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美三国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知识分享

最新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知识分享

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服装是平面型的服装,崇尚装饰,自然宽松。

西洋服装是立体型的服装,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以服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

其实,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西方服饰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1. 差异的主要表现1.1色彩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

在夏、商、周时,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

后来人们把对天神(黑色) 的崇拜转向对大(黄色) 的崇拜,所以形成“黄为贵”的传统观念。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它们被称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

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

在民间,正色也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

我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这一点也表现在服装上:先开始于民间,一旦被皇家贵族看中,就禁止民间使用,否则,轻者杀身,重者株连九族;如果一种服装的色彩开始是皇家贵族所穿,后来不穿了,成为一般民间服装,则这种服装的色彩立即被视为卑贱的色彩。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

白色象征纯洁、正直、神圣,也代表魅力。

这也是西方人喜欢选择白色作为婚纱礼服的原因。

人们也曾对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也十分向往。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

法国人钟情于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却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在英国,黑色有意想不到的复杂及强烈感,因为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但有时也被用于沉默、不吉利或悲哀的丧服。

1.2 外形从外形特征上来讲,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

中国传统服装形式以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为主。

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为中国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

越来越国际化。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

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

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

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

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论文)

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论文)

湘潭大学期末论文题目: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学院:兴湘学院专业:英语学号:***********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1月30日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摘要: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服装文化,由于中西方各民族在审美观念、着装理念和服饰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内涵、不同特色的中西方服装文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方服装的特征差异,和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对比,以及导致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服装文化都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对于服装文化的差异,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我们独特的民族服装文化,使之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中西服装;文化;差异性;民族服装文化Abstract:Dress is a culture symbol of a nation,a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of human.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dress culture,because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alities exist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standard ,dress concepts and etiquette uniforms,which formed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This article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ompared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and the reasons lead to divers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Through the argumentation, we can see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have rich content and distinct identity,there are precious culture heritages form ancestors,and also especially become the rarity of the world culture.The diversities towa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we should select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oss,inherit and advocate our distinctive nationality dress culture,make it outshine in the world culture.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Culture;Diversity;Nationality dress culture一、服装的特征差异一是服装思想观念差异,中国的服装表现出浓重的道德、礼仪色彩,通常具有保守、含蓄、隐喻等特点,朦朦胧胧,藏而小露,隐含寓意,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浅析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的 ,所 以她们 崇 尚人 体 自身 的 曲线 之 美 ,把 服 饰 当作 身 体 的装 饰 ,
中国传统 服 饰 的文 化 观 念 注 重 表达 服 装 的整 体 形 态 ,在 颜 色 、 利 用服饰 更好 地表 现和 反映 出人 体 之美 ,西 方人 的 着装 观 念便 要 求
款式 、造 型 、线 条上 的运 用十 分含 蓄 ,强 调朦 胧 的气 息 ,于 隐 约 中 服 装 的造型 和穿着 都要 充分 完美 的反 映人体 的优 美体 态 。
1 中西 方服 饰 文化 特色
的形 体之 美 ,尤其 是 自中世 纪末期 的 “哥特 式 ” 时代 以来 ,更注 重
1. 1 民族起 源 的差 异性 中国作 为 几 千 年 源 远 文 化 的 大 国 ,起 源 于 农 耕 文 明 ,男 耕 女 织 、精耕 细作 的农 业 文 明孕育 了 内敛式 自给 自足 的 生 活方 式 以 及文
强 调两性 在体 形上 的差 异 ,在服饰 的设 计 中更 加 突 出表 现 这 种两 性 的差 异性 ,不 断地 去扩 大其裸 露 的部 位 和裸 露 的 面积 。所 以 在西 方 服 饰 中更 善 于人为 的去 对衣 服结 构进 行 改造 ,以致 服饰 的造 型所 呈
化传统。而西方由于位 于海洋附近 ,西方文明主要 发源于海洋文 现 出较 大的跨 度 。
服饰造型方面更注重立体的表达,凸显出人身体的曲线 ,充分表达 饰 的特点 。在 这一 方面 西方 的着装 观 念则 与 中国截 然 不 同 ,在古 代
人体 的美 感 。
西 方 民族 的 眼里 ,人 体 给 人 的形 象 是 世 界 上 最 优 美 、最 至 高 无 上
1.2 文化观 念 的差 异性

