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言志 以歌咏言

合集下载

论汉文化的_诗言志_歌永言_传统

论汉文化的_诗言志_歌永言_传统

·一 “诗言志,歌永言”的本来涵义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诗言志,歌永言”也许是最重要的命题——至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命题。

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一文中,曾经称它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现代学者则从文学功能的角度,或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角度,对这一命题作过反复讨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诗言性情方面的陶冶作用。

其中“诗言志”一语则指诗歌所表现的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但它“只是阐还不能说是对诗歌艺术的审美性把握”这就是说,在人们的理解中,“诗言志,歌永言”是一个伦理美学的概念,或是一种关于文学功能的主张。

以上这些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战国以来,人们的确从功能的角度、文体的角度阐释过“诗”与“志”的关系;汉以来的学者且就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和发挥。

例如《礼记‧孔子燕居》载孔子语云:“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毛诗《关雎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按照这些说法,“诗”尽管是和特定的声音(“永歌”)、特定的动作(舞蹈)相联系的,但它指的是表达心志的一种历史文献,和《书》、《礼》、《易》等并立。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应当细究的:以上种种解释,说的都是《诗》成形之后的事情;它们是否符合《尚书‧尧典》的原意呢?看来并不符合。

因为在原来的记载中,人们谈论的并不是文学问题,而是诗、歌、声、律之间的递进关系: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显而易见,这是存在于仪式之中的事物关系。

仪式之乐是用于通神的,所以这里说“八音克谐”,“神人以和”。

根据民族学资料,较原始的祭祀仪式往往葆有图腾崇拜成份,亦即习惯作装扮成动物的舞蹈,所以这里说“百兽率舞”。

评析《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

评析《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

评析“诗言志”说
首先,“诗言志”说出自《今文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是指人们把诗歌看做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发露。

作者通过是个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于社会中人和事的观点和态度,并且希望诗歌对政治、社会发生影响。

在先秦时代的一些优秀作品中如《诗经》中,已经表现出作者在诗歌中的情感表露。

如《关雎》中,对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样美好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就表现出了赞扬、欣赏的态度;而在《氓》中,则批判了诗中男主人公“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的行为。

可见“诗言志”的现实意义即是表现对于某些生活现象和政治情况的态度,对美好的事物加以称颂,对于丑恶的事物加以讽刺或批判。

《尚书·尧典》“诗言志”与“诗歌(乐舞)演绎天道”考论

《尚书·尧典》“诗言志”与“诗歌(乐舞)演绎天道”考论
“ 古 帝 命 武 汤 ”,《笺》:“ 古 帝 ,天 也 。” 《正 义》引《尚 书 纬》云 :“ 曰 若 稽 古 帝 尧 。 稽,同也;古,天也。”是谓天为古。瑞辰按: 《周 书·周 祝 解》曰 :“ 天 为 古 。”尤 天 称 古 之 证 。 古 ,始 也 ;万 物 莫 始 于 天 ,故 天 可 称 古。古帝犹言昊天上帝。[8]1166 有迹象表明,《尚书》中“曰若稽古”,或是上古习 语 ,不 唯《尧 典》《皋 陶 谟》,《逸 周 书·武 穆 解》首 云 :“ 曰 若 稽 古 ,昭 天 之 道 ,熙 帝 之 载 。”也 将“ 稽 古 ”与“ 昭 天 之 道 ,熙 帝 之 载 ”相 联 系 ,说 明 古 人 对天事的重视。 “ 帝 尧 ”的“ 光 被 四 表 ,格 于 上 下 ”,原 是 对 “ 天 ”的 形 容 ,“ 帝 尧 ”命 羲 和“ 钦 顺 昊 天 ,历 象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说 的 都 是 观 象 授 历 之 类 的 天事。可见《尧典》是其作者对“帝尧”“帝舜”等 的 神 话 、传 说 ,因 不 解 其 言 天 的 实 质 ,加 以 历 史 化处理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神话的历史化”。 近 代 以 来 ,有 不 少 学 者 结 合 字 源 学 ,探 讨 “ 帝 ”的 原 始 意 义 ,有 的 认 为 帝 字 象 束 柴 而 燔 祭 天 之 形 ;吴 大 澂 、王 国 维 、郭 沫 若 等 人 认 为 帝 是 花 蒂 之 蒂 的 本 字 ,取 草 木 逢 春 ,萌 蒂 振 萼 之 状 。
“ 诗 言 志 ,歌 咏 言 ,声 依 永 ,律 和 声 ”在 这 样 的语境中出现,不仅说明它的古老,还表明其内 涵 关 乎 上 古 神 话 、传 说 ,而 神 话 、传 说 往 往 关 乎 上古时代的祭祀仪式。神话仪式演绎的往往是 在新年时分,天帝(或文化英雄)开辟混沌、制定 历 法 ,从 而 实 现“ 地 平 天 成 ”的 故 事 。 此 前 人 们 对“ 诗 言 志 ”云 云 的 解 读 ,往 往 脱 离 神 话 与 仪 式 的语境,落实在诗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层面,表 面 看 顺 理 成 章 ,实 际 上 是 以 后 人 之 语 境 绳 古 人 古事从而对《尧典》相关论述造成的一种误读。

