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正式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之须臾,慕长江葫之芦无穷嘱,,劝挟酒飞仙寄以生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短暂,托遗响于悲风。”带着
屡次得到
给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客人因何而悲?
解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 十分形象、真切。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容颜改变
端坐
为何,宾语前置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段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以水与月设喻意在表明: 万物既变又不变。
2、应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
3、表现一个矛盾的苏轼:失意 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 安的情怀。
流逝的江水
消失 圆缺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终于
假若
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羡慕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赤壁赋》PPT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翻译文段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 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 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 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 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 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 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思考讨论“客”
有人认为,“客”是另一个“苏子”,即 苏子本人,反映的是苏子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 态度矛盾斗争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讨论“客”
主 不同思想 客 不同自我
一人
儒家 思想丰富 道家
佛家
思考讨论“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境式默写答案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 举酒属客 (“嘱”,劝酒) ✓ 歌窈窕之章 (名→动,唱)
1 段字词句
✓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后) ✓ 白露横江(笼罩) ✓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定语后置)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广阔,辽远。“凭”,乘)
概述第 1 段
2 段字词句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 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 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文段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 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 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 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 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 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 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思考讨论“客”
有人认为,“客”是另一个“苏子”,即 苏子本人,反映的是苏子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 态度矛盾斗争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讨论“客”
主 不同思想 客 不同自我
一人
儒家 思想丰富 道家
佛家
思考讨论“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境式默写答案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 举酒属客 (“嘱”,劝酒) ✓ 歌窈窕之章 (名→动,唱)
1 段字词句
✓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后) ✓ 白露横江(笼罩) ✓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定语后置)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广阔,辽远。“凭”,乘)
概述第 1 段
2 段字词句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 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 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景色: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 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少焉:一会儿。
横:笼
白
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 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 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 jiè):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整理。 (使动用句)(形用动)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 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米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完美版ppt课件
《赤壁赋》中的名句欣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 的诗句,也是《赤壁赋》中著名
的句子之一。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这句话 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句话揭 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改变和人生
的有限性。
《赤壁赋》中的名句欣赏
05
总结评价
《赤壁赋》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语言艺术
赋体文学的巅峰之作,运用对偶 、排比等修辞手法,文辞优美, 音韵和谐,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
思乡之情
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对家乡的眷 恋和热爱。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文学价值
文章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具有 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广为传
颂。
对后世的影响
文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宋代文坛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成为了宋代文坛的经典之作 。
对现代人的启示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现代人 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提醒人们在 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态度,积极 面对生活。
赤壁赋完美版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30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原文欣赏 • 内容解读 • 赤壁之战相关内容 • 总结评价
01
背景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和思想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战略分析
赤壁之战中,吴国以防守反击为主,充分发挥水战优势,利用火攻破解魏军的 强势进攻。
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影响
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魏军被削弱,吴国得以巩 固南方并扩大势力范围,为之后的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赤壁赋》PPT课件30张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 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摈弃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 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有,从中得到乐趣。
5.讨论: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 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
【提示】观点一: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他的屡遭贬 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 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青年时 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 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 贬越远。
【提示】举 属 诵 歌 纵 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提示】“浩浩乎”“飘飘乎 ”与友人相聚、泛舟江 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内心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飘飘欲仙,心中十分喜悦。
2.①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如何变化? 由乐到悲
②它们之间转化的媒介是什么?