中西方传统服饰理想形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服饰理想形象比较研究

东方服饰文化内 涵:注重集体主 义,强调和谐和 团结精神
PART SIX
色彩搭配:中西方传统服饰的 色彩搭配对现代服饰的色彩搭 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设计元素:中西方传统服饰的 设计元素被现代设计师广泛借 鉴和应用
款式风格:中西方传统服饰的 款式风格对现代服饰的款式风
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质选择:中西方传统服饰的 材质选择对现代服饰的材质选
PART FOUR
材料:丝绸、棉布、麻布 等
工艺:刺绣、织锦、缂丝 等
色彩:以红色、黄色、蓝 色等为主
款式:旗袍、汉服、唐装 等
装饰:盘扣、刺绣、流苏 等
寓意:吉祥、富贵、长寿 等
面料:羊 毛、丝绸、 棉布等
工艺:刺 绣、编织、 印花等
色彩:以 黑白灰为 主,色彩 鲜艳
款式:注 重线条和 轮廓,强 调立体感
推动创新设计:通过对比中西方传统服饰理想形象,可以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灵感和 借鉴。
提升审美素养:通过对比中西方传统服饰理想形象,可以提高公众的审美素养和审美 能力。
传承文化价值:通过对比中西方传统服饰理想形象,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和意义。
汇报人:
中世纪:贵族服饰,华丽繁复,强调等级和身份 文艺复兴时期:追求自由、个性,服饰风格多样化 巴洛克时期:奢华、夸张,强调装饰和细节 洛可可时期:精致、优雅,注重女性曲线美 19世纪:工业革命,服饰逐渐简化,注重实用性 20世纪:现代服饰,简洁、舒适,注重功能性和时尚感
西方服饰 理想形象: 注重个人 主义,强 调个性和 自我表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休闲场合:如日常、度假等,穿着 休闲装、运动装等
历史背景:西方传统服饰的发展与 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等密切相关

从中西方服饰看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服饰看文化差异
残 。直 到进入 2 0世 纪 之后 ,中 国社 会 开 始 进 入 大 变 革 ,大 变 化 时 期 ,服饰 体现 时代 特 点 的 同 时 ,也 体 现 出 中 国 人 不 断 融 人 世 界潮

流 ,包容 开放 的特 点 ,但 不改 变 的是 其朴 素 自然之美 。 2 .2 西方服饰 的变化 。在西 方 社会 ,在 每 个 人 心 中 ,有 一 千 个 哈姆 雷特 ,就有 一千 种美 ,于西 方人 而 言 ,美 不是 一 种 特定 的要 求 ,但 是 ,在 西方 人 的服饰发 展过 程 中 ,各 式 各 样 的服 饰 体现 出了 他 们不 同 的审美 风 格 ,最 总要 的是 其 充分 地 显 示 出 了人 体 的美 感 , 注重研 究人体 的 自然 特征 ,用服 装来 完善 人 体 的美 感 ,最 突 出 的特 点 是 突出个 性 ,显 示个 性 。由于 西方 社会 国家 与 民族 较 多 ,服饰 不 好 一一 列举 ,但是 最令人 印象深刻 的懒 散 ,慵懒 ,奢华 的洛 可可风 格 服饰 , 该服饰分类较多 ,通过上身塑性 , 表现 了女 性姣好 的身材 ,下半 身肥大的裙 摆拖地 ,则体现 了女性柔美 , 这种 上轻下 重的静态之美体 现
服饰与设计
西部皮革
2 0 1 7年 7月
从 中 西 方 服 饰 看 文 化 差 异
孙 晓 晶
( 河北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随 着社会 的发 展和 全球 化浪 潮 的推 进 ,选 美 比赛 和 时装 秀从起 初 由西 方 占主 导到 如今 中西方各 放 光 彩 ,甚 至 出现 互 相 融合 趋势 。 中西方 自古 由 于地理 ,历 史和 生长环境 的 差异 ,在文 化 和 民族性 格 上 有 着许 多不 同之 处 ,这些 差 异体 现 在 生 活的 方 方面 面如饮 食 ,礼 仪及 交流方 式等 等 ,本 文从 中西方的服 饰特 点 和发 展 历程 入 手 ,浅谈 一 番 中西方 区域 型 心理 差 异 ,从 而折 射 出