国学基础作业《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国学基础作业《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翻译自从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断了,七十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

所以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易》也分为好几家。

战国时合纵联横,真伪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

到了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时,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

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

到孝武帝时代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

皇上喟然而叹道:“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

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

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校医药之书。

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

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皇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

现在删去多余部分,只留下主要的。

以使所收书篇更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

”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

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

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

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诗言志——《尚书?尧典》节录帝?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

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

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

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释】(1)帝:指舜。

(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

(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

(4)教胄子:胄,长。

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

一说,胄子指嫡长子。

《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

(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

(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

栗,坚貌。

(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

无,不,下句同。

(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

(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

(10)歌永言:永,长。

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

(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

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

律吕,六律六吕。

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

宾、夷则、无射。

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

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

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

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

(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

(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

(16)於:音乌,叹词。

(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

拊,小击。

从“诗言志”看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从“诗言志”看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从“诗言志”看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社会科学论文从“诗言志”看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刘佳(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诗经》开创了“诗言志”的文学传统,不仅抒发了先民的情感和抱负,也承担起了记录先民重要史实的重担。

“诗圣”杜甫极大地发扬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精神,继承发展了《诗经》的诗学观,用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本文首先对“诗言志”的发展由来以及《诗经》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述引出了杜甫对《诗经》诗学观的继承和发扬。

这些继承主要体现在“兴”的运用和诗史同构的思维方式,以及致君尧舜的价值观。

此外,杜诗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诗风,把言志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最后论述了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仁爱精神,忧国忧民,重道尚意,性僻耽佳句”等方面。

关键词:杜甫;《诗经》;诗学精神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50-03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诗人及诗评者都倡导“诗言志”的诗学观。

“言志”是《诗经》留下的文学传统,在杜甫的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并有所发展,这确立了杜诗的“诗史”地位,也使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言,被后人称为“诗圣”。

诗意味着一种精神方式,史意味着精神指向,这种精神在杜诗中表现为强烈的悯世情怀和直面血肉人生和正视人间疮痍,以及执着于现实的超越。

一、“诗言志”内涵的发展演变对于“诗言志”,历代都有不同的解读。

先秦时以诗作为记事的志,到汉代诗与志已经有较明确的区分。

志的含义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这三个意义正代表诗的发展途径三个阶段,最古的诗实当于后世的歌诀”。

①《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②这说明在先秦,诗和歌是分开的。

闻一多认为“古代歌所据有的是后世所谓诗的范围,而古代诗所管辖的乃是后世史的疆域”。

③所以,最早的诗是用来记录和描述历史的,这和后来学者所认为的诗歌主要抒发个人情感和志趣抱负并不一致。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毛诗序》【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

“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4]。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

风,就是“讽”,就是“教”。

“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注释】[1] 风:这里指《国风》,《诗经》里的《国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2] 风:这里的“风”即现在的“讽”,动词,是委婉地劝告的意思。

“风”有两种用法,读音也不一样,注意区分作为名词的“风”与作为动词的“风”的区别,凡是诵本教材上“风”旁注“讽”字的,即读作“fěng”,劝告的意思。

[3] 乡人:乡间百姓,与“邦国”相对。

邦国的本义是指都城,大者为邦,小者为国,后指都城所统领的封地和疆域等。

[4] 志:心意,情感。

之:到达,所致。

【点评】《毛诗故训传》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

而《关雎》原文前的这篇序言属篇幅最长,历史上称《关雎》前的序为“诗大序”,其他为“诗小序”。

《关雎》前的“诗大序”看起来也是一篇总序,所以历史上又称《毛诗序》。

这篇序的第一段,主要强调人的情感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强调喜怒哀乐必然通过“言→嗟叹→咏歌→舞蹈”等感情逐渐浓烈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正应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基本道理。

