敏原刺激等,可使淋巴细胞增生病出现某些形态变化,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少数为B细胞。

Downey按异形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3型:Ⅰ型为空泡型,又称为泡沫型或浆细胞型;Ⅱ型为不规则型,又称为单核细胞型,现认为最常见类型;Ⅲ型为幼稚型,又称为淋巴细胞型或未成熟细胞型。

11、血小板止血功能有哪些?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12、试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妇女月经期和妊娠3个月以上至产后1月,以及60岁以上老人,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为生理性的。

(2)病理性增高:①各种炎症。②恶性肿瘤。③高胆固醇血症。④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手术创伤及心梗。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⑥贫血。贫血病人红细胞数减少。下沉时受到摩擦力减少,致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3)红细胞沉降率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3、简述尿液检验中常用的几种防腐剂的用途和用量。

(1)甲苯或二甲苯:可用作化学检查如尿糖、尿蛋白定量等,每100ml尿中加入<0.5ml。

(2)麝香草酚:用于尿液中有形成分及尿浓缩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每100ml尿中加入<0.1g。(3)甲醛溶液:用于检查尿中有形成分,每100ml尿中加0.5ml,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4)浓盐酸:用于检测尿17-酮类酮醇、17-羟皮质类固醇、儿茶酚胺、尿素、钙及磷盐等,每100ml 尿中加1ml。

14、尿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什么?何谓多尿、少尿和无尿?

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滤和肾小管重吸收以及浓缩与稀释功能。但随摄入的水量、出汗及气候而异。

24小时内尿量超过 2.5L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0.1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排不出尿为尿闭。

15、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以4万~9万相对分子量的清蛋白为主,可伴随抗凝血酶、转铁蛋白和少量β2M、Fc片段等。尿蛋白定性3+~4+,定量>3.5g/24h。

(2)非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应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蛋白质为主,如IgG、IgM和T-H糖蛋白等。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

16、何谓本-周蛋白?

本-周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分为κ型和λ型。尿中本-周蛋白在pH值4.5~5.5加热至40℃~60℃时发生沉淀,煮沸至100℃时可消失,再冷却时又重现沉淀,故本-周蛋白又称为凝溶蛋白。过筛检测可用热沉淀反应法和对甲苯硫酸法等。用免疫电泳分析可以确诊,本-周蛋白大多位于λ区带及β-λ球蛋白间出现一条浓集的区带。为进一步分型,可用κ轻链及λ轻链进行免疫学测定,以区分轻链类型。

17、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什么因素?

(1)动脉血中葡萄糖浓度

(2)每分钟流经肾小球中的血浆量

(3)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肾糖阈。血糖>8.88mmol/L(1.6g/L),尿开始出现葡萄糖

18、酮体包括哪些物质?哪些情况可出现酮尿?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20%)、丙酮(2%)和β-羟丁酸(78%)。后者虽不属于酮类,但经常与前两者伴随出现,因此统称酮体。机体首先形成的酮体是乙酰乙酸,然后是乙酰乙酸代谢为β-羟丁酸和丙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尿酮体阳性。此外长期禁食、妊娠剧烈呕吐、饮食中缺乏糖类、脂肪摄入过多、剧烈运动后、全身麻醉后均可出现酮尿。营养不良,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氯仿、磷中毒等尿酮体亦可出现阳性反应。

19、简述检测尿中尿胆原,收集尿标本时应注意的事项。

尿胆原排泄量峰值在中午到下午4时之间,故收集此时排出的尿液进行测定效果较好。为了防止尿胆原氧化,需用棕色瓶收集样品,并及时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