中英美三国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美三国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美三国服饰文化对比研究摘要: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

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差别,中英美三国形成了各国颇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本文分别描述了中英美三国的服饰文化,将中美、中英及英美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文末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关键字:中国英国美国服饰对比研究一、中英美三国的服饰文化1、中国的服饰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的文化,辉煌的遗物为世人所瞩目。

而中国服饰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相互渗透及影响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具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得体的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在中国服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

中国民族服饰,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流传至今的很多,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和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等。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饰在全球受到了注目和尊重。

2、英国的服饰文化在英国,民族服饰很有特点。

首先是帽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英国绅士的圆顶硬礼帽——“波乐帽”,它是一种硬胎圆顶呢帽,通常是黑色。

现在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这种波乐帽已不多见,但并未消失。

其次是苏格兰人的“基尔特”,这是一种用花格子呢料制作的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它形成于中世纪,是男子专用的裙子。

当今苏格兰的男子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穿,但遇到传统节日场合,男子就会重新启用。

中外服装造型之比较研究

中外服装造型之比较研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环保与可持续:使用环保材料,注重服装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科技与智能:运用科技手段,如3D打印、智能穿戴等,提升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跨界与多元:服装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如艺术、科技、体育等,拓宽服装的应用领域 和表现形式
汇报人:
碰撞:中西方服 装设计理念的碰 撞,产生了新的 设计理念和时尚 潮流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环保、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族风格与国际潮流的结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复古风格与未来主义的碰撞
复古风:复古元素 在时尚界一直备受 青睐,如波点、条 纹等
街头风:街头文化 在时尚界逐渐兴起, 如嘻哈、滑板等元 素
科技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服装设计,如 3D打印、智能穿戴等
复古风潮:复古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环保理念: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 科技融合:将科技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如智能服装、3D打印服装等 多元文化:吸收不同文化元素,如民族风、街头风等,形成独特的服装风格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夏商周时期:以麻布、丝绸 为主,注重色彩和图案
添加标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胡服为 主,注重实用和便捷
添加标题
宋元时期:以宋服为主,注 重简洁和实用
民国时期:以旗袍为主,注 重时尚和优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式服装: 注重礼仪, 强调和谐, 注重细节, 注重色彩 搭配
西式服装: 注重实用, 强调个性, 注重简洁, 注重线条 流畅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比较