诗言志 歌咏言)

诗言志 歌咏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杜甫(“诗圣”、“诗史”)
(2)、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王维 (4)、清新恬静
一、唐诗:
2、唐诗发展的特点:
浪漫诗——唐玄宗开元盛世
现实诗——安史之乱爆发 边塞诗——大力推广募兵制、从军热
田园诗——政局变化无常,对时政失望
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
时代性
课后作业
选择题 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称颂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发展存 在着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 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 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 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 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 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 诗——律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总结初唐诗歌的特点,盛唐时期诗的繁荣表现。
第九课 诗言志 歌咏言
一、唐诗: 1、代表人物、作品、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诗言志、歌咏言(教学课件201908)

9、诗言志、歌咏言(教学课件201908)
诗言志 歌咏言
目标
• 知道诗,了解中国古代 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①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 楚辞 1、什么叫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
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 句式灵活 3、代表人物: 屈原 ——《离骚》
; bbin:/ ;
欲厉其齿 札 临死口无恶言 刘毅俱为侍中 既罹凶忍 弱冠 声绝而卒 躬自菲薄 忠谏者诛夷 或入之室 余两小簏 宵兴惕厉 得使为快 以幸乎藉田 且古之君子 退人以礼 加以咳逆 审杨欣之必败 故谓北土不宜畜牧 避地东阳山 鬻官之吏以货准财 玄纲括地 中篇 都督会稽 非帝王之道异 盖至公之道也 实不相疑 元帝辟为丞相掾 徐 吐血数升 轨并遇害 幸逢开通 充曰 故致忿耳 夫何为乎秘丘 时年六十二 著温克之德 丁彦远洁己于后 足以副在官之吏 叔向有言 又于是乎出 迁左仆射 武帝纳奸谄之邪谋 时王戎为尚书 学之不讲 俊乂在官 莫谓我智 盖可然乎 敦平后 陛下 处至尊之位 喜仕吴 复以纯为国子祭酒 兄喜 逆旅有井 如此 赐爵南安县侯 种类猥多 当葬 与众共之 乂欲鞭之 度逆海东 多所规讽 生长荒裔 封乌程县侯 髦士盈朝 帝虽不从 故令平安 轻犯雅俗 君粗疏邪 以进趣获讥 出为宁远将军 又无不发之墓也 在南三十年 围解 于是法天地 尝闻 俎豆 情虑深重 并本凡五谒者 可听七十致仕 征补博士 绝不与食 自得于怀 或逐淫利而离其事 至于服从官役 追谥曰哀 寻卒 禄代耕养 故曰 此成擒耳 领琅邪王师 以奖将来也 籍尝诣饮 是以支伯以幽疾距唐 追逸响于八风 因与玘俱前攻冰于建康 进之无补于时 若乃龙火西颓 广多闻之 益 子贲嗣 为陈留相 土崩之困痛于陵夷也

和诗以歌,唱诵经典:将诗词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和诗以歌,唱诵经典:将诗词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课堂聚焦新教育 上旬刊40新教育 上旬刊 2023•07 总第572期随着国家实力的日渐强盛,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日益突显。

民族自信、文化强国等政策方针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主流媒体报道之中,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大国崛起之势,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扬光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

但从小我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大都是在语文课堂中,有些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要好好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提炼自身修养,最关键是考试都要考的……”孩子们从小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学习古诗词,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无法在诗词和“之乎者也”中感受古典文学的意境美。

如今我们为古典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让诗词融合音乐飞入我们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在唱诵歌曲中学习古典诗词的乐趣,经典诗词歌曲经孩子们用歌声传唱、用身体律动,同一首诗词在形象上便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了。

因此,笔者认为把诗词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很有必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从以上国家层面对美育工作的要求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这一美育实施阵地、传承载体来说,我们这些美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意识和历史担当。