箫声
③作者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提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以及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 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伤时之情,甚为悲伤。明确客之
了文章的经典。
三悲:一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
二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由理
想现实矛盾生悲。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 历史人物,是写景;再由“而今安 在哉”的问句,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二人, 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是抒情。
课堂归纳
赤壁赋
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凭吊古人 由乐转悲
苏子答客 感悟人生
《赤壁赋》ppt课件17张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 香草美人——最早出自于屈原《离骚》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 壁 赋
苏 轼
2020/5/10
检测练习
一、字音
倚歌而和之 桂棹 嫠妇 酾酒 江渚
愀然 匏尊 冯虚御风 扁舟 狼藉 枕藉
二、实词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其声呜呜然
6、苏子愀然
7、正襟危坐
8山川相繆
9、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2020/5/10
? 三、词类活用 ? 1、下江陵 ?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3、舞幽壑之潜蛟 ? 4、泣孤舟之嫠妇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 6、顺流而东也
2020/5/10
? 余秋雨在《苏东坡传》中写道“成熟是一 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 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020/5/10
? 旷达 乐观 积极进取 直面人生
? 苏轼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 持着一种热忱,他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他 在风雨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 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 词说: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 ,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又何 尝不可以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 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来到满 目
2020/5/10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2020/5/10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 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却大不相同。好赌者借 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 抒写胸中的郁结,文学家则借文章抒发心 中的愤懑。通过这篇文章,思考苏轼是如 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
四、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繆 四、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正襟危坐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哀吾生之须臾 6、不知东方之既白
2020/5/10
?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欺辱,欺侮。
? ⑶其 1.而不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 3.何为其然也 4.方其破荆州 ? ⑷而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侣鱼虾而友糜鹿 3.耳得之而为声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扣舷而歌之 6. 倚歌而和之 ? 7.耳得之而为声 8. 客喜而笑
2020/5/10
六、特殊句式 1、渺渺兮予怀 2、游于赤壁之下 3、凌万顷之茫然 4、何为其然也? 5、而今安在哉? 6、而又何羡乎!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固一世之雄也 10、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2020/5/10
五、虚词 ⑴之
A 纵一苇之所如 B 扣舷而歌之 C 哀吾生之须臾 D 苟非吾之所有 E 倚歌而和之 ⑵于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020/5/10
? 启示: ?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
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学习苏轼 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以一种乐观旷达的精 神看待我们遇到的挫折,相信上帝在为我们 关闭一扇门时,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面对逆 境,要把眼光放长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2020/5/10
2020/5/10
? 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 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 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黄州壮美的赤鼻 矶,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 在赤壁下,苏轼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 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 、《前、后赤壁赋》为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 彩的诠释。
苏 轼
2020/5/10
检测练习
一、字音
倚歌而和之 桂棹 嫠妇 酾酒 江渚
愀然 匏尊 冯虚御风 扁舟 狼藉 枕藉
二、实词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其声呜呜然
6、苏子愀然
7、正襟危坐
8山川相繆
9、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2020/5/10
? 三、词类活用 ? 1、下江陵 ?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3、舞幽壑之潜蛟 ? 4、泣孤舟之嫠妇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 6、顺流而东也
2020/5/10
? 余秋雨在《苏东坡传》中写道“成熟是一 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 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020/5/10
? 旷达 乐观 积极进取 直面人生
? 苏轼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 持着一种热忱,他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他 在风雨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 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 词说: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 ,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又何 尝不可以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 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来到满 目
2020/5/10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2020/5/10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 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却大不相同。好赌者借 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 抒写胸中的郁结,文学家则借文章抒发心 中的愤懑。通过这篇文章,思考苏轼是如 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
四、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繆 四、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正襟危坐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哀吾生之须臾 6、不知东方之既白
2020/5/10
?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欺辱,欺侮。
? ⑶其 1.而不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 3.何为其然也 4.方其破荆州 ? ⑷而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侣鱼虾而友糜鹿 3.耳得之而为声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扣舷而歌之 6. 倚歌而和之 ? 7.耳得之而为声 8. 客喜而笑
2020/5/10
六、特殊句式 1、渺渺兮予怀 2、游于赤壁之下 3、凌万顷之茫然 4、何为其然也? 5、而今安在哉? 6、而又何羡乎!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固一世之雄也 10、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2020/5/10
五、虚词 ⑴之
A 纵一苇之所如 B 扣舷而歌之 C 哀吾生之须臾 D 苟非吾之所有 E 倚歌而和之 ⑵于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020/5/10
? 启示: ?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
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学习苏轼 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以一种乐观旷达的精 神看待我们遇到的挫折,相信上帝在为我们 关闭一扇门时,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面对逆 境,要把眼光放长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2020/5/10
2020/5/10
? 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 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 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黄州壮美的赤鼻 矶,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 在赤壁下,苏轼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 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 、《前、后赤壁赋》为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 彩的诠释。