东方服饰:注 重平面剪裁, 强调图案和色

西方服饰:款 式多样,注重 个性化和时尚

东方服饰:款 式相对较少, 注重传统和传

东方服饰:注重装饰性和象 征性,强调华丽、精致、典 雅
西方服饰:注重实用性和功 能性,强调简洁、干练、时 尚
西方服饰:注重人体工程学 和舒适度,强调合身、舒适、
自由
东方服饰:注重文化内涵和 象征意义,强调文化传承、
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旗袍:体现女性优雅气质, 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
汉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唐装:融合中西方元素,具 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少数民族服饰:展现民族特 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族元素:如蕾丝、珍珠等, 代表高贵和优雅
宗教元素:如十字架、天使 等,代表信仰和神圣
民族元素:如苏格兰裙、爱 尔兰帽等,代表民族特色和
中式服饰:注重手工制作,工艺精细,注重细节 西式服饰:注重工业化生产,工艺简单,注重效率 中式服饰:注重传统工艺,如刺绣、缂丝等 西式服饰:注重现代工艺,如印花、染色等 中式服饰:注重传统图案,如龙凤、牡丹等 西式服饰:注重现代图案,如几何、抽象等
西方服饰:注 重立体剪裁, 强调线条和轮
传统
时尚元素:如流行色、潮流 款式等,代表时尚和个性
西方服饰:注重个性化、时尚化, 强调自我表达
未来发展:中西方服饰文化相互 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时尚潮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东方服饰: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 设计的结合,强调文化传承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材 料的使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 尚理念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三.十字军东征的时期
影响因素:长时间战争影响,罗马帝国对外国强制推行罗 马文明,紧 身衣与斗篷几乎遍布西欧(Roman empire imposed on foreign Roman civilization, so tights and cloak almost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 特点:骑士装风靡,紧身衣和长筒袜组合形成浓郁服饰风 格(Knight is popular,tights and stocking combination form rich dress style.)
春秋战国——深衣出现
• 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 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 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用途最为广 泛,隆重程度仅次於朝祭之服,下裳必裁 12 幅,以应 12 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 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 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饰品十二 章)。深衣的长度大致在足踝间。 深衣的用料多为麻布,领、袖、襟等部位 镶彩色边,作为装饰。
秦汉时代——内衣外穿
• 社会背景: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 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後世影响很大。 • 特点: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 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 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 一种有絮棉的 夹层内衣,穿 着时在袍服的 外面要罩一件 外衣。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服饰文化也发生着变化清代服饰做工考究工艺复杂加之穿着庄重烦琐在工作中十分不便人们个性十分活跃参加社会活动也十分频繁与此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与各国的交往带来了不同风格的生活文化方式和不同国家的服饰文化此时的对外开放对中国妇女服饰的改革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 在帛纱轻柔的服装 上,真是花团锦簇,争 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 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 平万岁字当中”。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 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缠枝纹在 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 示了传统纹样 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关于中西方服饰的异 同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说起东方服饰文化,人们一定会想起雍荣 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的旗袍,而对于西 方服饰文化 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 了近代的西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 的贵族服饰。其实中西 服饰文化差异并不 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 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 经数千 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 体系。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 廓线条相称。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 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 胀的袖型庞大的 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 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西 洋服装的外型特点与西方人 热情奔放的气 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 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隋唐服饰
关于中西方服饰异同
二、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1.局部使用图案 将图案用于服装的某些部位,如 领部、袖口、门襟、下摆等部位,整件服装以清 地为主,局部用图案点缀 来驱散了单调感,服装 上图案有变化但不零乱,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这种装饰方式可以说手法众多,特别在 吸纳民族 服装装饰方式的同时,更要注重服装纹样的细部 构思,运用二方连续的几何纹样相拼艺术,使纹 样在 服装组合中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或 奔放、或粗狂、或细腻、或工整的特点。北京奥 运会中国代表团在 开幕式上的服装主要运用了最 能体现出中国风情的中国。

从中西方传统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传统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传统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中西方传统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服饰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定义模糊,概念广泛,若要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

多年来,各种书籍上有关“文化” 的定义不下二百种。

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文化是由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

而服饰的定义是人类用来装饰人体的,包括衣服、鞋帽、围巾等物品的总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人类社会经历几十万年的缓慢发展,服饰早已不仅仅是用于原始的遮羞暖体,更具有了美化功能和其他特殊意义,融入了人们的独特的审美爱好、生活情趣和风俗习惯,甚至连各种文化观念、信仰追求都沉淀于其中。

总而言之,服饰既是一种物质成果,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沉淀物。

服饰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服饰就是一种文化。

中西方服饰特点鲜明,差异较大,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

2.中西方传统服饰的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擅长形与色的委婉表达,用色低调谨慎,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款式大方得体,设计保守含蓄,讲究仪表的修饰。

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和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人在穿衣上十分谨慎,注重道德伦理,阶级意识明显,穿衣打扮都要符合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唯恐遭人非议。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变革较少,款式设计保守单一,人们在服饰的选择上也追随大流,鲜少能从服饰上判断出个人性格特点。

而西方人在着装上崇尚展现人体美,所选的服饰要能扬长避短,充分展现人体的曲线美和体态美。

不论男女,服饰皆紧紧包裹人的身体,款式开放、裸露,尽显人体曲线之美。

此外,西方人的传统服装颜色艳丽大胆,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注重突出个性,展示自我,服饰仅仅是人们用来表现个性的副件。