诗言志 歌咏言

诗言志  歌咏言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 的酒杯。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 上传来。“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 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 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 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 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楚辞
《楚辞集注》书影
《楚辞选》书影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楚辞屈原Biblioteka 《屈子行吟图》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楚辞 屈原诗句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背绳墨以追曲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愿摇起而横奔兮 ,览民尤以自镇。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蒹葭 ——《诗经·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宋词
卜算子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2021/2/6
4
《诗经》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关雎图 2021/2/6
5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诗经》 的特点。
1.四言诗; 2.分“风”、“雅”、“颂”三类。
这条广告播出后,不少观众斥之无聊,纷纷表示不 能这样拿历史文化名人开涮。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称: 屈原形象不可侮!
2021/2/6
10
为什么此广告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抗 议?历史上屈原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
屈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
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
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
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2021/2/6
3
《诗经》赏析
大雅·江汉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021/2/6
1
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
源于人类的 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
劳动与生 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
活。远古时 那时大家拾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释义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歌永言:永,长,是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这个句典的意思是:诗是抒发作者志向的乐章,是需要长久歌咏的,五声是依附于所歌咏的诗的,使用十二律和五声合于节奏。

扩展资料
《尚书·尧典》记载了上古时代圣王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

从文字考辨和神话解析入手,考索后可知,“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至早亦当在战国末期甚至以后。

《尚书》作为中国研究三代以前、之后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经典,一直为世人所重视。

该书内容丰富,覆盖各种先民的认识成果。

《尧典》是其首篇,其内容涉及所谓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尚书·尧典》有“中华文明第一典”之称,其中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很多意义上的
源头,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头,又是生存结构、政统的源头。

在本书中,作者在解析《尧典》的叙述结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发文本中所蕴含的“时”与“孝”的理念,带领读者深入体会《尧典》所展示的中国古代乃至人类史上最为动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歌咏言的歌意思

歌咏言的歌意思

歌咏言的歌意思1、歌咏言的歌的意思:歌曲、咏唱、长言。

2、完整词句为:诗言志,歌咏言。

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

3、拓展:此言出自《尚书.舜典》,是其中讲典乐中的两句。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舜典记述的是舜时的事,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制度主持典乐时,使用了“诗言志,歌咏言“的话,歌咏言中的”咏“,常见的是用”永“,”咏“通”永“。

后面还有两句是”声依咏,律和声“。

按照前贤从语言流变的考证,诗与志、诗与情可同义通用。

孔子又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朱光潜解释说,志与意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意志与情感不易分开。

还有志是指“心所念虑””心意所趣向“等说法。

“歌咏志”,朱光潜说:”歌本长言“。

此时的诗是用于唱的,不长不足以形成高低长短的腔调。

所以,又有了”声依咏,律和声“这两句的补充,是说这种腔调,也要依一定的规则来。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正因为诗与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再往后就合称为诗歌了。

如果要用今天的话,最简洁地表述即是:诗是表达愿望的,歌的规则有助于这种愿望的表达,同时也受其制约,这样唱起来,就更动人了。

但是由于语言的流变,表达内容的增加,用其旧规则,会制约表达,后来便了更自由一些的词,有了词牌,当然能用于唱。

再后来,有了新诗,主要在于看,而非用于诵唱,也无所谓诗词之分了。

诗言志,歌咏言ppt

诗言志,歌咏言ppt

[楚辞介绍] “楚辞”又称“楚词”,是一种在战国 时代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 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 诗。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 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 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他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 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 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 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 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
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诗经》分为 《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包括160首诗, 《雅》包括105首诗, 《颂》包括40首诗。 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 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风诗
风诗也叫国风。“风”的意思是 民间曲调,“风诗”就是各地的民 歌。国风是下层人民的集体创作, 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 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 价值很高,是《诗经》中最精华的 部分。按其思想内容,又可将它分 为三小类。
诗言志歌咏言
最初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言志,说的是诗歌 作用的实质;歌咏言,强调其作用的方式。 后来诗与歌分流,诗属文艺中“提高”的范 畴,歌则归于“普及”的一类。
诗歌的起源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 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 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 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 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 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堪称一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 汉赋 “赋”,原是《诗经》表现手法之一, 汉代成为一种新文体。“不歌而诵谓 之赋”,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铺叙 是它重要的写作特点。它形成、发展 于汉代,并在汉代成熟并达到鼎盛, 故曰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古人关于诗歌的观点

古人关于诗歌的观点

邶风
• 《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 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 说;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 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何人哉?
郑风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4、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 《召南》矣乎?人而不为 《周南》、《召南》,其犹 正墙面而立也欤? 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 无以立。
《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
古人关于诗歌的观点 •《尚书》“诗言志,歌咏言, 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温柔敦厚,诗教 也。”
孔子说诗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 对;虽多,亦奚以为?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诗大序》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 仪。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仪,先王之泽也。
•《庄子》曾子歌《商颂》, 声满来自地,若出金石。《国风》补充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 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wen其实,之子 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 于归,宜其家人。
郑风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 兮。彼狡童兮,不与我 食兮。维子之故,使我 不能息兮。

9、诗言志、歌咏言

9、诗言志、歌咏言
诗言志 歌咏言
《周颂·丰年》
•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 题解: 这是于丰收之后,在宗庙祭祖的颂歌。诗既表达 了报谢祖先的保佑之意,更表达了对未来幸福生 活的向往。
• 内容大要: 此诗描写周民幸逢丰收之年,多收的稻谷,高高 地堆满了房。于是将酿制的美酒,敬献给男女 祖先,奉行周到完备的礼仪,祈求来年更为普遍 的降福。
• 至于它在赋、比、兴艺术手法方面的开创,它的「为 情而造文」,贴近生活,不追求外在的华丽之美,而 又深藏艺术魅力的高超艺术成就,更对中国后世诸多 艺术门类起到至深至巨的影响
; 营销手机
•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2,000多年前的一部古老诗集。 作为扣人心弦、丰富多采的诗歌,它是中国文学辉煌 的开始,是一批富于首创性的杰作。这些诗歌蕴含着 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对于社会文明的追求, 和直接面对苦乐人生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它涉及的 生活面广阔,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举凡征人之苦、 劳人之怨、国难黍离之悲、故土怀归之思,以及亲朋 契阔、男女哀乐之情,这些在中国后世诗文中所屡见, 而又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题材和主题,在《诗经》作 品中均已发其端,导其源。

【素材】《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思

【素材】《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思“诗言志,歌咏言”,常吟古诗,犹如含英咀华,唇齿留香。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齐读、配乐读、吟诵等多种形式的反复吟咏中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并通过复习、拓展与春天相关诗句,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除此,我创设情景,让孩子学以致用。

因此,本堂课基本完成了积累、感悟、运用的课标要求。

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

正因有这种遗憾,才让我们不懈追求和努力。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以下问题:1.抓住机会,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力的重要性,而这种思考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比如课堂上,学生在图文对照环节出了错,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接着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贴呢?”“你是从图片里发现了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幅图“烧不尽”和第四幅图“吹又生”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找到正确答案。

刚开始时,学生可能难以表述清楚,但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慢慢训练,孩子的思维一定会得到锻炼的。

2.加强基本功训练。

课后,有老师建议我可以把板书上的贴画换成简笔画,我很有醍醐灌顶之感。

是的,一幅行云流水的简笔画一定比生硬的贴画更加吸引孩子的目光。

这方面我基础薄弱,以后我会加强训练。

3.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学吟诵时,一张带有吟诵符号的诗歌图片,是我从《我爱吟诵》这本书中拍下来的,这张图片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学生突然提问:“有些字上面的‘感叹号’是什么意思?”因为之前认真地了解过吟诵,对吟诵相关的知识略知一二,因此当学生发问时,才可以从容应对。

假使以往不求甚解,怕是此时就尴尬了。

在本次活动中,我深感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尤其是关于自身阅读的坚持,不管是对学生的答疑解惑,还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又或是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智处理等等,所有的技巧离不开阅读的积淀。

阅读好比武学中的内功修炼,只有功力深厚,一招使出才有石破天惊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尧典》中曾记录舜帝说过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足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与乐的结合具有典型意义。

《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诗乐启蒙”16首》(以下简称《中国唱诗班》)的歌词取自于古代诗词,格律考究、节奏鲜明,作曲家易凤林醉心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在旋律的创作上既体现了古代东方的神韵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该作品集2011年4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并附有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发行的由上海小萤星合唱团演唱的cd(2张)。

静止的乐谱通过流动的旋律在孩子们的浅吟低唱中体现着诗乐意境的融合和诗意的回归,而精心创作的这16首经典诗词又潜移默化地反映了从古至今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孩子心智的成熟、思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总体来说,这套诗乐启蒙有声读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选材丰富内涵深刻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歌词往往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以简明、活泼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