3.从中西方传统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3.1西方服饰与西方文化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歌颂人体的自然美,对西方传统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西方服饰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服饰观念的比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纹样:龙凤、牡丹、荷花等图案, 寓意吉祥、富贵、美好
配饰:玉佩、发簪、耳环等,象 征身份、地位和财富
西方服饰中的文化元素
贵族文化:强调身份地位,注重礼仪和社交 宗教文化: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艺术文化: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在服饰中的运用 现代文化:时尚、潮流、个性等现代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西方注重实用性, 追求舒适、便捷; 中国注重礼仪性, 追求美观、庄重。
西方服饰注重个 性化,追求自由、 创新;中国服饰 注重传统性,追 求传承、延续。
西方服饰注重功 能性,追求实用、 高效;中国服饰 注重象征性,追 求寓意、象征。
西方服饰注重时 尚性,追求潮流、 前卫;中国服饰 注重文化性,追 求内涵、底蕴。
差异:西方服饰注重个性化,东 方服饰注重传统和传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东方服饰:注重面料,追求质感, 款式相对简单,注重实用性
共同点:都注重美观和实用性, 都受到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的 影响
色彩与图案
西方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图案简洁明快 中国服饰:注重图案寓意,色彩丰富多样 西方服饰: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图案多为几何图形 中国服饰:以红黄蓝绿为主色调,图案多为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
和融合
西方服饰观念:注重实用性、 功能性和时尚性
冲突与挑战:中西方服饰观 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挑

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元素 融入现代设计,形成独特的中国 风格
科技与创新:运用高科技材料和 工艺,提高服饰的舒适性和功能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外服饰对比研究

中外服饰对比研究

秀丽无处不在——中国传统服装与外国服饰的差异性争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

由于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占有主导地位,中国服饰着装的形式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烙印”。

儒家重礼仪,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因疆土宽阔,各地的风俗不同,衣着习惯也各异,中国的古代服饰根本上是多民族服饰特征相融合的产物。

由于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宠爱自然与和公平特有的性格,以及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

在这样一种行为标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所谓“文质彬彬”,以“谦谦君子”的风范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在整体造型的风格中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其独特魅力在于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

西方则强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别,明确提出主观为我,客观为物,“物”与“我”是相对立的,不容混淆的,致使他们习惯于理性观看世界和探讨规律,并形成一种追求自然法则以获得真理的作法。

因而,表现出以一种理性的或科学性的态度对待服饰。

服饰在西方常被看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有“软雕塑”之称。

在构造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留意试缝、修订和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使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微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讲究服饰的外轮廓线,使服装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西方服装的造型观念带给服饰形态以变异性、丰富性、简单性与创性,很多着装样式依据时代的脉搏而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展,款式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渐渐缩短、频率渐渐加快的特点。

在服装款式造型的法则上,西方服装的造型意识,以服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设计师对纯粹的外形、颜色、质感等形式因素有特别的制造灵感,常实行自由、拟动、与习惯的冲突、与和谐的对立等表现手法。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_个人礼仪_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_个人礼仪_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因为形成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在服装功能意识、着装观念、着装方式、变迁过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文章内容。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中国服饰审美文化是指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形成,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朝代的更替而高度发展的服饰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西方服饰文化是指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受多种文明相互混合的影响,伴随着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移动而形成的欧洲基督教文化圈中的服饰文化,表现出复杂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一、服饰功能意识的差异对于服装的功能,中西方在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一开始中国人就给服饰打上了“阶级等差,尊卑有序”的烙印,直接成为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属”的工具。

从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以至黎民百姓,衣冠服饰都有严格的区别,目的在于顺应“礼仪”的“差序分别”。

中国人不仅仅把穿衣局限于保暖和装饰的功能,更加关注的是“治国安天下”的社会伦理功能。

从夏、商到周朝,随着服饰礼仪的制度的完善,这种观念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反复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阶层人的行为,来“治国安邦”。

所以,中国服装文化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西方服装的等级观念并不严格,除了极其特殊的仪式活动之外,等级差别主要通过面料的高档与做工的精细来表现。

许多贵妇人收买宫廷里的服装工匠,了解王后在将要出席的社交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也如此打扮借以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王后并不介意。

这种宽容就使款式、图案、色彩等服装审美因素没有强烈的权力专属色彩。

古罗马人也曾十分重视衣服对于身份的表示,封建时代也曾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很少像中国人那样把服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他们更多注重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

二、着装观念的差异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的重视,中国人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中国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包”的文化,既不能“现露”体形,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都有论文是近期写作1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2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4 Scarlett: A Feminist Preacher in the Old Time5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6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7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8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9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10 运用“第三空间”解析《女勇士》中的文化现象11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12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13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14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15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E.B.White’s Charlotte’s Web16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7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8 觉醒的灵魂——解读《兔子归来》中的女性主义19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20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1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22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23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24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25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6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27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28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29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30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31 The Application and V al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L) in Middle Schools32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33 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34 中美幽默的比较35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36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37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38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39 英汉汽车广告中常用“滑溜词”的对比分析40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41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42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43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4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45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46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47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48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49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50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51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52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5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54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55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56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57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58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59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60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61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62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63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64 从关联理论看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反讽65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66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67 从态度系统分析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68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69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70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71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72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73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74 Coh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ragmatic Study7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76 《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77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78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79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80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81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8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83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84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85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86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87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88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89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90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91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92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93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94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95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96 英汉人称指示语的对比研究97 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98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99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100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101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102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103 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104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5 痴情动因的解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精神分析106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07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08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109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110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111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112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113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14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意识115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116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117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118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119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120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121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122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23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124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125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126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127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28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29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130 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13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132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33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34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35 On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of Tess and Jenni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ennie Gerhardt136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137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138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139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40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141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142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43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44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45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146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浅析147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148 文化适应性原则在食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149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150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151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152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153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154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155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15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57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158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159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160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161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162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163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164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165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166 戏仿和影射—《洛丽塔》中的互文性167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68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169 论《欲望号街车》中的两姐妹的角色塑造170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171 从委婉语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172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173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174 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175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176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77 浅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178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79 On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Oval Portrait180 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181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82 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183 浅析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184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185 国产电影字幕归化与异化研究--以《集结号》为个案研究186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Light of Chines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 187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188 从交际方式的角度比较中美课堂差异189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9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91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192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193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94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195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196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197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198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199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20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论文之比较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论文之比较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论文之比较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与融合引言:服装与服饰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其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穿衣搭配,更是传递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与融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并探讨其融合的可能性。

一、东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特点东方传统服饰设计以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为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仪与尊重:东方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传统服饰设计强调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服饰的颜色、纹样和款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社会等级和家族血统。

2. 自然与和谐:东方传统服饰设计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美学,注重以自然界的元素为灵感,如花鸟、山水等,服饰的线条和剪裁都力求简洁而流畅。

3. 色彩与象征:东方传统服饰设计以红、黄、蓝、绿为主要色彩,每种颜色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黄色代表皇家和权力。

二、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特点西方传统服饰设计以欧洲和美洲等地为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与自由: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传统服饰设计强调个性和个体的表达,注重体现个人的品味和时尚。

2. 实用与舒适:西方传统服饰设计注重实用和舒适,服饰的剪裁和材质都追求舒适度和功能性,强调服装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3. 创新与多样:西方传统服饰设计以创新和多样性为特点,注重时尚和流行趋势,服饰的款式和颜色多样,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三、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东方与西方传统服饰设计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与象征:东方传统服饰设计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而西方传统服饰设计更加注重色彩的美学效果。

2. 剪裁与线条:东方传统服饰设计注重剪裁的简洁和线条的流畅,而西方传统服饰设计更加注重剪裁的细节和线条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美三国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摘要: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

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差别,中英美三国形成了各国颇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本文分别描述了中英美三国的服饰文化,将中美、中英及英美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文末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关键字:中国英国美国服饰对比研究
一、中英美三国的服饰文化
1、中国的服饰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的文化,辉煌的遗物为世人所瞩目。