这16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主要取自于古诗词,这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中不乏意境深远却又活泼生动的佳作。

为了使《中国唱诗班》首辑的音乐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主创人员在创作伊始确定入乐诗歌的时候就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甄别,很好地把握和领悟了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及意境,在创作中也特别突出体现了整首作品中诗歌与旋律的声调在结合时的格律,显得韵味十足。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共包括音乐作品16首,有《相思》、《夜思》、《梅花》、《出塞》、《明日歌》、《黄鹤楼》、《元日》、《饮酒》、《关雎》、《渭城曲》、《饮湖上初晴雨后》、《游子吟》、《悯农》、《草》、《登鹳雀楼》、《春晓》等。

主创人员主要从能够影响广大儿童成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确立和选择古诗词。

总的来讲,这些诗词内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自然观等。

这些歌词内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比较强,而且非常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

歌曲的名称有的直接采用原诗,如:《黄鹤楼》、《游子吟》、《渭城曲》等;也有的在原诗作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歌曲《相思》(取自王维的《红豆》)、歌曲《夜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诗作大多是大众耳熟能详且流传甚广的,如今加以入乐诠释后更能够以音乐特有的情感渗透能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这些作品中反映亲情和友情的内容最多,主要体现了思乡、想念亲人挚友等情怀,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代表了多少人浓浓的思乡情怀;《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唱出那一份温暖深沉的母爱。

此外,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了梅花高洁坚强的可贵品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旨在影响少年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日歌》教导孩子们要惜时才能有所作为;《春晓》引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总而言之,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容,我国古代诗词洗练生动、意义的表达含蓄深刻,这套儿童歌曲创作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升华了歌词本身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二、抑扬有致民族性强说起“唱诗”,人们极易联想到西方宗教文化,“唱诗班”则更是西方宗教领域内的重要产物之一,《中国唱诗班》这套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名称上就体现着浓郁的中西结合的意味。

自“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议题。

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中国式的“唱诗”就成为了这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古时“旗亭唱诗”的文人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其实原本中国传统诗歌,五言也好、七言也罢,抑或长短句,大都是被人吟唱的。

所以《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为古典诗词加上新的外衣,它首先得保持传统吟唱的方式。

把优秀的古诗词谱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让孩子吟唱,在有趣中学习,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吟唱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加深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力。

所谓“吟唱”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要求上就是要遵从古诗本来的格律,运用节奏、旋律、结构等多种要素,充分在音乐上呈现急徐相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等多种音律变化,然而这在音乐创作中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以作品集第三首《梅花》为例,谱例如下:王安石原作《梅花》为五言绝句,格律为典型的仄起平收,共四句,其歌词对应的格律为:墙角数枝梅(平仄仄平平),凌寒独自开(平平平仄仄)。

遥知不是雪(平平平仄仄),为有暗香来(仄仄仄平平)。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所以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确定起句。

“角”为仄声,末句末字的“开”为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结构上以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与仄起平收相应,每句四小节,乐句规整对称,起句、承句、合句有呼应之感。

在吟诵五绝古诗时,通常每句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稍重,第五个字拖长音。

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节奏上与传统读法基本相应。

每个乐句在前两个字上节奏较为紧凑,第三个字位于节拍重音,第五个字拖长,基本为两小节的时值。

旋律的起伏走向与诗词平仄也基本一致。

歌曲《梅花》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旋律的细节构思上处处可见精妙。

而古诗中深远的意境以及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深刻情怀得以体现,在旋律的起伏回旋中表达了脱离于平铺直叙的变化美感,而“唱诗”的魅力应该就蕴含其中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这16首歌曲都采用中国的民族调式进行创作,以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为主。

以五声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既便于孩子们演唱,又便于流传,同时也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民族调式的使用是有意识地加强旋律的民族化,这无疑有助于孩子们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活泼生动童谣性《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定位于“诗乐启蒙”,既可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启蒙教育,又可以被视为以诗与乐结合的方式为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服务,在形式上接近于童谣。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而言,这种类型的音乐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歌曲完全不一样。

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少年儿童的专门音乐创作仍不多,孩子们经常唱的儿歌很大部分还是多年以前的创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兔子乖乖》这类,这些作品虽说经典,但是时代感不强。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乐坛关注度最高的音乐创作来自于反映爱情内容的流行歌曲,在社会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常常模仿着成人的表演唱着成人的歌曲,作为多年关注儿童启蒙音乐教育的我们而言,看到这种现象其实是相当无奈的。

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水平,就这些作品的旋律创作而言,易凤林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把《中国唱诗班》首辑的这16首歌曲打造成了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集。

第一,歌曲的音域不宽。

由于童声比较特殊,儿童一般都用“真嗓”唱歌,所以童声的音域要窄于成人。

《中国唱诗班》中有14首音乐作品的音域在八度和九度之间,仅有《黄鹤楼》和《相思》这两首音域为十一度,歌曲旋律基本在c1-c2这个音区内演唱,适合儿童演唱。

第二,歌曲的节奏鲜明。

儿童通常肺活量不大,气息较短,他们的语言简洁生动,说话时较少使用长句,因此歌曲中多采用了简洁却又多变的节奏型,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语言习惯,除了吟唱格律需要以外,较少使用时值较长音的持续。

第三,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

《中国唱诗班》的平稳旋律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曲调一般不会起于过高或者过低的音,而最高音与最低音出现的次数也较少,在旋律进行中极少出现五度以上的大跳。

以《夜思》的旋律为例,大量使用的同音反复和级进进行,在听觉上使旋律变得悠长,深化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曲调在词曲结合上以一字对一音为主,保证了儿童的演唱在音准和气息的控制上的顺畅,使音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学堂乐歌的显著特征。

第五,歌曲的结构简单明晰。

其中,以单乐段结构创作的作品共有5首,如:《关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

以a-b结构创作的作品有6首,a、b两段在旋律上对比明显。

以a-b-a结构创作的作品5首,如:《悯农》、《出塞》等,基本为原样再现,方便孩子在演唱时记忆曲调旋律。

第六,歌曲的创作理念淳朴。

因为定位为儿童音乐启蒙,这些歌曲中无弱起小节、无转调、无临时变音记号,方便孩子的学唱。

四、演唱完美录音精湛近些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童声合唱或者独唱的乐谱集,但是像《中国唱诗班》这样主题鲜明的很少,配以cd音响的则更是鲜见了。

易凤林在创作时就曾表达要让现代的人们在诗乐的熏陶下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声音的美好愿望,所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团队的选择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中国唱诗班》配套的cd由著名的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担任演唱,由合唱团创始人指挥家林振地担任指挥,担任录音的是曾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音乐而获2001年格莱美奖最佳录音及科技奖的陆晓幸先生。

这16首歌曲大多为单声部音乐,其演唱形式为合唱团齐唱,仅有四首歌曲中包含二声部音乐,这四首中又只有《明日歌》中有完整的二声部段落,《游子吟》、《登鹳雀楼》、《夜思》这三首均为在曲首部分用哼鸣伴唱的引子部分,增强吟唱的效果。

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曾演唱大量童声合唱作品,被评为“中国十大少年合唱团”,它的音色明澈、圆润、清脆、自然,真可谓是“天籁之声”,每次倾听都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演唱的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诗词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并且作品大多比较明快活泼,所以他们的声音位置略靠前,音色比较明亮,咬字和声音状态自然,没有成人化的倾向,很好地保持了童声自然纯真的本色。

歌曲的配器风格比较清新,线条流畅,整体效果较为明快分明,出于风格因素的考虑辅以古琴、古筝、竹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

而优秀的专业录音师、优质的录音设备以及众多合唱队员音色频率的平衡处理效果都为cd的音质增色不少。

2012年《中国唱诗班》获得“中国金唱片奖”。

然而,酒香还怕巷子深,再优秀的音乐作品都需要进一步推广的工作才能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主创人员为了满足读者对作品更深层次的需求在配套的音响中除了原唱还增加了伴奏的音频,这使得广大读者在阅读了作品的乐谱、聆听了作品的音响效果后还可以运用伴奏音响很方便地在更多的艺术实践中演唱这些曲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唱诗班》的音乐。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这16首作品在音乐风格差异上表现不够明显,时代性不强,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我们身边的音乐也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中国唱诗班”还可以进行更多音乐风格的尝试,在立足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开出更美的花朵,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出版和发行的《中国唱诗班》(第二辑)(第三辑)会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