而中国服饰文化更是中国文化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相互渗透及影响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具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得体的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在中国服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

中国民族服饰,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流传至今的很多,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和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等。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饰在全球受到了注目和尊重。

2、英国的服饰文化
在英国,民族服饰很有特点。

首先是帽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英国绅士的圆顶硬礼帽——“波乐帽”,它是一种硬胎圆顶呢帽,通常是黑色。

现在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这种波乐帽已不多见,但并未消失。

其次是苏格兰人的“基尔特”,这是一种用花格子呢料制作的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它形成于中世纪,是男子专用的裙子。

当今苏格兰的男子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穿,但遇到传统节日场合,男子就会重新启用。

再次是英国人的各种传统的工作服装和服饰,包括:法院开庭时法官穿的黑袍、戴的假发,教堂礼拜时牧师所披的长袍,历届国会开会时女王所穿的白色长裙礼服、戴的王冠,还有王宫卫士所穿的鲜艳的短外衣、黄束腰、高筒黑皮帽,伦敦塔楼卫士的黑帽、黑衣,近卫骑士的黑衣、白马裤、黑长靴等等。

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英国妇女对佩饰品和服装随件的兴趣,可以说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

首先是头饰,其次是领口显露出来的项链,凡没有穿轮状大皱领的妇女,颈间没有不戴项链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讲究,而且无论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里。

还有众所周知的“英伦风”,源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其必备元素则是:戴风帽的修身大衣,黑色搭配方格衬衫,收腿的裤子,及膝靴子以及超大的围巾,当然,加上顶爵士帽更是赞!英伦风格以自然、优雅、含蓄、高贵为特点,运用苏格兰格子、良好的剪裁以及简洁修身的设计,体现绅士风度与贵族气质,个别带有欧洲学院风的味道。

3、美国服饰文化
美国服饰历史上最有代表的便是牛仔裤。

它是用一种靛蓝色粗斜纹布裁制的直裆裤、裤
腿窄,缩水后穿着紧包臀部的长裤。

最早出现在美国西部,牛仔裤的造型现已成固定格局,一般不分男女均可穿。

牛仔裤简单实用、人人可穿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以及平等观念。

牛仔裤有紧包臀部的效果,正是美国人个性张扬的体现。

美国人有崇尚人体的传统,反映人体美,对服装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对服装穿着的动机是着重“自我表现”,心理定向是“外倾型”。

美国人穿着服装是为自己而穿,所以敢于标新立异,我行我素,非常讲究穿着个性的表露。

他们认为,穿着与众不同是为了表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以及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从服饰款式体现人体美,服饰色彩重在追求视觉效果到服饰材料的简便实用,美国人的精神价值无非是围绕着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展开的。

二、中英美三国的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
1、中英两国的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气韵是神气与韵味的意思,气是指精神状态,韵是指韵味、风致与情趣(出自辞海)。

服装的气韵就如同人的气质,它是服装的灵魂,是服装外在形式美中体现出的内在美。

我国以儒道为基础而形成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决定了。

2、中美两国的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国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它们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的选用,有一个很有社会内涵的现象:先开始于民间,一旦被皇家贵族看中,就禁止民间使用,否则,轻者杀身,重者株连九族。

如果一种服装的色彩开始是皇家贵族所穿,后来不穿了,成为一般民间服装,则这种服装的色彩立即被视为卑贱的色彩。

从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五行之说到帝民之间的色彩故事,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古代对服饰色彩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服饰色彩的运用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以及强烈的等级观念。

在美国,过去传统颜色最流行的是白色和紫色。

白色代表纯洁、正直、神圣,也是一种魅力的代表。

紫色是一种高贵和财富的象征。

美国人对色彩的追求是注重于视觉的效果。

在美国历史上,美国人对于色彩的要求没有中国古代追求色彩的那种精神性质。

他们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穿上自己喜欢的服饰,不受到上层社会的约束。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人崇尚平等,这种“平等”的根源来源于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来自于现实历史条件。

3、英美两国的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从服饰上看,英国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

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

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
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三、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